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与气候
气象和气候
气象和气候
气象和气候气候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味倾斜,指各地气候的冷暖同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
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一个标准气候计算时间为30年。
气候以冷、暖、干、湿特征来衡量。
气象是大气在运动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称大气现象,简称气象。
包括冷热干湿风雨雷电霜雪露彩虹等现象和过程。
气象学中定义的小雪,把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小雪”。
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里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和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作用下,地球上某一区域天气(气候)要素的多年平均状况及其极端情形。
“你老家在哪里啊?”“云南昆明,那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
”这里说的就是气候,指的是一种平均状态,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1。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气象学和气候学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它们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的学科,旨在预测和解释气候的各种现象和变化。
它主要关注的是短期时间范围内的天气现象和气候要素,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等各种气象要素,以及云、降水、雷雨等天气现象。
气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观测站点并收集气象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解析和预测气象现象。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天气预报、农业、航空航天、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
气象学的研究结果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项经济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候学气候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学科,旨在揭示气候现象和变化的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联。
它主要关注的是长期时间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系统,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和影响机制。
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气候要素的统计数据,如长期气温、降水、风力等平均值和变异性。
气候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收集历史气象数据、地质记录和遥感技术来分析和重建气候变化的过程与模式。
同时,气候学还利用地球系统模型进行气候的预测和模拟研究。
气候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气候变化趋势、评估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适应和减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三、气象学与气候学的联系尽管气象学和气候学在研究对象、时间尺度和方法论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首先,气象学提供了气候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和观测手段。
气象观测站点收集的短期天气和气象要素数据为气候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提供了基础。
其次,气象学和气候学共同关注气候系统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气候是由大气、海洋、陆地和生物等多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气象学和气候学都致力于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与气象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气候与气象的基本概念和关系气候与气象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两个词,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很多人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和关系的角度,深入探讨气候与气象的内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气象。
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的是短期的天气现象,如降雨、温度、湿度、风向等。
气象学家通过观测、记录和分析大气层的各种参数,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气象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气候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气候通常以年为单位来进行统计和比较。
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海洋环流、地形等。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从极地的寒冷到热带的酷热,都是气候的不同表现。
气象和气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气象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气象的统计结果。
气象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气候的形成和演变。
例如,气象学家通过观测和分析天气现象,可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
另外,气候的长期变化也会影响到气象的表现。
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暴雨、干旱等,都是气候变化对气象的影响。
气候和气象不仅与自然环境有关,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人类的工业化、城市化等活动会对气候和气象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影响气象的表现。
另外,城市的建设和人口的增加也会改变气象条件,如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气候和气象的变化,积极采取行动来减少对气候和气象的不良影响。
总结起来,气候和气象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气象是研究短期天气现象的科学,而气候则是长期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
气候和气象之间的关系密切,气象是气候的基础,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气象的表现。
此外,气候和气象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我们应该关注气候和气象的变化,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减少对气候和气象的不良影响。
气象与气候
第一章引论1、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2、气候Climate: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的综合。
两者的区别:天气变化快,变化周期短。
气候变化的周期较长。
它的时间变化尺度有季际;年际;十年际等等。
3、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
4、气候系统: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5、大气成分组成大气的各种气体和微粒。
包括干洁空气,水蒸气,尘埃。
大气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大气,有氮、氧、氩等常定的气体成分,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含量大体上比较固定的气体成分,也有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臭氧等变化很大的气体成分。
6、大气的结构:a. 对流层气温:从下向上是降温的,大气降温率(气温直减率)是6.5 ℃/km,对流层顶约-83 ℃。
大气运动: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乱流运动。
气象现象:风、霜、雨、雪、雹、雾等。
b.平流层气温:从下向上是升温的,到平流层的顶温度升到0 ℃。
大气运动:水平运动,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多是晴朗的,飞机在此层飞行不易颠簸。
成分:几乎不含水蒸气、尘埃,存在数层臭氧层。
无天气现象c.中间层气温:从下向上是降温的,到中间层的顶温度降到-113-83 ℃。
大气运动: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含有水汽极少,没有云层出现。
该层的60-90km高度上有一个只在白天存在电离层。
d热层(.暖层、热成层)气温:从下向上迅速升温,到300km高空,温度达1000 ℃。
e.散逸层(外层)7、主要气候要素:温度、压强、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雨量、能见度。
㈠气温——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气温的单位:目前我国规定用摄氏度(℃)温标,在理论研究上常用绝对温标,以K表示,但其零度称为“绝对温度”,两种温度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T=t+273.15≈t+273㈡气压:指大气的压强,既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其数值等于从单位底面积向上,一直到大气顶界的垂直气柱的重量。
地理学中的气候与气象
地理学中的气候与气象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学科,其中气候与气象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气候和气象都关注地球上的天气现象,但它们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气候与气象的概念、区别以及它们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一、气候与气象的概念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的天气状况的长期统计结果。
它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力等因素,是长期气候要素的统计平均。
气候通常以年为单位来计算,如某地区的气候可以被描述为炎热干燥或寒冷湿润。
气象是研究地球上短期天气现象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天气的变化、天气现象的成因以及天气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气象观测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因素,通过采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气象学家能够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二、气候与气象的区别气候和气象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时间尺度和研究方法。
气候是长期统计的结果,关注的是气候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长期变化趋势。
气候变化通常需要至少30年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而气象则关注的是短期的天气现象,一般采用较短的时间段进行观测和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气象主要侧重于实时观测和数值模拟,通过天气预报和天气图表等方式提供准确的短期天气信息。
而气候的研究则更多地依赖历史气候数据、气象站点观测和气候模型等方法,通过对长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进行分析,以揭示气候形成的机制和规律。
三、气候与气象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气候与气象在地理学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气候和气象是地理学中天气和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上的气候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植被、动物分布、水资源分配等自然环境特征。
同时,气象现象如暴雨、台风等也会对地表地貌产生影响。
其次,气候和气象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正常的气候和适宜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旅游业、能源开发等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
同时,极端的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涝等也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气候和气象研究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与气象的基本知识
气候与气象的基本知识气候和气象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了解气候和气象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预防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气候与气象的定义、区别以及相关的基本要素和现象。
一、气候的定义与特征气候是指某个地区在长时间内(通常是30年)的天气状况的统计。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温度、湿度、风向和降水等方面的特征。
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气候的特征主要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纬度和海拔。
纬度越低的地区通常气候较热,而纬度越高的地区则偏寒冷。
海拔的影响也很显著,海拔越高的地区气温偏低,气候也会更加湿润。
二、气象的定义与作用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的科学,它主要关注短时间内(通常是几小时到几天)的天气变化。
气象研究的对象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风力、云量和降水等。
了解气象有助于进行天气预报、农业生产、航空运输等方面的规划和决策。
气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有关联。
通过气象观测和气象学的分析,人们可以对天气进行预测和解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和安全。
三、气候要素和现象了解气候和气象的基本知识,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气候要素和气候现象。
1. 温度: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气温受纬度、海拔、太阳辐射、地形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温存在明显差异。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湿度通常通过相对湿度来衡量,反映了空气的湿润程度。
3. 风力:风力是指空气运动的强弱程度。
风的方向和速度受地球自转、气压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对地面上的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4. 云量:云量描述了天空中云层的覆盖程度,包括晴朗、多云、阴天等不同状态。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后下降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气候要素和气候现象的变化,以及听取气象预报来更好地应对天气的变化。
地理课气候与气象的关系与变化
地理课气候与气象的关系与变化引言:天气是人类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了解天气背后的气候变化和其对地球的影响,对于我们对气候现象的理解和应对变化意义重大。
本节课将深入探讨气候与气象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一、什么是气候和气象?天气是指在我们感知范围内,在短时间和小范围内发生的现象。
气候是长时间和广范围内的气象平均状况,代表了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
二、气象与气候的关系是怎样的?1. 气象是气候的基础,气象现象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根源。
通过观测气象现象,可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2. 气候和气象都受到大气环流、海洋环流、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气候与气象的复杂关系。
三、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是什么?1.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进一步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地区的居民。
2. 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多,如干旱、暴雨、飓风等,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
3. 气候变化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如何应对气候变化?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低碳经济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2. 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推动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气候与气象的关系。
3. 采取适应性措施,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高抗灾能力。
结语:气候与气象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的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气候与气象的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现象,预测天气变化,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在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每一个人都应负起责任,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备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拓展。
)。
地理学中的气候与气象的关系
地理学中的气候与气象的关系主题:地理学中的气候与气象的关系引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的科学,其中气候和气象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与气象互相影响、相互依存,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和解释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气象的基本概念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以及各类气象要素变化的科学。
它包括观测和测量天气现象,分析和预报天气,以及解释和研究各种气象要素与过程之间的关系。
1.1 天气和气象要素天气是短期内大气状况的表现,如晴、雨、雪等。
而气象要素是描述大气状况、气侯变化的基本参数,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
1.2 大气层分和气象变量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气象变量指的是地球上各地点和不同高度测量得到的气象要素的数值。
二、气候的概念与特征气候是描述一个地区长期天气变化的气象状况,是气象的统计表现。
气候通常由多年观测数据得出,并以气象要素的平均值、变化幅度等来描述。
2.1 气候要素与气候变量气候要素和气候变量是指气候系统中一些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速等。
气候变量多年平均值构成了气候要素。
2.2 气候类型与气候区划气候类型指的是根据某一区域内气候变量的长期统计特征,将其归类而得到的;气候区划则是根据气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域。
三、气候与气象的相互关系气候和气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气象现象和过程是气候形成与演变的基础,而气候则影响和塑造了气象要素和现象的发展。
3.1 气象要素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变量是构成气候的重要要素,它们的长期变化和平均值直接影响着气候的形成和演变。
例如,温度、降水和风向的变化都会导致不同的气候类型的出现。
3.2 气候对气象的影响气候对气象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气候形成了一定的气象背景条件,决定了某一地区的天气现象和气象过程的规律性和重现性。
气候还可以改变大气的环流格局、影响气象系统的生成和移动。
气候与气象的关系
气候与气象的关系气候和气象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有所不同的概念。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条件,而气象则更专注于短期天气现象的观测和预测。
虽然它们在定义上存在差异,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将探讨气候与气象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气候是一个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通常是通过长期观测得出的。
它涵盖了很多因素,如平均气温、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海洋循环、地形等。
例如,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区往往具有热带气候,而高海拔地区则往往呈现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
而气象则更注重于近期天气现象的测量和预测,例如今天的温度、明天的降雨概率等。
气象观测与研究是理解气候变化的关键。
通过对气象要素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和预测天气的变化趋势,进而对气候做出一定的判断。
气象学家使用气象工具,如气象卫星、气象雷达和气象观测站等来收集数据,对气象现象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这些数据被用于制作天气预报和进一步研究气候模式。
因此,气象是为气候研究提供数据和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象与气候的关系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1. 数据收集与分析:气象观测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量、风力等。
这些数据用于分析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天气状况,进而得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统计和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季节、年份之间的气候变化。
2. 气候模式研究:气象学家利用气象数据和数学模型来研究气候的变化规律。
他们可以根据过去的气象数据,利用数学和物理模型进行气候预测,以判断未来的气候趋势。
通过气象与气候模式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3. 灾害预防与应对:气象观测和气候研究对于灾害预防和应对至关重要。
通过及时监测气象条件,我们可以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暴雨、台风等。
这使得人们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灾害的影响。
此外,气象信息也有助于制定紧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以保障人民的安全。
综上所述,气候与气象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地理初三地理气候与气象的认识与应用
地理初三地理气候与气象的认识与应用地理气候和气象是初中地理学科中重要的内容,通过对气候与气象的认识与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自然资源,预防自然灾害,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气候和气象的概念、主要影响因素、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1. 气候和气象的概念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多年来的气温、降水、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平均状态和变化规律。
而气象则是研究大气中发生的各种天气现象以及天气要素的观测、记录、分析和预报的学科。
2. 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地球的倾角、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地球的倾角决定了地球不同纬度之间的辐射差异,从而导致了气候带的形成;而海陆分布和地形则会对气候产生局部影响,如大陆上的山脉会阻挡气流,影响到降水的分布。
3. 气象预报的意义和方法气象预报是指对未来几天或更长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推测和预测。
准确的气象预报对于农业、交通、旅游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气象预报主要通过观测气象要素、借助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等设备,以及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气象模型进行预测。
4.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长期变化,其主要影响包括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等。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减缓其进程。
总之,对于初三地理学科来说,了解和应用气候与气象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气候和气象的认识与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同时也能为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预防提供依据和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运用地理气候与气象的知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章 气象学与气候学
这一时期气象学与气候学的主要 研究成果有:关于海平面上风压关系 定律、气旋模式和结构、大气中光电 现象和云雨形成的初步解释、大气环 流的若干现象解释等。
我国气象学处于长期停顿状态。 在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为了侵略我国, 纷纷在我国设立气象观测机构,收集 气象资料为其军事、经济侵略服务。
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我国和希 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 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以说具 有天象学的性质。
㈡发展初期
发展初期包括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 末。1593年意大利学者伽利略 (Galileo)发明温度表。1643年意大 利学者托里拆利(Torricelli)发明气 压表。1783年索修尔(Saussure)发 明毛发温度表。1653年在意大利北部 首先建立气象台,此后其它国家亦相
在地理系、环境科学系等系科开设的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以普通气象学为基础, 以气候学为重点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基 础技术训练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
㈠通过实践,掌握气象观测,气候统 计分析和气候调查的方法,来记叙所观测 到的气候现象,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说明 它们的特征。
㈡探讨它们的正确解释和研究它们的 发展规律,特别要掌握天气演变和气候形 成的规律性,了解和解释各不同地区的气 候特征,弄清气候资源及其地理分布,进 行气候分类和气候区划,研究气候变迁的 原因及其规律。
大气中的氧是一切生命所必须的,氧还 决定着有机物质的燃烧 、腐败及分解过程。
大气中的氮能够冲淡氧,使氧不致太浓,
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
大气中的水汽来自江、河、湖、海及潮湿
物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植物的蒸腾,并借助 空气的垂直交换向上输送。空气中的水汽含 量有明显的时空变化,一般情况是夏季多余 冬季。低纬度暖水洋面和森林地区的低空水 汽含量最大,按体积来说可占大气的4%,而 在高纬度寒冷干燥的陆面上,其含量则极少, 可低于0.01%。从垂直方向而言,空气中的 水汽含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观测证明, 在1.5~2km高度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已减少 为地面的一半;在5km高度,减少为地面的 1/10;再向上含量就更少了。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一.名词解释1.气象学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 气象大气中存在冷热、干湿、气压高低等矛盾斗争的结果产生了风、云、雨、雪、雾、露、霜、雷、闪电;增温和冷却;蒸发和凝结的大气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3. 天气学研究天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据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科学。
4. 天气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5. 气候学研究气候的形成、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6. 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7. 大气科学研究大气结构、组成、物理现象、化学反应、运动规律及其它问题的科学,称为大气科学。
8. 气候系统指的是大气圈同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
9. 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 面积内,1min 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用I0 表示。
10. 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放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由此可看出大气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
11.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Eg)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Ea)之差。
12. 地面的辐射差额地面由于吸收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而获得能量,同时又以其本身的温度不断向外放出辐射而失去能量。
某段时间内单位面积地表面所吸收的总辐射和其有效辐射之差值。
13. 冰晶效应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水共存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如果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饱和水汽压之间,就会产生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
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14. 凝结增长云雾中的水滴有大有小,大水滴曲率小,小水滴曲率大。
如果实际水汽压介于大小水滴的饱和水汽压之间,也会产生水汽的蒸发现象。
小水滴因蒸发而逐渐变小,大水滴因凝结而不断增大。
气候与气象的形成与变化
气候与气象的形成与变化气候和气象是地球大气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
气候主要指某地区长期时间范围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因素;而气象则指短期时间内的天气现象,如降雨、风暴等。
本文将探讨气候和气象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的变化原因。
一、气候形成过程气候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山脉、气团等因素。
1. 纬度影响气候纬度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纬度的增加,地球表面从赤道到极地的温度逐渐下降,这是由于纬度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
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温度相对较高;而极地地区的太阳辐射最少,温度相对较低。
2.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也对气候产生影响。
海洋的高热容和热蓄能能力,使其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海洋冬暖夏凉,使得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更为稳定。
而陆地的热容和热蓄能能力相对较低,导致其气温波动较大。
3. 山脉对气候的影响山脉对气候形成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山脉作为障碍物,会阻挡气流的流动,使得气流在山脉上升时冷却,形成降雨。
这就是所谓的“山地降水”。
4. 气团的作用气团是指在某一地区形成、以一定规模存在的密度较大的气体团块,它们的性质受到形成时气候条件的影响。
气团带来的天气状况常常有所不同,例如,暖湿气团会带来降雨,而寒冷气团会引发寒潮。
二、气象的变化原因气象的变化通常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以下是常见的几个原因:1. 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表面的风系统,包括赤道气流、西风带、东风带等。
这些环流系统受到地球自转、地球形状、地壳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它们在不同季节和区域之间移动,导致天气的变化。
2.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气象变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太阳辐射的强弱影响到地球的温度分布,从而影响到气象的变化。
太阳辐射的变化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的波动,进而引起气象现象的变化。
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形特征。
由于地形地貌的不同,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受到地形的阻挡和引导,从而产生地方气候差异。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一章引论名词解释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0.6℃,这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3.3HPa 问答题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过程,描述各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迁及原因的一门学科;天气学是研究天气形成、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一门学科。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综合,而气候是指在各个气候因子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2.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是从低到高逐渐减少的,其功能一是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是低空大气变暖,二是具有“温室”作用;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功能一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危害,二是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水汽是大气变化的重要参与者,一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二是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其三相变化有热量转化,所以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影响3.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大气由低空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分层原则: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着差异的,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进行分层;对流层:①高度在平均12km以下;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③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着;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从低到高有可以分为摩擦层、中层、上层平流层:①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②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变,在大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形成一个暖层;③气流平稳,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尘埃含量少,能见度好,多晴朗天气,偶尔有积雨云冲入4.同温度下干湿空气那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5.为什么城市地区二氧化碳浓度要高一些?①城市是人口聚居地,人口密度大,且车辆多,释放的尾气多;②城市工厂比较多,产生的废气多;③城市多高楼,空气流通不畅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名词解释1、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2、辐射光谱曲线:根据一定温度下不同波长上该物体所放射出的辐射是通量密度绘出的一条连续的曲线称为辐射光谱曲线3、太阳常数(I。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和气候学都是研究大气及其变化的科学领域,但它们研究的角度和内容有所不同。
气象学是对大气现象的短期变化进行研究,包括天气系统的形成、演变和消散过程。
气象学主要关注的是天气现象的观测、预测和解释,研究范围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力等天气要素的测定和分析,以及天气系统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
而气候学则是对长期大气变化进行研究,包括气候的形成、变化和趋势。
气候学主要关注的是气候现象的统计规律、气候类型的划分以及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研究范围包括气候要素(如温度、降水、风等)的长期观测和分析,构建气候模型来推测未来气候变化,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气象学主要研究天气现象的短期变化和预测,而气候学则更关注气候现象的长期变化和趋势,并研究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两者相互关联,气候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气象学提供依据,而气象学的观测数据也是气候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气候与气象基础知识
气候与气象基础知识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长期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统计得出的平均状态和变化规律。
它与气象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相同。
气象则是研究大气层中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和动力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学科。
以下将对气候与气象的基础知识进行简要介绍。
一、气候的要素和分类气候要素是指影响气候形成和演变的各种气象要素,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向和风速等。
这些要素是人们了解和研究气候的基础。
根据气候要素的不同组合以及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气候可以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等。
各个气候类型在降水和温度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二、气候系统和要素的相互关系地球上的气候是由大气、水文、地质和生态等多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
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1. 大气与气候:大气是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主要要素之一。
大气中的水蒸气、温度和气压等因素对气候起着重要影响。
例如,在热带雨林气候中,大气中的水蒸气丰富,降水量较大,形成了湿润的气候环境。
2. 水文与气候:水文要素对气候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水体的存储和释放会影响地表和大气系统中的水分循环,从而影响气候变化。
例如,海洋中的温暖海洋流可以调节周围地区的气温变化。
3. 地质与气候:地质要素对气候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地球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会影响气候系统中的风向和降水分布。
高山地区往往气温较低,降水较多,形成了高山气候。
4. 生态与气候:生态系统是气候系统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植被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对大气中的气候要素进行调节和影响。
植被的分布和类型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森林地区的植被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三、气象观测和预报气象观测是指通过各种观测设备对大气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测量和记录的过程。
气象观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研究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性,为气象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气象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气候统计资料,运用气象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进行的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工作。
地理教案:气候和气象的关系
地理教案:气候和气象的关系气候和气象的关系引言:气候和气象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而气象则是研究短期的天气现象。
气候和气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为因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气候和气象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理学的理解。
一、气候和气象的定义与区别1.1 气候的定义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较长时间尺度内的天气条件。
它涵盖了几十年甚至几千年的变化,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向和风速等要素。
气候对于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都有影响。
1.2 气象的定义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短期内的天气变化和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力等。
气象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为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1.3 气候和气象的区别气候和气象的主要区别在于时间尺度。
气候是长期的,通常指几十年以上的平均天气状况;而气象是短期的,通常指几天到几周的天气现象。
气候是气象的总体特征,气象是气候的组成部分。
二、气候和气象的相互影响2.1 气候对气象的影响气候是气象的背景条件,决定了一个地区在长期内的天气状况。
气候要素如温度、湿度等会对气象要素产生影响。
例如,热带气候下,气温高,湿度大,这种气候条件会导致频繁的暴雨和季风,从而影响气象的变化。
2.2 气象对气候的影响气象是气候的组成部分,通过短期的天气现象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气象要素如降水、风力等会改变地区的气候特征。
例如,长期干旱的地区可能会导致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进而改变该地区的气候。
三、气候和气象的数据分析3.1 气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了研究气候和气象,科学家们收集了大量的气象数据,如温度、降水量、风速等。
这些数据通过统计和分析可以揭示出气候和气象的一些规律,从而为了解地球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3.2 气象数据的应用气象数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农业方面,农民可以根据气象数据合理安排种植时间,提高农作物产量。
交通运输方面,航空公司可以根据气象数据调整航班计划,确保飞行安全。
初中地理气候与气象的关系
初中地理气候与气象的关系气候与气象的关系引言:气候与气象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气候是指一定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而气象则指短期的天气变化。
气候和气象之间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气候与气象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正文:一、气候与气象的定义与区别气候是指一定区域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总体特征,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力等。
而气象是指一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暂时表现,例如今天的晴天或雨天都属于气象的内容。
气候是长期稳定的,而气象则是短期波动的。
二、气候与气象之间的相互影响气候和气象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气象现象的长期变化会导致气候的改变,而气候变化也会对气象产生影响。
1. 气象对气候的影响:气象现象如季风、暴雨、台风等,会对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
例如,季风的出现会使得亚洲地区的气候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而区域内的降雨量也会受到季风时期的影响。
另外,气象现象还会导致气候的长期变化,例如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增加所致。
2. 气候对气象的影响:气候的长期变化也会对气象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冷、暖气候区的划分对冷空气和暖空气运动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气候的变化也会改变地球大气环流系统,从而影响各地区的气象状况。
如南极大陆气候寒冷,影响了周边海域的气象。
三、气候与气象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气候与气象对人类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例如,降水的变化会影响农业生产,强烈的台风会对沿海地区的居民和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此外,气候变化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
2. 对环境的影响:气候和气象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有着直接的影响。
气候的变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改变,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物种的迁移和繁殖。
气候变化还会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和洪涝灾害,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地理教案:气候与气象现象的关系
地理教案:气候与气象现象的关系一、气候与气象现象的关系气候与气象现象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影响且相互作用。
气象现象是气候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观测和研究气象现象可以了解地球上各地的气候情况,反过来气候也会影响和决定气象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空间分布特征。
本文将深入探讨气候与气象现象之间的关系。
二、气候对气象现象的影响1. 气候对气象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气候是一定地区长期统计的天气状况的总和,是在几十年乃至几个世纪的时间尺度上形成和演变的。
而气象现象具有短期性,包括降水、温度、风等,它们通常在小范围内、短时间内发生。
气候条件对气象现象的发生和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在不同气候带、不同季节以及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气象现象的空间分布、频率和强度也会有所不同。
2. 气候影响气象现象的发展趋势气候条件对气象现象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热带气候地区的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使得热带风暴容易形成和发展;寒冷气候地区的低温和多雪的气候条件,则为冰雪灾害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气候条件不仅可以影响气象现象的发生,还能够改变气象现象的频率和规模,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3. 气候与气象现象之间的相互反馈关系气候和气象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反馈的关系。
首先,气象现象对气候有一定的反馈作用。
例如冰川的快速融化会增加周边地区的降水量,进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演变;其次,气候条件对气象现象的发展有反馈作用。
例如,全球气温升高导致海洋温度升高,这可能会增加热带气旋的形成并改变其路径和强度;再者,气象现象的变化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例如,大规模的火灾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剧地球的气候变化。
三、利用气象现象研究气候变化1. 利用气象现象对气候进行预测和调查通过对气象现象的观测和记录,可以获得大范围的气候信息,进而用于气候的长期变化预测,对气候变化进行调查和研究。
例如,通过对大气环流和海洋表面温度的观测,可以预测到来的季节的气温、降水等气象现象,以及下一个季节或多年的气候变化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流雾
平流雾是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逐渐冷却形 成的。海洋上暖而湿的空气流到冷的大陆上或者 冷的海洋面上,都可以形成平流雾。 形成平流雾的有利天气条件是:①下垫面与暖湿 空气的温差较大;②暖湿空气的湿度大;③适宜 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s);④层结 较稳定。
特点:
平流雾的范围和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般比辐射雾大,在海洋上四季皆可 出现。 由于它的生消主要取决于有无暖湿空气的平流,因此只要 有暖湿空气不断流来,雾可以持久不消,而且范围很广。 海雾是平流雾中很重要的一种,有时可持续很长时间。在 我国沿海,以春夏为多雾季节,这是因为平流性质的海雾, 只当夏季风盛行时才能到达陆上。
的迎风面上的白色疏松、微小冰晶或冰粒。
②形成条件与过程:阴冷有雾(潮湿)天气;
③分类:根据雾淞形成条件和结构分类
晶状雾淞: 过冷雾滴蒸发后,再由水汽凝华而成。 特点:结构松散,稍有震动就脱落
条件: 有雾、微风、T≤-15℃
发生了冰晶效应 吉林雾凇
冬季的吉林气温在-20℃以下的天数长达六七十天,奇妙的是穿城而过的松 花江水,居然可在冬日严寒时同样奔流不息。原来,从吉林市溯流而上十五 公里就是著名的丰满水电站。
条件:
过冷却雨滴、T=0- -5℃ 危害: 压断电线等,影响交通、通讯和农业。
二、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
上海大雾 沈阳大雾
(一)雾(Fog/Mist) 1、定义:
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
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见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2、条件: 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足
浓积云
浓积云
浓积云
云体高大,轮廓清晰,底部较平,比较 阴暗,很像高塔,垂直发展旺盛,垂直 厚度超过水平宽度、顶部呈圆弧形重叠, 很像花椰菜。
浓积云是由大小不同尺度的水滴组成,小水滴直 径出现在5-50微米之间;大水滴多出现在100-200 微米之间。当云发展旺盛时,云中上升气流可达 10-20米/秒,当云顶温度在-10℃以下,会出现过 冷水滴、冻滴、霰和冰晶。
三、云
(一)云的形成条件和分类
云是由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而形成的微小水 滴、过冷水滴、冰晶、雪晶,由它们单一或混合 组成,形状各异飘浮在天空中可见的混合体。 大气中,凝结的重要条件是,要有凝结核的 存在,及空气达到过饱和。对于云的形成来说, 其过饱和主要是由空气垂直上升所进行的绝热冷 却引起的。上升运动的形式和规模不同,形成的 云的状态、高度、厚度也不同。
地形条件
洼地和谷地
雪下山顶、露下洼地;风打山梁、霜打洼。
3、霜与霜冻的区别
霜冻:指在植物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
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 受伤害或者死亡的低温。
黑霜:有霜冻而无霜
白霜:即有霜冻又有霜
霜:白色的凝华物 因此,农业上要预防的是霜冻而不是霜
无霜期:
露的作用:对植物生长有利。增加水分和保温。
大气的上升运动主要有如下四种方式:
1.热力对流
指地表受热不均和大气层结不稳定引起的对流 上升运动。由对流运动所形成的云多属积状云。 2.动力抬升 指暖湿气流受锋面、辐合气流的作用所引起的 大范围上升运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主要是层 状云。
3.大气波动
指大气流经不平的地面或在逆温层以下所产生的 波状运动。由大气波动产生的云主要属于波状云。
雨滴在下落过程中不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物。 因为悬挂于云底的丝缕条纹状雨滴或冰晶,随云飘荡,形似旗幡,所以 得名。空气干燥,雨雪未及落地,就在空中蒸发,从而形成空中降水现 象。分为雨幡和雪幡两种。雨幡多在积雨云、雨层云、高积云和层积云 下出现;雪幡多在卷云下出现。
常出现在雨层云、积雨云或厚的高层云下,云 体低而破碎,形状多变, 移动较快,呈暗灰 色,是由于降水物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在乱 流作用下水汽凝结而成。
天气条件
辐射雾 平流雾 上坡雾
形成条件
冷却过程
辐射雾
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贴地气层变冷 而形成的。
有利于形成辐射雾的条件是:①空气中有 充足的水汽;②天气晴朗少云;③风力微 弱(1-3m/s);④大气层结稳定。 辐射雾的厚度随空气的冷却程度及风力而 定。
低雾的形成
如只在贴近地面的气层内,温度降到露点以下,而且风力 微弱,则形成低雾。 低雾的高度在2-100m之间,有时低雾厚度不到2m,薄薄地 蒙蔽在地面上,这种雾称为浅雾。 低雾的形成常与近地层的逆温层有关,它的上界常与逆温 层的上界一致
低辐射雾常在秋天的黄昏、夜晚或早晨日出之前出现在低 洼地区。在日出前后,浓度达最大。上午8-10时,由于逆 温层被破坏,低雾即随之消失。
高雾的形成
如空气冷却作用所及高度增大,辐射雾能 伸展到几百米高。这种辐射雾称高雾,范 围很广,能持续多日不散,仅在白天稍有 减弱。
辐射雾多出现在高气压区的晴夜,它的出 现常表示晴天。
雨层云常出现连续性降雨。北方冬季降雪, 而高原地区夏季常出现降雪。农谚“天上 灰布悬,雨丝定连绵”是指雨层云降水。
3-2 水汽凝结物
一、地表面的水汽凝结物
二、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
地面凝结物:
露和霜
雾凇和雨凇
凝结物
空中(大气中)凝结物: 雾和云 自空中(云中) 降落到地面凝结物: 降水---雨、雪、雹、霰
一、地表面的水汽凝结物
(一)露(Dew)和霜(Frost)
1、定义:
夜间,地面或地面物体因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 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温度降到露点之下时,空气 达到饱和。 当Td>0时: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出现极其微小的水滴, 称为露。 当Td<0时: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出现白色晶体结构的水 汽凝华物称为霜(辐射霜)。
云的宏观特征千姿百态,形成的物理过程 略有差异,但都有其共同的特点。气象工 作者依据其共性,并结合观测和天气预报 的需要,按云的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将云分 为低、中、高三级
淡积云
淡积云
处在发展初期,云体底部较平,北方淡积云轮 廓清晰,个体不大,顶部呈圆弧形凸起,云体 水平宽度大于垂直厚度,薄的云块呈白色,厚 的云块中部有淡影。南方淡积云由于水汽较多, 轮廓不如北方淡积云清晰。淡积云单体分散或 成群成群分布在空中,晴天多见。 淡积云是由直径5-30微米的小水滴组成,而北 方和青藏高原地区冬季的淡积云是由过冷水滴 或冰晶组成,有时会降零星雨雪。
有充足的凝结核 有使水汽凝结的冷却过程
(辐射、平流、绝热)
贴地气层中的水汽压大于其饱和水汽压时, 水汽即凝结或凝华成雾。
如气层中富有活跃的凝结核,雾可在相对 湿度小于100%时形成。 此外,因为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小于水面, 在相对湿度未达100%的严寒天气里可出现 冰晶雾。
3、雾的分类 锋面雾 雾 气团雾 蒸发雾 混合雾 冷却雾
水电站大坝将江水拦腰截断,形成了巨大的人工湖泊——松花湖,近百亿立 方米的水容量使得冬季的松花湖表面结冰,但水下的温度却仍然保持在0℃ 以上。特别是湖水通过水电站发电机组后温度有所升高,江水载着巨大的热 能顺流而下,于是就形成了几十公里江面严寒不冻的奇特景观,同时也具备 了形成雾凇的两个必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足够的低温和充分的水汽。 江水与空气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温差,松花江源源不断释放出的水蒸气凝结形 成雾滴,沿江那十里长堤,苍松林立,杨柳抚江,就在一定的气压、风向、 温度等条件的作用下,江面的大量雾气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 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凇奇观。形成厚度达到40至60毫米的“雾凇” 现象。
每当浓积云发展非常旺盛时,云的顶部会出现头 巾似的一条白云,叫幞状云。
浓积云是由淡积云发展或合并发展而成, 当它发展旺盛阶段时,一般不会出现降水, 但也有时降小阵雨。如果清晨有浓积云发 展,显示出大气层结不稳定,会出现雷阵 雨天气。
积雨云
积雨云
是由浓积云演变而成,云体浓厚庞大垂直发展旺 盛,很像耸立的高山,顶部已冰晶化,呈白色, 毛丝般的纤维结构,云顶随云的发展逐渐展平成 砧状。积雨云的底部显得十分阴暗,常有雨幡下 垂或伴有碎雨云。
积雨云下部是由水滴、过冷水滴组成,中上部由过冷水滴、 冻滴、冰晶和雪晶组成,当发展最旺盛阶段还有不同尺度 的霰粒和冰雹。积雨云中有强烈上升、下沉气流区,较大 的上升气流速度可达30-35米/秒,正常气流度可达10米/ 秒。积雨云底部经常出现起伏不平呈滚轴状或悬球状的云 底。 积雨云是对流云发展到极盛阶段,常产生较强的阵性降水, 并伴有大风、雷电等现象,有时还出现强的降雹(叫冰雹 云),有时有龙卷风产生。
雨层云
雨层云
雨层云云底很低,云层很厚,一般厚度为30006000米,能遮蔽日、月,呈暗灰色,云底经常出 现碎雨云。雨层云覆盖范围很大,常布满天空。 云层的中下部由水滴和过冷水滴组成。北方和高 原地区的雨层云中部由过冷水滴、冰晶和雪晶组 成。
雨层云常出现在暖锋云系中,也有时出现 在其它天气系统中,它是由潮湿空气系统 滑升,绝热冷却而形成的。
4.地形抬升
指大气运行中遇地形阻挡,被迫抬升而产生的上 升运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既有积状云,有波状 云和层状云,通常称之为地形云。
云的生成,宏观特征、量的多少,在天 空中分布情况和演变,都能够显示出当时大 气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也是预示未 来天气演变的主要征兆之一。 客观地观测分析云的宏观演变,描述天 气实况,是研讨天气变化规律的一项重要因 素。
露的降水量很少。在温带地区夜间露的降水量约相当 于0.1-0.3mm的降水层,但在许多热带地区却很可观, 多露之夜可有相当于3mm的降水量,平均约1m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