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第六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1)
教学目标
(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3)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
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的实质;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中心,用分析与论证及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准备: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毛巾、滑块、刻度尺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提问:(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有哪些?
(2)摩擦力的定义理解。
【学生活动1】回答师的问题并了解感知力和运动在生活中关系。
【教师活动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引入新课:
(1)让两同学分别推桌子。用力推,桌动;停止用力,桌不动。
(2)让两学生分别滚球。施力则运动,离开手后球最终停止。
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与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要求阅读并实验,找出共性。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与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板演、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将会如何呢?
制订计划与试验设计:参考课本,师生讨论形成共识。
进行试验:实验过程由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可参考课本)。
分析与论证:根据表中的内容得出结论:。
假设与推理:如果平面足够光滑(没有摩擦力)小车的运动又会怎么样
呢?。
2、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得到了力和运动的一些关系。其实除了伽利略,还有其他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到了牛顿,他把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形成了今天的定律。组织学生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活动】认识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所有物体都适合,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但是一个理想化条件,实际上不存在。故是一个理想定律,是由实验加科学推理得到的。
(3)“总”说明没有例外,总是这样。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则仍静止;原来运动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由来及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对此有很大的应用,下面我们解决几个问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并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出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1】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
【学生活动2】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
师生合作评析形成共识
【说明】1、斜面小车实验中同一高度目的是让小车在水平面上有一个相同的初速度,那么小车运行的远近就与此因素无关,是典型的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在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问题时,一定要认清所提供现象的条件变化,及物体的初始状态。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学案中的知能应用),巩固提高。师巡视批阅,及时发现问题。【学生活动1】自主做题,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2】出示习题答案,组织学生自我评析。
【学生活动2】参照答案,自我评析。
师生合作形成共识
【说明】实验与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除牛顿第一定律使用外,“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结论研究也是利用此法。
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组织学生进行本节内容小结:
1、力和运动的关系认识不同观点: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
2、伽利略的斜面小车实验:设计、方法、结论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研究方法、使用条件
七、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题1
2、预习惯性及惯性现象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一、伽利略的斜面小车实验二、牛顿第一定律
目的:内容:
器材:说明:(1)(2)(3)(4)
过程:
数据收集:
分析与结论:
推理:
九、教学反思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2)
教学目标
(1)理解物体的惯性,并了解利用及防止惯性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事实认识惯性,知道利用及防止惯性的方法。
难点:惯性的大小因素的理解,惯性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及身边的生活现象,让生明确认识物体的惯性及惯性现象。加强对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解释与交流,充分让物理走进生活。
教学准备
水杯、硬纸片、圆柱体、塑料尺、方木块、长木板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1)力和运动的关系在历史中有不同的认识,其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复述斜面小车实验的设计与组织过程,注意事项和结论。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相关问题
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回忆回答。
教师:利用课本中图6—7的装置做一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前的猜想与试验后现象对比。
提出问题:为什么硬纸片被弹走,而砝码却不动呢?说明物体有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物理学中称其为惯性。
板书课题:惯性
学生观察实验,进行猜想并把试验后的现象与猜想进行比较,通过师的解释进入新课的探究。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了解惯性的有关内容。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惯性的存在性及大小因素的探究
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实验及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现象,我们知道惯性的存在。那么物体的惯性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分析制定计划与试验设计:
(1)取质量不同的两木块在长木板上运动,当突然受阻时,比较现象。
(2)同一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在长木板上运动,当突然受阻时,比较现象。
实验器材:质量不同的长方木块两个、带有阻挡木块的长木板
进行实验: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并把现象做好记录。
分析与论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有关而与无关。
2、惯性现象的解释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6-10、11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讨论总结如何具体解释惯性现象。【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6-10、11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讨论并初步总结出如何具体解释惯性现象。【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初步形成解释惯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