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学习方法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学习方法《论语十二章》文言文学习方法一、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十二章》译文学习方法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论语十二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默写、阅读【部编版七上】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前古文习题带答案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尊君在不②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今异义,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⑩陈太丘与友期.行: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⑪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⑫友人惭.: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一词多义:相:①相委而去: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时:①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若:①未若.柳絮因风起:如。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好像。
是: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表示肯定的判断。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
而:①俄而.雪骤:与“俄”合用,不久,一会儿。
②相委而.去:连,表顺承。
3、判断文言句式:①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省略句,省略介词。
②撒盐(于)空中差可拟:省略句,省略介词。
第2部分 专题二 七年级上册 第2篇 《论语》十二章
(10)六十而耳.顺.
耳顺:____对__此__有__多__种__解__释__,____ _通___常_认__为___是__能__听__得__进__不__同__的__意__见
(1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_____越__过________
逾:___顺__从__意__愿______
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 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 句讲个人修养。
君子乎?”(《学而》) 怒,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 曾子曰:“吾(wú)日
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 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
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 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乎?传(chu án )不习
即__三__个__方__面__,_____ 省:自__我__检__查__、__反__省___
(5)为.人.谋.而不忠.乎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三十而立. (8)四十而不惑. (9)五十而知天.命.
为人谋:_替___人__谋_划___事__情___ 忠:__竭__尽__自__己__的__心__力_ 信:____诚__信_________ 立:_立__身__,__指__能__有__所__成__就__ 惑:_上__天__的__意__旨______ 天命:__迷__惑__,__疑__惑_____ 命:____命__令_________
语气词,相当于“吗”“呢” 表顺承 表转折 表并列
为.人谋而不忠乎 (8)为 可以为.师矣
替 动词,做
7.文言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统编版】《论语》十二章-高考文言文学习重要知识点详解详析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克(克制,约束) ②一日(一旦) ③归(称赞,称许) ④目(条目,细则) ⑤事(实践,从事) ⑥一言(一个字) ⑦其(大概)
(第12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 《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 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⑧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 ⑨兴(指激发人的感情 ) ⑩观( 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 的盛衰) ⑪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 ⑫怨(指讽刺时政 ) ⑬迩(近 ) ⑭事(侍奉 )
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遗。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 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 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 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第10章)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践行)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颜渊》)
(第11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 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弟子大概有三千人,精通六艺的就有七十二人。孔子活了七十三岁,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葬于鲁 国都城北面的泗水旁边,弟子们都在那里为他守了三年孝。自愿搬到孔子的坟墓旁边去住的孔子的弟 子和其他鲁国人有一百多家,于是人们就称这片地方为孔里。鲁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的墓前 进行祭祀,到了汉朝已经有两百多年了还没断绝。
《论语十二章》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①不亦说.乎:通假字,“说”同“悦”,意思是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假字,“有”同“又”,意思是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③有朋.自远方来:古今异义,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彼此友好的人。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今异义,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⑤可以为..师矣:古今异义,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⑥不亦君子..乎:古今异义,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别人的尊称。
⑦学而不思则罔.:古今异义,古义: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义:蒙蔽,没有。
⑧思而不学则殆.:古今异义,古义:有害;今义:危险。
⑨吾日三.省吾身:古今异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⑩饭疏.食饮水:古今异义,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⑪饭疏食饮水.:古今异义,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⑫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今异义,古义:普通人,男子汉;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⑬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⑭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⑮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⑰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⑱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⑲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2、一词多义:于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介词,在。
②于我如浮云:介词,对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介词,在、给。
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
②可以为师矣:动词,成为,做。
而①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②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承接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表承接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⑦曲肱而枕之:表修饰⑧不义而富且贵:表承接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⑩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知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点梳理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知识梳理卷姓名:一.重点实词、虚词1.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恼怒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3.习:复习4.为.人谋.:给;谋划5.忠:竭尽自己的心力6.信:诚信7.惑:迷惑8.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9.逾矩:越过法度10.堪:能忍受11好.之者:喜欢12.疏食:粗粮13.于.我如浮云:对于14. 川:河15.三军:军队16.必有我师焉.:于之,在这里17.夺:改变18.笃志:坚定志向笃:19.切:恳切二.通假字1说:同“悦”,愉快 2.有:同“又”,整数与零数之间三.古今异义(解释古义)1、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 2.不亦君子乎?有才德的人3、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4、吾日三省吾身多次5、学而不思则罔迷惑6、思而不学则殆疑惑7、饮水冷水四.词类活用1、传不习乎动作名2、温故而知新形作名3、学而时习之名作状4、饭疏食,饮水名作动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6、吾日三省吾身名作状每天五.一词多义1之:学而时习之(代学过的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学问和事业)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优点)至之市(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不翻译)2.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于我如浮云(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3.其:人不堪其忧(那)仁在其中矣(这)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的)4.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然后)为人谋而不忠乎(但是)温故而知新(然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学而不思则罔(但是)曲肱而枕之(表修饰)择其善者而从之(顺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并列)5.为:可以为师矣(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6.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六.特殊句式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是(省略)句式翻译:2.不亦说乎?固定句式:反问句式翻译:七.重点翻译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十二章逐句翻译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论语十二章》注释、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带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0、【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1、【信】诚信。
12、【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9、【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2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疑惑。
23、【堪】能忍受。
24、【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25、【者】代词,“……的人”。
26、【好】喜爱,爱好。
27、【乐】以……为快乐。
2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29、【于】介词,对,对于。
30、【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31、【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2、【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3、【川上】河边。
【川】,河流。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未、表示感叹。
1.《论语》十二章
27.匹夫不可夺志也 28.博学而笃志 29.切问而近思 30.仁在其中矣
乐: 以……为快乐 饭: 吃 疏食: 粗粮 水: 冷水 肱: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于: 介词,对,对于 焉: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 好的方面,优点 川: 河流 逝: 往、离去 斯: 代词,这,指河水 三军: 指军队 夺: 改变 匹夫: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笃: 坚定 切: 恳切 仁: 仁德
【答案】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采分 点:义、于)
问题探究
知识帮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采分 点:择、善者)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采分点:逝、斯)
知识帮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9.三十而立 10.四十而不惑 11.五十而知天命
12.六十而耳顺 13.不逾矩
14.学而不思则罔 15.思而不学则殆 16.人不堪其忧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问题探究
立: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 迷惑,疑惑 天命: 上天的意旨 命: 命令 耳顺: 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 越过 矩: 法度 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 疑惑 堪: 能忍受 之: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者: 代词,……的人 好: 喜爱,爱好
知识帮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论语十二章文学常识
论语十二章文学常识《论语》十二章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的一篇课文,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重点文言词句,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了解各则语录内容是学习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层面的目标。
论语十二章文学常识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二、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2)《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三、作者作品1、《论语》是(儒家)经典着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论语十二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简答【部编版七上期中前古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前古文习题带答案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尊君在不②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今异义,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⑩陈太丘与友期.行: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⑪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⑫友人惭.: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一词多义:相:①相委而去: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时:①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若:①未若.柳絮因风起:如。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好像。
是: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表示肯定的判断。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
而:①俄而.雪骤:与“俄”合用,不久,一会儿。
②相委而.去:连,表顺承。
3、判断文言句式:①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省略句,省略介词。
②撒盐(于)空中差可拟:省略句,省略介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十二章逐句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十二章逐句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课内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
【教学标题】课内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重点难点】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论语十二章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段解: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和为人态度)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够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段解:本章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4. 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能够当老师的。
"(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而知新。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仅仅空想却不读书,会有害。
(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论语十二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默写、简答、阅读【部编版七上】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前古文习题带答案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尊君在不②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今异义,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⑩陈太丘与友期.行: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⑪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⑫友人惭.: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一词多义:相:①相委而去: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时:①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若:①未若.柳絮因风起:如。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好像。
是: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表示肯定的判断。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
而:①俄而.雪骤:与“俄”合用,不久,一会儿。
②相委而.去:连,表顺承。
3、判断文言句式:①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省略句,省略介词。
②撒盐(于)空中差可拟:省略句,省略介词。
2021年中考(云南)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1.《论语》十二章
4.本文“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加点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 修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示例: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 己的快乐的思想。二者的不同在于欧阳修的“乐”,还包含有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考查范围 高频考点 题型分值 命题趋势 (含预测)
近 10 年考查篇目均出自 2011 版课标推荐的文言文 21 篇(《孟子》三则 中有 3 篇文章,计 1 篇)。 实词解释、虚词辨析、句子翻译、文意理解。 2020 年云南省卷考查课内外对比阅读,2019 年以前省卷、曲靖卷均考查 课内单篇,昆明卷考查课内外对比阅读。分值 12 分。 预计 2021 年云南中考将会继续考查课内外对比阅读,并加长课外文段篇 幅。备考时应注意对断句、文意比较理解等新增考点的复习和训练。
①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如学生引用“月色入 户”或“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也可)。②苏 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愁绪得 到排遣(感受到快乐)。(引用“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等句,并作 解说也可)
二、(2019·云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三)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 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旨意;六十岁能听得进 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顺从意愿,(但)不会越过法度。”
(四)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 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五)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高二语文选修一论语十二章原文
高二语文选修一论语十二章原文《论语》十二章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的一篇课文,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重点文言词句,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了解各则语录内容是学习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层面的目标。
原文: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7.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8.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2.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早读精选3:2、《论语》十二章课件
①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
②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粗糙。今义:疏通,疏散。)
③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
重点字词
体。) ④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数词,三。)
4.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
• 〔字词注解〕 故:学过的知识。 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 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 〔字词注解〕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用在句末,表感叹。
• 11.子曰:“三军 可 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 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
变的。”
• 〔字词注解〕 三军:指军队。 夺:改变。 匹夫:平民百姓。
•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矣。”(《子张》)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
早读精选三:文言文欢乐读
二 《论语》十二章
【文言翻译】
•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
•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 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学而》) •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 〔字词注解〕 时:按时。 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恼怒。 君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七上27《论语》十二章(含解析)
27 《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 古今异义饭疏食,饮水.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饭.疏食,饮水原意为:煮熟的谷类食品,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2)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原意为:时间,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动词作名词传.不习乎原意为:传授,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形容词作名词温故.而知新.2019原意为:旧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原意为:新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 一词多义(1)乐:①不亦乐.乎F____________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F ____________②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④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____________(3)从:①七十而从.心所欲 ____________②择其善者而从.之F ____________③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5. 重点实词(1)学而时习..之时习: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3)不亦君子..乎君子:___________(4)吾日三省....吾身吾: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三省: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_(5)为人谋.而不忠.乎谋:_____________(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7)三十而立.立:_____________(8)四十而不惑.惑:_____________(9)五十而知天命.命:_____________(10)六十而耳顺..耳顺:___________(11)不逾矩..逾:_____________矩:_____________(12)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________(13)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14)一箪.食箪:_____________(15)人不堪.其忧堪:_____________(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1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18)不义.而富且贵义F:____________(19)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__________(20)子在川上..曰川上:___________川:_____________ (21)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斯:_____________(22)三军..可夺.帅也三军:___________夺:_____________(23)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___________(24)博学而笃志..笃志:___________(25)切.问而近思切:_____________(26)仁.在其中矣仁:_____________6. 文言虚词①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2012 _____________(1)而③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④思而.不学则殆2018 _____________⑤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⑥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_①学而时习之2013 _____________(2)之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③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①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3)乎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4)为②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____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_____(6)于②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7)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8)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①贤哉,回也. _____________(9)也②三军可夺帅也. _____________(8)盖.石性坚重 _____________(9)遂.反溯流逆上矣 _____________①如其.言 _____________(10)其②但知其.一 _____________(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11)不义而富且.贵 _____________(12)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①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13)其②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14)逝者如斯夫. 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后习题)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课后习题)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
一、原文
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见贤(形作名,贤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
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章》
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
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颜渊问仁。
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
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则)?”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
”《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二、字词+句型
(一)通假字
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
1.君子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
2.就有道而正焉(使动,使……正)
3.见贤思齐焉(形作名,贤人;形作动,看齐)
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名状,把“仁”)
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名动,符合礼制)
(三)一词多义
1.克
(1)克己复礼(约束)
(2)克终者盖寡(能够)
(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
(4)克期完成(限定)
(5)虽多忌克(妒忌刻薄)
(四)古今异义
1.文质彬彬
古义: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文雅貌
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古义:一个字今义:一句话
(五)特殊句型
1.判断句
(1)止,吾止也。
(2)进,吾往也。
2.宾语前置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状语后置
敏于事而慎于言
4.固定句式
(1)如乐何如……何,对……怎么样
三、翻译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那他怎样遵守礼仪制度呢?一个人没有仁德,那他怎么能正确运用音乐呢?”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难免流于浮夸。
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适当,才能成为君子。
”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
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
”
孔子说:“不断求取知识的人就不会被遇到的事情所迷惑;真诚的待人如己,以至于不在为个人得失而忧愁;勇敢的实践前行以至于不在畏惧任何困难。
”
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
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途径是什么。
”孔子说:“违反礼的事不看,违反礼的事不听,违反礼的事不说,违反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人的情志,可以提高人的观察力,可以使人懂得集体意识的重要性,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
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