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word教案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本课是传统的机械单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跟前面的杠杆、轮轴相比,难度要小,这种机械没有变形,形式单一,学生容易认识。

2.定滑轮关于学生来说,不是太熟悉,因为它的位置比较高,比较隐藏,真正见到过的为数不多,动滑轮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也不易看到,因此学生对这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因此老师在课前要注意搜集一些滑轮的照片,最好是在学生周围熟悉的,但不太注意的滑轮图片,使学生感受到它与我们生活的接近。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点,不能随着重物移动;动滑轮不固定,随重物移动。

两种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两种滑轮在省力和用力方面的不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进展探究简章机械的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对动滑轮是否省力的研究。

教学预备每组学生预备:一个铁架台(上面固定好一根横杆)、蜡线、滑轮一个、钩码一盒、五牛测力计一个。

教师预备大一些的演示用的滑轮及学生用的备用品若干。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升国旗的时候人站在地上就能够把国旗升到专门高的旗杆顶上,你明白在旗杆的顶上有什么样的装置吗?教师出示滑轮。

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结构:别处有个边框,框内有个能够转动的轮子,轮子的边缘有一条凹槽,绳子在抽搐的时候不容易从凹槽里滑出。

(演示一下)在认识滑轮的过程中,不要提到轴(事实上里面是有的,但它的作用确实是支点),有轮有轴就有可能让学生把滑轮跟轮轴联系起来了。

二、研究定滑轮1.认识定滑轮让一名学生上来模拟一下升旗,学生观看升旗时滑轮和绳子的运动。

像旗杆顶上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如此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这钟名称直截了当告诉就能够了,没有必要让学生来起名、猜。

2.研究定滑轮的作用老师为每一小组预备了滑轮、线、钩码、测力计等材料,我们现在能够也来研究升旗,在研究升旗的过程中,能够用上我为你们提供的材料,看看我们会发觉什么?简单复习一下测力计的使用注意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 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 版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组内交流,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受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描述和与人合作等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滑轮的作用
教具准备:铁架台、滑轮、线绳、勾码、测力计、课件、实验报告单;视频:定滑轮;动滑轮;
学具准备:铁架台、滑轮、线绳、勾码、测力计、实验报告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5.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不能省力,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能省力,不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课后小结:。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定滑轮和动滑轮_教科版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定滑轮和动滑轮_教科版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定滑轮和动滑轮_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明白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明白动滑轮不固定,能够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进展探究简单机械的爱好。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预备】滑轮及支架、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前面我们认识了两种简单机械:杠杆和轮轴。

今天我们再认识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二、认识滑轮1.让学生认真观看滑轮,它有什么特点?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滑轮。

三、探究滑轮用力的方向1.探究一:采纳绳和一个滑轮将钩码模拟的重物提升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钩码模拟重物)2.学生操作3.小组展现4.比较两个不同的装置,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同学们观看一下,这两个装置有什么不同?(拉力的方向不同;装置不同,一个滑轮不动,一个滑轮随着物体上下移动)。

5.老师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及用力方向我们将那个只能转动不能随着物体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把那个能够随着物体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老师一边演示一边介绍。

)这两个装置一个是向上拉物体的,一个向下拉物体的。

大伙儿想一想,假如我们不借助滑轮的话,要把物体提上来,我们力的方向是向哪里的?(向上)谁让力的方向向下了,是哪一个滑轮?(定滑轮)原本我们提升物体是向上的,使用了定滑轮,使我们力的方向向哪里?(下)改变了力的方向。

我们来看一下动滑轮和定滑轮怎么说有哪些区别。

四、探究滑轮的省力情形刚才我们探究了力的方向,那么力的大小如何样呢?你们用这两种装置提升重物,拉力的大小,感受有什么不同?拉的时候,谁比较轻松。

1.设计实验:如何明白那种滑轮省力谁能给咱们讲一下,怎么说如何样做,便能比较出到底是定滑轮用力小依旧动滑轮用力小。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 (4)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 (4)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区别和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三、学习重难点:用探究式学习法来认识滑轮的特点,并进一步熟悉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四、学习过程:(一)、复习提问:1.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轮轴的秘密,谁说一下什么是轮轴?2.谁说一下轮轴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二)、进行新课1.图片引入:(出示课本12页图一)在周一升旗时升旗手向下用力拉绳子,旗子却往上升,这是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

(出示定滑轮定义)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教师画出定滑轮草图)2.我们向下拉绳子,旗子却往上升,说明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

那么,定滑轮是否也像轮轴那样能省力呢?我们打开实验盒,组装一个定滑轮装置。

(老师指导,学生自己组装)3.出示要求,揭秘定滑轮。

(1)在绳子两端分别挂上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即让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看装置的平衡情况。

(2)在绳子两端挂上不同的钩码数看装置的平衡情况。

(3)得出结论: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4.认识动滑轮、(1)过渡:较之定滑轮,动滑轮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作用呢?(2)出示课本13页塔吊吊钩的图片。

教师相机画出动滑轮的草图,引出动滑轮概念: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3)绳子随重物一起上升、下降,说明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那么动滑轮省力吗?实验组装动滑轮,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称出一只、两只50克钩码的重量分别是0.5N和1N,记下数据;再通过动滑轮,测出通过动滑轮的两组钩码的重量,记下测力计的度数。

(4)对比试验数据发现,定滑轮大概能省一半的力。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2、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预测是()否()要改变的条件不要改变的条件实验设计(可附图)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的状态我们的发现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 (1)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 (1)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动滑轮是否省力,动手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器材准备】滑轮一个,铁架台、线、一盒钩码、弹簧测力计、实验记录单。

(每组一份)【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每周一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那么,你想过没有,旗杆上的什么装置能够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旗杆顶端?师:没错,国旗能够上升到旗杆顶端,关键在于旗杆顶部的滑轮。

二、新知讲授1、模拟升国旗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自模拟一下升国旗的过程?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用来模拟旗杆的铁架台,滑轮、以及用来代替国旗的钩码,还有绳子。

请每位同学都做一次升旗手,在模拟升旗的过程中观察、讨论:(1)国旗向哪个方向运动?用力的方向呢?(2)你觉得这种滑轮有怎样的作用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从钩码盒中拿出一个钩码,开始你的组装。

学生实验、汇报2、探究定滑轮的作用(2)题预设答案:预设猜想1:省力师:和什么情况比要省力?(和不用滑轮比省力)也就是和直接提升重物相比要省力。

师:那么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旗杆顶部的滑轮是否省力呢?我们提升1个钩码,另一端用钩码代替手上的拉力,挂上一个试试看。

现在我们发现滑轮是否平衡?谁来分析一下用这种滑轮是否能够省力?板书:不省力过渡语:既然它不能省力,为什么我们还要借助它来升国旗?师:如果直接提升国旗,向哪个方向用力?通过这种滑轮,我们可以向下拉绳也能提升国旗。

用力所以,这种滑轮使什么发生了改变?——我们手上用力的方向。

板书:能改变用力的方向预设猜想2:能改变用力的方向教师追问,学生解释。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传递和转换的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滑轮组的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操作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验器材、图片等。

2.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图片,如吊车、滑轮组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学生分享对滑轮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滑轮组模型,向学生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滑轮的实质,掌握滑轮的使用方法,以及了解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科学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滑轮的概念和原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用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的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学会使用滑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等方法,探究滑轮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认识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的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

2.难点:滑轮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滑轮小故事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滑轮?它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种不同类型的滑轮,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滑轮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滑轮的分类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滑轮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滑轮的工作原理。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滑轮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因素对工作效果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滑轮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2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2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2一. 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这部分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五单元“简单机械”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学会使用滑轮组,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操作的指导,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级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力学的基础知识,如力的作用、重力等。

他们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在观察和操作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如使用剪刀、胶带等工具。

此外,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能够与同伴一起完成实验和探究任务。

三. 教学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2.学会使用滑轮组,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滑轮组的应用。

2.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学习滑轮的知识。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剪刀、胶带、绳子、重物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滑轮组、剪刀、胶带、绳子、重物等。

3.教学课件:PPT或者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实例,如吊车、滑轮包等,引导学生关注滑轮,激发学生对滑轮知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让学生观察和操作滑轮组,引导学生发现滑轮组的使用可以省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工作过程。

第5课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5课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轮轴进一步认识滑轮。

2.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在我们日常中生活中的使用。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

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 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1.5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章第五节。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力的概念、重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的概念。

本节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滑轮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力的概念和重力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能用语言和图示描述滑轮的工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工作原理。

2.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滑轮的工作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滑轮的应用和优缺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实验器材(滑轮组、绳子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滑轮组、绳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实例(如吊车、升国旗等),引导学生关注滑轮,并提问:“你们知道滑轮是如何工作的吗?”让学生思考滑轮的工作原理。

2.呈现(10分钟)呈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图片,并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它们的工作原理。

同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本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知道这两种机械的作用。

这节是传统的机械单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跟前面的杠杆、轮轴相比,难度要小,这种机械没有变形,形式单一,学生容易认识。

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希望帮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也将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索中。

所以《定滑轮和动滑轮》这节课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

从而进行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收获。

二.学情分析这个六年级学生在本单元前面几节课已经认识了杠杆,轮轴两种简单机械,而对于定滑轮应该也是比较熟悉,毕竟旗杆上有,经常可以见到。

但是动滑轮在生活中不多,即使塔吊上的动滑轮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也不易看到,所以学生对这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老师在课前要注意搜集一些滑轮的照片,最好是在学生周围熟悉的,但不太注意的滑轮图片,使学生感觉到它与我们生活的接近。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章机械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六、学习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七、教学准备1、每组学生准备: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材料一盒、钩码一盒、条型盒测力计一个,实验记录单两张。

2、教师准备大一些的演示用的滑轮及学生用的备用品若干。

3、PPT课件。

八、授课班级六年级(1)班九、授课时间一课时十、教学过程(一)以问题开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每天早上,我们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都会升国旗,而我们学校每周一也会有升旗仪式,大家想过没有,升旗时为什么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得那么高?2、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思考、推测并回答。

教科版《定滑轮和动滑轮》公开课优秀教案 1

教科版《定滑轮和动滑轮》公开课优秀教案 1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定滑轮和动滑轮二、教学目标(1)、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3)、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用探究式学习法来认识滑轮的特点,并进一步熟悉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四、教学用具:滑轮4个、细线、200克钩码10个、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米尺。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杠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2、举两个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实例。

(二)、进行新课1、引入:你们见过吊车吗?吊车是怎样把重物吊起来的呢?(展示吊车吊起重物图片)吊车真是一个大力士。

其实,这并不奇怪,若果有必要的工具的话,老师比吊车更厉害呢!(肯定大多数同学说我在说大话)不信是吧,等着瞧2、教师演示实验:你们说,我用一个钩码能不能把两个钩码吊起来?一个能吊起三个吗?……(老师一边说一边演示)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原因就在于用了这个东西——滑轮组(板书)3、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出示实验器材:认识滑轮组的构造,那部分是定滑轮,那部分是动滑轮。

4、提出问题:你能利用我手上的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吗?你怎样设计呢?(1)学生在讨论后举手来讲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组装,并把设计的方法画到黑板上。

在没有教师的讲解和演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摸索着来按自己设计的图型,利用滑轮完成探究,并把成功的实验有关的数据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比较。

这样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模型或实物。

2. 绳子、重物等实验材料。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滑轮知识,如简易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二、探究定滑轮(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如固定位置、改变力的方向等。

2.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如力的大小、移动的距离等。

4. 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三、探究动滑轮(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如可以移动位置、改变力的方向等。

2.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如力的大小、移动的距离等。

4. 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四、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区别。

2. 提问: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3. 让学生举例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如升旗、吊车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滑轮装置,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区别,掌握了它们的工作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够分析数据,探讨滑轮的工作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滑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定滑轮和动滑轮》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课型:新授教法:讲解、讨论教学用具:铁架台、滑轮、钩码、线、定滑轮和动滑轮、重物(钩码)、橡筋、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升旗片段或出示有关图片资料。

问:什么缘故向下一拉绳子,旗帜就升上去了?二、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1.引导学生观看国旗台的旗杆顶(或回忆升旗仪式),想一想什么缘故轻轻一拉绳,旗帜就能长那么高。

(学生通过观看发觉旗杆顶有一个轮子)2.结合导入新课的内容让学生头脑中的问题逐步清晰。

并通过引导学生把摸索的焦点凝到了那个轮子上。

3.认识定滑轮的定义。

P104.实验操作了解定滑轮的作用:试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如何样运动?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5.认真体会利用定滑轮后有什么不同?(指名学生发言,把探讨内容引到省力上)6.能够用挂秤实际测试。

三、会移动的轮子。

1.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2.讨论动滑轮在生活中要紧在那些地点得到使用。

3.比较动、定滑轮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训练假如说定滑轮也是一处杠杆,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板书设计:动滑轮和定滑轮什么缘故向下一拉绳子,旗帜就升上去了?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教科版科学六上《动滑轮和定滑轮课堂教学实录》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动滑轮和定滑轮课堂教学实录》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动滑轮和定滑轮课堂教学实录》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六上《动滑轮和定滑轮》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的知识,对滑轮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区别和特点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工作原理,能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工作原理。

2.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动滑轮、定滑轮、绳子、钩码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以及相应的绳子和钩码。

3.课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滑轮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动滑轮和定滑轮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和特点?”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图片,讲解它们的定义、特点和工作原理。

同时,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工作过程。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动手操作动滑轮和定滑轮,观察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他们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科版

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新的简单机械在平时的生活中真正能见到过的并不多。

在实际的应用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也常常是组合在一起,与吊钩、塔吊等一起组合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所以需要老师在课前收集拍摄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图片和视频。

因此本课的教学从模拟的升旗仪式开始引出滑轮,让学生通过对滑轮的观察认识滑轮的结构特点,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猜测、自己设计实验和亲身探究验证,从而获得对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难点:通过自行设计实验、亲自探究验证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认识滑轮1.出示自制旗杆,模拟升旗仪式。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举行一个升起仪式。

(2)生:敬礼!升国旗唱国歌。

【一位学生上台主持】【一位学生上台唱国歌】【全班学生敬礼,老师缓缓升旗】(3)生:升旗仪式到此结束,礼毕。

2.教师提问,引出滑轮。

(1)提问:国旗是怎么升到旗杆顶端的? 预设:拉绳子的一端。

(2)追问:光靠绳子可以吗? 预设:还有滑轮。

3.出示滑轮,引出课题。

(1)师:今天我们又将了解一种新的简单机械——滑轮。

请你仔细观察,它有哪些特点?【出示滑轮】【各小组从抽屉中拿出滑轮进行观察】4.反馈交流,认识滑轮特点。

(1)师:这个滑轮有哪些特点? 预设:有个轮子。

【教师板书】(2)追问:这个轮子会转动吗? 预设:会。

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

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

《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器材准备】学生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铁架台、线、便签纸、钩码、测力计等。

(每组一份)老师材料:相关图片、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集体演唱《国歌》,让学生讲讲升国旗时,这国旗是怎样被升上旗杆的?2.提出升旗手向下拉绳子为什么旗帜上升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

出示滑轮,滑轮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它没有随物体的升降而变化,所以叫做定滑轮。

然后操作。

让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

二、探求新知1.猜测滑轮的作用。

问:你们认为定滑轮可能有什么作用?汇报小结。

2.观看《定滑轮实验操作》微视频。

3.组装定滑轮,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1)分组做一个跟旗杆相似的滑轮装置。

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此装置。

①学生分组实验(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钩码;用定滑轮做提升)②学生可多次改变钩码个数,并记录。

(绳子一端挂钩码,一端用测力计)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有什么发现?(2)讨论谈话:既然定滑轮省力不明显,为什么还要在高高的旗杆上安装定滑轮呢?(3)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红旗向上升。

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4.观看《动滑轮实验操作》微视频。

5.组装动滑轮,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是否省力呢?(2)学生实验(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

(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钩码;用定滑轮做提升)③汇报实验结果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三、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生活中的作用1.出示图片。

第6课 《滑轮组》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6课  《滑轮组》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滑轮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组装滑轮组,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铁架台、2个滑轮、约50厘米长的线、1盒钩码、测力计。

为全班学生准备:光滑的钢管、约20米长的绳子、演示实验的视频、三定三动的滑轮组、与起重机和滑轮组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a) 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 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请学生猜想,c)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4.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2、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

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

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