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规范性附录矿山植被恢复适应条件和判断标准地面斜坡与露
矿山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技术
联合技术的必要性
矿山开采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01
矿山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是矿山开采后的必要措施,旨在恢复
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
单一技术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02
单一的土地复垦或植被恢复技术往往难以解决矿山开采带来的
复杂问题,需要联合多种技术进行综合治理。
联合技术可以提高恢复效果
03
通过联合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技术,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成果对比
总体来说,国内外矿山土地复垦项目 的成果都比较显著,成功复垦的土地 面积较大,植被覆盖率较高。但国外 项目的植被覆盖率普遍高于国内项目 ,说明国外项目的恢复效果更好。
经验教训
国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土壤稳 定化措施的应用,提高土壤质量;同 时,国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因 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 件选择适宜的植被。此外,国内外项 目都应注重长期监测和维护,确保复 垦后的土地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的生态 环境。
国内
我国在矿山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方面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 展迅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 矿山土地复垦的管理和监督,同时推广应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技术应用范围
01
02
03
04
露天采矿区
对于露天采矿区,主要采用边 坡治理、土壤改良、植被种植 等技术手段,使破坏的土地得 以恢复。
高恢复效果,实现更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联合技术的实施方式
土地整理与土壤改良
通过土地整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肥力 ;通过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活性。
水资源管理与利用
合理利用矿山排水和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管理 和利用;通过节水灌溉等技术措施,提高水资源 利用效率。
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规范》等11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规范》
等11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
•【公布日期】2024.06.11
•【文号】自然资源部公告2024年第25号
•【施行日期】2024.06.1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自然生态保护
正文
自然资源部公告
2024年第25号
关于发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规范》等11项行业标准的
公告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规范》等11项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经2024年第3次部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批准、发布。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规范》等10项标准自2024年9月1日起实施,《镇区范围确定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标准编号及名称如下:TD/T 1092-2024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规范
TD/T 1093-2024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导则
TD/T 1094-2024镇区范围确定规程
DZ/T 0463-2024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实地核查工作技术要求
DZ/T 0464.1-2024选矿试验技术方法第1部分:破碎筛分
DZ/T 0464.2-2024选矿试验技术方法第2部分:磨矿分级
DZ/T 0464.3-2024选矿试验技术方法第3部分:重选
DZ/T 0464.4-2024选矿试验技术方法第4部分:磁选
DZ/T 0464.5-2024选矿试验技术方法第5部分:浮选
DZ/T 0465-2024地质资料著录规则
DZ/T 0466.2-2024地质资料馆藏管理规范第2部分:成果
自然资源部
2024年6月11日。
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技术规程
辽宁省地方标准DB/T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前言 (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基本程序和原则 (2)1.1基本程序 (2)4.2基本原则 (2)5自然恢复区判定 (3)5.1评估范围 (3)5.1评估流程 (3)5.2资料收集 (3)5.3野外调查 (4)5.4调查方法 (5)5.5评估分类 (6)5.6评估报告编制 (7)6自然恢复技术措施 (7)6.1技术措施 (7)6.2主要工程 (8)7自然恢复监测、管护 (8)7.1监测 (8)8.2管护 (8)8自然恢复成效评估 (9)附录A 自然恢复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调查表 (10)附录B 自然恢复评估区或周边区域生态样地调查表 (11)附录C 自然恢复区综合判定表 (12)附录D 自然修复区评估报告编制提纲 (14)-I・,■—1—刖百本标准按照GB/T1.1-202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规程由辽宁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矿山废弃地自然恢复的判定条件、修复技术措施、监测与管护和成效评估等内容。
适用于辽宁省行政区域内的生产矿山、闭坑矿山、废弃矿山破坏和临时用地等项目的自然恢复判定和修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38360-2019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GB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HJ1172-2023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61-2014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TD/T1031.1-201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一部分:通则TD/T1068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DB21/T2230-2014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治理验收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技术指南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技术指南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工作流程、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所确定的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的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
园地、牧草地等其它类型农用地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T 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NY/T 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8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NY/T 2149农产品产地安全质量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NY/T 3176稻米镉控制田间生产技术规范NY/T 3343耕地污染治理效果评价准则NY/T 3499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导则DB 32/T 4121耕地镉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规程《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定(试行)》(环办土壤函〔2018〕1479号)《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环办土壤函〔2019〕53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耕地cultivated land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GB/T 21010中的0101水田、0102水浇地、0103旱地。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classific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依据《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划分而形成的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以及严格管控类三种耕地类别。
受污染耕地polluted cultivated land耕地土壤中重金属(镉、汞、砷、铅、铬)含量超过GB 15618规定的风险筛选值,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耕地。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
XX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目的任务、工作内容、技术方法、成果编制等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1﹕50 000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其它比例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 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前言
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 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铁锋、徐友宁、张进德、张开军、张茂省、张江华、何芳、乔冈、曹金亮、 张德强、柯海玲、陈华清、刘瑞平、白光宇。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调查评价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4 年 7
目次
前 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露天矿山采坑复垦要求标准
露天矿山采坑复垦要求标准
露天矿山采坑的复垦要求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 土壤污染防治:复垦后的土地和土壤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土壤环境质量,能够支持植被生长和土地利用。
2. 植被恢复:复垦后的土地上应能够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植被的种类、数量、覆盖率等方面,以及提供栖息地、食物和保护等方面的生态功能。
3. 水资源保护:复垦后的矿山地区不应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污染或破坏,并且应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4. 排土场复垦:排弃物的分采分堆,土壤和围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力学性质,它们的立体分布及数量都需要考虑。
对于土壤、含肥岩石与其它硬质岩石,应尽可能分开剥离,集中或分开堆存。
5. 排土场覆盖:可分为土壤覆盖和其他物料覆盖两类。
土壤覆盖工艺与露天坑覆盖土壤相同。
场地用于造林时不必在全部场地上覆盖土壤。
在缺乏表土时,可用生活垃圾、下水道污泥及其它生产废料覆盖。
6. 斜坡整治:为了排土场能尽量用来复垦,对斜坡要进行变坡工作以利用种植。
一般斜坡分为平台式和连续式两类。
通常排土场斜坡角(安息角)在35°~45°之间。
7. 场地朝向:复垦场地的坡向尽量朝南或朝西南。
这些标准都是为了保证矿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制定。
甘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62-2009
DB62/T —200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甘肃省境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场地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328—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l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区建筑规范DZ/T0097—19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
5万~1:5万)DZTF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D2008-02 滑坡崩塌泥石流详细调查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地质灾害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3。
2致灾地质作用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3。
3致灾地质体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
5地质灾害易发区具有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在自然、人为活动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3.6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体活动征兆明显,且将可能造成较多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承灾区。
3。
7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
3.8滑坡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最新(修订版)
ICS XX.XXXDZ X XX备案号:XXXX-XXXX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Compiling Regulation on the Project of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tegrated Renovation(修订稿)××××-××-××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次前言 (1)引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4)4 总则 (4)5 工作程序 (5)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6)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7)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8)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8)1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 (10)附录A(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 (12)附录B(规范性附录)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 (13)附录C(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14)附录D(规范性附录)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 (16)附录E(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18)附录F(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19)附录G(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写提纲 (20)附录H(规范性附录)图件编制要求 (22)附录I(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表 (25)附录J(资料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26)附录K(资料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图常用图例 (28)○、前言本标准由十部分内容构成: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工作程序、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
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技术方案
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施工技术方案批准:审核:编制:国家一级安装资质ISO9002质量认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公司年月日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要求 (4)5 边坡处理和场地整理 (4)5.1 边坡降坡处理 (4)5.2 废弃物(渣)场地整理 (6)5.3 排水 (7)6 客土 (7)6.1 客土方式 (7)6.2 特殊要求 (7)7 植被恢复 (7)7.1 要求 (7)7.2 林种确定 (8)7.3 造林绿化方式与技术要求 (8)8 后期抚育与管护 (11)8.1 抚育 (11)8.2 后期养护 (12)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物料的安息角 (13)附录B(规范性附录)整体客土标准 (14)附录C(规范性附录)东、西部地区优先选用树种(草种) (15)附录D(规范性附录)辽宁省主要造林树种栽植密度表 (16)附录E(规范性附录)特殊绿化方法适应条件表 (17)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技术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边坡处理和场地整理、客土、植被恢复、后期抚育与管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 2772 林木种子检验方法GB 50330 建筑边坡技术规范GB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GB/T 16453.4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LY/T 15570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DZ/T 0219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21/706 森林经营技术规程DB21/T 1292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矿山自然恢复的标准
矿山自然恢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使矿区在停止开采后逐步回复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矿山自然恢复的标准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复垦利用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矿山自然恢复的标准。
一、植被恢复(一)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类型进行恢复,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
在进行植被恢复时应优先选择本地特有的植物物种,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二)合理进行植被配置,根据土地的坡度和地貌特征进行合理的植被布局,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
(三)加强对植被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的植被保护制度,加强对植被生长的监测和管理,防止因人为因素对植被造成破坏。
二、水土保持(一)进行地表和坡面的生态工程修复,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包括植被覆盖、坡面整治、沟渠配置等。
(二)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对于因矿山开采而受到破坏的水体进行修复,保持水质清洁,保护水生生物的种群。
(三)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排水系统、防渗排污设施等,保障矿区内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一)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重点保护特有物种和珍稀物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二)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恢复栖息地,保护它们的生存空间。
(三)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对矿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土地复垦利用(一)制定土地复垦规划,合理规划矿区内的土地利用方式,确保土地的有效复垦和再利用。
(二)推动绿色复垦产业发展,利用复垦后的土地进行农林业生产、旅游观光等,实现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土地复垦监管机制,加强对土地复垦过程中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土地复垦效果的可持续和稳定。
总之,矿山自然恢复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复垦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
DB11T-矿山植被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ICS 65.020.20 B62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矿山植被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co-environmental reclamation of mine vegetation
(征求意见稿)
XXXX - XX - XX 发布
2
6.3.3 混交方式 采用“乔木+灌木+地被”的混交方式,营造近自然森林群落结构。即:采用大规格乔木作为上层乔
木、小规格乔木或亚乔木作为下层乔木的混交方式进行异龄混交,下层乔木可以是同一树种,也可以不 同树种。上层乔木和下层乔木之间搭配栽植丛生灌木,丛生灌木可选择一种或多种进行混交。 6.3.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矿产资源采选闭矿后并消除了地质灾害危险,已经具备复绿条件的煤矿、建材矿的裸 露地、挖损地、废渣堆放地的植被生态修复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上层乔木栽植密度每亩 16-20 株,下层乔木(亚乔木)栽植密度每亩 25-33 株,丛生灌木栽植密度 每亩 24-32 丛。 6.4 地被种植 6.4.1 品种选择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作者: ————————————————————————————————日期:ﻩICS73.020D15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45/T701—2010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2010-12-30发布2011-01-30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0年第12号 (总第3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察局批准以下1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批准发布表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DB45/T 701-2010 2010-12-30 2011-1-复要求与验收规范30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察局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目次前言ﻩⅢ1 范围1ﻩ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ﻩ25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ﻩ25.1 矿山地质灾害类的治理恢复要求2ﻩ5.2 含水层破坏类的治理恢复要求 (4)5.3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类的治理恢复要求 (4)6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要求7ﻩ6.1 监测对象 (7)6.2 监测手段7ﻩ6.3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监测7ﻩ6.4 含水层破坏的监测7ﻩ6.5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监测7ﻩ7 矿山公园建设要求ﻩ78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验收8ﻩ8.1分类........................................................................ 88.2一般工程竣工验收 (8)8.3 简化工程竣工验收 (9)8.4 防治工程竣工验收均应检查与验收项目10ﻩ8.5 地质灾害类治理工程应检查与验收项目ﻩ108.6 含水层破坏类治理工程应检查与验收项目 (12)8.7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类治理工程应检查与验收项目ﻩ128.8其它配套次要工程应检查与验收项目12ﻩ9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验收14ﻩ10 矿山公园治理恢复验收.......................................................... 14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申请书和验收书格式 . (15)附录B(规范性附录)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划分及其质量评定表2ﻩ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验收标准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要求(五)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验收标准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二○○七年十二月1。
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指导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考核、验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合格程度,按照《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制订《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验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本标准).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内各类矿山,从事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能源矿产、金属矿产与非金属矿产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合格程度验收.1。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Z/T223—2007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0238—2004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T0222—2006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UDC—TD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TD/T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SL204—9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T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GB78(30—92)—87 森林土壤测定方法GB/T18337.3—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14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GB12941-91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J137—1990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88—1993 村镇规划标准GB WBH002 城市生活垃圾禁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CJJ17—2004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1.4术语和定义1。
《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为2017年第4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3673-T-432)。
由全国营造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发生态公司”)组织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领域内的主要企事业单位参加起草。
(二)标准制定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剧,加之自然灾害导致的坡体损毁与植被损坏,裸露坡面急剧增加,亟待进行植被恢复。
而裸露坡面特殊的立地条件使得常规造林绿化技术及其标准已经难以满足这类裸露坡面植被恢复的需要,急需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以规范我国裸露坡面的植被恢复工程,提高工程质量与生态效益。
(三)主要工作过程1.筹备阶段(2018年1-2月)首发生态公司接到立项任务后召开2次会议进行筹备工作。
通过分析地域和行业特点,策划项目组人员范围,并成立秘书组负责协调工作,以全面性、科学性为原则征求相关单位参编意向。
同时,为保证国家标准编制的全面性,秘书组开展近年来裸露坡面植被恢复领域标准、文献和专利信息的收集工作。
2.技术路线确定阶段(2018年3月)首发生态公司成立了《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标准编制工作组并召开启动会,会上就标准编制背景进行了解读,明确了三个转变,一是区域范围的转变,从北方地区到全国范围,二是从边坡到坡面的转变,三是从造林主管部门到林业草原局的转变。
参会专家综合地区特点、领域实践经验、国内外技术发展方1向等,形成技术路线图。
同时就编制计划和任务分工进行了安排,对标准编制大纲、名称、适用范围等进行了讨论,强调了标准编制应重点关注的技术内容,统一了思想。
3.起草阶段(2018年4-9月)2018年6月25日召开了第四次会议,明确了标准编写原则,在国家标准编写时要充分考虑国家标准在标准体系里的位置,从国标涵盖的范围以及不同区域的现实情况考虑,重点要考虑体系的科学与完整性、标准的安全性和裸露坡面植被恢复后的完整性、稳定性。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 6.1.6 不同类型和特点的滑坡、崩塌,其相关因素监 测的重点内容是:
■ a)降雨型土质滑坡,应重点监测地下水、地表水和 降水动态变化等内容;降雨型岩质滑坡、崩塌,除 监测上述内容外,还应重点监测裂缝的充水情况、 充水高度等。
■ b)滑坡、崩塌与泥石流所在地区和影响范围内的社 会—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规划资料,包括人口、直 接经济价值等。
■ c)能满足监测点、网布设的地形图、地质图(含平 面图和剖面图)和附近建设现状与规划图。
5 基本要求
● 5.2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监测站(点)布设 之前,应有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下达的任务 书,监测单位根据任务书编制监测设计书。
群测群防监测,一般采用简易方法进行监测。
5 基本要求
● 5.5 监测仪器、设备,应能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精确可靠; 能适应环境条件,抗腐蚀能力强,受温度、冻融、风、水、 雷电、振动等作用影响小,支架焊接徐变变形小;能保持 仪器和传输线路的长期稳定性与可靠性,故障少,并便于 维护和更换。
● 5.6 在经济、技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监测数据 采集自动化和实时监测。自动化监测仪器、设备,应有自 检、自校功能,没有自检、自校功能时应至少每三个月进 行一次人工检查、校正,确保长期稳定。在自动化监测的 同时,仍应适当地进行人工监测,保证在自动化仪器、设 备发生故障时,观测数据不致中断。
监测设计书的内容包括:任务来源和监测的重 要性,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滑坡、崩塌与泥石流 的特征、成因和稳定性分析的主要成果,监测精度 要求,监测内容论证和确定,监测方法选定,监测 点网布设,监测资料整理,变形破坏或活动判据和 预报方案,监测经费预算。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发布时间:2009-3-12 15:05:19 浏览次数:654前言本规范的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管理。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殷跃平、张作辰、彭轩明、张茂省、郑万模、赵松江、郭建强、张开军、李晓春、黎力、刘安云、张斌、马飞、孙党生、陈红旗、杨旭东、魏兴丽。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
引言为提高滑坡勘查技术水平,统一技术标准,确保防治工程地质依据充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有关滑坡勘查技术标准和较为成熟的方法技术基础上,并结合市政与工程建设,自然地质景观保护等编写而成。
本规范将滑坡勘查作为动态过程,并将监测作为组成内容,强调采用信息反馈法进行全过程勘查,全文共分十三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规定、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滑坡调查、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设计阶段勘查、施工阶段勘查、主要勘查方法、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析、竣工地质报告等内容。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可行性论证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勘查以及应急治理的勘查要求,并规定了主要勘查方法、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析、竣工地质报告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自然滑坡防治工程的勘查,也可用于水利水电、铁道、交通、城建、矿山等行业的滑坡防治工程勘查。
本规范中除特别注明外,可适用于崩塌防治工程勘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格
距离边坡10m进行观察,边坡整体呈现“绿”的景观,植被率70—80%
保留
发芽超过10株/m2生长迟缓。待1—2个月后观察,或植被率50—70%的程度
不合格
生长基流失,可预见植物不能顺利成长,需再施工
植被率小于50%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与地质灾害与危险性分级
表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确定要素
影响程度
地质灾害影响
土地资源、土石环境影响
水资源影响
水环境影响
恢复治理难度
影响对象
危害程度
严重
各类保护区或城镇、大村庄、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
危害大
灌溉水田
基本农田
大面积地表水漏失、使水田变旱地;地下水枯竭,影响水源地供水。
污染河流、水库或大面积地表、地下水体。
难度大
中等
村庄、一般交通线和工程设施。
植被率50—70%(木本类5株/m2)
保留
草本覆盖70—80%,木本类1株/m2
到处可见发芽,但边坡整体看起来成裸地状,该种情况待过1—2个月再观察(如果是在不当时期施工的情况下)。
不合格
生长基流失,可预见植物不能顺利成长,需再施工
草本覆盖超过90%,压迫木本植物,该情况应剪草后看情况采取措施
草地型
危害中等
灌溉水田、
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
小范围地表水漏失、地下水位超常下降,但影响限于局部。
污染小溪、水塘或局部地表、地下水体。
难度中等
较轻
分散性居民区或无居民区。
危害小
耕地以外的农用地、未利用地
无地表水漏失、泉井干涸等现象,不影响当地生产生活。
无污染或仅限于污染源处小范围内。
难度小
注:有一项符合该类分级者即划为该类。
1:1.5-1.1
<10m
稳定
春、秋
香根草篱法
缓坡
土质边坡
1:1.5-1.1
<10m
稳定
春、秋
挖沟植草法
陡坎、马道、坡面凹陷处
软质岩边坡
1:2.5-1.1
<10m
稳定
春、秋
土工格室法
缓坡
岩质边坡
<1:1
<10m
稳定
春、秋
浆砌片石骨架
植草法
坡面
土质及强风化边坡
1:1-1:1.5
<10m
稳定
春、秋
藤蔓植物法
<0.5
岩溶塌陷
影响范围(km2)
>20
20—10
10—1
<1
地裂缝
影响范围(km2)
>10
10—5
5—1
<1
地面沉降
沉降面积(km2)
>500
500—100
100—10
<10
最大累计沉降量(m)
2.0—1.0
1.0—0.5
0.5—0.1
<0.1
表3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确定要素
危险性分级
隐患体
稳定状态
陡坎
各类边坡
>1:0.3
稳定
春、秋
喷混植生法
陡坎
各类边坡
稳定春、秋客土喷附法陡坎各类边坡<1:0.3
稳定
春、秋
液压喷播法
陡坎
地质边坡或人工回填
1:1.5-1:2
<10m
稳定
春、秋
栽植木本植物法
堤坎、坡脚
坡脚
稳定
春、秋
播种后判断标准
评价
施工三个月后的植物生长状态
木本群落类型
合格
植被率30—50%(木本类10株/m2)
表2常见地质灾害灾变等级分级表
灾变等级
指标
灾种
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崩塌(危岩)
体积(104m3)
>100
100—10
10—1
<1
滑坡
体积(104m3)
>1000
1000—100
100—10
<10
泥石流
堆积物体积(104m3)
>100
100—10
10—1
<1
塌陷
采空塌陷
影响范围(km2)
>10
10—5
5—0.5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矿山植被恢复适应条件和判断标准
地面斜坡与露采边坡复绿方法的适应条件
适用条件
方法
应用地点
边坡状况
施工
季节
类型
坡率
坡高
稳定性
铺草皮法
缓坡
土质及强风化边坡
<1:1
<10m
稳定
春、秋
植生带法
陡坎、马道、坡面凹陷处
坡质边坡或人工回填
1:1.5-1.2
<10m
稳定
春、秋
三维植被网法
坡面
坡质及强风化边坡或人工回填
危害对象
损失预计
危险性大
不稳定
城镇、居民集中区、重要工程建筑及设施。
影响人数>10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
危险性中等
较不稳定
居民聚居区、较重要工程建筑及设施。
影响人数10人~10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500万元。
危险性小
基本稳定
居民分散区、一般工程建筑及设施。
影响人数<1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