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措施示范文本

合集下载

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和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重点要求

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和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重点要求

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和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重点要求1.1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事故为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以下简称串补装置)事故,应严格执行《电力系统用串联电容器》(GB/T6115)及其他有关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1.1应进行串补装置接入对电力系统的潜供电流、恢复电压、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等系统特性的影响分析,确定串补装置的电气主接线、绝缘配合与过电压保护措施、主设备规范与控制策略等。

1.1.2应进行串补装置接入对线路继电保护、线路不平衡度等的影响分析,应确定串补装置的控制和保护配置、与线路继电保护的配合方式等措施,避免出现系统感性电抗小于串补容性电抗等继电保护无法适应的串补接入方式。

1.1.3应进行串补装置接入对发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的影响分析,判断发电机组是否存在感应发电机效应、扭矩互作用或扭矩放大,并确定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措施。

1.1.4应通过对电力系统区内外故障、暂态过载、短时过载和持续运行等顺序事件进行校核,以验证串补装置的耐受能力。

1.1.5电容器组1.1.5.1串联电容器应采用双套管结构。

1.1.5.2串联电容器绝缘介质的平均电场强度不宜高于57kV/mm。

1.1.5.3单只电容器的耐爆容量应不小于18kJ,电容器的并联数量应考虑电容器的耐爆能力。

1.1.5.4串联电容器应满足《电力系统用串联电容器第1部分:总则》(GB/T6115.1-2008)第5.13条放电电流试验要求。

1.1.5.5电容器之间的连接线应采用软连接。

1.1.5.6电容器组接线宜采用先串后并的接线方式。

1.1.5.7电容器组不平衡电流应进行实测,且测量值应不大于电容器组不平衡电流告警定值的20%。

1.1.5.8运行中应特别关注电容器组不平衡电流值,当确认该值发生突变或越限告警时,应尽早安排串补装置检修。

1.1.6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的能耗计算应考虑系统发生区内和区外故障(包括单相接地故障、两相短路故障、两相接地故障和三相接地故障)以及故障后线路摇摆电流流过金属氧化物限压器过程中积累的能量,还应计及线路保护的动作时间与重合闸时间对金属氧化物限压器能量积累的影响。

防止高压开关设备事故措施(通用版)

防止高压开关设备事故措施(通用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防止高压开关设备事故措施(通用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防止高压开关设备事故措施(通用版)为防止高压开关设备事故,应认真贯彻《高压开关设备管理规定》、《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和《高压开关设备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发输电[1999]72号)等有关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

《高压开关设备管理规定》、《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和《高压开关设备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三个文件是高压开关专业工作的基础性文件。

《高压开关设备管理规定》明确了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开展技术管理的要求以及设备评级的标准。

《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根据90年代全国开关设备运行中发生的故障,明确地提出了预防措施,实际上也是防止开关设备事故的具体技术要求。

《高压开关设备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是为了保证进入电网设备安全、可靠而制定的一个办法,也体现了全过程管理的精神,反映了从选型、质量监督到设备更新的工作原则,使设备管理水平能符合新形势的要求。

防止开关设备事故的10条重点要求与《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是相辅相成、互为弥补的,从技术要求上讲,后者更具体,因此在贯彻落实中两者要结合起来执行。

一、条文1采用五防装置运行可靠的开关柜,严禁五防功能不完善的开关柜进入系统使用,已运行的五防功能不完善的开关柜应尽快完成完善化改造。

五防装置是防止开关设备误操作的一种有效措施,现行的要求是从多年运行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实践证明,该措施可有效地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五防功能不完善对安全运行将带来极大的隐患。

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1

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1

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目录1 总则2 新装和检修高压开关设备技术措施3 预防断路器灭弧室烧损、爆炸4 预防套管、支持绝缘子和绝缘提升杆闪络、爆炸5 预防断路器拒分、拒合和误动等操作故障6 预防直流操作电源故障引起断路器拒动、烧损7 预防断路器进水受潮8预防高压开关设备机械损伤9 预防SF6高压开关设备漏气、污染10 预防高压开关设备载流导体过热11 预防高压开关柜事故12预防隔离开关事故1 总则1.1 国家电力公司系统为提高高压开关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根据事故分析和各地区、各部门的经验,提出反事故技术措施,国电平罗光伏电站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和经验,制订适合本地区的反事故技术措施。

1.2 为保证开关设备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和健全专业管理体系,加强开关设备专业的技术管理工作,平罗光伏电站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电力公司颁布的《高压开关设备管理规定》和《高压开关设备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各项条款。

1.3 平罗光伏电站加强对开关设备安装、运行、检修或试验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使之熟悉和掌握所辖范围内开关设备结构性能及安装、运行、检修和试验的技术要求。

2 新装和检修高压开关设备技术措施2.1 设备的交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电力行业和国家电力公司标准、产品技术条件及合同书的技术要求进行。

不符合交接验收条件不能验收投运。

2.2 新装及检修后的开关设备必须严格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产品技术条件及原部颁有关检修工艺导则的要求进行试验与检查。

交接时对重要的技术指标一定要进行复查,不合格者不准投运。

2.3 分、合闸速度特性是检修调试断路器的重要质量指标,也是直接影响开断和关合性能的关键技术数据。

各种断路器在新装和大修后必须测量分、合闸速度特性,并应符合技术要求。

SF6产品的机构检修严格按检修工艺进行,运行5年左右应进行一次机械特性检查。

3 预防断路器灭弧室烧损、爆炸3.1根据可能出现的系统最大运行方式及可能采用的各种运行方式,每年定期核算开关设备安装地点的短路电流。

电容器组过补偿和操作过电压的预防措施

电容器组过补偿和操作过电压的预防措施
(3)在变配电站正常停电操作时,应先将电容器组退出母线停运后,再按顺序拉开各
路出线断路器。全站恢复供电时,应先合上各出路开关供电,待负荷上去后,按母线电压 和功率因数的高低,决定电容器组的投运。否则,因主变、线路空载,电压已超过额定值, 又投入电容器组,将造成过补偿。或投入电容器的合闸涌流与空载变压器、母线电压互感 器构成并联振荡回路,发生铁磁谐振,产生高幅值铁磁谐振过电压。
(4)全站事故停电后,必须将电容器组的断路器拉开。装失压保护,能自动断开断路 器装置的,应检查是否已断开。
(5)电容器组的投切,不可连续频繁操作,每次切投时间间隔应不少于 3min (自行放 完电),3min 之后方可再次投运。电容器检修时,从母线上退出运行 3min 后,再经人工 短路放电,确认无电后,再进行维护检修工作。高压变配电站电容器组切投与检修,要按 调度命令执行,并严格办理工作票和操作票等手续。
正确操作电容器组具体要求如下:
(1)集中补偿的高低压电容器组,投入和退出,应根据网络的功率因数及电压变化进 行。当功率因数低于 0.8(滞后),电压低于额定值一 5%时投入;电压超过额定值十 5% , 功率固数滞后超 0.95 以上时退出运行。
(2)当电容器组电流超过 1.4 倍额定电流,三相平衡相差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电容器温度超过 55ⅪC,应将电容器组退出运行。
在 10kV 配电线路上的分散补偿电容器,由于不便于投切,特别是农网在负荷轻时就 处于过电压状态,电容器长时间在过电压状态下运行,会影响其寿命。加之露天受气温变 化影响较大,又不便于维修,因此事故较多。在线路投运时,又因空载、电容器与空载变 压器构成并联振荡回路,又易引起铁磁谐振过电压。所以分散补偿,必须对线路无功负荷 潮流分布情况及功率因数、末端电压等进行详细调查和计算,选择最佳补偿容量和最佳安 装位置,给电容器加限流电阻或串联电抗器,并适当调整主变和配变分接开关,尽量破坏 和抑制产生谐振的条件,这样可防止和削弱谐振过电压。

高压电气设备反事故措施

高压电气设备反事故措施

清溪电站高压电气设备反事故措施一、防电气误操作事故1、加强对电气工作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严格贯彻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两票三制(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定期试验和维修制度)的规定。

管理人员经常定期检查两票执行情况,及时统计两票合格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高压值班工作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

2、电站中央控制室应该配置高压及低压电系模拟图,要求图系正确,命名规范统一,便于核对填写操作票、工作票、模拟操作及反映电气设备运行状况,确保倒闸操作的正确性及检修工作的安全性。

3、各开关柜防误闭锁装置、常设遮拦防误机械锁以及防误标示设施应该定期检查并经检验合格。

4、电站应具备必要的安全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高低压验电器、接带型接地线(接地线应编号)标示牌,临时遮拦、红白带等,并按周期检查,试验合格。

二、防止高压开关事故1.认真核对高压开关安装点的短路容量,要对不符和短路容量标准的开关,制定计划,限期更换或采取改进措施。

2.要加强对高压开关的定期巡视和检修,明确检查、检修项目和周期,符合各项有关标准后才能投运。

新装开关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工艺施工,试验合格后才能送电,不合格的开关不得投运。

3.高压开关柜必须安装“五防”(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闸刀、防止误合〈分〉断路器、防止带电挂接地线、防止带接地线合闻、防止误入带电间隔)装置,无“五防”装置的开关柜必须立即安装,失灵的“五防”装置要立即修复,严禁擅自拆除“五防”装置强行操作。

4.值班人员、操作人员应熟悉“五防”装置的特点,并正确使用“五防”装置。

已投运的“五防”装置不得轻易解除,对有缺陷的“五防”装置应经电气负责人批准后才可解除,并跟期修复。

5.开关室内应保持干燥清洁,对安全距离较小的手车式开关,要加强防短路工作,在梅雨、雷雨季节或阴雨天气设吸湿器,必要时在柜内装设加热器,加热器要保持完整性,平时应加强检查,确保该装置的正常运行。

电力电容器事故处置预案

电力电容器事故处置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了提高电力电容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电力行业应急预案编制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电容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工作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 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协同配合。

3. 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电力电容器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电力电容器事故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事故的初步处置,确保现场安全。

(2)救援保障组:负责事故救援物资、装备、人员等的调配。

(3)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发布。

(4)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五、事故应急处置流程1. 初步响应(1)发现电容器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处置组、救援保障组、信息宣传组、善后处理组开展工作。

2.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到达现场后,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评估,确保现场安全。

(2)对事故电容器进行隔离,防止事故扩大。

(3)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如断电、泄压、灭火等。

3. 救援保障(1)救援保障组根据现场处置组的需求,及时调配救援物资、装备和人员。

(2)确保救援人员安全,做好个人防护。

4. 信息宣传(1)信息宣传组收集事故信息,及时上报应急指挥部。

(2)根据事故情况,发布事故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5. 善后处理(1)善后处理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事故教训。

(2)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3)对事故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六、事故预防措施1. 加强电力电容器的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良好。

2. 定期对电力电容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措施

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措施

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措施导言高压并联电容器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的措施。

1.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是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的基础。

在定期检查中,需要对电容器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外壳、接线端子等是否有损坏或腐蚀现象。

同时,还需对电容器内部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漏油、电解液浸泡等现象。

对于有问题的电容器,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 温度控制高温是导致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对于高压并联电容器的周围环境温度,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

可以通过在电容器附近增加散热设备、提高通风条件等方式来降低温度。

此外,在运行过程中,还需监测电容器的温度变化,一旦温度过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 过电压保护过电压是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为了预防过电压引发的事故,需要在电力系统中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

过电压保护装置能够在电容器电压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切断电源,保护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同时,还可以采取过电压保护装置与电容器并联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保护电容器。

4. 漏电保护漏电也是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的潜在隐患之一。

为了预防漏电引发的事故,需要在电容器并联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装置能够及时检测到电容器的漏电情况,并在漏电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切断电源,保护电容器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5. 设备运行监测监测是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电容器运行参数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电容器的异常情况,避免事故的发生。

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电容器的电压、电流、温度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设置相应的报警机制,能够及时提醒运维人员,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6. 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是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的前提。

通过培训和教育,能够提高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高压并联电容器。

国家电网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措施

国家电网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措施

国家电网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措施(附编制说明)目 录第一章 总则 (1)第二章 引用标准 (1)第三章 防止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的技术措施............... ....... (2)编制说明.................................... ............... ............... (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预防并联电容器事故发生,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特制定本预防措施。

第二条 本措施是依据国家的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评估分析、生产运行情况分析以及设备运行经验而制定的。

第三条 本措施针对并联电容器设备在运行中容易导致典型、频繁出现的事故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第四条 本措施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6kV∼110 kV电压等级并联电容器。

第五条 各网省公司可根据本措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章引用标准以下为设备设计、制造及试验所应遵循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及规范,但不仅限于此:GB 6915-1986 高原电力电容器GB 3983.2-1989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GB 11025-1989 并联电容器用内部熔丝和内部过压力隔离器GB 15116.5-1994 交流高压熔断器 并联电容器外保护用熔断器GB 50227-199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DL 402-1991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DL 442-1991 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DL 462-1992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订货技术条件DL/T 604-1996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订货技术条件DL/T 628-1997 集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订货技术条件DL/T 653-1998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DL/T 80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DL/T 840-2003 高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JB/T 8958-1999 自愈式高电压并联电容器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设备评估管理办法(生产输电[2003]95号)国家电网公司高压并联电容器技术规范(国家电网生[2004]634号)第三章防止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的技术措施第六条并联电容器装置用断路器部分1.加强电容器装置用断路器的选型管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措施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预防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总则1.1 为预防并联电容器事故发生,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特制定本预防措施。

1.2 本措施是依据国家的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设备运行经验和检修而制定的。

1.3 本措施针对并联电容器设备在运行中容易导致典型、频繁出现的事故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1.4 本措施适用于中电投某风电场系统的35(6.3、)kV电压等级并联电容器。

2 引用标准以下为设备设计、制造及试验所应遵循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及规范,但不仅限于此:GB 6915-1986 高原电力电容器GB 3983.2-1989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GB 11025-1989 并联电容器用内部熔丝和内部过压力隔离器GB 15116.5-1994 交流高压熔断器并联电容器外保护用熔断器GB 50227-199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DL 402-1991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DL 442-1991 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DL 462-1992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订货技术条件DL/T 604-1996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订货技术条件DL/T 628-1997 集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订货技术条件DL/T 653-1998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DL/T 80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DL/T 840-2003 高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JB/T 8958-1999 自愈式高电压并联电容器3 防止高压并联电容器事故的技术措施3.1 并联电容器装置用断路器部分3.1.1加强电容器装置用断路器的选型管理工作。

所选用断路器型式试验项目齐全,型式试验项目必须包含投切电容器组试验。

3.1.2新装置禁止选用断路器序号小于12的真空断路器投切电容器组。

已运行的电容器组若所用断路器为12序号以下的真空断路器应积极更换,避免断路器重击穿率偏高导致电容器组故障。

3.1.3用于电容器组的真空断路器宜进行老炼处理,以降低真空断路器的重击穿率,提高电容器组的运行可靠性。

可要求断路器生产厂进行真空断路器老炼,或电力部门自己用单相试验回路进行老炼。

具体方法是将真空断路器带容性负荷进行30次投切,无重击穿即为合格。

若中间出现一次重击穿,则从该次算起的以后30次无重击穿即为合格,否则不得用于电容器组投切。

有条件也可在现场进行35次电容器组投切试验。

3.1.4定期对真空断路器的合闸弹跳和分闸弹跳进行检测。

合闸弹跳应小于2ms,分闸弹跳应小于断口间距的25%,一旦发现断路器弹跳过大,应及时调整。

3.1.5定期对真空断路器的真空度进行检测或进行耐压试验。

真空度发生破坏时,应及时更换。

3.1.6禁止采用断路器装在中性点侧的接线方式,避免在故障条件下断路器虽已开断,却不能隔离故障而导致扩大性事故发生。

3.1.7将高一级电压等级的断路器用于低一级电压等级的电容器装置时,必须在使用电压下进行电容器组投切试验。

3.2 高压并联电容器部分3.2.1加强高压并联电容器工作场强控制,在压紧系数为1(即K=1)条件下,膜纸电容器绝缘介质的平均场强不得大于38kV/mm,全膜电容器绝缘介质的平均场强不得大于57kV/mm。

3.2.2定期进行电容器组单台电容器电容量的测量,推荐使用不拆连接线的测量方法,避免因拆装连接线导致套管受力而发生套管漏油的故障。

对于内熔丝电容器,334kVar以上容量的电容器,当电容量减少超过1%-3%时,应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应退出运行;334kVar容量的电容器,当电容量减少超过5%时,应退出运行;200kVar及以下容量的电容器,当电容量减少超过10%时,应退出运行。

对用外熔断器保护的电容器,一旦发现电容量增大超过一个串段击穿所引起的电容量增大,应立即退出运行,避免电容器带故障运行而发展成扩大性故障。

3.2.3高压并联补偿电容器组禁止使用三角形接线方式。

3.2.4电容器连接线应为软连接,或采用有伸缩节的铜排(或铝排),避免电容器因连接线的热胀冷缩使套管受力而发生渗漏油故障。

3.2.5在电容器采购中,应要求生产厂提供供货电容器局部放电试验抽检报告。

局部放电试验报告必须给出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局部放电量和局部放电熄灭电压。

其中,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应不小于1.5Un,局部放电量(1.5Un下)应不大于100pC,局部放电熄灭电压应不小于1.2 Un。

3.2.610KV系统用的电容器的内部元件不宜采用3串结构,避免因电容器保护配合不当和局部放电性能变差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3.2.7在电容器采购中,应要求生产供货的电容器极对壳局部放电熄灭电压不低于1.2倍最高运行线电压(外壳落地式产品),外壳置于绝缘台架的产品(含集合式内单元置于绝缘台架的产品)的极对壳局部放电熄灭电压与相同绝缘水平的电容器的要求相同。

3.2.8自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厂必须提供使用条件下的保护性能试验报告,不得使用无保护措施的自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避免着火事故的发生。

3.2.9高压并联电容器厂应提供耐久性试验报告,避免高压并联电容器寿命过短造成的损失。

3.2.10核算电容器的爆破能量是否满足标准要求,防止电容器的爆炸事故。

3.3 外熔断器及内熔丝部分3.3.1应加强外熔断器的选型管理工作,要求厂家必须提供合格、有效的型式试验报告。

有效主要指:1)试验单位为有资质的试验单位;2)试验同期(在五年内)有效。

户内型熔断器不得用于户外电容器组。

3.3.2应加强外熔断器的巡视,巡视要点为:1)安装角度应符合厂家的要求;2)弹簧是否发生锈蚀;3)指示牌是否在规定的位置。

3.3.3及时更换已锈蚀、松弛的外熔断器,避免因外熔断器开断性能变差而复燃导致扩大事故。

3.3.4熔丝应具有稳定可靠的时间-电流特性曲线,并应由制造厂随产品同时提供给用户。

3.3.5熔断后的熔丝间隙必须能承受它所隔离的元件上可能出现的稳态电压和正常的短时过渡过电压。

3.3.6在整个寿命期间,熔丝应能连续承受等于或稍大于电容器电流最大允许值除以并联熔丝通路数的电流;开关操作引起的涌流以及内部其它元件损坏和外部短路时的放电电流。

3.3.7元件在电压u1和u2范围内发生击穿时,熔丝应能将损坏的元件断开(其中u1和u2分别为故障瞬间电容器端子间电压的最低和最高瞬时值)。

3.4 电抗器部分3.4.1电抗器的电抗率应根据系统谐波测试情况计算配置,必须避免同谐波发生谐振或谐波过度放大。

运行中谐波电流应不超过标准要求。

减容运行时应核算谐波谐振点。

3.4.2干式空芯电抗器宜放置在电容器组的电源侧,普通型铁芯电抗器宜放置在电容器组的中性点侧。

3.4.3禁止使用裸漆包线直接包绕干式空芯电抗器。

3.4.4室内选用空芯电抗器时,一定要使空芯电抗器对应的一定空间范围内避开继电保护和微机室,避免因电抗器的投运而使继电保护及微机不能正常工作。

当不能避开时,宜用铁芯电抗器。

3.4.5选用空芯串联电抗器时,一定要使电抗器周边结构件(框架或护栏)的金属件呈开环状,尤其是地下接地体不得呈金属闭合环路状态,避免因外部金属闭合环路感应电流形成的磁场造成电抗器电压分布或电流分布不均匀而加速电抗器损坏。

3.4.6使用干式空芯电抗器时,尽可能不用叠装结构,避免电抗器单相事故发展为相间事故。

3.5 避雷器部分3.5.1禁止使用四避雷器接线方式(三支星接一支接中性点)。

3.5.2禁止将带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用于电容器保护。

3.6 电容器组保护部分3.6.1采用电容器成套装置及集合式电容器时,应要求厂家提供保护计算方法和保护整定值;用户对保护定值必须进行核算,避免电容器组保护定值错误而引发事故。

3.6.2采用内熔丝的集合式电容器及电容器成套装置时,制造厂应提供过电压条件下的熔丝试验报告,避免在过电压条件下,内熔丝无法隔离故障造成电容器爆炸着火事故发生。

3.6.3电容器组保护动作后,应对电容器组进行检测,确认无故障后方可再投运。

未经检测核实确无故障,不得再投运,避免带伤电容器再投运而引起爆炸起火。

3.6.4防止电容器室或串联电抗器室通风不畅造成并联电容器或串联电抗器因环境温度过高引起的损坏。

3.7 安全要求部分3.7.1在接触停运的电容器线路端子(含中性点)前,必须进行放电处理,避免残余电荷造成的电击事故发生。

3.7.2不论放电线圈接线正确与否,接触电容器组中性点前,必须将中性点接地放电,避免中性点电击事故发生。

3.7.3解剖故障电容器过程中,电容器元件未短接放电前,不得用手直接接触电容器元件,尤其要注意带内熔丝电容器元件的放电,避免意外电击事故。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