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实验 实验4-7.

合集下载

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数电实验报告

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数电实验报告

实验一:TTL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与参数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TTL集成与非门的逻辑功能和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2、掌握TTL器件的使用规则3、进一步熟悉数字电路实验装置的结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四输入双与非门74LS20,即在一块集成块内含有两个互相独立的与非门,每个与非门有四个输入端。

其逻辑框图、符号及引脚排列如图2-1(a)、(b)、(c)所示。

(b)(a) (c)图2-1 74LS20逻辑框图、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1、与非门的逻辑功能与非门的逻辑功能是:当输入端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低电平时,输出端为高电平;只有当输入端全部为高电平时,输出端才是低电平(即有“0”得“1”,全“1”得“0”。

)其逻辑表达式为 Y=2、TTL与非门的主要参数(1)低电平输出电源电流ICCL 和高电平输出电源电流ICCH与非门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电源提供的电流是不同的。

ICCL是指所有输入端悬空,输出端空载时,电源提供器件的电流。

ICCH是指输出端空截,每个门各有一个以上的输入端接地,其余输入端悬空,电源提供给器件的电流。

通常I CCL >I CCH ,它们的大小标志着器件静态功耗的大小。

器件的最大功耗为P CCL =V CC I CCL 。

手册中提供的电源电流和功耗值是指整个器件总的电源电流和总的功耗。

I CCL 和I CCH 测试电路如图2-2(a)、(b)所示。

[注意]:TTL 电路对电源电压要求较严,电源电压V CC 只允许在+5V ±10%的范围内工作,超过5.5V 将损坏器件;低于4.5V 器件的逻辑功能将不正常。

(a) (b) (c) (d)图2-2 TTL 与非门静态参数测试电路图(2)低电平输入电流I iL 和高电平输入电流I iH 。

I iL 是指被测输入端接地,其余输入端悬空,输出端空载时,由被测输入端流出的电流值。

在多级门电路中,I iL 相当于前级门输出低电平时,后级向前级门灌入的电流,因此它关系到前级门的灌电流负载能力,即直接影响前级门电路带负载的个数,因此希望I iL 小些。

实验4触发器及其应用

实验4触发器及其应用

实验四 触发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 掌握基本RS 、JK 、D 、T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2、 熟悉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3、 学会不同逻辑功能触发器之间的转换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1、 EEL-II 型电工电子实验台2、 数字电路实验箱3、 万用表4、 直流稳压电源5、 参考元件 三、实验内容1、 基本RS 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元件用74LS00QDDQQ(a)(b)图5.1基本RS 触发器结构图2、 D 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元件用74LS74(双上升沿触发D 触发器) (1) 直接复位端R D 和直接置位端S D 的功能测试 (2) D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直接复位、置位端R D 、S D 接模拟电位开关,CP 接单脉冲发生器,并改变D 的状态,将测试结果填入表5.2中。

3、 JK 触发器功能测试,选用74LS112直接复位、置位端R D 、S D 接模拟电位开关,CP 接单脉冲发生器,并改变J 、K 的状态,将测试结果填入表5.3中。

4、用D触发器构成T’触发器Q 将D触发器的D端与Q端相连,构成T’触发器。

其逻辑功能为:Q n+1=n表示每来一个CP脉冲翻转一次。

有计数功能。

(1)在CP加入单脉冲观察翻转次数和CP输入正脉冲个数间的关系。

(2)CP端加连续脉冲,用示波器观察Q与Q波形,记录填表5.4,并画出波形图。

如图5.4所示。

CPQQ图5.3波形图5、用JK触发器接T和T’触发器(1)设计电路(2)测试功能并观察CP和Q的同步波形,体会触发器的分频作用。

四、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结果填入各表格,画出要求的有关电路图;2、依实验结果总结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五、思考题1、何谓基本RS触发器的记忆功能?2、D触发器翻转条件及特点是什么?3、*D触发器实现可靠计数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六、器件介绍1、D触发器74LS74图5.2上升沿触发D 触发器74LS74符号2、 JK 触发器74LS11274LS112是双主从下降沿触发JK 触发器,其逻辑符号和管脚引线排列如图5.5所示。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并制作简单的电路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并制作简单的电路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并制作简单的电路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可以积极参与并且直观地理解科学原理。

在这次大班科学活动中,我们将观察并制作简单的电路,让幼儿体验电能的传导和应用。

第一部分:观察电路原理在活动开始前,老师向幼儿简单介绍了电能和电路的概念。

幼儿聚集到课室的中心区域,准备开始观察电路原理。

1. 实验材料准备老师准备了以下实验材料:电池、导线、灯泡、开关、铁丝、铜丝。

这些材料将被用于制作电路的各个部分。

2. 观察电路的组成老师将各个实验材料摆放在观察桌上,并向幼儿解释了它们的作用。

幼儿可以自由地观察和摸索这些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

3. 制作简单电路在观察电路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幼儿参与制作简单的电路。

首先,幼儿选择一个电池作为电能的来源;然后,他们连接一个导线到正负两极;接下来,他们可以选择连接灯泡或开关;最后,幼儿按下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通过实际操作,幼儿可以感受到电能的传导和控制。

第二部分:制作电路实践经过观察和实验,幼儿对电路的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本部分,我们将进行更加具体的电路制作实践。

1. 实验材料准备为了制作更复杂的电路,老师额外准备了电动机、蜂鸣器和电容。

这些材料将被用于幼儿的电路制作。

2. 创造性的电路设计老师鼓励幼儿在给定的实验材料中自由发挥想象,设计自己独特的电路。

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元件组合和连接方式,激发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分享和展示幼儿制作完成后,老师请他们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电路作品。

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观察结果。

通过分享和展示,幼儿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启发,促进合作和交流。

第三部分:电路的应用在电路制作的过程中,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电路的原理和组成。

在这部分,我们将讨论电路的实际应用,扩展他们对电能的认识。

1. 家庭电路老师向幼儿介绍了家庭电路的基本概念。

幼儿们可以观察家里的开关、插座和灯具等,通过实际触摸和操作,更好地理解家庭电路的结构和运行原理。

电路原理实验

电路原理实验

电路原理实验
电路原理实验是进行电路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实际搭建电路、测量电路参数、观察电路现象等手段,验证电路原理和理论,并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

在电路原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电路进行搭建和测试。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串联和并联电阻的实验,验证串联和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公式。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电路中的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重要定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如电流表、电压表、示波器等,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进行测量。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正确连接电路元件,避免短路和超载等情况的发生。

在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中,我们可以根据测量数据和实验现象来验证电路原理,并进一步探讨电路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通过电路原理实验,我们可以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同时,实验结果还可以用于调整电路设计,优化电路性能,提高电路实际应用的可靠性和效率。

总之,电路原理实验对于电子电路专业的学生和从事电路设计与开发工作的工程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路原理知识。

《单片机与嵌入式控制技术》实验书

《单片机与嵌入式控制技术》实验书

《单片机与嵌入式控制技术》实验书机电工程学院目录安全注意事项 (1)实验一keil软件平台实验 (2)实验二按键控制实验 (10)实验三查表实验 (12)实验四中断实验 (14)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注意事项1、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

2、不要穿拖鞋进入实验室,下雨天雨伞不要带入实验室。

3、使用实验箱时轻拿轻放,插拔排线时,对准,不要把排针插歪或者弄折,同时注意别被排针扎手。

4、接线时,必须把实验箱电源关闭。

5、下课后整理实验箱,设备,导线,椅子归原位,电脑正常关机,产生的垃圾带走。

实验一keil软件平台实验一、实验目的认识单片机MCS-51最小系统的构成和相关的开发软件。

任何一个用户系统的开发都需要一个界面良好的调试平台,以方便地、快捷地完成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单片机的开发也是如此。

Keil是目前最流行,使用最广泛的开发平台,也是我们学习单片机的良好工具。

因此,我们必须首先熟悉这个工具,掌握这个工具。

二、实验内容及原理(一)实验内容要求实现某一个I/O口控制八个LED发光二极管左移或者右移流水。

(二)实验原理实验是通过对一些简单程序的调试,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与掌握Keil调试软件的基本功能,掌握如何利用Keil来调试应用系统的硬件与软件的基本方法。

1、硬件(1)实验箱开发板主控芯片采用单片机型号为STC89C52RC,总共四组八位并行I/O口,均可实现数据输入输出,一个全双工串口,可支持的振荡频率范围为2~48Mhz,具有三个16位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八个中断源,四级优先级,其引脚分布如图1-1所示。

此外实验箱开发板还配备了共阴极数码管显示模块、共阳极八字形流水灯模块、点阵模块、独立按键模块、矩阵按键模块、LCD1602液晶显示模块、蜂鸣器、实时时钟模块、直流电机模块、A/D转换模块等外围模块、超声波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等,可供相关实验与单片机配合使用。

电路实验资料

电路实验资料

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电路的搭建和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实验器材
1.电源:直流电源、交流电源
2.电阻:不同阻值的电阻器
3.电容:不同容值的电容器
4.电感:不同电感值的电感器
5.示波器:用于观察电路波形
6.万用表:用于测量电路元件参数
实验内容
实验一:串联电路的搭建与测量
1.将几个电阻串联连接起来,接入直流电源,测量总电阻值。

2.测量每个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值,分析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的关系。

实验二:并联电路的搭建与测量
1.将几个电阻并联连接起来,接入直流电源,测量总电阻值。

2.测量每个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值,分析并联电路中各元件的关系。

实验三:RC 串联电路的时序响应研究
1.搭建RC串联电路,接入脉冲信号源,通过示波器观察电压波形。

2.调节不同的电容和电阻数值,分析不同参数对电路响应的影响。

实验四:RL 并联电路的频率响应研究
1.搭建RL并联电路,接入正弦信号源,通过示波器观察电压波形。

2.调节不同的电感和电阻数值,分析不同频率对电路响应的影响。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电路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掌
握了基本的电路搭建方法和测量技巧。

同时,通过对RC串联电路和RL并联电路
的研究,加深了对电路时序响应和频率响应的认识,为今后的电路设计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1.《电路原理与技术》
2.《电路分析基础》
3.《电路实验指导书》。

电路原理作业及答案

电路原理作业及答案

题1-1图解41)题1 -I 151(a )中上辽在元件上为关联義考方向;聽i "图(昉申, 叭f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2) 题I -1图(韵中.p = u i 表示元件嘅收的功率勒题I -1图(h )中』*f 表示元件发出的坊枣’(3) 在E I -1图宀)中,p = ux<0.表示元件吸收负功率'实际发出功率:柱 ® I - 1 K ( b )中/件实际笈出功率。

1-4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即 VCR )。

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 1-4图所示各元件的u 和i 的约束方程10k'1i 10'.1o- +10V + J +Q -0+u _(a) (b) (c)5Vu T 」0m A u -O 1 0mA—~u-(d)(e ) 题1-4图解:(1) IS1-4图3)中卫"为非关联塞考方向jW ^]0x10J /o ⑵ 題17图(b )中s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10(0(3) 34 1 -4 31(e )中上与电巫源的槪励电压方向相同严二10 V o (4) 题I -4图(d )中卫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反"二-5 V 3 (5) 题1-4图仁》中」与屯淹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1^3 = 10x10^ X1-5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1-1说明题1-1图(a )、(b )中:(1) 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2) 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 )中u>0、i<0;图(b )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元件+u (a)元件+u (b)1题1-16图解:軀I Y 图心〉中•流过!5 V 租压源的2 A 电汛与激励电压!5 V 为非关 联参考方向,创此"电压源发出功率^15x2 U -30 W :2 A 电流湎的瑞刚 SV. -( -5x2+15) V.< V,吐电旅与激励屯流沟关联参時方向■因此’电流 源吸收功率巴趨=5 x2 10 电阻消枢功率瑤卅乜 x5 W=20 W fl 电路中虑■加 %功率平衡, 軀1 5 iS(b)中也压源中的电流仏*2-星A - -1 A,其方向号激励 电圧关联)5 V 电压源吸收功率玖謔三15 x (1) W s -15 电压源实际发出功率15 W. 2 A 电潦滥两坡的电压为15 ¥,与敝励电流2 A 为非关联参粤方1 C 3*向.2 A 电流源发出功率 .=15 x2 W = 30 W o 电阻消耗功率和=y~ W = 45 W.电貉中屮心=P 「.曙功率平壷。

电路原理》作业及答案

电路原理》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1-1说明题1-1图(a )、(b )中:(1)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 )中u >0、i <0;图(b )中u >0、i >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a ) (b )题1-1图1-4 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 和i 的约束方程(即VCR )。

(a ) (b ) (c )(d ) (e ) (f )题1-4图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 ) (b ) (c )题1-5图1-16 电路如题1-161(a ) (b )题1-16图 1-20 试求题1-20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u 1及电压u 。

题1-20图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练习题2-1电路如题2-1图所示,已知u S =100V ,R 1=2k ?,R 2=8k ?。

试求以下3种情况下的电压u 2和电流i 2、i 3:(1)R 3=8k ?;(2)R 3=?(R 3处开路);(3)R 3=0(R 3处短路)。

题2-1图2-5用△—Y 等效变换法求题2-5图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1)将结点①、②、③之间的三个9?电阻构成的△形变换为Y 形;(2)将结点①、③、④与作为内部公共结点的②之间的三个9?电阻构成的Y 形变换为△形。

题2-52-11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题2-11图所示电路的电流i 。

题2-11图2-13 题2-13图所示电路中431R R R ==,122R R =,CCVS 的电压11c 4i R u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电压10u 。

题2-13图2-14 试求题2-14图(a )、(b )的输入电阻ab R 。

(a ) (b )题2-14图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练习题3-1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画出题3-1图所示电路的图,并说明其结点数和支路数:(1)每个元件作为一条支路处理;(2)电压源(独立或受控)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作为一条支路处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目录目录 (1)实验一寄存器实验 (2)实验内容1:A,W寄存器实验 (2)实验内容2:R0,R1,R2,R3寄存器实验 (4)实验内容3:MAR地址寄存器,ST堆栈寄存器,OUT输出寄存器实验 (7)实验二运算器实验 (9)实验三数据输出和移位实验 (11)实验四存储器EM实验 (15)实验内容1: PC/MAR输出地址选择 (15)实验内容2:存储器EM写实验 (16)实验内容3:存储器EM读实验 (17)实验五微程序存储器uM实验 (18)实验内容1:使用试验仪小键盘输入uM (18)实验内容2:微程序存储器uM读出 (19)实验一寄存器实验实验要求:利用CPTH实验仪上的K16‥K23开关作为DBUS的数据,其他开关作为控制信号,讲数据写入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包括累加器A,工作寄存器W,数据寄存器组R0‥R3,地址寄存器MAR,地址寄存器ST,输出寄存器OUT。

实验目的:了解模型机各种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实验电路:实验内容1:A,W寄存器实验实验步骤:(1)照下表连接线路(2)系统清零和手动状态设定:K23~K16开关置零,按RST钮,按TV/ME键三次,进入手动状态(液晶屏幕上有“Hand……”显示)。

注意:后面的实验中实验模式为手动的操作方法不再详述,如此相同。

(3)将55H写入A寄存器置控制信号为: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A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A寄存器。

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55H被写入A寄存器。

(4)将66H写入W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设置数据66H置控制信号为: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W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W寄存器。

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66H被写入W寄存器。

请仔细观察实验结果,并回答以下问题:1.数据是何时打入的?是按下STEP键还是放开STEP键后?2.WEN,AEN为高时,CK有上升沿,寄存器数据会不会改变?实验内容2:R0,R1,R2,R3寄存器实验实验步骤:(2)系统清零和手动状态设定:K23~K16开关置零,按RST钮,按TV/ME键三次,进入手动状态(液晶屏幕上有“Hand……”显示)。

日光灯功率因数提高的实验报告

日光灯功率因数提高的实验报告

日光灯功率因数提高的实验报告篇一:实验4日光灯电路及其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四日光灯电路及其功率因数的提高一、实验目的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2.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与方法二、实验器材1.1台型号为RTDG-3A或RTDG-4B 的电工技术实验台2.1根40W日光灯灯管3.1台型号为RTZN13智能存储式交流电压/电流表4.1个型号为RTDG-08的实验电路板,含有镇流器、启辉器、电容器组三、实验内容测量日光灯电路有并联电容和没有并联电容这两种情况下的功率因数,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四、实验原理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功率因数的高低关系到交流电源的输出功率和电力设备能否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提高交流电源的利用率,减少线路的能量损耗,可采取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容量的补偿电容,以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

并联了补偿电容器 C 以后,原来的感性负载取用的无功功率中的一部分,将由补偿电容提供,这样由电源提供的无功功率就减少了,电路的总电流? 也会减小,从而使得感性电路的功率因数cos φ得到提高。

图4-1 日光灯电路原理图五、实验过程1. 日光灯没有并联电容时的操作过程(1) 先切断实验台的总供电电源开关,按照实验电路图4—1来连线。

用导线将调压器输出相线端、总电流测量插孔、日光灯电流测量插孔、镇流器、日光灯灯丝一端、启辉器、日光灯灯丝另一端、调压器输出地线端按顺序联接到实验线路中。

(2) 用导线将电容器电流测量插孔与电容器组串联再与上述日光灯电路并联,并将电容器组中各电容器的控制开关均置于断开位置。

注意,电容器电流测量插孔应联接在总电流测量插孔的后面。

(3) 实验电路接线完成后,需经过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4) 将安装在电工实验台左侧面的自耦变压器调压手柄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底。

(5) 闭合实验台的总供电电源开关,按下启动按键。

(6) 按下调压按键,使实验台的调压器开始工作,这时实验台上的三相电压表显示调压器的输出电压。

7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报告

7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实验时间:实验班级:总份数:指导教师:朱鹰屏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实验室二〇〇年月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验报告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成绩:姓名:学号:组别:组员:实验地点:电力电子实验室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签名:实验(七)项目名称: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和要求(1)加深理解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2)加深理解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带电感性负载对脉冲及移相范围的要求。

(3)了解KC05晶闸管移相触发器的原理和应用。

2.实验原理三、实验线路及原理本实验采用KCO5晶闸管集成移相触发器。

该触发器适用于双向晶闸管或两个反向并联晶闸管电路的交流相位控制,具有锯齿波线性好、移相范围宽、控制方式简单、易于集中控制、有失交保护、输出电流大等优点。

单相晶闸管交流调压器的主电路由两个反向并联的晶闸管组成,如图3-15所示。

图中电阻R用D42三相可调电阻,将两个900Ω接成并联接法,晶闸管则利用DJK02上的反桥元件,交流电压、电流表由DJK01控制屏上得到,电抗器L d从DJK02上得到,用700mH。

图 3-15 单相交流调压主电路原理图3.主要仪器设备1.电路调试主电路放大电路:(1)KC05集成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带电阻性负载。

(3)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

(l)KCO5集成晶闸管移相触发电路调试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 ,用两根导线将200V 交流电压接到DJK03的“外接220V ”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1”~“5”端及脉冲输出的波形。

调节电位器RP1,观察锯齿波斜率是否变化,调节RP2,观察输出脉冲的移相范围如何变化,移相能否达到170°,记录上述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点电压波形。

(2)单相交流调压带电阻性负载将DJKO2面板上的两个晶闸管反向并联而构成交流调压器,将触发器的输出脉冲端“G1”、“K1”、“G2”和“K2”分别接至主电路相应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模板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模板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模板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自行设计和实现模拟电路,加深对电路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掌握模拟电路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实验器材- 板卡一套- 电压源、函数发生器、示波器- 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元件- 多用途实验接线板、连接线等实验原理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模拟电路的基本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及各种器件(如电压源、函数发生器、示波器等)进行电路设计和实现。

在设计和实现电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电路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用于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RC电路特性:当电容器与电阻相连时,形成的电路称为RC电路。

掌握RC 电路的充放电过程和时间常数的计算。

3. 二极管的特性和应用:了解二极管的整流、调制等特性,以及在电路中的应用。

4. 放大电路的原理:掌握放大电路的分类和工作原理,如共射放大器、共基放大器等。

实验步骤1. 实验电路设计根据实验要求和给定条件,自行设计模拟电路。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元件和器件。

2. 实验电路搭建将设计好的电路搭建在实验板上,使用多用途实验接线板和连接线连接各个元件和器件。

3. 实验电路调试将电路接通电源,并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输出情况。

根据需要,调整电路各个参数,以达到预期的输入输出关系。

4. 实验数据采集在调试好的电路下,使用示波器等实验仪器采集实验数据。

记录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电流、频率等相关参数。

5.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电路设计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差异,并对可能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解释。

6.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的结论。

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了模拟电路的设计、搭建、调试和数据采集等技巧。

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不断调试和优化,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实验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实验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实验电路理论中的基尔霍夫定律是电学领域中的基础原理之一。

它描述了一个封闭电路中的电流分配规律,即在电路中的各个节点处,流入该节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的总和。

基尔霍夫定律分为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并介绍一个相关的实验。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又称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指出,在电路中,沿着任意闭合回路,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换句话说,电路中的电压源提供的电势能等于电路中各元件消耗的电势能之和。

这个定律为我们解决电路中各个元件之间的电压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为了更好地理解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准备一个电路板,上面连接有若干个电阻、电源和导线。

然后,使用示波器等仪器测量不同元件之间的电压,并记录下来。

接着,选择一个闭合回路,沿着这个回路逐一测量各个元件之间的电压,并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计算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和计算,我们可以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正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要确保电路板连接良好,避免接触不良导致的误差。

其次,测量电压时要注意示波器的设置,选择合适的量程和采样频率,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整理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应用。

通过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实验,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电路理论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实验结果也可以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正确性,为我们在实际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电学领域中的重要原理之一,通过实验验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定律。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相关实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让我们一起探索电学世界的奥秘,感受科学的魅力!。

电路原理实验答案

电路原理实验答案

电路原理实验答案
1. 非线性电路实验答案:
在非线性电路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多种电路功能。

以下是一些非线性电路实验可能的答案:
a) 整流电路:通过使用二极管将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
信号。

可以使用滤波电路进一步去除残余的交流成分。

b) 整流电路的输出利用电容进行滤波:将整流电路的输出
通过电容滤波,使得输出信号更加平滑稳定。

c) 稳压二极管电路:利用稳压二极管的特性,使得输出电
压保持恒定不变,不受输入电压波动的影响。

d) 锁相环电路:利用锁相环电路能够将输入信号与本地振
荡信号同步,并输出一个相位差相同的振荡信号。

2. RC电路实验答案:
在RC电路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变化电阻和电容的数值以
及电路连接方式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以下是一些RC电路实验
可能的答案:
a) 低通滤波器:通过连接一个电阻和电容构成的低通滤波器,可以将高频信号滤去,只保留低频信号。

b) 高通滤波器:通过连接一个电阻和电容构成的高通滤波器,可以将低频信号滤去,只保留高频信号。

c) 时钟电路:通过控制电容充放电的时间常数,可以实现一个定时器,用于产生一定时间间隔的脉冲信号。

d) 正弦波发生器:通过利用RC电路的振荡特性,可以实现一个简单的正弦波发生器。

电气工程论文实验方案模板

电气工程论文实验方案模板

电气工程论文实验方案模板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加深学生对电气工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电气工程中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包括电路图设计、电源供电、电路连接、电子元件和电路的测试,以及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

实验内容:1. 实验1:电路图设计和测试在本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电路图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然后使用万用表测试电路的各项参数,如电压、电流和电阻等。

2. 实验2:电子元件的测试在本实验中,学生需要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对不同的电子元件进行测试,包括二极管、三极管、电容器和电感等。

3. 实验3:电源供电和电路连接在本实验中,学生需要了解电源供电的原理和方法,然后搭建一个能够为电路供电的电源系统,同时学会正确地连接电路。

4. 实验4:电路的调试和优化在本实验中,学生需要对已搭建好的电路进行调试和优化,通过调整电路中的元件和参数,使电路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5. 实验5:电路的应用在本实验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完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应用实例,如LED灯控制、电动机驱动等。

实验步骤:1. 实验1:电路图设计和测试步骤一: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电源、开关和负载等。

步骤二:按照设计图搭建电路,并使用万用表测试电路的各项参数。

步骤三: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 实验2:电子元件的测试步骤一:准备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测试仪器。

步骤二:选择不同的电子元件进行测试,记录下测试结果。

步骤三:分析测试结果,了解不同电子元件的特性。

3. 实验3:电源供电和电路连接步骤一:了解不同类型的电源供电方式,选择合适的电源供电方法。

步骤二:搭建电源系统,并正确地连接电路。

步骤三:测试电路的工作状态,调整电源和连接方式,优化电路。

4. 实验4:电路的调试和优化步骤一:根据实验3的结果,调试电路中的元件和参数。

步骤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案。

2018-2019-电路分析实验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4页)

2018-2019-电路分析实验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电路分析实验实验报告篇一:电路分析实验报告格式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学报告学提交时间: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附:原始数据。

)(以上各页如不够,可另附页。

)(蓝色字体部分不要打印,第一页的正反面必须打印后填写,其他各页只需按黑色字体提示的顺序做即可,不需拘泥于表格。

)注意:1、完成的数据经指导老师签字才有效;2、完成实验后,整理实验设备3、独立完成实验报告4、用铅笔作图5、用坐标纸画波形6、要在报告上附上原始数据;7、一小实验一小结,整个实验一个大总结;8、指定时间交实验报告9、按序号排列实验报告10、11、为便于检查和临时计算实验数据,实验时应自带计算器接线应遵循“先串联后并联”、“先接主电路,后接辅助电路”的原则。

检查电路时,也应按这样的顺序进行。

先接无源部分,再接有源部分,不得带电接线。

先接线后通电,先断电后拆线12、13、14、15、16、17、接线柱要接触良好并避免联接三根以上的导线,可将其中的导线分散到接好线路后,应先自行检查,才能接通电源。

闭合电源开关时,要告知实验中要胆大心细,一丝不苟,认真观察现象,同时分析研究实验现象如果需要绘制曲线,则至少要读取5 组数据,而且在曲线的弯曲部分应实验完毕,先切断电源。

再根据实验要求核对实验数据,然后请指导教签字通过后,再拆线整理好导线,并将仪器设备摆放整齐。

等电位的其它接线柱上。

同组同学,并要注意各仪表的偏转是否正常,改接线路时必须先断开电源。

的合理性,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查找原因。

多读几组数据,这样得出的曲线就比较平滑准确。

师审核。

如有可能请给老师演示实验效果。

篇二:电路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伏安特性的测量【实验目的】1.学习伏安法测量电阻。

2.掌握测量独立电源伏安特性的方法,了解电源内阻对伏安特性的影响。

数电-实验四-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数电-实验四-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四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中规模集成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2.学习用数据选择器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二、实验设备与器件1.+5V直流电源2.逻辑电平开关3.逻辑电平显示器4.74LS151三、实验原理数据选择器又叫“多路开关”。

数据选择器在地址码(或叫选择控制)电位的控制下,从几个数据输入中选择一个并将其送到一个公共的输出端。

数据选择器的功能类似一个多掷开关,如图7-1所示,图中有四路数据D0~D3,通过选择控制信号A1、A0(地址码)从四路数据中选中某一路数据送至输出端Q。

数据选择器为目前逻辑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的逻辑部件,它有2选1、4选1、8选1、16选1等类别。

数据选择器的电路结构一般由与或门阵列组成,也有用传输们开关和门电路混合而成的。

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74LS151为互补输出的8选1数据选择器,引脚排列如图4-2,功能如表4-1。

选择控制端(地址端)为A2~A0,按二进制姨妈,从8个输入数据D0~D7中,选择一个需要的数据送到输出端A,⎺S为使能端,低电平有效。

1)使能端⎺S=1时,无论A2~A0状态如何,均无输出(Q=0,⎺Q=1),多路开关被禁止。

2)使能端S=0时,多路开关正常工作。

根据地址码A1、A2、A3的状态选择D0~D7中某一个通道的数据输送到输出端Q。

此处以A2A1A0=010为例,则选择D2数据到输出端,即Q=D2。

D2为0,⎺Q亮。

D2为1,Q亮。

使能端为1,D2为1,⎺Q亮。

使能端为1,D2变为0,⎺Q仍然亮。

74LS151功能测试结果表4-1输入输出⎺S A2 A1 A0 Q ⎺Q1 x x x 0 10 0 0 0 D0 ⎺D00 0 0 1 D1 ⎺D10 0 1 0 D2 ⎺D20 0 1 1 D3 ⎺D30 1 0 0 D4 ⎺D4实现逻辑函数F(AB)=A⎺B+⎺AB+A B 设计过程:逻辑表F(AB)=A⎺B+⎺AB+A B接线图逻辑功能验证A1 A0 Q 0 0 0/D0A1 A0 Q 0 1 1/D1A1 A0 Q 1 0 1/D2A1 A0 Q 1 1 1/D3。

实验七4选1多路选择器设计实验

实验七4选1多路选择器设计实验

实验七4选1多路选择器设计实验实验七 4选1多路选择器设计实验⼀、实验⽬的进⼀步熟悉QuartusII 的VHDL ⽂本设计流程、组合电路的设计仿真和测试。

⼆、实验原理四选⼀多路选择器设计时,试分别⽤IF_THEN 语句、WHEN_ELSE 和CASE 语句的表达⽅式写出此电路的VHDL 程序,要求选择控制信号s1和s2的数据类型为STD_LOGIC;当s1=‘0’,s0=‘0’;s1=‘0’,s0=‘1’;s1=‘1’,s0=‘0’和s1=‘1’,s0=‘1’时,分别执⾏y<=a 、y<=b 、y<=c 、y<=d 。

三、程序设计其⽰意框图如下:其中输⼊数据端⼝为a 、b 、c 、d ,s1、s2为控制信号,Y 为输出。

令s0s1=“00”时,输出y=a ;令s0s1=“01”时,输出y=b ;令s0s1=“10”时,输出y=c ;令s0s1=“11’ 时,输出y=d ;a输⼊ b y数据 cds0 s1真值表如下:输⼊输出x s0 s1y a 0 0a b 0 1 b c 1 0 c d 1 1d4 选 1数据选择器四、VHDL仿真实验(1)⽤IF_THEN语句设计4选1多路选择器1.建⽴⽂件夹D:\alteral\EDAzuoye\if_mux41,启动QuartusII软件⼯作平台,打开并建⽴新⼯程管理窗⼝,完成创建⼯程。

图1 利⽤New Project Wizard创建⼯程mux412.打开⽂本编辑。

NEW→VHDL File→相应的输⼊源程序代码→存盘为mux41.vhd.。

图2 选择编辑⽂件类型源程序代码如下: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mux41 ISPORT(a,b,c,d:IN STD_LOGIC;s0: IN STD_LOGIC;s1: IN STD_LOGIC;y: OUT STD_LOGIC);END ENTITY mux41;ARCHITECTURE if_mux41 OF mux41 ISSIGNAL s0s1: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 BEGIN s0s1<=s0&s1PROCESS(s0s1,a,b,c,d)BEGINIF s0s1="00" THEN y<=a;ELSIF s0s1="01" THEN y<=b;ELSIF s0s1="10" THEN y<=c;ELSE y<=d;END IF;END PROCESS;END ARCHITECTURE if_mux41;3.综合运⾏,检查设计是否正确。

物理学中的简单电路:小学物理的基础实验

物理学中的简单电路:小学物理的基础实验

物理学中的简单电路:小学物理的基础实验
小学物理中的简单电路实验是学生了解和学习电的基础。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电流的流动、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电池、导线、灯泡和开关来构建一个简单的电路。

首先,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用导线连接起来,然后将灯泡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

接下来,将开关接入电路中,以便控制电流的通断。

当开关关闭时,电路中没有电流流动,灯泡不亮。

当开关打开时,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向灯泡,经过灯泡后再流回电池的负极,灯泡亮起来。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电流的流动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这对于他们今后学习更深入的物理知识和实际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物理教学时,应该注重简单电路实验的讲解和实验,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4-7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交流阻抗的测量方法,验证电阻,感抗,容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测定R ~ f(电阻-频率),X L ~ f(感抗-频率)和X C ~ f(容抗-频率)特性曲线及电路元件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2.加深理解R,L,C元件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学会测量阻抗角的方法。

二、电路图(按照个人数据表填写下图的元件值)
图4-7-1 RLC阻抗频率特性的仿真电路
图4-7-2 R阻抗频率特性的实测电路
三、仿真测量R 、L 、C 元件阻抗频率特性
1. 按照个人数据表填写下表左边的元件值,取样电阻为r=100Ω,测量时用万用表(毫伏表),将测量的U R 、U L 、U C 有效值填入表4-7-1。

2. 计算公式
3R i r 1051U U I -⨯-=
电阻测量电路中有:R r I I = R
R I U
R =∴ 32L
2i r 1051
U U I -⨯-= 电感测量电路中有:L r I I = L L L I U X =∴
32
C 2i r 1051
U U I -⨯-= 电容测量电路中有:C r I I = C C C I U X =∴
3. 从表4-7-1中任选1个频点,将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仿真图分别插入到报告中指定位置。

图4-7-3 频点为5kHz 时电阻上U R 的电压
图4-7-4 频点为5kHz 时电感上U L 的电压
表4-7-1 R、L、C元件阻抗频率特性的测定输入电压U P-P=4V(有效值U i=2.83V)
4. 用Excels将仿真数据生成R、L、C阻抗频率特性图
图4-7-6 仿真数据R、L、C元件阻抗频率特性
四、实际测量R、L、C元件阻抗频率特性
1.按照个人数据表填写下表左边的元件值,取样电阻为r=51Ω,测量时用毫伏表(万用表),将测量的U R、U L、U C有效值填入表4-7-2。

2.计算公式:使用仿真实验中的公式
3.从表4-7-2中任选1个频点,将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仿真图分别插入到报告中指定位
置。

图4-7-7 频点为5kHz时电阻上U R的电压
图4-7-8 频点为5kHz时电感上U L的电压
表4-7-2 R、L、C元件阻抗频率特性的测定输入电压U P-P=4V(有效值U i=2.83V)
4. 用Excel 将实测数据生成R 、L 、C 阻抗频率特性图
图4-7-10 实测R 、L 、C 元件阻抗频率特性
五、仿真与实测R 、L 、C 元件的阻抗角
1. 使用个人数据表值,信号设置为正弦波、峰值V P =2V 、频率f=10kH Z ,取样电阻为r=51Ω,仿真与实际测量时全部使用泰克示波器,将测量值填入表4-7-3。

2. 计算公式:使用仿真实验中的公式
3. 将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仿真与实测图分别插入到报告中指定位置。

表4.7.3 R 、L 、C 元件的阻抗角
4. 仿真与实测图
⑴ 电阻元件阻抗角的仿真与实测图(正弦波、f=10kHz 、V p-p = 4V )
图4-7-11 电阻元件阻抗角的仿真
⑵电感元件阻抗角的仿真与实测图(正弦波、f=10kHz 、V p-p = 4V)
图4-7-13 电感元件阻抗角的仿真
⑶电容元件阻抗角的仿真图和照片(f=10kHz V p-p = 4V)
图4-7-15 电容元件阻抗角的仿真
图4-7-16 电容元件阻抗角的实测
六、实验结论:
1.用实验数据、测量图和得到的特性曲线,说明电阻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以及电阻
元件阻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答:电阻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同相位,即ui=0°。

电阻阻抗不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2.用实验数据、测量图和得到的特性曲线,说明电感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以及电感元件阻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答:电感元件的电压和电流有相位差,且电压比电流超前90°,即ui=90°。

电感的感抗随频率的改变而改变,当频率变高时,感抗越大。

3.用实验数据、测量图和得到的特性曲线,说明电容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以及电容元件阻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答:电容元件的电压和电流有相位差,且电压比电流滞后90°,即ui=-90°。

电容的容抗随频率的改变而改变,当频率变高时,容抗越小。

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