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在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高频考点之(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高频考点之(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高频考点之(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收录于合集#2023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14个Hi 同学们上午好欢迎关注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和升华,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就道德建设面临的时代环境而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建立在这一基本的经济制度之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服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要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加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的发展。

2.在如何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上,我们要看到,市场经济既有正面意义,也容易引发拜金等倾向。

就正面意义而言,市场经济有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

就消极方面而言,市场的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在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中来。

比如:拜金主义、极端自我为中心、享乐主义等等,都不同程度上干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是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已经成为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3.在具体做法上,我们要把握市场经济为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要坚持公民承担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体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运行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

德治和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关系

德治和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关系

德治和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关系引言1.介绍德治和法治的概念德治和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理理念,它们在国家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治强调的是德性与德行的重要性,通过道德自觉和规范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治则是以法律为准绳,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来管理社会。

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 德治在我国古代的重要性在我国古代, 德治曾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封建社会的时代,君主通过提倡“仁政”的治国理念,强调君臣之间的德行和道德规范,以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和谐。

这种德治思想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并深入影响了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气。

3.德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 德治理念也得到了重视。

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诚信友善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

通过弘扬这些价值观,将社会道德与国家治理相结合,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4. 德治与国家形象建设在国家治理中,德治还可以帮助塑造国家的形象。

通过提倡良好的道德风尚,国家可以树立端庄、文明的形象,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德治也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促进国家的和谐发展。

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5. 法治的重要性法治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6. 法治与国家治理在国家治理中, 法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国家依法治理,可以有效地规范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法治也可以提升国家的治理效率,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7. 法治与公平正义法治的准则可以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

它通过法律的平等适用,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为社会创造公正和平等的发展环境。

德治和法治的关系8. 德治与法治的统一德治与法治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种理念,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德治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崇高品德,而法治则着眼于法律的制约和社会规范,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五章知识点

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五章知识点

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五章知识点本章主要围绕着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展开,分析了思想道德对法治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法治对思想道德建设的辅助作用。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会深入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1.思想道德对法治的推动作用:思想道德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它能够引导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形成道德自律。

思想道德对推动法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道德可以激发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使人们遵守法律法规。

思想道德还能够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形成公正、合理、公平的法治环境。

2.法治对思想道德建设的辅助作用:法治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社会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方式。

法治对思想道德建设具有辅助作用,它能够强制执行道德规范,保障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使得道德准则得到了更有效的保护和执行,推动了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

3.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相互关系:思想道德与法治之间存在着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思想道德是法治的基础,为法律的实施提供了精神支持和价值导向。

思想道德的道德准则是法律的重要依据,并对法律的完善和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同时,法治又能够强制推动道德规范的贯彻执行,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的合法权益。

4.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协调与整合:在现代社会中,思想道德和法治并不完全一致,会存在一定的冲突与矛盾。

如何协调和整合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使之符合和秉持公平正义的道德价值;另一方面,要通过强化道德教育,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只有实现思想道德和法治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够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5.科学发展观与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一种新的工作思想和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思想道德与法治发展要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既要注重法治手段的硬性约束,又要注重道德规范的软性教育,使法治与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道德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包括

道德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包括

道德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包括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中永恒的话题。

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

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

中国古代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思想为我们今天采用德法并治之治国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历史考证。

笔者试图通过对礼与法关系之历史考察,寻求道德与法律协调之合理内核,进而就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矛盾略陈解决之管见。

关键词:礼;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法治;德治不管法治这张天网如何恢恢,总有漏网之鱼;不管法治调整的范围多么广阔,总有鞭长莫及的地方。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凡是法治不及之处,皆是德治用武之地,法治不可能完全取代德治。

〔1〕德治是指在社会治理中对道德自律、道德教育、道德建设的重视和适用。

法治与德治在社会治理中应是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的,即法律与道德双管齐下、“综合治理”。

中国古代的法律实际上是一种二元体制,就是两种体系或渊源、形态的法律并存。

一种是国家制定法,一种是“礼法”、“德法”。

这两种社会调节手段相互配合,把各种社会现象纳入其调整范围。

而我国当代社会法律是唯一的社会调节手段,道德作为另一种调节手段存在严重缺位。

这样的一元法体制亟待调整。

因此,有必要考察我国古代“礼”与“法”的关系,吸收其合理内核,建立起德法并治的二元法体制。

一、中国古代道德与法律关系之考察“德”,在西周时是一个融道德、政治、信仰、策略为一体的综合概念。

它要求统治者敬天孝亲,对己严格,与人为善,只能在不得已时才使用刑罚,而使用时必须慎重。

儒家对“德”加以继承和发展,一方面突出了“德”的政治意义,主要包括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认为“德”是治理国家、取得民心的主要方法;一方面抬高了“德”的地位,认为“德”高于君权与法律,是行政、司法的指导方针,即主张“德主刑辅”。

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演讲稿

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演讲稿

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演讲稿!今天,我来与大家谈一谈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道德文明建设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也是实现社会持续发展、人类和谐共处的基础。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定的时代,但是道德危机依旧在我们周围发生。

比如,原本纯真率性的孩子,可能现在对虚伪之物已习以为常;原本讲礼仪、尊重老人的少年,可能现在只求一己之利,忽略他人;原本具有人类共性和人性良知的人们,可能现在处于一个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时代。

那么,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了。

我认为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道德文明建设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道德文明构成了一个正义公平、有序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基础,保障了民众大多数的个人安全,增强了社会各方面的信心。

另一方面,有了道德的主导,各项社会活动都将更加诚信,合法经营、合理利润,便于向更大、更高层面的成长发展。

在此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各级企业都能获得持续的利润,不断地推动着国家、地区、人民的经济繁荣、市场稳定和社会和谐。

道德文明建设是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升的保障。

道德规范和道德法规的出台,能明确社会公众的基本价值观和社会公共行为,使社会公众的道德素质得以大幅提高。

建设道德化社会不仅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正常发展的保障。

道德文明建设是培育公民责任和意识的重要抓手。

公民责任和意识是现代民主社会、市场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于保持民族发展的稳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有强烈的意识和责任感,才能使我们做正确的事情。

,道德文明建设是我们现代社会中必须要把握的重点,对于我们社会今后的富强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个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出的贡献,我们需要选取好的方案,去完善道德规范和道德法规,全面推进行业发展。

谢谢!。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我国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附全文) 2001年10月24日18:04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10月24日消息:中国今日全文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这份近九千字的《纲要》分为八个部分。

中共中央日前已发出通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纲要》全文如下: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

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它对于法治的支撑作用不可忽视。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制度虽然起到了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但它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而道德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使得法治更加完善和有效。

一、道德对于法治的约束作用1. 道德规范是法律制度的基础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套普遍认同的准则和价值观,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要素。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制度虽然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但如果没有道德规范作为基础,则法律制度也难以建立和维护。

2. 道德约束能够弥补法律制度的不足尽管现代社会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来维护公共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但由于法律条文无法面面俱到、时刻适应变化等原因,仍然存在着许多行为无法通过法律手段来惩罚或制止。

而道德约束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使得人们在行为上更加自觉和规范。

二、道德对于法治的推动作用1. 道德能够促进法律的进步和完善道德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基石,它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地探索、创新,推动法律制度与时俱进、更加完善。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许多新型犯罪行为层出不穷,但由于法律条文无法及时跟进,因此需要依靠道德规范来引导人们在行为上更加自觉和规范。

2. 道德能够提升司法公正性和公信力在司法实践中,尽管法官和检察官等司法工作者已经接受了专业化的培训和考核,但仍然难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而如果将道德约束引入到司法实践中,则可以有效地提升司法公正性和公信力,使得司法判决更加客观、公正。

三、道德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的作用1. 道德能够促进社会信任和合作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套普遍认同的准则和价值观,它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例如,在商业交易中,如果双方都遵守着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则可以有效地减少欺诈、侵权等行为,从而维护了商业交易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2. 道德能够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公益事业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三德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三德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50分)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核心。

a.为人民服务b.人民利益c.国家利益2、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的要求。

a.广大群众b.社会各界c.共青团员和青少年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原则。

a.集体主义b.人道主义c.爱国主义4、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

a.权利义务b.利益c.经济5、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科学b.爱劳动、爱岗位、爱家乡c.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6、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

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b.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无私奉献c.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互助、自立自强、敬业奉献7、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a.效率意识b.环境意识c.发展意识8、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 )相结合。

a.弘扬时代精神b.弘扬创业精神c.弘扬民族精神9、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 )相统一。

a.社会责任b.法律义务c.公共责任10、要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 )。

a.价值观b.义利观c.权益观11、要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社会形成()、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

a.效率优先b.提高效率c.注重效率12、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 )结合起来。

a.广泛性要求b.普遍性要求c.一般性要求13、要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 )目标。

a.奋斗b.道德c.人生14、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道德教育与( )相配合。

漫谈四德

漫谈四德


马克思还指出,社会公德是每个人都应遵 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列宁也认为, 社会公德是“起码的公共生活的准则”。相对于 其他社会道德,社会公德具有基础性、普遍性、群 众性、公平性、公认性以及继承性的特点,是维系 人们所希望的正常的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重 要保证。社会公德是全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 标志,具有相当广泛的调节作用。
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我国家庭的传统美德。我国 民间流传着许多勤俭持家的格言,如“勤是摇钱树, 俭是聚宝盆”、“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 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改革开放以 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绝大多数家庭尤其是 城市家庭生活已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但是我们仍应该珍惜劳动果实,继承和发扬勤俭持 家的传统美德。
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 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 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的一个重要功能 就是为人的社会化创造最基本的条件。我们 每个人都出生在一定的家庭,并要在家庭中 长大成人。家庭是引导个人走上社会的桥梁, 担负着个人与社会中介的作用。正是在家庭 内部,道德培养训练着人的社会化进程,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L/O/G/O
漫谈四德
“四德”的由来
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 施纲要》,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作出了概括, 主要包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 则,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 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加强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中 的道德建设,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 设。
尊老爱幼
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老有所终, 幼有所养”,形成了尊老爱幼的良好家庭美 德传统。谁不孝敬父母、善待子女,谁就会 被人骂为“缺德”。近年来,情节严重的还 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尊老爱幼,不仅是每个公民 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 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德治的作用

德治的作用

论德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我们今天讨论的德治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德治。

在传统意义上,中国曾被界定为是一个一以德治国的国家,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

在我国,“德治”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不少历史人物和思想流派都从不同的角度论及过德治问题;其中,以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最为典型。

古代儒家以其特有的思路,提出了一系列的德治主张。

所谓德治即主张用伦理道德来治理国家、统治人民。

这是儒家的一种政治理想。

孔子就明确指出,在德、礼、刑、政四种治国手段中,德、礼最重要,“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以后的不少思想家,都继承了孔子的这个观点,形成了“德主刑辅”的封建正统治国思想。

应当看到,德治主张“为政以德”,“平政爱民”,施政要讲仁义道理,为庶民多做好事,这在历史上有它的进步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时封建专制苛政的残酷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人民遭受压迫和剥削的疾苦。

但由于封建国家的伦理道德本质上是家族伦理道德的放大或社会化,“家者,国之本也”、“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等正是这种家庭血缘伦理的明证,因此其本质上仍然是人治。

中国古代的“德治”命题不仅仅是社会治理方法的概念,也是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概念。

古往今来,有不少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曾热衷于探讨这个问题,企图从中发掘出新的价值和意义,以便用来解决现实中的种种问题。

“我们现在搞两个文明建设,一是物质文明,一是精神文明。

”[1]而今天我们实行的德治,主要是从治理方法上而言的。

由于德治的社会基础、性质、特点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它重新确定了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也充分说明了在当今社会,德治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不可获缺性。

今天的德治已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相统一,德治已成为法治文明应有的内容。

1.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2.当今社会为什么需要德治近些年来,人们对“世风日下”的社会状况有着越来越多的感触,从人们街头巷尾的议论和新闻媒体的报道来看,道德滑坡现象已是有目共睹。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守正创新中推进道德建设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守正创新中推进道德建设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守正创新中推进道德建设作者:王芳来源:《中国德育》2020年第01期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适应新时代、新要求,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新文件既坚守了道德建设规律,又进行了创新创造。

首先,从理论研究的视角看,新文件遵循了道德建设的一般规律,体现出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

第一,新文件体现了道德建设中知与情的统一。

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的基础和起点,道德情感对道德认知具有一定的指向、强化、激励作用。

道德建设,不能将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分离开来。

新文件强调必须遵循不同年龄阶段的道德认知规律,强化道德认同。

同时,新文件强调要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情感,并提出路径:制定国家礼仪规程,完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自觉传承中华孝道,感念父母养育之恩、感念长辈关爱之情,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等等。

第二,新文件体现了道德建设中知与意的统一。

道德意志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的形成以一定的道德认知为前提。

新文件在关注道德认知的同时,强调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提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

第三,新文件体现了道德建设中知与行的统一。

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引言在一个国家的社会体系中,道德与法治是相互关联的。

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而法治是通过法律来实现社会秩序和平等。

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是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可执行性,促进社会稳定和公众的信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道德对法治的框架具体化法律原则道德和法律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但道德更多是一种内在的信仰和行为导向。

法律通过具体的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道德则在法律规则之上进一步加强其约束力。

道德可以进一步具体化法律原则,使人们遵守法律,并在特定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

塑造公民素质道德对法治的支撑还表现在塑造公民的道德素质上。

公民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程度。

如果一个社会的公民普遍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他们自觉遵守法律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道德的力量可以激励人们遵守法律,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促进社会和谐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也需要道德的引导。

法律可以规范社会关系,解决争议和纠纷,维护公共利益。

但法律往往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时就需要道德的力量来填补法律的空白。

道德意识能让人们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诚信、友善、公正等基本道德原则,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守护法治秩序道德对法治的支撑还表现在守护法治秩序方面。

法律仅仅是一纸文件,其具体执行需要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参与。

道德对于个体和社会而言,是一种约束力量,可以推动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同时也帮助监督和约束政府和执法机构的行为。

道德的根植和传承有助于建立公正的司法制度和良好的行政机构。

道德对法治的案例分析案例一:言论自由与道德边界言论自由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往往面临道德的制约。

人们享有表达观点的自由,但当言论涉及侮辱、恶意造谣等违背道德原则时,法律需要介入保护被侵犯的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对法律的支撑作用在于引导人们在言论自由的同时遵守道德底线,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

道德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道德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道德的社会功能和作用道德是人类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道德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并展示它们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秩序与稳定道德在社会中起到维护秩序与稳定的作用。

道德准则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使人们能够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范。

这种遵循使得社会能够保持相对的秩序和稳定。

例如,道德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这种尊重使得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减少了冲突和争端的发生。

二、促进合作与团结道德在社会中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合作与团结。

人们遵循道德准则,尊重他人的利益和福祉,在社会中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

这种信任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协作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

例如,道德要求人们遵守诚信原则,这种诚信的行为有助于建立商业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促进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价值引导与道德建设道德在社会中具有价值引导与道德建设的作用。

道德准则传递并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念,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标准。

通过道德的引导,社会可以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激励人们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例如,道德要求人们要慷慨助人,这种价值观念激励人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四、约束与惩罚机制道德在社会中起到约束与惩罚的机制作用。

道德准则规定了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会受到社会的谴责与惩罚。

这种约束与惩罚机制有效地防止了个人的违法乱纪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例如,道德要求人们不要偷盗,这种道德准则的约束使得人们不敢违法窃取他人财物,维护了社会的安全与秩序。

五、培养个人品德与道德素养道德在社会中培养个人品德与道德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遵循道德准则,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素养,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

这种提升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道德要求人们要诚实守信,这种道德要求培养了人们的诚实品质,增强了义务和责任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4章第1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4章第1节

西 藏 农 奴
3. 封建社会道德
封建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
1、统治阶级的道德
(1)忠于国家、君主是统治阶级最主要的道德原则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2)维护人身依附和宗法等级关系,是地主阶级的道德 要求
* 西欧,国王之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爵; * 中国,人分五等(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官分九级;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道德起源的条件: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社会条件 重要条件
社会关系的形成
流落在荒岛上的鲁滨逊除了对他自己和自然界之 外,不会有什么真正的道德或不道德的行为,因为他 是在社会之外的。只有在社会中,发生了个人与整体、 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之后,只有当人将其合群 的本能上升为交往关系时,道德才可能发生。道德是 社会关系的产物。
2、被统治阶级的道德
顽强勇敢 团结互助 勤劳节俭 艰苦朴素等道德精神
4.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①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产 阶级道德最基本的价值和原则
② 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 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
③ 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是资产阶 级主要的价值观念
思想家对资本主义道德的批判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内容提要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 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的含义
道德:属于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范畴,
善德的作用
良心呀!良心!你是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 天国的声音。是你安安当当地引导一个虽然 是蒙昧无知然而是聪明和自由的人,是你在 不差不错地判断善恶,使人形同上帝! ---卢梭

传统美德对中国法治建设的促进作用

传统美德对中国法治建设的促进作用

传统美德对中国法治建设的促进作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传统美德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美德蕴含着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准则,对于中国法治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传统美德对中国法治建设的促进作用。

首先,传统美德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基础。

中国传统美德强调诚信、敬老、孝道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法治社会中秩序良好的基石。

诚信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准则,而敬老、孝道等传统美德则体现了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保护。

这些美德的传承和弘扬,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传统美德对于社会道德建设与法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美德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修身养性,对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传统美德强调尊重他人、乐善好施、守信用等价值观念,这也正是法治社会中公民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通过推崇传统美德,人们从小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培养遵纪守法、守信用的良好法律意识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传统美德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公平正义,强调仁爱、公正、公平等美德。

这些传统美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支撑,与法治建设的目标一脉相承。

在社会公正和法治建设中,传统美德能够促使人们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既减少了社会矛盾,又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

最后,传统美德对于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美德强调的是个人责任、社会责任与法治思维的培养,通过强调尊法守法、遵守规章制度等,能够激发社会公民对法治的信仰与拥护。

传统美德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念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并养成守法的良好习惯和行为模式,从而有助于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进程。

综上所述,传统美德在中国法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传统美德作为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传统美德在社会道德建设、法治教育、社会公平正义以及法律意识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专题辅导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专题辅导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专题辅导》1. 引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必须进行全面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的道德建设。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出台,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从严治军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引导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提供了方向指引,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和荣誉感提供了根本保证。

2. 全面评估实施纲要在本次写作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评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主要包括政策指导、教育体系、社会实践和时代价值观。

2.1 政策指导:《纲要》的出台对政策制定起到了重大引导作用。

其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了强国必先强民,强调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及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的重要性。

2.2 教育体系:根据《纲要》,我国教育体系正加大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强调了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贯穿育人全过程、贯穿全体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2.3 社会实践:《纲要》提出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措施。

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实践活动,引导全体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公民从实践中感悟责任、树立信仰、提升情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2.4 时代价值观:《纲要》不仅从道德的角度对公民进行塑造,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时代价值观念。

这种价值观既要满足时代的需要,又要立足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

3. 文章内容的深入探讨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政策指导、教育体系、社会实践和时代价值观这四个方面着手,深入探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内涵和实施情况。

3.1 政策指导《纲要》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为基本遵循,突出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的重大原则。

中公申论真题范文精选 “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与德性

中公申论真题范文精选 “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与德性

随着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大幕即将拉开。

对于国考而言,申论的备考本身就是一个难点,而其中的文章写作更是被广大考生称之为公考路上的“拦路虎”。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写文章最初级的阶段便是要熟读乃至要背诵好的文章,今天中公教育的辅导专家就给大家分享一下2016年国考副省的文章。

“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与德性综观历史,历代为政者都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将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至今举世称道;唐太宗虚心纳谏,以文治天下,开创了贞观盛世的辉煌局面;康熙皇帝注重编修文化典籍、吸纳西方文化科技,教化人民德行。

时至今日,习总书记更是提出了政策好不好要看人民是哭还是笑,作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标准。

那么究竟何为好政策?“好政策”不仅事关政治清朗与国家民族大义,更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民的思维形态,使得每个公民成为更好的自己。

“好政策”符合人民意愿。

“从来为政者,宁不忘渔樵”。

“好政策”符合民意是政策得以实施和推行的基础。

唯有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制定政策,才能最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这是所有“好政策”的基础。

“得民心者得天下”,符合人民意愿,也是我党增强公信力,巩固执政的基础。

“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

“理性”是社会的规范、纪律。

一个社会要想平稳的发展,就必须每个公民遵守一定的规范,在一定的约束之下生活。

“好政策”就是希望能够利用政策的约束培养起公民遵规守纪的意识。

“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出台,约束了党员干部的行为,培养了党员干部自律自觉的意识,还政治清朗于民众;市长信箱的设立按照既定的程序受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给公民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引导公民理性思考;“限塑令”的出台,用经济调节的手段约束公众随意使用塑料袋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白色污染。

因此,政策之好不仅在于人民满意本身,更在于通过政策,培养公众理性思考,规范公众理性行为。

“好政策”更要涵养公民德性。

《职业道德教育》判断题

《职业道德教育》判断题

1.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了良好道德风尚与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形成.是2. 道德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道德观念、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

否-意识3. 个人谋求正当的利益是合理合法的.国家不仅不反对,而且大力支持。

每个公民富裕了,国家自然而然就繁荣昌盛。

是4. 许多舍己救人的模范人物,他们在他人遭遇生命危险的关键时刻,往往是“不假思索”、“毫不犹豫”,便冲上去,这是偶然的行为,属于人的瞬间反应。

否 P1185。

为人民服务原则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对其他原则和规范起着指导作用,并且处于主导地位,是最本质、最高的规范,是一切道德规范和范畴的统帅。

否6. 为人民服务的最高要求,就是人民当家做主。

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 发展的目的在于人,发展的动力在于经济,发展的举措要依靠社会。

否 P878。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由“一个原则”“五个规范”“九个范畴”组成。

这一个原则是指共产主义。

否—集体主义9. 所谓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行为善恶、正邪的一种内心体验.否—观念10. 职业道德信念是职业道德认识和情感相统一的“结晶”,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的核心。

是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做到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

否—和谐文化的建设12。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是13.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无产阶级道德观的最集中概括和共产党人人生价值的选择,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否-—-社会主义道德建设14. 科研工作者职业道德是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在科研工作者身上的具体化。

是15. 道德范畴的含义有广狭之分,从狭义上说,是指那些反映和概括道德的主要本质的,体现一定社会整体的道德要求的,并需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概念。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之的用法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之的用法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概念: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名言:“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这句话传达出了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中,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相互支持。

初探明道德之广1. 道德是人们行为准则的准绳,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德入手,深入探讨道德的内涵和广度。

2. 明道德的广度还体现在对善恶、公私、忠孝等价值观念的塑造和提倡。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和现实案例来展现道德的广度。

崇治乱之条贯1. 治乱需要有一套明确的规则和法治体系。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从我国传统的儒家法治观念、朝代法律制度的演变,以及现代法治建设的变革等角度,深入阐述法治的重要性。

2. 条贯,意味着法律系统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通过对我国古代法律的演变、法家学说对法治的理论建构等方式,我们可以窥见条贯之重要。

如何明道德和崇治乱?1. 如何在当今社会中明道德并崇治乱?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当代社会中的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和互动。

2. 我们还可以对照古代和现代的案例,探讨如何借鉴古代明道德和崇治乱的理念,来完善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明道德和崇治乱的理念延续了千年之久,对于当今社会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道德的广度体现了人类对善恶和公私的把握,而崇治乱的条贯则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制基础。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不断弘扬道德,加强法治,让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成为社会的普世共识。

总结“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这句话,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和法治的重视和理解。

通过对明道德和崇治乱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广度,加深对社会治理理念的认识。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当传承和发扬这一理念,不断完善道德建设和法治体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结语在“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的理念引领下,我们期待未来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文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在道德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
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
1、户外广告的宣传应该加入道德元素。

广告,户外墙体广告、散页广告单等广告主题内容应加入道德元素,如果企业考虑成本的话,建议由立法部门出台或修改完善法条,要求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加入道德元素,由政府或户外广告监管部门联合税务部门对其进行监管,以鼓励企业在社会层面加大对道德的宣传。

目前很多企业在自己的广告中使用“大白话”来做产品营销,举个例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在农村户外墙体做的广告:“选电信、信号好、花钱少”、“神州行 家园卡 打电话1毛”等建议改成“诚信电信,实惠万家”、“家园卡神州行,1毛钱的问候”。

其实在广告用词中加入了道德元素,不仅可以让人“过目不忘”,而且同时也提升了企业自身品牌的美誉度。

再举一个广告宣传效果比较成功的例子:定陶县有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广告宣传标语为:“为了爸妈,一步到家,请选美景家园电梯房”,这里企业就充分考虑了道德元素,并成功的纳入到自己的广告当中,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广告是卖房子的,但是心理上很接受,有共鸣,不讨厌。

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在自然环境上千差万别,风土人情也各有特色,这为广告传播和媒体投放带来了诸多不便。

户外墙体广告以其独特
的媒体优势,如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成本低廉、发布灵活等,成为众多企业进军农村地区的重要手段,在宣传上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并成就了众多品牌。

而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提升户外广告的道德宣传效果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广告从业者、广告主、政府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以营造良好的广告环境,使其在农村等广大区域获得更具特色的宣传实效。

因此,电信、联通、移动、联通、铁通等信息产业通讯公司、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要针对在广告中加入道德元素工作达成共识,出台联名文件、形成联动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沟通协调,做到在规范管理企业行为的过程中,监管其融入的道德元素并广而告之。

2、行业立法应凸显道德的约束和规范。

医药道德是社会道德在医药领域中的一种表现,它具有医药职业特征的行为规范。

因为医药职业道德紧密联系医药实践,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所以,医药职业道德在整个职业道德体系中因其特殊地位,为全社会所关注。

所谓“医者父母心”,更不用说广大医药人员在生产、经营、储藏等实践活动场所遵循的处理个人与患者之间、医药人员相互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例如:忠诚医药事业,尊重患者、一视同仁,文明经营、热诚服务,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等等都是衡量医药人员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社会和人民群众对医药人员行为基本要求的概括。

建议加大对医药人员在医药伦理方面的普及培训工作,从思想上、根源上解决医药道德的问题。

自古以来,医药道德与医药学就相
伴而生,共同发展,两者都是为了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服务的。

随着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加强医药职工队伍和药学实践人员的道德建设,重视行业内的道德理论研究,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和道德教化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医药院校学生在学习医药学的同时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医药道德水平,从事医药事业的工作人员应把提升自己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统一起来,努力做到“德技双磬”,为将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食品行业更是乱象迭出,一方面无良的商贩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为投消费者之所“好”又不得不制造各种视觉上的“盛宴”和味觉上的“美餐”,而大部分人在咀嚼和品位美食的同时,只注重味蕾的享受和追逐舌尖的快感,却忽略了“食物”本身的嬗变,就像“冷水煮青蛙”的故事,渐渐的适应了“落日黄”和“苏丹红”的视觉欺骗,也适应了“瘦肉精”和“三聚氰胺”无味的伤害。

这里商贩的无良其实也是无力的,大家都在竞争,同做一件良心上受到折磨但彼此都心照不宣的丧德事,于是最终会演变成“易粪相食”、“易毒相食”。

鉴于现状,考虑从行业立法的角度对企业的诚信经营进行规范和管理,建议工商、税务部门、银行等金融投融资机构把食品生产企业纳入考核考评管理体系,建立由原料供给、生产加工、产品流通、金融信贷及投融资等各方面组成社会大监管指标考核系统,将企业及生产者的诚信经营指标纳入社会征信信用体系进行考评。

3、尊老爱亲的道德困境。

2012年12月28日,由时任国家主席的胡
锦涛同志签发了第七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纳入法条(第十八条: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亲人之间特别是子女与父母之间本质上是守望相助的亲情关系,不论法律有无规定,亘古不变的传统就是子女有义务赡养照顾父母。

现在,从法律上更是支持了这一传统做法,有法可依了,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地方政府相关责任单位没有行动起来或者行动迟缓,使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针对“法条”中规定的其他义务,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当前的国家节假日制度,是否采取取消“黄金周”、小长假的制度,改为每周“四班三休”的工作制度,这样让更多的工薪族有自由的时间“常回家看看”父母和照顾亲人?
家庭美德的作用在于规范和约束家庭成员之间的言行举止,有助于亲人之间关系趋向和谐。

但往往面对利益纷争和感情纠葛的时候,人们就失去了冷静,释放出来内心的魔鬼,将局面搞成一团糟糕,而事后却后悔莫及,人们在伦理与法律的双重折磨中挣扎,最后也要承担法律要求的结果。

因此,建议对法律的普及宣传中,有关部门应该重点抓好道德伦理的法制教育,对普及对象进行生动的案例教育。

定陶县“五五”普法宣传中,司法部门做到将道德伦理的法制教育在农村进行普及,定陶县司法局制订了第六个五年规划《中共定陶县委宣传部 定陶县司法局
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其中专门拿出一块对道德教育普及进行了要求。

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主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定陶县2011—2015年依法治县规划》,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资源优势,探索建设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打造定陶法治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新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