系统精讲教基背诵全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一词的由来。
2、教育的概念(广义)(狭义)。
3、教育的本质。
4、教育社会属性。
5、教育三要素。
6、教育功能划分:按教育功能作用划分对象\按教育作用性质划分\按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
7、教育的起源(3种起源说代表人物及观点)。
8、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1、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2、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
3、内容单一,方法单一)
9、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夏、商、周、春秋中教育场所、目的、内容、特征)。
10、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教育场所,教育内容、选士制度)。
11、外国教育发展历程(古代埃及、古印度、古希腊、教会学校、骑士学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特征)。
12、民国初期的教育:蔡元培、晏阳初、梁漱溟、陈鹤琴、黄炎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自内容。
13、近代教育的特点(公义世法双制)。
14、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全民多现身)。
第二章
15、教育学定义。
16、学记的地位并列举学集中的教学原则有哪些,每一个举例说明。
17、孔子的学说内容,教学原则有哪些,每一个举例说明。
18、墨家和道家(老子、庄子)的教育主张。
19、苏格拉底的地位、主张观点和内容。
20、柏拉图的代表作,三种人的分类。
21、亚里士多德地位、代表作、主张内容。
22、昆体良代表作、地位。
23、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著作、教育观点(培根、夸美纽斯、康德、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杜威、斯宾塞)。
2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马卡连科、克鲁普斯卡娅、凯洛夫、杨贤江)。
25、教育学多元化代表人物、作品及内容(赞可夫、布鲁纳、瓦根、苏霍姆林斯基、布鲁姆、巴班斯基)。
第三章
26、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及各自观点。
27、外铄论代表人物及各自观点。
2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各自的观点和作用。
2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内容。第四章
30、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权权目的和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人才、舆论和民主)
3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32、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及内容。
33、教育与文化。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34、校园文化可在分为哪三种?
第五章
35、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
36、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区别。
37、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专家).
38、教育目的的功能(4大功能)。
39、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各自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40、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41、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42、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43、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第六章
44、学制的概念。
45、影响学制的因素。
46、学制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制度化、非制度化内容)。
47、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详细)。
48、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49、我国现代学制确立和发展(壬寅、癸卯、壬子癸丑、壬戌、教育法颁布时间、政府、特点、地位)。
50、义务教育的起源、特点、确立。
51、终身教育概念化体系化的标志,最终形成标志,4个支柱。
第七章
52、学生的主要权利(详细)。
53、儿童权利公约基本原则。
54、教师的职业角色。
55、教师劳动的特点(详细)。
56、教师的职业素养(道德、知识详、能力、职业心里)。
57、教师的权利。
58、师生关系基本分类(2种分类)。
59、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60、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第八章课程
1、课程的概念及“课程”一词的起源。
2、课程的类型(按照学科固有的属性、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按照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按照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根据课程任务、根据课堂呈现形式)
3、课程理论的发展史(博比特、查特斯、泰勒)
4、课程理论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
5、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
6、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特点;义务教务特点;义务教务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
7、课程设计的概念及其意义。
8、课程目标的特征。
9、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0、目标模式的发展史(奠基者、经典之作、必须回答的四个问题、地位)
11、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12、课程设计的构成。
13、课程设计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14、课程标准的内容。
15、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区别。
16、教材编排的两种模式。
17、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
18、教科书的作用。
19、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20、课程实施的含义。
21、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22、课程实施的结构;要考虑的七个方面的问题。
23、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24、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5、我国新课改的课程理念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26、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27、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28、新课程结构的特征。
29、新课程实施(关键、千题、保证、保证)
30、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3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3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33、新课程评价的改革重点(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考试的改革)
第九章教学
61、教学的概念,内涵,本质和特点。
62、历史上关于教学阶段的理论(孔子、中庸、昆体良、赫尔巴特、齐勒、杜威)。
63、形式教育的代表人物,内容。
64、实质教育的代表人物,内容。
65、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66、教学过程的概念,本质,基本规律。
67、教学过程的结构。
68、教学原则的概念。
69、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涵义及要求。
70、教学方法的概念。
71、常用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
72、教学组织形式概念。
73、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复式教学,现场教学,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特朗普制,文纳特卡制,导生制)。
7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详细)。
75、教学评价的概念和作用。
76、教学评价的种类(实施的功能不同/运用的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的目的)。
77、教学测验的分类及概念。
第十章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