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中的亚文化传播——以知乎网中的极客文化传播为例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b2c6c0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2.png)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青年文化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的亚文化现象。
在网络时代,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亚文化。
本文将从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和特点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宅文化”是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个显著表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虚拟社交的盛行,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留在家里,通过网络进行社交交流和娱乐消遣。
他们在虚拟空间中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交圈子,通过动漫、游戏、二次元等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这种“宅文化”不仅改变了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也对他们的审美趣味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动漫领域,出现了一系列以宅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受到了广大宅文化青年的喜爱。
在游戏领域,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宅在家里通过网络游戏来度过他们的空余时间,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了亚文化的一部分,对青年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社交媒体文化”是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社交活动,并在这些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生活。
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来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社交关系,通过分享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
这种社交媒体文化不仅让青年人的社交更加便捷和丰富,也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社交媒体上,各种潮流文化和时尚观念被迅速传播和流行,通过社交媒体平台,青年人可以更加及时地获取各种信息和资讯,了解流行趋势和时尚潮流,从而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追求。
在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年的主流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
与传统意义上的亚文化相比,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更加注重个性解构和多元包容,更加关注虚拟社交和线上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系。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也呈现出一种趋向虚拟的倾向,强调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个人形象和生活状态的呈现和传播,更加注重与虚拟世界的互动和融合。
社会学视角下的亚文化现象
![社会学视角下的亚文化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12aec95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3.png)
社会学视角下的亚文化现象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基础上,由人群的特殊需求和兴趣产生的、对主流文化有着一定反差的、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
在实际生活中,亚文化包括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文化现象,例如音乐、电影、游戏、动漫、体育等。
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对亚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深刻的理解和解释,并探索了亚文化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因素。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对比和对立是亚文化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在主流文化中,存在着一种文化中心化和文化规范化的趋势,不同个体和群体的文化需求和兴趣被忽略或边缘化。
亚文化则通过对主流文化的批判和颠覆,展示了一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深度。
亚文化所表现的文化形式和内涵,反映了群体的社会意识和文化认同。
音乐亚文化是目前最为活跃的亚文化之一。
在音乐亚文化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流派和风格,例如摇滚乐、电子音乐、嘻哈音乐等。
这些音乐流派和风格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观,反映了年轻人的个性和审美需求。
在这些音乐亚文化中,音乐并不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的方式,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和认同的表达。
通过音乐,年轻人可以找到与自己相同的人群,形成一种相互支持和认同的社群。
另外,电影亚文化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
在电影亚文化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电影迷和电影俱乐部。
这些电影迷和电影俱乐部有着各自不同的偏好和兴趣,他们通过观看电影和分享电影心得,形成一种相互支持和认同的社群。
同时,电影亚文化也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发展,为电影人才和电影作品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土壤。
游戏亚文化也是一种独特、广泛、深刻的亚文化形式。
在游戏亚文化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游戏迷和游戏玩家。
游戏迷和游戏玩家通过游戏,表达了对游戏世界的认同和情感。
游戏亚文化的发展,对游戏产业、网络文化和传媒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成为了社会心理、社会道德等问题的热点关注。
动漫亚文化也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亚文化现象。
动漫迷通过对动漫作品的研究和收藏,表达了自己对动漫文化的喜爱和信仰。
亚文化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案例
![亚文化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724b23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5.png)
亚文化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案例
一个亚文化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案例是电子竞技文化对游戏设备和游戏配件的消
费行为的影响。
电子竞技文化是一种以电子游戏竞技为核心的亚文化,随着电子竞技的日益流行,对游戏设备和游戏配件的需求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电子竞技选手和玩家致力于提升游戏竞技水平,他们对游戏设备和配件的质量、功能和性能要求较高。
例如,游戏机和电脑成为电子竞技选手的必备装备,他们会购买专业的高配置电脑、游戏主机及其周边设备,以提供流畅的游戏运行和更好的游戏体验。
此外,他们还会购买专业游戏鼠标、键盘、耳机和显示器等配件,以获得更高的游戏反应速度和更清晰的画面效果。
电子竞技文化的流行也推动了游戏设备和配件市场的快速发展。
许多电子竞技选手和玩家愿意投入大量资金购买高性能的设备和配件,这带动了游戏设备和配件市场的繁荣。
同时,一些游戏设备和配件厂商针对电子竞技文化的需求,推出了专门针对电子竞技选手的高端产品系列,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总的来说,电子竞技文化对游戏设备和游戏配件消费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该市场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电子竞技选手和玩家对品质和性能的需求。
亚文化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案例
![亚文化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a3820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0.png)
亚文化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案例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亚文化逐渐成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
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背景下,具有独特价值观、行为规范和表达方式的次级文化群体。
这些群体在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偏好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整个消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观念:亚文化群体具有独特的消费观念,这些观念往往与主流文化不同。
例如,二次元文化群体热爱虚拟世界,更愿意为动漫、游戏等产品买单;球鞋文化群体追求时尚与个性,热衷于购买限量款和联名款球鞋;素食文化群体注重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素食市场的繁荣。
2.消费方式:亚文化群体有自己独特的消费方式。
例如,二次元文化群体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展会、同人创作等形式,拓宽了消费渠道;球鞋文化群体通过社交媒体、潮流电商平台等途径,了解新品信息并参与抢购;素食文化群体则倾向于寻找符合自己口味的素食餐厅或食品。
3.消费偏好:亚文化群体对特定产品或服务有明显的偏好。
例如,二次元文化群体喜欢日式料理、动漫周边等;球鞋文化群体热衷于运动品牌、潮流服饰等;素食文化群体则关注有机食品、植物基产品等。
二、亚文化案例分析1.案例一:二次元文化(1)二次元文化的特点:二次元文化是指以动漫、游戏为主要内容的亚文化。
这一群体热爱虚拟世界,追求梦想与冒险,乐于互动与分享。
(2)二次元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二次元文化群体在消费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不仅购买动漫、游戏产品,还涉及周边产品、同人创作等。
此外,他们还热衷于参加线上线下活动,如漫展、讲座等,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案例二:球鞋文化(1)球鞋文化的特点:球鞋文化是指以运动鞋为核心,融合时尚、艺术、潮流等元素的亚文化。
这一群体追求个性表达,热衷于收藏和搭配。
(2)球鞋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球鞋文化群体在购买球鞋时,注重品牌、设计、材质等多方面因素。
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潮流电商平台等渠道了解新品信息,参与限量款和联名款的抢购。
社区解放论关于亚文化和网络社区的观点
![社区解放论关于亚文化和网络社区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07a87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6.png)
社区解放论关于亚文化和网络社区的观点当下,数字出版在移动互联与二进制技术的助推下拓展出了多种新兴业态,与此同时,数字出版领域中的亚文化现象也得以被人们关注。
新兴的亚文化元素为数字内容的创新带来了更多的灵感,社交圈层的广泛互动、兴趣连接下的趣缘分享以及多元文化的深入碰撞使媒介社区中的互动关系更具活力。
未来,主流文化同亚文化的交融共生是数字出版内容实现可持续创新的有效路径。
而如何满足受众的多元兴趣,激发亚文化社群的参与式表达将成为数字出版时代内容变革的重要议题。
媒介社区中的亚文化互动现如今,信息的表达从文字走向图像,以动漫、电影、剧集等为主的影像叙事方式进一步激发了有相同兴趣的群体之间的互动,且其中的亚文化元素也得到了诸多主流媒体的关注。
比如,共青团中央在哔哩哔哩平台中关注了《那年那兔那些事兒》《请吃红小豆吧》《领风者》等多部动画,被剧迷们贴上了“亲民”“有共同话语的感觉”的标签。
在追剧留言区中,“团团也在追番啊”“要跟上团团的脚步”等一系列评论也彰显了青年亚文化群体与主流媒体间情感交集的良性互动。
媒介社区中的分享互动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费舍尔在《城市性的亚文化理论》中提出社区解放论。
他认为处在现代城市中的居民更有可能超出邻里范围和地域界线而建立更为广泛的人际关系,由此形成一个个的小圈子。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同网络社区中的“居民”就类同于各数字媒介平台的网民,他们“通过互动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认同,具有相同认同感的受众的汇集让群体的同质化逐步显现,最终形成了一个以媒介为中心的具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精神共同体——媒介社区”。
“群体之间因为趣缘标签的隐性连接”而建立起更宽泛的媒介社区共同体。
比如,在腾讯动漫平台上,网民通过在动漫作品下方的话题区发送留言,来实现与其他用户之间的意见交流。
QQ阅读、起点读书上的读者通过评论和分享书评与他人建立圈内好友关系。
这种“数字世界的分享,大多不像物质世界那样意味着利益的削减或割让,相反,这种分享基于数字化传播或复制,几乎不需要成本,但往往还能带来回报,例如,提高社会声望,改善人际关系,或者说可以带来社会资本”。
网络时代的亚文化
![网络时代的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f7abbd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e.png)
网络时代的亚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亚文化也越来越成为网络时代的一部分。
亚文化通常是由某些群体或者个人所拥有的一种文化,因为其与主流文化有着较大的分歧,因此被称为亚文化。
在网络时代,亚文化也因为其普及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在网络上出现和传播的频率更加的高,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网络时代的亚文化种类繁多,例如:动漫、游戏、漫画、音乐、二次元文化等等。
每一种亚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粉丝群体,它们通过网络互相交流、传播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并在网络中形成独特的文化生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二次元文化。
二次元文化是源于日本的亚文化,原本是指在动漫、游戏和漫画中出现的虚拟世界。
但是在近年来,二次元文化已经超越了动漫、游戏和漫画领域的限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次元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大力推广和支持下,形成了庞大的用户群体,通过二次元的艺术风格、语言体系、文化符号等形成的特殊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粉丝,成为了网络亚文化中的热门主流。
那么,为什么二次元文化能如此受到关注,成为网络亚文化的主流呢?首先,二次元文化的艺术气息很明显,自然流露的文化符号、奇幻的设定、极度可爱的动漫人物等等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和粉丝。
其次,二次元文化让人们看到了理想中的世界、展现了人们心灵的安宁,它的世界充满着和谐、温暖和欢乐。
与此同时,二次元文化也给年轻人带来了一些心理上的安抚,许多追求二次元文化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困扰,而二次元文化中的人物和主题的出现,可以让他们逃避现实,找到一些心灵上的安慰。
最后,二次元文化对于年轻人和粉丝来说,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
通过网络平台和现实中的活动,他们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喜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构建了自己的小型亚文化区域。
不过,“二次元文化真的是一种文化吗?”这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
对此,也有人认为二次元文化不足以成为一种文化,只是一种虚假的、空洞的文化现象。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8ff43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a.png)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年人作为网络的主要用户群体,也在互联网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亚文化。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表现出了许多特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之一是虚拟社交。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青年人在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子,通过微博、微信、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与朋友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结交朋友,分享生活点滴,发表观点和态度。
这种虚拟社交不仅丰富了青年人的社交生活,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通过网络社交,青年人可以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限制,结识不同背景的朋友,并从中获得新的思想和观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另一个表现是自媒体与个人品牌。
在互联网上,青年人有了自由表达的平台,通过博客、小视频、直播等媒体形式,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许多青年人也开始运用自媒体进行创业和自我营销,通过网络平台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并从中获得经济收益。
这种自媒体与个人品牌的现象在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中十分普遍,它不仅为青年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业热情。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还表现出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
在互联网上,青年人可以轻易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包括新闻资讯、学术科研、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
他们通过浏览网页、收听播客、观看视频等方式,随时随地地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
这种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不仅提升了青年人的综合素质,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多元化和包容性。
在互联网上,青年人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信息和观点,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尊重和包容别人的观点。
在这种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氛围中,青年人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亚文化传播案例
![亚文化传播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aafa1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7.png)
亚文化传播案例亚文化的概念亚文化是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由各种社会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各地区、各群体文化特殊性的方面。
如因阶级、阶层、民族、宗教以及居住环境的不同,具有自身特征的群体或地区文化,即亚文化,都可以在统一的民族文化之下得以形成。
亚文化既具有本民族整体文化的基本特征,如语言文字、行为模式等,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亚文化一经形成,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对所属的全体成员都有约束力。
亚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整体文化的次属文化。
一个文化区的文化对于全民族文化来说是亚文化,而对于文化区内的各社区和群体文化来说则是整体文化,而后者是亚文化。
亚文化的概念是相对于主文化(主流文化)提出的。
主文化指的是在社会上占有主导地位的,为社会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而亚文化只是被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接受的或为某一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亚文化的特征网络环境下的亚文化具有边缘性,娱乐性,抵抗性和协商性的特性,同时它与网络群体传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正向互动,一方面,网络群体传播对亚文化进行了再塑造,另一方面,亚文化强化了网络群体传播特性比如不受约束,自发性,去中性化等。
不同年龄群体也有自己特定的亚文化,在网络中,年轻群体的亚文化更为多样化,且得到青年群体认同与追捧的程度更高,如二次元文化、鬼畜文化、弹幕文化等。
对于主流文化来说,它们是亚文化,但对年轻群体来说,这些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他们的主流文化。
在网络中,亚文化发展的一个温床是社区。
社区往往是由那些有相似的兴趣爱好或价值取向的人聚集而成的。
发展好的社区,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社区的亚文化,例如自己的语言模式、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价值取向等。
亚文化的案例网络孕育出了很多自己独有的文化现象,有些文化属于亚文化,而有些,虽然开始时以亚文化的身份出现,但逐渐被主流文化接纳,甚至融入主流文化。
以下是本酱为大家梳理的亚文化相关的典型热点事件,小本本准备起来哦!网红文化“网红智商税”你交了吗?凤姐的微博账号被注销只是因为这条微博?并不!婚礼请42位明星做嘉宾的网红,究竟何许人也?卖锅又背锅:网红究竟在带“货”还是在带“祸”?消费文化6·18,什么值得买?粉丝文化小猪花式宠粉| 偶像是道白月光,只能被仰望?今日七夕,我竟然有了刘昊然的手机号?综艺文化“综N代”的这八年| 现象级的“文化奇迹”也难逃“五年定律”?想做一只奇葩,说出我的心里话晒文化朋友圈“精装修”,真是满足我虚荣心的良药!。
网络时代下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
![网络时代下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26d40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2.png)
网络时代下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网络时代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社交。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亚文化一般指的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次文化,它是在特定社会群体内形成和传播起来的一种文化形态。
与传统的地域限定亚文化相比,如今的亚文化更多地以网络为平台,以“脱离了传统地域限制”的方式展现。
在网络时代,亚文化的产生并不总是与主流文化相对立,很多时候,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网络时代下的亚文化是主流文化的补充和拓展。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圈子。
比如,一些游戏爱好者就会自发地组成一个游戏迷亚文化群体,他们在线上讨论游戏、分享攻略,并且还可能举办线下的聚会和比赛等。
这些亚文化群体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主流文化的多元化,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其次,网络时代下的亚文化也有时成为主流文化的领头羊。
在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通过网络发布内容、制作视频和音乐等,有机会迅速积累人气成为网红或社交媒体的大V。
他们所代表的亚文化往往成为主流文化的引领者和推广者。
比如,很多网络主播的短视频、表演和段子等,迅速在互联网上走红,引领了一股新的流行风潮,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网络时代下,亚文化的形成和传播也比以往更加迅速和广泛。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大家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论坛等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平台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为亚文化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比如,一些特定的亚文化群体通过网络平台组织线上和线下的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关注,形成了类似于“私人俱乐部”的亚文化社群。
当然,亚文化也有其固有的问题和风险。
一些亚文化群体可能形成闭门造车、理解困难的独特语言和符号体系,导致与主流文化的脱节。
同时,一些亚文化群体也可能滋生出极端主义、仇视他人的思想观念。
《2024年后亚文化视域二次元文化传播研究》范文
![《2024年后亚文化视域二次元文化传播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4ba92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9.png)
《后亚文化视域二次元文化传播研究》篇一后亚文化视域下的二次元文化传播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亚文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播。
其中,二次元文化作为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和影响日益显著。
本文旨在从后亚文化视域出发,对二次元文化的传播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传播机制、特点及影响。
二、二次元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二次元文化,主要指以动漫、游戏等虚拟世界为背景的文化现象。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虚拟性、符号化、群体性以及互动性。
在虚拟的世界里,人们通过符号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群体,并在这个群体中进行了广泛的互动和交流。
三、后亚文化视域下的二次元文化传播在后亚文化视域下,二次元文化的传播具有以下特点:1. 传播渠道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二次元文化的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包括社交媒体、视频分享平台、线上社区等。
这些渠道为二次元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传播速度快。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传播特性,二次元文化的传播速度极快,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
3. 跨文化传播。
二次元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特性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接受。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二次元爱好者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和互动,形成了全球性的二次元文化圈。
四、二次元文化的传播机制二次元文化的传播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创作者通过动漫、游戏等媒介创作出二次元作品;然后,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将作品传播给受众;受众在接收作品后,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互动和交流;最后,形成了一个以二次元作品为纽带的文化群体。
在这个群体中,人们通过共享、讨论和创作等方式,进一步推动了二次元文化的传播。
五、二次元文化的影响二次元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充满想象的空间;其次,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动漫制作、游戏开发、Cosplay 等;最后,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传播学视角下的弹幕亚文化研究
![传播学视角下的弹幕亚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8824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d.png)
传播学视角下的弹幕亚文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弹幕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化现象,逐渐成为了网络交流的重要形式。
弹幕文化不仅改变了人们观看视频的方式,更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网络社交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对弹幕亚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简要介绍弹幕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阐述其在网络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接着,通过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分析弹幕文化的传播特征、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弹幕文化对个体、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
本文还将对弹幕文化中的亚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
亚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补充和延伸,在弹幕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对弹幕中的语言、符号、表情等元素的分析,揭示弹幕亚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对弹幕文化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弹幕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弹幕亚文化的传播特点在传播学视角下,弹幕亚文化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特点,成为了网络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弹幕亚文化的传播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时互动性:弹幕作为一种即时评论形式,使得观众在观看视频内容的同时,可以实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这种实时的互动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也形成了独特的观影体验。
匿名性与个性化:弹幕的匿名性特点使得用户在发表评论时更加自由,不必担心身份暴露。
同时,个性化的弹幕样式和表情符号也反映了用户的独特个性和审美趣味,进一步丰富了弹幕文化的多样性。
碎片化与即时性:弹幕通常以简短、精炼的文字形式出现,适应了现代社会信息碎片化、即时性的传播特点。
这种碎片化的表达方式使得用户能够迅速捕捉和分享信息,满足了快节奏生活下的信息获取需求。
群体认同感与归属感:弹幕亚文化中的用户通过共同的语言、符号和价值观,形成了特定的群体认同感。
用户在弹幕中寻求共鸣,分享彼此的兴趣和喜好,从而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网络社群。
新媒体时代的亚文化现象及其市场价值
![新媒体时代的亚文化现象及其市场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575066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b.png)
新媒体时代的亚文化现象及其市场价值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涌现出了许多亚文化现象。
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群体或文化现象,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审美标准。
这些亚文化现象在新媒体时代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价值。
一、亚文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亚文化现象是指在特定社会群体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它们通常是由一群人共同的兴趣、价值观或者生活方式所形成的。
亚文化现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独特性:亚文化现象与主流文化有所不同,它们通常是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2. 群体性:亚文化现象通常是由一群人共同形成的,这些人之间有着共同的兴趣、价值观或者生活方式。
3. 传播性:亚文化现象在新媒体时代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亚文化现象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二、新媒体时代的亚文化现象在新媒体时代,涌现出了许多亚文化现象,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现象。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亚文化现象:1. 游戏文化:随着电子游戏的普及,游戏文化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亚文化现象。
许多游戏玩家形成了自己的游戏社区,分享游戏心得、交流游戏技巧,甚至组织线下活动。
2. 动漫文化:动漫文化在亚洲国家尤为盛行,许多动漫作品成为了亚洲年轻人的文化符号。
动漫迷们组织各种活动,如动漫展览、cosplay比赛等,形成了庞大的动漫社区。
3. 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新媒体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亚文化现象之一。
网络上涌现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网络流行语、表情包和梗,这些网络文化现象在年轻人中广泛传播。
4. 偶像文化:偶像文化是亚洲国家特有的亚文化现象,年轻人对偶像的崇拜和追捧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偶像粉丝们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活动与偶像互动,形成了庞大的粉丝群体。
三、亚文化现象的市场价值亚文化现象在新媒体时代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细分:亚文化现象的出现使得市场细分更加精准。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5eb6e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c.png)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摘要】在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和快速变化的特点。
社交媒体的普及影响下,文化输出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促进了各种潮流文化的传播。
网络用语和流行词的产生大大丰富了青年群体的交流方式,也成为他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虚拟社交圈的出现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社交关系,塑造了新的身份认同。
音乐、时尚和艺术的变革也在不断推动着亚文化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和风格。
新兴亚文化群体在网络的连接下逐渐壮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圈子和文化体验。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正是在这些方面得到体现。
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为青年亚文化的创新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社交媒体、文化输出、网络用语、流行词、虚拟社交圈、身份认同、音乐、时尚、艺术、新兴亚文化群体、变革、表现、特点1. 引言1.1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展现出多样化和快速变迁的特点。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年轻人在网络空间中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和价值观念。
他们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示个性和态度。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造力,引领着潮流和时尚的变革。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包括社交媒体影响下的文化输出、网络用语和流行词的产生、虚拟社交圈与身份认同的重塑、音乐、时尚及艺术的变革等方面。
这些表现形式反映了年轻人对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当前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年轻人的思想、生活方式和文化趋势,为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2. 正文2.1 社交媒体影响下的文化输出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青年人的文化表达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快速地传播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如Instagram、TikTok等的盛行,许多年轻人开始通过发布照片、视频和文字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和观点,从而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和文化标签。
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弹幕文化”解读
![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弹幕文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76486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1.png)
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弹幕文化”解读随着互联网的蓬勃进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了年轻人沟通、表达和社交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充盈了各种新颖有趣的亚文化现象,其中一个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新兴亚文化正是“弹幕文化”。
所谓“弹幕文化”,就是指在网络视频播放过程中,观众们可以通过发送实时弹幕评论的方式来进行互动。
这项功能最早出此刻中国的视频网站,如哔哩哔哩(Bilibili)等。
通过观众发送的弹幕评论,其他观众可以随时看到,并且还可以回复。
这种弹幕评论屡屡以飘动在视频播放画面上的方式呈现,形成了奇特的互动体验。
“弹幕文化”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年轻人对于传统视频观看的不满足,渴望更加个性化和自由化的阅读体验。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年轻人所体现的社交属性和表达需求在网络时代的传播情境下的调整。
传播学视野下,我们可以从传播媒介、信息流淌和社交互动三个层面来解读“弹幕文化”。
起首,传播媒介层面,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给“弹幕文化”的兴起提供了技术基础。
互联网将信息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使得每个人都有了对等的话语权和自由的表达空间。
视频网站和挪动端应用的普及,更是给年轻人提供了便利快捷的视频观看平台。
这种媒介特性为“弹幕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信息流淌层面,弹幕评论作为一种实时性的互动方式,使得观众们可以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互动。
观众的弹幕评论能够场景化地呈此刻视频画面上,被其他观众看到和回复,形成了一种集体的共享与互动。
通过这种形式,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和迅速,同时也增加了观众与视频内容之间的互动性。
最后,社交互动层面,弹幕评论的特点使得观众之间的社交互动更加便捷和直接。
观众可以依据视频内容发表自己的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对其他观众的评论进行回复和谈论。
这种社交互动不仅使得观众之间建立了一种共同体感受和认同感,而且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发现共鸣和建立社交网络的平台。
亚文化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案例
![亚文化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1335c0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c.png)
亚文化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案例摘要:一、亚文化的概念和分类二、亚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1.游戏文化2.动漫文化3.民族亚文化4.地域亚文化5.宗教亚文化三、如何利用亚文化进行市场营销正文:亚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由特定群体形成的、具有独特特征的文化现象。
这些群体可以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形成的。
亚文化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于企业和市场营销人员来说,了解和利用亚文化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亚文化的分类。
亚文化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如游戏文化、动漫文化、民族亚文化、地域亚文化和宗教亚文化等。
游戏文化是当今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亚文化之一。
电子游戏玩家会购买最新的游戏主机、游戏软件和游戏周边产品,这推动了游戏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动漫文化也对年轻人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动漫迷们会购买动漫周边产品、参加动漫展览和活动,甚至赴日本旅游追寻动漫的起源。
民族亚文化和地域亚文化也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各民族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和偏好,为企业和市场营销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商机。
宗教亚文化也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
信仰者会遵循宗教的教义和规定,在饮食、服饰、节日庆典等方面有所偏好。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和满足这些需求,开发出符合信仰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那么,如何利用亚文化进行市场营销呢?首先,企业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了解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和需求。
其次,根据亚文化的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最后,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推广,使消费者意识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他们的文化认同和需求相契合。
总之,亚文化对消费者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和个人市场营销人员应关注和研究亚文化现象,从中寻找商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自身的商业目标。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150fe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4.png)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创新和激情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们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亚文化,这些亚文化不仅在网络世界中盛行,也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其特点。
一、表现在网络时代,青年们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亚文化。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粉丝文化的兴起。
青年们成为了明星、偶像、作家、画家等各种艺术家的粉丝,他们会组织粉丝团,为自己喜欢的明星进行集体支持和赞美,甚至为他们建立网站、社交账号等。
这种粉丝亚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举办粉丝见面会、为明星生日制作纪念品、编写明星相关的小说等。
还有一些青年成为了游戏文化的狂热粉丝,他们沉浸在游戏中,形成了一种以游戏为中心的生活方式,这种亚文化往往会形成一种游戏迷的群体,他们通过自己的游戏操作、游戏心得以及游戏解说视频等方式来传播游戏文化,甚至参与到游戏设计和运营中。
音乐、时尚、美食等各种亚文化在网络时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比如一些青年会成为某个音乐流派的狂热追随者,或者成为某个时尚潮流的跟风者,甚至成为某种美食的传播者。
二、特点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它是折衷的。
在网络时代,青年们能够接触到全球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文化,这种信息丰富使得青年们在形成自己的亚文化时更倾向于提炼和折衷各种元素,而不是单一地追随某种文化。
这种折衷性使得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更加多元化和自由化。
它是开放的。
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亚文化,它不受地域、种族、性别等限制,任何人只要有网络使用权限,都能够轻易地加入到某种亚文化之中。
这种开放性使得网络时代的亚文化更具有包容性和共享性。
它是创新的。
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充满了创新。
这些青年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成为某种文化的追随者,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创造全新的文化形式,比如通过自媒体创作文章、视频等形式来传播自己的观点和理念,通过二次元、ACG等形式进行创作,通过自己的游戏直播、游戏解说来获取更多关注。
亚文化的传播逻辑转向——与主流文化在“参与”中融合
![亚文化的传播逻辑转向——与主流文化在“参与”中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555afe6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f.png)
亚文化的传播逻辑转向——与主流文化在“参与”中融合亚文化指的是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一种独立文化现象,它通过特定的价值观、行为方式、语言等来构建自己的身份认同,并形成一种独特的社群。
传统上,亚文化往往是以孤立的方式存在,与主流文化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对立,但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亚文化的传播逻辑正在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亚文化开始在“参与”中与主流文化融合。
第一,社交媒体推动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互动。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亚文化可以更容易地触达大众,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点。
同时,主流文化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和参与亚文化的内容和活动,进一步了解和接纳亚文化。
例如,一些亚文化网红通过社交媒体的直播平台与粉丝互动,通过分享生活、交流感受等方式,形成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共同体验。
第二,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在创意产业中的融合。
随着亚文化的受欢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开始借助亚文化的元素来进行创作和营销。
通过将亚文化的符号、形象、故事等元素转化为商品或者媒体内容,使亚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扩大。
这种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使得亚文化的观众和主流文化的观众相互交流和互动,进一步拉近了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距离。
第三,亚文化在主流文化中的影响力提升。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亚文化的传播范围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地域或社群,而是扩大到了全球范围。
各种亚文化现象如K-pop、二次元文化等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这种全球化的亚文化传播使得亚文化在主流文化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对主流文化的思潮、审美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亚文化的传播逻辑正在转向与主流文化在“参与”中融合。
这种融合不仅使得亚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也使得主流文化对亚文化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丰富了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对于亚文化的参与者来说,这种转变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表达自己和传播价值观的机会。
说说我看到的亚文化
![说说我看到的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1673ec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9.png)
说说我看到的亚文化说说我看到的亚文化阿董哥 2014-01-25 16:02读的书再多如果不写出来,就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如果不能向别人说出来,就不能得到修正与反馈。
让我们进入正题,昨日拜读了小米副总裁黎总的《黎万强:亚文化是产品经理必修课》一文。
身为一个在90年代出生的一个娃,处在周遭是一个80后90后比较多的环境,对小米哥提出的亚文化深深地有着自己的见解。
小米哥的文章带有程序员的逻辑感去剖析亚文化。
对我来说,我更愿意与大家一同去感受亚文化。
亚文化即次文化次文化(subculture)是社会学中的名词,是指在某个较大的母文化中,拥有不同行为和信仰的较小文化或一群人,亦称为亚文化。
次文化和其他社会团体之间的差别,在于他们有意使自己的服装、音乐或其他兴趣与众不同。
这是百度百科给予亚文化的定义,当然各位看官显然想看到的不是这个(亚文化用语:尼玛,我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好,继续~亚文化这些年说到亚文化,不得不提最近很火的一个女汉子(这也是一种亚文化吧,哈哈),泡否科技的CEO 马佳佳,一个见解独特,前沿个性的90后(都是90后,差距咋这么大捏),卖情趣用品你卖得这么牛逼,你家人还知道!据马佳佳在中欧商学院的一个分享,我稍微总结一下这些年的亚文化:2009年的亚文化是反讽和恶搞,来源是星爷的无厘头电影,标志性人物是李宇春,网民对春哥是一种以负负得正的方式进行恶搞,与其说春哥红是因为她的个性,还不如说是互联网群体集体的功劳;2011到2012年的亚文化是屌丝文化的出现,“屌丝”最初来自帝吧(李毅吧),其他比较火的词语还有“高富帅”,“矮丑穷”,“黑木耳”。
还有就是同性恋文化,典型的就是风靡网络“捡肥皂”一词(不对,应该是一个场景)。
此刻出现在脑海里第一个代表就是卷福和花生(为什么,人家是侦探片呀)~~~2013年是直白地揭露残酷事实的一年,代表事件“土豪跟我做朋友吧“,高潮是苹果 5s土豪金的出现,普罗大众对金钱,权利直白地,带有一丝丝自嘲味道的谄媚;2014年的亚文化又会是什么呢?下面,我用高大上的信息图概要一下。
互联网对亚文化的传播
![互联网对亚文化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90a3927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e.png)
互联网对亚文化的传播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对亚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逐渐集结成团体的次文化群体或者文化现象,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
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的媒介,以其高效、便捷的特性促进了亚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并塑造了全新的亚文化形态。
首先,互联网极大地扩展了亚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受众规模。
在互联网之前,亚文化的传播往往局限于地理位置或特定社群内部,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范围受到限制。
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得亚文化可以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渠道自由地获取亚文化相关内容,与世界各地的亚文化爱好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种跨越国界和地域的传播方式不仅促进了亚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展示,也丰富了人们获取资讯和共享文化的方式。
其次,互联网为亚文化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亚文化的形成往往源于特定社群或地域的独特文化条件和背景。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博客、视频等社交媒体平台快速分享、传播自己的创意和独特见解,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和融入亚文化的创造过程中。
同时,互联网的互动性也为亚文化的演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人们可以参与在线讨论、创作内容并互相交流,进而推动亚文化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此外,互联网还促进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亚文化往往作为主流文化的衍生或者对抗,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互联网的出现为亚文化提供了更多的与主流文化进行对话和互动的机会。
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到主流文化的信息和资源,并将其与亚文化进行结合、解构或创造。
这种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既丰富了亚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也推动了主流文化对多元文化的认知与包容。
然而,互联网对亚文化的传播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随着信息的泛滥和传播的快速度,亚文化的表达方式和内涵往往被简化和扭曲,使得其原有的独特性和深度受到侵蚀。
其次,互联网的匿名性和沉迷性导致了一些亚文化内容的不良或极端化传播,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拟社区中的亚文化传播——以知乎网中的极客文化传播为例-新闻学虚拟社区中的亚文化传播——以知乎网中的极客文化传播为例李晴晴冯媛媛【摘要】互联网为亚文化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极客文化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伴随着各种新兴传播媒介的发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社交型知识问答社区,知乎以其“专注、认真、负责、原创”的问答环节吸引了不同领域的极客常驻于此,而极客们也充分利用知乎这个平台将极客文化和极客精神进一步传播。
关键词虚拟社区极客文化知乎美剧《生活大爆炸》的热播使国内受众接触到了极客和极客文化,而知乎的兴起,使受众对极客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知乎作为一个知识问答型社区,为极客文化的传播创造了一个更为便利的平台。
被视作精英的极客群体,在新媒体时代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他们所强调的创新、不盲从、拒绝平庸等价值观也在逐步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一、知乎及其运营机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受众对于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变得越来越迫切,他们的要求更加具体和个性化。
社会化问答服务开始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1、知乎概况2009 年6 月创建于美国的Quora 将SNS 模式引入到问答社区中,开创了基于人际关系传播知识。
2011 年1 月26 日,国内仿照基于社交网络的问答网站“知乎”上线。
2013 年3 月,知乎开始向公众开放注册,在不到一年时间中,注册用户迅速由40 万攀升至400 万。
和传统的知识问答社区不同,知乎所建立的问答社区是基于一种人际关系的网络。
它倡导向用户提供“寻找答案,分享知识”的服务。
用户可已通过关注其他用户、问题或者话题形成自己的兴趣圈子。
知乎独有的邀请机制可以让用户在面对某一问题时邀请其心中的意见领袖参与和回答。
知乎并没有设立最佳答案制度,而是鼓励“意见的自由市场”,让所有用户都可以对答案进行投票。
此外,网站也会对回答者进行积分悬赏和系统奖励,从而培养出众多不同领域的意见领袖。
2、知乎独特的运营机制知乎社区包括了话题、问题和用户三个板块,涉及金融、法律、科学、科技、电影、文学等各个方面的话题,并且每个大的话题下还包含了无数的子话题。
任何用户都可对某一问题的答案进行投票,可以选择赞成或反对。
对于垃圾信息或者无效信息,用户则可以选择“没有帮助”,当达到一定上限时,这些信息就会不再显示。
知乎这一独特的投票机制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高水准的回答得到传播,同时也抑制了垃圾信息的数量。
①只要用户在具备某一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进行认真而负责的回答,就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意见领袖,得到其他用户的认可。
知乎提倡的“认真你就赢了”的运营机制,使其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促进社区成为理性、认真、负责、高质量的空间。
二、极客和极客文化1、极客极客是美国俚语“geek”的音译,原意是指性格古怪的人。
伴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兴起,这个词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最初多用于形容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的人。
现在其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而是在各个领域走在最前沿的人。
知乎用户陈石头在问题“什么是极客”中回答,“成为一名极客没有固定的标准,但一般来说,仅对某领域的理论、实践了如指掌还远远不够,对该领域相关的零碎琐事(Trivia)也如数家珍,才能称得上是这个领域的极客。
”。
“极客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个“极”字。
只有对其所酷爱的领域有极端的求知欲,才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相关的一切信息,并最终发现其间相通的规律,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
作为精英亚文化群体,极客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某个领域或行业的“专家”,被视为专业人才。
他们聚集于各种虚拟社区,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作为各自领域的意见领袖,已经是一种自媒体。
2、极客文化从广义上而言,一切边缘、次要的文化类型都属于亚文化的范畴。
美国学者波普诺认为,所谓亚文化就是“一个广泛的文化的亚群体,这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亚文化的某种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包括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
”②这个定义体现了亚文化群体的特征,即相对于主流的文化群体而言,亚文化群体拥有仅为内部成员所认可的某种独特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
作为一种亚文化,极客文化同样具有“边缘性”、“风格化”等明显特征。
极客文化所强调的创新、专业、钻研、不断进取、拒绝平庸和盲从等观点,逐渐被新生代主流人群和青年所认同。
“极客文化指的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由倡导自由、公开的技术创新型极客群体贯彻执行,以传播极客理念为目的的一种亚文化形态。
极客文化以创新为信条,尤其强调技术创新,强调通过运用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创造出新的电子媒介应用行为,从而改善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这种对极客和极客文化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最初的概念,没有注意到极客文化逐渐被大众化,其对电子科技的“创新”、“钻研”、“探索未知”的精神也扩散到各个领域。
简而言之,所谓极客文化就是在自己擅长或感兴趣领域去探索、钻研、创新的一种文化。
三、极客文化在知乎中的传播现状作为一个社交型问答社区,知乎结合了社会化问答社区和社交网络的传播特点。
1、传受双方身份重叠知乎的用户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知识的获取者。
知乎向用户提供共享平台,知乎中所有的传播内容都是由用户自己创造并进行发布和分享的。
部分用户是来自不同领域的精英,他们或是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学者,或是某个领域的“专家”。
作为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他们都具有相关问题的专业知识背景,并在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领域和话题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时,他们也在知乎中接受和寻找其他信息。
2、传播内容质量高、原创性强其传播内容具有质量高、原创性强的特点。
和其他知识问答型社区相比,知乎用户提出的问题更加专业。
知乎的话题广场有科技、经济学、生活方式、自然科学、电影、创业、商业等从不同维度进行划分的数十种相关话题分类。
用户可以选择关注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某些话题,并对自己感兴趣的具体问题进行提问或回答。
知乎一向提倡对于知识的独到见解和自身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具有高质量和自身体验的经验往往会受到其他用户的认同,从而进行了良性循环。
④3、多渠道传播在传播途径上,除了站内的传播,知乎也鼓励用户使用QQ 和微博账号进行登录或绑定,期望将这种虚拟社区建立在真实人际传播的基础之上,将社交网络进一步融入到问答社区中。
而知乎独有的“邀请”机制,使用户在看到相关问题时可以邀请自己心目中的“意见领袖”或感兴趣的其他用户进行回答。
因此,与传统的知识问答社区相比,知乎无疑将知识问答推向更加专业、原创性高的方向,努力营造出一个客观、高质量的知识讨论环境。
4、为极客群体提供归属感和身份认同众多用户可以在其中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提出问题,并邀请其他用户进行回答。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不仅得到了答案,也和其他相同爱好的人进行了互动和交流。
在这样一个平台中,不同领域的极客得到了肯定,逐渐形成了自我的身份认同。
他们通过和其他用户的沟通不断完善自己的极客行为,并对自己的理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有了归属感。
⑤知乎所提倡的“认真你就赢了”口号正是一种极客精神体现。
随着知乎在青年人,尤其是在校学生中受到广泛认可,其宣扬的这种极客精神也渗透到青年人群中。
在知乎中,极客们将有趣和知识联系起来,坚持原创和高质量的回答,认真负责的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
结语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为亚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其改变了传者中心位的传受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主导文化和各种亚文化处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关系中。
而互联网中的虚拟空间也为各种不同的亚文化群体的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提供很好的平台。
拥有相同爱好和兴趣的人们会聚集在一起组成不同的虚拟社区,一方面亚文化群体需要虚拟社区进行自我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虚拟社区的存在也为亚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国内比较专业的极客社区有极客公园、科学松鼠会、果壳等,但是极客公园更侧重于传统的电子科技极客聚集地,而科学松鼠会和果壳则越来越重视科学传播。
而作为一个鼓励用户进行专业、原创和分享知识、经验、见解的社交型知识问答社区,知乎无疑是极客们聚集的最佳地点之一。
知乎独特的传播特点、运行机制、企业理念和文化氛围都促使其成为将极客和极客文化推向大众的最佳平台。
知乎用户朱炫总结了知乎上的两类人,一种是没有一技之长又渴望学东西的人,可以来赞同和分享。
有一技之长的人,通过参与分享,换来声望和社会关注度,可以解决自己的其他问题。
大部分用户都认为,分享知识不仅能收获快乐,也能提高自我,帮助其他人获得满足感等等。
在这样一个人人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见解的环境中,无论是对于传受双方还是社区本身都是有利而无弊的。
知乎理性、认真、负责的社区氛围,以及“认真你就赢了”的口号也促使了极客文化在这个环境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①王秀丽,《网络社区意见领袖影响机制研究——以社会化问答社区“知乎”为例》[J]《. 国际新闻界》,2014(9):47-57②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③⑤董湃,《传播学视角下的极客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④宁菁菁,《基于“弱关系理论”的知识问答社区知识传播研究——以知乎网为例》[J].《新闻知识》,2014(2):98-99(作者:李晴晴,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传播学专业2013 级硕士研究生;冯媛媛,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