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论文题目: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感悟学生姓名:夏朝阳学号:05122003所在院系:电子工程学院所在年级:2012级完成时间:2013年6月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和英国因英国东印度公司(前期)和港脚商人(后期)以飞剪船武装公开向中国贩运鸦片爆发的战争。
战争的导火线是1839年6月3日清钦差大臣林则徐奉道光皇帝圣旨于广东虎门销烟。
战争以中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告终。
第二次鸦片战争,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国与法国以清咸丰皇帝拒绝续签《南京条约》,以亚罗号事件及中国广西西林教案马神甫事件为导火索,组织英法联军进攻清国的战争。
战争以中国失败并签订一系列割地赔款的条约告终。
两场久远的失败战争,中国耻辱的近代史序幕就在一阵阵枪炮声,一声声呐喊声中拉开了。
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带着资本主义的各类成果来到了中国,从各个方面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这着实是一场悲剧,正如马克思在论及中国的命运与前途时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两次的鸦片战争,是以清政府为一方的古老中华封建帝国与英、法、俄、美诸列强为一方的西方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殊死决斗。
回想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当西方使者带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来到中国朝觐时,清朝皇帝和官员们又是以何等骄傲的姿态吹嘘自己乃泱泱大国,非英美等“蛮夷小国”可比!并拒绝与其通商,声称自己天朝大国,应有尽有。
可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带着大炮和火枪打进紫禁城,抢夺圆明园时,清朝统治者又是怎样的奔逃如丧家之犬。
清政府的昏庸狭隘,着实令人痛惜。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摘要: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伟大的历史功绩:正确判断战争的性质,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科学制定军事战略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也不会有中国革命的最后成功。
关键词:共产党正文一、正确判断战争性质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战争观是正确判断战争性质、澄清民众对战争的模糊认识、克服消极情绪、鼓舞民族士气的重要前提。
早在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就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自己殖民地的阴谋。
毛泽东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在中日这样一个决死的战争中,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出于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它和所有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一样,是退步的、非正义的;与此相反,中国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是反对侵略,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战争。
以正义反对非正义,以正义战争来消灭非正义战争,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方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辩证法。
因此,以正义的、革命的战争消灭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是共产党抗战领导理念的逻辑起点,也是抗战胜利的理论基石。
二、广泛建立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战争必须唤起民众。
如何唤起民众?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通过统一战线实行最为广泛的社会政治动员。
首先,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好中日民族矛盾与国内阶级矛盾的关系,坚持把民族矛盾作为主要矛盾放在首位。
这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扩大了统一战线的阵营。
其次,通过采取既统一又独立、既联合又斗争的政治策略和斗争艺术,坚持了党在统一战线中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权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一、论文题目二、背景、发生原因内容(引用部分)失败原因产生影响深远影响个人对其历史评价正文: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也是一段抗争史,但是无论任何时代之下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停下的,是在曲折中发展的没有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希望自己的国家走向没落但是历史就是这样,从古至今。
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开始摆脱封建枷锁走向近代化的开端。
无论经济还是政治中国人没有停止他们对未来的探索。
人们总说是西方的船坚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那么引领中国走到今天的又是谁呢?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是腐朽的清王朝在垂亡阶段为延续其统治而做出的挣扎,下面就对二者从多个方面做一下比较。
产生背景:洋务运动是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从鸦片战争的惨败到火烧圆明园的惨状再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浩大声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不断加深之下。
满清政府深刻认识到了西方工业给他们所带来得巨大之利益,和军事力量的强大。
早期的资本主义思潮萌芽的产生,已经在沿海地区渗透。
开明的士大夫以及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从天朝上国的睡梦中惊醒。
统治阶层开始关注西方学习西方在饱受西方凌辱的时刻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帜,以曾国藩等为代表开始开办近代工业,从机械、开矿、等方面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满清政府被列强瓜分殆尽,革命呼声高涨,动荡不安的时代。
有人说是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实行的愚民政策,从皇族内阁的产生来开这样的判定也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对于无可救药的清王朝来说,又有谁能支撑这个已经摇摇欲坠的大厦。
内容: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
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核心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
近代史纲要优秀论文2000字范文
近代史纲要优秀论文2000字范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材中涉及很多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教师应多角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2000字的2000字的近代史纲要论文,欢迎阅读!2000字的近代史纲要论文篇1:《试谈革命先驱----孙中山》每当提到孙中山,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振奋,是热血,虽然他所在的年代离我们很远,但他对我们国家、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他是一个伟人,他的伟大是任何人都无法取而代之的。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也想发表一下个人对孙中山先生的感受,斗胆对这位伟人做一下评价。
一、伟大历史地位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这段话已经大概反映了孙中山的部分伟大贡献。
具体来说,他的伟大贡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2007年在各高校普遍开设以来,有关课程建设的课题倍受学界关注,几年来关于课程建设具体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全文如下:摘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
近代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一次次民族危机,遭受着巨大的民族灾难。
然而,中华民族历尽战乱而未分裂,屡遭侵略而终未亡国,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近代中国爱国主义基本特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正文:一、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祖国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
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使中华民族能够经受住无数自然的、社会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
当然,爱国主义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封建社会阶段,总的说来,爱国主义主要是同反对分裂、反对民族压迫、反对统治阶级内部昏庸腐败和封建专制的斗争相联系的。
1840年以后 ,长达百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也是一部从中世纪走入近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社会转型史。
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形成的爱国主义,既承继了古典爱国主义精髓,又吸取了近现代反侵略、学西方、走向现代过程中的时代精华,因而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一〉反侵略与学西方的辩证统一,即反对外国侵略与学习外国长处相结合。
近代爱国主义高扬了古典爱国主义的反侵略的传统,从鸦片战争到全民动员的抗日战争,反抗侵略、抵御外侮构成了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精品作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篇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 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xxxxxxxxxxxxx
中国近代史现代化艰难曲折的原因探析
摘 要: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性的潮流,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组成部分,中国
关键词:合作、分裂、民族利益、阶级利益。
一、 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条件
(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背景
1. 北洋军阀腐朽的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极其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中国大地并没有像资产阶级革命派预想的一样实行民主和共和。相反,新旧利益的交织,新旧势力的冲突,使得满目创痍的中国大地异常黑暗。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政府分裂,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混战不断,闹得民不聊生。
3 从政治学视角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的原因
3.1政治衰败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原因
篇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查课
专业论文
论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学生
学 院: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1442班
专业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战期间,及其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段时间,有过短暂的飞速发展外,更多的时间 是处于被压抑和苦苦挣扎之中,它们不但没有逐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且本身存在也因独裁政权、帝国 主义列强和大小军阀的压制而变得岌岌可危。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现代化工业仍然集中在城市,集中了 全国绝大部分先进的生产力。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广大农村,虽然实行了互助组、合作化,但基本上还 是手工工具劳作,物资装备基础薄弱,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自给半自给的消 费结构模式基本上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刚刚开始发育和发展,面广量大的小农经济格局尚未改观。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含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内容,是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生动教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篇一《浅析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女性的爱国运动》【摘要】五四运动史一场全民族的反帝爱国运动。
本文从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女性的爱国运动为背景,探讨那个时期青年女性爱国运动的方式、特点、及对妇女解放的贡献。
青年女性的这种意识不仅关系到自身,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五四运动;青年女性;男女社交公开;男女教育平等;女子经济独立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女性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是一场全民族的反帝爱国运动。
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中国民众普遍投身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当中。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女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和坚定地斗争勇气。
对绝大多数的青年女性来讲,猛促她们觉醒的是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
爱国主义的传统在受到异族凌辱时就变得格外的有力量。
因此当山东归属问题在巴黎和会上由于美英法等国操纵而划归日本,中国外交彻底失败的消息传来时,当北京学生在1919年5月4日齐集天安门广场,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掀起惊心动魄的反帝爱国运动时,各地女学生便冲破了封建伦理纲常的羁绊,战胜了自轻自贱的心理障碍,昂首挺胸投入到群众运动的洪流,显示出新女性的战斗英姿。
她们提出,“救国不能后人”、“爱国不分男女”的新口号,率先投入战斗。
这些口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辛亥女知识分子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女子岂能无责”的口号。
不仅意味着女子同男子是平等的人,而且意味着女子要与男子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在反帝反封建精神的感召下,男性与女性的利益与国家的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将爱国主义精神升华为一种神圣的理想。
这个政治口号的提出,不是某个人瞬间之际提出来的,而是有着艰辛的斗争历程和痛苦的认识过程,表明青年女性觉悟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北京联合大学2016-17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题目: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学院:信息学院班级:通信1601B1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前夕,重温中国近代史,不禁感慨万千,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任意歪曲和篡改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百年来的中国史,企图藉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而达到否定党的领导的作法深感愤慨。
本文拟以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的历史实践为背景,通过近代史上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等阶级和派别为救亡图存对中国出路的选择和比较,来说明中国共产党是顺应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产生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只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重任。
翻开中国近代史,无疑看到的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勾结,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集团中的先进分子为了拯救国家的危亡,争取民族的振兴,曾先后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作出了不懈地努力,设计过各种各样的救国方案,他们都试图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国寻找光明之路。
鸦片战争前夜,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地主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来说已经走向没落。
面对这种严重的社会危机,地主阶级中的极少数有识之士出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提出了“更法”、“改制”的主张。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封建士大夫集团中,少数进步思想家从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愿望出发,要求了解世界,正视现实,并提出“师夷长技”即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这三个地主阶级思想家的主张分别代表中国近代社会这一大变动时期地主阶级先进分子的思想发展,即从“治国平天下”到“开眼看世界”再到“师夷长技以制夷”。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2)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2)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篇二《论“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摘要:“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在北京“五四”学生运动爆发后也迅速投入到这场爱国运动中。
“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主要以游行示威、公开演讲、建立社团和抵制日货的形式展开。
本文主要从“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爆发的背景、学生运动中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形式及“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的特点以及其重大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来厘清“五四”时期南昌的学生运动。
关键词:“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1919年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各地纷起响应,南昌学生也迅速加入到这场爱国运动中。
一场以青年学生打先锋,工商绅各界作后盾的反帝爱国运动,在落后闭塞的南昌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的爆发离不开近代南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近代以来,南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但是还是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
先进的思想也传入到南昌,南昌的学生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一、“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第一,近代南昌人民的政治觉悟的提高为“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准备。
南昌是内陆省份的一个内陆城市,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相对较晚。
但是随着西方思想的深入传播,必然也会受其影响。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西方思想逐步传入南昌,南昌青年开始接触西方进步思潮。
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南昌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热情高涨。
近代南昌的青年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并开始主张自由民主。
近代南昌青年在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下,开始关注政治,开始反抗封建军阀的统治。
第二,近代南昌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的爆发提供了阶级基础。
南昌作为江西的省会城市,是江西的工业重地。
1913年,南昌的产业工人包括资产阶级性质的手工工厂、作坊在内,拥有职工万余人。
随着南昌工业产业的发展,南昌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在城市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结课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论文篇1:《论辛亥革命》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既是一场革命运动,又是一场政治革新运动,同时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是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是的花,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充分的暴露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虽然它失败了但它开历史之先河,指明了中国今后应该走的道路。
关键词:辛亥革命运动意义道路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社会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3)新式学堂的兴起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4)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是思想武器;(5)上海和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6)民主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7)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宣传背景: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各地次第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出刊机关报《民报》,确定了革命纲领。
毛泽东曾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2)孙中山先生揭开中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面纱,这面纱后面的革命又怎样呢?“革命可以‘救人救世’”,“无革命,则亦无和平,腐败而已,苦痛而已。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1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家乡记忆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割去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九·一八”事变后,又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
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已经由一片荒原成为国家的重要粮食基地。
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超越。
我的家乡是我国最北的省份——黑龙江。
早在距今三至四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此地就有人类的活动。
公元前2000多年,肃慎向帝舜献楉矢石砮。
肃慎在汉代称挹娄,魏晋称勿吉,隋唐称靺鞨,金代称女真,清代始称满洲。
17世纪80年代,清政府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打击了沙俄侵略气焰,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国界。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进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我的家乡也因此收到了割裂。
1858年,沙俄有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去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省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有黑龙江、嫩江、松江、合江、牡丹江五省,不久合为黑龙江、松江两省。
1954年合并为黑龙江省,省会设在哈尔滨市。
黑龙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完整的省份,哈尔滨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大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已逐步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煤炭、石油、林业和机械工业基地。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沿边已形成开放带,边境贸易有很大发展,全省经济也有较快增长。
“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
”黑龙江历史上原本一片亘古荒原,沃野千里、水草丰腴,又称“北大荒”。
这里曾是千古荒原,为了寻求中国人自己解决粮食问题的出路,从1947年至今,有数百万人投入到黑土地的怀抱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开发建设,创建了一大批国营农场。
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字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字结课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是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大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的一门的公开课。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字论文篇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等院校新开的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
要搞好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方法:一是于叙事中寓论断;二是注重多媒体教学;三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四是课堂讨论和演讲;五是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社政教〔2005〕5号)中规定,在一年级本科大学生中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门新课。
该课程的开设是在新形势下对历史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精神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这门课呢?我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请各位同行指教。
一、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工作必须围绕教学目的展开。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不仅会导致教学工作紊乱,而且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从这种意义上讲,确定教学目的是组织和实施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社政教〔2005〕9号)规定,《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根据这个规定,进行《纲要》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充分认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必要性和进步性,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
通过教学,学生了解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使中国社会长期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用历史分析现在、让过去告诉未来近代中国思想道德状况:从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中国便一度遭遇到生存危机。
帝国主义的入侵让中国人民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传统的中国劳动人民还仅仅滞留于渴望土地,维持生计的思想层面上。
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迅速垮台,广大人民更加不知所措。
近代爱国之士总结中国人民的特点为奴性、缺乏爱国心、愚昧等。
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从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认清目标,同仇敌忾,保家卫国。
中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体制与科技,中国所处地位之危险。
作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西方书籍。
梁启超、康有为一干人等也指出中国的弊端与危机。
中国人民需要的是迅速的觉醒。
梁启超曾有过论述:“日本人有日本魂,就是武士道。
然而,中国人身上却看不到中国魂。
”“中国国民的品格缺失,主要的有以下诸方面:一是爱国心薄弱,二是独立性脆弱,三是公共心缺乏,四是自制力欠缺。
”因此,才受外人辱侮宰割,沦为弱国。
中国要想独立自强,只有人人警觉,完善自我,健全人格。
可见,当时的救国措施首先是提高国民思想水平,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操,爱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思想道德的主流,而且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中国现代思想道德状况及思考:中国逐步融入现代国际,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现代中国极度缺乏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
现在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批评自己国家的道德水平过低,西方也借机批判中国人的素质问题。
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西方帝国主义不久以前已将中国糟蹋了个遍,把中国卷入其资本扩张的过程中,满足了其经济需求,却无情地将中国建立数千年的传统道德体系付之一炬。
我不是惋惜,更不是一个泥古不化的人。
有发展必然有革新。
但这种革新太彻底,以至于出现了巨大的断层。
这样算来,中国现代道德体系发展至今不过是短短的一百余年。
发展中的新中国需要去寻求一个与时代相符的新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
2022年中国近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3篇
2022年中国近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3篇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__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__的国情,不仅要了解__的今天,还应当了解__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习__近代史,所学何用?当然要祭奠那些无辜丧命于外敌枪炮下的万千同胞,要追忆三元里人民的拼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要缅怀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
然而,最重要的意义是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振奋自强,做好今天的事,写好__的未来史。
__近代史以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发端,意义不寻常。
如果说此前的__仍沉湎于威加四方、万邦慑服的天朝大国的幻境之中,那么此后的__则被列强的铁甲舰拖进了世界舞台之中。
不可能有与世隔绝的安宁,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除被迫一战,别无选择。
此后,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压迫与反压迫、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绵延不绝。
18世纪,工业革命过后的英国在与闭关锁国的__进行贸易往来时,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为了打开__市场,英国商人向__销售鸦片。
林则徐禁烟之后,英国政府以此为由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__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__的战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在于把__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__由封闭到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
但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__最大的后果是使__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__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__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论清政府在近代历次反侵略的斗争中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10511班 11051003号杨新垒在这学期中,我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随着课程的推进,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于中国在近代历次反侵略的斗争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看法。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在此期间发生的反侵略斗争包括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37年7月~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
除了抗日战争,其它的五次反侵略斗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失败的原因:历次的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原因,但也不乏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1)中国社会制度的影响。
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这是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
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
为了防御外国侵扰,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从而造成了愚昧无知。
使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日益落在世界文明的后面。
统治者愚昧地自称天朝,狂妄自大以至于对外面正风起云涌的世界格局一无所知,这直接促成了中国落后的经济以及防御力量的衰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定理。
西方列强因为殖民扩张的需要,将目光锁定在还沉醉在天朝美梦的大清皇朝。
所以说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2)清政府腐败的影响。
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以道光帝为首的一伙腐朽封建统治者完全浸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之中,对世界大势毫无了解。
战争发生后,又无明确的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得前方将帅不知所措。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篇1:《勿忘国耻--南京大屠杀》摘要:近日,对钓鱼岛归属问题的争议使得本来就紧张的中日关系更加白热化。
追根究底,历史问题才是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死穴,而在所有历史问题中,最敏感、最富有争议的就是南京大屠杀。
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杀人比赛,残暴兽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普遍被现在的物欲横流的生活蒙蔽,渐渐淡化了对国民过去所遭受的不齿的回忆。
但是,那些沉痛的记忆是永不能被磨灭的。
在中国,南京大屠杀往往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关注点;;。
而在日本,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存在着广泛不同的情绪及观点,尤其是日本部分极右份子,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被夸大、甚至是凭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认为否认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修正主义、否认主义的表现。
南京大屠杀70周年,日本也没有忘记这一天。
数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也在各地举行,但是性质却大不相同,有的主张反省历史,有的则是否认历史。
日本出版了大量的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书籍,有的主张反思日本的战争责任,有的则是赤裸裸地否定日本的战争罪行。
右翼学者阿罗健一出版《再验证,南京发生了什么》,书中说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战时宣传,虚构了南京大屠杀,中国从80年代开始接着大为宣传南京大屠杀。
日本在东京审判以后20年,没有人提过南京大屠杀。
由于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意见着广泛的分歧,因此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是中日外交及人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当时,日军经过数月连续作战,几乎没有后勤支持。
日军军官称: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
在西进途中,日军抢劫、杀害平民、强暴妇女的暴行已经开始。
自从命令下达后,罪恶感就消失了,军人们变成了到处偷袭抢夺谷物、家畜来充饥的匪徒。
这个就地征收的命令,使下级军官发狂,不但抢夺粮食,还强暴中国妇女对于反抗的人就以武力解决。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是课程教学的两个主要目标。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篇一《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摘要:民族主义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从“反满”到“五族共和”再到“反帝”这样几个阶段。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民族问题仍然严峻的今天,同样有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孙中山;民族思想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日。
这场20世纪初的伟大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通向光明的大门。
孙中山先生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对革命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的思想和业绩是中国近代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走向,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孙中山所创立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方案。
其中民族主义不仅是第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今天,研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处理国内外的民族关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家、民族和谐发展仍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在其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提炼而最终形成的。
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反满”到“五族共和”、建立统一多民族的独立民主国家的过程。
受少年时代生活环境的熏陶、帝国主义入侵以及西方近代文明的共同影响,孙中山早在香港读书期间就开始为革命做准备。
他经常往来于香港和澳门之间,鼓吹革命,与陈少白、尤少纨、杨鹤龄等还有革命理想的人交往密切。
离开香港去澳门、广州从医后,孙中山一方面与郑士良等人联络会党,争取和发展革命力量,另一方面深入京津等地正式开展他的革命行动。
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期末结课论文
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期末结课论文近现代史是研究20世纪以来历史的一门学科,包括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近现代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进行研究:对近现代史的概述和重要事件的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与反思。
通过这篇论文的探讨,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近现代史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启示。
一、对近现代史的概述和重要事件的介绍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的历史。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变革,例如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等重要事件。
这些事件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未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毛泽东等人的革命思想独辟蹊径,引领了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的时期,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封闭和动荡的时期,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走狗。
第二个阶段是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期,这段时间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三个阶段从1949年到现今,这期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的大国。
中国近现代史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不断地体现出来。
当下中国面临的一些问题,如社会不稳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都要求我们对近现代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反思。
人们发现,旧中国面对外国列强的入侵,在资产阶级改革领袖孙中山的呼吁下发起了辛亥革命,成功的推翻了清朝政府,第一次民主共和国的诞生,这对当今的民主事业还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再比如在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也深刻影响了当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与反思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斗争,这对现代中国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关于如何看待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指导教师:班级:姓名:从接触中国近现代历史开始,我就一直被灌输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学了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思考,现记录下来,权作心得。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一、落后一定就要挨打?严复《天演论》中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质是以自然科学模型来解释社会科学。
我觉得这个很可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有其特点,真理从来都是有条件的,自然科学的真理未必就可以套用到社会科学上。
再说了,到底什么是落后?是文化落后?意识形态落后?抑或是经济落后?我看大明汉族再怎么闭关怎么落后都比女真族先进,怎么一样挨打?落后就一定要挨打吗?我看未必,落后是相对的。
英国相比于我们先进,但相比于美国就落后,怎么先进的美国没有去打落后的英国?二、关于永不称霸如果按照“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那么先进的话就要打人了?那是否意味着中国就可以随意欺负周边落后小国?肯定不行,而且中国承诺过,“永不称霸。
”但要我说,这个承诺就是一张白纸。
如果中国的国际地位达到足够称霸的高度,称不称霸都是一样的,不称霸一样对别国具有威慑力,一样能达到称霸的目的。
现在的情况是,国人开始幻想性地口头称霸。
可能是近现代被欺负惯了,老想欺负别人。
经济发展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开始沾沾自喜,“泱泱大国”之类的词语充斥着各类媒体,但实际上我们的国民素质还配不上“泱泱大国”这四个字。
更要命的是,因为我们的快速发展加上体制上的原因,中国已成为众矢之的,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不断地被抛出,在国际舞台上也遇到了种种新的麻烦,发展依然高速但阻力也是空前。
我想,这与国民的称霸心理有很大关系,而这种隐性的称霸思想根源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青岛史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被誉为琴岛和岛城,山东省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
关于青岛的种种称号,百度上有很多,就不抄了。
那接下来,来写一下青岛的历史。
青岛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从七千多年前开始便有了早期人类的遗迹。
那时是石器时代,从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陶器较成熟,并且有一些贝类的出现(即墨北阡遗址)。
根据青岛地区史前文化遗址分布图来看,有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里河遗址,下文将介绍)。
大部分遗址分布在青岛南部的沿海地区,例如我们黄岛地区,便有一个台头遗址。
据古籍记载,上古时期东方民族被称为“东夷”,青岛地区被称为“莱夷之地”,青岛地区的东夷先民们运用海洋地利的优势及勤劳、智慧,创造了具有滨海特征的“东夷文化”。
东夷文明时期指距今约7000—3600年那段时间里东夷先民所创造过的时期。
在青岛地区,有三处遗址有着特别意义,分别是即墨北阡遗址、胶州三里河遗址和平度东岳遗址。
北阡贝丘遗址,文化堆积中包涵丰富的贝壳遗存,是青岛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文明遗址。
三里河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和整个龙山文化的遗存,是一处具有滨海特点的文化叠压的遗址,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制作精致的薄胎高柄杯及黄铜冶炼技术。
平度东岳石遗址,因出土石、骨、陶等文物近千件,为东夷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价值。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先后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而当时的青岛便在齐国的管辖范围之内。
齐国的经济发展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海洋的地利优势,而青岛作为靠海城市必定发展迅速。
尤其是重镇即墨,在当时已发展成为齐国东部可以铸币的经济中心城邑。
齐国通用货币为刀币,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当时的铸币技术已十分成熟。
经济发展迅速的另一个因素便是地理位置。
琅琊古港,位于今胶南市琅琊镇。
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水陆交通方便。
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为全国五大港之一。
其他四大港为碣石(河北秦皇岛)、转附(山东烟台)、会稽(浙江绍兴)、句章(浙江宁波)。
借助这些优越的条件,当时的青岛发展十分迅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知识分子的不健全心态
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被迫的,因此,一开始,中国知识分子心理上就有一种“不得不”的痛苦,为了避免亡国灭种之祸,而欲“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是中国现代化的手段,“以制夷”才是 中国现代化的目的。把“洋枪船舰”看作了西方文化,认为西方文化是“必须学”但“不值得学”的,西方 文化是低于中国文化的。有了这种心理和观念就不能正面地理解和接受西方文化,对于汹涌而入的西 方文化,总是带着半分轻蔑与半分钦佩,任何新的西方思想和学说,都不免遭到“欲迎还拒”的待遇,这种 中国知识分子自觉与不自觉的一种“自卫反抗”明明是无价值的东西,虽然心里不一定喜欢,但因为它是中国的总要找出可能的理由加以维护。明明是有价值的东西,虽然心里很喜欢,但因为它是外国的, 总要找出可能的理由加以拒斥。这是中国文化在特定的条件下所塑造的心态。
但是,实际的情况是,从那以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步履艰难,一再延误。为什么一个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古典农业文明大国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 阻叠起,前路漫漫?
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给予动态的、综合的分析。
1从文化学视角分析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制约性
过分的专制型集权,不仅损害了职能部门的权力和效能,而且打破了权力体系的平衡与稳定。这种状况到19世纪已非常明显。最典型地表现在中央政府已经不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自己的权力体系以 解决国内的反叛问题了。与之相伴随的一个现象就是各种职能部门的权力和效能受到损害,中央和地 方政府中的一些职能部门实际上是在萎缩。
城市现代部分与农村传统部分在制度化规则上是根本对立的。两种建立在不同制度化规则基础上的结构体系,在满足中国社会发展、自身行为取向、生存发展方式上均是相互冲突的。从辛亥革命以来, 中国农村的传统结构过分强大,其落后性与城市现代经济在原料、市场、组织体系和组织结构上都本质 上不相容。中国农业的传统落后的社会结构,无法为现代工业的成长提供物质财富,而且由于这一结构 的过分强大,在政治上、文化上、社会环境上都直接或间接地严重制约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变进程。 建国以来,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动员并运用全社会各种资源,在传统农业部门没有得到根本改造的情况下,依靠农业提供原始积累,实行“高积累,低消费”的发展战略来推行工业化,并建立自给自足的工业 体系,但城市与农业二元结构对立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改观。由于农村社会结构的过于强大并始终保持 着优势,致使中国社会与世界现代化潮流和自身要求相比较,带有极为突出的落后性和发展滞后性。整 个中国社会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始终处于二元社会结构的对立之中,因而无法集中全社会的资源 和人力资本,共同朝向现代化的发展。
与此同时,国民党统治还与帝国主义在华的列强势力相结合,促使国民党政府的多数经济、政治和社会政策趋向于为列强在华利益服务,而不是有利于本国的社会发展。这种状况不但压制了国内现代 经济的发展,而且在政治上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要求彻底民族独立,自强的历史潮流相悖。
当近代中国社会开始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迈进的时候,急需一个具有充分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国家,引导组织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变革,然而,国民党政府因其与城乡地主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列强的联系, 失去了必要的社会赞同,即失去了合理的合法性的支持。这样的政府不可能有效地实现社会变革,为现 代化的发展提供一个相适应的社会结构,有效地实现社会变革,为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适应的社 会性结构体系,而只能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障碍。
在蒋介石政府统治中国大陆期间,一直没有变革中国农村的传统社会结构模式,反而极力维持农村原有的社会结构,封建绅士在军阀统治下,成为农村的真正统治者,广大农民的经济、政治地位比以前没 有丝毫好转,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民党政府因这种社会政策不但与农民割断了联系,而且丧失了 农民对国家的支持。与此同时,蒋介石并没有积极地推动和支持城市现代经济及其相应部分的发展,而 是公开地搾取城市现代经济创造的财富,以支持独裁的政治统治。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得到丝毫的解放, 国民党因而丧失了这部分代表当时中国社会中的现代化部分的支持。国民党政府剥夺和压制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自身却利用全社会的资源和国家权力为私人谋取利益,众所周知的蒋、宋、孔、陈四大 家族,借助于政府的直接参与和强制力量,控制了相当部分的社会财富。国民党政府完全成为一个在中 国社会占有和谋取特殊利益的特殊社会集团,它排斥了与现代化相关的所有社会力量的支持。
国家或政府权力的合法性与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普遍的社会赞同,以及相应的制度化规则和规范。能否获得普遍的社会赞同,又取决于国家所保护的社会资源和利益的制度化分配结构。近代中国的国 家政权,特别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因其所保护或维持的制度化分配结构,最终丧失了普遍的社会赞同, 无法合法而有效地组织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5]孙立平.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J].社会学研宂,,997.
由于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步步落伍,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形,传统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又发生转变,产生一种偏激的情绪反应,以为中国的文化没有价值,这一心态最后终于演变而走向反传统 主义、反民族化道路,只要是旧的、中国的,则不问是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一概加以“反对” 一概加以“打 倒”反之对西方文化则是全面的赞成。只要是西方的,则不问是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一概加以吸收。 表现在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则是摹仿西方人的现代化模式,如“西化”“苏化”对本民族的文化 缺少自信。这一百多年来,有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已由传统的优越意识“转变为“自卑意识”这种全面的反传统行为是无助于中国现代化的。中国现代化基本上是有民族特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 新陈代谢,决不是建立在虚无上的,而是对中国传统的合理的创新。中国的现代化一百多年来之所以没 有理想的成绩,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越意识”的维护传统及基于“自卑意识”的反传统的不健全心态是 有主要关系的。
权力的不断专制型地集中,以及过于强调权力体系中各部分间的消极牵制,必然会泯灭官员创造性解决问题和进行工作的积极性。政令懈怠,敷衍塞责之风盛行。极大地损害了当时中央政权治理社会 和统治国家的权力。由于官场腐败、官员的贪污、受贿等现象日益广泛和严重,社会已经失去了惩恶扬 善的能力。
3.2政府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的缺乏对现代化的制约性
参考文献
[1]布莱克.比较现代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严立贤.现代理论述评[J].社会学研宂,1988.
[3]孙立平.中
[4]李路路,于显洋,王奋宇.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的社会结构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990.
2从社会结构分析中国超稳定的二元社会结构对现代化的制约性
一个社会为了能够顺利地实现向现代化发展的转变,其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必须发生向现代化的转变。即现代产业应迅速増长,并在社会结构体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农业等传统部分的生产 方式和社会关系也应向现代化方向转变,使之与城市现代部分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相适应,最终形成 制度规则一致的,均朝向现代化的社会结构体系。
1民族的崇古心理
任何一个在农业性文化中成长的民族,都是比较保守,比较安于现状,比较崇古的。而中华民族的保守性与崇古心理尤甚。传统中国人的心态,借用雷斯曼的术语,是“传统导向”的,缺少“变的理念”或历史的进化观”由于传统中国人的这种崇古心态,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然会遭到阻力。因为现代化工作基本上需要一种创新改革即“未来时间取向”的心态与行为,而这些正是中国民族崇古心理的反 面。现代化是一种变迁,要快速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必须有一种“他人导向”的心态,传统的中国人难 于走出传统,中国的现代化必然要拖延。
动态地分析了中国现代化道路发展迟缓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原因;分析
如果把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看作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那么中国的现代化开始 得并不算晚。从时间上看,俄国亚历山大二世于I860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德国于1862年实现国家统 一,日本于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三国都是在大体同一时期开始了现代化的起步,中国的洋务运动也是 在这一时期开始的。所以,在时间上中国具有现代化发展的机遇,或者说中国是有时间优势来赶上西方 国家的。另一方面,直到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强行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还主要限于自由贸易和 外交方面,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地位还没有受到根本的动摇,政府仍然保持一定的机能和效率。因此,当时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成功是有可能的。
我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发展之所以迟缓,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不具备这样的社会结构特征,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结构的制约性。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出现新的社会结构体系,即城市产业和农业这两个 半封闭的独立发展系统,并且形成鲜明的对照,打破了鸦片战争前的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结构体系。但 是,通观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其结果是社会结构体系并未发生朝向现代化的转变。以城市现代工 业和现代交通业为主要代表的现代经济部分及相应部分,在中国发展的十分缓慢。特别是自辛亥革命 以来,除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段时间,有过短暂的飞速发展外,更多的时间是处于被压抑和苦苦挣扎之中,它们不但没有逐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且本身存在也因独裁政权、帝国 主义列强和大小军阀的压制而变得岌岌可危。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现代化工业仍然集中在城市,集中了 全国绝大部分先进的生产力。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广大农村,虽然实行了互助组、合作化,但基本上还 是手工工具劳作,物资装备基础薄弱,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自给半自给的消 费结构模式基本上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刚刚开始发育和发展,面广量大的小农经济格局尚未改观。
对于任何一个现代化起步较晚的社会来说,都存在着一个由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变的过程,能否实现这种转变和怎样实现这种转变,在相当程度上取绝于国家政府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