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总复习政治练习:必修三 第三单元第七课课时跟踪练 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单元复习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复习课1.(2017·天津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继承革命传统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解析:本题是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因此,符合该展览主题的是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而其他三个说法都不贴切,因此本题选A。
答案:A2.(2017·全国卷Ⅱ)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
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
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两国的红色文化并不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推动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应是社会实践的发展,①不选;两国红色文化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因而推动了两国之间红色旅游的发展,②正确;两国红色文化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因而能吸引两国游客,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③正确;两国红色文化本身并不能规定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
答案:C3.(2017·天津卷)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
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下列对中华法系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②儒家思想为唐朝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③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④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月考)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源远流长,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关于中华法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②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③认为君主权威在法律之下④主张法治优于“君主之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最终都以“振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为结局。
其根本原因是( )A.只注重实现形式上的法律近代化B.立法在某些方面脱离司法实践和社会实践C.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未注重利用中国本土资源,忽视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实际题组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4.(2020山东枣庄一中高一期中)法律由统治阶级制定,必然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秩序,其制定、颁布和实行都经国家机器来完成,本质上为统治阶级服务。
这表明( )①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法律②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③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④法律和道德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20辽宁省协作校高一期中)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有( )①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②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法是国家和个人共同制定的规则,并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④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题组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档:必修3 第3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教师用书独具)[网络构建][知识关联]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要求。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2.中华文化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1)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
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
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
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
我们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5)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加强文化建设的关系(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因此,加强文化建设包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可以反过来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2019届 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3)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
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主旋律。
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A.集中表现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力量B.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C.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D.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解析:选B。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主旋律,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B符合题意。
2.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
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
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C。
“中国精神”造就了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②③正确;①④不符合题意。
3.中国航空工业经过66年的发展,我们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从测绘仿制到自主研发,从三代机到四代机,从陆地到海洋,从有人到无人的一系列跨越,一大批航空先进武器横空出世,中国航天人用航空报国的精神铸就中国利器!航空报国精神()①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②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④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之一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
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上述材料中对法的描述说明 (易错)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的本质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C.法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概括和总结D.法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集中表现为( )①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②形成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④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下列表述符合法治精神的是( )①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②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③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④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法治兴则国家兴。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这表明( )①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中国共产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③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④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
其中,法治建设的目标是( )A.法治政府B.法治社会C.法治国家D.全民守法6.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法治的堤坝被冲破了,权力的滥用就会像洪水一样成灾。
2019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单元复习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复习课[答案速填]①个人消费品②生产资料公有制③要素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⑤再分配⑥物质前提⑦促进社会公平⑧资源合理配置⑨财政盈余⑩无偿性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⑫欠税1。
(2018·全国卷Ⅱ)某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进口国,2018年3月该国决定将进口钢铁关税大幅度提高至25%。
不考虑其他因素,短期内上调关税对该国钢铁制成品消费的影响路径是()①钢铁进口成本上升②国家关税收入增加③钢铁制成品价格上涨④钢铁企业利润增加⑤消费者的利益受损⑥消费者的利益增加A.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关税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信息,该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进口国,2018年3月该国决定将进口钢铁关税大幅度提高至25%,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国钢铁进口成本将上升,该国的钢铁制成品成本增加,价格上涨,最终导致该国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增加,利益受损。
A项的传导路径正确;B、C、D三项均不正确。
故本题选A。
答案:A2。
(2016·上海卷)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
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A。
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技术要素分配D.按惯例要素分配解析:本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
根据规定内容看出要完善按技术要素分配。
答案:C3。
(2016·海南卷)发行国债是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这些债务最终是要偿还的。
政府偿还国债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A。
新国债的发行收入B。
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C.国债的投资收益D.国家税收收入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收入与支出”.国债支出也属于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税收。
答案:D4。
(2016·上海卷)税收政策调整以后,征税对象发生改变的是()A。
某高科技产品进口税由10%减低为3%B。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法律的功能: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3.法律的发展(1)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2)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4.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1)辉煌的历史: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曲折的历程: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
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法学思想创新发展的原因: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评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2)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3.法的实质(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力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2)发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2019版高考总复习政治练习:必修四_第三单元第七课课时跟踪练_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1.2017年11月22日,加注了我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空煤油的一架航班在美国平稳降落。
让人意外的是,这架航班加注的生物航煤是以餐饮废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沟油)为原料的。
实现地沟油漂亮转身、变废为宝,启示我们()①勇于突破事物的固有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④判断事物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人的需要程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实现地沟油漂亮转身、变废为宝,启示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③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是错误的;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C2.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的整车、电池、电机、能源、材料、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在开放合作的环境中,共同努力。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④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解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的整车、电池、电机、能源、材料、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在开放合作的环境中,共同努力。
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①③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②说法错误;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强调的是联系的客观性而不是多样性,错误;正确选项为A。
答案:A3.“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高考总复习政治练习:必修三 第三单元第七课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人的民族精神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1.“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目的是和平利用太空,为人类谋福。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A.自强不息爱好和平B.团结统一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自强不息D.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解析:“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体现了团结统一;中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目的是和平利用太空,为人类谋福,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好和平,B符合题意。
答案:B2.“勤”应是孩子的必备素质,但如今这一标准越来越被淡化。
勤劳挣钱被认为是“死脑筋”;勤奋学习被嘲笑为“不聪明”;勤恳工作被定义成“有点傻”。
加强勤劳教育有利于()A.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B.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C.增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D.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解析: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因此加强勤劳教育有利于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选项D符合题意;A体现的是团结统一的精神;B体现的是爱好和平的精神;C体现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D3.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然眼中坚定。
”郎平诠释的女排精神()①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是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有时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这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涵,郎平诠释的女排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①正确;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故郎平诠释的女排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②正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材料并没有体现这一点,③不选;女排精神并不是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版】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三第3单元第七课本课总结提升
本课总结提升易错点1混淆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提醒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
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政策规范、社团规范等。
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从法的职能角度分析,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从主要内容角度分析,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从法的制定角度分析,法是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的规范性文件;从法的实施角度分析,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
矫正训练1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
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政策规范、社团规范等。
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在主要内容方面的区别是()A.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B.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C.法是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的规范性文件D.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答案B解析A是从法的职能角度分析,不符合题意。
C是从法的制定角度分析,不符合题意。
D 是从法的实施角度分析,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2不能正确理解政治与法治的关系矫正训练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因此() A.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法治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看待B.要把“五大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看待C.要把“老虎苍蝇一起打”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看待D.要把“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答案A解析题干主要强调法治与政治制度的关系,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3不能正确理解一国的法治应当体现该国的国情与特色矫正训练3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
但必须看到,世界上既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法治体系,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法治模式。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专题强化练七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选择题1.(2020山东德州高一期末,)法的繁体字写作“灋”,最早见于西周金文。
其字形由“氵(水)”“廌(zhì)”“去”三部分组成,“水”代表法律、法度公平如水;“廌”就是獬豸,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能明辨善恶是非的神兽;“去”是去除坏人的意思。
下面关于“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③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④自古法律就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0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期末,)经济发展、社会有序、政治稳定与法治昌明,相互依存、相互支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能否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中来布局法治,能否让法治适应国家发展的大局,绝不是浪漫主义的“随意选”,而只能是现实主义的“弹钢琴”。
这启示我们( )A.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才能建设法治国家B.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C.法治建设要与国情和社会制度相适应D.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才能提高立法质量3.(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月考,)文明的细节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得了流感佩戴口罩……这些行为被写进《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这表明向不文明行为说“不”,可以( )A.协同各种社会力量,完善多方合力的道德教育体系B.由党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开展文明素质提升专项行动C.发挥法律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D.坚持公正司法,建立不文明行为联合惩戒机制4.(2020山东济南济钢高中高一期中,改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法治中国建设成效卓著。
其中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①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②就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③必须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④是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体决定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20山东济南历城二中高一月考,)《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和法治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练习题
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练习题一、单选题1.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是()A.人民B.公民C.政府D.政协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B.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3.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
族人驰书求助。
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
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
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
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最根本保证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C.党的领导D.人民当家作主5.2019年2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让法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保驾护航”。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
为此,需要()①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吸收借鉴各国的先进法律模式④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不包括()A.坚持全面从严治党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8.党的十九大后,反腐败不松劲、不歇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人的民族精神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1.“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目的是和平利用太空,为人类谋福。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A.自强不息爱好和平B.团结统一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自强不息D.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解析:“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体现了团结统一;中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目的是和平利用太空,为人类谋福,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好和平,B符合题意。
答案:B2.“勤”应是孩子的必备素质,但如今这一标准越来越被淡化。
勤劳挣钱被认为是“死脑筋”;勤奋学习被嘲笑为“不聪明”;勤恳工作被定义成“有点傻”。
加强勤劳教育有利于()A.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B.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C.增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D.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解析: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因此加强勤劳教育有利于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选项D符合题意;A体现的是团结统一的精神;B体现的是爱好和平的精神;C体现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D3.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然眼中坚定。
”郎平诠释的女排精神()①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是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有时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这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涵,郎平诠释的女排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①正确;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故郎平诠释的女排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②正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材料并没有体现这一点,③不选;女排精神并不是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答案:A4.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迅速升温,从高等学府到市井民间,从大学国学院延伸至中小学。
重视国学有利于()①全面继承传统思想,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②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提升人文素养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④传承国学经典,实现文化的复古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迅速升温,重视国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提升人文素养,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②③说法符合题意。
①说法不对,全面继承优秀的传统思想。
④中实现文化复古的说法不对。
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B5.我们必须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五四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而当今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这表明()①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③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A.③④B.②④C.①②D.②③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归纳、分析和概括能力。
五四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与当今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虽有不同,但都强调要积极投身于爱国主义的具体行动中,这体现了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②符合题意;但不论是哪个时期的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①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材料并未体现爱国主义在民族精神中的地位,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6.2017年12月5日,河北塞罕坝林场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③是推动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④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材料中,塞罕坝精神属于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故①④符合题意。
答案:B7.2017年6月30日,歌剧《江姐》在上海大剧院开场演出,掀起了一股学习江姐事迹和“红岩精神”的热潮。
红岩精神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和大后方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光辉结晶。
这折射出红岩精神()①其形成和发展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②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发展的结果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B8.“英雄者,国之干。
”对英雄尊重与否,体现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高低。
有英雄而不敬重,是自毁精神长城,是民族风骨的自我矮化。
捍卫英雄是()A.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之一B.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C.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D.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要求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捍卫英雄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项不选;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B项错误;捍卫英雄不是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C项不选;捍卫英雄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要求,故本题答案选择D。
答案:D9.“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这句话体现了爱国与爱家是统一的,下列名言与这句话主旨一致的是()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B.—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C.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D.国家将兴有祯祥,国家将亡有妖孽解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选项A体现的是勤劳勇敢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项C、D与民族精神无关,故排除。
“一片丹心图报国”体现的是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两行清泪为思亲”是爱家的彰显,故本题答案为B。
答案:B10.在某班一次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讨论中,小王同学在发言中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该发言()①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②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③承认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④正确地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这种观点既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同时又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①②说法符合题意。
③中“主心骨”的问题,小王同学的发言中没有体现。
④说法不对。
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11.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淮河抗洪为其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最突出的就是不再提倡“严防死守”,而是强调“科学防洪”。
政府实行有效管理、科学防控,淮河防总办的同志用“科学防洪,依法防洪”八个字总结了我们在防洪工作中最明显的变化和特征。
这一变化说明()A.新时期要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B.科学精神与法治精神应是当今时代精神应有的新的内涵C.只要坚持爱国主义精神,就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D.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解析:从“严防死守”到“科学防洪,依法防洪”的变化不是有没有爱国主义,而是爱国主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增加了科学精神和法治精神,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答案:B12.2017年4月,教育部党组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师生弘扬“五四精神”,凝聚青春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这是因为,弘扬“五四精神”()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②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③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④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①表述错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②夸大了“五四精神”的作用,排除。
材料中,弘扬“五四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D二、非选择题13.新时代我们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经过了传统的培育、时代的淬炼,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它们流淌在中国社会的脉络里,不仅造就了中国独特的精神气质,也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精气神:创业者的雄心、改革者的魄力、奉献者的情怀、劳动者的风采。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根据材料,从“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因。
答案:①中国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②弘扬中国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弘扬中国精神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基固本。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文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
这一修改能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前后贯通的整体,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育是立国之本,历史教育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修改教材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对历史的看法都会起到有益作用。
这一修改能强化国家意识,让历史在年轻人心中扎根,使之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
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在中小学教材中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合理性。
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
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牢记历史,使之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②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