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留白艺术——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为例

合集下载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

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译文一】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

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译文二: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词语解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何当:哪一天?却话:回溯。

“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

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

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

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

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

“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

“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

“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

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

“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

然而,“巴山夜雨””,组这给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

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传统诗词“留白”艺术例析

传统诗词“留白”艺术例析

传统诗词“留白”艺术例析展开全文传统诗词“留白”艺术例析文字〖大中小〗)“留白”,雅称“余玉”,就是在整幅画面中刻意留出必要的空白,借以表达一种“空灵”美,以期给欣赏者留下无限的想象和思索的余地。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余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我国艺术传统中,诗和画总是作为姊妹艺术如影随形,诗情与画意就像同枚硬币的两个面,绘画与诗词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往往相通。

不少诗词歌赋都借鉴了绘画的留白手法,取得了特别的审美效果。

白居易是大家公认的留白高手,他的《琵琶行》堪称留白的巅峰之作。

在琵琶曲“声渐歇”的留白间隙里,读者仿佛化身诗人去感受着琵琶女汩汩流动的哀惋之情,感受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灵撞击的震颤。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留白,乐曲演奏过程之中短暂的“无”,使音乐和情感实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

看似“无声”的“无”中生出整首乐曲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有”。

短暂的空白仿佛“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给予我们的那种飘渺悠远的感觉。

短暂的余韵徐歇之后,积蓄的力量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般轰然爆发出来,随即戛然而止。

此时惟有留白的“江心秋月白”冷寂无声,听众还深深地沉浸在乐曲营造的美妙世界里。

白居易在此诗中直接抒发内心情怀的句子很少,但诗人那绵绵浩荡的怨悱心潮,正是在琵琶女手翻弦飞的音符跳跃之间、旋律流转背后汹涌澎湃着 !即使在曲“声渐歇”的留白间隙里,诗人内心里何尝一刻暂息过“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潮涨潮落 ?如刘商的《行营即事》也是留白的杰作。

“万姓厌干戈,三边尚未和。

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战场的血腥场面,而是选取“将军夸剑”这一细节。

通过将军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宝剑又杀了多少多少人,又荣膺了多少多少功名这一生活场景,控诉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惨现实,揭露封建统治者与民为敌的反动本质。

李商隐《夜雨寄北》语言特色两点新解

李商隐《夜雨寄北》语言特色两点新解

李商隐《夜雨寄北》语言特色两点新解李商隐《夜雨寄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下面整理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及赏析等,一起来看看吧!原文君问归期未期,巴山夜雨跌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月夜,共抠西窗烛花,当面倾诉,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1.递北:写诗寄到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道“递北”。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想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则表示动作犯罪行为就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出现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转头说道,上溯赏析这首诗所递何许人,存有友人和妻子两说道。

前者指出李商隐签证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搞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T5670。

持者指出在此之前李商隐尚无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指出它就是寄到“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整体表现出来热切的思念和爱恋的情感来看,似乎寄到妻子更为直白。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跌秋池”就是诗人说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醒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穷思念。

仿佛并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爱恋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夜雨寄北》注释及译文优秀6篇

《夜雨寄北》注释及译文优秀6篇

《夜雨寄北》注释及译文优秀6篇赏析篇一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乍看之下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

李商隐曾经应聘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

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尽管认为诗题不必改作“寄内”(因为“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但内容却是“寄内”的,为此。

他把诗的写作时间,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冯浩考证,李商隐这一年是在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的幕府;当年郑亚由于政敌的诬陷,被贬为循州刺史。

李商隐未去循州,由水路经长沙,于次年回到长安;冯浩认为在归途中李商隐曾经“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于巴蜀间兼有水陆之程”。

《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

近人岑仲勉、陈寅恪曾经指出关于巴蜀之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冯浩也没有说得太死。

他含糊地说,李商隐这时到过巴蜀,“玩诸诗自见,但无可细分确指”。

可见,通常把《夜雨寄北》,说是李商隐寄给自己妻子的;这一说,似还可再斟酌。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

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

(牛,牛僧孺;李,李德裕。

朋党,官僚集团。

)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

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

“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

《夜雨寄北》。

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着与“君”“共剪西窗烛”。

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

从现存的李商隐的诗文看来,有一个人可以成为这样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词人温庭筠。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留白艺术——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为例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留白艺术——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为例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留白艺术——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为例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留白又称余玉,顾名思义就是留有空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延伸意境。

但是不能将留白理解为完全空白,因此讲究留白不空,留白不白。

当然留白不是任意而为之,它是创作者在创作中苦心经营的一种艺术。

留白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有时也称为空白。

受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伽登的图示理论影响,接受美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了空白的概念。

一、留白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第一次明确提出与“空白”相关的词语“有无相生”的是老子。

老子认为“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相互成就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崔仲平,1996 :7)这正是留白策略的理论基础。

在《翻译留白机制的研究》一书中,作者也提到了留白机制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他认为对于文本的空白,读者是最直接的接触者。

这种空白不是文本的缺陷,而是能够引起读者审美反映的基本因素。

接受美学认为一部作品在读者阅读之前,文本中会存在很多留白之处,需要读者去填补,正是因为这种填补使得作品产生一种召唤读者的功能。

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原文本的空白是很有必要的,译者应该尽量保留原文空白,以期达到读者的审美反映。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其中独钓寒江雪有多个译本,我们比较这三个译本:①Angles alone in stream and snow(.赵甄陶译,1999 ::126)②Angling silently in the river covered with snow.(吴经熊译,2010:238)③Is fishing snow on river cold.(许渊冲译,2010:238). 赵甄陶认为江和雪是并列的两个意象,吴经熊认为江和雪之间存在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许渊冲则认为是在江上钓雪。

《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前言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篇,被誉为东篱九首之一。

这首诗深刻地
表达了诗人离情别绪的状态,引人深思。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诗歌的语言、意境等方面来进行解析和鉴赏。

诗歌语言的解析
诗歌风格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被称为“豪放派”,这一风格在唐代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夜雨寄北》这首诗的用字、用词和语言表达上来看,李商隐采用了纯美的语言,时而浪漫抒情、时而深情绵绵,充满了人生的哲理。

用词精练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极其精准地用词,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状态。

例如,“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直接而深刻地表达了他思念远方的爱人的情感,具有较强
的表现力,打动了读者的心。

意境的解析
意境构建
李商隐通过构建清晰具象的意境来提升诗歌的艺术性。

全诗使用了大量的自然
景观描写,如“梧桐树,三更雨”,“灯火阑珊处”,“征衣载道、深秋人去”的描写令
人有一种深刻的感触,贴近了人们的感受。

情感表达
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远方爱人的深情和思念。

这种远距离相思的境况也
让人深感万般无奈,强烈的情感体验是诗歌得以流传千古的关键。

思考
诗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精华,无论在任何年代,都会有诗人以诗歌
来表现生命,来表达情感,来传达思想。

阅读诗歌让我们去体会往昔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感受,领略一份心灵的内涵。

李商隐的诗歌,尤其是《夜雨寄北》,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词赏析优秀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词赏析优秀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词赏析优秀李商隐《夜雨寄北》诗词赏析优秀译文篇一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注释篇二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诗题一作《夜雨寄内》。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指作者的妻子。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

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诗、诗意]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文学成就:篇三1、成就综述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

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

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富饶的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唐代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唐文宗年号)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他处在晚唐时期,朝廷内外的大官僚展开了激烈的纷争,形成了所谓“牛党”和“李党”两个集团。

李商隐因受牛李党争的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有巨大影响的大诗人,擅长律诗和绝句。

他的诗构思精巧,委婉含蓄,语言精炼,富有文采。

著有《李义山诗集》。

[注释]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诗题一作《夜雨寄内》。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指作者的妻子。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

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诗、诗意]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赏析]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

诗词中的留白艺术

诗词中的留白艺术

诗词中的留白艺术
留白是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留白通常被用来暗示、预示或引起读者思考。

以下是一些诗词中留白艺术手法的例子:
1. 暗示故事情节的留白: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只写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没有明确表达出送别时的具体情境和情感,但通过“孤帆”、“远影”、“碧空”、“长江”等意象的组合,读者可以自行想象出送别的场景和情感。

2. 表达含蓄情感的留白: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诗人只描述了昨晚的风雨和自己的浓睡,但并没有直接表达出对花的关切和忧虑。

然而,通过这个留白,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花的深深关切和忧虑。

3. 创造意境的留白: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但并没有明确表达出对这些景象的感受。

这个留白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总之,留白是一种高妙的艺术手法,它让诗歌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多的可能性。

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的鉴赏

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的鉴赏

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的鉴赏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的鉴赏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运用重复和衬托的手法,虚实相合构建别离的意境,用质朴的语言,在伤别离、诉离愁的古代诗作中独树一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的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雨寄北》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系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在文学史上与唐朝诗人杜牧合称“小李杜”,在晚唐诗坛上极负盛名。

李商隐的传世之作很多,最能代表李商隐艺术成就的是那些无题诗和咏史诗。

《夜雨寄北》即景抒情,独具特色,艺术性很高。

欣赏这一首抒情小诗,会让我们对他的艺术风格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夜间下着雨;“寄北”,寄给北方之人,“北”,代指他所寄的人。

《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即内人,妻子。

可见是寄给妻子的诗。

李商隐之妻是当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王氏。

据有人考证,李商隐客居巴蜀时,王氏已过世,而这首诗正是李商隐在巴蜀时所作,所以怀疑是寄给妻子的观点,而应看成是寄给在长安的朋友的较近情理。

我们说这么看来未免有些片面。

一方面,从诗的内容看,诗所表达的感情还是夫妻之情的可能性大一些;另一方面,诗是艺术作品,诗中的形象可以看成是艺术形象,未必就是现实中的人物。

其次,即使王氏已死,为什么就不能写这样的诗呢?王氏死了,诗人怀念之至,写下此诗更见爱妻之切,诗的感情就更深沉,更感人了。

文学史上写给已故人的诗也是有的。

所以,我们仍认为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妻子的,王氏之死不足以否认这一点。

这首诗作于宣宗大中二年(848年)。

当时,李商隐在剑南节度使帐下充任幕僚,客居巴蜀,可以说是宦游天涯,远离故土,举目无亲。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做两种设想:一是李商隐有一天忽然收到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回家团聚。

时值寒秋,夜雨绵绵,诗人手捧来信,怀念远方的妻子,遂提笔写下此诗。

一是深秋之夜,窗外雨声不断,诗人怀念妻子,久难入睡,脑海里浮现着和妻子分手时的情景:温柔的妻子拉着他的手,含着热泪问他何时回家团聚。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及注释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1、《夜雨寄北》解析鉴赏.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9]2、王一川.文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9 译文三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译文二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1、王一川.文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9 赏析三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浅析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

浅析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

浅析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浅析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析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君:你。

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一说是友人。

②、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泛指巴蜀之地)③、秋池:秋天的池塘。

④、何当:哪一天?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⑥、却话:从头谈起。

却:副词。

还,且。

表示轻微的转折。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赏析: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情深意远思绪缠绵。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赏析1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一】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赏析二】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探析诗词意境夜雨寄北

探析诗词意境夜雨寄北

探析诗词意境夜雨寄北夜雨寄北雨水渗透夜幕,滴答作响。

在这寂静而暗淡的夜晚,诗词意境逐渐随着雨滴的柔声撩拨而生,飞扬在寂静而浩渺的夜空。

夜雨寄北,给人以思考、感慨和追忆,也让人沉浸在心灵的深层。

夜雨滋润大地,悄然而至。

在这漫漫长夜中,一派幽默的意境扑面而来。

它抚慰着疲惫的身心。

当黑夜笼罩万物,咫尺之间,却有着天地间波澜壮阔的景色。

雨滴如同邹鲁黄粱一梦,落在花瓣上,竟也有了明媚跳动的颜色。

这是一种无声无息的交流,诗人辗转反侧间悄然触碰到的,也是他们对于生活、对于人性的独立思考。

夜雨使得境界得以升华,尽显深邃的思绪。

一座孤寂的阁楼、一个古老的小巷,在夜雨中仿佛变得微妙起来。

相较于明媚的阳光,夜雨更能够让思绪温暖,给予人可贵的内心体验。

诗词中的思绪仿佛被文言所装点,使得一切都显得境界化,宛若行云流水般自然写意。

夜色笼罩,雨丝细密。

拨开窗帘,透过窗户看着夜雨淋湿大地。

这时的心情是如此纯粹,诗词意境仿佛在雨水中永恒流转。

雨天令人静心,夜雨更是寄托思绪的一种方式。

在街灯照耀下,雨点纷纷落下,如同布满思考和暇想的拼贴画。

诗词家们则化身为才子佳人,感叹着命运的无常、人生的离散和往事的追忆。

夜雨寄北,也是一种情怀的寄托。

北方的雨水和夜色,宛如诗人的朋友,总让人心生感慨和寄予期待。

诗人从南方寄去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予北方朋友们无限的慰藉和暖意。

夜雨滴答着情思,心灵在情感的纵横中漫游,寄以深情厚谊。

诗词意境夜雨寄北,让文化之间的距离变得虚幻而亲近。

即使时光流转,古今已隔,雨水也能将诗意延续,让无法言喻的情感在纸上留香。

夜雨滴滴如和音符,让人不禁携一本诗集,踏着秋雨的节拍,寻觅曾经的诗行。

细雨中的诗词意境让人回荡在恬静的时空。

夜雨寄北,将情思寄托,让人的内心充盈于无限的遐想。

雨夜,蕴含了一种沉静而纯粹的美丽。

而诗词意境,则是通过内心的表达,传递出无尽的情思和思考。

越是电光火石之时,越是显得沉稳和高远。

雨夜中,诗词凝聚成簇,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花朵。

《夜雨寄北》诗词赏析

《夜雨寄北》诗词赏析

《夜雨寄北》诗词赏析《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意象运用、语言特点和结构安排,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一、情感表达《夜雨寄北》的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充满了思念与期盼。

诗人通过写给远方的亲人的回信,表达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无奈与“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孤寂相互呼应,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浓郁。

同时,诗人又借雨中涨满秋池的景象,暗示出内心的期盼与等待。

这种情感表达既深沉又细腻,使得整首诗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二、意象运用《夜雨寄北》中的意象运用独具特色。

诗人巧妙地运用“夜雨”、“秋池”、“巴山”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个充满秋意的意境。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出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与凄凉,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等待。

此外,“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虚幻意象,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使诗歌意蕴深远。

三、语言特点李商隐的诗歌语言优美、精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夜雨寄北》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为:用词简练、质朴自然、节奏明快。

整首诗语言质朴无华,没有过多的华丽修饰,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押韵和对仗等手法,使得整首诗节奏鲜明,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

四、结构安排《夜雨寄北》的结构安排非常严谨。

整首诗由四句组成,前三句写景叙事,后一句直抒胸臆,既体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又表达了期盼重逢的美好愿望。

诗中时空交错,现实与想象相互交织,使得诗歌结构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同时,“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为整首诗的主题句,贯穿始终,使得整首诗结构紧凑,逻辑严密。

综上所述,《夜雨寄北》作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意象运用、语言特点和结构安排,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严谨的结构,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论诗歌翻译中的留白艺术

论诗歌翻译中的留白艺术

论诗歌翻译中的留白艺术作者:孙丹丽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2期摘 ;要:留白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应用十分广泛。

画家在画作中巧妙的使用留白艺术,使得整幅画作产生空灵之美;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使用留白艺术,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诗人在诗词中使用留白艺术,给意境及意象留下空白。

留白在翻译中的应用更是巧妙和智慧之举,本文将从诗歌翻译中探究留白这一艺术手法的应用,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为例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留白;诗歌翻译;夜雨寄北作者简介:孙丹丽(1991.6-),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笔译实践与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1留白又称余玉,顾名思义就是留有空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延伸意境。

但是不能将留白理解为完全空白,因此讲究留白不空,留白不白。

当然留白不是任意而为之,它是创作者在创作中苦心经营的一种艺术。

留白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有时也称为空白。

受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伽登的图示理论影响,接受美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了空白的概念。

一、留白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第一次明确提出与“空白”相关的词语“有无相生”的是老子。

老子认为“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相互成就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崔仲平,1996:7)这正是留白策略的理论基础。

在《翻译留白机制的研究》一书中,作者也提到了留白机制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他认为对于文本的空白,读者是最直接的接触者。

这种空白不是文本的缺陷,而是能够引起读者审美反映的基本因素。

接受美学认为一部作品在读者阅读之前,文本中会存在很多留白之处,需要读者去填补,正是因为这种填补使得作品产生一种召唤读者的功能。

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原文本的空白是很有必要的,译者应该尽量保留原文空白,以期达到读者的审美反映。

李商隐《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夜雨寄北》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夜雨寄北》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夜雨寄北》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夜雨寄北》译文二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夜雨寄北》译文三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夜雨寄北》赏析一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下一句,这句诗是来自非常宋朝著名的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下一句是:却话巴山夜雨时。

以下是有关何当共剪西窗烛下一句的全诗赏析:诗名《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朝代:宋朝全诗如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全诗翻译如下: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在西窗烛芯;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大意是: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

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

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注释(1)此诗洪迈(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即寄给妻子王氏。

一般认为是寄长安友人。

(2)君:指在长安的友人。

(3)巴山:也称大巴山,又叫巴岭,这里泛指东川一带。

涨秋池:因秋雨而池塘水涨。

(4)何当:何时。

剪:指剪去烛花,使烛光明亮。

(5)却:回转。

话:谈论。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_李商隐流莺艺术手法

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_李商隐流莺艺术手法

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_李商隐流莺艺术手法《夜雨寄北》是诗人李商隐身处外乡巴蜀地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那你知道夜雨寄北中有什么艺术手法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手法《夜雨寄北》是诗人李商隐身处外乡巴蜀地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写给远在千里之外长安的妻子的抒情诗,是给对方的复信。

这首诗立意新颖独特,跌宕起伏,言简意赅却情意浓浓,具有含蓄委婉却触动人心的力量,传诵千年吸引了无数人,堪称百读不厌。

诗的前面两句通过问答以及对于眼前景色的描写作为开头,阐述了诗人寂寥的心情以及对爱人深切的思念。

而接下来后面两句则是对未来日子里能够团聚相谈的想象,以此来反衬今夜的孤单。

这首诗为即兴之作,写出了诗人在瞬间的情感变化,言语质朴,在用词造句上均不加修饰,不同于李商隐大部分作品的辞藻华美与象征暗示,这首诗言意明了、自然深切。

诗歌的大意,你问我什么何时是归家之期,我暂且还没有确定下来。

而此刻我唯一能告知你听的,就是眼前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绵绵不尽地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中与你团聚,我们两人共同坐在家中的西窗下面,一面剪着烛花一面谈心。

到了那时我再来对你诉说今夜,我客居巴山时听着细细不断的冷夜秋雨,心中对你是如何的想念。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所创造的独特思维以及在章法结构上的严密性都是十分出彩的,诗歌排句立意层层紧扣,想象与现状融合,打破常规,回环往复,创造了时空、意境的错乱之美,做到内容与形式上的完美统一。

李商隐流莺艺术手法《流莺》是李商隐的一首借物言怀的七律诗歌,诗人在此诗中借流莺来比喻自己,通过描写流莺的孤苦无依,从而抒发自己的身世感受,游历漂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种种苦闷。

这首诗的首联讲的是流莺独自飘荡,没有归所与依靠;而颔联则是指出了流莺心中的压抑、苦楚之情;颈联讲了流莺活在这世上的不如意,尝尽艰难险阻;直到尾联,李商隐才真正从流莺身上转而写到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留白艺术——以李商
隐《夜雨寄北》为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留白又称余玉,顾名思义就是留有空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延伸意境。

但是不能将留白理解为完全空白,因此讲究留白不空,留白不白。

当然留白不是任意而为之,它是创作者在创作中苦心经营的一种艺术。

留白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有时也称为空白。

受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伽登的图示理论影响,接受美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了空白的概念。

一、留白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第一次明确提出与“空白”相关的词语“有无相生”的是老子。

老子认为“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相互成就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崔仲平,1996 :7)这正是留白策略的理论基础。

在《翻译留白机制的研究》一书中,作者也提到了留白机制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他认为对于文本的空白,读者是最直接的接触者。

这种空白不是文本的缺陷,而是能够引起读者审美反映的基本
因素。

接受美学认为一部作品在读者阅读之前,文本中会存在很多留白之处,需要读者去填补,正是因为这种填补使得作品产生一种召唤读者的功能。

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原文本的空白是很有必要的,译者应该尽量保留原文空白,以期达到读者的审美反映。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其中独钓寒江雪有多个译本,我们比较这三个译本:①Angles alone in stream and snow(.赵甄陶译,1999 ::126)②Angling silently in the river covered with snow.(吴经熊译,2010:238)③Is fishing snow on river cold.(许渊冲译,2010:238). 赵甄陶认为江和雪是并列的两个意象,吴经熊认为江和雪之间存在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许渊冲则认为是在江上钓雪。

可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自己对原作的先在经验主观化了,对于原诗中的空白也不可避免的进行了自我填补,这种填补有时候会破坏了诗人原本在诗歌中苦心经营的留白艺术,有时甚至造成误译。

译者应该在不偏离原作意义的基础上尽可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不要破坏原诗的空白。

如果可能的话,译者在译作中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应该与原作者在原作中给译者留下的想象空间是一致的。

二、李商隐《夜雨寄北》英译中的留白应用
我选择这首《夜雨寄北》来作为分析,因为作者在写这首诗时就运用了留白艺术,并且运用得很是巧妙,该诗歌的译本也更是典型。

这首诗寄托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情谊。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什么时候归来,我也迟迟说不了确定的日期,现在我独居在里,这雨下的不停,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与你一同在家中的西窗下剪烛聊天,说这话想这情形的时候巴山又下起了雨。

以下是选自国内外对于该诗的翻译。

You ask when I am coming,also not just yetHow the rain filled the pools on that night when we metAh,when shall we ever snuff candles againAnd recall the glad hours of that evening of rain
Herbert
Written on a Rainy Night to my wife in the northYou ask me when I can come back but I do not knowThe pools in western hills weth autumn rain o erflow When by our window can we trim the wicks againAnd talk about this endless,dreary night of rain Xu Yuanchong
该诗的地理位置在不断变化,第一句是身处异乡,遥想家中;次句又回到异乡;第三句回到家中;末句又拉回异乡。

但这是回忆中的他乡,空间和时间都应用了留白的艺术,让人们产生无尽的联想。

前一个译本是外国作家所译,由于文化方面的差异以及对语言的敏感度不同,欧美的学者的译本显然有些走样,没有适当保留原诗的空白之处也没有将诗歌的意境表现出来。

外国作者不了解巴山这样的概念因此他也无法译出,选择了省略这一意象。

当然他一定也不懂李商隐所说的西窗烛是怎样的一个场景,自然李商隐在诗中的留白他也无法将其表现出来。

许渊冲先生的译本,因为他本身对中国文化语言文字的了解,因此没有过多的翻译意象,妻子就是wife,他把巴山西窗直接译成西山,我们的窗户。

他不但充分的理解了原诗的内容,还体会到了作者的内在思想感情和言外之意,没有将诗中的空白全部填补,还适当的与原诗在空间上时间上的留白保持一致,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对于巴山这样的意象,许先生也没有过多解释或翻译,但是却把妻子翻译出来,这就能看出来许先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能读懂两个君分别的意义。

后两句中,西窗剪烛以及却话巴山等等,许先生在翻译时做了一些改变,更便于读者的理解也与原作者想要给读者留
下的空白基本一致。

三、结束语
综上述,译者扮演读者与译者的双重角色,在第一次阅读原作时,译者作为读者去体会作品中的留白给自己留下想象的空间,同样作为译作的创造者,译者有责任将原作的留白再现给接触译作的读者,使之作者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与译者给作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一样,这样方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留白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同样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在翻译中学习。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