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领域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们在应用范围、计算方法、数据采集方式以及精确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成本计算方法,从而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传统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总成本的计算方法,通常适用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相对简单的场景,比如生产成本的计算。
而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活动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复杂多样的生产过程,能够更精确地分配成本到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上。
在计算方法方面,传统成本法通常采用总成本除以产量的方式进行成本分配,而作业成本法则根据活动驱动成本的发生,通过活动成本驱动的方式进行成本核算。
这导致了两种方法在计算结果上的差异。
数据采集方式也是两种成本法的一个重要差异。
传统成本法更多地依赖于历史成本数据进行计算,而作业成本法则注重实时数据和活动成本的采集,更具灵活性和实时性。
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
未来发展趋势可能会更加倾向于更精确、实时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管理环境和市场竞争。
2. 正文2.1 传统成本法的应用范围传统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总体成本的核算方法,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和企业。
其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成本法适用于生产型企业。
生产型企业通常涉及大量的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人工、生产设备折旧等,传统成本法可以很好地核算这些成本,并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制造业、工厂和加工企业等生产型企业通常会采用传统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传统成本法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因为传统成本法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来进行成本核算,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会有更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和数据采集能力,能够更好地支持传统成本法的应用。
传统成本法也适用于那些成本变动较少的企业。
对于成本变动频繁的行业或企业来说,采用传统成本法可能会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因为传统成本法假设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比例是固定的,无法很好地应对成本波动较大的情况。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摘要】: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作业成本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成本法的缺陷。
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科学发展的大趋势, 在我国研究与推广作业成本法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来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并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为相关、相对准确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兴起于20世纪的美国,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
科勒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计算水力发电行业的成本。
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很高,这就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一个基本前提,即: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生产中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和原料消耗一直是成本的主体)。
科勒由此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各个生产领域中直接人工费用逐渐减少,间接成本逐渐增加。
传统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所收到的挑战越来越大。
在新的环境里,传统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时、工作量等分配间接成本的思路,严重扭曲了成本,无法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
在这一背景下,作业成本法逐渐兴起和完善,并率先在技术条件优良的制造业开始应用,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业成本法认为,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把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如工时)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当成了对所有的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比例,是不合理的;成本分配的对象应该是作业,分配的依据应该是”作业”的耗用数量,即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配率,从而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
比较分析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
比较分析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制造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大提高,传统成本核算出现弊端,出现了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1.企业环境的变化。
个性化服务要求企业放弃大批量生产,改为采用能对顾客多样化、日新月异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柔性生产系统(FMS),以保证能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不同的新产品,及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许多人工己被机器取代,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而且制造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彻底发生了改变。
无论从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看,还是从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看,都要求成本核算把工作重点放在制造费用上。
2.传统成本核算出现弊端。
传统的成本核算,以直接人工为主,产品成本中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其余的都归入制造费用,然后,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按各产品所用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工作小时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成本。
在传统成本计算中,通常暗含一个假定:产量成倍增加,投入的所有资源也随其成倍增加。
这种缺陷在直接人工成本占主要地位或制造费用所占比例不高的情况下不会很突出,但在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很高的情况下,传统成本核算的弊端就会日益突出。
随着经营复杂性的增加,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也随之增加,要求更为精确地定量资源消耗,产品组合、定价和其他决策也都需要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会计系统,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占有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以及忽略批量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等等,将会过高地估计高产量、低复杂度产品的成本,过低地估计低产量、高复杂度产品的成本,必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引起经营决策失误、产品成本失控。
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已不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要求。
3.解决传统成本核算弊端的基本途径是:(1)缩小制造费用的分配范围——由全厂或全车间改为由若干个“作业”或“作业成本池”分别进行分配。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二者各自有其适用的领域和优缺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析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一、适用范围传统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主要运用于成本大且具有重复性的业务中,如工业制造、石油化工、纺织印染等领域,因为在这些领域,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生产线条比较固定,而且生产过程的流水线较长,需要针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进行成本计算和掌控,而传统成本法正是基于这些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和工艺,采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等基本成本,通过计算间接成本的费用分配来计算整个产品的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生产批量大且每个单元成本相对较低的生产场景,比如定做制作类产品、装配类产品等,但是其数据来源相对要求较高,需要对过程进行比较精细的划分,并计算出作业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才能计算出单个作业的成本。
二、成本核算方法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以文本为中心,即将文本上的各项指令和费用分配计入成本表中,通过总成本不断累加来计算产品的总成本。
其核算方法比较简单,直白易懂,能够明确地反映各部门和各资源投入的成本,但其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因为传统成本法中的各个环节并不是很细致,往往会把一些不必要的成本计入最终产品的成本,并且忽略了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对于生产过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相比于其他成本计算方法往往会显得不够完善。
与此相比,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以作业为中心的,即首先将一批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个独立的作业上,再根据每个作业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通过对每个作业的分解和计算,使成本计算更加精确,更加符合实际生产的情况。
这种成本核算方法比较详细,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避免因为一些无关成本的存在而导致的成本计算失真,但是也会带来一些方面的麻烦,比如在作业定义上有时会因为工艺的不同而出现不一样的定义,这样会导致分摊的总成本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作业成本法需要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部门及工作流程的划分,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_成本计算与控制_[共2页]
项目五成本管理与控制五、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1.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就产品成本计算而言,作业成本法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的核算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无不同,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制造费用的核算上。
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下,间接制造费用通常是在全厂范围内采用一个费用分配率进行一次性分配,或者是先将制造费用按生产部门归集,然后再按一系列的部门分配率进行分配,至于各生产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的标准,则根据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特点选取。
例如,劳动密集型的部门以人工工时或人工成本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机器密集型的部门以机器小时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以耗用原材料为主的部门,则以原材料成本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等等。
这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严重忽视了各种产品生产的复杂性和技术含量的不同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作业量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产品成本的扭曲。
在作业成本法下,相关人员对制造费用的核算做了根本性变革。
其具体体现:①将制造费用由全厂统一或按部门归集和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分别进行归集和分配;②增加了分配标准,由单一标准(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小时等)分配改为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多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
2.作业成本法较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优越性(1)拓宽了成本核算的范围。
作业成本法把作业、作业中心、顾客和市场纳入了成本核算的范围,形成了以作业为核心的成本核算对象体系,不仅核算产品成本,而且核算作业成本和动因成本。
(2)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它从成本对象与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着手,根据资源动因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再按作业动因将作业记入成本对象,从而揭示了资源与成本对象真正的“一对一”的本质联系,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假定的缺陷。
作业成本计算分配基础的广泛化,使间接费用的分配更具精确性和合理性,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按单一的分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所造成的对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3)作业成本信息可以有效地改进企业战略决策。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作为企业管理者,了解和掌握成本计算方法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在长期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于成本计算方法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成本计算方法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浅谈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探讨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单位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
作业可以理解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可以是一项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可以是一项服务的提供过程。
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每个作业的直接和间接成本进行精确计算,实现对作业成本的准确和及时控制。
作业成本法强调的是作业的过程和成本的追踪,能够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在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作业成本法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是基于全成本法,即将成本平均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这样的方式在今天的企业环境下已经显得不太灵活和准确。
而作业成本法能够针对每个作业进行精确的成本计算,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作业的真实成本,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每个作业的盈利能力。
其次,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更准确和详细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将一切费用和成本都与作业相关联,能够更清晰地展现出作业成本的构成和动态变化。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往往只提供总成本的统计数据,无法直观地了解作业的细节和成本的构成。
而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每个作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帮助企业更好地分析和管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和利润。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能够借助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业成本法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现对作业成本的实时追踪和计算,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成本。
相比之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需要更多的手工输入和计算,容易出现数据错误和延误。
对比解析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
对比解析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
作业成本法是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一种改进,在作业成本法下,对于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样,而间接费用的分配对象不再是产品,而是作业。
下面来具体分析对比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有哪些不同。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区别: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直接材料成本与直接人工成本都可以直接归集到成本对象,两者的区别集中在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上,主要是制造费用的分配。
传统成本计算法下,制造费用以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为分配依据,当企业生产多样性明显对,生产量小、技术要求高的产品成本分配偏低,而生产量大、技术要求低的产品成本分配偏高。
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确认发生制造费用的一个或多个作业环节,如维修机器作业、搬运作业、质量检验作业等;然后根据作业量的大小,将制造费用成本分配到各作业中;最后依据相应的成本动因,如维修工时、搬运数量、检查次数等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制造费用按照成本动因直接分配,避免了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成本扭曲。
作业成本法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成本方法中间接费用责任划分不清的缺点,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变为可控,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作用,以促进作业管理和成本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zjzcgl/cwgl/201409/189057.shtml。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领域常用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
在企业日常管理中,正确选择和灵活应用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传统成本法。
传统成本法是指在会计工作中,采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依据主要是上期成本,经过加权平均等方法计算本期成本。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成本核算简单,易于掌握,适用范围广泛。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计算期初存货成本,然后是计算本期生产成本,最后是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过程相对简单,需要掌握和处理的数据量较小,因此适用于小型企业和生产周期较短的企业。
其次是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活动或者作业单元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依据是作业单元成本,通过对每个作业单元的成本进行详细核算,从而得到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对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成本信息。
接下来我们来比较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首先是核算依据的不同。
传统成本法的核算依据是上期成本,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依据是作业单元成本。
传统成本法更注重对整体成本的计算,而作业成本法更注重对细分成本的计算。
最后是适用范围的不同。
传统成本法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小型企业和生产周期较短的企业。
作业成本法适用范围较窄,适用于大型企业和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
通过对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在核算依据、核算方法和适用范围上都存在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并灵活运用,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这里所说的传统成本计算法,实际上是指传统的间接成本分配法。
传统的间接成本分配法,是指以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台时等作为分配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按传统成本计算法,某产品的成本是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组成。
一般情况下,间接成本的计算公式是:某产品间接成本=该产品直接工时(或台时等)总数×间接费用分配率式中间接费用分配率的计算公式是:间接费用分配率=)(单位直接工时产量间接费用总额⨯∑ 在这种方法下,从总体看,生产的产品产量越多,决定间接成本费用分配率的公式中的分母就越大,从而使间接成本分配率就越小。
在间接费用总额和单位工时一定的情况下,产量越高,间接费用分配率就越低,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
这就导致许多企业为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而进行大批量的产品生产。
当增加的产品销售不出去或不能马上销售出去时,就会增加存货成本;当产品由于积压变质而报废时,其损失将远远大于由于增加产量而形成的产品成本节约额。
再从各种产品分别看,各种产品分摊的间接费用又与产量成正比,实际上,间接费用并不与产量成正比。
但是,这种分配方法在几十年前是合理的。
因为当时的大多数公司只生产少数几种产品,构成产品成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且这两种成本占产品成本的很大部分,而制造费用的比重很小,因此,用少量的制造费用构成产品成本主体的直接人工去分配,所导致的扭曲是非常小的,产品成本信息是比较准确的。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公司及其生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成本中固定制造费用比重增大,直接人工比重下降,从而制造费用分配率很大,很容易造成产品成本失真;随着与工时无关费用的快速增加,用不具有因果关系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这些费用,必定产生虚假的成本信息。
这些虚假的、失真的成本信息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成本失控和降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作业成本计算法正是以克服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弊端而产生的。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其主要的差异体现在计算成本的对象、计算方法和使用范围等方面。
传统成本法是以部门、产品或项目为单位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
按照这种方法,企业将成本分配给各个部门、产品或项目,以确定其成本费用,并将其纳入公司的综合成本账户中。
传统成本法采用分摊的方式将企业的间接成本合理分配给直接成本,以便更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并提供决策支持。
而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作业为单位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
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根据作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计算,作业成本被视为单位成本,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主要应用于批量生产和生产线作业,特别适用于标准化和重复性的生产过程。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和控制每个作业的成本,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支持。
在计算方法上,传统成本法通常采用总量法进行成本计算。
总量法是一种分摊法,根据每个项目的权重,将间接成本分摊给各个部门、产品或项目,以求得每个项目的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则采用分配法进行成本计算。
分配法是根据作业的特点和消耗资源的程度,将间接成本按比例分配给每个作业,以求得每个作业的单位成本。
在使用范围上,传统成本法适用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零售业等。
传统成本法提供了一种基于部门或产品的费用分配方法,可用于计算和监控企业的整体成本,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而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批量生产的企业,特别适用于需要准确计算作业成本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控制和优化生产过程。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是以生产过程为中心的成本核算方法,它按照制造产品消耗的资源和时间来计算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通过追踪每个独立作业的成本来计算产品成本。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法的优点在于易于使用,其计算速度较快,尤其适用于生产量大,而生产线上工作时间和所需资源状况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该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出整个生产线的总成本,还可以进行生产活动和非生产性支出之间的区分,计算不同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资源,采取不同的资源管理和决策。
传统成本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适用于服务业和其他类型的组织。
但是传统成本法也存在缺点。
该方法可能忽略了一些关键的成本因素,如装置寿命、产品的维修和保养成本等。
传统成本法通常难以适应生产批量小、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复杂或者需要进行追踪多个作业或产品的情况,并且会产生过多的平均成本,不能很好地反映每个产品的个别成本。
作业成本法则是一种更为精准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针对每个生产过程或作业进行成本核算,更能够准确地追踪每个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可以避免通常以平均成本为基础作出的购买和销售决策,因为它能够提供关于不同产品实际成本的数据。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能够更精确地计算人员和机器的利用率。
对于小批量或单品生产,或者生产流程复杂的组织,作业成本法更加适用。
但是该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
作业成本法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每个作业的成本都能够准确计算。
此外,该方法可能会忽略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中的一些成本,如前期开发和研究成本、产品质量损失等。
综上所述,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其优缺点。
传统成本法更适用于生产量大、产品重复性高的组织,而作业成本法更适用于生产批量小、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复杂的组织。
选择何种成本核算方法需要针对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1.成本计算对象传统成本法的成本对象主要局限于“产品”层次,而且往往是最终产品,而作业成本法更关注产品形成过程和成本形成的前因和后果,成本计算对象具有多层次性,资源、作业、最终产品等都是成本计算的对象。
作业既是成本形成的载体,又是成本计算的对象,当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就会有一定量的资源被消耗,同时又有一定价值量的产出转移到下一项作业,照此逐步结转下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顾客。
资源、作业、最终产品之间是通过成本动因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作业成本法可以对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提供的信息量更加丰富。
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成本概念得到了延伸。
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
作业成本法立足于全程的成本进行管理,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阶段,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
2.成本层次分析传统成本法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唯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按照这一思想,企业的全部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费用应根据其发生的原因,汇集到作业,并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按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计人产品成本。
按照这一成本动因将成本划分为:①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其短期内仍以产品数量为基础,与传统成本法基本相同;②长期变动成本,以作业为基础,作业量是其成本动因。
某种产品分配的长期变动成本数额在传统成本法下多为固定成本;③固定成本,在给定的时期内不随任何作业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它也是变动的。
3.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和内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认为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主要是指其制造成本,只包括制造产品过程中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并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划分成本项目,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论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
论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概述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
对于企业来说,准确计算和控制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
为了计算企业的成本,传统的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主要的方法。
本文将比较和分析这两种方法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传统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把企业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部分。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产品制造的成本,如材料、人工等费用;而间接成本则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产品制造的成本,如水电费、管理费等。
传统成本法将间接成本通过计算比例或基于某些预算和估计数据进行分摊,然后再加入直接成本中,从而得出产品的总成本。
以下是一种传统成本法的计算公式:总成本 =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可以通过统计工厂中直接参与制造的人员所耗费的工资、原材料、运输等成本得出;而间接成本则通常是基于每个产品所使用的直接成本的比例或其他预算和估计数据进行计算。
通过传统成本法,企业可以很快地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并用于制定定价、管理成本等方面。
然而,传统成本法缺乏灵活性,因为它无法反映不同产品之间的成本差异。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不同,作业成本法是将产品制造过程分为多个工作流程或“作业”,然后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准确记录每个工作流程所使用的直接材料、人工、间接费用等成本,实现计算出产品成本的目的。
以下是一种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公式:单位成本 = 所有有关作业的直接成本 + 分摊的间接成本 / 生产数量其中,有关作业的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工人工资、能源、设备等直接使用成本;而间接成本包括租金、折旧、维护等间接使用成本。
这些间接成本通过分摊到每个作业上,然后再加到作业的直接成本中,最终得出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记录和分析每个工作流程的成本,为企业提供灵活、准确的成本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随着工业化和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企业将生产成本管理视为一项必要的任务。
具体的成本管理方法有许多种,例如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
这两种方法在应用中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本文将从精度、适用范围、复杂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1. 精度作业成本法是将生产实际发生的成本通过分摊到不同生产作业上来计算的。
这种方法对于大批量、分散型制造业比较适用,由于比较深入的细化,所以更为准确。
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存在着大量的材料和人力资源,因此计算精度需要专业的系统来保证。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更为简单和直观,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分配到成本中心或者按照产量比例计算成本的方法。
此方法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生产工艺比较单一的企业,计算精度只需考虑具体的情况而不必过于繁琐。
综上,作业成本法在计算成本时更为细致,更加精确,但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计算精度比较直观,但不够精细。
2. 适用范围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限制较大,基本上只能用于那些不同产品较多且不同程度较大时才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那些多样化的企业,就需要更加详细的成本分类来进行费用的协调。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相对广泛,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产品种类不多,生产过程单一的企业,更加适用于这种企业。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只适用于那些大型多元化的企业,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生产过程单一,产品种类简单的企业。
3. 复杂度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来说,比较复杂。
首先是在成本分类和分配方面的复杂度,其次是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压力。
这里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协调才能确保数据准确。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只需要较好的识别主成本,很多信息就可以普通化,但由于生产过程复杂,可能会忽视了一些细节。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上以及成本分类这些方面工作更繁琐,复杂度更高。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区别:1。
成本计算对象传统成本法的成本对象主要局限于“产品"层次,而且往往是最终产品,而作业成本法更关注产品形成过程和成本形成的前因和后果,成本计算对象具有多层次性,资源、作业、最终产品等都是成本计算的对象。
作业既是成本形成的载体,又是成本计算的对象,当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就会有一定量的资源被消耗,同时又有一定价值量的产出转移到下一项作业,照此逐步结转下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顾客。
资源、作业、最终产品之间是通过成本动因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作业成本法可以对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提供的信息量更加丰富。
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成本概念得到了延伸。
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
作业成本法立足于全程的成本进行管理,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阶段,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
2.成本层次分析传统成本法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唯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按照这一思想,企业的全部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费用应根据其发生的原因,汇集到作业,并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按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计人产品成本.按照这一成本动因将成本划分为:①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其短期内仍以产品数量为基础,与传统成本法基本相同;②长期变动成本,以作业为基础,作业量是其成本动因。
某种产品分配的长期变动成本数额在传统成本法下多为固定成本;③固定成本,在给定的时期内不随任何作业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它也是变动的.3。
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和内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认为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主要是指其制造成本,只包括制造产品过程中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并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划分成本项目,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都是用来计算制造产品成本的
方法,但它们在实践中的运用略有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生产过程为依据,将生产过程中直接成
本和间接成本分配到制造产品上。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易理解和操作。
但它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够以“平均成本”的方法去计算每
件产品的成本,而不能够真正地反映每件产品的实际成本。
作业成本法则是以产品为依据,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
费用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上,这种方法更为精确,可以根据每个产品
的具体成本进行计算和分配。
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清晰地界定每一份
成本,并且可以通过减小非关键环节的成本来获得更高的效益。
但
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由于整个过程非常繁琐,需要进行大量的簿记
工作,因此它的成本高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优劣,具体选
择哪一种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如果公司的产品种类很少,且每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相似性,那么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可能会
更为适用。
如果公司的产品种类繁多,且每个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具
有较大的差异性,那么作业成本法则可能会更为适用。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作业中心 标准化 研发设计 基础研究 原料检验 数控加工 磨床加工 热表处理 去毛刺 精研作业 装配作业 检验作业 理化实验 环境实验 性能实验 物资供应 行政作业 市场营销 运营管理
作业动因 工时 工作量 工时 检验批次数量 机器工时 机器工时 处理批次数量 人工工时 机器工时 装配工时 检验批次数量 理化批次数量 实验时长 实验批次数量 采购批次数量 人数 销售业绩额 人数
二、传统成本法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
的费用,一般分为三部分,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再根据直接费用直接 计入,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的原则,对所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到相应 的成本对象中去。传统成本核算法主要分为三类: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
体会
通过实训,在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学 习过程中,小组同学们也发现了自己学习上 的不足,但是在完成实训的过程 中小组同学们都认真学习,翻阅书本,和同 学们互相交流,积极学习,巩固了小组成员 在两种成本法之间的学习和了解
PROJECTS SHOW
谢谢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2 02 3
PROJECT SUMMARY
PA R T 0 4
总结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不同点 1. 成本计算的对象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企业被认为是成本的计算对象。进行产品的成本核 算,产品的成本并不是唯一的要素,同时也更加注重产品成本的原因,其 形成的全过程。因此,这也就引发了成本计算对象的多维度,使它分为: 最终产品、资源、运营、工作中心。 2. 成本计算的目的不同 传统成本方法计算成本本身以及对成本的目的进行计算。而作业成本法 计算是由生产过程中操作引起的,并且应该确定该操作是否跟产品的生产 活动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提要: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提出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归纳出适合于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的特征,以便于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出作业成本法的效果。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原因
上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许多制造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入了所谓的“高级制造环境”,其特征是激烈的竞争、持续的改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顾客满意服务以及尖端的技术。
当处在高级环境之下的企业采用全新的竞争制胜策略时,成本会计制度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许多企业更加需要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进而更加关注成本计算方法。
过去看起来是合理的计算方法,在新的环境下,却出现了扭曲成本信息,不能满足决策及管理需要的现象。
许多企业由于大量采用了计算机技术,直接人工成本比重日益下降,一般只占到企业成本的10%—20%,而各种间接费用如保证运转费、折旧费、维修费、技术费用、与产品制造相关的一般管理职能的费用等则大幅增加。
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法要求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全都追溯到产品中去,直接成本由于归属对象明确,可以做到准确分配,而间接成本的发生动因却比较多,笼统以单位水平动因来分配,在制造费用较多的情况下,将严重扭曲产品成本。
考试大一级建造师
于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哈佛大学库伯和卡普兰两位教授首次深入、系统的研究了作业成本法,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是:以“作业”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
此后,西方会计界掀起了研究作业成本法理论和实践的热潮,并在西方的一些企业中得到了推广运用。
二、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一)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1、作业成本法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不仅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法在分配时扭曲间接费用的缺陷,而且引导管理者的目光关注资源消耗的动因,分析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成本仅以单位水平动因为标准,分配至各产品,但企业处于“高级制造环境”下时,这种成本分配办法将会导致高产量产品成本大幅上升,而低产量产品成本却相应下降,若管理部门以此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制定价格、产量和其他方面的决策,很有可能使产品在市场上失去竞争优势。
作业成本法则先根据资源动因将消耗的资源成本追溯到作业,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分配成本至各产品。
作业动因是最终将作业库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的标准。
对每一项作业而言,其动因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成本计算这一步并无任何障碍。
例如,验收原材料是一种批量水平作业,只需将作业库成本除以当期验货次数就可得到分配率,再将该分配率乘以产品所耗用的验收原材料的次数,即可算出应计入产品成本中“验收原材料”这一项目的价值。
由于作业成本法对成本的分配,尤其是间接成本的分配采用了多种动因,从而使产品成本计算更加准确。
另外,作业成本法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反映,可以更好地发挥会计在规划、决策、控制中的作用。
可以说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实现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相结合,成本管理和成本计算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统。
2、作业成本法作为作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作业管理的另一项重要任务——过程价值分析打下了基础。
作业成本法引导管理者先进行动因分析,弄清是什么引起作业成本,然后进一步进行作业分析,弄清要执行哪些作业、有多少人执行作业、执行作业所需时间和资
源、作业对组织的价值,其中最后一步可将作业区分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此后通过作业管理尽可能清除非增值作业,对增值作业,也应尽可能减少完成作业所消耗的资源,这样就可促使企业全面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在所有环节上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的状态,促使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价值链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二)作业成本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作业成本法的推行将影响到企业各层次的员工,因此,用作业管理思想来整合各层次各部门,获得领导支持和员工参与是必须的。
同时,由于作业成本法所要求的信息量及其详细程度远大于传统成本计算法,只有通过作业管理思想的整合,各有关作业中心才能够提供真实、合乎要求的数据资料,这是作业成本法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
在推行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一些作业中心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提供完整的信息,或提供错误的信息,导致间接费用分配不真实。
因此,要想有效地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应成立作业成本法推广实施小组,加强对作业中心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尽可能在企业中做好作业成本法的宣传介绍工作,使一般员工也要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2、作业成本法有较大的实施成本。
成本系统并非越准确越好,必须考虑其实施的成本和效益。
作业成本法需要对大量作业进行分类、确认、记录、计量,需要确定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上。
此外,还要建立一套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制度,大量运用计算机技术,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作业成本法软件功能,数据录入应由专人负责。
所有这些配套工作,要花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负担,从而妨碍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影响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效果。
特别是在工艺复杂的企业中其作业通常多达几十种上百种甚至上千种,对这些作业一一进行分析完全不必要。
因此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只需要对那些相对顾客价值而言比较重要的作业进行分析,而不需要面面俱到。
3、作业成本法虽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但并未获得我国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认可。
如果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那么将作业成本信息用于对外披露和税收目的显然还不能被认可。
三、作业成本法的适用环境
通过对作业成本法优势和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选择比较适合的企业来推广作业成本法,以扬长避短。
作业成本法之所以产生,主要是为了适应高级制造环境下对产品成本计算和管理的要求。
但是目前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该法。
从西方国家应用的经验来看,具备以下特征的企业可采用作业成本法:
1、制造费用占全部制造成本的比重较大。
2、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成本,产品的技术含量差别较大。
3、管理者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信息不满意,希望在企业中推行作业成本法。
4、产品品种结构复杂,种类繁多。
5、企业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
6、企业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此外,其他企业可以局部推广作业成本法,立足于作业层次进行管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以预见,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作业成本法将在实践中得到的更多的应用和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