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八年《物体的浮沉》word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物体的浮沉》word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物体的浮沉》word教案第七章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潜水艇的原理: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下潜的。

4、“孔明灯”和热气球:利用浮力升空的,在气囊中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拓展延伸1、你煮过饺子吗?生饺下锅先沉入水底,煮熟后就上浮,凉了后又沉入水底,什么缘故?2、一条船从河里进入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变化吗?船舷上浮一些,依旧下沉一些?总结解疑摸索、组内讨论展现4分钟反思完善(依据板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伙儿有什么收成呢?请同学出来简单地总结一下,答疑总结学习方法,谈谈收成,提出新的的问题2分钟达标测评批导学生完成过关训练,同时依照学生反馈的情形进行补偿性教学.学生独立做题,组内互纠,师抽批9分钟当堂测评题1、新奇的鸡蛋在水中会下沉,小华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随着盐的溶解,能够看到鸡蛋会上浮,如图1所示,这是因为:A、鸡蛋的重力减少,重力小于浮力B、鸡蛋的质量减少,浮力增大C、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D、液体的密度变大,鸡蛋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2、某农户生绿豆芽时,将绿豆倒入盛水的容器中,发觉成熟饱满的绿豆沉入水底,干瘪、虫蛀的绿豆漂浮在水面上,产生这一现象的缘故是:A、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大于重力B、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等于重力C、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等于重力D、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小于重力3、我国“远望号”卫星测控船从江阴动身执行任务,由长江进入海洋。

下列有关测控船所受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船始终浮在水面上,因此它受的浮力不变B、由于海水的密度大,因此船在海洋里受的浮力大C、由于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因此船在海洋里受的浮力小D、由于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大,因此船在海洋里受的浮力大4、小明将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2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静止时密度计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A、ρ甲>ρ乙 F甲=F乙B、ρ甲<ρ乙 F甲>F乙C、ρ甲>ρ乙 F甲<F乙D、ρ甲<ρ乙 F甲=F乙5、某潜水艇从长江潜行(在水面下)到东海某地执行任务,若它悬浮在江面下所受重力,浮力分别为G1、F1,悬浮在海面下所受重力、浮力分别为G2、F2,则G1______G2;F1_______F2(选填“大于”“等于”“小于”)6、小明同学在做研究浮力大小的实验时,把一物体用手压入水中,放开手后,发觉物体上浮,最后浮在水面上,他已测得物体重为6N,体积为10-3m3(g=10N/kg)试求:(1)物体完会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2)物体在露出水面前向上运动的缘故是什么?当堂测评题参考答案1、D2、B3、A4、D5、小于;小于6、(1)10N(2)因为它受到的浮力大于所受的重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3物体的浮与沉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3物体的浮与沉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浮沉现象,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掌握浮沉条件,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4.强化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浮沉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提问、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浮沉现象的生活实例,如船舶、救生圈、密度计等,引导学生关注浮沉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会在水中浮起来?”“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总结浮沉现象背后的原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体的浮与沉。
(二)讲授新知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浮力应用装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浮沉现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分配实验任务,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合作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浮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精品版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精
品版
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物体上浮与下沉、悬浮的现象,寻找使物体浮与沉的方法
(2)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对浮沉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小制作和查阅打捞中山舰的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动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浮沉原理的应用,让学生体验生活、物理、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制作与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

设计思路
从生活中观察物体的浮与沉,在探究实践中分析归纳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体现STS的精神.教学设计能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在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资源
探究物体“浮与沉”活动的替代性活动设计
打捞中山舰的物理科普报告
各种各样的潜水艇与其中的物理知识
阅读材料的合理使用
密度计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课外实践与制作活动:密度计、浮沉子、孔明灯的制作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初中物理《物体的浮与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物体的浮与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物体的浮与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九章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主题】9.3 物体的浮与沉【课程标准】2.2.9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标解读】1.探究物体的浮沉现象,说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运用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解密度计、潜水艇、盐水选种、热气球的原理。

【内容分析】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来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沉条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其中,浮沉条件是基础,学生必须首先掌握它,才能领会"应用"这一部分。

为此教材安排:首先通过图示方法激发学生想到“物体的浮沉究竟取决于什么?”这个问题。

接着由这个问题出发联想到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以及运动状态变化情况,故顺理成章地安排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活动。

教材除了通过表格的方式展示了上浮以及下沉两种实验方法中的观察要求与受力分析要求外,还要求学生去寻找方法实现“悬浮”状态,进而得出物体上浮、下沉、悬浮和漂浮的条件。

意在让学生完全彻底地理解掌握浮沉条件。

应该说,物体的浮沉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多见的,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些感性认识,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出现不同情况的原因,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而对于浮沉条件的应用,在认识各种工具、机械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原理;尤其是通过劳动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在浮力方面的具体实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在浮沉条件的应用这一部分,特别选择了四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实例,即密度计、盐水选种、潜水艇、孔明灯和热气球,从而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

本节特点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发现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实验和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我们学校学生半数是外来务工子弟,相对来说知识面较窄,知识信息不丰富,教师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科技、较前沿的东西,激发其求知欲。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93物体的浮与沉 教案设计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93物体的浮与沉 教案设计

C.重力增大,浮力不变
D.重力不变,浮力增大
2、船从海里驶到河里时( ) A.船受到的浮力变小,船身沉下去一些;
B.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身浮上来一些;
C .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身沉下去一些;
D.船受到的浮力变大,船身浮上来一些。

3、如图所示的密度计,把它放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时,A受到的浮力为F;把它放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时,受BA到的浮力的F,则有:ρρ;F A BA B F。

(填“> ”、“<”或“=”)B
4.补充作业:你煮过饺子吗?生饺子被放入锅中时便下
沉到锅底,煮熟的饺子就浮起来了,如果反凉的熟饺子
放入锅中,又沉到锅底,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强调重要内容及注意事项,小结:特别强调要从受力分析的角度让学生弄清分析密度计、潜水艇等的工作原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九章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案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九章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案设计

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应用收集资料和问题讨论的方法认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相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浮力在科技方面的实例,体会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分析;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工作原理。

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分析及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玻璃杯、小木块、小铁块、乒乓球、牙膏皮、有盖子的小瓶、密度计、盐水、潜水艇的模型。

学生准备:学案、大玻璃杯、小木块、小铁块、乒乓球、牙膏皮、有盖子的小瓶、密度计、盐水。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把实心的松木球和铁球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球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铁球下沉至水底。

飞艇在空中自由地上升、下降;人躺在死海中悠闲地看书,那么,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什么条件呢?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来研究一下。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1.物体的浮沉条件(1)实验器材:盛水容器、玻璃瓶、针管(2)实验步骤:①在小瓶里装适量的水,并把小瓶放入盛水容器,让小瓶正好悬浮;②用针管再向小瓶里加满水,并把小瓶放入盛水容器,观察小瓶的浮沉情况;③用针管把水从小瓶里抽出,并把小瓶放入盛水容器,观察小瓶的浮沉情况。

(3)视频(4)填入表格实验序号实验方法观察小球运动情况小球受力情况分析1 在小瓶里装适量的水悬浮重力、浮力2把装满水并盖上盖子的小瓶浸没于水中,再松手下沉→沉底重力、浮力3把盖上盖子的空小瓶浸没于水中,再松手上浮→漂浮重力、浮力(5)实验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主要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

①当F浮>G时,合力向上,物体上浮,直至F浮=G,漂浮。

②当F浮<G时,合力向下,物体下沉,直至沉底。

当F浮<G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物体在液体中向下运动称为下沉。

八年级 沪科版 9.3物体的浮与沉 教案

八年级 沪科版 9.3物体的浮与沉 教案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研究的主题是物体浮沉的条件及其应用。

本节教材是建立在第一节浮力和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2)了解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和盐水选种等的工作原理;(3)应用浮沉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2)通过师生互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浮沉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和盐水选种等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通过新闻时事和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和盐水选种的工作原理原理【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有效的设问引导,让学生亲历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综合应用实验演示、讲授、谈话和讨论等多种方以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师生对话交流的教学过程;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观察思考、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受到科学思维方法训练以及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量筒、烧杯、水、乒乓球、细线、鸡蛋、盐、塑料瓶、剪刀、小药瓶、密度计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观看视频:“中国海军096核潜艇的研发”,引出问题:潜水艇是如何实现上浮与下沉的?进行新课:一、物体的浮沉条件【演示实验】观察将乒乓球和鸡蛋浸没在水中松手后的运动状态。

【提问】请分别分析乒乓球和鸡蛋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受到那几个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以及大小关系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分类比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物体的浮与沉》◆教材分析本节重点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本节课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判断物体的浮与沉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浮力的计算。

有利于为今后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而且这里还要让学生初步形成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重要应用。

2.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浮力,会比较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初步形成力与运动的关系。

3.通过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判断物体的浮与沉问题,使学生初步领会如何判断物体的浮与沉的基本思想;4.能利用浮沉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应用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浮沉条件的探究,使学生体验猜想的验证过程,培养合作意识;2.通过体验对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的过程,从而培养和强化学生科学的实验研究能力和思维方法,感悟从物理现象到物理本质的飞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利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气球,孔明灯,密度计,潜水艇模型,铁块,木块、烧杯、水、水槽等◆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教师活动】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歌,同时配以泰坦尼克号从出发到沉没的图片,从而激发兴趣。

上课铃响刚好放完,教师调整自己和学生的情绪,简述泰坦尼克号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它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活动】回答问题:是钢铁【教师活动】出示一个铁块,然后演示铁块沉入水底。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3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3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教案: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3节物体的浮与沉》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3节《物体的浮与沉》。

2. 详细内容:(1)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2)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判断;(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及其解释;(4)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2. 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2.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装置、物体浮沉现象展示模型;2.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计算器、浮力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生活中浮力现象,如船只、游泳等;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阐述其含义;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4. 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5. 知识应用: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 ρ水V排g;2. 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F浮 > G;悬浮:F浮 = G;下沉:F浮 < G。

七、作业设计1. 请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下列浮力现象:(1)为什么船只能够浮在水面上?(2)为什么乒乓球会浮在水面?2. 判断下列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1)铁块放入水中会怎样?(2)木块放入水中会怎样?答案:1. (1)船只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其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只的重力,符合阿基米德原理;(2)乒乓球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其受到的浮力等于乒乓球的重力,符合阿基米德原理。

2. (1)铁块放入水中会下沉;(2)木块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上。

初中物理 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 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沪科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九章第三节【设计分析】《物体的浮与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重点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本节课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判断物体的浮与沉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浮力的计算。

有利于为今后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改变物体浮沉的有效方法。

2、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是由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共同决定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了解控制物体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建立理性的推论。

2、通过探究和分析,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得到其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并激发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努力学习、科技强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原理【教学难点】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环节一:思维激发播放视频,被厉害了,我的国给震撼了!环节二:问题导学同学们都知道木块、树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铁块、铜块会沉到水底,但是用钢铁做的轮船却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钢铁的潜水艇却能够在水中自由的上浮和下潜呢?物体的浮与沉究竟是由什么因素来决定的呢?环节三:探析生成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师:那么在物体上浮和下沉时,重力和浮力之间会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活动内容,回答议一议中的问题。

学生:阅读并进行讨论2分钟。

教师:怎样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学生①答: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即可。

教师:怎样利用所给的器材和配重物使小瓶上浮下沉和漂浮。

学生②答:在小瓶中分别装入不同的配重物或小硬币就可使小瓶上浮下沉和漂浮。

即改变小瓶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

教师:怎样利用所给的器材测量和计算物体上浮下沉和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学生③:⑴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1。

初中物理《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第九章浮力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本小节是在学习了认识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本节内容在各级各类考试中,特别是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考查的频率较高,主要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浮沉现象的实验探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轮船的原理;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应用浮力方面的具体事例,培养爱国热情。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初步的认识了浮力的产生,基本能够运用一些方法来进行简单的浮力计算,但是怕做浮力题基本上是八年级学生的通病,其实浮力与学生生活相当紧密。

我想害怕的原因可能有这些:(1)因为他们很多来自于生活的前期经验及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可能这正是学生倍感困惑的原因。

由于有了主观想象性的干扰,自然会对结论产生影响;(2)在学习了浮力之后要求学生要有具备分析问题,分析物理过程和原理的能力,是需要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而对于一个只有感性认识的八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点困难。

但是应该来说,学生现在还是略微具备了从应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这节课就是要强化和巩固了学生的这一能力。

三、教材分析:《物体的浮与沉》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首先通过图示方法激发学生想到“物体的浮沉究竟取决于什么?”这个问题,接着由这个问题出发联想到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以及运动状态变化情况,顺理成章地安排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活动,并有意突出了实验方案的设计环节。

最后,为了让学生明确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专门安排了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四个方面的实例,即密度计、盐水选种、潜水艇和热气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 9.3物体的浮与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 9.3物体的浮与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 9.3物体的浮与沉一、教学目标1.理解浮力的概念,并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浮力的作用和特点;2.掌握物体在不同介质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之间的关系;3.能够用Archimedes原理解释物体的浮与沉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浮力的概念和性质;2.Archimedes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2.教具:浸泡缸、小石子、塑料球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5分钟)1.引入话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放在水中的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上,而有些物体会沉下去?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将不同物体放入浸泡缸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步骤二:探究浮力的概念(25分钟)1.展示实验结果:请同学们将记录的实验结果分享出来,讨论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浮沉情况与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有关。

3.引入浮力的定义:介绍浮力的概念,并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浮力的作用和特点。

4.讨论浮力的大小:与学生一起思考,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先猜测一下,再进行实验验证。

步骤三:实验验证浮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30分钟)1.安排实验步骤:请同学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验证:–准备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小石子、塑料球等);–将这些物体一个个放入容器中的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记录下每个物体的浮力和重力大小。

2.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下每个物体的浮力和重力大小。

3.数据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引入Archimedes原理(20分钟)1.讲解Archimedes原理:介绍Archimedes原理的概念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Archimedes原理与浮力之间的关系。

沪科版八下物理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沪科版八下物理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现象,能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状况.2.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体会物体漂浮、上浮、下沉、悬浮的原因.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浮力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上浮、下沉、漂浮、悬浮的分析与判断.【教学难点】物体处在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的不同状态下,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鸡蛋、盐、玻璃瓶、弹簧测力计、水槽、水、烧瓶、塑料管.【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燃放孔明灯视频片段,孔明灯是如何升空的呢?要想知道答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课堂导学】【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77-P179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律及规定上面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交流展示】1.学生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知识点1 物体的浮沉条件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浮沉可能跟什么力有关?生:1.重力和浮力.师2.教材图9-15实验中每次玻璃瓶都浸没于水中,以及采用空瓶、装满水、装适量水的目的是什么?生:2.保持浮力不变,改变自身重力.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受力分析.结合教材图9-15所示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分别让玻璃瓶上浮、下沉、悬浮,对其进行受力分析,比较重力的变化.师生互动归纳总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主要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三、演示实验,教师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师 1.在清水中下沉的鸡蛋,你有什么方法让它浮起来?生:1.向清水中加盐,并搅动.师 2.加盐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生:2.盐溶于水后,变成盐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师 3.演示实验:取一只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如果再加些清水,观察到什么现象?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鸡蛋的力没有改变,改变了力,是通过方法改变的.生:3.重浮增大液体的密度.师 4.教师演示实验:将配制好的三杯不同深度的盐水放在讲台上,各放入一个鸡蛋,其中一个鸡蛋漂浮、一个鸡蛋悬浮、一个鸡蛋下沉.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观察、思考:(1)所受浮力与重力的比较;(2)物体的密度与盐水的密度大小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①当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②当ρ物ρ液时,物体上浮;③当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④当ρ物ρ液时,物体漂浮.生:4.①> ②< ③= ④<教师强调:漂浮、悬浮是平衡状态,上浮、下沉是非平衡状态,沉底是平衡状态,但受到重力、容器底的支持力和浮力.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主要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2.(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3.(1)当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或漂浮;(2)当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或沉底;(3)当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81页作业1、2.2.请同学们完成课时对应训练.教材习题解答(P181)1.D2.D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浮力初步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在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对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找出原因,得出结论.这种实验探究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知识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另外,在突破难点上,采取将大问题化解成几个小问题,以提纲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让学生尝试到获取新知识的轻松、喜悦.。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3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3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3物体的浮与沉一、教学内容1. 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时,物体悬浮;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自身重力时,物体下沉。

2. 影响浮力的因素: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3. 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物体的沉浮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让学生了解影响浮力的因素,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提问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2. 课堂讲解: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浮沉条件。

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释实验现象。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分析现象。

5. 知识拓展: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了解影响浮力的因素。

6. 课堂练习:给出浮力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浮力 > 重力悬浮:浮力 = 重力下沉:浮力 < 重力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 = 排开液体的重力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2N,放入水中后浮力为3N,求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上浮、悬浮或下沉)。

答案: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为上浮。

2.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中排开的体积为0.2立方米,求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物体的浮与沉条件 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物体的浮与沉条件 教案

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浮沉条件和密度大的物体实现漂浮的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探究浮沉条件。

教具准备小木块、小铁块、乒乓球、沙、装有水的水槽、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实验1:将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浸没在水中,小木块、乒乓球上浮,小铁块下沉。

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上浮?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下沉?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什么条件?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教学说明: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是直接的,他们很容易得到的答案可能是浮力大的上浮,浮力小的下沉。

此时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在水中只受浮力吗?与重力有没有关系?”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有根据的猜测。

引出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

新课教学探究点物体的浮沉条件1.漂浮、悬浮和下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小瓶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指明这些现象可以描述为“漂浮”“下沉”“悬浮”,规范物理语言,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是什么?交流讨论: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这些力共同决定。

(1)F浮=G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2)F浮>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3)F浮<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思考问题:下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2.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浮沉条件。

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填入表格中:悬浮F浮=G为零上浮F浮>G竖直向上问题:物体漂浮和悬浮时,都有F浮=G,那这两种情况岂不是完全相同了吗?学生活动:比较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本节内容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尤其是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考查的较多,主要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知道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应用浮力方面的具体事例,培养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初步的认识了浮力的产生,基本能够运用一些方法来求解简单的浮力,但是大家都知道与浮力的相关内容一直为学生所害怕,其实浮力与学生生活相当紧密。

我分析:(1)因为他们很多来自于生活的前期经验及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可能这正是学生倍感困惑的原因。

由于有了主观想象性的干扰,自然会对结论产生影响;(2)在学习了浮力之后要求学生要有具备分析问题,分析物理过程和原理的能力,还要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一个只有感性认识的初二学生来说,确实有点困难。

但是应该来说,学生现在还是略微具备了从应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这节课就是强化和巩固了学生的这一能力。

教材分析:
《物体的浮与沉》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首先通过图示方法激发学生想到“物体的浮沉究竟取决于什么?”这个问题,接着由这个问题出发联想到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以及运动状态变化情况,顺理成章地安排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活动,并有意突出了实验方案的设计环节。

最后,为了让学生明确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专门安排了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四个方面的实例,即密度计、盐水选种、潜水艇和热气球。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是理解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密度及液体密度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根据浮沉条件解决浮力问题。

2、知识轮船、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物体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学会由现象分析其本质,培养实验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今劳动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在浮力方面的具体应用实例,培养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与其受力的关系,物体的浮沉与其密度及液体密度的关系。

【教具】
盛水容器、小瓶子(带盖)、潜水艇模型、种子、烧杯、盐水、酒精、木块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我们都知道泡沫或木头被压入水中,放手后要上浮,铁块在水中要下沉,潜水艇或鱼儿在水中就更自由自在了,可以下沉,也可以上浮,还可以停在水中任一深度处,那么,物体是怎样实现浮沉的?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生:进行实验探究。

1、设计实验:(1)准备好实验器材:盛水容器,小瓶子,水;(2)把盖上盖子的空小瓶浸没于水中,再松手。

观察小瓶的运动情况;(3)把装满水并盖上盖子的小瓶,浸没于水中,再松手。

观察小瓶的运动情况。

2、学生展示实验
3、分析归纳
师:能否对小瓶进行受力分析?
生:小瓶在水中受到两个力,重力和浮力
师:能否画出小瓶的受力分析图?
生:可以(找学生上黑板画出两个力的示意图。


师:两力的长度是否一样?为什么长度不同?
生:上浮:合力向上,浮力大于重力;下沉:合力向下,重力大于浮力。

师:你能否得出上浮下沉条件?
生:当F浮>G时,物体上浮
当F浮<G时,物体下沉
三、合作共建
师:若想让下沉的小瓶上浮怎么办?试一试。

若想让上浮的小瓶下沉怎么办?试一试。

(学生分组实验)
生:从小瓶中倒出水,重力小于浮力时,上浮。

向小瓶内加满水,重力大于浮力时,下沉。

得出结论: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即当F浮>G时,物体上浮(板书)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即当F浮<G时,物体下沉(板书)
师:若让你们小组的小瓶浸没水中后,不上浮也不下沉,怎么办?
生:加半瓶水,就可以实现。

生:加适量水,满足重力等于浮力。

(学生开始试着做一做。

得出正确的方法)
师:请成功的小组上台展示
师:同学试着分析玻璃瓶的受力情况
生:小瓶在水中受到重力和浮力
得出结论: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即当F浮= G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板书)
投影: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师:同学们的表现很棒,我祝贺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物体的浮沉条件。

板书: 1、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F浮>G时,物体上浮
当F浮<G时,物体下沉
当F浮= G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师: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物体的浮沉条件,这样我们就能解释很多生活现象。

潜水艇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展示潜水艇模型),想让潜水艇下沉,怎么办?
生:加水(加重)
师:上浮呢?
生:排水(减重)···
师:所以潜水艇工作原理是?
生: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板书:浮沉条件的应用:1、潜水艇
演示实验:用密度计测水、盐水的密度。

师:密度计在液体中是处于悬浮状态还是处于漂浮状态?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如何?
生:密度计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

师:对,因为悬浮状态是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而密度计有一部分露出液面,所以是处于漂浮状态。

板书:2、密度计
师:在农业上要提高产量,选好饱满、结实的良种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农民用盐水浸泡来选种,为什么干瘪、虫蛀的种子就会上浮直至漂浮,而饱满的种子则下沉?
生:干瘪、虫蛀的种子重力小,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上浮至漂浮,而饱满的种子,重力大,浮力小于重力,所以会下沉到容器底。

师:同学分析得很好,饱满种子下沉,F浮<G,干瘪、虫蛀的种子上浮至漂浮,F浮>G。

板书:3、盐水选种
师:热气球为什么在其下面加热后,便会腾空而起?
生:热气球中的空气被加热后,温度升高、密度降低,当热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其处部气体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重力小于浮力,热气球便会上升。

师:正确。

中国最早的热气球,相传是由孔明发明的,所以又叫孔明灯,现在市场上还有卖孔明灯的,现在也有些同学放过孔明灯,不过在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板书:4、孔明灯
师:当然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应用与浮沉有关,大家可以在课下去网上或图书馆搜集相关应用。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你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呢?
四、知能应用
1、把重5N、体积为0.6d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浮,F浮=6N
B.物体悬浮,F浮=5N
C.物体漂浮,F浮=5N
D.物体沉在水底,F浮=6N
2、三国时代,诸葛亮曾放出一种“会飞”的灯笼,后人称其为“孔明灯”。

它能在空气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灯笼内的热空气密度空气密度,导致灯笼受到的浮力灯笼的重力,所以灯笼才上升。

3、一艘船排水量为5000t,最大载货量是3400t,则这艘轮船在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N。

若这艘船装货2000t,则船受到的浮力是N。

(g取10N/kg)
五、诊断评价
1、在盛水的桶中,放入一块质量是1kg的木块,木块静止不动时受到浮力的大小是N,木块排开的水重N。

2、把同一木块分别放入盛有水和煤油的容器中,木块都漂浮在水和煤油的液面上,则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木块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

3、用手把体积为5×10-4m3的球浸没在水中,球受到的浮力是N,若该球重为6N,则浮力与重力的合力的大小为N,放手后这个球将(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g取10N/kg)
4、关于浮力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它受到的浮力将增大
B.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浮力来实现的
C.宇航员翟志刚能“行走”天空,是因为受到浮力的作用
D.热气球和飞艇是靠空气浮力升空的
5、一个质量为160kg,体积为0.1 m3的物体,沉在水底。

(g取10N/kg)求:(1)物体受到的重力;(2)物体受到的浮力。

六、课后练习
1、课本P181“作业”1、
2、3
2、配套练习册
七、板书设计
9.3 物体的浮与沉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F浮>G时,物体上浮
当F浮<G时,物体下沉
当F浮= G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二、浮沉条件的应用
1、潜水艇
2、密度计
3、盐水选种
4、热气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