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时”全诗翻译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复信。
虽然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象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友人或妻子以慰藉。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一】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
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译文二: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词语解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君:指作者的妻子。
巴山:指四川的山。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哪一天?却话:回溯。
【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初中语文文言文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赏析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译文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译文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译文
众所周知,语文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古诗因为语言晦涩、意象庞杂,成为语文考试中的.难点,但也成为“会者”眼中的得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译文,欢迎阅览。
《夜雨寄北》
作者:(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⑴期:期限。
⑵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
⑶池:水池。
⑷何当:什么时候能够。
⑸却:还,再。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
《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
以下是为您提供的《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的相关内容: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今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今四川南江县以北。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
夜秉烛长谈。
9、却话:回头说,追述。
这首诗是李商隐身处异乡巴蜀时写给远在长安的亲友的。
诗人用朴
实无华的文字,抒发了自己羁旅他乡的孤寂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君
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景,使愁苦之情具体化。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是
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
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
盼望他日与亲友相聚,追述今夜的一切,情味深长。
《夜雨寄北》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
却话巴山夜雨时全诗解释
却话巴山夜雨时全诗解释意思:再来细诉今夜巴山中,这听雨的情思。
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夜雨寄北》,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复信。
全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夜雨寄北》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翻译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当时诗人在巴蜀,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2、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3、巴山:泛指重庆一带的山。
重庆古代属巴国。
4、何当:何时能够。
盼望之词。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相当于“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5、却话:回头说,追述。
却,一说还,再。
《夜雨寄北》注释你若问我归家的日期,我还没有定期!今夜巴山淅沥的秋夜,却已涨满秋池。
几时才相会共剪红烛,在那西窗之下?再来细诉今夜巴山中,这听雨的情思。
《夜雨寄北》赏析此诗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
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诗即兴写来,写出了作者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夜雨寄北》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滞留巴蜀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从诗歌的内容和所表现的情感来看,被怀念的当是与作者关系非常亲密的人。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王晏媄的。
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晏媄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古诗词】夜雨寄北翻译赏析及注释
【古诗词】夜雨寄北翻译赏析及注释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
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
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
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
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
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
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
“一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诗《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标签思念、写景、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爱情、高中古诗、写雨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李商隐《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夜雨寄北》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夜雨寄北》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夜雨寄北》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夜雨寄北》译文二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夜雨寄北》译文三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夜雨寄北》赏析一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夜雨寄北(李商隐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标签思念、写景、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爱情、高中古诗、写雨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1夜雨寄北是李商隐经典的作品,表达了作者的无比愁绪的感情,下面是夜雨寄北原文翻译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2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
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
炎凉。
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
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
疑将。
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
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
荷裳。
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
从此羁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螀。
翻译盼望着银河的出现,入夜的时候却偏偏下起了悲凄的秋雨。
刹那间,园里的蝴蝶和蜜蜂纷纷飞起,匆匆躲避。
是暖是寒。
入秋夜雨本是等闲之事,但今晚那丝丝点点的雨声却令人搅断柔肠。
应该是因为此时正是别离送友的时刻,所以这秋雨才这样让人断肠吧。
秋夜雨洒落在疏窗上,那雨痕仿佛是屏风上画出的水墨画。
能否请求高高的梧桐树和烧残的灯烛细做掂量,不要在此时再添人的愁绪池塘里,荷叶已经被秋风吹残,那今夜谁来代替荷叶为鸳鸯们遮风挡雨呢?你将上路远行,从此旅途劳顿,梦醒之时,唯有悲切的寒蝉声相伴。
注释迢递(:高远貌。
清商:古代五音之一,即商音,其调悲凉凄切。
此处借指入夜后的秋雨之声。
西园:本为园林名,后亦泛指园林。
麝粉:香粉,代指蝴蝶翅膀。
蜂黄:本指妇女涂额之黄色妆饰,此处代指蜜蜂。
疑将:仿佛、类似。
将,助词。
炎凉:是暖是寒。
炎:热。
凉:冷。
水墨:浅黑色,常形容或借指烟云。
疏窗: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窗户。
潇湘:本指湘江,或指潇水、湘水,此处代指竹子。
倩:倚近、靠近。
商量:斟酌、思考之意。
荷裳:用荷叶做衣服,这里指荷叶。
羁愁:旅人的愁思。
万叠,形容愁情的深厚浓重。
螿:即寒蝉,蝉的一种,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鸣叫。
赏析词的上片,词人开门见山地表述了他与好友聚少离多的现实,所以分别的时候二人愈加地难分难舍。
“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
”一个“盼”字,写出了容若与友人的期待。
只可恨“天有不测风云”,“惊入夜,转清商”,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随风而至,一个“惊”字,语意突转,尽显出乎预料之意。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1夜雨寄北原文欣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注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君:指作者的妻子。
巴山:指四川的山。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哪一天?却话:回溯。
夜雨寄北原文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
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注释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注释《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这首诗是李商隐滞留巴蜀时寄怀长安的妻子( 一说友人)之作。
从诗歌的内容和所表现的情感来看,被怀念的当是与作者关系非常亲密的人。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王晏媄的。
李商隐于大中五年 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晏媄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似乎更确切些。
此诗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
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诗即兴写来,写出了作者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全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夜雨寄北》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1)寄北:写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 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复信。
虽然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象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友人或妻子以慰藉。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一: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
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译文二: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词语解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君:指作者的妻子。
巴山:指四川的山。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哪一天?却话:回溯。
赏析一:《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注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赏析《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反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夜雨寄北》解释大全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译文(一)译文一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二)译文二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三)译文三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二、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①,巴山②夜雨涨秋池③。
何当④共剪西窗烛⑤,却⑥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期:期限。
②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③池:水池。
④何当:何时能够。
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⑥却:还,再。
【写作背景】: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翻译】: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翻译二】: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简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赏析】: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
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之争中。
(牛,牛僧孺;李,李德裕。
朋***,官僚集团。
)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
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
“且吟王粲从***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
《夜雨寄北》,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着与“君”“共剪西窗烛”。
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
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①,巴山②夜雨涨秋池③。
何当④共剪西窗烛⑤,却⑥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①期:期限。
②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③池:水池。
④何当:何时能够。
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⑥却:还,再。
【写作背景】: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翻译】: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烛夜谈;再来叙说今
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翻译二】: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简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
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
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
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赏析】: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
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
(牛,牛僧孺;李,李德裕。
朋党,官僚集团。
)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
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
“且吟
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
《夜雨寄北》,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着与“君”“共剪西窗烛”。
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
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
从现存的李商隐的诗文看来,有一个人可以成为这样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词人温庭筠。
李商隐在徐州幕时,温曾有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
李商隐在四川时,也有三首诗寄赠温。
温的出身较李要名贵些,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裔孙,但他也同样受到牛党令狐绹的排挤和压抑,晚年才做了方城尉与国子助教。
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大概可以说,《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在梓州幕府时写给温庭筠的。
这样,或许能更为精细地品味出诗中蕴含的情感内容。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
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
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
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
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
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
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
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
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
“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
“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
“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
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
“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
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
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
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
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
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
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
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
《夜雨寄北》,虽然有些欢欣的折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
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
深沉。
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的潜台词。
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
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