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七上: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6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我将从以下三个环节来说课: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总结。
一、教学分析教学分析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教材分析地理教材是地理课程的载体,是地理课程标准的体现,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信息源泉。
本节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主要讲述了气温的变化与气温的分布规律,上承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下启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通过气温曲线图了解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接着学习等温线,通过等温线分布图,学习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二)目标分析新课标倡导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所持的正确价值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
区域认知: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性之一,由此形成的区域认知也是我们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日常学习中可把区域认知落实到区域地图上。
综合思维: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据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的评判必须借助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能力:指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
具备地理实践能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课程讲解时注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本节课还教授学生们如何绘制气温曲线图,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气温的变化一节,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的分布规律难点:等温线的判读(四)学情分析1、优势:学生通过第一章学习了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通过第二章的学习,知道了世界海陆占比;通过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了解了气温和降水。
这些内容的积累与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气温的变化说课稿
气温的变化说课稿《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和分布》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及教学设计思路这六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第三章由天气、气温、降水和气候这四节内容组成,这四部分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而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第一课时主要是讲解气温的变化。
本节教材的教学重点是气温日变化图和气温年变化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学会阅读并能够画出气温变化曲线。
本节内容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也是为第二课时的气温的分布以及第四节气候类型的研究起了铺垫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两个多月的地理知识的研究,学生对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但是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教师要及时指导。
对于绘制气温年变化图,学生容易出现画不了圆滑曲线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1.相识气温的观测办法。
2.能正确阅读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3.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或日变化曲线图。
二、进程与办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
学会合作、探讨、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进程之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并经由进程气温的冷暖懂得关心父母。
感受温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息息相关。
四、教学方法1、说教法:由于本节内容对以后气候的各种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如自立研究完成学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启发引导式与归纳总结法相结合的多种教学办法,旨在让学生经由进程教师的引导启发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结果。
2、说学法:为了更好的完成研究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以绘制气温年变化图做媒介,引导学生能够从图中归纳、提取有用的息;共同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并通过创设情景,感悟身边的地理知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半球和纬度的划分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气温的概念、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以及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气温的变化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为后续学习气候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生活中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感知。
但气温变化的因素较多,世界气温分布规律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能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难点:影响气温变化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温变化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气温的概念,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各种因素,如纬度、海陆、地形等。
3.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4.世界气温分布:通过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实践应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气温变化现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气温的概念、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等内容,采用简洁明了的词语和符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1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气温的概念、影响气温的因素以及气温的分布规律。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能够理解气温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这一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气候和天气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及气温的分布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影响气温的因素和气温的分布规律,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气温数据,学生能够培养数据分析和地理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气温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温的概念、影响气温的因素、气温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成因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以讲授法为主,结合提问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多媒体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理解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引发学生对气温变化和分布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讲解气温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气温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然后,通过举例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接着,介绍气温的分布规律,如赤道附近气温高、两极附近气温低等,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分布特点。
3.实践: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气温数据,如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曲线,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
4.总结: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以及气温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气温的概念、影响气温的因素以及气温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气温在全球范围内的变化规律,以及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气温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建立起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影响因素、分布规律。
2.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气温数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气温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3.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气温分布规律。
4.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气温分布规律,展开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理解。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说课稿《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说课稿《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 教材分析《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情况,以及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这个概念,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他们对气温的分布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他们能够理解并分析这些因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能够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和实例,学生能够运用地理分析的方法,理解并解释气温的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对于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解释气温的分布规律,如何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主动探索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图、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的分布情况,以及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气温的分布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气温的概念,讲解气温的计量单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教学展开: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表和实例,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4.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互相学习和交流。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1.会使用气温,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2.能举例说明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说教材人教版地理初中教材力求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本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气温、降水两大气候要素,它既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它还能让学生们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使用价值。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时空变化特点两大内容,与第三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也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
三、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均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概念。
2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学会使用,绘制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阅读及比较。
教学难点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阅读分析。
四、说教法主要采用绘图比较法新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绘图能力是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不同,绘制出不同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再进行比较,归纳出不同分布图的气温特点。
这样一个过程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充分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五、教学过程教师以身边最关心的话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感觉地理知识就在身边,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让学生播天气预报,不仅复习了上一节知识并且也引出了气温这一主题。
这一设计很贴近生活。
(一)气温与我们播放一组图片,说明气温与饮食上的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气温与生活、生产方面的联系。
人教版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1号参赛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和设计说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1、教材内容:这一题目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围绕着“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分布”这一主线来编写的。
本节内容共分2个课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由天气、气温、降水和气候这四节内容组成,这四部分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而第二节介绍的是“气温”,这一节课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延伸。
它与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降水”一起,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学好本节也能为今后在高中进一步学习气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有利因素:我所教班级学生属于全区尖子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了解了有关气温的知识,在加上第一章学习了等高线,有助于帮助理解等温线的判读。
不利因素:地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相对于语数外来说,学生对地理兴趣和重视都不够。
加之七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差,这为教学实施带来一定的挑战,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关气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温线等。
2.学会运用气温资料,绘制和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说出气温的日变化及年变化特点。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1月份、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4.了解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以及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分布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和图表,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2.教学难点: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气温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气温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全球气温分布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能看出全球气温的分布规律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讲授:介绍气温的定义和单位,讲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以及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通过实例和图表,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气温变化图表,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模拟气温变化的实验或者周边环境的气温分布,从而加深对气温变化和分布的理解。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气温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学生进行反思和提问。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精修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由天气、气温、降水和气候这四节内容组成,这四部分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而第二节讲述的是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而且它与第三节即气候的另一要素——降水一起,更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
第二节主要讲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的空间分布三个内容,而本节课只学习前两个内容即气温与生活,气温的时间变化。
二、学情分析地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而且相对于语数外来说,学生对地理兴趣和重视都不够。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差。
这节课所需有关全球五个温度带的特点及划分界线,学生已在第一章学过。
对于气温的定义也已在本章第一节了解过了。
三、教学目标:区域认知: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等概念。
地理实践力: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世界1月、7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分析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五.教法与学法1.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这是我这节课贯穿始终的教学理念。
由学生身边的与气温相关的实例,拉近气温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气温就在自己的身边,气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这也正是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2.利用对比法、启发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等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根据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而不同的地方气温的变化特点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时对比法就派上了用场,再结合多媒体课件,启发引导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学生就不难分析并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了。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精选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1、我今天的说课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二节,七年级上册是学生接触地理的开始篇,而上册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又是本册教学的难点之一,所以如何开好头,突破难点,抓住重点,真正让初一新生不对地理学科产生畏难情绪,是我们说课赛课的意义所在,我今天的说课题目,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相比旧的试用版教材删掉了气温与我们一个框题,其它内容基本没变,现教材框题一是气温的变化,框题二是气温的分布,相比老教材更清楚直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二者是从不同角度来讲气温,都是为今后气候及分区地理气候做铺垫,本节内容上承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下启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承上启下地逐步学习气候要素,编者的编排意图是先让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况,接着再学气温和降水,最后归纳到气候的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后归纳总结,反过来又让其知道气温与降水就决定了世界气候的分布状况。
2、框题一的教学,教材从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两方面讲述,其中,绘制与阅读气温曲线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今后考点之一,必须认真动手绘制,避免学生一看就会,一绘就错,教材重点在于培养能力,让学生从感性的生活到理性的读绘图,该知识点与生活非常贴近,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学会生活问题地理化,地理知识生活化,站在地理的角度看问题,学习终生有用的知识。
另外,框题二的教学,其内容涉及本节重难点,等温线内容比较抽象,可结合前面的等高线、等深线概念,利用游戏进行教学,让学生手拉手形象比喻等温线,由直观到抽象,初步形成等温线的概念,高低温中心的学习则可分散难点,结合后面山顶气温垂直分布教学,新教材等温线图比以前更复杂,而且还增加了更多的文字说明,解决好了这个难点,那么接下来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学生通过等温线图就一目了然,通过小组探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就非常清楚的得出高低温的分布区,不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例如不要忽略图的名称,特别是图例的阅读,注意图中颜色的深浅代表不同的气温等,再如红色20℃主要在赤道附近,绿色10℃主要在南北极区附近等等,对于教材新增的1月与7月气温图,我想编者是为了适应课改,更好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入的,只不过是把地图册中的两幅图引入书中而已,没增加文字内容解读,反而减少了文字叙述,只是多了个活动设问,看编者趋势意图,是着重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增强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更多读图析图,善于从图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从中归纳知识点,教师可适当引导析图,不过,不可解读过细,要因材施教,以免增重学生负担,至于气温的垂直分布,则可结合旅游爬山来教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气温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以及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基本知识和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可能有所了解。
但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对于世界地理分布的认知程度不同,对于一些气温分布的特殊地区可能存在认知盲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2.难点: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的综合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2.讲解气温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基本知识。
3.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气温分布的特点。
4.探究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让学生了解气温变化的成因。
5.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特定地区的气温变化,让学生学会运用气温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理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以及分布特点。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气温的体验较多,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了解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2.难点:气温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的成因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等资料,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气温变化的小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气温的概念、单位,让学生明确气温的定义。
3.分析气温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4.探究气温分布特点:让学生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的纬度分布特点。
5.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气温的概念与单位2.气温的变化规律3.气温的分布特点4.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气温概念、单位、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气温的概念、测量和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这一节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气温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气温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但是,对于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2.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和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气温变化和分布的兴趣。
2.讲解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表,分析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总结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讨论气温变化和分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对气温变化和分布规律的理解。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第一课时)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下面我将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五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主要讲了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个内容。
本节教材,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是理解第4节气候的基础。
因此,教材讲述气温,内容指向更多的是气候二、学情分析地理对初一孩子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所以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在地理上学有所获。
学困点是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差。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概念。
(2)读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图,能说出该地气温的变化规律。
(3)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气温资料,能绘制年气温变化曲线图;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阅读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教学难点:会判读等温线图,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突破策略: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结合实验,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四、教法学法分析: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学法:教法方面: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
学法方面:采用实验法(举例说明),提升学生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降水量柱状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核心素养目标确立如下:①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②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变化的规律。
(地理实践力)③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特点(综合思维)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教学重点: 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
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
二、说教法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为主、教师启发为辅,以问题为情境,教师辅导”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教师设问引导启发法:以设问的情境引出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图片展示法:本节教学将采用图片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3、读图观察法:学生读图能力是地理科考察的一项重要知识技能,本节将通过学生读图观察,教师引导为辅,总结归纳知识。
三、说学情与学法1、说学情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
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如雨、雪、冰雹等大气降水现象。
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课件17张)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二、说教材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 化与分布
气温的分布
活动:绘制气 温变化曲线图
探寻等温线规律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北半球1月7月
活动:模拟实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前三章的学习已经为本节内容奠定基础。本节也是作为学
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的知识储备。气候是影响区域差异的 主要因素,所以掌握世界气候的差异,对于学生形成区域差异 的观念至关重要,世界的气温变化与分布也在潜移默化的将区 域差异渗透给学生,为学生下册学习世界分区地理时打下基础 。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01 说 课 标 02 说 教 材 03 说 学 情 04 说 教 学 目 标
目录
CONTENTS
05 说 重 点 难 点 06 说 教 法 学 法 07 说 教 学 过 程 08 说 板 书 设 计
一、说课标
地理课程结构
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1月、 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 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七、说教学过程
3.活动一:绘图、析图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设置,学生动手描图绘图,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接下来的 分析图示奠定良好基础。在分析图示过程中, 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增强了课堂交互性,使 问题化繁为简。利用公转运动带来的季节差 异进行过渡,增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两幅图 的对比分析,建立学生地理空间观念,明确 不同区域,既有特色又相互联系,落实区域 认知素养。
4.规律探索:
七、说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类比等高线的知识,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帮 助学生发现他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阅读图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 力,为接下来的学生探究活动提供准备条件。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说课稿.doc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承上启下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世界气候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等温线图,掌握读图基本方法。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培养抽象概括现象规律的能力。
德育目标:•(1)、认识到气温的变化体现着自然界的规律。
•(2)、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3、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判读等温线分布图;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难点: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等高线,这对于等温线知识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但学生对这种抽象概念只是存在一个表象的认识之上,只进行简单的判读,逻辑分析能力较差。
面对“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会感到无处下手,因此在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分析气温分布特点时,难度相对较大,现象容易发现,规律不好总结,要及时指导。
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三、教法分析启发引导式、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法与归纳总结法相结合(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主,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五、教学过程气温的差异的讲授师:大家好,今天由我为和大家一起学习气温的差异这一部分板书:气温的差异1、课件导入:(对比等高线图与等温线图,激发求知欲望)师:前面我们学过了等高线地形图,现在再来看一位新朋友。
看,它们是不是很相似啊!生:是师:它们可是亲兄弟呀,那就让我们快来认识一下吧!2、课件演示:等温线学习目标师:请大家看课本65页,回答下列问题生:阅读课本65页生学习1-2分钟板书:1、等温线图3、学习结果展示,增强学习自信心,老师做简单补充师:什么是等温线?生: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垢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师:也就是说,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是……生:相等的师:同学生回答的很棒!那么谁能在等温线图上指出高温中心,低温中心呢生:指出4、世界气温分布探究的导入:以同一时间北极熊在北极和北京的图片导入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气温存在巨大差异,那么世界气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来研究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1号参赛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和设计说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1、教材内容:这一题目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围绕着“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分布”这一主线来编写的。
本节内容共分2个课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由天气、气温、降水和气候这四节内容组成,这四部分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而第二节介绍的是“气温”,这一节课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延伸。
它与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降水”一起,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学好本节也能为今后在高中进一步学习气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有利因素:我所教班级学生属于全区尖子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了解了有关气温的知识,在加上第一章学习了等高线,有助于帮助理解等温线的判读。
不利因素:地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相对于语数外来说,学生对地理兴趣和重视都不够。
加之七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差,这为教学实施带来一定的挑战,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关气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温线等。
2.学会运用气温资料,绘制和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说出气温的日变化及年变化特点。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1月份、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4.了解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绘图能力,并体验学习的快乐。
2.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并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等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以加深学生对气温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并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重点:(1)气温的变化特点(2)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2、教学难点:(1)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判读与绘制(2)阅读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3、重难点的突破:通过读图分析、启发探究、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等方式来突破重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对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本着教法为学法服务的宗旨,确定以下教法和学法:“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现代教育原则,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播报成都未来两天的天气预报,引入---气温 播报成都未来两天的天气预报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合作交流进行新课 合作交流 进行新课 合作交流 进行新课 第一步:由小组长牵头检查学案上“基础知识”预习情况,并把在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统计,我估计等温线判读第二点判断地形可能存在问题,提出疑问后,全班分析并解决。
第二步:出示学习目标: 一、气温 1、气温的概念、气温的单位、观测时间和表达方式属于了解内容,学生通过课前填写学案即可掌握。
小组长检查组员预习情况并把在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统计 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学生完成“小组合作”中的第1小题,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去写。
学生抢答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地图是地理课堂第二语言,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2、日平均气温的计算通过①先让学生观察并读出图3.10中4个时刻的气温值(强调读气温值时使用直尺正确读数)。
②然后思考怎样求出日平均气温?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怎样求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过渡)从学生当天的着装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自然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
二、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特点和阅读气温曲线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是这样做的。
我有两种预案: 第一种预案:由于我所教班级学生基础较好,所以针对这两幅气温曲线图,小组合作先讨论遇到这类图,第一步:应该如何读图?第二步:如何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讨论完成后选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第二种预案:由于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气温曲线图,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第一步:按照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读图3.11、3.12并归纳出读图方法。
(一)气温的日变化 针对图3.11“气温日变化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以下4个问题: 1、图上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2、读出一天中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刻及气温值。
(指导学生用直尺﹑三角板在书上的图上量。
) 3、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什么?值是多少?4、引导学生观察一天之中,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怎样的? (二)气温的年变化 针对图3.12“气温年变化图”,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以下4个问题: 1、图上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2、读出该图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及气温值。
学生小组讨论读图方法,选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学案中“合作交流”中第二题 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出气温值 学生小组讨论读图方法,选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55页课后活动2,并用铅笔在图3.15上画出南半球气温曲线的形状 学生绘图,有问题提问,画好后并展示 学生独立完成有关等高线和等温线的题 学生看图,分析、讨论、抢答 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看哪个组找到的最多,找到以后选代表回答,并完成学案中“小组合作”中第6题。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课后活动1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课后活动2和3 析归纳能力通过这四个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本环节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说、量、算等方法,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判断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用课后活动作为反馈练习,培养学生进行方法、知识及能力的迁移并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最终实现思维的“迁移”。
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及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中,实现了层层深入的阶梯型的认识过程,突破了难点,学生沿阶梯而上,(指导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出。
) 3、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什么?值是多少? 4、引导学生观察一年之中,该地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怎样的? 第二步:通过读图3.11和3.12,让学生分组讨论读气温曲线图的方法。
这两种方案的取舍取决于学生课堂上的反映情况。
第三步:让学生完成课本55页课后活动2.关于这个活动,我增加了两个问题:(1)、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南半球) (陆地、海洋),说出你的判断理由?(2)大胆推测如果是南半球,气温曲线呈什么形状?(学生用铅笔在图3.15上画)(过渡)这些气温曲线图3.11、3.12、3.15是怎么画出来的?绘制气温曲线图:是本节课的难点,引导学生完成课本54页课后活动1,今年课本给出了气温曲线图的基本框架,大大降低了绘图难度:1、老师对课本上绘图步骤进行简单解释,尤其针对第三步应强调先就相应月份和气温值画一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在交叉点处标上点。
(可以在黑板上画个草图演示一下)2、要求小组内个人单独完成后,选出小组内绘制最好的图,全班展示。
3、在学生绘图过程中,老师全班巡视适当指导学生绘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气温的分布引入:地球表面高低不同,我们能用等高线图表示出来。
那么,世界各地的冷热也不同,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来表示出气温的水平分布呢?引入等温线。
等温线模式图的判读:1、由于在第一章讲解了“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所以先复习等高线的有关知识,完成右边这些问题。
2、出示等温线图,让学生仿照等高线学生分析造成低温的原因并计算山顶的气温,请两个同学去黑板上算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挖掘图上所隐藏的信息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最终求得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图的判读方法,引导学生看图,分析、讨论、抢答。
我没有选用课本上图3.16是因为我认为图中判断低温还是高温中心,这个属于气温曲线中特殊区域,不便于给七年级学生讲解。
(过渡)在掌握了等温线模式图的读图方法后,把它运用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中?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如何突破重难点呢?1、针对“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先强调基本的读图方法,然后分组讨论从图中能读出哪些信息?学生大都能发现以下四个信息:如: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②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③图中A处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异大,B处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异小。
④图中A处有一封闭曲线,为低温中心。
鉴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设置了部分问题进行引导,降低了难度:2、针对学生读到的第二个信息,提问:世界1月份、7月份气温是不是也是由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的?引入课后活动1,通过第一个活动,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一个特点,进而得出影响气温分布的第一个因素----纬度位置。
3、针对学生读到的第三个信息,提问:(1)、1月份和7月份、南半球和北半球等温线疏密有无差异?(2)、A、B两点气温值是多少?哪一个要高?在1月份和7月份有无变化?引入课后活动2和3,在图中选取A、B两个点,让学生读出1月份和7月份A、B两个点的温度值,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二个特点,进而得出影响气温分布的第二个因素----海陆位置。
4、针对学生读到的第四个信息,图中A处有一封闭曲线,为低温中心,提问: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入地形,学生已经通过填写学案,知道了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所以直接让学生完成图3.18中的问题,计算山顶的气温?从这个可以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三个特点,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第三个因素----地形。
5、归纳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课堂预案:图上所隐藏的其他信息,学生也许发现不了,所以此时第一步:让学生画出南、北半球0 ℃、10℃等温线,然后观察哪个半球的更平直些?由此得出第五个信息: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由此发现第五个信息:⑤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