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重要知识点讲解

合集下载

地理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大全详细.

地理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大全详细.

教师招聘地理知识大全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中小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必备地理常识汇总

中小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必备地理常识汇总

中小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必备地理常识汇

本文旨在为中小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提供必备的地理常识汇总,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1. 地理概念
- 地球:我们生活的行星,由大量陆地和水域组成。

- 大陆:地球表面上较大的陆地区域。

- 海洋:地球表面上的大片水域。

- 洲:通常由一些大陆和相邻的岛屿组成的地理区域。

- 河流:由地表水向低处流动的自然通道。

- 山脉:由山峰和山谷组成的连续的山地。

2. 主要地理特征
- 亚洲:世界最大的洲,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

- 欧洲:地理上与亚洲相连,包括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

- 美洲: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包括巴西、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 非洲:地理上与欧洲相邻,包括埃及、南非、肯尼亚等国家。

- 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 五大洲:指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3. 中国地理
- 中国地域:东经73°33′E至135°05′E,北纬15°45′N至
53°33′N。

- 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九个省市。

- 黄河:中国第二长的河流,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 中国特色地理:如青藏高原、广西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哈尔滨的冰雪奇观、西藏的珠穆朗玛峰等。

以上是一些中小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必备的地理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精讲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精讲

精品行业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精讲(1)第一章自然地理第一节宇宙环境一、宇宙中的地球★★★(一)天体和天体系统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3.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5.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1.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2.太阳系的组成: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3.八大行星的分类(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巨行星:木星、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1)方向:同向性;(2)轨道:近圆性、共面性。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原因: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稳定的光照条件。

(2)内部原因: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具备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促进海洋形成,出现了液态水。

比较:金星、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各国也特别关注对火星、金星的研究。

金星、火星都属类地行星,它们的密度与太阳的距离、公转周期相差不多,自转周期几乎相等。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金星和火星上发现生命的痕迹。

地球上存在生命,与有液态水和以氮氧为主的大气以及适宜的地表温度有关。

真题点睛目前,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远的一颗行星是()。

A. 金星B. 木星C. 天王星D. 海王星【答案】 D【名师点评】目前,已知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理知识点对教师招聘的考察

地理知识点对教师招聘的考察

地理知识点对教师招聘的考察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人类活动的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地域意识、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师招聘中,地理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对申请人的评估很关键。

以下是地理知识点在教师招聘中的考察重点。

一、基本地理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候选教师需要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有清晰的理解。

这包括对地球的基本组成部分、地理区域分类、气候与气象、地理坐标系统以及大地构造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内容应涵盖这些概念和术语,并要求申请人能够准确地解释并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

二、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的掌握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着各种自然地理特征。

教师应该熟悉地球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和生态系统等特征。

在教师招聘中,申请人要能够正确描述和解释各种自然地理特征,并将其与地理过程和地球系统联系起来。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学科教学和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候选教师应该熟悉GIS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够利用GIS工具进行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在教师招聘中,考官可能会针对GIS的应用场景进行提问,申请人需要能够清楚地解答并展示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四、地理教育的方法和技巧除了地理知识点的掌握,申请人还需要展示自己在地理教育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地理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候选教师需要了解地理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教学方法,能够合理安排地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能力,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实地考察等手段改善地理教学。

综上所述,地理知识点对教师招聘的考察至关重要。

招聘组织希望通过考察申请人对基本地理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对自然地理特征的掌握、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熟悉以及对地理教育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来评估其是否适合从事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

因此,申请人在准备教师招聘时,需要充分复习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并注重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以提高自己在地理知识点上的竞争力。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第一部分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第一章:地理科学基础知识一、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1、区位2、地理位置3、区域4、循环5、景观6、网络7、等级8、时空耦合9、机制10、模型二、主要的地理过程三、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1、自然地理学的重要思想——系统论的思想2、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区位论的思想四、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1、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历程〔1古代中外人地关系理论〔2近现代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3现代人地关系理论2、我国人地关系的历史和发展现状〔1人口继续增长,耕地持续减少〔2发展经济的同时忽略了人地矛盾〔3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大〔4三农问题与人地关系3.人地关系的发展趋势。

[1清洁生产〔2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3)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公平原创.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五、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理论1、环境决定论2、适应论3.生态理论4、环境感知论5.文化决定论6.和谐理论第二章地理环境要素与区域地理一、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要素:天气气候、地质地貌、水、土壤、生物二、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省略第二部分教学知识与运用第一章初中地理课程一、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1.现状:初中地理课程的定位是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加强爱国主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课程。

2.特点:[1地域性]2综合性[3思想性]4生活方式[5实用性]二、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2.设计理念:[1]原则上不涉及更深层次的地域原因。

〔2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3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出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少量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

〔4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研究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性研究的载体。

初中地理面试知识梳理总结

初中地理面试知识梳理总结

初中地理面试知识梳理总结一、自然地理知识1. 大地形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陆地主要分布在七大洲上,海洋则分布在洋区中。

2.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地幔是地球的中层,地核则是地球的内部,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3.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

4.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纬度、海洋和大陆分布、海洋洋流、地形等因素。

5.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二、人文地理知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达、社会文化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

2. 经济与交通经济是指人们生产、分配和消费物质财富的活动。

交通是连接各地的运输工具和通道,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3.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人类的农业、工业、居住等产生不同的影响。

4. 地理资源与利用地理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

人们需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三、地理技能1. 地图阅读与制作地图是地理研究和实践中常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理信息。

掌握地图的阅读和制作技巧对于地理学习非常重要。

2.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和实地考察,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

实地考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 地理信息收集与整理地理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是进行地理研究的基础。

学生应该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

4. 地理问题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需要学生具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招教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招教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招教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其自转和公转分别导致了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缩影,通过比例尺、图例、指向标等元素来表达地理信息。

3. 地图的类型: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工业分布图等。

4.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学会使用地图,理解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和气候系统。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以及河流对地貌的影响。

- 湖泊、地下水等其他水体的特点。

3. 地貌学:-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等)对地貌的影响。

- 各种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峡谷等)的形成和特征。

4. 生物地理:- 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环境。

- 人类活动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5.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形成条件及其分布。

- 植被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 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2. 农业地理:- 农业的类型和分布,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与气候、土壤、水资源的关系。

-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如原材料、市场、交通等。

- 工业布局对环境的影响。

-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4.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 交通网络的布局和优化。

-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

- 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 旅游规划和可持续旅游发展。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资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资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资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其自转和公转运动导致了昼夜更替与四季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和地图的使用。

3.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遥感图像等。

4. 地理坐标系统:经纬度的划分和使用。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 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特点。

3. 地貌-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 各种地貌形态的形成与特点(如山脉、平原、盆地等)。

- 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及其形成。

- 植被分布的规律与特点。

- 土壤侵蚀与保护。

5. 资源与环境-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

- 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 城市规划与布局。

2. 农业地理- 农业类型与分布。

- 农业技术的发展。

- 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

- 工业布局与结构。

-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4.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发展。

-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5. 经济地理- 经济区位理论。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经济全球化与地理因素。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 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 GPS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

五、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观察方法与技巧。

- 实地考察的组织与实施。

2. 地理实验与制图- 地理实验的设计。

- 地图的制作与解读。

3. 地理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方法。

- 地理小课题研究的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3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5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7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8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9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10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11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2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7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1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23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24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6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29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2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3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4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5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36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38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 小时48分46秒)40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1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43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4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5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46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47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48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49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0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51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2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3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4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5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6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57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58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9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60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1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2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64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5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66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67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68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69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70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7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72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73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74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75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77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

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78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79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80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81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2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3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4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85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86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87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88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89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90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1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9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画出合力93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94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5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9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97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98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100季风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101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

102锋面的分类与天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气温、气压、天气。

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春季的沙尘暴104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

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

105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

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106锋面气旋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况。

冷气团一侧阴雨。

107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量。

108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09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110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111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112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113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

30-40西岸114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季风。

40-60°大陆东岸。

115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终年盛行西风。

40-60°大陆西岸。

116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内陆117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

118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119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120气候资源与建筑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121风与城市规划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122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123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大旋涡。

124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125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

126暴雨形成条件①充足的水汽②强烈上升运动③持续的天气系统洪涝灾害的防御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28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129干旱的防御改善生态、选择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

130寒潮的危害带来严寒、大风、霜冻。

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大。

131寒潮的防御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132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133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134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135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臭氧层的保护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合作137酸雨的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138我国酸雨区的分布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139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③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健康140酸雨的防治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