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项脊轩志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5(含课堂精练)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5(含课堂精练)

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项脊轩志》教案5含课堂精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以细节描写来表达真情的表现手法。

2、掌握重点词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怎样写真情文章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指导教学时数: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自学导航1、作者简介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著有《震川文集》。

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四人中他的成就最高。

2、资料链接(1)背景知识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

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

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

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其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归有光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

语文 第二专题《项脊轩志》教案(2)(苏教版必修5).doc

语文 第二专题《项脊轩志》教案(2)(苏教版必修5).doc

项脊轩志●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归有光及其散文成就。

2.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日常小事中蕴涵的深情。

●重点、难点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解决办法:诵读、感悟,分析、鉴赏。

●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课文。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体味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二、题解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三、范读四、诵读: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五、疏解:结合课后练习,疏通文意,积累语言。

1.得、然、凡“得”的基本义是得到、获得,本文中“又北向,不能得日”的“得”,用的就是这个基本义。

“得”还有能够、可以的意思,表示情况允许,文中的“轩凡四遭火,得不焚”的“得”就是能够的意思。

阅读时,应该注意这两个“得”的不同。

“然”字在文言文中的使用率很高。

它常常用作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本文中的“室始洞然”“冥然兀坐”就是。

“然余居于此”的“然”则是表示转折,可译为”然而”“但是”。

此外,“然”还可以用作指示代词,当这样、那样讲;用作动词,表示对的意思。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项脊轩志》教案27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捕捉生活细节真情为文的手法;2.感受文章驱遣自然语言格调天成的特色。

学习导入寒花葬志归有光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

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乎!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

予入自外,取之食,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想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注释】魏孺人:作者的妻子。

孺人,明代七品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爇ruò:焚烧。

【译文】寒花婢女是我妻子魏孺人的陪嫁丫鬟,死于嘉靖年五月四日,埋葬在荒山上。

她服侍我却不能到老,是命运的安排吧!寒花刚陪嫁过来时才十岁,梳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布裙。

一天天很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一瓦盆。

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吃,她端着荸荠,转过身去,不给我吃。

妻子魏孺人见了便笑话我们。

妻子常常让她靠在小桌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眶慢慢地转动。

妻子又指指我冲她那样子发笑。

回想当时情景,转眼又是十年了。

唉,真可悲呀!字词积累注音释义渗漉lù:往下渗漏。

修葺qì:修补。

垣墙yuán:矮墙。

栏楯shǔn:纵横的栏杆。

偃yǎn仰:俯仰,这里指起居。

兀坐:端坐。

万籁:各种声音。

珊珊shān:美好的样子。

异爨cuàn:分灶。

老妪yù:老妇。

呱呱ɡū:婴儿啼哭声。

阖门hé:关门。

扃牖jiōnɡyǒu:关窗户。

词类活用雨泽下注往下,名词作状语。

使不上漏从上面,名词作状语。

垣墙周庭砌上院墙,名词作动词。

乳二世用乳汁喂养,名词作动词。

所手植亲手,名词作状语。

时至轩中不时,名词作状语。

相关链接作者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项脊生,人称震川先生,昆山(江苏昆山)人。

明代著名散文家。

出生于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五 项脊轩志 教案 (1)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五 项脊轩志 教案 (1)
归有光散文取法唐宋八大家,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因此后人把他与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黄宗羲称其散文“明文第一”时人誉之“今之欧阳修”。
第一课时(第1段)
一、导入:
师:古人常说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师:金榜题名后就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古代的读书人谁不向往啊?据此老师设计了一个谜语:“衣锦还乡”打一明代作家,他是谁呢?
第二课时(第2-5段)
(二)学生齐读第二段,师生共同正音、断句
迨诸父异爨dài cuàn逾yú栖qī
妪yù婢bì妣bǐ呱呱gū
阖hé笏hù长号háo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某所,而母/立于兹。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1.研习第二段
(1).落实重点词句
往往:到处。东犬西吠:名→状,对着西面,向着西面。
母亲早逝
悲〈祖母厚望〉细节(白描)
妻逝无聊
⒉明·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评归有光的文章:“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含而不露,以情动人,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感动读者,正是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的特色。请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对哪些细节描写体会最深。
2、了解细节在感情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细节在感情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日期
教学班级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前置性补偿: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补充课文注:项脊轩是归有光书斋名,因其远祖曾居项脊泾,故自号”项脊生”,名斋”项脊轩”.含念宗追远之意.
“志”是一种记事抒情的文体.
归有光自幼苦读,八岁能文,然科举不顺,35岁才中举人,其后连考九次进士,60岁方中,又因名次靠后,不为重用,多任州县小官.归有光一生大半时间在家乡度过,幼年丧母,23岁娶妻魏氏,27岁时妻病逝.其一生经历坎坷,所遭惨恻.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项脊轩志教师用书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项脊轩志教师用书

项脊轩志本课话题——亲情朗读——课文中的名段1.“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儿寒乎?欲食乎”,朴实的语言透露出母亲对孩子的万般慈爱之情,人世间伟大的情感也许正是体现在这样朴素的语言和朴实的动作中。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儿子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能力。

为了给孩子治病,陶艳波一家人走过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

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她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成为孩子的同桌。

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四,坚持了14年。

因对儿子的不离不弃,“同桌妈妈”陶艳波成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之一。

“就算全天下都瞧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拥抱他,欣赏他。

”陶艳波如是说,也许这就是天下最朴实又最真挚的感情——亲情。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林肯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歌德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栏楯.( ) 修葺.( ) 偃.仰啸歌( ) 栖.息( ) 先妣.( ) 万籁.( ) 老妪.( ) 阖.门( ) 呱.呱而泣( ) 渗.漉( ) 象笏.( ) 冥然兀.坐( ) 异爨.( ) 姊.( ) 垣.墙( ) 长号.( ) 婢.女( ) 扃牖..( )( ) 庖.厨( ) 枇杷..( )( ) 【答案】 shǔn qì yǎn qī bǐ lài yù hã ɡū shân hù wù cuàn zǐ yuán háo bì jiōnɡ yǒu páo pí p ɑ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得⎩⎪⎨⎪⎧不能得.日 ( )得.不焚 ( )(2)当⎩⎪⎨⎪⎧他日汝当.用之 ( )以当.南日 ( ) (3)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 )内外多置.小门 ( )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 ( )置.若罔闻 ( )(4)殆⎩⎪⎨⎪⎧殆.有神护者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思而不学则殆. ( )丧失殆.尽 ( )(5)过⎩⎪⎨⎪⎧日过.午已昏 ( )从轩前过.( )有过.之,无不及 ( )非寡人之过.也 ( )(6)之⎩⎪⎨⎪⎧儿之.成,则可待乎 ( )顷之.,持一象笏至 (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先妣抚之.甚厚 (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7)于⎩⎪⎨⎪⎧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室西连于.中闺 ( )其制稍异于.前 ( ) (8)为⎩⎪⎨⎪⎧始为.篱,已为.墙 ( )南北为.一 ( )相为.应答 ( )轩东,故尝为.厨 ( )余既为.此志 ( )(9)以⎩⎪⎨⎪⎧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 )娘以.指叩门扉 ( )比去,以.手阖门 (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 【答案】 (1)动词,得到、获得 动词,能够、可以 (2)副词,应当 动词,挡住 (3)动词,放置 动词,设置 动词,放弃、丢下 动词,搁置 (4)副词,大概 形容词,危险 形容词,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副词,几乎,差不多 (5)动词,偏过 动词,经过 动词,超过 名词,错误 (6)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代词,那 代词,她 助词,的 (7)介词,在 介词,和 介词,比 (8)动词,前一个译为“扎”,后一个译为“砌” 动词,成为 介词,跟、同 动词,是 动词,写 (9)连词,来 介词,用 介词,用 连词,来 介词,凭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客逾庖而宴.()_____________(2)乳.二世()_____________(3)执此以朝.()_____________(4)垣墙..周庭()_____________(5)内外..多置小门墙()_____________(6)东犬西.吠()_____________(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____(8)雨泽下.注()_____________(9)使不上.漏()_____________(10)前.辟四窗()_____________(11)时.至轩中()_____________(12)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_____________(13)庭中通南北为一.()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动词赴宴(2)名词作动词喂养(3)名词作动词上朝(4)名词作状语用矮墙(5)名词作状语在内外(6)名词作状语对着西面(7)名词作状语亲手(8)名词作状语往下(9)名词作状语从上(10)名词作状语从前面(11)名词作状语时常(12)形容词作名词美景(13)数词作名词一体、整体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义:今义:寺院的住持。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32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32

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项脊轩志》教案32教学说明:《项脊轩志》是明代归有光的散文作品,这篇文章在文言文单元出现。

我采取的是课题学习的方式来教学这篇课文。

特别是以《项脊轩志》中的细节描写作为学生探究的课题。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中的细节描写,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先以朱自清《背影》中的细节描写导入课文。

接下来分三个步骤:1.鉴赏性阅读。

让学生通过听录音,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当中动人的细节,然后确定一个题目,并且能对这段文字进行翻译并加以评点。

2.评价性阅读。

让学生在前一个环节对课文语言进行具体评价的基础上,对整篇课文的艺术魅力进行鉴赏和评价。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两点:①能说出整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②在表达情感时运用了细节描写,分析出细节描写在选材、描写、抒情上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

3.拓展性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除了教本,还有读本。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本的精读,把读本的学习拉动起来。

所以通过对《项脊轩志》中细节描写的阅读鉴赏,让学生读读本中与其细节描写有类似之处的作品,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性阅读。

教学指导思想:1.阅读鉴赏确实要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的过程。

以往都是老师讲的多,尤其是串讲鉴赏内容,写作风格,而让学生自己鉴赏的比较少。

因此希望通过前面设计的三个环节,能够让学生真正自己找出课文提供的语言信息,自行鉴赏。

让学生经历了这样的鉴赏过程,由此提高鉴赏文言文的水平。

2.这篇课文毕竟是文言文,在教学设计时要顾及到文言文的教学特点。

它不能象简单的现代散文那样,所以在阅读鉴赏过程中还要注意怎样让学生把鉴赏和文言文翻译、字词的落实有机地结合起来。

3.目前读本作品提供较多,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

但如果空泛地要求学生去读,学生不一定会读,而且不一定读的好。

因此结合日常的语文教学,通过一个小课题的探讨,把课外的学习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

高中语文第2专题项脊轩志学案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2专题项脊轩志学案苏教版必修5

问题导学1.散文贵在形散而神聚,本文虽写的是平庸杂事,却动人至深,这受益于作者在选材上的功夫。

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2.本文第二段段末一句,为何祖母平平时常的一句话,会使作者“长号不自禁”呢?与全文的风格能否一致?3.本文第四段的几个生活片段对表现作者当年与其妻的感情有何作用?自主研究关于幼年丧母的归有光来说,母亲的关心、祖母的期望是多么暖和,又多么让人依恋啊!可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感觉父亲母亲的絮叨让自己心烦,父亲母亲对自己的鼓舞反倒成了学习的压力。

那么,你是怎么对待这份浓浓的亲情呢?文法导析真切细节显深情以真切的细节显深情是本文的明显特点,写分家之事优选“内外多置小门墙,常常而是”,以表现家庭的衰落;写慈母之爱优选敲门扉问饥寒的情形:“儿寒乎?欲食乎?”以表现母亲的慈祥心肠;写祖母则优选其赠象笏时的语言,以表现祖母的关心和希望;写老婆则抓其动作,特别是庭中枇杷树,大有“海枯石烂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势。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写几段文字来歌颂平庸而伟大的“父爱”,运用细节描绘表现动人的亲情。

素材积淀话题集锦项脊轩,这座百年迈屋,它几度兴废,寄寓着三世之古迹,维系着作者一世的感情。

令人悠然自得的三五之夜,令人心碎的家庭衰落之境,形神兼顾的慈母形象,和乐美满的夫妇相亲相爱的情形,饱含酸楚的枇杷树影,全部都是平庸的杂事,但都让读者产生巨大的震惊。

生活平庸如水,但平庸背后隐蔽着人间最真的情。

真情无穷,情真动人;真情无边,情情动人。

《项脊轩志》告诉我们:做一个真切的人,留意察看,发掘真切的生活瞬时、生活场面;做一个居心的人,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做一个坦诚的人,以真挚对待我们四周的人,不设心理防线。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 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感觉着那被书包围着的幸福感,而后回想着那充满淡淡郁闷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想着父亲母亲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浅笑,沉醉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忘记的回想的幸福之中!而后轻轻地呜咽,又轻轻地浅笑!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态,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起袖子,招手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45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45

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项脊轩志》教案45教学过程及内容师:上一节课我们谈了中国古代散文的进化历程。

理解散文怎么来的,曾有过哪些主张、哪些样式、哪些手法,对我们学写散文是很有帮助的。

还需要大家多读一些古代优秀散文篇章。

上节课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课文内容可以用‘一间破屋,两种情感,三个女人’来概括,说说自己的理解。

”现在来检查一下——生1:一间破屋就是指项脊轩,两种情感在第二段上写了“喜”与“悲”,三个女人指的是自己死去的亲人有三个:祖母、母亲和妻子。

师:好,没什么异议吧?生2:我觉得题目不好,怀念的应该有四个女人,还有一个“老妪”。

师:那是不是还有叔叔伯伯一些人呢?我想站在思念的角度上,怀念应该如第一个同学说的祖母、母亲和妻子。

是吧?师:好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学到这里了,好吧?生:啊?不行!师:为什么?生:太简单了,内容太少了,考试过不了关的。

师:同学们真是好孩子啊。

一篇文章只知道写了什么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善解其中味,才算是真正的消化。

这节课我们就来慢慢品味品味。

怎么品味呢?还是从内容开始——师:一间破屋,是怎样的一间破屋?生3:是一间狭窄的下雨时候雨水就会漏下来的破屋。

师:是狭窄还是狭小?生3:狭小。

师:怎么看出它狭小?生3:“方丈”,就是一丈见方,相当于现在10个平方,只能一个人住。

所以很小。

师:下雨漏下的是雨水,不下雨的时候漏下的是尘泥。

连放一张桌子东挪西挪,狼狈不堪。

一个读书人的书斋简陋如此。

你们家里像这样吗?生:不!师:珍惜啊。

归有光没有掩饰家境的清寒,也不是哭穷。

这么一写,不仅写出小屋特点,读来也很有情趣。

师:除了小、漏,两个特点,还有没有小屋修葺前其他特点了?生4:老。

说了小屋的历史有百年之久。

另外还有暗。

因为门朝北开,光线不充足,中午后就昏暗了。

师:好。

修葺之后的项脊轩是怎么样的?生5:问题解决了。

不漏了,通过放一堵墙来反射日光,也亮了……师:打断一下,什么样的墙?生5:院子四周的墙,墙上应该刷白石灰的。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18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18

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项脊轩志》教案18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体会归有光散文特色。

2、咀嚼文中语句,学会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咀嚼品味法、朗读体会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的亭台楼阁无数,然而能够载入史册,流传千古的,往往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黄鹤楼是美的,因为它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慨叹;醉翁亭是美的,因为它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情趣;滕王阁是美的,因为它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趣。

项脊轩虽是一间不起眼的小阁子,但《项脊轩志》却成为经典名篇,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项脊轩,进一步品读这篇课文,了解其中真味。

二、回顾上节课内容,进入本节课学习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大意,“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实是记人。

这篇课文的文眼是——(学生齐答),轩中可喜的事有——(学生齐答),可悲的事有——(学生齐答)。

[板书]:修轩、读书;分家、疼儿、探孙、相爱。

三、品读可喜部分1、自由散读,用笔圈画出能体现作者可喜之情的词语。

并用简练的词语概括两件事中的“可喜”之情。

2、请同学读修葺以后的:①你认为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了作者可喜之情?明确:修轩:“不上漏”“洞然”“增胜”。

读书:“偃仰啸歌”“万籁有声”“小鸟啄食,人至不去”“风移影动”。

②说说你是用哪两个词概括的?修轩:原来可怜可悲可叹的南阁子,变成了可爱可喜可亲的项脊轩,体现了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

读书:体现作者自得其乐,轩中环境的珊珊可爱。

板书:喜爱、自得③生读修葺以后内容。

3、听录音,注意语气、语调、语速的处理。

4、齐声朗读,语气语调没有太大的起伏,但“喜”之情饱含其中。

5、学法小结:刚才我们一起体验到作者在项脊轩中的可喜之情。

我们是通过品读那些表现生活细节的词句来体验到作者的情感的。

下面也请同学们用品味词语,品读细节的方法来体验鉴赏文章可悲部分。

四、品读可悲部分1、讨论可悲部分的细节,并用最简练的词语概括这些细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绘。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33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33

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项脊轩志》教案33一、教学目标:1、体会以细节描写来表达真情的表现手法。

2、借、簌、爨、束发、牖、归宁、无聊等词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的用法。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4、学习怎样写真情文章。

二、教学重点:以情感人三、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四、课时设计:三课时五、教学过程项脊轩志一、导入新课:(一)、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我们古时文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归纳的人生的“四喜三悲”大家知道吗?(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三悲:幼年丧亲,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悲喜之情于我们心中均刻骨铭心,那么,悲喜之情哪一种情留给我们的记忆更深更远更久长呢?我想应该是悲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关于悲喜的文章《项脊轩志》。

(二)、题解式导入:介绍背景:从书斋的命名看作者的人生理想。

“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两重含义。

其一:书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间,从文中“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

其二: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

把自己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史书记载,作者于嘉靖十九年(154)考取举人,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以后参加八次会试,均没有考中。

事实上,读完全文,让我们感受到:归有光别号“项脊生”,从小就志向远大,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项脊”二字,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的人生理想。

如果说妻死之年手植的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象征着作者的小有建树,那么作者在向亲人们宣誓,他日他一定会让他自己的功名事业根深叶茂,庇荫子孙。

“志”:记。

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前一单元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属游记,总的属这类文体。

在“淮水东边旧时月”中,“月”见证了“石头城”的兴衰。

在“项脊轩志”中,“项脊轩”就是历史的见证。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项脊轩志复习教案2 苏教版必修5-苏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项脊轩志复习教案2 苏教版必修5-苏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2.了解文言文中,数词常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不用量词。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顷之,持一象笏至——直接修饰名词,无物量词
凡再变矣 先妣尝一至 轩凡四遭火 ——直接修饰动词,无表示动量的量词
课外作业
教学小结

多可悲(启下)1、家庭分崩离析
2、悼念亡母
3、怀念祖母
补:1、回忆亡妻
2、借树忆妻
(二)写作特色:
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
3、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
选取生活中的小事。
母亲: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慈爱)
语言委婉含蓄: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展阅读: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问:梳理本词思路,找出主要艺术手法。
课题
《项脊轩志》复习(二)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梳理文章框架,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重难点
同上
教学参考
课本,教参
授课方法
诵读式 讨论式 点拨式
教学辅助手段
多 媒 体

专用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知识回顾:
二、梳理文本框架:
项脊轩志:多可喜(承上)修葺前:又小又漏又暗

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之《项脊轩志》

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之《项脊轩志》

关键语句解读及赏析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此句描绘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的读书生活,通过“借书满架”展示了作者的博学多才,“ 偃仰啸歌”则表现了作者的洒脱不羁,“冥然兀坐”又透露出作者的孤独落寞。同时,
“万籁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环境的幽静。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作者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 ,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表达了深厚的感 情。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明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 重要的时期,出现了众多优秀 的文学作品和作家。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项脊轩 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 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明代散 文的代表作之一。
该文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 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散 文的瑰宝之一。
关注家庭,注重家教
通过对家族变迁的叙述,引导人们关注家庭、注重家教,培养良 好的家庭观念。
珍视亲情,感恩生活
文章提醒人们要珍视身边的亲情和友情,感恩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家庭观念差异
01
02
03
家庭结构差异
东方家庭通常注重家族观 念,而西方家庭更注重核 心家庭的概念。
家庭角色认知
在东方文化中,家庭成员 的角色分工相对明确,而 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强调个 人独立和平等。
家庭价值观差异
东方文化强调家庭和谐、 尊老爱幼等价值观,而西 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自由、 独立和竞争。
05
艺术手法鉴赏与传承意义
艺术手法运用鉴赏
细节描写
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对项脊轩 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深入的细节描 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历史
场景之中。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5项脊轩志 2课时 课件(19张)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5项脊轩志 2课时 课件(19张)
项脊轩志
归有光
第一课时
水木年华《老屋》歌词
亲爱的老屋 不大的窗户 阳光撒进来 告诉我日落日出 门外的小树 是爱的礼物 你挑了一天的花布 来装饰我们的窗户 我亲爱的老屋 有你陪伴我的孤独 那时生活有点艰苦 爱是我们唯一的财富 会停电的小屋 常点起蜡烛 听一听老歌 时间就会停住
会透风的小屋 有快乐脚步 偶尔我们会正常 原谅我让你哭 我亲爱的老屋 有你陪伴我的孤独 那时生活有点艰苦 爱是我们唯一的财富 亲爱的老屋 还停在原处 而你在哪里 只留给我回忆的幸福 无论你现在何处 我都爱你一如当初 无论你现在何处 我都爱你一如当初 无论你现在何处 我都爱你一如当初 无论你现在何处 我都爱你一如当初 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 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 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 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 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归有光60岁时方 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 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卒于南京,年六十六 。
Hale Waihona Puke 练一练模仿名家对《项脊轩志》评论的形式, 用几句简洁精练的话选择一个角度评析《项 脊轩志》一文的写作特色,并与其他同学进 行交流。
作业
课后阅读《寒花葬志》一文,并与《项 脊轩志》进行对比,概括此文的写作特色。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 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 日,天寒,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 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 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五 项脊轩志 教案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五 项脊轩志 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归有光和“唐宋派”;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3、艺术借鉴:○1、严谨的结构;○2、平凡、细小见深情的写法;4、人文熏陶:体会作者对家道中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熏陶人格情感。

教学重点1、文言知识:多义词、数词的运用、“……也”的判断句式;2、平凡之中见深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鉴赏平凡之中见深情的写法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2、讨论法: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3、延伸法:通过延伸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归有光和“唐宋派”;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教学程序一、导入亲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朱自清的《背影》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孟郊的《游子吟》唱出了无限的深情。

今天,我们将要欣赏归有光的饱含深情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

二、题解体裁:抒情散文。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曾在太仓(现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

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有怀宗追远之意。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三、归有光和“唐宋派”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人。

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于是迁居嘉定,读书讲学二十余年。

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仕途虽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

归有光的散文,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项脊轩志》可为代表。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10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10

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项脊轩志》教案10教学目标1、扎实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提升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2.反复诵读,合作研讨,赏析细节、景物描写等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3、感受亲情,丰盈心灵,获得精神的成长。

课堂设计师生互动修改意见第一课时一、课前小组长培训1.检查小组成员《项脊轩志》学案完成情况,督促成员认真修改,找出自己不会的知识,提前画出来,讨论时直击重点,节省时间。

2、督促小组成员准备好上课需要用到的学案、积累本、课本、双色笔等。

在老师去之前,先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二、授课安排1、课前演讲:(3分钟)2、课前检查(2分钟)3、陈述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扎实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提升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2.反复诵读,合作研讨,赏析细节、景物描写等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3、感受亲情,丰盈心灵,获得精神的成长。

三、自主学习(15分钟):要求:1、认真、大声的朗读课文一遍,解决诵读问题,注意读音和断句。

2、再读课文,注意课下注释的词语,找出自己不会的词语,通过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出来留待讨论解决。

3、根据预习学案,对文中的文言现象进行分类整理,不理解的,有疑问的留待小组讨论解决4、完成预习学案上的内容。

① 本文内容可概括为“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位亲人”,请指出这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分别指项脊轩、一悲一喜两种感情、祖母母亲妻子三个人②“一枝一叶总关情”。

细节虽小,但一个好的细节,却往往能传达出人物微妙而深邃的感情,也能给读者以难忘的印象。

请在文中找出一处或几处细节描写,体会这些细节对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的作用、细节一:老妪说亡母事归有光母亲死于多子。

她嫁到归家,年方十六。

之后七年中,生下三男三女,又死一人,流产一人。

因此,深叹“吾为多子苦”。

后为节育,饮二螺,“喑不能言”,卒。

一个勤劳、节俭,温柔、敦厚的中国传统女子,无灾,无病,却死于节育不当。

归有光母亲不仅勤俭持家,而且对下人很好,那时归家家道中衰,南京母家却十分富有,她常常拿来许多东西分给下人。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项脊轩志》教案(1)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项脊轩志》教案(1)

《项脊轩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整体感知,纠正字音,识记重点字词,把握作者的“喜”。

一.作者简介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明朝“唐宋派”中成就最高者,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他命运多舛,8岁丧母,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八考进士不第,60岁才中进士。

他的散文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姚鼎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元明两代除归氏别无他人,并把它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二.相关知识1.“项脊轩”介绍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对于名字由来有两种解释:①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迳,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②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2.志,记的意思,它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3.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

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易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们的主张和创作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诵读课文提出要求:要读通,读懂。

诵读的同学声音要洪亮,其他同学要在不理解的地方作出标记。

2.纠正字词读音栏楯(shǔn)修葺(qì)扃牖(jiōng)先妣(bǐ)老妪(yù)阖门(hé)象笏(hù)冥然(míng)异爨(cuàn)(加大字号)长号(háo)呱呱而泣(gū)婢女(bì)3.从全文看,文章分为几个大部分?从哪里可以看出?明确:全文可以分为主体和补记两个部分。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项脊轩志教案2 苏教版必修5-苏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项脊轩志教案2 苏教版必修5-苏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项脊轩志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1.着重了解文中所抒发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题解与作家作品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听课文录音。

2.补充注释:(1)不能得日..:(2)万籁有声....:(3)日过午已昏.:(4)庭阶寂寂..:(5)庭中通南北为一.:(6)凡再..变矣:(7)相为应答....:(8)何竟日..默默在此:3.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教师串行答疑,对共性问题课堂上加以讲解。

三、学习第一节学生翻译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三维设计练习。

项脊轩志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

1.订正课后练习二、三。

2.请学生朗读课文,为背诵做准备。

二、讲读课文1、指名朗读第1段。

提问: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2、提问: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3、提问: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4提问:在这样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5、提问:“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再问:是写环境幽静还是写喧嚣?6进一步问:“万籁有声”与“万籁俱寂”哪一个更幽静?三、小结: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

作者对项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

这段写喜悦的心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

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一、二段。

项脊轩志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第三课时一、检查背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本课话题——亲情朗读——课文中的名段1.“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儿寒乎?欲食乎”,朴实的语言透露出母亲对孩子的万般慈爱之情,人世间伟大的情感也许正是体现在这样朴素的语言和朴实的动作中。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儿子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能力。

为了给孩子治病,陶艳波一家人走过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

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她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成为孩子的同桌。

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四,坚持了14年。

因对儿子的不离不弃,“同桌妈妈”陶艳波成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之一。

“就算全天下都瞧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拥抱他,欣赏他。

”陶艳波如是说,也许这就是天下最朴实又最真挚的感情——亲情。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林肯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歌德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栏楯.( ) 修葺.( ) 偃.仰啸歌( ) 栖.息( ) 先妣.( ) 万籁.( ) 老妪.( ) 阖.门( ) 呱.呱而泣( ) 渗.漉( ) 象笏.( ) 冥然兀.坐( ) 异爨.( ) 姊.( ) 垣.墙( ) 长号.( ) 婢.女( ) 扃牖..( )( ) 庖.厨( ) 枇杷..( )( ) 【答案】 shǔn qì yǎn qī bǐ lài yù hé ɡū shèn hù wù cuàn zǐ yuán háo bì jiōnɡ yǒu páo pí p ɑ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得⎩⎪⎨⎪⎧不能得.日 ( )得.不焚 ( )(2)当⎩⎪⎨⎪⎧他日汝当.用之 ( )以当.南日 ( )(3)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 )内外多置.小门 ( )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 ( )置.若罔闻 ( )(4)殆⎩⎪⎨⎪⎧殆.有神护者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思而不学则殆. ( )丧失殆.尽 ( )(5)过⎩⎪⎨⎪⎧日过.午已昏 ( )从轩前过.( )有过.之,无不及 ( )非寡人之过.也 ( )(6)之⎩⎪⎨⎪⎧儿之.成,则可待乎 ( )顷之.,持一象笏至 (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先妣抚之.甚厚 (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7)于⎩⎪⎨⎪⎧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室西连于.中闺 ( )其制稍异于.前 ( ) (8)为⎩⎪⎨⎪⎧始为.篱,已为.墙 ( )南北为.一 ( )相为.应答 ( )轩东,故尝为.厨 ( )余既为.此志 ( )(9)以⎩⎪⎨⎪⎧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 )娘以.指叩门扉 ( )比去,以.手阖门 (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 【答案】 (1)动词,得到、获得 动词,能够、可以 (2)副词,应当 动词,挡住 (3)动词,放置 动词,设置 动词,放弃、丢下 动词,搁置 (4)副词,大概 形容词,危险 形容词,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副词,几乎,差不多 (5)动词,偏过 动词,经过 动词,超过 名词,错误 (6)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代词,那 代词,她 助词,的 (7)介词,在 介词,和 介词,比 (8)动词,前一个译为“扎”,后一个译为“砌” 动词,成为 介词,跟、同 动词,是 动词,写 (9)连词,来 介词,用 介词,用 连词,来 介词,凭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客逾庖而宴.()_____________(2)乳.二世()_____________(3)执此以朝.()_____________(4)垣墙..周庭()_____________(5)内外..多置小门墙()_____________(6)东犬西.吠()_____________(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____(8)雨泽下.注()_____________(9)使不上.漏()_____________(10)前.辟四窗()_____________(11)时.至轩中()_____________(12)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_____________(13)庭中通南北为一.()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动词赴宴(2)名词作动词喂养(3)名词作动词上朝(4)名词作状语用矮墙(5)名词作状语在内外(6)名词作状语对着西面(7)名词作状语亲手(8)名词作状语往下(9)名词作状语从上(10)名词作状语从前面(11)名词作状语时常(12)形容词作名词美景(13)数词作名词一体、整体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义:今义:寺院的住持。

(2)往往..而是古义:今义:时常,经常。

(3)吾妻来归..古义:今义:常指回来。

(4)凡再变..矣古义:今义:又发生变化。

【答案】(1)一丈见方。

(2)处处。

(3)嫁到我家来。

(4)变了两次。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译文:(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译文:(3)妪,先大母婢也译文:(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译文:(5)令人长号不自禁译文:(6)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译文:(7)家有老妪,尝居于此译文:(8)室西连于中闺译文:(9)鸡栖于厅译文:(10)其制稍异于前译文:(11)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译文:【答案】(1)判断句这个象笏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日后你应当会用到它。

(2)判断句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

(3)判断句这位老婆婆,是我已故的祖母的婢女。

(4)被动句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5)宾语前置句让人痛哭而不能自已。

(6)状语后置句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植一些兰花、桂树、竹子等。

(7)状语后置句家里有一位老婆婆,曾在这里居住过。

(8)状语后置句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

(9)状语后置句鸡在厅堂里栖宿。

(10)状语后置句它的格局和以前稍有不同。

(11)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

[常识·速览][识作者]唐宋派主将——归有光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今属江苏)人,著名散文家。

归有光一生郁郁不得志。

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代表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项脊轩志》。

[探背景]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者十分昏庸腐朽,长期处于清贫生活中的作者敢于正视现实,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时代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代表作之一。

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今属江苏)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书斋也名为“项脊”,以怀宗追远;另一说极言书斋窄小,如项背之间,所以得名。

[巧识文]志、记、书“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

和“志”文体形式比较接近的还有“记”“书”等。

“记”,即记载事物的书籍和文章,如《醉翁亭记》。

又为古时公文的一种,如奏记、笺记等。

“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等,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

据《史记·礼书》司马贞索引,“书”又为“五经六籍总名”。

[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

文章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感情。

文风朴实,感情真挚,叙事曲折,自然动人。

[文脉·梳理]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答案】①喜②妪忆先母③妻死室坏[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项脊轩修葺前的特点的一项是( )①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②尘泥渗漉,雨泽下注③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④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⑤日影反照,室始洞然⑥旧时栏楯,亦遂增胜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④⑤⑥D.③④⑤⑥【解析】⑤⑥是修葺后项脊轩的特点。

【答案】 B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叙述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特点,以写景为主,字里行间倾注了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

B.“余稍为修葺”以下几句写修整后的小轩清静幽美,极富情致,流露出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

C.小鸟啄食的行为,本是动态,但“人至不去”,则从动态中显示了静境。

这就是用一件细小的生活现象,把“静”具体化、形象化了,进一步把环境静化了。

D.“小鸟时来啄食”与“三五之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现在在这里读书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这一层用“悲”贯串。

【解析】D项,错在两处,一是“现在”不对,作者回忆的是年轻时在这里读书的情况;第二是“悲”不对,这一层是用“喜”贯串。

【答案】 D二、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作者“多可悲”的一项是( )①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②语未毕,余泣,妪亦泣③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④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⑤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⑥家有老妪,尝居于此A.②③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③④D.②④⑤⑥【解析】⑥是一般陈述性的句子,叙说自己家中有个老婆婆,曾在这里居住。

【答案】 C4.对这两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然”字转折,“多可喜”小结上文,“亦多可悲”引起下文。

B.第二段最后一句,作者的感情似汹涌的潮水奔泻而出。

祖母的看似平常之语却蕴含极深的叮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