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宝船
七下西洋,功不可没的郑和宝船
七下西洋,功不可没的郑和宝船作者:暂无来源:《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8年第10期1405 年7 月11 日,晴空万里。
江苏太仓刘家港码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此处水路畅通,商人云集,贸易发达,成为永乐年间盛极一时的“天下第一码头”。
这一天,码头边停泊着南京、太仓、福建等地制造的各种海船,其中几艘大船尤其雄伟壮观,众星捧月般地围拢在一艘宝船周围。
只见此船艏尖艉宽,底部也是尖尖的,两头高高翘起。
船上有九根桅杆,张挂着十二面风帆。
这是典型的福船,吃水深,长于破浪远航。
宝船船身彩绘了鲜艳的图案,船尾的鸟图也象征着好兆头。
船首装饰着兽首雕像,两侧还安装了活灵活现的船眼。
仔细看,眼珠都是朝上的。
民间有个习俗,会通过船眼眼珠的朝向来区分船只类别。
比如,眼珠朝上代表了天子的官船,眼珠朝前看的就是寻常商船,而朝下看的就是捕鱼的渔船。
此时,老百姓的目光都汇聚在宝船的船头,只见那里傲立着一位身穿朝服,丰神俊朗的男子,此刻他手扶宝剑,目光深邃而坚毅。
不说你也能猜到,他就是家喻户晓的三宝太监郑和。
受永乐皇帝派遣,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
这年郑和才34 岁,却已久经历练,不仅懂兵法、有谋略,还精通航海技术,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
正是由于他的才能、素养无人能及,因而被皇帝委以重任。
随行者有水手、翻译、大夫和护船的士兵,共两万多人,船只两百多艘。
身材高大的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挥舞着令旗,一声“起航”之后,满载着金银珠宝、丝绸、茶叶等名贵物品的船队向着大海深处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一连数天,航行顺风又顺水。
郑和站在船头观察船队,眺望海况。
放眼望去,两百多艘船舶按队形排列,就像一只展开翅膀的大鸟。
郑和乘坐的宝船位于船队中心,周围有负责作战联络的座船,最外侧有前哨、左右后哨等护航巡逻队。
其他粮船、马船等位列于周边战船之内,以便保护。
船队依靠季风和海流的助推,快速向着西洋方向航行。
我国古代所说的“西洋”和“东洋”实际上是以南海为界,南海以东是“东洋”,南海以西是“西洋”。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影响:
加强了明朝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和友好往来,使明帝国 威震海内外;但也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经济负担。
在西方,西班牙国王同意哥伦布的航海探险请求时,不 仅封他为贵族暨大西洋海军元帅,更准他担任未来所发现的岛 屿和陆地的总督,而且这些头衔都将世袭。此外,新发现土地 上产品的归他所有;他也能参与新土地上所有的商业活动。远 航探险不仅可以带来荣誉,更可以致富。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 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 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 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 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
随行人员的 数量
出海人数最多时达 27800人
最多一次1000余 人
海船长151.8米,宽61.6米 海船长24.5米,宽6米 宝船载重量约1500吨 旗舰“圣玛丽亚”号载重120吨
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点:
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 等岛屿
最远到达: 美洲
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点:
哥伦布航海: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走向 整体;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但也给拉美人民打来了灾难;推动全 球动植物品种的交流。
性质
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出现了西方殖民航海模式。这一模 式的特征是:以掠夺贵金属、土地和进行殖民统治为目标, 以武力征服为手段,强制改变当地人民信仰,摧毁当地固 有文化。按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的论证,郑和船队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船队;但郑和留下的是和平、 友谊、互利贸易和相互尊重;而西方航海模式留下的是血 与火的征服与摧毁。 ——黄晴《郑和属于世界》
郑和宝船船队概况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宝船船队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
它在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大型海军舰队中的旗舰,为整个船队的主体船舶。
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建造过程中还不断采用了当时最新的技术。
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
它在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大型海军舰队中的旗舰,为整个船队的主体船舶。
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建造过程中还不断采用了当时最新的技术。
如防水隔舱,仿自竹子多节的结构,这一做法同时也增加了宝船的强度。
另外,宝船使用了可以升降的平衡舵,产生额外的平稳度,就像额外的龙骨一样。
平衡舵就像许多安在船尾桩前面的舵一样,安在船尾桩后面,以使宝船这样大的船舶易于驾驶和控制。
虽然宝船上装备有24座射程达到800或900英尺的铜炮,但它并不能称作战船,因为它没有为海战而设计的高台或延伸出去的厚板。
事实上,宝船是为了装载各种宝物而设计的。
船上有供朝廷特使使用的豪华舱房,并且配有有露台和附栏杆的轩堂及前厅。
宝船的船舱则载满了用来跟外国交换的高级丝绸和瓷器。
宝船船身雕绘着鲜丽的图案,船首装饰着兽头雕像及目光炯炯的龙睛,在船尾则饰以龙凤纹和鹰、球等图案,象征着好彩头。
船的底部涂有白漆,接近吃水线的地方,则是一个太极图案。
(图5郑和宝船模型)船队船只概况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一支庞大的特混舰队,最多时有200余艘,是15世纪世界上最大和最完备的船队。
其船舶种类大致可分为六种。
1、宝船:是船队中最大最主要的船舶,相当于现代的旗舰或主力舰,搭载船队指挥人员和外国使者,是整个船队的核心。
2、粮船:主要用于运输船队所需粮食和后勤供应物品,使船队沿途能得到充分的补给,相当于现代的干货补给船。
3、坐船:全称战座船,是船队中的大型护航主力战船,为军事指挥人员及幕僚乘坐。
也可作为分遣护航舰队中的指挥船。
4、马船:也称作马快船,是进行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马匹等军需物资的兼用船。
5、战船:船型相对坐船较小,专用于护航和作战。
6、水船:是船队中专门用于贮存、运载淡水的辅助船。
宋朝人造出的航海巨船到底有多大
宋朝人造出的航海巨船到底有多大?(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出的后渚出土宋船)宋朝海商用于远洋贸易的巨船有多大呢?1974年,泉州后渚港出土了一艘南宋末的“福船”型海船,船体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估计载重约200吨上下,排水量可达600吨。
展出后渚宋船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曾经介绍说,“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木帆船。
”不过这一纪录很快被打破。
2007年12月,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出水——800年前,这艘商船满载瓷器、丝绸等商货,从泉州港出发,驶往东南亚,却不知何故在南海沉没。
“南海一号”出水后,经测量,船体长30.40米、宽9.80米,高约4米(不含桅杆)。
这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远洋贸易商船。
(“南海一号”南宋商船复原模型)但如果将“南海一号”放回历史,它却谈不上是宋代最大的商船。
据《梦梁录》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
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小者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
”料,是宋人对船舰载重的计量单位,一料等于一宋石,相当于今天120斤。
宋代常见的大型航海商船,可载五千料,即载重300吨。
载重200吨左右的“南海一号”与后渚港宋船,如果换成宋人的计量习惯,大约是三千六百料,应该只是中型商船而已。
不过,即便是五千料,也不是宋代海船的最大装载量。
宋人还造出更巨大的航海帆船。
北宋徽宗年间,宋廷因为要派遣使团访问高丽之需,诏令船坞制造了两艘巨舰,一艘命名为“鼎新利涉怀元康济神舟”,一艘命名为“循流安逸通济神舟”。
同时委托福建、两浙的监司“顾募客舟”六只随行。
客舟“其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
二千斛等于二千料,即载重约120吨,比今天我们看到的泉州后渚港宋船略小。
那么“康济号”与“通济号”神舟的装载量呢?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记录,“神舟之长阔高大、什物器用、人数,皆三倍于客舟也”。
换言之,一艘神舟的装载量至少是六千料,换算成今天的说法,载重达360吨,排水量可达1000吨以上。
郑和在宝船航行的意义是什么?
郑和在宝船航行的意义是什么?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提高。
然而,在熠熠生辉的现代背景下,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作为大航海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和宝船航行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海外扩张政策的体现,我们有必要深入剖析这段历史,探寻背后的深层意义。
一、拉近不同文明之间的距离宝船是当时古代东亚最大、最先进的船舶,装载了中国的文化和物资,以及神秘的天文仪器和独特的航海技术,穿梭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之间。
因为宝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出现让中国文化和其他不同的文明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促进了宗教、贸易等各方面的交流。
郑和在宝船航行的过程中,还曾经传授中国的数学、天文、医学、农学等技术,对当地文化的推广发挥了积极的效果。
二、彰显当时中国海上扩张的野心宝船是当时中国用来展示国家海洋实力的最好方式,因此,郑和的宝船航行背后不单纯只是出于商业考量,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对外扩张和文化输出的一个表现和奉承。
郑和在航行过程中穿越了东南亚、南亚、东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标志着当时中国海上扩张的野心和渴望,为后来的国家航海切开了道路,打下了基础。
三、兼具战略意义和文化影响力要想实现海洋能力的强大,就得兼具战略意义和文化影响力。
宝船首先满足了中国向外对外扩张的战略需求,其次它所展示的无穷文化魅力,更是深刻影响到了海外文化,为中国在海外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四、提高了中国海洋实力中国地形以山丘为主,而海洋是具有巨大战略和经济地位和价值的。
远古时期的中国有着难以想象的海洋扩张野心。
一直以来,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主要来自内陆,但海洋战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实行。
郑和的宝船航行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海洋上的地位。
它不仅为中国海洋实力的提高提供了机遇,而且也是中国建立海外网络的一个早期示范,为今后的中国海洋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延续了中国文化的传承郑和通过宝船航行,不光让自己和船队的海上生活经历得以延续,同时也让他带上了中国文化和科技的特殊使命。
明成祖的海外航海与郑和的七次下西洋
明成祖的海外航海与郑和的七次下西洋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高度重视海外航海,并派遣了郑和率领船队进行了七次下西洋的航海探险。
这次冒险不仅加强了明朝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贸易,还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的探索明成祖朱棣了解到中国在海上贸易方面的潜力,决定派遣郑和和他的船队进行远洋航海的探险。
这些探险的目的是促进对外贸易,寻找商机,扩大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郑和的船队由大型宝船组成,这些船只是中国造船技术的杰作。
宝船具备了出色的航行和储存能力,可以在漫长的航程中供应足够的食物和水源。
郑和的舰队出发后,他们先是沿着中国东南部的海岸线航行,然后穿越印度洋,进入东非沿海地区。
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贸易在七次下西洋的探险中,郑和船队访问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斯里兰卡、波斯、阿拉伯、非洲东部沿海等。
他们与当地政府和商人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和贸易活动,带回了大量的珍稀宝物和物品。
这些航海探险为明朝带来了丰厚的财富和海外资源,而且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发展。
通过与其他文明和国家的交流,中国在航海技术、船舶建造、地理知识、外交关系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提升。
此外,这次探险也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合作,构建了一个稳定的地区秩序。
政治与外交影响明成祖朱棣的海外航海探险不仅仅是经济和贸易的考虑,也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利益。
中国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通过派遣船队出海,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雄心壮志。
在这次航海探险中,郑和的船队与当时世界上一流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
他们互派使节,缔结友好条约,展示了中国的国力和统治能力。
这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明朝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和仰视的国家。
总结明成祖朱棣的海外航海与郑和的七次下西洋探险是明朝历史上的一大壮举,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次海上探险带来了贸易繁荣、文化交流和地缘政治影响。
郑和船队的勇敢和智慧,让明朝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为中国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材料表达的观点
1)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于炫耀明朝军 事的强大和国家的富强
(
(2)认为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有损国家利益.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1.在政治上,扩大了明朝的在海外的影响, 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宣扬 了中华文化。
2.在经济上,官方朝贡贸易没有促进社会经 济的发展,反而劳民伤财 ,也正是这一 航海动机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经济差距,但 同时中国航海的和平稳定发展模式,与西 方的暴力掠夺发展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郑和宝船与哥伦布船队旗舰的模型对比
战船
粮船
水船
大宝船
马船
坐船
飞 燕 阵 编 队
明成祖时中国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强盛, 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郑和航海与哥伦布航海的规模:
项目 时间 出航次数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1405年— 1433年 7 1492年— 1504年 4 比较 早87年,长 16年 多 3次
评一评:结合以下材料请你们双方互相评价远洋航海的影响。 “三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 而回,于国家何益?”——《殊域周咨录》 郑和的出使远航,在古代中国对外关系史和航海史上都是 罕见的壮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 的交流。——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 代· 明时期》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 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 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 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 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 发展。”——《共产党宣言》 麦哲伦第一个完成了环球航行,在他的死亡之所──菲律 宾的马克坦岛,菲律宾人民建立了巨大的纪念碑来纪念民族英 雄拉普拉普,因为他在战斗中打死了麦哲伦。拉普拉普是菲律 宾第一位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而麦哲伦则作为一个残忍暴虐、 贪得无厌的侵略分子载入菲律宾的史册。
郑和船队世界上第一支远洋船队
郑和船队世界上第一支远洋船队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一支特混舰队,最多时有200余艘,是15世纪世界上最大和最完备的船队。
其船舶种类大致可分为六种。
1、宝船:是船队中最大的最主要的船舶,相当于当今旗舰或主力舰,为领导成员和外国使所乘坐,为船队的核心。
2、马船:又称马快船,是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马匹等军需物资的兼用船。
3、粮船:主要用于运输船队所需粮食和后勤供应物品,使船队沿途能得到充分的补给,相当于今日的干货补给船。
4、坐船:全称战座船,是船队中的大型护航主力战船,为军事指挥人员及幕僚乘坐。
亦可作为分遣护航舰队中的指挥船。
5、战船:船型比坐船小,为专任护航和作战之用。
6、水船:为专门贮藏、运载淡水用的辅助船。
郑和船队全体船员最多时为27000余人,必须有严密的编制、科学的分工与管制,才能严整有序。
据《瀛涯胜览》记载,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时,其船队人员有:"官校、旗军、勇士、通事、民梢、买办、书手通计二万七千六百七十员名。
其中,官八百六十八员,军二万六千八百名,指挥九十三员,都指挥二员,千户一百四十员,百户一百零三员,户部郎中一员,阴阳官一员,教谕一员,舍人二员,医官医士一百八十员名,余丁二名,正使太监七名,监承五员,少监十员内官、内使五十三员。
"此处所记者,侧重于领导管理人员。
而祝允明在《前闻记》中"下西洋"条所记的随行人员,则侧重航行技术人员的分工,计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医士、铁锚、木*、搭材等匠,水手,民梢人等,共二万七千五百五十员名。
郑和船队实质上是一支庞大的特混舰队。
曾有人力图回避船队的军事力量,似乎认为这与郑和下西洋的和平外交、友好往来的使命相悖。
历史事实已证明了有一定武装力量和执行和平使命并不矛盾。
在当时,郑和船队具有一定的武装自卫力量是远洋航行所必不可少的。
英国学者李约瑟对郑和船队曾有如下评价:"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比明代海军匹敌!郑和船队之"宝船"长宽尺度(公尺):125.6x50.94功用:郑和乘坐的指挥船,是属于安全远洋航行的福船。
郑和宝船之规模及用途
鄭和寶船之規模及用途﹝一﹞寶船復原模型及其在海上航意想圖,寶船長44丈,寬18丈,有12張巨帆,船中滿載「寶貨」﹝去程時載金銀及中國產物,以備賞賜外國君主;回程時載海外的奇珍異寶。
﹞﹝鄭和船隊種類、用途及其規模,請參見下頁。
﹞﹝二﹞鄭和所乘寶船復原模型﹝三﹞龍江寶船廠遺址出土文物。
鄭和寶船的船桿﹝長36米,在南京出土,由出土船桿的長度,可想像鄭和船隊的規模。
﹝四﹞龍江寶船廠遺址出土文物。
左圖是絞關木;右圖是鐵錨。
鄭和船隊種類劉家港與下西洋牌刻﹝五﹞今日的劉家港﹝鄭和下西洋的出發處﹞,下圖是瀏河與長江之交匯處。
﹝六﹞老瀏河﹝明初鄭和下西洋,寶船的建造與停泊處﹞﹝七﹞「天妃靈應之記」碑拓相片。
明初遣使航海外國,必載天妃神主於船中,相傳每風暴,有禱則應,或蝶或雀或燈,船人見了,則化險為夷。
永樂七年,鄭和出使西洋,加封護國庇民妙應昭應弘仁普濟天妃,建寺於南京儀鳳門外。
至十四年刊立御製弘仁普濟天妃宮碑。
此碑更記述了鄭和下西洋時的事跡。
﹝八﹞南京巿天妃宮碑﹝九﹞泉州的鄭和碑立於永樂十五年,是鄭和第五次下西洋時為祈求航海平安而立的。
鄭和下西洋與中西文化交流﹝十﹞泰國大城府三寶廟。
﹝鄭和第二次下西洋時,他的船隊曾到過暹羅﹝今泰國﹞首都大城。
﹞在三寶廟的牌匾上,是三寶廟的泰國文字,可見鄭和下西洋對二地文化交流的影響。
﹝十一﹞圖為保存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亞齊萬達拉惹博物館的青銅鐘,是鄭和下西洋時贈給亞齊王子的禮物。
﹝十二﹞左圖是位於印尼爪哇的「三寶祠」;右圖是三寶龍的三寶公廟。
﹝十三﹞明永樂六年榜葛剌﹝今印度孟加拉地區﹞進獻麒麟圖。
﹝十四﹞北京東四清寺兼有中國明代和阿拉伯的建築風格。
﹝十五﹞鄭和接受南海人貢獻圖。
鄭和航海圖﹝十六﹞鄭和航海圖﹝香港至海南島部分﹞﹝十七﹞鄭和航海圖﹝摹繪﹞在圖中有中國地名二百多個,亞洲及非洲地名五百多個﹝十八﹞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十九﹞開往滿剌加圖﹝二十﹞開往忽魯謨斯圖﹝二十一﹞過洋牽星圖﹝反映下西洋船隊是靠晚間星星的位置來辨別航行方向與船隊位置﹞參考論文與書目:1.中國航海史研究會:《鄭和史跡文物選》,﹝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
探秘郑和宝船
对州
探秘郑பைடு நூலகம்宝船
施敏 上 海中国航海博 物馆 上海市 2 0 1 3 0 6
摘要 :本文叙述 了郑和 下西洋与 西方发 现新大陆有本质 度分别为 1 0 . 1 米和 1 1 米 的木舵杆 。但以上实物不 足以精确 区别 , 从 郑和下西洋 , 揭 密我 国古代造船 业在 当时世 界上的领 推算出船只的准确规模 ,只能印证史 料记 载的明代海船 的规 先 地 位 。本 文 还 从 宝船 的 形 状 、 结构、 大 小、 编队 、 动力等提 出 模巨大。 问题 , 以提 高读 者对郑和宝船 的兴趣 。 宝船的船底是 平的还是尖 的? 宝船如果 是尖底 的 , 吃水深 关键词 : 郑和 宝船 哥伦布 上海 中国航海博物馆 度会 超过 6 米, 而 同样大小的平底宝船吃水只在 4 — 5米左右 。 从 宝船的作塘遗址来分析 , 其船型 只能是平底 的沙船 型。 明 1 4 0 5 年, 郑 和奉 明成祖朱棣 之令 下西 洋 , 向全 世界展 示 代 朱棣 以后 , 实行海 禁 , 宝 船厂 因此废弃 , 常年弃 之不用 的船 了中国的航海文明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 。航海事业显示 一 坞会渐 渐被 泥沙天平 ,推 测宝船 厂的 干船 坞就 是如 此变 浅 个 国家的政治、 经济 、 文化与科技的水 平 。他 比哥伦布发 现新 的。 大 型平底船能够远洋航行吗? 按照常理 , 平底船吃水浅 , 大 陆早 了 8 7年 。 只能在风平浪静 的内河航行 ,它能不能经受住远洋航行 中的 1 4 9 2年 8月 3日, 哥伦布受 西班牙 国王 派遣 , 原 本是 到 狂风 大浪呢? 明代《 三才图志》 中就 曾提 到平 底船 不能出海。 印度 和中国去的 , 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 , 从西班牙 巴罗斯 1 9 8 5 年郑和下西洋 5 8 0 周年之 际, 中国船舶协会 制造 了一艘 港扬 帆 出大西洋 , 经七十昼夜 的艰苦航行 , 终于 发现 了陆 地 。 尖底 的宝船模型 , 似乎为宝船 的船 型下 了一个定论 。 此后全 国 哥伦 布以为到达 了印度 。实 际上 只是 到了中美洲 巴勒 比海 中 各地也都 以此为模本翻造宝船模型。在南京市郑和公园等处 的巴哈马群 岛。 的宝船模 型也 都是尖底 的。 上世纪 8 0 年代 ,一位老船工 曾 哥伦布发现新 大陆论规模不 能与郑 的下西洋 比拟 的。郑 经说过 ,当年有一种和宝船差不多宽的平底大木船专 门用来 和七次下西洋 , 每次率领的船队人数达到 2 万多 , 郑和航海宝 下海 , 他 们把 这种船 叫“ 随风相送 ” 。和尖底船 比起来 , 大号平 船大 小船共 六十二艘 , 最大 的长 1 4 8 米, 宽6 O 米, 是 当时世 底船有 着许多优点 , 它做工相 对简单 , 又可 以放置更 多货物 , 界上最大 的木 帆船 。船有 四层 , 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 帆 , 锚重 而且吃水浅, 水深水浅都能走, 在海上阻力小、 航速快, 能走八 有几千斤 , 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 面风 。 这些特点与在南京造宝船 的 自 然条件都非常契合 。 但说 郑和选取 的出航地点有 2 0多处 , 重要航 线有 4 2条 , 访 问 到这里还是没有解开船底是平 的还是尖 的谜 。 过的亚非国家有 3 0 余个 , 东起琉球、 菲律宾和马鲁古海 , 西至 宝船的内部结构是 怎样 的呢?宝船 的内部 结构 必须要符 莫桑比克海峡和南非沿岸的广大地区。航程共计 1 O 万余里 , 合几个条 件 , 一是抗 海浪 的强度 , 二是抗 沉 , 三是 要最大 限度 并 且 每次航 行都 携带有 大量 的丝织 品作 为有偿 或无 偿 的礼 的储 藏功能 , 四是要方便生活起居等 。 物, 其种类有湖丝 、 铀绢 、 缎疋 、 丝绵 、 纱锦 等约 四、 五十种。海 经过专家的研究 , 宝船的船体结构上设 了多道横舱壁 , 把 外 贸易的兴起 , 促进 了苏州 、 杭州 、 漳州 、 潮州等地丝 绸业 的发 整个 舱按 功能分割成几 十个小舱 ,这不仅有加强结构 和分舱 展。 抗沉 的作 用 , 使船舶有可能 向大型化发展 , 而且还有利 于分割 1 4 3 1 年郑 和最后 一次 下西洋 归来 后 ,船 队再 也没有 起 舱段 分类 载货 , 满足不 同功能的使用要求 。 锚 ,郑和航海 图等官方文档也在朝廷关于下西洋 的是非 之争 船 队是 怎样 编 队的 ? 郑 和下西 洋 的舰船 总数 在 4 8到 中, 被 当时 的兵部 尚书刘大夏焚毁 。 郑和宝船从此笼上 了 6 0 0 2 0 8 艘之 间。郑 和带领的如此庞大 的船 队在 海上究竟如何编 年 的历史迷雾 。 队航行 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个伟 大的民族发 展离不开历史 的渊源 ,早在汉代 丝绸 航行 的安全距离取决于海船的航行速度 ,速度越快距离 之路曾经到达斯里兰卡, 唐代的商船远达波斯湾。 经考证当时 应该越大 , 速度越 小则 相反 。就 目 前 的航海技术来 看 , 海上航 的霍尔木兹海峡很浅 , 唐代的大型海船无法进入 , 需要更换小 行 时船 与船 之间前 后左 右 的距离 一般 大约 应该 保持 在 5 5 5 船方能登岸 。根据 《 中国军事史》 记载 , 元代 曾经 2 0 年 内调动 米 。 如果按当时 2 0 0 艘 左右 的船 队来计划 , 整个船 队的编 队应 9 9 0 0艘 战舰 ( 数 据 源于 《 元史 ・ 流球传 》 ) 攻 打东 南 亚 的爪 哇 该在海面上 占据 1 O 平方公里 的面积 。 那末 船与船之 间的联系 岛。 由此可以得 知 , 古代 中国水手 的技术经过 自 汉代 到明代千 是怎样实现 的呢?这些都是一个有待考证的问题 。 年之久 的积 累, 完全有能力完成航向“ 西洋 ” 的任务。 郑和吸取 了从汉代以来的先人在航海上的经验 ,并进行 郑 和宝船 有多 大?英 国学 者米 尔斯 推算 ,宝 船排 水量 开创性航海实践。 正因为郑 和七次下西洋 , 所 以留给我们后人 3 1 0 0吨 , 可载重 2 5 0 0吨。根据 中国学者唐志拔 计算 ( 数据载 的是无限 的想象与无尽的探索。 于他 的著 作 《 中国舰船史》第 七章 ) ,宝船排 水量应该 达到 参考文献 : 5 0 0 0 — 1 0 0 0 0吨。 1 9 8 5 年集美航专 、 大连海运学 院、 武汉水运工 [ 1 】 中国军事史 解放军 出版社 出版 2 0 1 0 作者傅仲侠 董 程学 院合作 ,按照造船原理和中 国式木帆船 营造法 式将 宝船 珍 复原后 , 核算最大好宝船满载排水量 约 2 2 8 4 8 吨, 取 之方型系 [ 2 ] 中国舰船史 海军 出版社 1 9 8 9 作者唐 志拔 数0 . 4 3 , 可载重 9 8 2 4 吨( 见彭德清等编著的《 中国航海史》 第 [ 3 3中国航海史 ] 人 民交通 出版社 1 9 8 9 作者 彭德清 四章 ) 。 那么实物宝船有多大 ? 南京 明代宝船 厂遗址 曾发 掘出 作 者简介 : 施敏( 1 9 7 4 一 ) 、 女、 上海市人 、 现供职 于上 海 根长 l 1 . 0 7 米 的舵 杆 ; 1 9 6 5 年 ,又在遗址 地捞 出了一段长 中国航海博物馆 、 学士学位
郑和下西洋的“科技范儿”
后来,明成祖朱棣想与各国建立友好睦邻关系,以扬国威,将传统的朝贡贸易发展为图1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图/图虫创意)
郑
和下西洋的◎本刊综合
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远征大海。
说到航海英雄,就不得不提到郑和,他率领大明帝“科技范儿”
小的一块边长为2厘米。
各块木板的边长按
图2 牵星板(图/新华社客户端)
航行中,沿岸如果有参考地标,就很容易辨认当前的地理位置,仅靠指南针导航就能航行。
而当船只驶入茫茫大海时,观测天上的星辰就变成了主要的方式。
图3 使用牵星板观测星辰(图/《中华遗产》2019年4月)
图4 郑和航海主力船型想象图(图/《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5月,张家埙绘制,陈振杰摄影)。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介绍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介绍郑和,大家都不陌生。
下面小编就具体给大家讲讲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介绍以下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一四零五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令郑和率领两百多艘由两万多人组成的海船访问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周边的国家。
每一次,郑和都从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总共航海七次。
在最后一次,郑和在船上生病过世。
民间故事集将他的航海经历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这七次的航海,郑和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有苏门答腊岛、爪哇、古里、天方等。
最远到过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而且也很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达爪哇的时候,爪哇正在打内战。
东王战败,地盘被西王占领。
郑和带领的船队来到集市上做生意,被误认为是派来援救东王的,于是大概有一百多号人被西王所杀。
郑和部下的其他军官都认为将士们的血不可白流,欲向西王宣战。
爪哇事件之后,西王非常害怕,派使者前去谢罪,欲用黄金赔罪。
总体来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损失了那么多人,按照常理一定要开战才对。
但是郑和知道这是一次误杀,化干戈为玉帛,用和平的态度处理这件事。
明朝也决定放弃西王对他们的赔偿,西王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感恩,从此两国之间和睦友好。
对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无非是宣扬国威,但也有人说,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之一是寻找建文帝朱允炆。
不管真正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下西洋带来的文化与经济交流的影响非常深远。
明朝郑和几次下西洋关于郑和几次下西洋的问题,郑和实际上一共下了七次的西洋。
第一次下西洋是发生在1405年,也就是永乐三年,郑和从南京的龙江港出发,在永乐五年的时候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是发生在1407年的10月也就是永乐永乐五年九月份,他这次下西洋经过了好几处地方,有文莱、泰国、印度等地,还在锡兰山把佛牙带回来了,最终在1409年回国。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经历是从太仓刘家港出发的,这次随同的人有姚广孝、马欢等人。
他们到达了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在回国的路上再次拜访了锡兰山,于1411年的7月回国了。
郑和航海宝船
郑和航海宝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
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
第一种类型叫〃宝船〃。
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
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
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
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第二种叫〃马船〃。
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
第三种叫〃粮船〃。
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
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
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可见,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
分工细致,种类较多。
我们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
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
第一次:27800人第二次:27000人第四次:27670人第七次:27550人按照船队编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
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是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
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
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
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
am西*枚史书记载,郑和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者六十二”。
郑和宝船排水量之我见
料:宋明时期造船之“料”,以长一丈,宽高各一尺的木料为标准,即十立方尺,按宋尺0.316米计算,体积为0.316立方,干燥木料密度约为0.55,即一“料”之重量为0.174吨,所谓两千料海船,其空载排水量应为350吨,加上帆装、给养、武器、人员、货物等等,满载排水量当在500吨左右,万料海船的满载排水量约在2500吨上下。
以新安出土沉船为例:我们把去除上层建筑的船体分为三段,龙骨截面700×500毫米,也分三段拼接:1、艏段:艏段船体大致呈三棱锥型,龙骨通长8.3米,前倾角约68°,水平有效长度7.74米,2、舯段:舯段船体大致呈三棱柱型,龙骨通长11.2米,水平有效长度约为11.2米,3、艉段:艉段船体大致呈三棱锥型,龙骨通长6.7米,后倾角约64°,水平段有效长度6米,船体全长27.5米,龙骨水平有效长度25米,三段所占比例分别为31%、45%、24%,分别最大宽度10.5米,最大船深3.7米,长宽比2.62,宽深比2.83,根据新安沉船的横剖截面线图可以看出,水下部分两侧明显内凹,减少水下部分的截面积,水上部分两侧外凸,增大载货空间,内凹线与外凸线的交点(理论水线),在型深的40%高度,也就是说:1、吃水约为型深的40%;2、水线宽约为全宽的40%;3、水线长约为主龙骨长+ 艏艉龙骨水平有效长度的40% = 67%,为全长的61%。
从国内出土的元末泉州福船和新安船的对比可以看出,此数据在宋元明时期的福船体系基本上具有代表性,我的推断建立在以此为母型放大的船型数据。
说回宝船,最大号宝船史载尺寸为:全长140米(44丈),全宽57.6米(18丈),型深不见记载,故按照以上参数推断为20米,那么宝船的长、宽、高最大尺寸为140×57.6×20,水线长宽和吃水尺寸约为85.4×23×8米。
显然全长和全宽并非水线尺寸而是上甲板尺寸,拿这个最大尺寸140×57.6的数据,硬要往从西方船舶体系发展起来的现代船舶排水量计算公式里套,从而得出宝船排水量高达15000至20000吨、甚至数万吨,是极其不科学和不严谨的!那么能否用水线尺寸来往现代计算公式里套呢?那样,得出的排水量依然很大(三角形截面的方形系数是0.5),达8000吨,这个数据没那么离谱儿,想来是可以接受的……别急,前面提到,福船的横截面并非标准三角形,而是水线下内凹,水线上外凸,那么其方形系数绝对不应该是0.5,而应该更小,这里我们取其为0.4,得出的排水量为6400吨……呼……总算得出个比较靠谱儿的数字,6400吨,虽说西方历史上可能没有出现如此大排水量的木船,不过五千多吨的木船是确切存在的,比较起来看宝船的尺寸还比较可信。
郑和宝船睥睨天下
水 的 .= f铁力木制成 . } l 可能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
木锚 . 疑为当年郑和下西洋船 队遗物 . 也可能是 北宋 出使高丽 的神 舟船 队遗物 它可 以确切证 明. 早存宋末元初 . 中同就掌握 了万吨 巨船的制
步提高 .雄 心壮志 的帝王加上如 日中天 的强 大 帝国. 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 一个有着悠久 造 船航海传统 的国家 . 为实现“ 宣德化 . 柔远人”
笔 者认为 : 19 . 6 的大号 宝船是 长 3 米 宽5 米 肯定存 在的。 理 由一 、 南宋初 年 ( 17 ) 战争频繁 . 12 年 . 社 会 动荡 . 同力 凋敝 . 然能造 出3 丈 的大 帆船 。 竟 6
到 了 明 代 . 济 复 苏 . 展 繁 荣 . 技 水 平 进 一 经 发 科
祖 永 乐 2 年 (4 4 )郑 和 至 旧港 ( 印 度 尼 西 2 12 年 . 现
亚) 归来 , “ f 船大难进浏河 ” 只好 “ H , 复泊崇明” ,
在航 道 常 的情 7 .浩 大 的长 江 竟 然 不 能 任 兄下
由 船驶入 .宽阔的测河港居然难容大号宝船 驻泊 . 可以想 象宝船之 巨大吃水之深
材 、舷侧厚 板 、
梁 材 技 术 解 决
理 由五 、 有 多 种 史 料 记 载 大 号 纵 沂 材 、 梁 受 现 压
【 明史 ・ 郑和传 】【 、客坐赘语 】 【 、瀛涯 了 纵 向 强 度 向 胜缆 】福建省 图书馆存 有 “ 泰辛 题 ,水 密隔舱 、 ( 景
年 ” 15 年 版 本 . 停 下 西 洋 仅 1 即 41 距 8
比海 海底 . 有几 条 中国 明代 的古 沉 云 突 变 可 以 灵 船 . 体 被 海底 淤 泥包 围 . 步 探 活调向转 角 长 船 初
描写古代郑和下西洋的大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描写古代郑和下西洋的大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中国远洋航海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郑和作为明朝的宦官将领,率领大船船队多次出海,探索西洋,开展贸易往来,传播文化,展示中国实力。
在郑和的带领下,大船成为中国古代海洋航行的重要工具,具有独特的制造和特点,船上的船员生活情况也备受人们关注。
通过本文将介绍郑和的背景和历史背景,大船的制造和特点,以及船上的船员和生活情况。
同时,还将探讨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大船的重要性和传承,为读者呈现这段重要历史事件的全貌。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包括各个部分的主题和内容要点。
在这篇关于描写古代郑和下西洋的大船的文章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1. 引言:- 概述: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大船的重要性。
- 文章结构:说明本文将围绕郑和的背景、大船的制造和特点以及船上的生活情况展开叙述。
- 目的:探讨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以及大船的重要性和传承。
2. 正文:2.1 郑和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描述郑和的生平和成就,以及中国古代的航海历史背景。
2.2 大船的制造和特点:- 展示古代大船的制造工艺和结构特点,如船体材料、船帆设计等。
2.3 船上的船员和生活情况:- 描绘船员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包括食宿条件、航海中的困难和挑战等。
3. 结论:3.1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总结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如对中外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的贡献等。
3.2 大船的重要性和传承:- 讨论大船在古代航海史上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船舶工艺和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3.3 结语:- 总结文章内容,强调郑和下西洋和大船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并展望其对今后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以上文章结构内容的展开,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全文的组织框架和各部分内容的主题要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章内容。
郑和宝船制作方法
郑和宝船制作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那超级厉害的郑和宝船制作方法!
咱就说郑和宝船啊,那可是个大家伙!它就如同海上的巨无霸,威风凛凛!你能想象到它有多宏伟吗?
首先,打造郑和宝船得选好材料。
就好比盖房子,得用坚固的砖石不是?那船板就得挑最好的木材,要坚硬又耐腐蚀。
咱可不能随随便便就找些破木头来,那不是糊弄事儿嘛!比如说用柚木,那质量杠杠的!就像你挑手机,肯定也得选性能好的呀!
然后呢,是船体的构造。
宝船的形状那得精心设计,流线型的,这样才
能在大海中破浪前行,跟鱼儿游得那么顺畅一样。
工匠们得像雕琢艺术品一样,一点一点地打造。
师傅会跟徒弟们说:“咱可不能马虎,这是要扬名立万的宝贝啊!”
再说说那船帆,好家伙,那么大的船帆,得多少布料啊!那可不是随便
缝缝就完事儿的,得结实得能经得住大风大浪。
这就跟你的衣服似的,质量不好,一扯就破了,那能行吗?
到了内部的装修,那也是大有讲究。
要住得舒服,各种舱室都得安排得妥妥当当。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船员们在海上待那么久,得有家的感觉呀!
哎呀,说了这么多,你们是不是对郑和宝船的制作方法特别感兴趣啦?我告诉你们,这就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牛得很呢!这些制作方法都是经过无数人的心血和努力才得来的,我们可得好好珍惜,不能让它们失传咯!能造出这样厉害的宝船,咱老祖宗真是太了不起啦!
我的观点就是:郑和宝船制作方法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
形容郑和的诗句
形容郑和的诗句摘要:1.引言:介绍郑和及其历史背景2.郑和下西洋的意义3.形容郑和的诗句及其背后的含义4.结语:对郑和的评价正文:【引言】郑和,原名马三宝,明朝初期著名航海家。
在明朝永乐年间,他率领庞大船队七次下西洋,遍访了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疆拓土,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郑和的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显示了我国当时的航海实力。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深远,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展示了中国的国威,加强了我国与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友好关系。
在郑和的带领下,船队开展了许多有益的交流活动,推动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科技交流。
同时,郑和的航行也彰显了我国古代航海技术的精湛水平。
【形容郑和的诗句及其背后的含义】有许多古诗词描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观场景,歌颂了他为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
以下是一些形容郑和的诗句:1.“海上巨人郑和来,宝船千艘漾风开。
”——明代·吴宽《赞郑和》这句诗描绘了郑和船队浩浩荡荡的场面,展现了国家雄厚的财力以及郑和强大的领导力。
2.“郑和后来谁继踪,万里海疆待开拓。
”——清代·丘逢甲《题郑和遗像》这句诗表达了对郑和后继无人的惋惜,同时也强调了海疆开发的重要性。
3.“郑和下西洋,世界瞩目事。
开来中华骨,方显英雄姿。
”——现代·郭沫若《郑和颂》这句诗概括了郑和下西洋的世界影响,以及郑和在航海事业中的英雄地位。
【结语】郑和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的壮举为我国航海事业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宝船是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 节乘座。同时,用它来装运宝物,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 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 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 品。为此,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
2.郑和宝船的建造结构
郑和宝船的桅帆总体设计上采用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帆篷面上带着撑 条相当于筋的加固作用。二千料船的远洋船型上采取“底尖上阔”的结构, 船 头昂船尾高。 船体结构上设了多道横舱壁,把一整个舱按功能分割成多个小舱,多的二十 八舱,少的也有二十三舱,这不仅有加强结构和分舱水密抗沉的作用,使船 舶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分割舱段分类载货,满足不同功能的 使用要求。 二千料海船采用全木结构。明代船舶工艺发展到有锹钉、铁锔、铲钉、 蚂蟥钉等,使复杂的木结构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船钉拼合、挂锔、加固 在一起,不至于“散架”。上二千料郑和宝船基本船型为福船,外形为小方 首,宽平艉。建筑形式属于楼船,主甲板中部有一层甲板室形成舯(意:中) 楼,设了舷墙,艉(意:尾,记者注)部有三层艉楼,艏(意:首)部有二层通 透性的艏楼。自底舱到甲板上,共分为五层。 船艏正面有威武的虎头浮雕,两舷侧前部有庄严的飞龙浮雕或彩绘,后 部有凤凰彩绘,艉部板上方绘有展翅欲飞的大鹏鸟。
4.郑和宝船的船型结构分析
船形结构:底尖上阔、首昂艉高+横舱壁 船形影响船速和船体的平稳。 郑和宝船采用的是底尖上阔,首昂艉高的船形。郑明说,这种船形在 恶劣海面控制平稳的性能较高,而且当时在船的底舱压载了土石,稳 定性可以说在当时首屈一指。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郑和宝船还使 用了梗水木和两舷披水板。这种面向船舷方向的木板可以进一步减小 船体向两侧晃动的幅度。郑明告诉记者,研究发现,郑和宝船还根据 不同船型和航区在船的主尺度比例设计上也有所不同,以兼顾快速性 和稳定性。大抵运输船更强调平稳,而兵船更强调速度。郑和宝船的 船体结构还有一个当时独一无二的设计就是设有多道横舱壁。用木板 将船内隔成不同船舱,并且彼此密封。这样不仅加强了船的结构,而 且具有分舱水密抗沉作用。这种设计还有利于分类载货。例如茶叶、 丝绸、各国进贡宝物都可以分开存放。
3.郑和宝船的建造结构
郑和宝船的桅帆总体设计上采用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帆篷面上带着 撑条相当于筋的加固作用。二千料船的远洋船型上采取“底尖上阔”的结 构,船头昂船尾高。 船体结构上设了多道横舱壁,把一整个舱按功能分割成多个小舱,多的二 十八舱,少的也有二十三舱,这不仅有加强结构和分舱水密抗沉的作用, 使船舶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分割舱段分类载货,满足不同 功能的使用要求。 二千料海船采用全木结构。明代船舶工艺发展到有锹钉、铁锔、铲钉、 蚂蟥钉等,使复杂的木结构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船钉拼合、挂锔、加 固在一起,不至于“散架”。上二千料郑和宝船基本船型为福船,外形为 小 方首,宽平艉。建筑形式属于楼船,主甲板中部有一层甲板室形成舯(意: 中)楼,设了舷墙,艉(意:尾,记者注)部有三层艉楼,艏(意:首)部有二 层通透性的艏楼。自底舱到甲板上,共分为五层。 船艏正面有威武的虎头浮雕,两舷侧前部有庄严的飞龙浮雕或彩绘, 后部有凤凰彩绘,艉部板上方绘有展翅欲飞的大鹏鸟
5.郑和宝船的船用装置分析
船用装置:开孔舵与巨锚 船在海面航行主要靠船舵控制方向。郑和宝船的船舵采用可以升降 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舵叶入水深度。船在深水区航行,遇到大风浪或 者乱流的时候,将舵叶下缘降到船底以下,可以使舵不受影响;而在浅 水区航行或者锚泊时候则可将舵提升到高位,不致搁浅损伤舵叶。而且郑和宝 船的船舵是平衡舵。这是继承宋代的发明,操控比较轻便,而明代又进一步发 明了开孔舵,既能够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轻便。 在郑和宝船上,带爪木杆石锭(锚)与带横棒多爪铁锚等,普遍用在海船 上,还制作了特大型铁锚,这在世界造船历史上都是领先的。 郑明介绍说,早在汉代,中华木帆船建造工艺就使用榫接铁钉综合技术。 明代船舶工艺发展有锹钉、铁锔、铲钉、蚂蟥钉等使较复杂的木结构可以通过 各种船钉拼合、挂锔上卡加固,从而使中华古木帆船的尺度、吨位、性能都达 到世界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