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比如,咱们不但仅争辩认知行为治疗是否有效,咱们还进行研究以 证实它是有效还是缺乏疗效。
比如,研究有利于咱们延伸和修正理论。
伴随科学发展,详细科学方法在不停地更新与改进,而且没有 哪种方法靠它本身就能必定地回答全部问题。
然而,怀疑态度、客观标准以及科学程序是全部科学方法不可 或缺基础特征。
亲生父母是否患/未患某种疾病时,比较寄养子对该病患病率。 寄养子患/未患某种疾病时,比较亲生父母与寄养父母对该病患病率。
(四)遗传关联与相关性分析
基因关联分析:在研究一个家庭心理障碍时,同时评定准确位置已知其 它遗传特征(称做遗传标识),假如发觉心理障碍继承和遗传标识继承 之间匹配或关联,那么,这种障碍基因和遗传标识很可能在同一条染色 体相近位置上。
第五,治疗研究也因跨文化差异而变得复杂。在不一样文化中,会产生 反应其独特价值治疗模型。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18页
第二节 科学研究范式
跨文化研究设计中重点问题
1.对文化抽样
样本选取可能受到现有资料限制,有许多民族或文化特质或变量尚无充分研究和统计。 各种样本文化可能起源于同一祖先文化,这些同源文化可能有各种形式和不一样程度关联,
其次,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个体是有意识、有心理有机体,既含 有生物 性又含有社会性。其心理特征复杂多样,心理活动千变 万化,造成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所发生某一心理现象可能受到很 多原因影响,而且通常这些原因极难被充分考虑与识别。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4页
第一节 科学方法特征
二、客观标准
客观性标准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态度,要从客 观事实中寻找和发觉规律,而且从客观事实到研究结论推理要建立 在逻辑规则上。
心理学考研变态心理学解析:研究方法
2019考研复习正在紧张的进行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习。
为大家整理了“2019心理学考研变态心理学解析:研究方法”的相关信息,提醒各位考生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做好复习规划。
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1、观察法2、个案调查法3、实验法:包括病程实验病程的治疗儿童自然实验动物实验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心理测验评定量表和行为评定法研究指标指标:统计学指标、社会适应性指标、以个人经验为指标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变态标准划分1行为和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2特殊意识状态3轻度心理异常4心身障碍或称心理生理障碍5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时所表现的心理行为异常6严重的心理异常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2019心理学考研变态心理学解析:研究方法”的相关信息,预祝同学们都能顺利的考试!考研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与每年的大纲进行深入并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考研答题万能模板1.知道用什么原理作答,但不会写原理?第一种情况:考查辩证关系的,A和B的辩证关系。
适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等。
写作模板:A和B是辩证统一的,A和B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A,也要看到B;只看到A看不到B是不行的,只看到B看不到A是不行的,必须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
只有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例如:必然性与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必然性,也要看到偶然性;只看到必然性看不到偶然性是不行的,只看到偶然性看不到必然性是不行的,必须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只有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第二种情况:不是考查辩证关系的。
适用:联系、发展、矛盾、实践、人民群众等等。
变态心理学 评估诊断与研究方法
(一)精神状况检查
1.外表和行为 2.思维和感知觉 3.情绪和心境 4.智力情况 5.意识状况
(二)无结构访谈
临床访谈在结构上是可变的,其中包括一 些完全的无结构访谈。无结构访谈具有很 大的灵活性,但降低了访谈的信度和效度。
在无结构访谈中,暗示性问题、社会影响 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个体对访谈内容的理解 产生偏差。
(二)人格测验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
(三)智力测验 斯坦福—比奈量表 韦氏智力测验
(四)神经心理测验
六、生理心理评估
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 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
七、脑成像技术
大脑结构成像:对大脑结构的检查 大脑册
DSM于1952年由美国精神疾病学会开发和 修订,目前正在使用的是1994年修订的 DSM-Ⅳ-R。
(一)定义障碍的标准 DSM-Ⅳ对心理障碍的定义:导致个体痛苦
或使得个体在一个或多个重要方面丧失功 能的行为或心理类型。
(二)多轴分类
轴Ⅰ——临床综合征 轴Ⅱ——人格障碍 轴Ⅲ——总体的医疗状况 轴Ⅳ——心理社会和环境问题 轴Ⅴ——功能状况的总体评价
变态心理学 评估诊断与研究方法
一、评估的三个基本概念
信度:测查工具所表现出的一致性的程度。
效度: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 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标准化: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一组 标准或者常模被确定下来并且能够在不同 测量过程中得以使用。
二、临床访谈
访谈帮助临床工作者收集个体在行为、态 度和情绪方面的信息,以及有关个体的总 体生活状况和当前问题的资料史。
“维度取向”:对各种病人所表现出的认 轴Ⅲ——总体的医疗状况
轴Ⅲ——总体的医疗状况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历史演进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变态心理学研究中的一般性问题1.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1)建立有效的心理异常诊断体系(2)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特征的描述(3)对心理异常病因的描述(4)对心理异常病程的描述2.变态心理学研究的特点(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要科学的描述、预测,以及理解心理异常问题。
(2)理解变态心理还包括揭示两个变项或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个案法与调查法研究心理异常现象比较直接的方法是临床法,包括个案研究与调查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直接与病人接触,收集与他们的心理异常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综合,以期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1.个案研究法(1)个案研究法即收集和分析某个病人的材料,它是变态心理学研究史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个案研究是关于个体生活的详尽描述;有些研究基本上是历史的、回顾性的,目的在于提示心理障碍的原因。
(2)个案研究法的缺点:1)首先,这样收集来的材料,不易区分哪些是心理异常发生之前就有的特点,哪些是心理异常中的表现。
2)其次,对材料的分析也比较困难,因为个案研究的材料缺乏统一性和条理性,难以数量化。
3)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它的主观性色彩比较浓厚,因为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影响病人自我报告的因素很多,难以有客观的指标。
2.调查研究法(1)调查研究法:调查主要是用来计算拥有某些经验的人数。
这种信息是从官方记录,或者电话访谈一群样本得来的。
这样搜集的信息对筹划心理健康资源颇有帮助,但这种信息很少提供病因或有效的治疗。
(2)调查有两种:1)反应式调查,即要求受试者在访谈时,或在印好的问卷上回答问题。
2)非反应式调查,即使用可利用的现成记录,来寻求欲调查对象群中成员的反应。
三、相关法1.相关研究是利用相关分析技术,考察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联系,以及相互关联的紧密程度的一类研究的总称。
2.高危设计,即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3.一项考察认知歪曲同抑郁症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一、绪论1、变态心理学的任务: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和原因,对异常心理现象进行描述和分类,阐明其本质和发生机制,探讨其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2、变态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的异同。
3、变态心理学放入理论模型:生物学模型心理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行为模型)社会模型(社会—文化模型,家庭模型)4、变态心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P17)5、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心理学方法,普通心理学方法,临床心理学方发法,社会心理学,心理生物学方法。
二、影响变态心理形成因素1、单因论和多因论条件论和决定论内因论和外因论近因论和远因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2、个体因素:个性缺陷认知偏差应对能力与应对方式对社会资源的利用能力3、心理应激:是个体在察觉自身处于威胁或挑战情景中作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
4、应急原:是指能引起应激反应的事件和情境。
5、应激反应:躯体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6、综合性应激反应:崩溃(一种心身耗竭状态)延缓应激效应(在高度应激情境下当时不呈反应而是在事后一段时间才体验到应激反应。
又叫“创伤后应激障碍”)7、心理应激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心身反应与心身障碍,心理障碍,行为障碍与社会适应不良,心身疾病,对已有疾病的影响。
三、变态心理的分类和诊断1、判别标准:完美的标准统计学的标准社会适应标准医学标准2、判别方法:自评法他评法客观法3、分类:ICD-10 是WHO编制的《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DSM-Ⅳ是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CCMD-3 是中国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4、多轴评估:轴I:临床障碍。
轴Ⅱ:人格障碍和特定的发育障碍。
轴Ⅲ:躯体疾病或状况。
轴Ⅳ:心理社会和环境问题。
轴V:全面功能评估。
5、临床诊断的四个步骤:症状病程严重程度排除6、诊断方法:采集病史接触病人辅助检查7、注意1)全面正确的分析病史2)全面而且有重点的进行检查3)对各种信息加以整合四、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倒错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2、知觉障碍错觉、幻觉(幻听,幻嗅,味幻觉,幻触,内脏幻觉)、感知综合障碍(空间,时间,周围环境改变)3、正确的思维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四个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分理由律4、思维联想障碍:1)思维联想活动量和速度方面的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病理性赘述2)思维联想连贯性障碍: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云集强迫观念3)思维逻辑性方面的障碍: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诡辩性思维4)思维活动形式障碍:持续语言重复语言刻板语言模仿语言5、思维内容障碍:妄想6、妄想的三个特征:1)妄想是一种坚信或确信2)妄想是自我卷入的3)妄想是某个人独有的信念7、妄想的分类: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特殊意义的妄想8、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似曾相识症9、情感的分类:状态情感自己评价情感他物评价情感10、常见情绪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欣快情绪低落焦虑恐惧感情脆弱情感爆发易激惹性情感淡薄情感幼稚情感倒错病理性心境恶劣矛盾情感强制性哭笑11、意志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弱意志缺乏意志倒错强迫意向12、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性兴奋青春性兴奋紧张性兴奋13、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蜡样屈曲被动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强制性动作强迫动作14、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减弱注意减缓注意狭窄注意固定注意转移15、意识障碍: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16、意识的范围改变:朦胧状态睡行症神游症17、自我意识障碍:人格解体交替人格双重人格人格转换18、常见的综合症:幻觉—妄想综合症精神自动综合症疑病症综合症紧张综合症情感综合症强迫状态五、神经症1、神经症临床表现:1)脑功能失调症——精神易兴奋、精神易疲劳2)情绪症状——焦虑、恐惧、易激怒、抑郁3)强迫症状——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2、焦虑症1)广泛焦虑症病因:遗传生化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焦虑和烦恼运动性不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过分警觉2)惊恐障碍病因:遗传生化生理心理临床表现:惊恐发作预期焦虑求助回避行为3、强迫症病因:遗传个性生化解剖心理强迫思想: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联想强迫表象强迫回忆强迫行为:强迫检查强迫清洗强迫询问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迟缓4、恐怖症临床表现: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单纯恐怖症6、躯体形式障碍病因:遗传个性神经生理和神经心理社会心理因素(潜意识获益、认知作用、述情障碍、生活事件、社会文化因素)临床表现:躯体化障碍(疼痛胃肠道症状性功能障碍假性神经症状)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身体变形障碍躯体形式疼痛障碍7、神经衰弱临床表现:衰弱症状兴奋症状情绪症状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其他心理生理障碍8、人格解体障碍临床表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9、癔症临床表现:1)癔症性精神障碍:A、癔症性遗忘B、癔症性神游症C、癔症性木僵状态D、癔症性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E、癔症性身份障碍F、其他癔症性精神障碍(感情爆发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精神病)2)癔症性躯体障碍:运动障碍(肢体瘫痪肢体震颤起立不能步行不能缄默症)痉挛障碍感觉障碍(感觉缺失感觉过敏感觉异常视觉障碍)混合障碍3)特殊表现形式:癔症的集体发病赔偿神经症职业神经症六、心因性心理障碍1、心理应付机制:选择性忽视选择性重视改变自己原有的价值系统改变满足愿望的方式降低自己的理想愿望和社会对自己的要求蛮干(铤而走险)2、急性应激障碍原因:1)严重生活事件2)重大的自然灾害3)战争场面3、创伤后应激障碍4、适应障碍分型:以抑郁情绪为主的适应障碍以其他恶劣情绪为主的适应障碍混合型情绪表现的适应障碍以品行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5、感应性精神障碍发病因素:1)关于原发者同被感应者之间的关系2)文化和环境因素3)病前个性特点4)遗传因素6、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表现:1)类分裂样精神障碍2)类癔症发作3)类神经症发作4)类躁狂或类抑郁发作7、恐缩症病因:文化信念导火事件环境因素易感素质临床的精神症状:1)恐怖性焦虑2)生殖器的感知障碍3)其他器官的感知障碍4)肢体或胸部麻木疼痛感5)濒死感6)幻觉7)意识障碍8)行为障碍七、人格障碍1、特征:1)人格严重偏离正常,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处理不良2)态度和行为等心理机能明显不协调。
变态人生测试题及答案
变态人生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变态行为的典型表现?A. 强迫性行为B. 社交恐惧C. 过度依赖D. 喜欢独处答案:D2.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是哪类人群?A. 正常人群B. 心理变态人群C. 精神病患者D. 心理异常人群答案:D3.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项?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所有以上答案:D4. 变态心理学中,弗洛伊德的理论属于哪个学派?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学派D. 人本主义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变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焦虑障碍B. 人格障碍C. 学习障碍D. 情感障碍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哪些?A. 心理变态人群B. 心理异常人群C. 精神病患者D. 正常人群答案:A B C2. 变态心理学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药物治疗B. 心理治疗C. 行为矫正D. 社会支持答案:A B C3. 变态心理学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以下哪些?A. 焦虑障碍B. 人格障碍C. 学习障碍D. 情感障碍答案:A B D4.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哪些?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答案:A B C D5. 变态心理学中,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以下哪些是心理障碍的成因?A. 童年经历B. 潜意识冲突C. 社会压力D. 生物因素答案:A 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变态人群的科学。
(对)2.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仅限于观察法。
(错)3.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不包括情感障碍。
(错)4. 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心理障碍的成因主要是社会压力。
(错)5.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正常人群。
(对)6. 变态心理学的常见治疗方法不包括药物治疗。
(错)7.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个案研究。
(对)8. 变态心理学中,人格障碍不属于心理障碍。
5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一、现状调查
流行病学研究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指在一定时间内新发生某 种疾病或者非健康状态的病例占该研究人群总人口的比例。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有 患有某种疾病或非健康状态的病例(包括原有的和新发生的) 障碍研究人群总人口的比例。
精神疾病患病率的现况调查
第二节 观察法
三、案例研究(case study)
定义:指以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一个家庭或一 个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一种方法。
案例研究的最大研究价值在于其内容丰富性。
第二节 观察法
三、案例研究(case study)
案例研究存在的缺陷: 1.资料收集中,会谈对象所报告内容有可能是选择性的,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
三、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将具有共同经历或者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群作为研 究对象,将其分为某暴露于某种危险因素和为暴露于此种 危险因素的两组,或者不同暴露水平的几个组,追踪观察 各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病例数,比较各组的发病率, 从而判断该危险因素与此种疾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其关 系程度。
单一疾病的比较还发现,男性酒依赖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 而分裂症的患病率则低于女性。与1982年在此7个地区的调查结果相比较,提 示除了酒依赖的患病率有所升高,各类精神障碍(不含神经症)总的患病率 和单一疾病的患病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
二、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这一研究只是针对性评估患者的心境状态和IBS症状,对其他可能的影 响因素不加控制,通过在现实的治疗过程中自然地观察两种症状的动态变化, 从而探讨情绪和IBS症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变态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变态:本质而言,心理活动处于非正常的状态。
3、心理失调: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4、心理异常: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5、心理疾病:从医学的角度理解心理异常,用疾病的概念界定心理异常6、心理障碍:指心理过程与心理机能紊乱(心理问题:泛指各种程度的不同的、各式各样的、需要关注与帮助的心理困惑与问题。
)7(1)抽样方法:即根据一组病人的某些特点选择适应的控制组,这种方法又称为“事后因素设计”方法。
7(2)、血亲设计。
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
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8、临床观察法:又称临床方法,主要是通过病人的直接观察与谈话来获得事实,并分析问题。
9、治疗实验:在研究过程中最好采用“双盲”实验设计,即治疗者不应知道每个病人具体接受什么样的治疗,病人也不应知道接受的是什么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治疗者的“对待效应”和病人的“期望效应”对治疗结果的干扰,增加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般性。
10、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
11、孤立病灶: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仍正常,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而产生半醒半睡状态。
12、心理防御机制:否认、幻想、压抑、合理化、投射、反向、转移、情绪分离、隔离、抵销、过度补偿、升华作用。
13、强化: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如果某一行为重复伴随一种奖酬性的条件(正强化)或逃避某种厌恶刺激的条件,则这一行为就会被强化(负强化)。
14、消退: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渐趋弱直至消失。
15、泛化与辨识: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变态心理学重点
一、绪论1.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变态心理学又叫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一个分支。
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学科。
2.研究内容仅仅适用于一部分人或一些人一生中出现问题的那部分时间。
3.工作重点:描述现象、发现原因、治疗干预。
4.神经病: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疾病。
5.精神障碍:与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含义大致相同。
精神病学研究的所有内容。
.6.精神病:广义与精神疾病同;狭义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
三个特点: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缺乏症状自知力。
7.心理障碍: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
偏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的理解。
8.异常心理的辨别标准: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性的、观察者不适、违背标准。
9.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0.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调查法、流行病学法、案例研究。
二、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1.心理动力学模型:在人格和变态的研究中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着人们的心理。
变态人格:心理能量分配不合理,不是本我太强,就是超我太强,自我很难控制欲望或良知。
2.防御机制,是指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过程,用来保持原始的与冲突有关的情绪,以使自我能够继续它的协调功能。
3.焦虑是警告自我运用防御机制的信号。
三、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1.心理评估概念:心理评估是指评估者主要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点及状态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诊断的过程。
2.评估手段:观察法、会谈法、测验法3.美国DSM多轴诊断系统4.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5.等级诊断原则:是否正常、是否由器质病变引起、主导症状是精神病性还是非精神病性、心理应激因素的影响,鉴别,诊断6.多轴诊断原则:临床症状、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一般医学情况、社会问题及环境问题、功能的全部评定。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是:A. 正常心理现象B. 异常心理现象C. 心理治疗技术D. 心理测量方法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焦虑障碍B. 人格障碍C. 学习障碍D. 智力障碍答案:D3. 变态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A. 基础心理学B. 应用心理学C. 教育心理学D. 社会心理学答案:B4.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推理法答案:D5. 变态心理学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A. 个人主观感受B. 社会适应能力C. 心理测量结果D. 国际疾病分类答案:D6. 以下哪个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A. 幻觉B. 妄想C. 强迫症状D. 思维紊乱答案:C7.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不包括:A. 情绪低落B. 兴趣减退C. 睡眠障碍D. 社交恐惧答案:D8. 以下哪个选项是焦虑症的典型症状?A. 情绪高涨B. 思维奔逸C. 过度担忧D. 幻觉体验答案:C9. 强迫症的主要特征是:A. 情绪低落B. 强迫行为C. 社交恐惧D. 思维奔逸答案:B10. 变态心理学中,对心理障碍的评估不包括:A. 症状评估B. 功能评估C. 社会适应评估D. 道德评估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 心理障碍的分类B. 心理障碍的成因C. 心理障碍的诊断D. 心理障碍的治疗答案:ABCD2.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 临床观察B. 实验研究C. 心理测量D. 社会调查答案:ABCD3. 变态心理学的诊断标准依据包括:A. 国际疾病分类B. 心理测量结果C. 社会适应能力D. 个人主观感受答案:ABC4. 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包括:A. 幻觉B. 妄想C. 强迫症状D. 思维紊乱答案:ABD5.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包括:A. 情绪低落B. 兴趣减退C. 社交恐惧D. 睡眠障碍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变态心理学只研究心理障碍的成因。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目录1、什么是变态心理学2、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变态心理学简史4、变态心理学的内容5、变态心理的矫治6、其它心理学分支学科7、关于变态心理学应试技巧(适合各类考试)内容简介abnormal psychology一、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所以,也可以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
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
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
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按临床精神疾病的表现或症状可分为神经症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人格障碍、药物和酒精依赖、性变态、心理生理障碍、适应障碍、儿童行为障碍、智力落后等。
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一般需从3 方面考察:①从统计学方面考察。
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属于异常。
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
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
③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
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
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
对变态心理的矫治,可区分为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大类。
心理治疗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
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等。
此外,采用一些综合性疗法也可取得显著效果。
预防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因而需要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奏效。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一、变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研究精神异常、人格畸变和心理障碍的科学。
2.变态行为的特征:不正常、违背社会规范、病态。
二、变态心理学的类别1.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2.人格障碍:如反社会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
3.性别身份障碍:如性别认同障碍。
4.恋物癖和恋物狂:指向不寻常的物体或情境发展出迷恋、依赖或性快感。
5.性行为障碍:如性偏执、性虐待等。
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和评估病人的症状和行为来探究变态心理现象。
2.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测量和观察变态行为。
3.统计学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来研究变态心理学的相关现象。
四、变态心理学中的常见疾病和症状1.强迫症:表现为频繁的、不自主的、无法控制的强迫行为和思维。
2.焦虑症:表现为持续的、过分担忧的情绪,如恐惧、紧张和不安。
3.抑郁症:表现为长期的、严重的低落情绪,伴随着失去兴趣、自卑、睡眠障碍等症状。
4.精神分裂症:表现为现实感受和幻觉的分裂,意识混乱、人格解体等。
5.反社会人格障碍:表现为无视他人权益、缺乏内疚感和同情心等。
6.边缘型人格障碍:表现为自我认同困扰、情绪不稳定等。
五、变态心理学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常用于精神障碍,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2.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心理分析等,通过改变病人的思维和行为来缓解症状。
3.环境疗法:改变病人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应性训练和支持,促进康复。
4.社会支持:提供社会支持和康复资源,帮助病人重建社交网络和自我认同。
六、变态心理学与社会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治安维稳具有重要意义。
2.对变态心理学的了解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对变态行为的警惕性。
3.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促进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提高变态心理疾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以上是关于变态心理学的复习要点,旨在帮助你回顾和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分类、研究方法、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等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笔记和名师钱铭怡习题详解
《变态心理学》笔记和钱铭怡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概论1.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变态心理学、心理异常和心理障碍的概念;2.变态心理的评价标准;3.变态心理的研究方法;4.实验法的分类;5.案例研究的优缺点。
一、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一)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2.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现象: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2)发现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3)治疗干预: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二)心理异常、心理障碍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这种用词方法是公众和专业人士均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说法。
心理异常一词可能更多地用于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而行为异常更加偏重表述个体外显行为的异常现象。
1.神经病神经病是指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它属于临床医学中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
2.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又译心理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老年痴呆等,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3.精神病精神病即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
精神病有三个特点:①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③缺乏症状自知力。
精神病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4.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精神病学从医学的角度研究各种障碍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规律,并采用以医学手段为主的治疗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治疗;而变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不同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心理治疗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干预。
2013年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基础知识3
1、变态心理学的工作重点工作重点工作重点工作重点:
①描述现象: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②发现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③治疗干预: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2、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①实验法:在良好的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研究包括实验组、对照组,并控制无关变量,使自变量引起因变量变化;②单被试实验设计:最常见ABBA设计;③流行病学方法:了解再不同人群中各种心理障碍发生的概率;④案例研究:对个体进行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其中最重要信息来自个人报告。
3、临床心理评估方法评估方法评估方法评估方法:
①观察法:外表和行为言语和思维情绪动作行为;②会谈法:最初会谈,收集个案情况的晤谈,诊断性会谈;③心理测验法:在标准情境下,对个人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定量描述的一类方法(能力测验、人格测验、临床评定量表、神经心理测验)好的心理测验好的心理测验好的心理测验好的心理测验具备条件:①标准化②常模③信度④效度
4、精神分裂的主要症状特征精神分裂的主要症状特征精神分裂的主要症状特征精神分裂的主要症状特征:
⑴思维障碍:①思维形式障碍: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词语新作象征性思维言语缺乏②思维内容障碍:被害妄想牵连观念嫉妒妄想影响妄想非血统妄想③思维体验障碍:思维被插入感思维扩大或被广播妄想知觉⑵知觉障碍:幻觉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幻觉⑶情感平淡⑷紧张症:木僵状态、违拗症、紧张性自动症、坐台与特殊姿态、刻板症、多动或兴奋。
⑸自知力障碍。
变态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考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变态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类问题?A. 正常心理活动B. 异常心理活动C. 社会心理活动D. 教育心理活动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变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心理障碍的诊断B. 心理障碍的成因C. 心理障碍的治疗D. 心理障碍的预防答案:D3. 变态心理学中,"变态"一词的含义是指:A. 异常B. 疾病C. 变化D. 非常态答案:D4.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推理法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焦虑障碍B. 心境障碍C. 人格障碍D. 学习障碍答案:D6. 变态心理学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A. 个人主观感受B. 社会适应能力C. 心理测量结果D. 专业诊断手册答案:D7. 变态心理学中,"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关系是:A. 完全相同B. 完全不同C. 部分重叠D. 互为因果答案:C8.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A. 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B. 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C. 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D. 以上都是答案:D9.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以下哪位学者做出了重要贡献?A. 弗洛伊德B. 华生C. 斯金纳D. 罗杰斯答案:A10.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不涉及以下哪项内容?A. 心理障碍的分类B. 心理障碍的流行病学C. 心理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D. 心理障碍的社会影响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 临床观察B. 实验研究C. 流行病学调查D. 心理测量答案:ABCD12. 变态心理学中,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包括:A. 焦虑障碍B. 心境障碍C. 进食障碍D. 睡眠障碍答案:ABCD13. 变态心理学的诊断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工具包括:A. 心理测量量表B. 神经影像学检查C. 实验室检查D. 临床访谈答案:ABCD14. 变态心理学的治疗手段可能包括:A. 药物治疗B. 心理治疗C. 行为矫正D. 社会支持答案:ABCD15.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A. 理解心理障碍的本质B. 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C. 提高公众对心理障碍的认识D. 促进心理健康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020年8月福师《变态心理学》解答文档
2020年8月福师《变态心理学》解答文档引言本文档旨在解答2020年8月福师《变态心理学》考试中的相关问题。
以下是对各个问题的回答:问题一Q: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A: 变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异常心理现象的学科,主要关注于人类行为和思维上的异常特征,如犯罪行为、心理障碍等。
变态心理学通过研究这些异常现象,旨在理解其成因和影响,以便提供相关的治疗和干预方法。
问题二Q: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A: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等。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异常行为来收集数据;实验法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以验证因果关系;问卷调查法通过向被试者提供问题并收集其回答来获取信息;案例研究法通过深入研究个体或群体的个案来了解其异常心理现象。
问题三Q: 变态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应用有哪些?A: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法律、心理咨询、犯罪预防等。
在法律领域,变态心理学可以帮助进行犯罪心理分析,为司法决策提供参考;在心理咨询领域,变态心理学可以用于异常行为的诊断和治疗;在犯罪预防领域,变态心理学可以帮助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以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问题四Q: 变态心理学是否存在伦理问题?A: 是的,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能涉及一些伦理问题。
例如,研究者需要确保在进行实验或观察时,对被试者的权益和隐私进行保护。
此外,研究者还应该遵循科学研究的伦理准则,如知情同意和保密原则。
问题五Q: 如何预防心理障碍?A: 预防心理障碍的方法包括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措施。
个体层面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如积极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来预防心理障碍。
社会层面可以通过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支持体系等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
结论本文回答了2020年8月福师《变态心理学》考试中的相关问题。
变态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异常心理现象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变态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 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变态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51303课程名称:变态心理学英文名称:Abnormal Psych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 3适用对象: 应用心理学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研究人的异常心理或异常行为的学科,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态心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变态心理的基本研究技术,能对心理异常人群开展心理诊断、矫治及咨询活动,掌握心理变态的内容、原则,咨询与治疗及诊断的方法与途径。
同时,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发现并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学习本课程,为学生奠定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心理学基础,直接为学生毕业实习和实践实操活动作铺垫。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变态心理学是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变态心理学涉及对异常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描述、解释、诊断、治疗以及预防。
增强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识别、分析、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对心理障碍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关于心理障碍的诊断和分类系统,掌握各种各种理论观点及常见心理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病因,了解其治疗方法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唯物史观与方法论。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理解变态心理(心理障碍)的概念,以及不适当反常理的行为反应。
了解生物学理论的主要历史发展及潜在假设,从而理解异常行为。
掌握心理学论的各种角度(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及其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二)教学内容1.变态心理的认识及演变2.认识变态的历史及发展3.变态心理学理论4.变态心理学的唯物史观与方法论(三)思考与实践1.什么情况可称之为心理异常?2.如何看待评价心理异常的不同标准?3.在变态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遗传学研究。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一、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ohology):是研究变态心理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心理异常的原因、机制。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及其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表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
三、研究目的:1.建立有效的异常心理分类体系。
2.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的描述。
3.对心理异常病因学的描述。
4.对心理异常病程的描述。
四、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利用相关分析技术来考察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联系,及其相互关联的程度,称之为相关研究。
(主要考的内容,还有它的应用)2.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调查人群中某种心理障碍的患病情况(包括患病人数和分布情况)来探索病因,拟定防治对策和检验防治效果。
主要手段是流行病学调查指标是患病率。
3.个案研究P13奠基人:克雷佩林催眠疗法:麦斯莫尔体液学说:希波克拉底一、正常和异常的判断标准:1.经验标准优点——应用范围广缺点——主观性较大,受判断者本身的知识能力限制2.社会适应标准优点——在特定环境中适应性强缺点——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难以统一3.症状标准优点——客观,有较好的统一性缺点——运用范围很有限4.统计学标准优点——以常态分布为依据,较为客观,运用起来比较方便缺点——并非任何情况下适用二、心理异常的分类1.精神病性障碍2.心境障碍即情感性精神障碍3.神经症性障碍即焦虑障碍4.癔症5.应激相关障碍6.人格障碍(行为问题)7.心理生理障碍8.性心理障碍9.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0.发展性精神障碍(一)、精神病性障碍特征:1.有重性精神症状 2.社会适应能力丧失 3.有明显人格改变 4.无自知力症状:妄想幻觉临床分型:1.精神分裂症 2.偏执性精神病 3.反应性精神病 4.器质性精神病 5.症状性精神病(二)、心境障碍即情感性精神障碍特征:明显而持久的心境改变,并有相应的认知和意志行为的改变临床分型:1.躁狂发作 2.抑郁发作 3.双相性障碍(三)、神经症性障碍即焦虑障碍特征:1.有焦虑情绪的主观体验 2.有躯体不适感 3.有人格基础 4.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5.有自知力临床分型:1.恐怖性神经症 2.焦虑性神经症 3.强迫性神经症 4.躯体形式障碍 5.神经衰弱(四)、癔症特征:除有神经症特征外,有部分存在自知力障碍临床分型:1.癔症性精神病(分类型) 2.癔症性精神障碍(转换型)(五)、应激相关障碍特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应激反应)所致的精神障碍临床分型:1.急性应激障碍 2.创伤后应激障碍 3.适应性障碍(六)、人格障碍(行为问题)特征:1.成长过程中形成的 2.行为模式明显偏离正常 3.无智能障碍,但社会适应不良 4.主观上感到痛苦临床分型:1.偏执性人格(妄想性人格) 2.分裂性人格 3.反社会性人格 4.冲动性人格(攻击性人格) 5.焦虑性人格 6.强迫性人格7.表演性人格(癔症性人格)8.依赖性人格(七)、心理生理障碍特征: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一般无器质性病变基础临床分型:1.进食障碍 2.睡眠障碍 3.性功能障碍(八)、性心理障碍临床分型:1.性身份障碍 2.性偏好障碍 3.性指向障碍(九)、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型:1.药物依赖 2.中毒性精神障碍(十)、发展性精神障碍临床分型:1.发育障碍 2.情绪障碍 3.多动障碍 4.品行障碍 5.言语障碍三、分类方法 1.病因法 2.维度法 3.原型法DSM:《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ICD:《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CC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一、认知过程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是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增强,感觉阈值降低2.感觉减退:是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3.感觉倒错:是指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性质的异常感觉4.内感性不适:指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这些感觉都是异样的,且往往难以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六、发表论文和报告
研究步骤
发表论文是共享研究成果,而不是目的。 发表论文可为应用提供方法或途径。
第二节 观察法
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是由研究者直 接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活动,进而分析变量之 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的一种方法。
观察者
参与观察者(participant observer)
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的自然观察研究
Crane等人对肠易激惹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患者 的研究是运用自然观察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Crane et al., 2003)。IBS 常常被认为与心境障碍有关。然而,在临床上却很难区分心境障碍是IBS发生 的原因,还是由IBS所导致的结果。Crane等人对一例同时患有双相障碍和IBS 病人进行前瞻性的动态观察研究。他们认为此病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机 会以确定心境障碍和IBS表现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向。这位患者存在显著的腹泻, 处于双相障碍的抑郁阶段。研究者要求患者在近12个月的时间内自己评估自 己每天的抑郁情绪和IBS症状的严重程度。在研究期间,患者确实体验到显著 的和规律的情绪改变和IBS症状的波动。研究产生了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在同 一天内,患者的抑郁情绪较重时,其体验到的IBS症状反而较轻。而纵向的时 间序列的分析却表明,抑郁情绪的程度与IBS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没有显著的 联系。这一研究提示抑郁情绪并不一定加重IBS的症状。至少对于双相障碍的 患者来说,其抑郁情绪反而有可能减轻IBS症状的严重程度。
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杨女士的不适愈发严重,胸闷和心慌使得她 不时地按摩并拍打自己胸部、肩部和背部,却无济于事,腹胀微痛,手脚沉 重,食欲减退,口干、大量喝水、频繁小便,睡眠差,早醒等,且情绪低落, 以早晨最为难熬,对未来失去希望,甚至想到自杀。家人看到的她总是愁眉 苦脸,唉声叹气,不断诉说浑身的不适。
这一研究只是针对性评估患者的心境状态和IBS症状,对其他可能的影 响因素不加控制,通过在现实的治疗过程中自然地观察两种症状的动态变化, 从而探讨情绪和IBS症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二节 观察法
二、控制观察法(controlled observation)
定义:指研究者对研究的情境施加一定程度的控制, 对研究对象的行为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从而推断 其行为变化的规律的一种研究。
杨女士病前是一位非常开朗和活泼的教师,工作责任感和荣誉感都很强, 平时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种社会活动,也非常顾家,夫妻和睦,感情深厚。周 围人的印象不仅是一位能干的好老师,也是一位贤妻良母。在身体方面,虽 然有多年的高血压,但一直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医生诊断为抑郁症。经过一段时间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治疗,杨女士的 症状有所缓解。
第一节 研究步骤
四、假设检验
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有( P<0.05 ) 吗?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无( P>0.05 )
差异判断
研究结果有临床价值 有 吗? (clinical significance) 无
赋予差异意义
第一节 研究步骤
五、结果解释和推论
本研究取得了什么结果 该结果能解释什么问题 对提出的问题是否解答 研究具有怎样的代表性 研究结果的推广与应用
婴儿急腹痛患者的控制观察研究
婴儿急腹痛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行为综合征,其核心症状是越来越强的哭 叫,持续时间长。出生后的第二个月是发作的高峰期。急腹痛的婴儿一旦开 始哭泣,便不会像无急腹痛的婴儿一样容易安静下来。研究表明,尝到蔗糖 味有助于调节婴儿的哭叫行为。为调查急腹痛婴儿和无急腹痛婴儿调节哭叫 行为的能力的差异和蔗糖的干预效果,Barr等人(1999)观察了两组婴儿在 尝到蔗糖水后哭叫反应的变化。他们对19名急腹痛婴儿和19名年龄和性别匹 配的无腹痛的正常婴儿,利用控制观察法进行研究,运用录像记录婴儿对口 腔内蔗糖水和蒸馏水刺激的反应,观察这两种刺激对哭叫行为的安抚效果。 研究者在同一天的两次喂养前后,分别利用蔗糖水和蒸馏水刺激婴儿的口腔, 录像记录对哭叫行为的安抚效果并进行分析。
第一节
一、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步骤
对个案或系列案例的临床观察 假设主要来源: 人类心理或行为的理论
以往的研究结果
第一节 研究步骤
二、确定研究对象和变量
观察研究的对象 :人或动物的行为或心理变化 变量(variable):与研究有关的,可以评测的可 变因素或条件
第一节
三、选择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思考:研究的问题的最佳方法 参考:前人的解决方法 比较:不同方法优点和缺点 决定:综合多种方法,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莫名的恐怖
自从发现丈夫患晚期肺癌6个月以来,杨女士已经是第5次来省城这所大 学附属医院就诊了。她几乎无法平静地享受退休生活,由于担心丈夫随时可 能离去,她的心情很沮丧,浑身不适、腹痛、腹胀、胸闷、心慌、口干和失 眠等症状一直在纠缠着她。
杨女士在6个月前刚刚知道其丈夫确诊为晚期肺癌时,首先想到的是不 能让亲戚朋友们知道。于是夫妇俩对外声称去省城看望儿子,以便到那里的 大医院看病。可是,在到达省城的第二天,杨女士就接到其弟弟的电话,说 因出差在省城,要来看望她们。杨女士顿时感觉异常紧张,如同被电击似的, 浑身发紧,大汗淋漓,连拿电话的手也在颤抖。她好不容易杜撰了“理由” 阻止弟弟的看望,挂上了电话,此时感到胸闷、难受、口干,先以为是高血 压病复发,服了一点降压药后,不久感觉似乎好了一些。
非参与观察者(non-participant observer)
单向的镜子(one-way mirror) 避免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干扰
第二节 观察法
一、自然观察法 二、控制观察法 三、案例研究 四、评价
第二节 观察法
一、自然观察法(naturalistic observation)
定义:在自然情景或者现实生活中,对人或者动物的 行为进行直接的观察与记录,然后分析与解释,从而推断 研究对象的行为变化的规律。
医生对杨女士的诊断正确吗?完全吗? 有什么方法可以保证对她的诊断、评估和治 疗的准确和有效?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研究步骤 观察法 流行病学研究 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 单被试研究 研究与理论
第一节 研究步骤
一、提出研究假设 二、确定研究对象和变量 三、选择研究方法 四、假设检验 五、结果解释和推论 六、发表论文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