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第12次作业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全册教案--统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全册教案--统计

下面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个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多少摄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4)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6)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
展示给大家.
第二部分:你发现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
第三部分:你的建议和倡议.
教学内容:内容范围和难度符合学生的需要与水平;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适合学生特点;讲述、提问、讨论等方式合理安排;教学手段运用得当;教学活动自然、流畅。

教学评价:评价及时有效。

课堂气氛: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之间有充分的有效交往。

教学效果:理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经历与体验有关的方法,形成相关的能力;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评奖方案]
1、在全体参赛教师中评选出25%“教学新秀”,35岁以上的设“优胜课”奖,奖金200元。

2、单项奖:“最具亲和力奖”、“最具潜质奖”,奖金100元。

实用文档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

重点: 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及应用,用图形定限法和分布函数法求两个独立随 机变量和的分布. 难点: 随机变量独立性的理解及应用,两个独立随机变量和的概率分布的确定.
概率统计练习题第 3 章习题
南通大学理学院教案
周 次 第 周, 第 9 次课 4.2 方差 板书结合多媒体 年 月 日
章节名称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与难点 练习与作业 参考资料
1. 切比雪夫(Chebyshev)不等式, 切比雪夫(Chebyshev)大数定律和伯努利(Bernoulli) 大数定律; 2.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和棣莫佛—拉普拉斯(De Moivre-Laplace)中心极限 定理; 3.棣莫佛—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章节名称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1.4 条件概率 教学时数 3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与难点 练习与作业 参考资料
1. 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 掌握概率的乘法公式、 全概率公式, 会应用贝叶斯(Bayes) 公式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 2.理解事件的独立性概念,熟练掌握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
1.条件概率; 2.计算概率的五大公式之: 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Bayes 公式; 3.事件独立性的概念.
重点: 事件的表示;概率的性质. 难点: 复杂事件的表示与分解.
概率统计练习题第 1 章习题
南通大学理学院教案
周 次 第 周, 第 2 次课 1.3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 3 教学手段 板书结合多媒体 年 月 日
章节名称 授课方式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与难点 练习与作业 参考资料
章节名称 授课方式
教学手段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与难点 练习与作业 参考资料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二章统计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冀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二章统计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冀教版

第十二章统计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知识技能目标复习本章所学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性目标通过运用本章知识,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感受随机现象背后表现出的规律性.教学过程一、知识框图二、本章概述1.总体与样本当我们所要考察的对象多得数不胜数的时候,当我们的考察会给考察对象带来损坏的时候,当我们的考察经费和时间都非常有限的时候,本章介绍的抽样调查方法就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了,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数据对我们了解所考察的对象非常重要,但过多的数据有时反而让我们无法把握,这时可以做两件事:一是制作形象的统计图表,对这组数据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二是计算代表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以这几个数据概括这组数据.当然,不是所有问题中这三个指标都有实际的意义,如果某个指标没有意义,自然不必计算.有了好的工具还要用得恰当,如选取的样本要有一定的代表性,选取一组数据的代表时要注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适用范围.3.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不确定事件在实验中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但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不确定事件成功率的图象有“先波澜起伏,后风平浪静”的特点,我们就用平稳时的成功率来表示该事件在每次实验中发生的机会.这样,玩游戏时,如果游戏规则令甲方赢的机会大于乙方,则这个游戏就是偏向甲方的,是不公平的.三、实践应用例1某餐厅共有7名员工,所有员工的工资情况如下表所示:(1)餐厅所有员工的平均工资是多少元?(2)餐厅所有员工的工资的中位数是多少元?(3)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描述该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恰当?(4)去掉经理的工资后,其他员工的平均工资是多少元?是否也能反映该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分析这题主要考查平均数、中位数的概念及意义.解(1)(2)450.(3)用中位数.(4)也能反映该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例2 甲、乙两人玩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将分别写有1、2、3、4、5这五个数字的卡片先放在一个盒子里搅匀,然后随机地抽取两张,把这两个数相乘,如果其积为奇数,则甲获胜;如果其积为偶数,则乙获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如果不公平,谁更容易获胜?请说明理由.分析判断是否公平主要看双方赢的机会是否都为50%.解任意两数的积有以下几种可能:其中:积为奇数的有9种,积为偶数的有16种,所以游戏不公平,乙更容易获胜.例3下表是某村40户家庭2002年度年经济收入调查结果表(单位:万元)(1)求该40户家庭年经济收入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2)如果你是该村的管理者,请你运用所学到的统计知识分析一下该村2002年度家庭年经济收入的总体状况.分析本题一般先整理数据,再求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说理能力.解(1)将以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可排列为:0.2,0.3,0.3,0.4,0.5,0.6,0.7,0.7,0.8,1.2,1.2,1.2,1.3,1.3,1.4,1.4,1.5,1.7,1.7,1.7,1.7,1.7,2.0,2.1,2.3,2.4,2.4,2.7,2.7,2.8,3,3.5,4,5,5.4,5.5,5.6,6.7,15,1000.从上述数据可计算出:平均数为:1096.6/40=27.415.众数为:1.7.中位数为:1.7.(2)从平均数的角度来看,该村的年经济收入较高,达27.415万元,但这个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这个村的水平,因为达到这个水平的仅有一户家庭.众数和中位数能反映出这个村的年收入情况,都为1.7万元,达到或超过的有23户家庭.四、交流反思本课我们一起回顾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判断游戏是否公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学习更多有关随机事件的知识.五、检测反馈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认为不正确,请举出反例:(1)n个数的平均数就是把这n个数的总和除以n所得的数;(2)n个数的平均数一定是这n个数中的某一个;(3)将n个数由小到大排列后,如果n是奇数,位置在正中间的数就是这n个数的中位数;如果n是偶数,位置在正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才是这n个数的中位数;(4)n个数的中位数一定是这n个数中的某一个;(5)如果在n个数中某个或某几个数出现频数最大,则这个或这几个数就是这n个数的众数,如果找不出这样的数,则这n个数就没有众数;(6)如果n个数中存在众数,则该众数一定是这n个数中的某一个.2.一些比赛中规定,在所有裁判对某选手给出的评分中,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对剩下的评分取平均数作为这个选手的最终得分.这是为什么试举例,并以统计图加以说明.3.如果将11,12,13,14,15依次重复写18遍,会得到一组由90个数字组成的一组数据,请用巧妙的方法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4.有一组数据a,b,c,d,e,f,其中a= -10,b=0,c=11,d=17,e=17,f=31.问:(1)增大a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会产生影响吗(2)去掉b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会产生影响吗(3)去掉c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会产生影响吗(4)去掉d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会产生影响吗5.某饮食公司为一学校提供午餐,有3元、4元和5元三种价格的饭菜供师生选择(每人限定一份).下图是五月份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这个月一共销售了10400份饭菜,则师生购买午餐费用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024版六年级上册《统计》教案(精选)

2024版六年级上册《统计》教案(精选)
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
REPORTING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思考:如何用统计知 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数 据,尝试用统计图表 示出来,并解释统计 图的意义。
拓展延伸活动
分组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并整理成统计图表,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
开展“小小统计员”活动,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周内某项活动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 分析。
引导学生归纳绘制统计图表的方法和 步骤,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PART 04
学生活动设计
REPORTING
小组探究活动
小组任务分配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 配不同的统计任务,如收集班级同学身高、 体重数据等。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问卷调查、实地测 量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 类和汇总。
统计图表制作
分析与讨论
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 计图表进行制作,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 图等,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特征。
小组成员对统计图表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 数据规律,提出问题和建议。
个人实践活动
数据收集
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如个人 消费情况、家庭用水量等,通过记录、 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PART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REPORTING
教学内容
统计基础知识
包括统计的概念、意义,以及统 计数据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统计图表的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各种统计图 表(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 等)的特点和作用。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汇总。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

《统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收集生活中关于平均数的实例,并进行分析。

2. 请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评价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2. 教学课件: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教学视频: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九、教学时间1. 教学时间:2课时2. 课后作业:1课时十、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希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十二单元统计单元目标教案

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十二单元统计单元目标教案

教课内容第十二单元统计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目、数目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
依据字母所取的值,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学会化简形如“AX +BX”的式子。

2、使学生经历把实质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领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短与便利,发展
教课目的
符号感。

3、使学生在运用简单符号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数学与实质生活的亲密联系,感觉数
学表达方式的谨慎性、归纳性以及简短性,加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要点: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课重、难点
难点:使学生体验对实质问题进行数学化办理的过程。

教课准备依据课时教课内容详细安排。

课时安排共4课时。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二班现有学生26人。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

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2单元统计教案表格式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2单元统计教案表格式

第课时(月日) No:教学内容:第94-95页例题,第9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过程:个案修改一、揭示课题1.出示书本例题图片。

谈话: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观测气温)我们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在5月21日这一天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表。

屏示统计表:深圳市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略)2.分析统计表。

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早上7。

点到晚上7点,每2小时观测一次,共7次;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3.揭示课题。

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深圳地区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温度变化情况、最高最低气温、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各时间段内温度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1)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或下降幅度。

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1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1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12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数教学内容:P1223题。

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单式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

2、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有效地分析和预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归纳复式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

3、复式统计图中图例的作用。

教具与学具:每名学生准备若干张统计图、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与韩国获金牌的情况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了解两个国家在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的变化情况,应该怎么办?学生回忆并回答,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师:那我们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情况学生独立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引入新知1、老师想把两个国家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大家认为用两个统计图比较,好不好?生1: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个国家获得金牌数量,及每一届的增减情况。

生2:这样虽然可以看出每一个国家的变化情况,但是两个国家之间不容易相互比较。

师: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加清晰的比较两个国家之间金牌数的变化趋势呢?生1: 重合。

生2:把两个统计图画到一起。

师:怎么才能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到一起呢?是简单的重叠呢?生3:不是我们可以先在这个空白的统计图上画出中国的,再画出韩国的。

这样就可以了。

师:你说的真好,那就请同学们一起动手,制作一张这样的统计图吧。

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且实物投影展示。

2、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经过比较,得出结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发现两个国家金牌的变化趋式。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单元《统计》_2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单元《统计》_2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单元《统计》
兴化市第一实验小学裴燕飞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4.让学生围绕自身的生活与生活空间,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调查、统计身边的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方法与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及其在生活里的应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5.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获取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2.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3.理解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对统计图进行分析。

4.数据的收集、统计的方法。

三、检测题。

想一想,画一画,填一填。

1.
2.
3.
4.。

统计学教案习题12统计表与统计图

统计学教案习题12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十二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一、教学大纲要求(一)掌握内容1.统计表(1) 统计表的结构。

(2) 统计表的种类。

(3) 编制统计表的注意事项。

2.统计图(1) 统计图的结构。

(2) 统计图的种类。

(3) 统计图的编制要求。

(二)熟悉内容 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了解内容 半对数线图、箱式图、误差线图等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精要(一)统计表与统计图的概念将统计资料及其指标以表格形式列出,称为统计表(statistical table )。

狭义的统计表只表示统计指标。

统计图(statistical graph)是将统计指标以点的位置、线段的升降、直条的长短或面积的大小等几何图形直观的表示事物间的数量关系。

(二)统计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列表的原则(1)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2)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符合逻辑。

2.统计表的结构与编制要求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所构成。

如下表所示:横标目合 计数 字(1) 标题:位于表的上方,概括表的主要内容,一般需注明时间与地点。

(2)标目:有横、纵标目之分,分别说明横行和纵行数字的含义,应做到文字简明,层次清楚。

(3)线条:多采用三条半线,即顶线、底线、纵标目下的横隔线及合计上的半线。

忌斜线和竖线。

(4)数字:表内数据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

同一指标小数点位数要一致,位次要对齐。

表内不应有空项,无数字用“—”表示,数字为零则填“0”,暂缺项或未记录用“…”表示。

(5)备注:不为表的必备内容,如有必要,可在表内用“*”号标记,然后在表的下方加以说明。

3.统计表的种类统计表可分为简单表(simple table)和复合表(combinative table)两种类型。

简单表:只按单一特征或标志分组。

复合表:按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要标志分组,如年龄和性别结合起来分组。

(三)统计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统计图的结构统计图通常由标题、标目、刻度和图例四部分组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统计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图表的绘制与分析方法。

3.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统计的相关概念。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3.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负责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

2.熟练绘制各种统计图表。

难点1.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讲解统计的概念及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需要进行统计的情况。

学习(30分钟)1.通过案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作用和特点。

2.学习如何绘制柱状图、折线图等常见统计图表。

活动(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需要用到统计方法解决的问题。

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统计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快速回想起统计的基本概念。

学习(30分钟)1.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2.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小组设计的问题,并展示解决过程和结果。

活动(10分钟)1.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陵案例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了统计方法,提高了他们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于某些复杂的统计图表不够熟悉,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统计概念和图表绘制方法。

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

六、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探索更多统计方法和工具。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教案教师课时 1 课型新授时间教材简析《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后,对统计图进行运用。

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统计图。

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完成阶段,是下一学段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2、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数据,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环节简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主探索)--(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主探索)--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还记得我们中国体育健儿在这次奥运会上夺得多少枚奖牌吗?是的,中国健儿顽强拼搏,以夺取金牌51枚、奖牌总数100枚的骄人成绩,登上了奖牌榜首位,使中国的体育事业实现了重大历史性突破,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感到怎样?2、谈话:大家想知道前几届奥运会前四名国家的奖牌情况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藏在这些数据当中的数学问题吧。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一)提出问题谈话: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对奖牌榜的有关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吗?比如说,可以由我们以研究一下藏在这些数据当中的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前学过的统计表来描述我国在四届奥运会中获得奖牌的数量情况,你认为怎样选择合适呢?(二)分析问题谈话: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每个人把自己的选择说一下,然后再把意见集中记下来。

(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三)解决问题谈话:选择合理的统计图表除了描述数据外,主要是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进行合理的预测与判断,请你仔细分析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看那些问题分别反映了不同统计图表的特点?打开书本,第70-72页,看看这些问题能不能独立的解答出来?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1、2、32、布置作业:搜集不同的统计图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每个人把自己的选择说一下,然后再把意见集中记下来板书设计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在五年级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对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基本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对于复式条形图、复式折线图的画法学生有待提高。

乒乓球体育实践课第12次课左推右攻考核教案

乒乓球体育实践课第12次课左推右攻考核教案
乒乓球体育实践课第1பைடு நூலகம்次课左推右攻考核教案
教学内容
1.10×4考核
2.左推右攻考核
教学任务
1.完成10米×4考核任务
2.完成部分同学左推右攻考核
教学内容、组织教法
备注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二、基本部分
10m×4考核:
强调起跑反应快,转身动作快。
在10米处端线30公分处各放一物品,二人一组,进行10米×4考核。
若跑的不理想,可进行第二次。
2.左推右攻考核
时间:1分钟内,如果断球停表,击球个数和击球动作相结合评分。
一人推挡对方球台的二角,另一人把反手推挡和正手攻球结合起来。
单个轮流进行考核。
小结:
10米×4考核结束,部分同学起跑反应慢,部分同学转身慢,部分同学跑速慢。因此,部分同学成绩不够理想。
左推右攻考核:
参加第一次考核的同学,基本上是平时练习的较好的。能充分发挥平时的水平,成绩比较好,部分同学继续练习,参加下一次课考核。
场地器材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二单元《统计》教案-文档资料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二单元《统计》教案-文档资料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二单元《统计》教案本单元主要教学统计图,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第94~96页教学折线统计图。

第97~99页教学选用适当的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第100~105页单元练习和实践与综合应用。

编写的三篇你知道吗中有两篇用统计图反映我国的气象台(站)、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让学生体会统计图有广泛的应用,增加对统计图的兴趣。

另一篇结合例题的统计内容简单介绍降雨量的知识,让学生对统计对象有些了解。

1? 教学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在看懂图中数据的同时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折线的方法。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只学过条形统计图。

教学折线统计图的具体目标是:能看懂折线统计图,了解图中各个数据的现实意义;能看懂折线表达的一组数据的变化状态,并进行简单的分析、预测,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进行描点、连折线等基本的制图活动。

从这三条目标可以发现,看懂折线统计图是基础,能带动其他目标的达成。

因此,教学也从看折线统计图切入。

(1)第94页例题分三步教学:第一步整体感知折线统计图。

呈现一张反映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的统计表,告诉学生这天的气温情况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随之出现相应的统计图。

学生虽然第一次听说折线统计图,只要看到统计图上那条醒目的折线就能明白这个名称的含义。

第二步通过三个问题引领学生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

三个问题的答案都在统计图上,第(1)个问题要看懂横轴上的信息,第(2)个问题结合纵轴的分段看懂折线上各个点所表达的数据,第(3)个问题分析折线的状态和数据的走势。

设计这三个问题的意图是教学看折线统计图,所以要关注学生看图的过程和方法,在回答每个问题时都要说说是怎样看的、怎样想的。

如每隔2小时测量一次气温是从横轴上相邻的两个时间都相差2小时知道的;表示最高气温的点在折线上的位置最高,表示最低气温的点在折线上的位置最低;折线从下往上表示气温在升高,折线从上往下表示气温下降第三步通过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比较,感受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达一组数据的大小,还能形象直观地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第12次作业郭晓兰微生物学 12213641
2.将18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按病情和年龄都相近的原则配为6个单位组,每个单位组中的3名患者随机分配到A、B、C三个治疗组中,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升高,结果见教材表16-16,问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有无差别?
10·L-1)
教材表16-16 不同人用鹿茸草后血小板的升高值/(×12
年龄组 A B C
1 3.8 6.3 8.0
2 4.6 6.
3 11.9
3 7.6 10.2 14.1
4 8.6 9.2 14.7
5 6.4 8.1 13.0
6 6.2 6.9 13.4
分析:该题为随机区组设计,应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

总变异可分解为处理变异、区组变异和误差。

解:(1)统计描述
表1 18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用不同治疗方法后血小板升高值情况Treat Block N Mean Std.Deviation
A 1~6 6 6.200 1.793
B 1~6 6 7.833 1.619
C 1~6 6 12.517 2.411
Total 18 18 8.850 3.319
(2)统计推断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对于处理组:
H:三种治疗方法的平均血小板升高值相等。

H:三种治疗方法的平均血小板升高值不全相等。

1
对于区组:
H:各区组的总体效应相等。

1H :各区组的总体效应不全相等。

均取05.0=α;
假设资料符合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用SPSS 软件进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步骤如下: Analyze→General Linear Model→Univariate→Dependents variable :血小板升高值;Fixed factors :treat ;Block ;→Model :Custom :Build terms :main effects ;Treat : Model ;Block : Model ;Continue…→点击Post Hoc ,Treat: Post Hoc Test for ;Equal Variances Assumed: LSD 、SNK 、Bonferroni ;Continue…→点击Save ,Unstandardized (Predicted Values),Standardized (Residuals) →OK
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后,计算结果如表2:
表2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SS
ν
MS
F
P
总变异 187.265 17
处理间 129.003 2 64.502 79.338 0.000 0 区组间 50.132
5 10.02
6 12.333
0.000 1
误差
8.13
10
0.813
由表可知:对处理因素和区组因素统计检验后的P 均小于0.05,按05.0=α水准拒绝0H ,接受1H ,可认为三种治疗方法的平均血小板升高值不全相等;可认为:对于同一种治疗方法而言,各区组血小板升高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onferroni 法对各处理组进行两两比较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0H :21μμ=,即相互比较的两种治疗方法血小板升高值相等。

1H :21μμ≠,即相互比较的两种治疗方法血小板升高情况不相等。

0167.0=α。

用SPSS 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后得出表3:
表3 三种治疗方法血小板升高值的多重比较(Bonferroni 法)
由于表3的P 值是由SPSS 软件计算而来,该P 值与05.0=α检验水准比较,各个对比组的P 值均小于0.05,拒绝0H ,接受1H ,可认为B 治疗方法血小板升高值高于A 治疗方法,两者平均血小板升高值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0.139,3.127)(×1210·L -1);可认为C 治疗方法血小板升高值高于A 治疗方法,两者平均血小板升高值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4.823,7.811)(×1210·L -1);可认为C 治疗方法血小板升高值高于B 治疗方法,两者平均血小板升高值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3.189,6.177)(×1210·L -1)。

(3)残差图判断资料是否满足方差分析前提条件
绘制残差图:Graphs Scatter Simple→Define: Y Axis: ZRE_1, X Axis: treat →OK Gr aphs Scatter Simple→Define: Y Axis: ZRE_1, X Axis: block →OK Graphs Scatter Simple→Define: Y Axis: ZRE_1, X Axis: pre_1→OK
图1:treat 与残差的残差图 图2:预测值与残差的残差图
图3:区组与标准残差的残差图
三个残差图显示无特殊值,基本满足方差分析要求的方差齐性和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可以用方差分析对资料进行分析。

4.某研究人员以0.3 ml/kg 剂量纯苯给大鼠皮下注射染毒,每周3次,经45天后,使实验动物白细胞总数下降至染毒前的50%左右,同时设置未染毒组。

两组大鼠均按照是否给予升高白细胞药物分为给药组和不给药组,实验结果见教材表16-18,试作统计分析。

教材表16-18 实验效应指标(吞噬指数)数据
未染毒组
染毒组
不给药
给药
不给药
给药
3.80 3.88 1.85 1.94 3.90 3.84 2.01 2.25
4.06 3.96 2.10 2.03 3.85 3.92 1.92 2.10 3.84
3.80
2.04
2.08
解:本资料为析因设计资料,应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1)统计描述
表4 22⨯析因设计四种组合的均数和标准差
(2)统计推断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10H :0)(=αβ 即染毒组和未染毒组不存在交互效应。

11H :0)(≠αβ 即染毒组和未染毒组存在交互效应。

20H : 0=α 即染毒因素的主效应为0。

21H :0≠α 即染毒因素的主效应不为0。

30H :0=β 即给药因素的主效应为0。

31H :0≠β 即给药因素的主效应不为0。

均取05.0=α;
假设资料符合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用SPSS 软件进行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步骤如下:
Analyze→General Linear Model→Univariate→Dependents variable :吞噬指数;Fixed factors :药物;纯苯染毒;→Model :Full ,Continue…→点击Plots ,Horizontal
Axias: 纯苯染毒; Separate Lines: 药物;Add ,Continue… →点击Save ,Unstandardized
(Predicted Values),Standardized (Residuals),Continue…→点击Options ,Display means
for: 纯苯染毒、药物; Compare main effects ;Displa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ontinue…→OK 结果如表5:
表5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SS
ν
MS
F
P
总变异 17.339 19
染毒与否 17.168 1 17.168 1857.009 0.000 给药与否 0.009 1 0.009 1.000 0.332 交互作用 0.014 1 0.014 1.519
0.236 误差
0.148
16
0.009
由表可见,519.1=交互F ,236.0=P , P>0.05 ,接受0H ,可认为染毒和给药无交互效应。

,染毒009.1857=F P<0.05,拒绝0H ,接受1H ,可认为染毒与不染毒对应的总体均数不等,即染毒因素存在主效应,主效应为1.853,其95%置信区间为(1.762,1.944)。

000.1=给药F ,332.0=P ,P>0.05 ,接受0H ,可认为给药与不给药对应的总体均数相
等,即给药因素没有存在主效应。

(3)残差图判断资料是否满足方差分析前提条件
绘制残差图:Graphs Scatter Simple→Define: Y Axis: ZRE_1, X Axis: 给药→OK Graphs Scatter Simple→Define: Y Axis: ZRE_1, X Axis: 染毒→OK Graphs S catter Simple→Define: Y Axis: ZRE_1, X Axis: pre_1→OK
图4 给药与标准残差的残差图 图5 染毒与标准残差的残差图
图6 预测值与标准残差的残差图
三个残差图显示无特殊值,基本满足方差分析要求的方差齐性和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可以用方差分析对资料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