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4章 第4节《氨 硝酸 硫酸》作业1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课件: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一、氨 阅读材料: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 制冷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件,整个厂区 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 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厂区内 寒气逼人。
思考:氨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实 验4—8] 氨的性质,注意观察现象。
现象:烧杯中的水由玻璃导管进入 烧瓶形成红色的喷泉。
NH4Cl △= NH3 ↑ + HCl ↑ NH4HCO3 △= NH3 ↑ + H2O ↑ + CO2 ↑ (NH4)2CO3 △= 2NH3 ↑ + H2O ↑ + CO2 ↑
由上面的反应可以看出, NH4Cl 、 NH4HCO3、 (NH4)2CO3 受热都能分解,都有NH3产生,但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 解都能产生NH3的,例如NH4NO3的分解:
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3)制取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保证 氨气纯度
④集气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⑤验满方法: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白烟)
⑥干燥方法: 碱石灰(CaO和NaOH混合物)等碱性干燥剂 注意:无水CaCl2不能用来干燥NH3(形成CaCl2.8NH3)
小结: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指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 的氢氧原子按2∶1(H2O)的个数比脱去。
吸水性、脱水性的比较
性质
吸水性
脱水性
吸收物质中的游 吸收对 离水、水蒸气、 将有机物中的氢、氧
象 结晶水,直接与 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 水分子结合
本
质
与水发生水合作 用,放出热量
必修1 第4章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1课时

氨极易溶于水,那么如果向盛有氨气的 瓶子中加入少量水,瓶子内压强如何变 化? 请根据此原理解释实验。 溶液为什么会变红? 溶液为什么会变红?说明什么?试从课本 上寻找答案。
氨水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思考
氨是一种酸碱 性怎样的气体? 性怎样的气体? HCl是一种酸碱 性怎样的气体? HCl是一种酸碱 性怎样的气体? 他们相遇会不会发生反应? 他们相遇会不会发生反应? 生成的物质是什么? 生成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课本,寻找答案。
氨 硝酸 硫酸
氨气及铵盐的性质
Duty Honor Love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观看并思考
氨气泄漏事故 据新闻报道来看, 氨气是一种怎样的气 体?具有那些性质?
无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刺激性气味 气体 (极)易溶于水 有一定毒性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猜想与验证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阅读记忆
阅读课本,据以下要点记忆氨气的制备。 1 反应原理 2 试管倾斜方式 3 氨气的收集方法 4 氨气的检验方法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小结
氨气 无色 刺激性气味 极易溶于水 碱性 铵盐 加热易分解(但不一定生成氨气) 加热易分解(但不一定生成氨气) 与碱共热放出氨气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作
业
完成学案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铵盐的受热分解
用方程式表达你看到的现象。 与加热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是不是所有的铵盐分解都是非氧化还原 反应?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观察并思考
观察实验,思考下面的问题: 观察实验,思考下面的问题: 1 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的? 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的? 2 你能用解释氨水显碱 性的理论来解释为 什么放入碱 并加热能够产生氨气? 并加热能够产生氨气? 3 据此原理,你觉得实验室若需制备氨气, 其原理应当是怎样的? 其原理应当是怎样的?
莫第四章第4节_《氨、硝酸、硫酸》课件

③ 氨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催化剂
4NH3+5O2
H2
△
4NO+6H2O
O2
H2O
硝酸的制取过程
N2 NH3 催化氧化 NO
O2
NO2
HNO3
思考: 1.上述反应中,氮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和发生还原反应的是哪几步?
3、氨的用途
制氮肥 铵盐
制硝酸 纯碱
氨的用途
有机合成 工业原料
致冷剂
巩固: 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判断可能是氨气,下列提供的 方法中,你认为能帮他检验是否为氨气的 方法是( AC )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B、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C、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 D、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NH4)2SO4 + 2NaOH===Na2SO4+2NH3↑+2H2O
NH4NO3 + NaOH===NaNO3+NH3 ↑+H2O
NH4+的检验: 讨论后回答:取样、操作(试剂)、现象、 结论。 (1)取少量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共热,用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 变蓝,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4+;
金属单质+浓硫酸
硫酸盐 + SO2↑+ H2O
常温下,浓H2SO4可使 Fe、Al等金属钝化
浓硫酸作干燥剂
1.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 2.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
H2S、HI、HBr
3.能够干燥: SO2、HCl、 CO2、 H2、 O2等
思考题: 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木炭与浓硫酸
反应的产物? 提供以下试剂与装置(装置可多次使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3)若V L烧瓶充满标况下的氨气,喷泉实验后溶液充满
整个烧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 22.4
。mol/L
2、氨气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反应
NH3+H2O
NH3 H2O
NH4++OH-
关于氨水——氨的水溶液
① 氨水中含有的主要微粒有:
分子:H2O、NH3、NH3•H2O 离子:NH4+、OH注意:计算氨水的质量分数时,以NH3为溶质。 ② 氨水密度小于水(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③ NH3•H2O不稳定
△
NH3•H2O == NH3+ H2O
氨水是一种不稳定、易挥发的一元弱碱
讨论1:在1L 1mol/L的氨水中( D ) A、含有1mol NH3 B、含NH3和NH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C、含1mol NH3• H2O D、含NH3、 NH3• H2O和NH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注意:NH4Cl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冷却又生成NH4Cl,
NH4HCO3 NH3↑+H2O+CO2↑
都产生NH3,
△
非氧化还原反应
(NH4)2CO3 = 2NH3 ↑ + H2O + CO2 ↑
2NH4NO3△= 4H2O + 2N2 ↑ +O2 ↑ 无NH3产生,是氧化还原反应 注意: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生成氨气。
保存:硝酸盛放于棕色瓶中,置于冷暗处
2、强氧化性
浓氨水 CaO
讨论2: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都能用浓硫酸和碱石灰
干燥的是( B )
A、NH3、NO、HCl C、H2S、SO2、O2
B、N2、H2、O2 D、NO、NO2、O2
高一化学必修一新人教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5.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浊液>100 nm 不稳定,不均一泥浆水溶液<1 nm 稳定,均一饱和NaCl溶液胶体1~100 nm 较稳定,均一豆浆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离子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1 第四章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2)强氧化性: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与铜发生反应: • 4HNO3(浓)+ Cu ═ Cu(NO3)2 + 2NO2 ↑ + 2H2O
H2SO4 ═
Zn H2SO4 +
Cu(OH)2 CuO BaCl2
2H+ + SO42变红
ZnSO4 + H2↑
CuSO4 + 2H2O CuSO4 + H2O BaSO4 +
@皮皮课件
紫色石蕊试液
2HCl
17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2 硫酸 A.浓硫酸的特性:
① 吸水性: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 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 刺激性气味。
@皮皮课件
20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2 硫酸
小贴士
有些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有些气体却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H2、O2、N2、CO、CO2、CH4、SO2、HCl、Cl2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① 碱性气体(NH3) ② 还原性气体(H2S、HI、HBr)
@皮皮课件 21
• 氧化非金属单质:
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碳就被氧化成二 氧化碳,而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皮皮课件
24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4 硫酸的用途
@皮皮课件
25
第二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5 硝酸
(1)不稳定性(易分解): 4HNO3 ═ 4NO2 + 2H2O + O2↑
化学(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4章 第4节 第2课时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B.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在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只体现氧化性,没有体现酸性D.可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2.下列各组气体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SO2、O2、HI B.NH3、O2、N2C.NH3、CO2、HCl D.H2、Cl2、O23.浓硫酸和2 mol·L-1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
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下图,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A.a升华、b冷凝B.a挥发、b吸水C.a蒸发、b潮解D.a冷凝、b吸水4.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的浓硝酸或浓硫酸的是()。
A.Cu B.ZnC.Fe D.Al5.下列关于浓HNO3和浓H2S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可用铝制容器贮存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增大6.在铜跟稀硝酸的反应中,如果有1 mol HNO3被还原,则被氧化的Cu的物质的量为()。
A.3/8 mol B.8/3 molC.3 mol D.3/2 mol二、双项选择题7.下列反应中,浓硝酸既能表现强氧化性,又能表现酸性的是()。
A.浓硝酸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B.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C.氢氧化铜与浓硝酸反应D.碳与浓硝酸反应8.在下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苹果块会干瘪B .胆矾晶体表面无变化C .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 .试纸变红三、非选择题9.根据下列化学反应和事实,说明反应利用了硫酸的什么性质,将表示性质的选项的字母填在各小题的横线上。
A .不挥发性B .酸性C .吸水性D .脱水性E .强氧化性(1)浓硫酸可作气体干燥剂: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第1课时 氨 铵盐

度最大的粒子是 NH3·H2O;NH3·H2O 是一种弱碱,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使溶
液呈碱性;氨水中共 含有六种粒子,分别是
H2O、NH3、NH3 ·H2O、N
H
4
、OH-
和少量的 H+,是一种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
题点二 喷泉实验
3.(2018·北京朝阳区高一检测)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
3.学会铵盐的性质及
N
H
4
的检验方法。
知识分点突破 能力总结提升
知识分点突破
知识点一 氨
基础梳理
1.工业合成氨原理 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 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 奖。工
业上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2+3H2
2NH3。
2.氮的固定 (1)定义:将 游离
态的氮转变为氮的 化合物
浓氨水+ 固体 NaOH
浓氨水+ 固体 CaO
NaOH 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 NH3 的放出
NH3·H2O+CaO NH3↑+Ca(OH)2 CaO:①吸水;② 吸水后放热;③增加 溶液中 OH-浓度,减少 NH3 的溶解
题组例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
2.氨水的溶质是一水合氨,而不是氨气,但计算时按照氨气计算。 3.氮的固定必须是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所以氨气和氧气的反应不属 于氮的固定。 4.实验室一般用氯化铵或硫酸铵与Ca(OH)2反应制取氨气,而不用NaOH固 体,因为其易潮解结块,且高温下易腐蚀玻璃。 5.不能用浓硫酸、CaCl2干燥氨气,因为两者都能和氨气发生反应。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一课时 氨 (33张PPT)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管口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 解析:铵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产生氨气,B、C、D 均能够
检验出氨气,但 A 将铵盐直接加热,会产生干扰氨气检验的
生成物(如碳酸氢铵),导致无法准确地检验,A 不可行。
答案:A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能否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 提示:不能,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 会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铵。 2.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常在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塞一团疏松 的棉花团,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防止氨气与空气的对流,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氨气。
1.氨气的干燥装置 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 水氯化钙干燥。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形成喷泉的条件 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类情况 (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 生化学反应。 ①喷泉形成原理:
气体与水或其 气体溶解或发 容器内压 外部液体进入 他液体接触 ―→ 生化学反应 ―→ 强减小 ―→ 形成喷泉
②常见气体与吸收剂的组合
气体
HCl
NH3
CO2、Cl2、 H2S、SO2
NO2+O2
吸收剂 水或NaOH溶液 水或盐酸 NaOH溶液
水
(2)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
2.尾气处理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 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 用的装置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高一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pptx

2019/11/17
18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浓硝酸、浓硫酸、浓盐酸性质对比
有 有 无 稳定 易挥发 无 无
有有 有有
浓有 稳定 难挥发 有 有 有 不稳定 易挥发 无 无
2019/11/17
2019/11/17
10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 C+4HNO3(浓)===CO2↑+4NO2↑+2H2O
当硝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如碳、硫等)及 某些有机物反应时,反应物反应条件不 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也不同.硝酸 中的+5价的氮得电子,被还原成较低得 氮的化合物。如: +4+3+2+10-3 NO2HNO2NON2ON2NH3
保存:
密封于棕色瓶中,并放在阴暗处!
2019/11/17
7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浓硝酸与铜的反应:
现象:1、产生红棕色气体;2、溶液由无色变为
绿色;3、铜在不断的溶解。
固+液→气
浓HNO3
2019/11/17
NaOH溶液
8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3、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还C原u+剂4H氧N化O3剂(浓)=Cu(NO3)2+2NO2↑+2H2O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系列
必修化学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3课时
2019/11/17
2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二、硝酸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作业第四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

(2)与非金属反应。 点燃
如:H2+Cl2=====2HCl(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 于工业制盐酸。
光照 H2+Cl2=====2HCl(会发生爆炸) (3)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
(4)与碱反应: Cl2+ 2NaOH===NaCl+ NaClO+ 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 气) 2Cl2+ 2Ca(OH)2===Ca(ClO)2+ CaCl2+ 2H2O(用于制漂粉 精) 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 原理)
据此判断: (1)在 A、B、C 这三种化合物中 ,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 ________(用 A、B、C 字母填写)。 (2)单质乙必定是(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质乙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则化合物 B 的化学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 1∶3。可 溶解金、铂、钛等金属。
【典题例练 1】 据报道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 “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结构类似 于金刚石)、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耐高温抗氧化 B.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 C.它没有固定熔点 D.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①2FeCl2+Cl2===2FeCl3 ②2KI+Cl2===2KCl+I2(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色, 用于氯气的检验) ③SO2+Cl2+2H2O===2HCl+H2SO4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氨

随堂检测
-6-
第1课时 氨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课课前前篇篇 自自主主预预习习
课堂篇 探究学习
随堂检测
4.NH4+的检验
(1)原理:NH4++OH(2)操作流程:
NH3↑+H2O
铵盐(NH4+) 无色气体(NH3)
试纸变蓝
-7-
第1课时 氨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课课前前篇篇 自自主主预预习习
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是否会产生白烟?
答案:浓氨水和浓盐酸均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NH3和HCl在空气 中相遇,化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即为白烟。浓硫酸没有挥发性, 故不可能形成白烟。
-12-
第1课时 氨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 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随堂检测
3.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会产生氨气吗? 答案: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会产生氨气,如硝酸铵在较高 温度下的分解反应。
答案:氨的密度比空气小,插入试管底部相当于利用向下排空气法
将空气排出,收集氨。塞棉花团的作用是:(1)防止生成的氨与空气发
生对流,使收集到的氨不纯;(2)抑制氨逸出,防止污染空气。
4.为收集干燥的氨,氨可用哪些干燥剂干燥?能否用酸性干燥剂和
中性干燥剂CaCl2? 答案:只能用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固体NaOH、碱石灰(CaO和
课课前前篇篇 自自主主预预习习
课堂篇 探究学习
随堂检测
2.下列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催化氧化可直接生成NO2 B.氨水呈碱性 C.氨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色烟雾 D.在反应NH3+H+== NH4+ 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
高中化学 第4章 第4节 第1课时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3)检验: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现象:变蓝); ②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 (4)干燥:碱石灰、氧化钙等碱性固体。 (5)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 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 (fángzhǐ)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第十八页,共39页。
铵盐 氨的实验室制法
1.铵盐 (1)物理性质:铵盐都___易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铵盐受热易分解(fēnjiě) NH4Cl受热分解(fēnjiě)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N__H_4_C__l=_=_△=_=__=_N_H__3↑___+__H_C__l↑___________。 NH4HCO3受热分解(fēnjiě)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十八页,共39页。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
NH4++OH-==△===NH3↑+H2O B.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
NH4++OH-==△===NH3·H2O C.氨水中加盐酸:
NH3·H2O+H+===NH+4 +H2O D.氨水中通入过量CO2:
第二十六页,共39页。
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
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jiěshì)氨气的喷
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jiěshì)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
实验
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
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jiěshì)实验室中
CO2+2NH3·H2O===2NH+4 +CO23-+H2O
必修1 第4章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2课时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硝酸是怎么制成的
阅读课本97页和99页,看一看硝酸是怎么制 阅读课本97页和99页,看一看硝酸是怎么制 成的。思考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成的。思考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什么叫做氮的固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什么叫做氮的固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2 什么叫做氨的催化氧化?试写出方程式。 什么叫做氨的催化氧化?
H L D
硝酸的性质
稀硝酸 O O X O O 浓硝酸 O O X O O
1 2 3 4 5
酸有哪些通性? 酸有哪些通性? 与碱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使指示剂变色 与某些盐溶液发生反应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合作学习
思考前面所研究的内容,和你的同桌一起总结一 下硝酸的性质: 下硝酸的性质: 符合酸的通性的一面: 符合酸的通性的一面: 强酸性 1 指示剂变色 2 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不符酸的通性的一面:强氧化性 1能与氢后金属反应 2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 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 浓硝酸——NO 浓硝酸——NO2 稀硝酸——NO 稀硝酸——NO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作 业
完成学案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自主学习
试写出浓稀硝酸与铜单质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 某稀硝酸溶液中放入铜片,反应一段时间后铜片有 剩余。加入少量盐酸后可继续反应,试解释。 2 氧化同样质量的铜片,浓稀硝酸谁消耗的更多一点? 氧化同样质量的铜片,浓稀硝酸谁消耗的更多一点? 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
氨 硝酸 硫酸
硝酸的性质
Duty Honor Love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复习回顾
氨气具有怎样的性质? 氨气具有怎样的性质? 无色 刺激性气味 极易溶于水 易液化 有毒 碱性气体 如何检验氨气的存在?又是如何制备的? 如何检验氨气的存在?又是如何制备的? 1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蘸浓盐酸靠近有白烟 2 利用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的原理 思考并讨论:氨中的氮原子可以做氧化剂么? 思考并讨论:氨中的氮原子可以做氧化剂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4.4《硫酸》说课稿

《硫酸》说课稿云南昆明市第三中学高芳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书中的位置:“硫酸”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的内容之一。
到本章为止,基本完善了高中必修阶段无机物的知识体系,也基本构建成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网络。
纽带作用:教材把这一节内容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学习的意义: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二)三维目标1. 通过探究硫酸的性质并实验,掌握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书写分析硫酸与碳、铜的反应方程式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能较灵活的运用。
2. 对实验的设计、评价、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在实验研究设计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对学习的要求较高,还可以增加以下目标:4.定性、定量分析浓硫酸与铜反应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探究、评价思维的形成。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观察、讨论、猜想、归纳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高一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在看到《硫酸》这个课题时,很多学生会觉得对稀硫酸已经很熟悉,又在新闻中看到过浓硫酸伤人的负面报道,对之或多或少有点恐惧,所以,学生学习硫酸的兴趣不会很大,做浓硫酸的实验也不会太积极。
但是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对于问题喜欢去寻根究底,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必修1 第4章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3课时

硫酸及其性质
Duty Honor Love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复习回顾
硝酸都有哪些性质?哪些是不符合酸的通性的? 硝酸都有哪些性质?哪些是不符合酸的通性的? 一定程度上符合酸的通性 与金属反应不符合酸的通性 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性质是不是一样呢? 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性质是不是一样呢? 浓反应产生NO 稀硝酸NO 浓反应产生NO2 稀硝酸NO 思考: 思考: 如果浓稀硝酸的性质不一样,那浓稀硫酸呢? 如果浓稀硝酸的性质不一样,那浓稀硫酸呢?
乔乔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三种强酸的对比
盐酸 硫酸
X
硝酸
O
挥发性 氧化性稀 氧化性浓 热稳定性
O
H+ H+
O
H+ H2SO4
O
HNO3 HNO3
X
乔乔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主学习
阅读材料,自行总结H 阅读材料,自行总结H2S的性质 化学式H S,有臭鸡蛋味的无色气体, 化学式H2S,有臭鸡蛋味的无色气体,有毒。完全干燥 的硫化氢常温下不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点火时可燃 烧,有蓝色火焰。空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若 空气不足或温度较低时生成硫和水。能使银、铜制 品表面变黑,生成金属硫化物。有较强的还原性, 跟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和水, 跟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和水,跟浓硫酸反应生二氧化 硫和硫,跟氯气反应生成硫和氯化氢, 硫和硫,跟氯气反应生成硫和氯化氢,跟三价铁盐溶液 生成二价铁盐和硫。
乔乔
化学学习的神器
H L D
作
业
完成学案
乔乔
乔乔
化学学习的神器
(完整word版)6化学必修一第四第四节第1课时氨铵盐练习题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铵盐1.知道NH3的物理性质特点以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
2。
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和检验方法。
3.学会铵盐的性质及NH错误!的检验方法。
氨气1.氮的固定2.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沸点无色刺激性气味小于空气的密度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NH3易液化3.喷泉实验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①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的胶头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4.5.氨的用途(1)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2)氨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它可用作制冷剂.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闪电时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的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吸收的过程,属于自然固氮。
()(2)将氨气转化为固态铵盐,这属于人工固氮。
()(3)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4)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时,有白雾生成。
( )(5)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6)充满氨气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迅速上升,说明氨气易溶于水。
( )答案:(1)√(2)×(3)×(4)×(5)√(6)√2.下列关于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易液化,可用来作制冷剂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做喷泉实验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D.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解析:选C.氨极易溶于水,但氨水仍易挥发出NH3,C错误。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成因1.喷泉形成的原理: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种方法方法装置成因减小内压增大外压3.喷泉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烧瓶要干燥;(3)烧瓶充满气体。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第四节氨、硝酸和硫酸第一课时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课时目标】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氨的化学性质。
2.理解氨的实验室制法。
【基础知识导航】一、氨的固定将___的氨转变为___的方法叫做氨的固定,工业上固氮的方法为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氨的性质1、氨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结论2、氨的化学性质(1)NH3与水的反应NH3·H2O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液氨与氨水的比较】(2)NH3与酸的反应氨与氯化氢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述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上述反应可用于检验氯化氢气体或氨气的检验氨与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思考】氨与硫酸反应有没有类似氨与氯化氢反应的现象?为什么?_______________三、铵盐的性质1、铵盐受热易分解写出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思考】氯化氨的分解与生成的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2、铵盐与碱的反应写出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实验室如何检验铵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氨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2、装置:“+”加热装置;发生装置与制相似。
3、收集:法;收集的试管口塞上棉团,作用是。
4、干燥:5、检验:(1)(2)6、实验室能不能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制备氨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7、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其它方法(1)直接加热浓氨水(2)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五、氨的用途【典例导析】例题1:氨下列关于氨和氨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氨水和液氨的成分相同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C、氨水中共有5中粒子,其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OH-D、氨水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溶液密度也随之增大【点拨】A中一个是混合物一个是纯净物,B氨水显碱性,C中氨水的电离程度很小,D中应为氨的密度小,规律也应该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1.氮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
A. 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
B. 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
C. 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做保护气
D. 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2.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分离( )
A. 加入氢氧化钠
B. 加入AgNO3溶液
C. 加热法
D. 加入一种合适的酸
3.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 NH3
B. O2
C. H2O
D. CO2
4.能把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溶液区分开(必要时可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 A. 氢氧化钡 B. 氯化钡 C. 硝酸钡 D. 氢氧化钠
5.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NH3(H2O含石蕊) 蓝色喷泉
B. HCl(H2O含石蕊) 红色喷泉
C. Cl2(饱和食盐水) 无色喷泉
D. CO2(NaOH溶液) 无色喷泉
6.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
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 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 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7. 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 反应又生成X,则X是( )
A. (NH4)2SO4
B. NH4NO3
C. NH4Cl
D. NH4HCO3
8. 以下性质不属于铵盐的通性的是( )
A. 易溶于水
B. 含有NH+4
C. 可分解放出氨气
D. 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9.下图所示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 甲:Ca(OH)2;乙:稀盐酸
B. 甲:水;乙:NaOH溶液
C. 甲:NaOH溶液;乙:水
D. 甲:稀盐酸;乙:NaCl溶液
10.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①>②
B. ①<②
C. ①=②
D. 不能确定
11.把a L含(NH4)2SO4、NH4NO3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b mol烧碱刚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2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 mol BaCl2,则原溶液中c(NO-3)为( )
A. b-2c
a mol·L-1 B.
2b-4c
a mol·L-1
C. 2b-2c
a mol·L-1 D.
2c-4b
a mol·L-1
12.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HCl、NH3、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后,体积缩小,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成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肯定有O2
B. 肯定没有Cl2、NH3、NO2
C. 肯定有NH3、NO、HCl
D. 肯定含有NH3和NO
13.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 )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14.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干燥和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来吸收,则R是( ) A.NO 2B.HCl C.CH4D.NH3
1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其他必要的仪器用品,完成下列实验。
证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已知:2NH3+3CuO N2+3Cu+3H2O。
(1)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瓶中固体NaOH可以用________代替。
(填写代号)
A.碱石灰B.氯化钠C.生石灰
(3)证明NH3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4)上述装置有一不当之处,请在下面虚线框中画出改进部分的装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