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3单元课题3元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

课题3 元素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3.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4、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用运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2、学习用运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养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书写的意义及书写。

学习难点1、元素概念的内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于联系。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学习方法对比探究、合作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一、自主探究(一)元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的(即核内)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种类有多种,但组成的物质却有几千万种。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按质量计算,其中含量位于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

(二)元素符号P62表3-41、元素符号的书写国际上统一采用名称的字母来表示元素。

书写时注意:(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

如表示碳元素,表示氧元素。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

如表示铝元素,表示钙元素。

2、元素符号的意义(一般有前两种意义)(1)表示;(2)表示这种元素。

*(3)若是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碳、硫、磷、硅等元素则有第三种意义:表示某种物质。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1、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和将100多种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的表。

2、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按元素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

原子序数= = = 。

3、元素周期表结构(1)横行(也叫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周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性质及其分类,理解元素在物质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2.熟悉周期表的结构,学会运用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了解元素周期律。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与元素的关系。
为达成上述目标,本节课将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例如,通过对比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让学生掌握它们的本质区别;通过周期表的探究,使学生了解周期表的构成及应用,能运用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
2.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元素周期律,发现元素性质的规律。
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思考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问题导向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实验资源,以及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的相关知识。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概念、性质、分类及周期表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首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如根据某种元素的性质,判断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深入探究元素周期律。最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导学案设计(2课时全,含配套练习 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导学案设计(2课时全,含配套练习 无答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知识梳理1、物质是由构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是由、、这样的微观粒子。

2、分子的性质为①②③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其的最小粒子。

5、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6、构成分子。

二、合作探究实验(一)观看品红扩散实验归纳:分子不断作运动,其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

实验(二)观看氨水与酚酞的实验归纳:(1)酚酞溶液:色溶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2)浓氨水溶液:主要成分为,色碱性溶液。

(3)实验现象,盛有氨水的烧杯中溶液;盛有酚酞的烧杯仍为无色。

(4)实验分析:氨水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的烧杯里;氨水具有挥发性;酚酞遇碱性溶液(氨水)变红。

【补充】可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花香扩散、晾干衣服实验(三)观看酒精与水混合的实验归纳:分子之间有,一般来讲,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时所占的体积不同。

【补充】可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热胀冷缩、气体容易压缩。

实验(四)观看水分子分解视频,阅读课本P50页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1、用微观的角度审视原有的概念物理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身,只是分子的改变。

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身,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纯净物: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混合物:不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2、分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粒子。

概念要点①②③3、同种物质的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的化学性质。

4、分子是由构成。

5、原子:原子是中最的粒子。

概念要点①“最小“指的是在化学变化中不可拆分。

【课堂练习】课时1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构成物质的粒子是不停地运动的C.热胀冷缩是由于粒子大小发生了变化D.通过普通显微镜即可观察到分子和原子2.下列不属于粒子基本性质的是A.分子很小B.分子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对下列课本中涉及的图片或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A.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C.只能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D.品红扩散是品红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4.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D.在固体物质中,分子是静止不动的5.游客闻到芍药花香扑面而来,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隔6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体积变大7.下列事实,不适合用“粒子间有间隔”的性质来解释的是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C.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通过气味辨别氨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9.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3单元 课题3 元素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3单元 课题3 元素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3单元课题3 元素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元素的概念,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元素周期律,并能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原子和离子的知识,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查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理解元素周期律,并能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3.元素周期表的挂图或海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挂图,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结构,提出问题:“原子是由哪些粒子组成的?”、“原子中哪一部分是最基本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元素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元素的概念,解释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强调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同时,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查找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位置,如氢、氧、碳、氮、铁等,并让学生试着写出这些元素的化学式。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加深对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问答法,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元素周期表有哪些纵行和横行?2.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个周期和族?3.元素周期律是什么?通过这个环节,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新人教版

一、导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元素的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和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3.熟悉阴离子的常见取名规则。

4.了解元素的周期规律。

二、知识回顾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各种不同的元素组成的。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不能再变成其他物质。

元素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每个元素都有不同的性质。

元素由拉丁文命名,通常用英文字母符号表示。

元素的符号: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化学性质的简称,由元素名称的英文首字母或前两个字母组成,大小写通常有区分。

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通常用原子质量单位amu(atomic mass unit)表示,1amu≈1/12的碳-12原子质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在相对质量标准下与碳-12的相对质量之比。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写在元素符号的上方。

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它分为7个横排,称为周期,每个周期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周期表的列称为族,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族。

阴离子的常见取名规则:阴离子的名称通常由阳离子名称的基础上,改变其尾音而得到。

例如,氯离子为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成,氯的基本名称为氯,氯离子的名称为氯化物离子。

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组内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周期表的周期内元素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主要有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三个周期性变化规律。

三、重点解析1.元素的符号如何表示?元素的符号通常由元素名称的英文首字母或前两个字母组成,大小写通常有区分。

2.什么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在相对质量标准下与碳-12的相对质量之比。

3.周期表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它分为7个横排,称为周期,每个周期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周期表的列称为族,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族。

4.阴离子的常见取名规则是什么?阴离子的名称通常由阳离子名称的基础上,改变其尾音而得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元素的定义、分类、符号及周期表的结构,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元素符号书写、周期表观察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探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化学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应用,如氧气瓶、钠光灯、镁粉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元素的性质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2.化学故事: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家们是如何探索元素之间的规律的。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元素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在化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5点前。
3.解释以下现象:为什么钠和钾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以下要点:
1.元素的概念、分类、符号及周期表结构。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周期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给予解答和指导。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其化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3.3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3.3元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以及如何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在化学世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他们巩固记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学生自我归纳:学生通过思考和总结,归纳出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元素的化学性质等关键知识点。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
2.实验演示:通过设计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通过观察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让学生深刻理解元素的概念。
3.图片和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和多媒体手段,展示与元素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提出与元素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的知识。例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对待学习、工作的责任心。
4.通过学习元素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实例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例如,通过介绍金属的广泛应用,引出元素的概念。
4.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出一些与元素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3元素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3元素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基本信息教材课题《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课型课时授课班级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中包括:元素及相关内容(第一课时)、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三部分内容。

本课安排在《分子、原子》、《原子的结构》之后进行教学,本课内容地位很重要,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有助于将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本课是元素观建构的入门课,为高中必修和选修中具体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元素周期律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做准备。

学生分析学生已有知识:1.学习了空气、氧气的性质;2.认识了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3.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及各微粒数的关系;4.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5.接触了一些物质的化学符号如:C、S、P、Fe、Pb、O2、N2、CO2、H2O、SO2、P2O5、Fe3O4。

学生初步具备了学习化学概念的能力,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还较弱。

而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元素概念的形成,知道元素在地壳等的分布;2.形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元素不变”的观念;3.认识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能力目标: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和相关讨论及大量数据、图、表、磁贴模拟运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能力,提高信息加工和模型认知能力,了解用对比的方法去研究问题。

情感目标:1.逐步形成“世界物质性和物质粒子性”的观念,认识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形成用宏观、微观、宏微结合的角度去研究物质的理念。

2.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让学生接触一些化学发展史。

重点难点重点:1.元素的概念形成;2.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难点:元素概念涵义的理解教学方法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设备是否使用触屏一体机、实物投影是是否使用视频或音频是是否有演示实验否是否有学生分组讨论等活动是使用的课件类型PPT教学模块模块1:情景引入,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3分钟模块2:建构活动,元素概念的生成,明确区分元素的关键7分钟模块3:小组讨论,化学变化中原子、元素种类不变7分钟模块4:阅读,归纳元素在地壳等的分布4分钟模块5:构建网络,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图,物质研究的宏观微观视角10分钟模块6:历史智慧,追踪人类认识和研究元素的历史足迹,小结本节的收获4分钟模块7:练习评价5分钟教学过程★模块1:情景引入,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3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显示PPT3】图片上的中国元素:旗袍青花【讲述】元素,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我们常提到中国元素、现代元素、流行元素、时尚元素,生活中提到的元素都是指相应事物的基本成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案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3)查阅资料了解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4)初步了解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及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建立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难点】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及区别。

【教学流程】一、设疑自探1.激情导入:缺钙了吃什么?出示图片(播放)。

其实元素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出示图片)那么:什么是元素?与物质间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构成物质奥秘课题3 元素,板书课题:课题3元素(1)。

2.学生设疑:下面请大家依据图片和生活中接触的物质围绕课题大胆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

(每提出一个问题小组记5分,重复问题不计分。

)⑴什么是元素?⑵化学变化前后元素是否改变?⑶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⑷构成物质的微粒与元素什么关系?依据本节学习目标,我把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细化补充成下面几个问题:3、出示自探提示⑴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共有几种?举例说明什么是元素?⑵结合图示思考P59下方的讨论题?⑶结合P60图示和资料卡片了解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⑷请结合图3-18谈谈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和微观构成的关系与区别。

⑸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什么有关?认真自学课本59-60页容完成以上自探提示。

(约8分钟 )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

1.小组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展示要求:(1)口头展示的同学要求声音洪亮,语言简洁明了;(1)书面展示的同学书写要规、认真,思路清晰,排版整齐;(3)非展示同学结合展示认真倾听,迅速记录,做好点评准备,及时提问和补充观点。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元素【知识与技术】(1)认识元素的观点,初步学会用元素描绘物质的宏观构成。

(2)掌握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记着一些常有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周期和族 ),知道元素周期表供给的一些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过程与方法】(1)经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兴趣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2)经过同学之间互相合作、查阅资料,认识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将对物质的宏观构成和微观构造的认识一致同来,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观。

【要点】元素的观点;元素符号的意义。

【难点】元素观点的形成。

知识点一元素【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59~60 页,达成以下填空:1.元素是 __质子数 (即核电荷数 )__同样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如氧气是由 __氧__元素构成的,水是由 __氢、氧__元素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碳、氧 __元素构成的。

2.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不变,所以元素的种类 __不变 __。

3.地壳里各样元素的含量从高到低位于前四位的是__氧、硅、铝、铁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氧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铝__。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__氧__。

【合作研究】1.由元素的观点可知,不一样元素之间最实质的差别是什么?答:质子数 (即核电荷数 )决定元素的种类,不一样元素的实质差别是质子数 (即核电荷数 )不一样。

2.元素和原子有何差别与联系?答:元素原子观点拥有同样质子数 (即核电荷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主要宏观观点,只讲种类,不讲微观观点,既讲种类,又讲差别个数个数联系元素元素的最小粒子原子一类原子的总称使用范围说明物质的宏观构成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实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 1 个氧原子的和 2 个氢原子构成的【教师点拨】1.元素观点中的“一类原子”包含两种状况:(1)质子数同样、中子数不一样的原子,如碳 12 和碳 14,它们都属于碳元素; (2)质子数同样、电子数不一样的粒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

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

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元素提出问题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如H2O与N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

“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

(2)元素符号的含义: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课题3_《元素》导学案

课题3_《元素》导学案

课题3_《元素》导学案一、课题概述本课题主要围绕着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组成物质,元素展开,通过对元素的研究,可以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结构和特点,为后续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基本性质;3.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4.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与元素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元素的基本性质及其周期性;2.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1)以发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元素的兴趣:“你们知道什么是元素吗?它们在自然界中有什么样的存在形式?”(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后,引导他们复习或了解有关元素的知识。

可以鼓励他们使用工具书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

2.学习元素的定义(1)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关于元素的定义,并进行解读。

(2)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比如元素的定义中是否提到了原子、质量和符号等。

3.探究元素的基本性质(1)根据教材或其他资料,设计一些小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发现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如颜色、状态、导电性等。

可以结合图表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常见性质。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认识常见元素(1)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了解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基本性质。

(2)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其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对不同元素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5.学习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周期表(1)引导学生回顾或了解有关元素的原子结构,如电子、质子和中子等。

(2)了解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如周期、族和阶等。

可以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6.总结并解答问题(1)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所学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解答他们对元素的疑惑。

五、课堂练习1.请回答以下问题:(1)元素是什么?(2)常见元素有哪些?(3)元素的特点有哪些?(4)周期表是如何组成的?2.请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并记录氧气和氢气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3.3. 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3.3. 元素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元素教材解读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本课时我们将围绕元素的概念展开。

从教材的体系看,在前两个课题学习了分子、原子内容之后,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从而把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材中虽然对概念理解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本课题内容无疑是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反馈练习中及时发现知识疑点,学会对关联的概念进行梳理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元素的存在。

难点:形成元素的概念。

案例一导学设计案例探究点一元素的概念[情景展示1]无论是氧分子中的氧原子还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都是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同样,将质子数为6的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问题探究] 什么是元素?你认为什么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以质子数(核电荷数)为标准对原子进行分类,所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一种元素不同于其他元素的根本区别也是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展示2] 分析下列化学变化,填写表格。

人教课标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元素 第1课时 导学案

人教课标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元素 第1课时 导学案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能说出元素在地壳中和生物细胞中含量的不同。

学习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导入】小明最近感到有明显的生长疼痛且经常腿软、抽筋、乏力,经医生诊断后才知道,原来是缺钙。

医生又时说某人缺锌、缺钙等,其实是指缺锌元素、钙元素。

【自主学习】请大家阅读课本P59--P60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即)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及含量(1)自然界中,物质种类有几千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却只有种。

(2)按质量计算,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为、硅、、铁。

空气中元素含量最多。

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3、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构成。

氧气、氢气、氨气等物质是由构成的;铁、汞、金刚石等物质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元素的概念1、从下表里,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试着从表中归纳出什么是元素?原子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 1 0 1 1氢原子 1 1 1 2氢原子 1 2 1 32、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原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填“改变”或“不变”)分子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物质的种类探究问题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定义区别1、只讲,不讲,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2、组成物质1、既讲,又讲,有数量多少的含义2、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如“水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联系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

决定元素的种类。

探究问题三: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看课本P60图3-18,完成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C02)是由和组成的,共有种元素;宏观2、铁(Fe)是由组成的,共有种元素;3、氯化钠(NaCl)是由和组成的,共有种元素;1、水是由构成;2、水分子是有原子原子构成;微观3、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元素的概念、分类、周期表结构和周期律的重要性。
2.学生归纳: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元素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作业反馈: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批改,给予个性化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5.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元素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够迅速将新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分享观点、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情景:设计有趣的实验,如“魔法金属”、“水的净化”等,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直观地了解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3.故事情境:通过讲述元素发现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元素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元素的本质是什么?”“元素周期表是如何划分的?”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实验、讨论、探究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说课稿
4.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亲身体验元素的神奇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设计元素周期表填空题,让学生在填写过程中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编排原则。
2.布置元素性质与应用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元素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编排原则,能够正确查找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3)认识常见元素,了解它们的性质、用途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元素周期表的制作,并互相检查、评价。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组织学生互评,鼓励他们相互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2)通过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元素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编排原则及应用。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通过PPT展示元素的定义、分类及特点,让学生对元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3单元 课题3 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3单元 课题3 元素

课题3 元素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2.通过对单质与化合物和对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3.学会常见的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元素阅读课本第59—6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的核内质子数都是8,化学上把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元素就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从高到低的前四位是: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元素和原子的对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元素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原子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地壳中各种元素含量的记忆歌:养闺女,我铁心。

1.用“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填空。

从宏观上来看,铁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从微观上来看,铁由许多原子构成。

从宏观上来看,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从微观上来看,二氧化碳由许多分子构成。

2.日常生活中的碘盐、含氟牙膏等中的碘、氟指的是( A )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3.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C )A.HB.2NC.CuD.O24.卟啉铁(C34H32ClFeN4O4)对人体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B.卟啉铁是由卟啉铁分子构成的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D.“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 D )A.Fe2O3B.SiO2C.CaOD.Al2O36.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C )A.氧原子B.氧元素C.氧分子D.氢原子7.在CO2、SO2、NO2三种分子中一样多的是( B )A.氧元素B.氧原子C.氧气分子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8.如果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那么该物质里一定含有什么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元素
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2.通过对单质与化合物和对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3.学会常见的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元素
阅读课本第59—6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氧气是由 氧 元素组成的,水是由 氢、氧 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碳、氧 元素组成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的核内质子数都是8,化学上把这些氧原子统称为 氧元素 。

元素就是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2. 质子数 决定元素的种类。

3.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从高到低的前四位是: 氧、硅、铝、铁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氧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元素和原子的对比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元素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原子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地壳中各种元素含量的记忆歌:养闺女,我铁心。

1.用“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填空。

从宏观上来看,铁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从微观上来看,铁由许多原子构成。

从宏观上来看,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从微观上来看,二氧化碳由许多分子构成。

2.日常生活中的碘盐、含氟牙膏等中的碘、氟指的是( A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3.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C )
A.H
B.2N
C.Cu
D.O2
4.卟啉铁(C34H32ClFeN4O4)对人体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
B.卟啉铁是由卟啉铁分子构成的
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
D.“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 D )
A.Fe2O3
B.SiO2
C.CaO
D.Al2O3
6.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C )
A.氧原子
B.氧元素
C.氧分子
D.氢原子
7.在CO2、SO2、NO2三种分子中一样多的是( B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气分子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8.如果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那么该物质里一定含有什么元素?
碳元素和氢元素。

元素符号
阅读课本第6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书写元素符号时要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用3分钟集体诵读课本第62页表3—4中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老师出示元素名称,学生写符号,看谁写得又快又准。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个原子。

4.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1.对于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来讲,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有几种?
2.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表示什么意义?
元素符号通常表示一种元素、一个原子。

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

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