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来长沙走马楼吴简研究进程综述
走马楼吴简土地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1年1月第42卷第1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Jan.,2021Vol.42No.1走马楼吴简土地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曾心昊(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走马楼吴简发表以来,学界对该简中关于三国时期孙吴土地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主要可分为田土性质、土地制度、田租赋税等几个方面。
在现有研究中尚存一些可以开拓的不足之处,还需要更多坚实的史料加以佐证,需要结合同时期以及前后时期传世及出土的各类文献进行综合考察,才能更加充分完整地展现出孙吴社会的全貌图景,这是今后需要加强的。
孙吴政权之所以制定出这样的土地及租税政策,并且在嘉禾四年到五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与当时国内总体形势的变化有何关系?有哪些触发改革的因素?也即与当时的其他政权和其他区域之间影响互动的共时性研究,还是目前比较缺乏的。
作为“吴承汉制”重要证据的走马楼吴简能够为秦汉史研究起到怎样的作用?以及对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怎样的影响?也是值得学界进行深入挖掘的。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从宏观、长时段层面着眼的研究成果出现,在时间上深入联系前后历史时期,以更加充分体现走马楼吴简所蕴含的价值。
关键词:走马楼吴简;土地问题;田土性质;土地制度;田租赋税中图分类号:K87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4476(2021)01-0016-06三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大纷乱、大变革的一个时期,国内局势剧烈动荡,政权更迭频繁,连年战乱、兵火不熄,对于当时文献史料的破坏极为严重,能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极少。
而1996年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发现,无疑为这一历史时期的文献史料填补了一大空白,为三国历史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⑴o这些简牍是吴国长沙郡府、临湘县及临湘侯国的文书,内容包括赋税、户籍、司法、钱粮出入、军民屯田、往来书信等,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各个方面,对于弥补三国时期史料之不足、孙吴的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当时长沙郡所辖地域的历史沿革研究以及中国古代简牍制度研究等问题都有重大价值⑵,张埃、刘雪君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纪年简牍的出土评价为是世纪性的重大成果⑶o随着简牍内容的陆续整理和公布,学界对其关注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二十年
整 理组 负责 。研究组 织 主要有 :长沙简 牍研 究会 、 时 ,也不免 对吴简研究领 域所存在 的一些 问题感 到
北京吴 简研 讨班 、东京 吴简研 究会 等 。北 京大学 、 困惑 和忧 虑 。在为数众 多的吴简研究 论著 中 ,确有
清华 大学 、北京 师范大学 、湖南大学 等高校 和中 国 许 多不乏真 知灼见 的研究 成果 .在开辟吴 简研究 这
理 论 掠 讨
长 沙 走 马 楼 三 国 吴 简 研 究 二 十 年
曹 万 青
摘要 :有关 三国历史 的研 究 ,出土 文献等 新史料相 对缺乏 。1996年 长沙走 马楼吴简 的 出土 , 弥补 了这 一缺憾 ,极 大丰 富和拓展 了三国史研究 的基础 史料。 自 1999年起 ,吴简整理成果 陆续 出 版 。学术界对 吴简 的研 究大致形 成 两个 学术方 向:一是 文献整理 与复原方 面 .逐 步形成 “吴简文 书 学”;二是运 用新材料 解决传 统 问题 ,通 过吴简 资料 与传世 文献结合 的 “二重证据法”,对一些 传 统观点重新诠 释 ,或对 一些 争议 性 问题 的解决提供 了关键证据 。 因而 ,对吴 简二十年来 的研 究 状况进行 归纳 、总结 ,既有助于深 化对吴简 已有研 究成就 的认识 ,亦可促进吴 简研 究 的进 一步发
展 。
关键词 :走马楼吴 简;出土 文献 ;孙吴 ;魏 晋南北朝 ;史学研 究;二重证据 法 基 金项 目:2017年 度 江 苏省研 究生科 研 创新 计划 项 目 “长 沙走 马楼 三 国吴 简二 十年 研 究” (XKYCX17_013) 中图分类 号 :K8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2018)05—0045—11
大卷 20分册 。吴 简材 料 的公布 与 出版 ,吸 引 了大 范围涉及经 济史 、政治史 、社会史 、考古学 、简 帛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顾
与史书所记 “ 田” 亦无关 系。第 四篇 《 复 从嘉 禾年 间 ( 吏 民田家莉)看长沙郡一带 的民情 风俗与社会经济状况》,认
为 “ 田家莉” 所见 “ 丘”就是 “ ,汉代乡、里组织在吴 里” 国长沙郡变成 了乡、丘组织 ;并对当时妇女为户主 、妇女多 以 “ 妾” 为名 、单名之 风盛 行 、姓 氏的庞 杂与特 征、社会 经 济与生产状 况等 一系列 问题 ,发表 了看法 J 。第 五篇为
容 ,不 但 超 过 《 国 志 ・吴 书 》 数 倍 , 而 且 大 大 超 过 了 三
有区别 ;“ 二年常限” 指按亩固定收取税米 、布钱 的数量在 二年之内不变动的 田;还对 “ 田” “ 租 、 租米 ” 的含义进行 了解说 J 。第 三篇 《 禾 ( 民 田家 莉 ) 中 的 “ 嘉 吏 士” 和 “ 复民”质疑》 ,认为 “ 田家莉”所见 “ 士” 受到 “ 书不 依 收钱布”等优待 ,应指 当时从北方 南徙的读书人及其后代 ; “ 复民”则没有受 到多少优待 ,显然不是史书所记 “ 复人” ,
年 常 限 ” 的一 种 熟 田 ;“ 种 田 ” 应 指 宜 于采 用火 耕方 法 的 火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历 了四个时期 ,即 :孙 坚统 治时期 ( 中平 四年 至初平 元年 [8 17年至 10年 ] 、刘表统 治时期 ( 9 ) 初平元年至建安 二十 年 [9 10年至 2 8年] 、刘备统治时期 ( 0 ) 建安 十三年至建安
第1 0卷第 1 期
21 0 0年 3月
南京 工业职 业技 术 学院学报 Jun lfN n n s tt o n ut e n l y ora aj gI tu d s yTc o g o i n i e fI r h o
1996年至2013年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综述
1996年至2013年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综述作者:郭瑾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04期摘要: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至今仍是我国近年来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较为全面地回顾了自1996年文献出土后至2013年末这段时间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成果,特别是对2012年后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梳理,以期对吴简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现状研究成果自1996年10月长沙走马楼吴国简牍大量出土后,其重要性可以用“填补缺失,数量惊人”来概括。
因三国历史文献资料十分匮乏,而十四万余枚的简牍无疑极大地填充了这一时期的史料空白。
这批出土的吴简对于研究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经济、简册制度、法律典章、书法艺术等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因此得到了文献、历史、考古等各个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视。
如今现根据成果发表情况,其学术研究大致可分为初步探索(1996-1999年)、深入发展(1999-2006年)和综合研究(2006-至今)三个阶段,从吴简出土时的初步整理到研究资料的陆续丰赡再到研究逐渐成熟,走马楼吴简研究正呈现出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面貌。
一、与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直接相关的主要专著和论文集从1996年开始,国内外专家学者陆续将自己对走马楼吴简研究的成果结集发表。
其中与走马楼三国吴简直接相关的国内主要专著和论文集有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所合编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文物出版社,1999年);王素、罗新编《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系列(文物出版社,壹,2003年;贰,2007年;叄,2008年;肆,2011年);于振波著《走马楼吴简初探》和《走马楼吴简续探》(文津出版社,2004年,2001年);北京吴简研讨班编《吴简研究》(崇文书局,第一辑,2005年;第二辑,2006年;第三辑2011年);高敏著《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5年)等。
长沙走马楼吴简商业税献疑
摘要 :吴简中出现 了很 多关于 “ 僦钱” “ 、 地僦钱” 的记 录,这些简牍给研 究者 带来 了很 多困难 ,其 实这种制度与汉代有密切关系,西汉 中期 以后边郡战事频繁 ,物资转运甚重 ,因而雇佣 民车转运粮草 很普遍 ,汉简常见 “ 就人” 就直” 和 “ 、“ 就钱” 等,其反 映的含 义与粮草的转运密切相 关。吴 简中 的僦钱不是 商业性之 “ 租赁费” ,而是转运税 ,是一种政府定期征收的财政税 目,而 “ 地僦钱 ”账簿
表 示 的就是 一种 记 录 临湘侯 封 地征 收 转运 税 的 总账 簿。
关键 词 :吴 简 ;僦 钱 ;地僦 钱
中图分 类号 :F 9 . 0 22
文献标 识 码 :A
T e Op u n o h mm e ca a n t e W u S i s h p g ft e Co r i lT x i h l p
2 0 / 2 总第 3 0期 08 1 8
走馬樓三國吴簡吴昌長朱表盗米案初探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簡牘揭剥位置示意圖對《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柒》“吴昌長朱表盗米”卷宗進行初步整理与分析,并認為吴簡中的溳口倉地望應當在溳水與漢水的交匯處,屬江夏郡;案卷提及的“諸葛府君”很可能是時任丹陽太守的諸葛恪。
關鍵詞走馬樓吴簡朱表盗米案溳口諸葛府君《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柒》(以下簡稱《竹簡柒》)有一份與吴昌長朱表盗割官米有關的簡册。
①該簡册有對應的簡牘揭剥位置示意圖,内容相對完整。
綜合運用揭剥圖、簡文内容、文書格式、書寫風格、編痕等信息,對相應簡册作出有意義的編排整理,能够解决一些單純依賴簡文難以搞清楚的問題,這種方法已爲不少學者所應用。
②本文試圖參考簡册對應的揭剥圖,運用以上方法,對“吴昌長朱表盗米案”卷宗進行初步整理與分析,并就簡文涉及的重要問題進行討論。
*本文得到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走馬樓吴簡與孫吴縣政研究”(13AZS009)資助。
①長沙簡牘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故宫研究院古文獻研究所走馬樓簡牘整理組:《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柒)》,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
②侯旭東與凌文超兩位學者利用揭剥圖做了不少册書復原方面的研究。
如侯旭東《長沙走馬樓吴簡〈竹簡〉〔貳〕“吏民人名年紀口食簿”復原的初步研究》,《中華文史論叢》2009年第1期,66-79頁;凌文超《走馬樓吴簡采集簿書整理與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等。
248®“吴昌長朱表盗米案”的初步整理《竹簡柒》附録一簡牘揭剥位置示意圖三十三即“朱表盗米案”簡册相對應的揭剥圖,如下:簡牘揭剥位置示意圖三十三@)249這幅揭剥圖直觀來看,可分成三個部分:核心部分簡牘和散落兩側的簡牘。
從簡文内容來看,揭剥圖中的簡牘大體也可分爲三個部分:1—16、80—118號主要是“户品出錢”簡(正反面均有文字);17—79號(簡文編號柒・4082—柒・4144),大致内容爲“朱表盗米案”文書簡。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自1996年10月17日被发现,到现在已经七年了。
这七年时间虽然不长,但对这批吴简来说,却经历了新闻报道、内容披露、探讨开始、资料公布、研究深入等若干个阶段。
而每个阶段,都有一些热点,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作为20世纪之末、21世纪之初学术界的一件盛事,对其进行回顾,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应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一、走马楼三国吴简的早期探讨走马楼三国吴简被发现后,新闻媒体最早报道其事,是1996年12月15日的《长沙晚报》1]。
之后,国内外报刊、电台、电视台竞相采访、报导,成为岁末年初的一个热点2]。
而作为专家介绍,国内则始于胡平生、宋少华联名撰写的《新发现的长沙走马楼简牍的重大意义》3],日本则始于市来弘志撰写的《湖南省长沙市走马楼出土三国吴简牍について》4]。
前文首次披露了1枚木牍(即《录事掾潘琬白为考实吏许迪割用余米事》)和5枚木简(均属“嘉禾吏民田家莂”)的图版,还披露了“长沙安平史陈沫再拜”等简牍的释文;后文根据国内的报导和介绍,对这些新材料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和评述。
国内外学术界得以管窥吴简面目,可以说以此为滥觞。
不久,胡平生、宋少华又在本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简牍的释文,撰写了《长沙走马楼简牍概述》,在大陆、台湾、日本同时发表5],使吴简更加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其间,胡平生还用自问自答的形式,个人撰写《细说长沙走马楼简牍》一文6],对国内外学术界关心的这批简牍的出土、数量、意义及保护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但由于胡平生的研究领域是文献而非历史,研究断代是先秦两汉而非魏晋南北朝,也埋下了日后争鸣的种子7]。
在此之后,吴简的内容通过不同渠道继续得到披露8]。
其中,李长林的《长沙孙吴简牍考古大发现》9],宋少华、何旭红的《嘉禾一井传千古》10],以及宋少华个人的《大音希声》11]、《本世纪末的惊人发现》12],还有刘正成的《钟繇与长沙吴简说》13],分别从介绍发掘经过和介绍书法价值的角度,披露了很多极为重要的简牍的图版和释文,促进了吴简研究的开展。
长沙走马楼饱水吴简的科技保护
盐等)及其有害微生物的侵蚀,其中一些还与污泥杂物交错在一起,使得大量腐朽的竹简相互挤压,紧密粘结,形成极不规则、大小不一的“板块”,湖南人的口语称之为“坨”。
这种被叠压在一起的竹简统计总共有300余坨,每一坨的数量从成百到上千支不等。
其内部纤维都腐朽得十分严重,使得其质地疏软,有的还变形、残碎,加上饱含水分,这些竹简有如面条一样,依靠自身强度无法提取。
简与简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前后关联,但由于册卷的原样早已经解体、散落,短时间很难看出眉目,要将厚度仅1~2毫米的竹片逐个分离开来,并保持其完整性,既不能扰乱层次和顺序,更不能丢掉残破碎片,这就造成了简牍揭剥工作的复杂性。
在揭剥过程中,技术人员由表及里地将单根简从成捆的“板结体”中一枚枚提取出来,并借助药水的渗透以及竹片刀、托板等工具,尽可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其剥离。
对于成册的竹简,须从一开始就分别绘制平面、立面图并进行拍照记录,详实记录下每片竹简所在的区域号、盆号、分号等。
由于竹简相互叠压的关系错综复杂,揭剥时要细心观察简册剖面的排列次序,并按编号逐枚发放编号牌。
1997年10月,当时新招聘了一批年轻女孩,在接受过中国文物研究所专家的授课培训后,开始从事吴简的清洗工作。
这是一项要求十分严格、但又非常枯燥的技术性工种——每个人旁边的桌面上摆放一盏台灯,左手轻握着一把毛刷,右手的手指间夹着两支小毛笔,熟练而又灵巧地重复着轻挑、点揉的动作,绝对不能对简上的字迹有任何损伤,她们的神情就像医生在清洗处理病人的伤口一般小心翼翼。
将一枚竹简表面的泥垢、杂质清洗干净,总共经过6道工序,使用十几种辅助工具,所耗费的平均时间大约是文保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竹简清理揭剥吴简揭剥之前的剖面状态工作人员认真清洗走马楼三国吴简着常年在灯光照射下全神贯注,重复着极为单调乏味、却又异常精细不容出错的工作。
为了防止竹简变形,在清洗工序完成之后,每枚简还要用两块玻璃条绑夹,两侧边用竹片固定住,再将编号钢牌用棉线捆扎好插入上端。
走马楼吴简所见盐米的初步整理与研究
走马楼吴简所见盐米的初步整理与研究苏俊林【摘要】There are many records about "salt" in the Zoumalou Bamboo Slips, which not only involve the salt and rice but also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judicial cases by then. Therefore, these records could be the treasure for the study of the salt history in the Three Kingdoms.The paper tries to sort the Wu bamboo Slips out in terms of "ru mi jian"(入米简),"qi mi jian"(其米简) and "chu mi jian"(出米简) and examine its forms ,content and related system .%走马楼吴简中有不少关于"盐"的资料,既有盐米的档案记录,也有涉盐的司法案件,是研究三国盐业史的珍贵资料.本文分"入米简""其米简""出米简",对吴简中的盐米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其格式、内容及相关制度等进行初步研究.【期刊名称】《盐业史研究》【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17页(P12-28)【关键词】吴简;盐米;集成整理【作者】苏俊林【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05《三国志》所引《江表传》中,周瑜曾言:“今将军承父兄余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逼迫,而欲送质?”① 陈寿.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1261. 孙吴可“煮海为盐”,自然有盐产盐政。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人名研究综述
2019年9月第40卷第9期湖北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ep.,2019Vol.40No.9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人名研究综述贾凯丽(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400715)摘要:文章从人名综合研究、起名风俗、人名中的姓三个方面梳理吴简人名研究的相关成果。
吴简人名研究主要集中在较早公布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一嘉禾吏民田家荊》上,对后来新出材料《竹简〔壹〕》《竹简〔贰〕》《竹简〔巻〕》《竹简〔肆〕》《竹简〔梁〕》的人名关注不够,涉及较少,而《竹简〔捌〕》和《竹简〔陆〕》尚无涉及。
当前对女性命名现象研究较多,而对男性命名的研究较少。
吴简人名蕴含信息丰富,内容较广,但研究零散、角度相对较窄。
关键词:走马楼吴简;人名;起名风俗中图分类号:K23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4476(2019)09-0016-041996年7月至11月,湖南省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在市中心五一广场东南侧走马楼街平和堂商贸大厦建筑工地进行考古挖掘,在编号为J22的古井中发现大量简牍。
这批简大多属于三国孙吴时期,世称“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以下简称“吴简”)①。
该简牍数量巨大,内容丰富,主要为长沙郡与临湘侯国的地方文书档案,包括司法文书、黄簿民籍、各种赋税与出入仓库的簿籍等。
其中黄簿民籍人名信息量大,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是特定时空环境下鲜活的、珍贵的’同时资料’。
”⑴不仅可以很好地补充其他人名研究资料,而且能够促进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等进一步发展。
自吴简发掘以来陆续有学者对吴简人名进行研究,涉及相关研究论文共10余篇,主要集中体现在对199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一嘉禾吏民田家荊》(以下简称《田家荊》)人名的研究。
现从以下方面阐述当前吴简人名研究的现状、不足及趋势。
一、研究现状(一)人名的综合研究吴简人名信息量大,蕴含内容较广,综合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主要有胡苏姝、王震华的两篇硕士论文,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田家荊》《竹简〔渠〕》的人名作了综合分析与研究,并依据材料总结出相应的人名特点、规律等,为我们整体把握人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帛研究综述
简帛名义、源流简,一般是指竹质的书写材料。
牍,一般是木质的书写材料。
出土木简比竹简多,主要是柳树、松树、胡杨等。
还有石玉的简册。
书写前要经过杀青、打磨、涂液等工序。
长度不等,按照种类、内容、时代有所区别。
参见胡平生《简牍制度研究》。
名称:简、牍、牒、方、觚(柧)、檄、札、槧、笺、版、检、楬、册、两行、符、棨、传、过所。
源流:李学勤:《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册”是书,“典”是大册。
只是迄今在考古发掘中尚未找到简的实物而已,这可能是竹木在地下不易保存的缘故。
1郑有国《中国简牍学综论》:我国使用简牍究竟始于何时呢?据地下出土的简牍,最早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后半叶,即战国早期。
但从文献记载和甲骨文的分析,至少在殷商时我国就使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
《尚书·多士》篇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甲骨文、金文的“册”字作,像把若干条竹木1《中国历史知识手册·简牍帛书》,转自骈宇骞《简帛文献概述》,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2页简用两道绳子编成一册书的样子。
典,金文写作,《说文解字》解释“从册在上”,即把“册书”放在几上。
殷商时代的典册是否用竹木质的简牍呢?至今尚无实物出土,但殷商时的玉册倒是发现不少。
根据出土的这些殷商玉册,是否可以这样分析:殷商时的“典册”使用的还是比较贵重的玉质典册,因此使用不普遍。
随着文字的普遍推广,这种珍贵玉质典册才被各地习见的竹木条取代。
2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秦律十八种》:今县及都官取柳及木柔可用书者方之以书。
3帛书,写在丝帛,《墨子·兼爱下》:“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
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简帛出土情况概述楚系简帛资料:一湖南:1951年中科院考古所在长沙五里牌战国墓,出土竹简38枚。
内2郑有国《中国简牍学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
3骈宇骞《简帛文献概述》,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2页容为随葬品的遣册。
走马楼吴简中的建安纪年简问题(一)
走马楼吴简中的建安纪年简问题(一)长沙吴简中有“建安二十五年”、“建安二十六年”和“建安二十七年”这样的纪年简。
最初我们认为,这说明孙权在曹丕代汉以后,表面遵奉曹魏正朔,实则仍旧奉行建安纪年1]。
这个观点,是可以得到文献证实的。
《隋书》卷三三经籍志史部有韦昭撰《洞纪》四卷,称“记庖牺已来,至汉建安二十七年”。
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于此条下曰:“按建安尽于二十五年,此称二十七年者,以接吴黄武改元之岁也。
……吴未改元之前,仍称建安之号,故是书止于二十七年。
”此外,许嵩《建康实录》卷一,于建安二十五年条下,也说:“曹丕代汉称魏,号黄初元年,而权江东犹称建安。
”许嵩述江东事,孙权建号黄武以前,皆以建安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纪年。
许嵩错误地把这几年的时间多算了一年,非常混乱,但是他关于江东奉行建安年号的说法总是很明确的。
以上的材料,足以佐成我们最初的观点。
可是,最近我接触了一些铜镜铭文的资料,对于早先的意见产生了怀疑。
王仲殊在研究吴镜产地时,提到相当数量的出土吴镜2]。
这些铜镜基本上出土于孙吴境内,王仲殊认为也都是在孙吴境内由官府手工部门制造的。
下面我举出其中涉及孙吴初年纪年的铜镜铭文若干条:1)同向式神兽镜,二枚,湖北鄂城五里坂吴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一枚的外区铭辞为:“黄初二年十一月丁卯朔廿七日癸巳,扬州会稽山阴师唐豫命作镜,大六寸,清冒,服者高迁,秩公美,宜侯王,子孙番昌。
”两枚之中,有一枚的钮上刻有“上大将军校尉李周镜”,王仲殊认为这是后来加刻上去的。
2)对置式神兽镜,湖北鄂城钢厂630工地吴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铭辞为:“黄初四年五月丙午朔十四日,会稽师鲍作明镜,行之大吉,宜贵人王侯,□服者也□□,今造大母王三。
”3)同向式神兽镜,传长沙出土,现藏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
铭辞为:“黄初二年武昌元作明镜,宫湅章乃而清冒,吉羊。
”王仲殊认为,“元作明镜”,即“始作明镜”之意。
这一年孙权都于鄂城,改名曰武昌。
近年来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综述(一)
近年来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综述(一)长沙走马楼简牍自发掘以来,迄今已有五年。
目前,公布的简牍资料主要集中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文物出版社1999年。
以下简称《田家莂》一书和《长沙走马楼简牍整理的新收获》(《文物》1999年第5期。
以下简称《新收获》)引文以及《长沙走马楼J22发掘简报》(《文物》1999年第5期。
以下简称《简报》)中。
截止2001年8月“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下所引论文未注明出处者,均系会议论文提要或发言稿),有关走马楼简犊研究的各类文章已达50余篇。
另有日本长沙吴简研究会主编的《嘉禾吏民田家莂研究》一集,因尚未见中文译本,在此暂不论及。
现将国内有关走马楼简续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吴简本身的研究走马楼简牍多达十余万枚,简牍种类有简、牍、签牌、封检、封泥匣等,内容可分为符券类、簿籍类、书檄类和信札及其他杂类等,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诸多方面。
因此,如此数量巨大而内容丰富的简牍为何集中出土于J22一处,J22性质如何,成为走马楼简牍发现以后学术界首先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于J22的性质,李均明、宋少华等执笔的《关于长沙出土三国东吴简牍的数量和内容》(《中国文物报》1997年2月16日)和宋少华。
何旭红的《嘉禾一井传千古》(《文物天地》1997年第4期)等都将J22定性为古井,而《简报》和《新收获》等则将其定性为古井窖。
此外,胡平生、宋少华的《长沙走马楼简牍概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第3期)则认为,J22并不是水井,而是一座废弃的空仓。
简牍也不是随意丢失的,而系有意的存放。
关于简牍埋藏原因,胡平生、宋少华在上文中认为,走马楼简牍中有很多档案文书,必须妥善保存。
因此,这批简牍是“在事隔多年之后,有目的的将它们放置在空仓里,既有到期失效,就此作废的意思,也有郑重封存,避免流失的意思”。
宋少华、何旭红执笔的《简报》认为有两种可能性:其一,以简牍埋放的形式看,可能与三国末年西晋灭吴的战争有关,地处偏远的长沙郡府官员有意将这批籍册瘗埋,当有改朝换代或伺机东山再起之意。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两文书初探(1)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两文书初探(1)《文物》1999年第5期《长沙走马楼J22发掘简报》介绍的户籍类简牍中有两枚乡劝农掾所作的券书,内容涉及官府对“吏”及其家人的管理,值得加以重视。
这两枚简的形制为木牍,释文与图版分见此期《文物》页19及彩版叁:1和肆:1。
不过,释文存在少量讹误,此前我曾做过一些订正[1],最近又有个别改动。
先将经过修改的两简释文断句、移录如下:简一(J22-2543)1东乡劝农掾殷连被书条列州吏父兄人名、年纪为簿。
辄科[2]核乡界,州吏三人,父2兄二人刑踵叛走。
以下户民自代。
谨列年纪,以(已)审实,无有遗脱。
若有他官所觉,连3自坐。
嘉(禾)四年八月廿六日破莂保据。
简二(无编号)1广成乡劝农掾区光言:被书条列州吏父兄子弟伏处、人名、年纪为簿。
辄隐核乡2界,州吏七人,父兄子弟合廿三人。
其四人刑、踵、聋、欧病;一人被病物故;四人其[3]身已送及,3随本主在官;十二人细小;一人限佃;一人先出给县吏。
隐核人名、年纪相应,无有遗脱,4若后为他官所觉,光自坐。
嘉禾四年八月廿六日破莂保据。
这里又对简二的原释文做了五处修改:行一的“‘伙’处”改为“‘伏’处”;行二的“‘颐’病”改为“‘欧’病”、“‘被’病”“改作“‘被’病”,这两处从谢桂华先生的意见;“其身已‘逸’及”改做“‘送’及”;行三的“限‘田’”改成“限‘佃’”。
原释“伙”处,意不可解。
“伙”字后起,不见于宋以前的字书,三国时更无此字,当误。
细审图版,并联系上下文,似为“伏”字而脱去右上的一点。
《文物》XX年第5期封二刊出的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代帛书(T0114③:611)五处出现了“伏地”,“伏”字右上的“点”均不明显,或是用横划略向上挑表示,或是“点”划紧贴在横划右侧,字形与简二中的相近。
“伏处”亦成词,《庄子·在宥》有“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北史》卷6《齐本纪上》载高欢语“生平天柱时,奴辈伏处分如鹰犬”(页213)。
初中作文之走马楼三国吴简探究
走马楼三国吴简探究走马楼吴简是长沙出土的最珍贵文物之一,现存放于长沙简牍博物馆。
长沙简牍博物馆正举办《三国的湖南.走马楼吴简》主题展览,利用寒假时间,我前往进行了探究。
通过参观和考察,我发现从战国时间到秦汉,再到三国时间的吴国,简牍的形状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简牍用竹木制成,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备料、片解、刮削、杀青、编联等工序。
因为比较笨重,既不方便书写,又不方便阅读。
因为一本书要用很多简牍串在一起,人们用“册”、“编”、“卷”来称书籍的篇幅。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过《韦编三绝》的故事,孔子读《周易》多次翻断了编联简牍的牛皮带子,由此可见,用简牍记载和阅读文字是多么的不方便啊!通过出土的走马楼吴简,可以证明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嘉禾元年(即公元232)年间,简牍应用十分广泛,涉及纪年、军事、地理、赋税、人口、司法等诸多方面。
我不禁产生了疑问,在汉和帝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蔡伦就已经改进了造纸术并奏报朝廷,开始进行推广。
为什么在一百多年后的吴国,简牍仍然是主要的文字载体?纸是在什么时候取代简牍的呢?在七年级上册的历史书《两汉的科技与文化》这一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了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看来,这个“逐渐取代”的过程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我又想到“洛阳纸贵”这个成语。
具《晋书.左思传》记载,左思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在三国灭亡后,在西晋初年(大约公元291年左右)写出了《三都赋》。
因为文章写得太好,而印刷术当时还没有被发明,大家争相抄写,以至于纸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
由此可见,到了西晋初年,纸已经取得简牍,成为主要的文字载体了。
不然我们听到的也许就是“洛阳简贵”的故事了。
经过探究,我得出结论,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开始,直到三国末年或者西晋初年,经历了近两百年时间,纸才最终取代简牍,成为了文字的主要载体。
而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所产生的时代正处于这一文字载体重大变革的前夜,展现了简牍最后的辉煌。
走马楼吴简“许迪割米案”研究综述
!"科妓%&%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 3 2018走马楼吴简“许迪割米案”研究综述郝蒲珍摘要:长沙市走马楼街的三国吴简中的“许迪割米案”作为当时官吏割盗军粮的大案,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语言 文字、法律、经济等角度梳理了此案的研究成果,目前学界对此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文字和法制史方面,但对法制史的诉讼制度、审判制度、刑罚制度以及经济、文书制度的研究尚不充分,零散而未成系统。
关键词:古代简牍;吴简;“许迪割米案”;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8)03-0096-03作者简介:郝蒲珍(1991—),女,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收稿日期:2018-01-20基金项目!2017年度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学生项目)“走马楼吴简‘许迪割米案’整理 研究((SW U1709459)阶段性成果。
1996年7月至11月,湖南省长沙市文物工作队 在市中心五一广场东南侧走马楼街C和堂商贸大厦 建筑工地开展考古调查,10月17日,在编号为J22的古代井窑中发现大量简牍。
这批简牍大多属于三国吴嘉禾元年至嘉禾六年(公元232—238年)时期,即孙权统治下的东吴王朝的鼎盛时期,世称“长沙走马 楼三国吴简’(以下简称“吴简”)。
吴简多方面的学术 发掘,为 三国时期东吴的社会经济、治 、简 、沿革、历史地理、法律章、书法术)1]的。
中嘉禾年长沙国一 一“”的司法文书简牍的相关理,现 下。
这 的简牍,发现了 4 ,分别是:《考 文》(竹木牍50号)《考 文》(牍34号)《中考 文 》(牍 353号)和《五考问许迪文》(牍224号)⑴。
走马楼吴简所见孙吴时期长沙地区的麦作
( )23 4 25人 三 州 仓 运 口口 二 年 麦 五 斛
八 斗 (4 9 0页 )
( )23 5 2 8其 一 斛 佃 卒 周 吴 黄 龙 二 年 麦
4 8
走 马楼 吴 简所 见 孙 吴 时 期 长 沙地 区的 麦 作
(4 5 5 1 )7 8 团黄龙 二年 麦准 米 (8 2页 ) 7
・
古今 农 业 ・
・ 0 2年 第 1期 ・ 21
走 马楼 吴 简 所 见 孙 吴 时期 长 沙 地 区 的麦 作
李文 涛
( 山西运城 学院政法 系,山西 运城 040 ) 4 0 0
[ 摘要]许多学者认为麦作在南方的推 广,出现在 南北朝 时期。究其原 因,主要是
北 方人 口大量 南迁 ,人 口的 增 长以及饮 食 的 需求 ,增加 了对麦 类的 需 求 ,促 进 了麦
19 90年第 3 . 《 期 ; 再论六 朝江南的麦 作业 》 , !! ! P : cn my g o u.o / ril p p 8 8 ;黎 虎 :《 晋 南 朝 o o . u x ecr at e h / 9 0 n c. 东 时期北方旱田作物的南 移》 北 京师范 学院学报 》 9 8 ,《 ,1 8 年第 2 ;华林 甫 : 《 期 唐代粟 、麦生 产 的地域 布 局初 探 ( 》 中国农 史》1 9 续) ,《 9 0年第 3期 ;韩茂莉 :《 宋代小 论 麦 种植范围在江南 地区的扩展 》 ;《自然科学 史研究》1 9 92 年第 4 。 期
文 ,以求教 于 方家 。 走 马楼 竹 简 [ ] [ ] [ ]中有 孙 壹 贰 叁 吴 时期 长 沙地 区反 映麦 作 的简文 ,根 据整 理 组整 理 的简 文 ,我们 可 以看 到 :
浅说长沙走马楼吴简牍的文献价值免费范文精选
《新西部》2007.10 期 -172-孙东波(湖南长沙简牍博物馆湖南长沙 410001)摘要:长沙走马楼吴简牍的发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从吴简牍分类和内容中,发掘新的历史痕迹意义重大。
该文总结了长沙走马楼吴简诸多的文献价值,并探究了走马楼三国吴简对于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长沙走马楼; 吴简牍;文献价值;书法艺术1996 年 7 月至 12 月,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走马楼西街进行考古挖徐世虹《走马楼三国吴简户籍所见刑事制裁记录》(《简帛研究》第掘编号 22 号古井窑中,发现了一批三国时吴国的纪年简牍,数量在 10 四辑)一文,通过对走马楼简文的考释与解读,指出刑事制裁记录是户万枚以上。
籍登记的要件之一,同时也使我们认识了除肉刑之外的新刑种。
她的另长沙走马楼吴简牍大致分为木牍、木简、竹简等三大类。
如记载户一篇文章《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法制述略》,探讨了简文中所见的法制籍类的竹简和木牍,其中木牍所记均为经官吏调查核实后某户家庭成员状况,(一)自从汉文帝 13 年(公元前 167 年)废除肉刑以来,肉刑虽的概况,而竹简所记则为家庭中一个或几个成员的具体情况,其内容可没有作为国家正式刑法得以恢复,但从吴简民籍登记中所见来看,普遍分为居址、姓名、年龄、体貌特征、所患疾病等项,项目的填写也视其存在着肉刑,可见成文法在制定与执行之间尚有一定的距离;(二)吏在家中地位的主从、年龄长少而取舍。
丰富的户籍内容使我们不仅可以民田家莂虽不是严格意义是的民法契约,但从记录事项推测,纳税人与看到吴承汉制的轨迹,如丁中制、奴婢制度和黄籍之制等,还可看到后国家形成了契约关系,同时明确了承租人的权利和义务;(三)许迪盗来西晋九品中正制、户调之式的来源所在。
官文书木简主要为州、郡、卖官盐案反映了管辖中的犯罪地原则,县对此类案件只有审讯权而无判县(国)各级官府及各部门之间往来文书,涉及到征讨平息武陵蛮叛决权。
这份考实文书说明了上一审级(郡)要求下一审级(县)行使审乱、军粮督运、借贷还粮、司法审讯等诸多方面,甚至还提到如步骘、讯权而将真实结果上报,在结罪的基础上行使判决权,审讯的过程为考吕岱、顾雍、潘浚等三国早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因此具有极高的史料价问——辞服——结罪。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释文注释补正——读走马楼简牍札记之八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释文注释补正——
读走马楼简牍札记之八
高敏
【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34)4
【摘要】本文对《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艹别》上册的释文作了认真详细的研究 ,指出了整理者在对这批简文整理过程中出现的六十余处漏注或因校勘不慎造成的误注 ,并逐一予以补充和订正。
【总页数】7页(P102-108)
【关键词】吴简;嘉禾吏民田家bie;注释;释文;补正;《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bie》;长沙走马楼;简牍
【作者】高敏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7.5
【相关文献】
1.从走马楼吴简《吏民田家莂》看孙吴初期长沙郡民的起名风俗 [J], 高凯
2.略谈吴国国有土地租佃关系制度化的原因--《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研讨 [J], 蒋福亚
3.再论长沙走马楼简牍中的"复民"问题--读《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札记
之一 [J], 高敏
4.《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之《竹简[贰]》、《竹简[叁]》释文、注释补正 [J], 黎石生
5.从《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诸吏”状况看吏役制的形成与演变——读《嘉禾吏民田家莂》札记 [J], 高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年来长沙走马楼吴简研究进程综述作者:王琦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4期摘要:目前对长沙吴简的研究是一个学术热点。
通过研究可能会解决魏晋南北朝史内多领域尤其是经济史领域长期被搁置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土地所有制和依附关系的发展,并能直观反映孙吴初期的整个社会面貌。
文章欲对近十五年来长沙吴简的研究进程做一概述,总结研究中的得失,并提出一些浅见。
关键词:走马楼;吴简;经济史17余万枚走马楼走马楼三国吴简自1996年10月发现迄今已逾15载春秋,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章达到400余篇。
15年来对其的研究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初步探讨阶段、发展阶段、综合研究阶段。
初步探讨阶段:(1996—1999)主要是媒体报道、少量资料零星的公布、对个别问题的初步讨论。
参与探讨的主要是吴简整理者与个别专家学者,他们从多角度阐发吴简的重大价值,对吴简中某些重大问题(简牍定名、佃田制度、法律制度、书法价值等)给予关注。
如宋少华、李均明、胡平生、王素、黎石生、罗新、邱东联、徐世虹等。
其中,胡、王二氏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文章中的观点多有商榷,经逐步发展后形成二十一世纪初学术界一道靓丽风景。
中期阶段(1999—2006)吴简研究快速发展,迎来了一个研究热潮。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和《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以下简称《竹简》[壹],相关著作均如是简称)相继出版。
1999年日本的“长沙吴简研究会”,2000年罗新发起的“北京吴简研讨班”等团体的成立开学术团体研究吴简的先河。
这个时期专著、论集大量问世。
“象牙塔网站”设“吴简研究”板块,武汉大学简帛网设“三国晋简”专栏。
2001年第4期《历史研究》以“走马楼吴简研究”为题发表了七篇北京吴简研讨班成员的研究文章。
《简帛研究》、《出土文献研究》、《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等刊物也载有不少相关文章。
2001年8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有关吴简和简帛研究的学术会议,北朝史学会和魏晋南北朝学会近几次年会等诸多学术会议中多有相关文章发表。
这个阶段研究队伍逐渐壮大,如高敏、侯旭东、谢桂华、黎虎、蒋福亚、王子今、张荣强、于振波、韩树峰、孟彦弘等专家的文章刊发于各学报期刊中。
日本方面有窪添庆文、关尾史郎、伊藤敏雄、小嶋茂稔、森本淳、阿部幸信、谷口建速、福原启郎、安部聪一郎等专家的相关研究。
不少大专院校的师生也加入到研究队伍中。
但由于吴简资料刊布尚不全面,学者多是通过本身并不完整、受破坏的吴简材料结合传统文献进行研究,对许多问题探讨不细致不全面,虽不乏佳作但仍有文章所得观点或基于推测,或失于偏颇。
综合研究阶段:随着《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贰]》、《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叁]》出版,少量《长沙走马楼吴简·竹简[肆]》①中资料的公布,研究进入成熟阶段(2006年至今),此阶段发表论文数量比中期见少,研究者在经历了一个研究高潮后渐复冷静深入思考,着手整体综合性研究。
研究者逐渐对资料进行初步专题性复原研究(如利用剥揭图等对吴简简册进行复原②),采取多角度重新审视前热点争议问题(如利用纳米类型来探讨相关田的类型等③),呈现不少精深之作。
中青年学者也在该领域多有创获,如魏斌、凌文超、沈刚、孙闻博等对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
目前,已出版的吴简专著和论文集有:《吴简研究》第一辑(北京吴简研讨班崇文书局2004);《吴简研究》第二辑(长沙市博物馆、北京吴简研讨班崇文书局2006);《吴简研究》第三辑(长沙简牍博物馆、北大中古史研究中心、北京吴简研讨班中华书局2011)。
日本长沙吴简研究会主编的《长沙吴简研究报告》第一、二、三集(东京 2001、2004、2007);关尾史郎主编的《嘉禾吏民数值一览》(Ⅰ)、(Ⅱ)(2005、2007);《长沙吴简研究报告·2008年度特刊》(2009)、《长沙吴简研究报告·2009年度特刊》(2010)。
于振波《长沙走马楼初探》、《长沙走马楼续探》(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2007);高敏《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等。
《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5)等著作都有不少关于吴简研究的文章。
对吴简的释文校证主要有:侯旭东《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释文补证》(中国文物报1999年7月21日)、《三国吴简两文书初探》(《历史研究》2001年第4期)。
黎石生《释文补正》(中国文物报 2002年10月18日)。
胡平生《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三文书考证》(《文物》1999年第5期)、《读长沙走马楼简牍札记(一)、(二)、(三)》(《光明日报》2000年3月31日、4月7日、4月21日)、《统计错误例解析》(简帛研究二00一)、《从走马楼简“剙(创)”字的释读谈到户籍的认定》(《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2期)、《第二卷[壹]地名、人名释文校证》(《简帛研究》二00四)、《第二卷释文校证》(《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
王素《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三文书新探》(《文物》1999年第9期)、《长沙走马楼吴简研究辨误(一)(二)(三)》(《光明日报》2000年6月25日、7月21日、8月25日)、《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新材料与旧问题——以邸阁、徐迪案、私学身份为中心》(《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第1期)、《关于长沙吴简“刑”字解读的意见——释文探讨之一》(《简帛研究》二00六)、《关于长沙吴简几个专门词汇的考释——释文探讨之二》(《吴简研究》第二辑崇文书局 2006)、《关于长沙吴简“关”字解读及标点问题——释文探讨之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长沙吴简劝农掾条列军州吏等人名年纪三文书新探》(《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二十五辑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谢桂华《中国出土魏晋以后汉文简纸文书概述》(《简帛研究》二00一)。
高敏《释文注释补正》(《郑州大学学报》2001 年第4期)。
于振波《浅析走马楼吴简中“刑”的含义》(《船山学刊》2004年第1期)、《吴简习语考释》(《考古》2006 年第11期,后入《走马楼研究初探》)。
王子今《走马楼徐迪米事文牍释读商榷》(《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凌文超《》数值释文订补(《简帛研究》二00八)。
杨小亮《走马楼吴简中“刑(创)”字的性质与成因简析》(《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走马楼吴简中的“欧”或“欧背”》(《出土文献研究》第八辑)。
日本方面则有伊藤敏雄、阿部辛信著,蔡枚译《释文补证》(《简帛研究》二00四)等。
质量较高的研究总结综述类文章有:王素、宋少华、罗新《长沙走马楼简牍整理的新收获》(《文物》1999年第5期);罗新《走马楼吴简整理工作的新进展》(《北大史学7》北大出版社2000);李进《长沙走马楼吴简研究论著目录》(《吴简研究》第一辑);车今花《走马楼吴简论著目录》、《走马楼吴简论著目录2004—2006》(分入《吴简研究初探》、《走马楼吴简研究续探》);陈爽《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论著目录(续)》(《吴简研究》第二辑);凌文超《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论著目录(三编)》(《吴简研究》第三辑);黎石生《近年来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4期);沈颂金、姜淮《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阶段性研究述评》(《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王素《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历史文物》2004年第1期,后入《吴简研究》第一辑)、同氏《中日长沙吴简研究述评》(《故宫学刊》第3辑紫禁城出版社2006);车今花、于振波《走马楼吴简研究综述——职业、社会身份与阶层》(湖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何立民《湖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江汉考古》2009年第2期)等。
日本方面有伊藤敏雄氏的《长沙走马楼简牍关系文献·纪事一览》(1)(2)(3)等,分入《长沙吴简研究报告》第1、2、3集。
众多成果的涌现令人欣喜,但吴简研究仍面临巨大困境。
首先目前已出版的吴简资料多经破坏,信息不全面。
主要记录相关土地和赋税信息的《田家莂》木简材料数量有限(仅2000余枚)其中大多字迹漶漫不清。
《竹简》[壹]、[贰]、[叁](均为采集简,原始编号在30000以前的竹简,井壁上层被破坏后从垃圾站中追回整理的简牍)残损破坏程度严重,相关的编册信息混乱。
吴简的研究尚待后续发掘简(原始编号在30000以后竹简为考古发掘的竹简破坏小,保存较好)的整理出版。
其次研究者视野不宽广,很少参照前贤时俊的研究成果。
信息掌握量小,难以达成共识导致研究无法深入。
中日学界相互交流学习活动在逐渐开展但不频繁,信息与成果互通廖廖,仅在部分专家学者中进行。
最后,研究资料和研究人群的相对集中也使吴简的学术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011年随着10多万枚有字吴简整理工作的告罄,后续出版工作陆续展开(笔者已见到有零星《竹简》[柒]④资料的公布),对吴简进行简册复原、综合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将会成为一大趋势。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走马楼吴简必将带动简牍学研究的又一个高潮——“吴简学”的到来。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十五年来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综述”(YJS11-23)注释:①李均明,宋少华.竹简[四]内容解析八则[A].出土文献研究第八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②侯旭东.长沙走马楼吴简[贰]“吏民人名年纪口食薄”复原的初步研究[J].中华文史论丛,2009(1):57-93;凌文超.嘉禾吏民田家莂编连初探[A].简帛研究二00七[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长沙走马楼吴简采集简“户籍薄”复原整理与研究——兼论吴简“户籍薄”的功能与类型[A].吴简研究第三辑[C].北京:中华书局,2011;沈刚. 所见师佐籍格式复原及相关问题探讨[J].人文杂志,2008(6):152-157页。
③侯旭东.走马楼竹简的限米与田亩记录——从“田”的类型与纳“米”的类型说起[A].吴简研究第二辑[C].武汉:崇文书局,2006.④王素.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新材料与旧问题——以邸阁、徐迪案、私学身份为中心[J].中华文史论丛,2009(1);长沙吴简中的“要薄”[A].吴简研究第三辑[C].北京:中华书局,2011.(作者简介:王琦(1985-),男,陕西宁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魏晋南北朝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