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在山的那边》相关阅读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9《在山的那边》相关阅读(新版)新人教版走进作者: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
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肖川农化厂劳动。
1977年考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
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
1984年写出组诗。
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
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触摸》、《风景》、《预感》等,诗论《人与世界的相遇》。
1990年离开北京《诗刊》社。
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
《在山的那边》重难点突破【重难点语句】1、“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解析〗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领悟到诗人对“山”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参考答案〗小时候理解的山是指具体的、可见的、实实在在的山,是自然界的山。
今天,随着阅历的增长和体验的增加,“山”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是重重困难,道道难关。
2、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解析〗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的含义,是在长大之后,那么诗人是怎样领悟到的呢?如果我们诵读下面两节诗的内容,就可以知道问题的答案了。
〖参考答案〗“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
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
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展现在你的眼前。
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信念凝成的海”。
3、结论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解析〗结尾表达的信念,正是诗的中心所在。
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原文及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原文及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原文及教案所谓教案,简单地说,就是老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原文一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二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教学目标:①朗读诗歌,品味语言②联系生活,感悟人生重点难点: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直接揭题,板书课题、作者。
2、师:你们在刚看到这个题目时,有没有猜想过山的那边是什么?为什么?猜一猜老师希望山的那边是什么,为什么?山的那边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希望,这是因为大家所讲的城市、大海、草原等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已经成为了一种理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王家新,看看在这个从湖北的大山中走出来的诗人的笔下,山的那边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前要求学生讲讲朗读的几点要求,然后尽量读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2、组织各种形式的朗读,点评、指导。
3、教师配乐范读,师生有感情地配乐齐读。
人教版《在山的那边》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在山的那边》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及教案教案:课文:《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了解儿童间相互欺凌的现象,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互助合作的精神。
2. 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会运用“在……上/下面”、“跑起来/走起来”等相关词汇进行句子拓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互助合作的精神。
难点:运用相关词汇进行句子拓展。
教学准备:课文《在山的那边》及相关教辅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标题《在山的那边》,提问:你们听过这个故事吗?你们有类似的经历吗?Step 2:阅读课文1. 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识别出不理不睬、虚张声势等词语。
2.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为什么阿东一会在山的这边,一会在山的那边?”“怎样才能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呢?”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逐段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Step 3:语言运用1.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和语言运用,例如:使用“在……上/下面”、“跑起来/走起来”等进行句子拓展。
2. 教师提供相关例句,引导学生运用相关词汇进行句子拓展。
Step 4:情感教育1.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如果你们是课文中的小明,你们会怎么做?2. 分组讨论:请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Step 5:小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
2. 提问学生:你们还能想到其他与课文相似的故事吗?请用词语和句子描述这个故事。
课后作业:1. 思考:你们能够想象出阿东和小明后来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吗?请写一篇小短文描写他们之间的友谊。
2. 阅读课外书籍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关爱他人、互助合作的故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及赏析《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一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二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在山的那边》课文赏析《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述自己攀登山峰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是充满坎坷和挫折的,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整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对山的另一边充满好奇和向往,但在攀登山顶后却发现依然是山,感到失望和沮丧。
这一部分表达了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
第二部分则是作者长大后对山的另一边的思考和领悟,他明白了山的另一边并不是海,而是需要用信念和勇气去凝成的全新世界。
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人生的挫折和困难后,逐渐领悟了人生的真谛,鼓励读者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在诗歌的语言方面,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感受。
同时,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把握得很好,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感。
总之,《在山的那边》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鼓励读者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初一的语文书上册第一课
初一的语文书上册第一课人教版初一的语文书上册第一课是《在山的那边》。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大山的想象和向往,以及勇敢地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的故事。
文章中通过对大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传递了要勇敢面对困难、追求梦想的启示。
在语文学习中,这篇课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梦想和目标,鼓励他们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山的那边》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现代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山的无尽想象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首先,这首诗的标题“在山的那边”就非常引人入胜。
它引发了读者对大山背后的想象和好奇心,让我们想要了解山那边到底隐藏着什么。
这种吸引力,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和兴趣。
其次,这首诗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座大山的巍峨和辽阔。
例如,“妈妈给我说过:山外有海”,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却展现了一个孩子对大山的无尽想象和向往。
又如,“在山的那边是海”,这句话以一个简洁明了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山的想象和对海的向往。
此外,这首诗还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勇敢追求梦想的信息。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要被现实中的困难所束缚,要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追求更广阔的世界和更高的目标。
这种精神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启示。
总的来说,《在山的那边》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现代诗,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在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中作为第一课,是非常合适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梦想和目标,鼓励他们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在山的那边》(第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9《在山的那边》(第2课时)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3.培养学习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教法指导:朗读法、讲授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在山的那边》的大体内容。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你们认为山那边是什么?你们渴望山那边的景色吗?一、问题导学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1.“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作者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2.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铁青着脸”是拟人手法。
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是“铁青着脸”。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二、拓展延伸1.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①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②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2.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三、训练达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补充:(23448 5B98 官2/"=31039 793F 礿34164 8574 蕴26043 65BB 斻29699 7403 球n 24788 60D4 惔。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背着背包,在父母的陪同之下,兴高采烈地来到泸水四中,开始了我们人生当中的另一个转折点。
那么,三年以后乃至更长的将来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或做什么呢?并说说为达到这一目的,你将如何做?请同学们说说。
(根据学生所说的情况来点拨引导并揭示课文)板书:在山的那边王家新二、整体感知1、标题为“在山的那边”,那么,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呢?提示: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全新的世界”。
2、提出问题:提示:在教学反馈中。
三、局部品味1、提问:“山的那边是海”,这个“海”是怎样的“海”呢?提示: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全新的世界”。
2、为什么说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和海是“全新的世界”?揭示“海”的象征意义。
提示:⑴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试想一想,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的校园是怎样?引导学生说了这一问题以后。
点拨:这些大学的校园里你没有到过,只是你想像中的校园。
用诗中的句子来说,这些大学就是你想象中的“海”;所以说,“海”是作者主观想象的海,并不是自然景物中的大海。
但是,当你一踏进这些校园时,学校里的一切,就会给你一种特别美的感觉,这种感觉用诗中句子来回答──“全新的世界”。
⑵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所说的“海”是指人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或者说奋斗目标,即理想。
(还可以举:搬进新家里、考入泸水四中、经过苦思苦想而完成的一道数学题、通过整理房间后进去房子时的感受等例子来说明。
)板书:海──奋斗目标(理想)的象征。
3、既然说“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作者为了实现看到这个“全新世界”的“海”,沿途中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呢?提示:“山”。
4、既然是“山”,那么,“山”又有何特点呢?提示:“山”──“铁青着脸色”、“无数座山”。
5、“铁青”、“无数”的含义?请举例说明:为什么说山是“铁青”和“无数”的?提示:⑴小学──中学──大学(时间长、困难大、苦、坎坷)⑵怒江峡谷──昆明──北京──世界(路途遥远艰辛)⑶人民生活贫穷落后──小康(科技发展慢)⑷爱国人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付出了血的代价,才有今天的“全新世界”。
〖2021年整理〗《在山的那边》的意境透视
《在山的那边》的意境透视王家新《在山的那边》这首哲理诗,境界宏阔,情调耐人寻味,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读后使人精神振奋,平添一层“倚剑天外,挂弓扶桑”的遥想来。
贯穿全诗的主要意象是“山”和“海”。
如果我们暂时撇开其各自的象征意义,单就其表面来看,就蕴含着“深广”之意。
“山”巍峨险峻,深沉丰厚,并且群峰叠起,连绵不断,气象万千。
真可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如许的各具情态的深山中深藏着一些奇宝异石等待着人们的开发。
这如许的山上或开放着鲜花,或在其枝头上挂满了果实。
那花香招来群群的蜜蜂和一只只的蝴蝶,那果实招来了不同种类的采摘者,那茂密的山林中的飞禽走兽也正在营造着属于自己的家园。
这些生物以它们特有的姿态共同装点着大自然。
而更使人赞叹的是在山的那边群居的人们,他们正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改造着自然,美化着生活。
像这样“天人合一”的境界委实令人心旷神怡。
但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诗人将此丰厚深广的群山作为“重重困难”的象征体;相应将“爬山”作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象征体,意象壮阔,意蕴丰富。
这一个“山”字,即可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由一个意境翻出另一个意境,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还使人滋生出类似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奇思妙想。
同样,诗中的“海”从表面来看,宽阔无际,深不可测,雄壮伟大。
其平静时给人一种幽静、和平、愉悦的美感;涨潮时给人一种雄浑、奔放、热烈的美感。
海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来来去去,往来不绝,热闹非凡;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也正以万千的姿态,在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徜徉着,装点着海底中那神秘的世界。
东汉末年的杰出诗人曹操对“海”有着不凡的评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由此可见,“海”单纯从表面来看,的确“雄壮伟大”。
这样“雄壮伟大”的事物,是值得人们去赞美、憧憬的。
待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揣摩,发现诗人将“海”作为“理想境界”的象征体时,不禁令我们拍案叫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学习设置:
课文感知:《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课前二分钟:讲述成语故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课文导入:学生朗读文章《会飞的蒲公英》,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刚刚读过的文章中,母亲从小就为我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那是一颗怎样的种子?(蒲公英的种子——希望的种子)在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诗歌当中,“我”的母亲也为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首诗歌《在山的那边》,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颗种子是怎样生根,发芽,结果的。
(导入二: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
《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
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朗读课文:《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
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
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
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在进行读诗的指导。
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
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体会感知: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教学方式: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在学生(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处,认真进行品
读。
a.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
②朗读指导
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布置作业:
①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②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记:朗读技巧的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以读代讲是本课最大的成功之处。
28191 6E1F 渟25959 6567 敧xWj30786 7842 硂32656 7F90 羐;[30062 756E 畮- @E29084 719C 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