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
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 2类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 考试 答案 (中)(93分)
![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 2类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 考试 答案 (中)(93分)](https://img.taocdn.com/s3/m/cb2e9e31dd36a32d737581a4.png)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中)(93分)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 “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这是《三国演义》中哪位人物说的话?A.袁绍B.曹操C.袁术D.董卓2. “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这是《三国演义》中下列哪位人物说的?A.董卓B.曹操C.刘备D.孙权3. “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刘备此话中的“其母”指的是谁的母亲?A.徐庶B.庞统C.蒋干D.诸葛亮4. “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
使君何不求之?”这是徐庶向刘备推荐的哪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A.庞统B.诸葛亮C.单福D.荀彧5.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出自于谁?A.荀子B.孔丘C.庄子D.孟子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于()A.《尚书·五子之歌》B.《荀子·王制》C.《孟子·尽心下》D.《孟子·公孙丑下》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1. 下列哪些属于新加坡倡导的八德的“共同价值观”范畴?A.礼B.义C.廉D.耻2. 梅敬忠教授指出,《三国演义》中刘备集团的智囊成员为()A.孔明B.庞统C.法正D.关羽3. 我国古代的“四大奇书”包括以下哪些?A.《三国演义》B.《金瓶梅》C.《西游记》D.《红楼梦》三、判断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 梅敬忠教授指出,《三国演义》作者的主旨是盼和平、求统一、安民生,推崇的是“仁政德治”和忠义,反的是暴力统治,主张以“王道”、“仁政”治理天下。
正确错误2.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为关羽报仇,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反映出了忠义观念的内在矛盾。
正确错误3. 梅敬忠教授指出,帝王作为实践“仁政德治”的主体,应该有怎么样的政治追求,具备怎么样的政治品质,就是实行王道,反对霸道,讲求人道。
正确错误4. 梅敬忠教授指出,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对统一中国北方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分析《三国演义》中的策略与智慧
![分析《三国演义》中的策略与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0a47a6b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5.png)
分析《三国演义》中的策略与智慧引言《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以三国时期为背景,描绘了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和战争。
在这个著名的历史小说中,表现出许多精妙的策略与智慧。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重要角色和他们所采用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三国演义》中的策略与智慧的主题。
1. 荀彧的治理之道荀彧是曹操麾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展示了出色的智慧。
他提出了“内顾忌仁而外者务可取卒”的治国思想,即在内部着重关注仁德,而在对外方面则注重实际行动和利益追求。
荀彧既能够规划战略,也能处理政务,并且善于影响人心和解决内部矛盾。
2. 孔明与诸葛亮孔明(后世所称诸葛亮)作为刘备帐下聪明才智的谋士,以他出色的策略和极高的智慧在小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孔明善于隐忍和保持沉默,以观察敌情并制定适应性的计策。
他深入分析与理解敌对势力,并灵活地运用兵法和周密部署来取得胜利。
3. 曹操的权谋与智谋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具代表性且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他以其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军事策略改变了历史进程。
曹操善于进行权谋和智谋,如诱敌深入、联合异族等手段来削弱敌人实力。
此外,他也注重治国平天下,在政治方面展现出有效且有能力的统治。
4. 关羽之忠诚与勇猛关羽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备受推崇的角色。
尽管关羽并不像以上几位角色那样在策略上表现出色,但他通过忠诚、勇气和坚定不移的行动展示了自己在战斗中无可匹敌王者风范。
他以自己的行为和胆识赢得人们的尊敬,并成为正义、忠诚与英勇的象征。
结论通过分析《三国演义》中几个重要角色所采用的策略和智慧,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小说中智者的存在和他们对战争、政治和领导力的影响。
荀彧、孔明、曹操和关羽各自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智慧,但无疑都对故事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部经典著作给我们启示,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运用智慧思考并制定适当策略来面对挑战。
三国演义中的权谋与智慧
![三国演义中的权谋与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2a444d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f.png)
三国演义中的权谋与智慧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被誉为一部文学巨著。
作品中展现了许多精彩绝伦的权谋与智慧,引人入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三国演义》中权谋与智慧的体现。
第一,谋略与智慧在《三国演义》中频繁出现。
以诸葛亮为例,他的智谋能够算无遗策,为刘备出谋划策。
在赤壁之战中,他通过借东风诱使曹操火烧赤壁,使曹军溃败。
这一战,凭借智勇双全的诸葛亮,化解了危机,为刘备建立了一方基业。
第二,权谋智慧不仅出现在诸葛亮等主要人物身上,也体现在其他角色身上。
例如,曹操是一个善于权谋的统治者,他设下了许多陷阱捉拿逃亡的吕布,并在乌巢之战中巧妙地设计让吕布陷入被包围的局面。
此外,孙策也展现了权谋与智慧,他在虎牢关之战中,利用敌人的谎报,成功地偷袭了曹操的大营,一举破敌。
可以说,《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智慧在各个角色中都有所体现。
第三,权谋与智慧在战争策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面十分激烈,各方将领们都运用了各自的权谋智慧。
例如,赤壁之战中,周瑜巧妙地利用了东风和火攻,瓦解了曹操的军势,实现了以少胜多的战略目标。
而在定军山之战中,庞统通过设置疑兵,迷惑曹操,打乱敌人的部署。
这些战略运用不仅体现了个体的智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权谋智慧的高度。
第四,权谋与智慧在政治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斗争频频上演,各方势力相互角逐。
通过权谋与智慧的斗争,使得故事更加复杂,情节更加曲折。
例如,刘备通过联合诸侯的策略,巧妙地解决了袁绍等势力对他的威胁。
曹操也通过暗杀蔡瑁,削弱刘备的势力,夺取荆州。
这些政治斗争的胜负常常取决于个体智慧与权谋的博弈。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权谋与智慧是整个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权谋与智慧的精彩展示不仅表现了作者的才华,也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通过对权谋与智慧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中权力与智慧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启示,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f276f26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a.png)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它以描绘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展现了各个角色的智慧和勇气,对人生智慧的探讨也贯穿全书。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三国演义》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一、智者无敌】在《三国演义》中,智者常常能够逆转乾坤,化解危机。
刘备、诸葛亮、孙权、司马懿等人都展现了卓越的智慧和谋略。
他们善于分析形势,抓住机会,制定策略,并以智慧化解困境。
例如,诸葛亮利用空城计吓退了曹操的进攻,孙权借东风烧了曹操的船队,刘备巧妙地借草船借箭,击败了曹操。
这些智者的智慧不仅在战争中得以展现,也在处理政务和处理人际关系时得到体现。
他们善于观察和分析,能够洞察人心,制定出最合适的策略。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智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通过深思熟虑和周密计划,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胜利。
【二、忠诚与背叛】《三国演义》中也揭示了忠诚与背叛的问题。
忠诚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而背叛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在三国时期,刘备的忠臣关羽、张飞,曹操的忠臣荀彧、郭嘉等人都是忠诚的代表。
他们为君主尽心尽力,不计个人得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而反观一些人,如吕布、貂蝉等,则因为私欲或其他原因而背叛了君主,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
通过这些角色的对比,我们明白了忠诚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忠诚也同样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对事业,忠诚都能够赢得信任和尊重,而背叛则会带来破坏和伤害。
【三、人性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有善良正直的刘备、关羽,也有狡诈奸诈的曹操、司马懿。
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往往受到自身利益、道德观念、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刘备始终秉持仁义之心,但在面对曹操的压力时,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
同样,曹操虽然野心勃勃,但他也有对待朋友和部下的一面。
这些复杂的人性描绘了人物的丰满性,也让我们明白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着各种选择和冲突,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原则和道德。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6f24d64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5.png)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引言概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不仅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更融合了丰富的人生智慧,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之间的联系。
一、智慧与谋略1.1 诸葛亮的智谋《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誉为“卧龙”,他以卓越的智谋和谋略帮助刘备一统三国。
他善于用计谋破敌,善于布局和指挥战争,展现了高超的智慧。
1.2 孔明的谋略应用诸葛亮在战争中的谋略应用,如火烧连营、空城计等,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谋略。
这些谋略不仅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也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启示。
1.3 智慧的重要性通过诸葛亮的智谋,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生中智慧的重要性。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善用智慧思考和谋略布局,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
二、忠诚与信任2.1 关羽的忠诚关羽是刘备的忠诚战友,他一生忠诚于刘备,不离不弃。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诚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2.2 忠诚的价值通过关羽的忠诚,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生中忠诚的价值。
忠诚是一种珍贵的品质,能够建立信任和友谊,为人生增添了温暖和意义。
2.3 信任的重要性忠诚与信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忠诚才能持久。
在人生中,信任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基础。
三、胸怀与气度3.1 曹操的胸怀气度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重要角色,他以雄才大略和胸怀气度成为一代霸主。
曹操的胸怀气度体现在他的宽容和大度,能容人之过,善待部下。
3.2 胸怀与气度的意义胸怀气度是一种高尚品质,能够使人心胸开阔,容人宽广。
在人生中,拥有胸怀气度可以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发展。
3.3 宽容与大度宽容与大度是胸怀气度的具体体现,只有宽容他人的过失,包容不同的意见,才能展现出真正的气度和胸怀。
四、勇气与决断4.1 关羽的勇气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勇将,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敢于决断。
关羽的勇气激励着他的部下,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从三国演义中看中 国古代的政 治智慧
![从三国演义中看中 国古代的政 治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38cf824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7.png)
从三国演义中看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从三国演义中看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三国演义》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小说,它以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那个英雄辈出、战乱频繁的时代。
在这部作品中,不仅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更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政治智慧。
政治智慧首先体现在对人才的重视与运用上。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深知“唯才是举”的重要性。
他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出身名门还是寒门,只要有真才实学,皆能为其所用。
例如,郭嘉出身贫寒,但凭借其卓越的谋略,成为曹操麾下的重要谋士。
曹操能够在乱世中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人才的搜罗和合理任用。
刘备同样也是善于用人的典范。
他以仁德闻名天下,吸引了众多忠义之士追随。
关羽、张飞对他忠心耿耿,赵云舍生忘死,诸葛亮更是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倚重,体现了他用人不疑的胸怀。
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番话充分展现了他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也使得诸葛亮为蜀汉的复兴殚精竭虑。
孙权在用人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他能够协调好江东士族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为东吴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将领,在东吴的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政治斗争中,谋略的运用至关重要。
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指明了战略方向,提出了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宏伟规划。
这一战略构想体现了对天下形势的准确判断和长远规划。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运用火攻之计大破曹军。
诸葛亮与周瑜巧妙配合,先是诸葛亮草船借箭,解决了军备不足的问题;而后庞统献连环计,让曹军的船只相互连接,为火攻创造了条件;最终周瑜指挥大军火烧赤壁,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胜利。
这场战役充分展示了双方谋士的智谋和将领的果敢。
政治智慧还体现在外交策略上。
孙刘联盟的建立就是一个成功的外交范例。
面对强大的曹操,孙权和刘备深知单打独斗难以抗衡,于是选择联合起来。
通过联盟,双方实现了资源共享、兵力互补,共同抵御了曹操的进攻。
三国演义中的策略与智慧
![三国演义中的策略与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a5e8494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3.png)
三国演义中的策略与智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三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斗争和智慧的较量。
在这个壮阔的历史背景下,各个角色通过谋略和智慧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的策略和智慧,以及这些策略和智慧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一、谋略的运用在三国演义中,谋略被广泛应用。
每个角色都在不同的战争和权力斗争中展示了他们的智慧。
其中最著名的角色之一是诸葛亮,他是刘备的重要谋士。
诸葛亮善于制定计谋,并利用智慧解决各种困难。
他的代表性之一是七擒孟获之计。
孟获是南蛮地区的首领,他对诸葛亮持有敌意。
但诸葛亮通过巧妙的策略,七次擒获孟获,并最终使其归服。
另一个例子是陆逊的火攻计。
陆逊是孙权的谋士,他利用周瑜的计谋,在赤壁之战中成功地用火攻击败了曹操的大军。
这个计谋不仅显示了陆逊的智慧,还改变了整个故事情节的走向。
二、智慧的斗争在三国演义中,人物之间的智慧较量是故事的重点之一。
各方角色通过智慧来展开权力斗争和争夺资源。
其中曹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的智慧和谋略使得他在混乱的战场上屹立不倒。
曹操不仅是一个熟谙兵法的将领,还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和内部矛盾。
他的智慧使得他能够一直保持对其他国家的压制,直到最后。
另一个智慧的斗争是刘备与曹操之间的较量。
刘备始终以仁义为原则,而曹操则更注重实际利益。
刘备善于利用时机和选择合适的盟友,他通过谋略和智慧一步步扩大势力,最终建立了蜀国。
三、策略与智慧对故事的影响三国演义中的策略和智慧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根本因素。
每个角色的谋略和智慧都对故事情节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策略和智慧给故事增加了悬念和紧张感。
当角色面临困难时,他们能够通过谋略和智慧找到解决办法,这让读者产生了更多的期待和紧张感。
其次,策略和智慧使得故事更加丰满和有趣。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和谋略,这使得他们在故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读者可以通过他们的行动和智慧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性格和动机。
最后,策略和智慧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智慧。
三国演义反映东方智慧
![三国演义反映东方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77d1ffa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9.png)
三国演义反映东方智慧东方智慧是指中国古代文化中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智慧传承。
而《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充分展示了东方智慧在历史转折点上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如何反映东方智慧,并通过分析其中的角色、策略和哲学思想,来解读其独特之处。
一、智谋角色的展现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最具代表性的智谋角色。
诸葛亮被称为“卧龙”,他的智谋被赞誉为“智计千秋”。
他以巧妙的计谋和智慧扭转了曹操、孙权等对手的困境。
诸葛亮以一己之智,将东方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了光耀中华的智者。
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他的各种谋略和计策中。
他善于雄辩,能够以巧言令色、将计就计的方式,说服他人成为自己的棋子。
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兵法和战略,善于奇袭、埋伏等手段,以小博大,充分展现出东方智慧中蕴含的灵活机动性。
二、策略运用的妙处在《三国演义》中,各大势力之间的斗争充满了智慧的较量。
无论是诸葛亮的计谋,还是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智慧,都体现了东方智慧在困境中的妙用。
一方面,东方智慧在《三国演义》中的展现更多侧重于和平与稳定的处理。
各方势力通过政治婚姻、联盟结盟等手段,尽量避免了过多的流血和战争。
这种睿智的处理方式,让人们对东方智慧的崇拜更加深刻。
另一方面,东方智慧在《三国演义》中也体现出了一种以智取胜的思维方式。
智者们通过巧妙的计谋和机智的辩论,将敌人的力量化为自己的助力,最终达到胜利的目的。
他们不仅仅重视智慧本身,更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战争中,充分体现了东方智慧的实用价值。
三、哲学思想的启迪《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在这些思想中,体现了东方智慧的独特魅力。
首先,有“知人知面不知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等智者的洞察力和人性解读。
这种东方智慧的思考方式强调对他人思想和行为的理解,以及自身心理和情感的深入剖析。
通过这种洞察力和理解力,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他人的心思和行动,从而以智慧引导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2d7448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3.png)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历史背景为基础,以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为主线,描写了三国时期各个英雄豪杰的故事。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智慧的哲学著作。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关人生智慧的启示和教益。
首先,三国演义告诉我们,智慧是成功的关键。
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等各个英雄人物都展现了出色的智慧和谋略。
他们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智谋,成功地应对了各种挑战和困难,取得了胜利。
这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智慧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具备智慧,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其次,三国演义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三国时期,各个英雄豪杰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们的团队。
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忠诚的谋士和将领,曹操有荀彧、张辽、夏侯惇等能力出众的幕僚和将领,孙权有周瑜、吕蒙、鲁肃等聪明才智的谋士和将领。
他们相互协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与他人合作,我们才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第三,三国演义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在三国时期,各个英雄豪杰之间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充满了亲情、友情和爱情。
他们之间的相处之道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例如,刘备对待关羽和张飞始终如一的忠诚和信任,赢得了他们的终身忠诚;曹操对待荀彧和司马懿的信任和赏识,使他们发挥出了最大的才能;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智勇较量,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尊重和友谊。
这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建立起互信、互敬、互助的关系,我们才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最后,三国演义还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应对挫折和失败。
在三国时期,各个英雄豪杰都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败。
例如,刘备在长板坡遭遇了惨败,但他没有气馁,而是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曹操在赤壁之战被周瑜和刘备击败,但他也没有放弃,而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调整战略,最终重振旗鼓。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4628d62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0.png)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英雄豪杰的较量和智慧的斗争。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的教材。
通过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人物,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
首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告诉我们,智者胜于勇者。
在这个世界上,智慧往往比力量更加重要。
刘备、曹操、孙权等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的智慧和谋略。
他们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冷静,善于抓住机会,制定正确的战略。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不仅要有勇气和决心,还要有智慧和策略。
只有通过思考和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
例如,诸葛亮被誉为“卧龙”,他是刘备的智囊,也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以他的智慧和谋略为刘备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形象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不论我们出身如何,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智慧和努力,我们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另外,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忠诚的,有背叛的,有善良的,也有邪恶的。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人性是复杂多样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划分一个人。
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不要轻易地做出评判。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自己的人性弱点,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
最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在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是激烈的,但同时也有许多人物能够超越个人利益,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敌。
他们通过合作和团结,取得了许多胜利。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
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面对困难和挑战,取得成功。
总结起来,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作品。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
三国演义历史背后的智慧与智谋
![三国演义历史背后的智慧与智谋](https://img.taocdn.com/s3/m/f100f0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5.png)
三国演义历史背后的智慧与智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极富盛名的历史小说,它以三国时期战乱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众多英雄豪杰之间的智谋较量和充满智慧的军事策略。
这部文学巨著不仅仅是一本娱乐读物,更承载着无数智慧与智谋的精髓。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历史背后的智慧与智谋。
第一章智慧的运用在三国演义中,智慧是各方诸侯争夺天下的关键。
其中最为著名的智者莫过于诸葛亮,他的智慧被称为“千里眼”、“顺风耳”,在刘备的帮助下,他以智慧和通天的胆识,设下了千奇百怪的计谋,帮助刘备逐渐壮大势力。
他的连环计、草船借箭等策略,展现了他高超的智慧和无穷的才华。
此外,曹操也是一个具有非凡智慧的人物。
他善于用兵,懂得合纵连横之道,在战场上屡屡折服敌人,巧妙地利用各种资源,使自己的势力日益扩大。
他的兵法智慧成就了他在混乱的时代中的霸业。
第二章智谋的施展除了智慧之外,三国演义中智谋的施展也是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
刘备、曹操、孙权等人都善于运筹帷幄,他们以自身的智慧,巧妙地应对各种局势。
曹操的智谋非常突出。
他善于收纳人才,虽然面对许多对手,但曹操依然能够保持着相对的优势。
他在赤壁之战中,巧妙地利用风向,制造了火攻,使敌人大败亏输。
这一战略不仅考验了曹操的智慧,也展示了他作为一名统帅的军事才能。
孙权也是一个善于运用智谋的领导者。
他在红拂夜奔的时候,趁夜偷袭曹军,展现了他的忍耐和机智。
他还利用各种势力,与刘备、曹操进行谋略较量,最终使自己的势力逐渐增强。
第三章智慧与智谋的启示三国演义中众多智者豪杰的智慧和智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智慧和智谋是成功的关键。
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只有具备足够的智慧和智谋,才能在各种挑战中取得胜利。
其次,智慧和智谋的施展需要坚强的领导力。
曹操、刘备、孙权等领导者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系列胜利,不仅因为他们智慧过人,还因为他们具备了出色的领导才能,能够稳定组织,领导士兵,在困境中保持镇定。
最后,智慧和智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培养。
三国演义智谋与智慧
![三国演义智谋与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1f00503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b.png)
三国演义智谋与智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三国时期战争、争权夺利的故事。
在这个时代,智谋和智慧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各角度探讨三国演义中的智谋和智慧。
一、智谋三国演义中的智谋展示了人物的智慧和计谋。
这些智谋主要体现在战争策略、政治手腕和官场斗争中。
其中最著名的智谋之一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
在合肥之战中,面对曹军的进攻,诸葛亮故意打开城门,只派出一人站在城楼上,并命令士兵闭起城门。
曹军以为诸葛亮有伏兵,惧怕落入陷阱,最终选择撤退,使得蜀军取得了胜利。
除了诸葛亮,刘备也展现出了出色的智谋。
在博望坡之战中,刘备虽然兵力不足,但他利用地理优势制胜。
他在山顶上建造了伪装的火把,让敌人以为刘备兵力强大,最终敌人采取了退兵的策略。
在政治手腕方面,曹操也是一个智谋过人的人物。
他善于利用人心,聚拢人才,并且运用诡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采取任人唯贤的政策,聚集了一大批人才,使得自己的势力不断壮大。
二、智慧除了智谋,三国演义中的智慧也是引人注目的。
智慧主要体现在人物的思考和智慧的启示上。
其中最具有智慧的人物之一是孔明。
他不仅善于谋略,还具备深厚的学问和人文素养。
他善于观察、思考,用才能和智慧解决问题。
他提出的“隐忍以容人,谦虚以容物”,成为了后世仰慕的典范。
除了孔明,曹操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智慧。
他能够识人之精,将人才放在恰当的位置,使他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曹操在管理国家和军队时,也表现出了出色的智慧和组织能力。
他能够准确地分析形势,并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三、智谋与智慧的应用三国演义中的智谋和智慧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更是为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智谋和智慧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战争的胜利,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实际生活中,智谋和智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运用智慧和智谋来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智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国演义中的智谋与智慧
![三国演义中的智谋与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eea44c3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0.png)
三国演义中的智谋与智慧《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它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和精妙的智谋而广受赞誉。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战争与政治,更深入探讨了智慧和智谋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智谋与智慧。
首先,智谋在《三国演义》中是各方势力争夺胜利的重要手段。
刘备、曹操、孙权等角色都展现了出色的智谋。
刘备以“仁德之君”的形象赢得了众多忠诚的臣子,通过巧妙的联合和策略,成功夺取了益州。
曹操则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军事才能,统一了中原地区,并建立了强大的政权。
孙权则凭借睿智的决策,成功地将东吴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这些智谋的展现,不仅给读者带来了悬疑和紧张的阅读体验,更展示了历史人物在复杂环境中应对挑战的能力。
其次,智慧在《三国演义》中是智谋的基础。
智慧在小说中被赋予了积极的价值,它代表了人物的聪明才智、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
在小说中,智慧往往与善行、仁义等价值观相结合,如刘备的仁德和孔明的智慧相辅相成。
刘备以其仁德感化了众多忠诚的臣子,而孔明则凭借其聪明才智和深思熟虑的决策,为刘备提供了支持和指导。
智慧与善行的结合,使得智谋在小说中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道德的追求。
此外,在《三国演义》中,智谋与智慧的展现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观察。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虽然其中存在着一些虚构的情节和对历史的夸张处理,但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和对历史事件的描写,传达了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智谋和智慧在小说中的展现,既是对历史人物智慧的赞美,也是对历史事件智慧的总结。
通过对智谋与智慧的描写,作者试图向读者展示历史人物的智慧和智谋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智谋与智慧在《三国演义》中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审美的享受。
小说中的智谋和智慧展现了人类智慧的辉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智谋的巧妙和智慧的深邃。
这种审美的享受不仅仅是对智谋和智慧的赞美,更是对人类智慧的赞美。
《三国演义》:展现中华文化智勇双全的追求
![《三国演义》:展现中华文化智勇双全的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9c76c93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4.png)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与中华文化的传承有着紧密的联系。
以下是关于《三国演义》与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些观点,供参考。
首先,《三国演义》通过描绘三国时期的英雄事迹和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例如,忠诚、义气、孝道、仁爱等是《三国演义》中塑造英雄形象和展示人物品格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说的传播,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和传承。
其次,《三国演义》以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吸引了无数读者,使其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
这部小说以其深入人心的情节和形象塑造,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品和戏剧作品都借鉴了《三国演义》的创作手法和叙事技巧,从而推动了中华文学的发展和传承。
此外,《三国演义》的主题和故事情节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戏曲、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中。
经典的《三国演义》剧目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了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表演艺术之一。
通过这些艺术形式的传承,中华文化得以继续传播和发展,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
此外,《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也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经典形象。
例如,诸葛亮的智慧和计谋、刘备的仁德和领导才能、关羽的忠诚和武艺等,都成为了中华文化中受人景仰和尊敬的典范。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智慧、仁爱和英勇的价值观,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通过描绘英雄事迹和塑造人物形象,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它对后世文学、艺术和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
三国演义历史传奇中的谋略和智慧
![三国演义历史传奇中的谋略和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83d2dfb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4.png)
三国演义历史传奇中的谋略和智慧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古代小说,也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三国时期为背景,描写了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谋略,展现了众多英勇智慧的英雄人物。
在这部小说中,谋略和智慧成为了角色们战胜困难、追求胜利的利器。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中的谋略和智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示其在历史传奇中的独特魅力。
三国演义中的谋略,常表现为锦囊妙计、智慧的辅佐与计策的制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诸葛亮的连环计。
无论是火烧连营、以火攻战船,还是借东风献石、调虎离山,诸葛亮总是能够运筹帷幄,化解危机。
他深谙兵法和战略,善于伪装、设伏,以智慧赢得了众多战役的胜利。
正是因为他的谋略,使得蜀国能够在弱势的情况下与魏国对抗,并成功地保持着一方疆土的稳定。
除了诸葛亮,刘备、曹操、孙权等人物也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谋略智慧。
刘备以“仁德”为基础,懂得用人之道,收纳了很多英才,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为自己的势力壮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刘备还善于巧妙运用外交手段,与孙权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曹操则以快速反应和精确的决策能力著称,他制定了攻打北方的作战计划,打破敌人的防线并取得了重大胜利。
他还善于利用虚实之间的关系,以迷惑对手,获得战场上的优势地位。
孙权则以巧妙的外交手段和军事谋略,巩固了东吴的地位,最终成为了“三分天下”的一方势力。
除了谋略,三国演义中的智慧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
智慧不仅是战胜敌人的利器,也是在困境中寻找出路的重要法宝。
例如,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面对日益加剧的势力危机,他展示出了智慧和谦虚的态度,决定回师许昌,巩固内部力量。
而刘备在草船借箭、遗诏刘禅等场景中,展示了他聪明睿智、沉稳务实的才干。
他能够根据局势变化,采取合适的对策,并善于利用机遇来实现目标。
此外,三国演义中的谋略和智慧也渗透到了各个细节之中。
每个角色的言谈举止、背后的心思计谋都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谋略。
他们善于观察、思考,懂得利用对手的弱点和优势,制定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b7ebf73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f.png)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小说,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人生智慧的作品。
通过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首先,三国演义告诉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
在故事中,刘备立志统一天下,他始终坚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不论遭遇多少困难和挫折,他都没有放弃。
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只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才能驱使我们不断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其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也教会我们重视团队合作和互相支持。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一起共同努力,形成了蜀国的基石。
他们之间的信任、忠诚和团结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团队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
只有通过相互支持和合作,我们才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就。
此外,三国演义中的智慧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智谋和策略。
曹操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谋略的人物,他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巧妙地解决问题。
他的智谋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善于思考和运用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只有通过智慧和谋略,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三国演义中也强调了忠诚和正直的重要性。
诸葛亮是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物,他对刘备忠诚无比,始终为刘备着想,为国家和民众的利益而努力。
他的忠诚和正直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不为利益和权力所动摇。
只有通过忠诚和正直,我们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最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也告诉我们要善于把握机遇和灵活应变。
在故事中,有许多人物都能够抓住机遇,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
他们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善于抓住机遇,灵活应变。
只有通过善于把握机遇和灵活应变,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智慧和人生经验的作品。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下)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下)](https://img.taocdn.com/s3/m/5d85871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7.png)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下)《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下)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梅敬忠课程前言《国学课堂与领导智慧》,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梅敬忠,是在中央党校任教多年的资深教员,而且还有担任基层行政领导和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领导的宝贵经历。
他长期从事面向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有关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教研工作,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研究和文学鉴赏、写作学研究,曾荣获中央党校教学优秀奖、优秀党务工作者奖和工作实绩奖。
二十年来,他多次应邀到地方党校、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企业作主题演讲,颇受好评。
他还参与主持编著有《毛泽东圈注史传诗文集成》(史传卷)、《古文英华》、《新世纪干部公文实务全书》、《新世纪干部常备知识词典》(文教卷)、中央党校教材《中国古典文学讲座》、《文学艺术与文化》等。
因此,该套讲座内容熔铸了主讲人多年的教研心得和理政经验,相信会对听众朋友有所教益。
讲座目录,第一讲,四大名著与治国理政;第二讲,《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第三讲,《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红楼梦》自清代乾隆年间问世后,便取代位列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与此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于世,后被誉为四大名著流波天下,影响深远。
从此,中国传统文化在古典小说领域就有了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载体,我们从中可以观照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社会风尚、价值观、审美理想、思维方式。
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鲜活案例,经过一番批判继承和改造转型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宝贵的本土化营养,这或许对当今治国理政不无裨益,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于古典作品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的深层次感悟。
四大名著应当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看待,而不能以一般文学作品弄之,对广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来说,对四大名著的解读与阐释也应该由文学审美层面升华到社会认证、政治文化层面,可以说四大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容,犹如小说中的《四书》,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上篇
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分数]:96分
1、《三国演义》的创作与流传过程,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特色。
正确
错误
2、中国古典小说有丰富的民间传统,小说的起源和发展都离不开民众的审美需要和审美创造。
正确
错误
3、民众的审美要求对我国古典小说民族风格的形成和艺术的成熟,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正确
错误
4、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正确
错误
5、罗贯中“有志图王”,参加过元末反元斗争。
正确
错误
6、古典小说的思想内容往往是精华与糟粕杂糅在一起的,需要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加以鉴别。
正确
错误
7、儒家学说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核心的关键词就是“仁政德治”。
正确
错误
8、梅敬忠教授指出,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完整,也是最流行的《三国演义》文本是清朝初年毛宗岗父子的版本,其对罗贯中《志通俗演义》重新加以修订,改变原来本子中很多松散拖沓之处,让全书更加紧促畅达,篇幅也增加到了上百万字。
正确
错误
9、清朝统治者对作为“忠”“义”化身的关羽大加褒封,直至“关圣帝君”,地位崇高无比,起到了凝聚满蒙等各民族人心的特用。
正确
错误
10、《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兴亡史,自黄巾起义一直到西晋王朝诞生。
正确
错误
11、《三国演义》形象生动地呈现了“仁政德治”社会政治理想的基本观念。
正确
错误
12、《三国演义》对服务于政治目标之军事斗争的睿智抒写与精彩展现,构思奇巧,启人心智。
正确
错误
13、《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虚伪、奸诈、残忍,极端利己主义。
正确
错误
14、“尊刘抑曹”是《三国演义》的一个大主题。
正确
错误
15、在关羽身上,“忠”和“义”并不是结合在一起的。
正确
错误
16、《论语》是孔子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首创语录体。
正确
错误
17、《三国演义》是一部形象生动的《三国志》文学阐释文本。
正确
错误
18、关羽名震儒释道三界,民间对关羽的信仰至为深刻。
正确
错误
19、孔子的思想以“和”为核心。
正确
错误
20、曹操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正确
错误
21、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三国演义》
《红楼梦》
《西游记》
《水浒传》
22、()是章回体长篇小说形式初步定型的标志。
《三国演义》
《红楼梦》
《西游记》
《水浒传》
23、关羽是()人士。
涿郡
解良
谯郡
南阳
24、张辽,字(),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
文远
子义
云长
子仲
25、()三让徐州给刘备。
陶谦
董卓
袁绍
吕布
26、《近思录》的作者是()。
朱熹、诸葛亮
吴贯中、吕祖谦
嵇康、吕祖谦
朱熹、吕祖谦
27、清朝统治者特别重视(),借此鼓吹封建伦理观念,宣扬封建正统观念。
《水浒传》
《红楼梦》
《三国演义》
《西游记》
28、最能体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是()。
关羽
甘宁
张飞
夏侯惇
29、()杀了关羽。
孙权
曹操
马忠
潘璋
30、“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这句话出自()。
孔子
孟子
子路
子贡
31、刘备死前托孤给()。
赵云
魏延
马超
诸葛亮
32、刘备死于()。
成都
犹亭
襄阳
白帝城
33、诸葛亮将平生所学传授给了()。
蒋琬
杨仪
魏延
姜维
34、()因恃才自傲痛失街亭。
马谡
高翔
魏延
王平
35、()逼魏主禅位建立了晋朝。
司马懿
司马炎
司马昭
司马师
36、“帝王之相:双耳垂肩,两手过膝。
”描述的是()。
鲁肃
张昭
孙权
刘备
37、“惟于关羽,特多好语。
”出自()。
林语堂
鲁迅
朱自清
朱光潜
38、华佗被()所杀。
董卓
曹操
袁绍
何进
39、长坂坡一战中,被魏将程昱称为“万人敌”的是()。
关羽
张飞
赵云
马超
40、传说关羽死后曾在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上显圣,这座山是()。
定军山
九里山
玉泉山
武当山
41、《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三绝”的是()。
刘备
关羽
诸葛亮
曹操
42、《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三杰”的是()。
孙权
司马懿
周瑜
刘备
43、《三国演义》之所以能够形成而今的版本格局,得益于()三个群体的创造与传承。
历史学者
古代民众
文人作家
统治者
44、《三国演义》所蕴涵的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主要是()、智等方面,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深层次的国民题。
忠
义
仁
勇
45、曹操(),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
深通兵法
善于用兵
施谋用策
以弱胜强
46、趁张飞酒醉而将其杀死的是()。
范疆
张达
潘璋
马忠
47、官渡之战中双方的主要指挥者是()。
袁绍
曹操
袁术
刘备
48、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招贤纳士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自立为帝
49、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包括()。
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50、罗贯中的作品包括()。
《三国志通俗演义》
《隋唐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传》
《三遂平妖传》
51、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包括()。
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孙权、刘备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
孙权、刘备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曹操军不习水战
52、孔子“仁”论的实质内容是()。
以“爱人”为中心
以孝悌为根本
以“克己”“忠恕”为手段
以恢复和完善礼治为目的
53、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刘备被()夹攻,丢失徐州。
袁术
张飞
吕布
关羽
54、罗贯中最善于写战争,《三国演义》中的上百场战争都写得各具特色,其中赤壁之战的特色包括()。
两国开战,三方参与
推进和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以斗智、伐谋为主,而不是以交锋为主
多重矛盾相互交叉
矛盾斗争的结果出人意料:最强者败,最弱者胜
55、罗贯中的作品文学特点包含()。
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
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
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
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56、罗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
分章叙事
分回标目
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
每回故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
57、罗贯中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一带做生意。
苏州
杭州
开封
荆州
58、以下对《三国志通俗演义》描述正确的是()。
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
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
作品有现实的描绘
作品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59、罗贯中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遂平妖传》
《隋唐两朝志传》
60、关羽身上体现的中国古代社会“大丈夫”的美德包括()。
以勇立功
以忠事主
以义待友
立业、立身、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