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项目教学资源建设
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建设(3篇)
![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建设(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5848e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5.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提高我国计算机教育水平,建设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进行探讨,从中心建设目标、功能、组织架构、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建设目标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3.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实践教学,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促进校企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实践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实践教学成本。
三、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功能1. 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
2. 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实践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3. 科研创新: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
4. 校企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5. 资源共享:实现实践教学资源、设备、信息等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组织架构1. 主任:负责中心的全面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2. 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3. 教学部:负责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
4. 实验室管理部: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设备维护、实验耗材采购等工作。
5. 师资培训部:负责教师实践教学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
6. 学生事务部:负责学生实习、就业、竞赛等工作。
五、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设施设备1. 计算机实验室:配备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等,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规划及运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规划及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bc5606f61fb7360a4c656b.png)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规划及运用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当前,信息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各高校在培养服务于信息化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时,将计算机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列为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培养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他们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同时也为后继的学习打下基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高校直接面临诸多问题:如何集成学校的活动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进行教与学,如何把资源融合交汇在学习课程内,如何建构教育学习资源开发的操作性框架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敦促各高校必须大力推进和加快学习资源的建设。
而学习资源的建设,如学习策略、学习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要素对于解决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和地区教育的差异、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实践的限制、教学内容更新周期较短以及考查方式的单一等暴露出的弊端显现了诸多优势,因此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的研究、组合和建构变得越来越紧迫。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建设的意义首先,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构建良好的、适宜的学习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均衡发展。
高校的大一新生虽然通过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由于各个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教师在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开展自学,使教学过程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实践学习的时间,从而弥补了学生计算机能力之间的差异。
浅谈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案
![浅谈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6751db26fff705cc170a4a.png)
学生上机的实践。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 培养学生上机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 力、 以及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2.4 以自 编高水平的 教材和开发教学软件 为重点抓好实验教材建设 通过对各门实验教学大纲的修改, 完成自 编 的计 算 机 文 化基 础 、 VISUAL BASIC, DREAM WEAVER 等实验教材, 争取正式出 版。 积极采用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作用教学课 件。编写教材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和系统性, 反 映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重视案例课程的研 究, 适应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2.5 计算机基础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 建
设 ,
2.3.1 提高实验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作为“ 示范” 中心, 实验室应带头引入更好 更先进的教学、 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方法。特 衡, 在今后一段时间, 各高校新生人学的计算 别是身为计算机的实验室,更应实现信息化, 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 计算机课程是实 网络化的办公和教学。进行如下的特色建设: 践性很强的课程, 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培 ①基于 Inter et 实验管理系统开发。②基于 n 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 加强 Inter et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n ③基于Inter et 计 n 项 目包括基本型实验、 提高综合型实验(综合 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 能力、 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 性、 设计性、 性)和研究创 应用 新型实 验等不同 算机实验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 2.6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开放 能力等。 实践教学在今后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层次, 将实验类型分成如下几种:①基本技能 建设 训练实验。 该类实验的主要是面向全校计算机 应该起更大的作用, 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实 计算机基础实验示范中心的开放也是实 文化基础类课程的实验教学, 其重点是掌握基 验课教学形式讲授。 更多的开放, 更好 本的计算机技术、 熟练使用计算机, 包括信息 验室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 1.2 计算机基础 速发 课飞 展的需 要 的开放是为了实现仪器设备经济效益的最大 Windows 操作系统或 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技术, 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 Linux 操作系统、 办公自 动化软件的 使用。 ②设 化, 同时能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以及提高中心 发展极为迅速, 基本上以每五年更新一次, 如 在产学研中的辅助作用。 计算机基础实验示范 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该类实验是针对非计 操作系统从 Windows95 发展到现在的 XP 和 中心的开放包括三个部分:①向非计算机专业 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类实验和应用类实验, 程 2003, 明年微软将推出新的操作系统 Vista , 对 作为基础实验室主要的面向对象是 C 硬件设备的要求也需做相应的提高, 如CPU 序设计类实验主要 VB 程序设计、 语言程序 学生开放。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 开放能让他们能够有更多 设计、 JAVA 程序设计、 .NET 程序设计, 通过这 的频率、 内存等, 高校教学应紧跟社会应用。 同 的机会增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能力。 ② 使用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 时, 计算机及办公软件的使用是大学生计算机 些实验, 向学校教师以及研究人员开放。 教师以及科研 法结构、 基本算法, 为下阶段的专业学生做必 素质的基本要求, 但是随着我国计算机基础教 人员可以通过示范中心内的仪器设备更方便 要的准备。应用类实验是在程序设计的基础 学的普及,中学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 的从是学习和研究工作。③向社会人员开放。 上, 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开设的应用性的实 础, 但不全面, 因此,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 同时接纳 验, 主要有数据应用、 网页设计、 平面设计等, 中心通过开办操作及应用的培训班, 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已成必然。因此, 选择计 主要使用学生掌握计算机在某一方面的应用 各种形式的培训任务, 为有关部门及企业培训 算机基础实验室作为示范中心, 通过进一步的 中心是提供试验咨询、 指 技能。 ③应用型实验。 结合学科特点, 开设应用 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优化组合,对提升综合性大学实验室档次, 从 性实验, 这类实验的特点是与社会需求结合紧 导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实验基地。 而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显得十分必要。 密。一般是教师应用开发项目的一部分、 或者 3、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建成的后的 2、 计算机签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 设想 主要思路 学生科研立项项目, 要求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 3.1 实 验室的设置以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 完成的。项目类型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企业 2.1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方法、 手段的改 为主, 同时兼 顾大学生素质培养的 要求和计算 革 网站设计等。 示范中心还将设立示范中心基金 在教学改革的初期, 强调的是实验室机 (类 似于开 放实验室基金 由 ), 学生向 示范中 心 机技术的最新应用技术。 3.2 实 验室的基本功能相同,而主攻方向 提出申请, 说明立项的意义、 内容、 成果形式, 器的数量, 强调多媒体教室的应用, 而现在必 不同. 既能用于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程序设计类 经过示范中心审批后,示范中心给与立项, 并 须强调实验教学环境、 教学平台, 以及在此基 拔一定的经费和技术指导。 这类项目主要是鼓 础上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在计算机基础 课程的实验, 又具有各自的 特色, 计算机文化 基础实验室和程序设计类实验室主要用于 日 励对计算机应用感兴趣的其它专业的学生掌 教学中, 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是两个主要的教 学环节。从早期的单纯的“ 黑板十 粉笔” 发展到 握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常的教学, 多为验证型实验, 而多媒体实验室 主要用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如用于平面设计 2.3.3 积极增设研究创新型实验项 目, 增 后来的“ 计算机十 大屏幕”体现了教学手段和 , 加研究创新型实验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所 方法的不断变革。为了更好地适应21 世纪人 Photoshop、 影视制作的M 等, ayer 数据库实验 室和网站设计卖验则用于理、 工科类学生进一 占有的比例。 每年更新实验内容数达到期总实 才培养的需要, 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现代化教 步 计算 学习 机技术, 如管理信息系 开 统的 发、 验项目 数的5%,每四年有一项实验教学改革 学环境。 成果获省级成果奖。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 网络技术、 NET 编程技术、 技术等。 J2EE 本方案计划对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实现 3.3 部分实验室通过开办计算机辅修专 性, 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开设 网络教学平台, 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数字化 业、 选修专业、 计算机类课题的设计创新类实 学生自主选择性实验项目。 学习环境, 支持研究型学习、 案例学习、 发现型 验项目 等让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有机会在 2.3.4 增加实验室开放的时间, 改革实验 学习、 资源型学习、 协作型学习等多种模式。 对 计算机 面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 有利于复合 教学考核 法。改革实验教学考核 法, 建立 于不同类型的课程, 对同一课程中不同的教学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考核办 型�
2024年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
![2024年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60ba6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9.png)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计 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及时引入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成果。
02
CATALOGUE
教学方法与手段
总评成绩构成及比例
平时成绩 占总评成绩的40%,其中课堂表现占10%,作业完成情况 占20%,小组项目占10%。
期末考试成绩 占总评成绩的60%。
其他加分项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和实践活动,获得优异成绩者可获 得额外加分,最高不超过总评成绩的5%。
06
CATALOGUE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
优质课件、案例库等资源共享平台搭建
03
CATALOGUE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计算机基础知识
1 2
计算机的组成与原理 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及基本性能指 标。
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 概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领域。
3
数制与编码 讲解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数制及其转换, 以及ASCII码、汉字编码等编码方式。
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使用
网络基础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概述
01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分类。
IP地址与域名系统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介绍IP地址的概念、分类及配置方法,以及域名系统的原理与
解析过程。
常见的网络服务与应用
03
介绍并演示常见的网络服务(如DNS、DHCP、FTP等)及应用
(如电子邮件、远程桌面、在线会议等)。
数据处理与信息安全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及教学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及教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716ea04f12d2af90242e6f6.png)
文 化j i f 教育
杨 晓 芳
计算机 应用基础课 程建设及教学探讨
( 海 建桥 学院 信 息技 术 系, 海 2 1 1 ) 上 上 0 39
摘 要: 简要 介绍 了如何根据 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 形势, 结合 本校 自身特点 . 进行 “ 算机应 用基础” 计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深入研究教 学 内容和教 学方 法, 高学生计算机 的知识水平及 应用能力。 提 关 键 词 : 算 机 应 用基 础 ; 程 建 设 ; 学改 革 计 课 教 随着信息时代的至 , 崃 计算机技术在社会、 经 将来进 一步 的学习打 好基础 ; 一 更要注重 实践 能力 的 中. 我们采取 了2学时( 理论教学 )l + 学时( 实践教 济、科技 、文化等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 训练 , 括课 内实 验 、 包 课外上 机 、 网 学习 、 加项 学 ) 1 时 ( 验 ) 上 参 +学 实 的教 学模 式 . 重基 本 理论 知 侧 用, 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掌握现代信息 目,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拓展舸识, 强调学以致用。 实 识 、 基本操作技能的介绍 , 强调“ 运用所学知识能 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利用计算机解决实 践教学能够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训练科学实验 做什么”鼓励学生 自主学习, , 加强课外综合练习, 养成严i 堇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际问 ,已成为当 题 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的基本技能, 总结、 完成实验报告 ,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和基本技能。在新形势下, 如何结合学校 自 身特 计算机妞汲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 问题并解决问 题的能力, 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点, 进行“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 的 课程建设和教 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 在对专科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采取 了 1 学时 学改革 , 凝炼教学理念、 明确教学 目标 、 整合教学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 、实际解决问题 ( 论教 学 )1 时 ( 教学 )2学时 ( ) 理 +学 实践 + 实验 的教 资源, 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真正提高学 的能力 以及 知识综 合运 用能 力等 。实 践教 学在 汁 学模式 , 让学生了解基本理论知识 , 侧重操作技能 生计算机的知识水平及应用能力,是摆在我们面 算 机基础 教学 中应 坦 更大 的作 用 ,很 多 教学 内 的训练, 强调“ 运用所学技能应怎么做”提高实践 , 前的重要i 。 5 陋 容可以通过实验课教学形式讲授。 动手能力, 鼓励学生多做练习, 熟练掌握各种应用 1“ 算机 应用基 础 ” 程 的教学 目标 计 课 3“ 算机 应用基 础 ” 程建 设及 教学 改革 实 软件 的操 作技 巧 , 计 课 锻炼独 立分 析问题 、 解决 问 题的 《 中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指 践 能力 。 出,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定位是: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 按 照高 校计算 机基 础教 育 的指导 原则 和教 学 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 采取讲解 、 提问、 讨论、 对非计算机专业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 , 是以 目标 , 针对“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内容多 、 更新 测试等多种形式 , 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 重视过程的 计算机技术为核J 的信息技术教育,是训算 机应 快、 课时数有限、 且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等特点 , 由 启发式教学 , 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环境 , 调 用的教育。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理念是 : 面向应用需 于存在本科和大专两个层次, 我们对于本科与专 动文本 、 声音、 图像、 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 , 使原本 求, 采用多种模式 , 启发自主学习, 重视实践环节。 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了初步的分层次教学 , 枯燥的教学内容能够直观的展示给学生 , 提高学 树立团队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分别编写教学、 、 J 教学大纲并改进教学方法 , 划 以 生 学习兴 趣 。 ‘I 机应用基础” I算 t 课程作为大学的第一门计 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 学习质量和学习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采取边讲边做、 讲练结合 算机课程 , 其教学的目 标是 : 把现代信息科学和信 效 果 。 的 双 向教 学模 式 ,能够 让学生 尽快 将 了解到 的新 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作为对大学生的应知要 31 据本科 与 专科 非计算 机专 业学 生 特点 . 知识 、 方法 消 化 吸收 , 能及 时 提 出问 题 , 教 .根 新 并 与 求; 把办公软件应用、 网络技术及应用 、 多媒体技 分 别制定 教学 方案 。对 于非 计算 机专业 本 科学 生 师之 I 司展开 良好 的互动 , 了学习效 率 。 提高 术及应用的基本技能作为对大学生的应会要求。 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 , 我们制 订了相应的本 对于实验 内容 ,则 采取任 务驱 动方式 并及 时 通 过本课 程 的教学 , 让学生 了解计算 机 基本 原理 , 科教学大纲. 激发学 生 的学习动 力。任务 驱动因 目 侧重基本理论知识、 基本操作技能的 考 核 和点评 , 熟练掌握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并能对进一步的应 介绍 ,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理 标 明确、 有针对性 . 使学生更快、 更全面地掌握操 用奠定比较好的 基础 , 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 论 , 掌握的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技术 、 数据通信技 作 要点 , 不断 的探 究过 程 中锻炼 自主学 习 能力 、 在 的工作中能较长期地受益。 术、 网络技术等基础知识 , 提高计算机操作和应用 创新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的教学指导原则和 的基本技能,将来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自己的 3 加强课外实践教学环节, . 4 突出应用知识及 方法 研 究 和工作 。 技能训练。针对教学内容多而课内教学时数不足 21 明确教学 目标 ,坚持面向应用的教学方 对于专科学生的“ 计算饥应用基础 ” 课程, 我 等情况 ,提出了解决方案并经过实践已取得较好 向。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且的 们修订了相应的专利 学大纲, 教 侧重常用理论知 效果 , 即实行每周一次晚上补充上机, 明确实验内 并不是把他们都培养成为计算机专家或专门从事 识、 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的介绍 , 使学生 了解信息 容、 任务、 要求, 加强检查力度 , 通过课代表集中收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开发的专业人员 ,而是使他们 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 ,熟练掌握计算机办 集作业或个人电子邮件上交作业等方式 ,教师及 掌握应用计算机的知识,能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 公软件、 多媒体处理 、 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等基本操 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总结、解决实验中的 术应用于其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 作技能,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难题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 提高 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 人才。 3 2更新教学内容, 丰富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 I .£f F 1 刘 伏 _ 网、口彪 日巨JJ 寻 H . 孚 头 fJ 州 ,o 2 _ 2讲求教学效果, 采用新的教学“ 三步曲” 源 , 。 完善教 学 课件及 习题 集 、 试题 库 的建设 。丰 富 结束 语 :课 程建 设 和教学 改革工 作是 —个 系 针对学生特点和课程特色,在教学 中采用学生容 的的教学资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紧跟 统工程 . 需不懈努力、 不断完善 . 下一步我们将提出 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 , 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使他 时代的发展 , 将信息技术发展中的新技术 、 新知识 新的课程建没汁划, 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较完整的 们尽快进 入计算机应用的大门。在传统的理论课 融 于课 堂教学 中 ,根据 不 同层次学 生 的牦 和学 课程体系, 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进一步实施“ 计算机 程 教学 中, 用的是 “ 出概念 —解 释概 念 —举 例 习程度 ,分别制作了适用于本科和专科学生的电 基础应用’ 采 提 . 课程的 分级、 分类及模块化教学, 不断提 说明” 的三步曲, 先理沦后实际 , 先一般后个别 , 先 子教案。 高“ 计算机立用基础” 抽象后具体。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采用“ 提出问 为使学 生更 好的 复习巩 固所 学知 识,通过 更 参考 文献 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 的新三步 曲, 从实际到 多 的习题 演练 , 强实 践动 手能 力 , 编 写 了内 『 中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冲 国高等院校 加 我们 1 】 理论, 从个 陛到共性 , 从具体实例到分析汇总。实 容丰富的习题集及计算机一级考试复习资料 。 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 践证明,这种方法符合计算机应用教育的特点和 为进一步规范、 完善考试及阅卷方式 , 我们采 社 .o 8 2o. 人们的认识规律, 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 取得了 用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 考教分离, 建立了较丰富 f ,英秦大学计算机基础教 学改革模式的 究与 2这 l 研 很 好 的效果 。 的试题 库 。 探 索I. 与职业 ,O9 1 ) J教育 1 2 o( 1. 2 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关系, . 3 加强 3 l 3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 。 凶材施教 , 加强教 作者简介: 杨晓芳。 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系 实践教学。 计算机基础教学, 既要重视对学生基础 与学 的互 动 , 高学 生学 习的 积栅 眭 、 性 。在 副教 授 。 提 自主 理论知识素养的培养 , 使其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为 对本科学生的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
浅谈计算机基础类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浅谈计算机基础类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74a7ad0802020740be1e9b8a.png)
7 ・ 4
Co u e a No 2 0 mp t r Er .8 0 9
浅谈计算机基础类精 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沈 雯 。詹 国华
( 州师 范大学信 息科 学与 工程 学院 ,浙江 杭 州 30 1) 杭 10 8
摘 要 :综合分析 了 自2 0 年 以来评 出的计 算机基 础类 国家精品课程教 学资源情况 , 03 总结提 炼 了所研 究精品课程的优 质资 源体 系, 出了关于加强 实验教学 C I 提 A 建设 、 网络教 学平 台建设 以及优质 资源共享等几点建议。
关 键 词 :精 品课 程 ;教 学 资 源 ; 实验 教 学 C I A ;教 学 平 台
Pr m ar ic so o C o t uc i n f Com put r i y D s us i n n nsr to o e Ba i G r a o s s ss e t C ur e Te c i e o c s a h ng R s ur e
Ke wo ds g e t o r e t a h n e o r e ; e p rme e c i g y r : r a c u s ; e c i g r s u c s x e i nt t a h n CAI t a h n l to m ; e c ig paf r
图 1 基 于教 室 的教 学 资源 体 系
家精 品课程 。虽 然国 家精 品课程 数量众 多 , 直受 到各界 的 一
关注 , 其建设也 有持续性 , 计算机基础 类国家精 品课程数量 但
() 2 基于 We 的 网络教学资源体 系如图2 b 所示 。
并不多 , 一共只有 l , 4门 其影响面 却很大 , 得的成 果不容 忽 取 视, 值得 回顾总结 。纵 览 2 0 开始 国内已评选 出的计算机基 03
《计算机基础》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
![《计算机基础》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3520458ad02de80d4d84024.png)
改革 现有 的体育课程 体系 , 优化 体育课程 结构 ,
按 照职业和工作需要为导 向设置体 育课程 , 力提高 努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的教学 质量 , 力培养适应 市场 全 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 最终实现体育教学和就业服 务体 系相联 系、 相挂钩 , 育课程 的设 置依 据就业 需要进 体 行设计安排 , 形成职业教育的特色体育教学。
收稿 日期 :2 1 —1 1 00 卜 5
才培养 目标进行 教学改 革 , 培养 适应社会 发展 、 作 工
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
一
、
基 于工作过程导向的 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建构主 义 中的 自主学 习是一种 全新理 念的学 习
模式 , 是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环境和 教师指导 下通过 多 种方式 和途径 进行能 动的 、 有选 择的学 习活动 , 独 并
教学过程与 工作过程加 以融合 , 强调以典型工作任务
以快速获取所需求的信息资源 , 习效率低成 为突出 学 问题 , 教育 资源 的有 效 整合成 为 学生 自主 学 习的瓶
颈。 因此 , 了实现 基于工 作过程导 向的 自主学习模 为
式 , 需要 建立 自己的学 习型 网站 , 就 充分发挥 本校的 教 育资源 , 有 目的地使之开 发与应 用 , 并 从而真 正实
关键词 : 计算机基础 ; 工作过程 ; 主 学习 ; 学资源 自 教 中图分类号 : 4 4 G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2 7 (0 1 0 - 0 2 0 17 - 09 2 1 )2 0 6 — 3
目前 我国高职 院校 ( ( 计算机基础 教学 中还存在
实际工作要求与课 程培养 目标不适应的 问题 , 因此需 要采用现代教育理念 ,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人
学分制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论文
![学分制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36151b4431b90d6c85c732.png)
学分制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摘要:分析了高校实验教学学分制的内涵,阐述了学分制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价等项目的构建,较好的体现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分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05-02一、实验教学学分制的内涵[1]实验课程学分制是高等学校学分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为基础,以获得相应的学分绩点衡量学生学习成绩,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研究和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学分制下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学分制要以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核心,以建立实验教学新体系为重点。
在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机制下,实验教学实行学分制施行是适应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必然趋势。
要做好实验教学学分制改革,就必须针对现行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计划性模式,从实验方法到报告的编写完成,整个过程都是由实验教师事先制订好的。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自主性与创造性,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新性,使得实验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要使学生对实验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必须积极扩展实验教学内容及层次,给实验教学注入新内涵。
同时,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实行实验教学学分制,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
在教学资源上,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实验教学变得更为直观,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掌握实验操作要领;课后复习,回顾实验过程,以巩固知识。
从实验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将会使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上,发挥出更为重要、更加积极的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53f669d6bec0975f465e283.png)
高 职 院 校 一 门公 共 基 础 课 , 生 人 数 多 、 础 参 差 不 齐 , 学 基 建 立 教 学 资 源 库 , 分 发 挥 网络 教 学 作 用 , 导 学 生 自主 学 充 引
习成 为 高 职 学 校 计 算 机 基 础 教 学 中 的一 个 重 要 课 题 。
1 1 网 络 教 学 资 源 库 的 概 念 及 特 点 .
第 1 卷 第 1 期 O 2 2 l年 1 01 2月
V . ONo. 2 oI 1 1
De 2 c. 0l l
《 计算机应 用基础》 网络教学资源库 建设 与实践
叶 华 乔
( 汉船 舶职 业技 术 学院 , 北 武 汉 4 05 ) 武 湖 3 0 0
摘 要 : 介绍 了教 学资 源库 的概念及其特 点; 分析 了构建 网络 教学 资源库的意 义。结合 具体资源库构 建的 实践 阐述
1 概 述
随 着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在 教 学 中 的 广 泛应 用 , 于 网 络 的 基
自主 在 线 学 习 成 为 可 能 , 育 资 源 的 大 规 模 数 字 化 、 络 教 网 化 已经 成 为 现 实 , 于 w e 基 b的多 媒 体 教 学 资 源 库 的建 设 已经 成 为 网络 教 学 首 要 的任 务 。《 算 机 应 用 基 础 》 为 计 作
数 字 化 教 学 资 源 , 用 以 为 教 学 提 供 支 持 性 服 务 的多 媒 体 是
教 学带 来 了许 多 问题 。 建 设 教 学 资 源 库 是 实 现 教 育 现 代
化 与信 息化 的必 由之 路 , 有 效 地 提 高《 算机 应 用 基 础 》 将 计 教 学 质 量 和教 学 效 率 , 大 教 育 规 模 , 促 进 高 校 的 教 学 扩 对 改 革 , 高 科 研 水 平 与 实 现 优 秀 教 学 资源 的共 享 将 起 到 积 提
浅谈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案
![浅谈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b25f1bcc7931b765ce15d0.png)
36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08SCI EN CE &TECHN OLOG Y I NFOR M A TI O N 科教平台1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必要性1.1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目前大学的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期中小学。
但同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今后一段时间,各高校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
实践教学在今后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该起更大的作用,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实验课教学形式讲授。
1.2计算机基础课飞速发展的需要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基本上以每五年更新一次,如操作系统从W i nd ows 95发展到现在的XP 和2003,明年微软将推出新的操作系统Vi s t a ,对硬件设备的要求也需做相应的提高,如CP U 的频率、内存等,高校教学应紧跟社会应用。
同时,计算机及办公软件的使用是大学生计算机素质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普及,中学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不全面,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已成必然。
因此,选择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作为示范中心,通过进一步的优化组合,对提升综合性大学实验室档次,从而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显得十分必要。
2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主要思路2.1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在教学改革的初期,强调的是实验室机器的数量,强调多媒体教室的应用,而现在必须强调实验教学环境、教学平台,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计算机基础教研活动
![计算机基础教研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6a4c0a9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b.png)
计算机基础教研活动
计算机基础教研活动是指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
这种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研活动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教学研究: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提出改进和创新的教学方案。
2. 教学实践:根据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3. 教学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考试、作业和项目评估等。
评估结果可以反馈给教师,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4. 教学资源开发:开发和分享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材、实验指导和在线学习资料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复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5. 教学交流和分享:组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活动,包括教学研讨会、学术报告和教学展示等。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计算机基础教研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5c0f7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7.png)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够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时,本课程还将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原理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4.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1.3计算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2.计算机硬件系统2.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2.2处理器和存储器2.3输入输出设备2.4主板和总线3.计算机操作系统3.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2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发展历程3.3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4.常用应用软件4.1办公类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4.2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4.3多媒体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5.计算机编程基础5.1编程语言的分类和选择5.2程序的设计思路和方法5.3常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2.实验:通过实验设计、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通过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4.作业布置:通过布置练习和小组项目等任务,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
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be34b8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2.png)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一、课程建设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目前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二、课程建设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解决问题。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建设内容1、教学内容改革(1)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实际应用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突出重点,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跟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将最新的技术和应用引入教学内容中,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如办公软件综合应用项目、网络组建与管理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展在线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活动,如在线课程、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https://img.taocdn.com/s3/m/3f44947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c.png)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关键信息1、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2、教学目标3、教学内容4、教学方法5、教学进度安排6、考核方式7、教学资源1、课程概述1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初学者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12 课程定位该课程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为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和常用办公软件的能力,能够运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故障排除和维护能力。
2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3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分类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和软件);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治。
32 操作系统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控制面板的使用;设备管理。
33 办公软件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文档编辑、排版、表格制作等);Excel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数据录入、计算、图表制作等);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幻灯片制作、演示效果设置等)。
34 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网络协议和 IP 地址;Internet 的应用(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文件下载等)。
35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概念和基本元素;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处理。
4、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相关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认识。
42 演示法通过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43 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068f40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a.png)
03
质。
课程内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 、办公软件等。
网络应用
网络基础知识、浏览器使用、电子 邮件等。
数据分析与处理
表格处理、数据分析和处理、演示 文稿制作等。
编程基础
编程语言概述、基本语法和程序调 试等。
02
课程大纲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
网络资源
网络课程
建设网络课程,实现远程教学 ,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
方式。
在线测试
建设在线测试系统,方便学生自 我检测和评估学习效果。
学习论坛
设立学习论坛,方便学生之间交流 学习心得和互相帮助。
实验室资源
计算机实验室
建设计算机实验室,提供足够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和学习。
学生应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 创新能力。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01
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未来的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以适应时
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02
加强实践教学
未来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
决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笔试或在线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基础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机试
要求学生上机完成一些编程或数据处理任务,考 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项目报告
要求学生提交一个完整的项目报告,以评价学生 对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和应用能力。
综合成绩评估
学生自评与互评
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学习评价中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 互相学习的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d4e943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6.png)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较为繁杂:计算机基础涵盖了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要求较高。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以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为主,缺乏实践训练和项目实践环节,难以满足学生对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需求。
3. 教学资源不足: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实验和编程作业,但学校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
1. 引入项目实践:在课程中引入项目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组织和完成项目,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提供在线资源:建设和提供在线实验平台和编程环境,让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实验和编程练习,弥补实验设备和资源不足的问题。
3. 开展实训课程:组织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训课程,将学生从理论学习转变为实践操作,提供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模拟实验机会。
4. 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教师培训和交流:开展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推广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引入项目实践、提供在线资源、开展实训课程、引入案例教学和教师培训和交流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改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e4f24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f.png)
组织项目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提供实践指导
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帮助学生解 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实 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06
课程发展与展望
课程发展现状与趋势
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 程已经成为高校必开的一门公共课程,旨 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
平台
建立一个专门的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学习平台可以包含课程视频、PPT、 实验指导、在线测试、答疑互动等功能,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应用,如在线编程、算法竞赛等,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实验室与实验设备
实验室
为保障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建立专门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并配备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例 如,实验室应配备最新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等,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反馈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评价内容
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团队合作能力 学习态度和习惯
实际操作技能水平 问题解决能力
评价方式与方法
期中考试
以闭卷形式进行,占总评成绩 的30%。
学生自评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 我评价,占总评成绩的10%。
平时成绩
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出勤率 等,占总评成绩的30%。
培养自学能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学生需要具备自学能力,以便在不断 变化的技术环境中持续学习。因此,学生应培养自学能 力,学会如何高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强化实践操作
通过大量的编程练习、上机实验等方式,强化实践操作 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项目教学资源建设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项目教学资源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fcf3a9390975f46526d3e139.png)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项目教学资源建设”研究报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1.项目背景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对于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要直接在大面积教学上发挥作用,必须有载体,即一批经典或优秀的实验项目和案例,以系统地诠释这个体系以及实验单元、技能点的内涵。
但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一个先天的困难:它没有数理化学科的深厚沉淀,又没有国外现成成果可搬,以应用为主的基础教学的积累随技术更新很快被淘汰,使我们这一领域的教学缺乏基础,比如难以说清楚C 语言的哪几个程序是经典的、网络的哪几个实验是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哪几个习题是最基本的、数据库的哪几个案例最典型等,所以供学生做的实验和练习五花八门。
这在教学中导致不论是上课,还是给学生布置作业、做实验,都有很大的随意性。
为解决以上问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9 年6 月启动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项目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加快对实验项目教学资源的建设。
2.项目的目标和内容本项目立项意图是集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精华资源,编着《计算机基础经典实验案例集》,精心打造一批科学的、权威的、具指导性的实验项目和案例。
希望能够借这一建设项目为提升中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验水平、规范课程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期望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和不断积累,凝练出一批传世的经典实验项目和案例,成为教师的得力工具,为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支持。
计算机基础经典实验案例集》是一套丛书,它针对《计算机基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提出的以下计算机基础 6 门核心课程编写:“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
丛书分为9个分册:《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Basic 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Access)》、《数据库技术(SQLServer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基础》。
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教学思路及课程资源建设
![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教学思路及课程资源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2828ac9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1.png)
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教学思路及课程资源建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的教学思路和课程资源建设。
一、教学思路在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教学思路。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案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小型的计算机系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和调试计算机系统。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问题导向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的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
可以使用PPT演示、视频讲解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
二、课程资源建设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积极建设相关的课程资源。
以下是一些建设思路。
1.教学教材教学教材是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的基础,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权威的教材,针对性地编写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应涵盖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以及相关的技术和应用。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和实验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2.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我们需要建设具备一定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的计算机实验室。
实验室可以配备用于搭建计算机系统的实验设备,例如计算机主机、显示器、硬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项目教学资源建设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项目教学资源建设”研究报告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1.项目背景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对于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要直接在大面积教学上发挥作用,必须有载体,即一批经典或优秀的实验项目和案例,以系统地诠释这个体系以及实验单元、技能点的内涵。
但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一个先天的困难:它没有数理化学科的深厚沉淀,又没有国外现成成果可搬,以应用为主的基础教学的积累随技术更新很快被淘汰,使我们这一领域的教学缺乏基础,比如难以说清楚 C语言的哪几个程序是经典的、网络的哪几个实验是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哪几个习题是最基本的、数据库的哪几个案例最典型等,所以供学生做的实验和练习五花八门。
这在教学中导致不论是上课,还是给学生布置作业、做实验,都有很大的随意性。
为解决以上问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9年6月启动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项目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加快对实验项目教学资源的建设。
2.项目的目标和内容
本项目立项意图是集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精华资源,编着《计算机基础经典实验案例集》,精心打造一批科学的、权威的、具指导性的实验项目和案例。
希望能够借这一建设项目为提升中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验水平、规范课程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期望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和不断积累,凝练出一批传世的经典实验项目和案例,成为教师的得力工具,为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支持。
《计算机基础经典实验案例集》是一套丛书,它针对《计算机基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提出的以下计算机基础6门核心课程编写:“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丛书分为9个分册:《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Access)》、《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基础》。
每一分册包括实验项目和典型实验案例,实验项目有两类:经典项目和现代项目。
一般而言,经典项目是指具有内容基础性、适用普遍性、实验平台无关性特点,因此这类项目要认真凝炼,使之成为“经典”。
现代项目强调应用性、趣味性,是一类贴近技术进步的项目。
设计典型实验案例的目的,是希望用几个接近实际应用的案例把本领域的主要实验单元和技能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展示完整的实验设计以规范和严格实验教学;因此,它包含了求解实验项目的完整栏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内容、参考样章、实验指导、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思考题和建议环境。
3.项目质量和期望
通过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切实保证《计算机基础经典实验案例集》的高质量和教学适用性:
(1) 高水平的作者队伍。
教指委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国内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资源和顶级的领域专家,作者队伍中,有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名,数十名作者来自6个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计算机教学团队,共拥有17门国家精品课程。
(2) 从内容设计上做到三个涵盖。
力求做到涵盖该课程所有的技能点,涵盖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创新研究型三类实验,涵盖理工、农林、医药类各专业所需。
(3) 适量的实验项目。
每一分册的体量因各课程有差异,原则上是:“体量适中,适合学生使用;有一定题量,满足训练要求”。
(4) 开放式的运行模式。
每分册由分册主编负责,今后每两年左右更版一次;遴选新的实验项目和案例采用开放的方式,鼓励读者自荐项目替换原有项目,并享有推荐名誉。
这样滚动、开放式的定期更新项目,可以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计算机基础经典实验案例集》项目建设工作量很大,一年半的时间对于项目目标来讲是很紧张的。
但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推进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在使用中不断完善、提高项目成果的质量。
4.项目的研究过程
2009年6月22日,“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项目教学资源的建设”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
项目负责人陈国良院士主持会议,冯博琴教授作
了实施方案的报告,来自12所高校的有关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议确定了项目的定位、工作依据、组织机构与分工以及进度安排。
2009年10月25日,在成都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
会议的一个主要工作是对书稿的模板进行了统一。
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的定位和内容,并推动项目进一步展开。
2010年5月23日,在合肥召开了第三次工作会议。
会议期间,各分册项目负责人就目前项目的进展、在完成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对项目建设的建议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作了汇报。
会议讨论了各个分册提供的样例,确定了全书的体例。
2010年5月23日的合肥会议后,项目组又分别和各个项目分册负责人进行了沟通,统一了认识,并于2010年9月初完成了项目的初稿,共计9个分册。
5.项目的成果
项目经过各个学校的努力和分工合作,编写、收集和整理了《基本要求》中的所有课程的优秀实验,去芜存菁,挑选了本课程精华案例后进行汇总,最终完成了这9本《计算机基础经典实验案例集》。
在编写过程中,共有12所高等院校的67位优秀教师参与了编写工作,共形成典型案例 239个,各类实验项目811个,项目和案例总数达1050个。
具体统计数据如下表:
书名
主编
编者
其余参编
人员
章节数(含绪论)
案例数目/项目数目
总计
计算机程序设计(C)
何钦铭
乔林、徐镜春、肖少拥、冯晓霞
陈建海、沈睿、张彤彧、白洪欢、王云武、张泳
11
45/85
130计算机程序设计(C++)
郑莉
崔舒宁、况迎辉
仇国威、贾应智
14
21/66
87计算机程序设计(VB)
龚沛曾
许兰兰
杨志强、袁科萍、孙丽君、朱君波
11
57/118
175大学计算机基础
冯博琴
张伟、艾明晶、郝兴伟、巩裕伟、战德臣
杨忠孝、贾映智
6
23/101
124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邹逢兴
陈立刚、滕秀梅、王晓萍
徐晓红、李迅、李春、李治斌、薛小波、李红
9
26/108
134网络技术基础
陈文革
程向前、郝兴伟
李波、夏秦、杨忠孝、谢涛
8
15/136
151多媒体技术基础
耿国华
朱新懿、赵英良、杨忠孝、李湘梅
温超、李康
8
16/75
91数据库原理(ACESS)
李雁翎
姜华
王丛林、盖彦卫、蒲东兵
15
15/82
97数据库原理(SQL)
杨志强
袁科萍
王睿智、张红云
9
21/42
63
总计
9
24
34
91
239/811
1052 9个分册的样书于2010年10月19日在全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果展示会上展出,得到参会领导赞誉,引起广大教师极大的兴趣。
6.项目特色
(1)系统、规范、具有创新性
本项目填补了国内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空白,而且其内容完全涵盖了本届教指委《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6门核心课程实验教学所规定的所有内容;优选的案例覆盖了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中建议的绝大部分内容;内容组织上遵循统一的编写体例,丛书风格统一,系统规范,对我国计算机基础实验教育改革具有引领作用。
(2)经典、及时、具有较高水平
本项目队伍由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级示范实验中心骨干教师为班底组成;丛书汇集了国内高水平优秀资源和优秀项目,吸收了国外优秀案例;丛书中各门课程的经典案例均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所迫切需要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代表了国内目前的最高水平。
(3)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的成果将开放共享,采用滚动机制,不断更新,始终保持活力,紧跟教师教研步伐和反映计算机最新技术的进步,使本项目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始终代表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4)丰富、多样、各具特色
在总体框架指导下,在篇幅允许的范围内,各个课程收集了大量的实验案例,项目内容十分丰富;设计不同梯度的实验项目,适应不同层次要求;既有详尽的指导,也有适当的提示,还进一步扩展了学习指导;在统一的框架下,各个课程的编写力求反映本门课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