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合并单元应用技术研究资料
dmu-830系列合并单元技术说明书资料
![dmu-830系列合并单元技术说明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09478c2d15abe23482f4d2b.png)
DMU-830系列合并单元技术说明书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XJ ELECTRIC CO.,LTD.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Ver 1.00)本版本说明书适用于DMU-830/R1 Ver1.00版本及以上程序。
许继电气股份公司保留对本说明书进行修改的权利,当产品与说明书不符时,请以实际产品为准。
前言1关于智能变电站传统变电站面临诸如常规互感器的动态量测范围存在局限性、缺乏统一的信息模型和信息交换模型而使电网信息共享难以实现、智能设备之间缺乏互操作、大量二次电缆对可靠性的不利影响等问题。
随着新型光电互感器技术的成熟、光通信技术和以太网智能交换技术的发展,以及IEC61850系列国际标准的颁布实施,为解决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为智能变电站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许继符合IEC61850标准体系的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IEC61850标准体系给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主要体现在建模的标准化,支持网络通信方式实现智能电子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操作等。
需求的推动和技术的发展使变电站向着全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符合IEC61850的全智能变电站是发展的潮流。
许继的智能变电站产品基于成熟的软、硬件平台,信息模型和信息交换模型完全遵循IEC 61850的规范,支持互操作,其突出的特点如下:(1)数据采集数字化,采用非常规互感器提高了动态量测水平和测量精度,降低了绝缘要求,在高压系统采用节约成本效用明显;(2)一次设备智能化,IEC61850把变电站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过程层的智能接口可以看作是一次设备的延伸和在二次系统中的映射,便于实施精确跳合闸控制和开展设备的状态检修;(3)二次设备网络化,大量的控制电缆被数字通信网络取代,装置冗余被信息冗余取代,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可靠性;(4)系统建模标准化,统一的信息模型和信息交换模型解决了互操作问题,实现了信息共享,简化了系统维护、工程配置和工程实施。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技术研究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d7d58d1866fb84ae45c8dca.png)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深入,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的应用更为广泛,相应的产品在性能上日趋稳定和完善,且积累了大量工程应用的实际经验,由于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都是服务于一次设备,尤其是同一间隔内更为突出,因此,从设计角度就提出了将两者进行集成的思路,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能够通过设备的集成和功能的整合,有效简化全站设计、降低设备数量、减少占地面积和建设成本,满足生产运行和检修的要求。
本文从合并单元的意义和作用入手,浅论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中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集成技术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一体化装置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达到节省就地智能控制柜空间、节约占地、节省投资的目的,也积累了大量的运行经验。
一、合并单元的作用与意义伴随着传统变电站向智能变电站转变的同时就产生了合并单元装置,从某种角度来说,合并单元属于一个物理单元,简称 MU,合并单元装置它是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最为核心的设备,在智能变电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并且它本身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将光纤作为继电保护装置的主通道,采用了集成化的设备,因此集成化程度更高。
首先合并单元装置能够合并处理电压互感器和电子式电流通过采集器输出的数字量,然后将这些合并处理过的数字量提供给类似于继电保护装置或者测控装置之类的装置使用。
其次合并单元装置能够进行约束转换。
这一作用是指能够将电流采集器和电压采集器上面的FT3通信规约数据转换成标准的IEC61850-9-2规约,这样可以提供很多便利,比如方便不同的厂家的二次设备都能够和它通信。
第三合并单元装置能够使变电站增加电压切换和并列的功能,根据一次设备的运行方式,能够灵活地切换或者并列二次设备,使得电压能够供继电保护、故障录波等设备装置使用。
最后合并单元还能够对数据进行拓展,它能够将一组电流或者电压的数据拓展成为多组输出,然后提供给多个不同的二次设备使用。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技术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276d03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5.png)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技术李乐萍苏志然吴文兵徐跃东国网聊城供电公司山东聊城252000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并将其应用在智能变电站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减少智能变电站的成本投入,能够有效的程中的施工成本、等等都有着非常有效的节约意义,运行过程中的维护成本对其建设过国智能电网的建设也有着较为重要的促对于我进意义。
1.3增加智能变电站的设备空间端集成装置研究成功并且应用于智能变将智能变电站中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电站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省相关设备在智能变电站内部的占用空能够有效的节间,的节省意义,对智能变电站的使用空间也有着积极关控制和操纵工作。
能更加便利智能变电站二者2智能变电站分拆单元智能内置装置的技术问题终端集成装置的思路主要有两种,当前阶段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是较为简单的组合方式,第一种元以及智能装置装设在同一机箱内,其直接将合并单能变电站建设过程中过程网络的重要设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分别作为智本质上仍然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系统但其对备和共同组成结构的内容而存有,一种则就是考虑到两者共同的工作性能、;而另在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转过程中过程层其综合负责管理二重装置、采用建议等等,将二者的系统装结取样值以及通用型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报置构成有效率的资源整合与内置,将其应用领域内置文的实际传送和发送过程,技术时至全然构成一个代莱有效率装置,表示东站内部结构的完整性、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智能型、智能变电站运转过对于智能变电之为分拆单元智能终端内置装置。
义上来说,严苛意身性能的扩展性有著非常关键的影响。
智能变电站自第一种内置装置的设计技术只前在智能变电站的研究进程中,当是将二者的生存空间展开一定的放大以后置放在同一环境内,元以及智能终端这两种分别存有的单一制将分拆单及智能终端展开了物理意义上的内置只是将分拆单元以;而设备和结构内容采用适当的内置方式去第二种方法则就是在考虑到两者性能阻碍综合设计成代莱分拆单元智能终端内置的情况下对其性能、结构等等统统推行了装置的呼声已经越来越低,甚至已经顺利完成初步的内置装置设计结果。
6378 关于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应用模式的探讨
![6378 关于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应用模式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91652fd4693daef5ef73dcf.png)
关于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应用模式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数字化变电站已大量出现,并且已开始向智能化方面迈进。
数字化变电站在逻辑结构上一般可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三个层次,过程层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又是过程层的重要设备,是体现“智能化”水平的主要窗口,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系统地介绍合并单元的应用、智能终端的应用以及对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的新型应用模式进行探讨,以获得节约用地,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智能化变电站水平的效果,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应用模式探讨中图分类号:TM762 ;TM7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nvestig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mode of merging unitand intelligent terminals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 the digital substation has a wide range application, and also has the trend of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In the logical structure, digital subst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process level, bay level, and station control layer. Process level is the interface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equipment. In the process level, the merging unit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 are the important devices, which performances are the key indicators to show the "intelligence" level.This author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merging units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their new application mode. The author also describes the effects of saving land, equipment utilization improvement and improvement the level of intelligent substation through using of new application mode. Keywords:Smart Substation merging unit Intelligent Terminal Application Mode0 引言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以及IEC 61850协议的不断推广,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已由理论研究阶段走向工程实践阶段,目前数字化变电站已经向智能化迈进。
满足iec 61850-9-2的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
![满足iec 61850-9-2的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44d1453383c4bb4cf7ecd185.png)
满足IEC 61850-9-2的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赵应兵,周水斌,马朝阳(许继电气技术中心,河南省,许昌市,461000)摘要:文章介绍了一种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该合并单元采用FPGA+DSP的硬件架构。
该合并单元利用FPGA的实时性能,保证接收互感器数据以及同步脉冲的实时性;利用DSP的数据计算能力,采用抛物线插值算法,同步各互感器的采样数据。
合并单元输出采样数据包目前支持IEC60044-8、IEC 61850-9-1、IEC61850-9-2等标准。
IEC60044-8标准的接口为串口,有通信方式落后,通信效率低等缺点;IEC 61850-9-1标准接口为以太网,合并单元与智能设备间采用点对点通信方式,其跨间隔通讯效率低;本合并单元采用IEC61850-9-2标准,采样数据包支持网络传输模式。
关键词:电子互感器;合并单元;IEC 61850;同步Merging Unit Meeting IEC 61850-9-2ZHAO ying-bing ,ZHOU shui-bin MA zhao-yang(XJ ELECTRIC T echnical Center,Xuchang 461000,Henan Province,China)ABS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merging unit of electronic transformer, this merging unit uses FPGA + DSP hardware architecture. The merging unit using FPGA for real-time performance to ensure transformer data and synchronization pulse to receive real-time.The use of DSP computational power of data, using parabolic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synchronous sampling data on each transformer.Mergeing unit output sampled data packagets currently supports IEC60044-8,IEC 61850-9-1,IEC61850-9-2 standards. IEC60044-8 standard interface for serial, there are backward communication and low rate of defects; IEC 61850-9-1 standard interface for Ethernet, merging unit and intelligent use of point to poi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cross-interval of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is low; this merging unit adopt IEC61850-9-2 standard, sampled data packagets of support the network transmission model.KEY WORDS:Electrical transformers;Merging unit;IEC 61850;synchronization0.引言随着电力系统传输容量的增加,运行电压等级越来越高,传统的电磁式电流电压互感器暴露出如绝缘要求高、磁饱和、铁磁谐振、动态范围小以及频带窄等一系列缺点。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研究与设计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研究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3cc9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1.png)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研究与设计智能变电站(Intelligent Substation)是指通过先进的感知、通信、控制和保护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测、运行和维护的智能化、自动化的电站。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是指在智能变电站中进行合并的电子单元,用于将不同功能的设备集成在一起,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灵活性和通信能力。
首先,研究合并单元中的感知技术。
感知技术是智能变电站的基础,包括使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电力系统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和采集。
合并单元中需要研究如何将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测,并且能够实时传输监测数据。
其次,研究合并单元中的通信技术。
合并单元需要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并且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研究合并单元中的通信技术,包括网络通信协议、通信接口设计、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合并单元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可靠通信。
第三,研究合并单元中的控制技术。
合并单元中需要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包括对电力设备的开关控制、保护控制和调度控制等。
研究合并单元中的控制技术,包括控制算法的设计、控制策略的制定等方面的内容,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确控制。
最后,研究合并单元中的保护技术。
合并单元需要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保护,包括对电力设备的过电压、过电流等异常情况的保护。
研究合并单元中的保护技术,包括保护装置的设计、故障判断算法的制定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需要进行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模拟验证和实际应用的研究。
通过模拟验证可以测试合并单元的性能和可靠性,并进行改进和优化;而实际应用的研究则可以验证合并单元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总之,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研究与设计需要综合运用感知、通信、控制和保护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可靠性。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合并单元应用及发展
![浅谈合并单元应用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179a04c915f804d2a16c125.png)
• 82•引言: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发展建设智能电网战略,翻开了建设智能电网新篇章。
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基本构架,同时合并单元是智能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所以合并单元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因为合并单元的故障率比较高,一直以来影响着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对合并单元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浅析,这对合并单元应用技术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概述1.1 什么是合并单元智能电网的发展,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从而对一、二次设备有了新要求。
传统的AD 变换被高速数据接口取代,保护装置发布命令被一次设备的执行器取代,传统开关的输入DI 和输入DO 都移入智能开关,由此产生了合并单元。
合并单元在过程层设备中是非常关键的物理单元,电子式互感器由高速光纤接入合并单元接口,合并单元将二次转换器的电流和电压数据进行时间相关组合。
合并单元的输入信号由数字信号构成,与传统的模拟信号不同,它包括站内的同步信号、采样值和电源状态等信息。
这些信息被合并单元进一步处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高速光纤输出至间隔层设备。
1.2 功能合并单元有两种接口功能,分别是配合电子式互感器实现接口功能和配合保护测控装置实现接口功能。
因为合并单元自身带有转换器,所以其自身就能对数据进行采集和转换,不需要额外的转换器设备,减少了设备投资成本,同时,每个合并单元转换器都能采集和转换数据流,相互不会影响干扰,数据处理后再通过合并单元把数据传输至相应的保护测控装置,实现保护测量和控制的技术要求,但前提是合并单元必须配合电子式互感器完成数据采集,实现接口功能,然后把处理后的数据输出至配合的保护测控装置,实现保护测控装置接口功能。
合并单元的接口功能主要实现了采集、转换和发送数据,通过电子式互感器采集,自身完成数据转换后把处理后的数据传送至控制设备,来形成命令、指令、状态等数据形式。
2 合并单元发展现状2.1 合并单元数据采集质量2.1.1 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合并单元采集数据的质量非常重要,所以,数字化保护实现高精度同步采样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合并单元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37d196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2.png)
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XXX-2009智能变电站智能组件合并单元技术规范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rging unit (征求意见稿)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目次前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基本技术条件3.1 使用环境条件3.2 主要技术指标3.2.1 电源3.2.2 绝缘性能3.2.3 耐湿热性能3.2.4 抗干扰性能3.2.5 结构、外观及其他.4 主要性能要求4.1 一般技术要求4.2 配置要求4.2.1 750KV变电站4.2.2 500KV变电站4.2.3 330KV变电站4.2.4 220KV变电站4.2.5 110KV及以下变电站4.3 一般功能要求4.3.1 光纤传输4.3.2 光驱动器及接收器特性4.3.3 调试接口4.3.4 合并单元接口要求5 安装要求5.1 安装地点(位置).5.2 防护等级5.3 对安装柜体的要求.6 技术服务6.1 应提供的技术文件6.2 应提供的资料.6.3 技术配合前言由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IEC标准等未统一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要求等内容,为使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选型、设备采购等工作有所遵循,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参考了GB/T 20840.7-2007《互感器第7 部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GB/T20840.8-2007《互感器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DL/T860《变电站内的通信网络与系统》、Q/GDW 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2009《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和Q/GDW-2009《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提出的技术性能参数基于国内外变电站电子互感器合并单元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经验。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变电站智能组件之一的合并单元的基本技术条件、功能要求、安装要求和技术服务等内容。
220kV智能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整改技术方案
![220kV智能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整改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c0d7d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8.png)
摘要:本文介绍了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整改技术方案,并通过方案讨论,对比优劣性,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等智能二次设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继电保护等二次系统的可靠运行,尤其是一个合并单元给多个保护传送采样值,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多个保护不正确动作,需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合并单元智能终端SCD 文件虚端子1概述根据国调中心关于河南电网500千伏菊城智能变电站多套差动保护误动情况的通报,原因是智能二次组件出现问题。
智能变电站中保护交流采样通过合并单元实现,保护跳闸通过智能终端实现,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等智能二次设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继电保护等二次系统的可靠运行,尤其是一个合并单元给多个保护传送采样值,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多个保护不正确动作,需引起高度重视。
对于前期采用不合格智能二次设备且已经投运的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工程,吕梁供电公司进行全面排查,制定220千伏宜安站整改计划。
吕梁220kV 宜安智能变电站有1#、2#两台变压器,220kV 系统为双母接线方式,有4个线路间隔支路和1个母联支路。
全站220kV 二次系统采用三层两网的国网典型标准化设计。
使用合并单元国电南自的PSMU602产品;所使用的分相智能终端为国电南自的PSIU601产品,母线智能终端使用国电南自的PSIU621产品,主变本体智能终端使用国电南自的PSIU602产品,220kV 等级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均未使用经国网权威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型号。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升级。
本方案仅涉及宜安智能变电站220kV 系统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装置的整改工作,因11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多采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装置或保侧一体装置,对于此类装置国网并未公布通过检测的产品型号及版本,故本方案不涉及11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整改内容。
2整改试验内容2.1宜安智能变电站220kV 系统待更换装置2.2工作内容2.2.1合并单元更换内容采用更换装置方式,需修改合并单元二次电缆接线,重新提交模型,连接SCD 虚端子,重新下载装置配置。
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的研究-方案
![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的研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62cff2ba0d4a7302763a97.png)
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的研究孙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学院225000摘要: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日益扩大和电压运行等级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点,难以满足电网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新一代电子式互感器成为当前人们研究的热点。
而电子式互感器与保护、测控设备的接口是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合并单元必须要很好的满足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是实现此接口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FPGA1 引言长期以来,传统电磁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在继电保护和电流、电压测量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其主要优点在于简单、可靠性高、输出容量大,同时性能比较稳定,适合长期运行。
但是,随着电力系统传输的电力容量越来越大,电压等级越来越高,传统的电磁感应式互感器暴露出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绝缘结构复杂,造价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而呈指数增加;动态测量范围小,频带窄;大都依赖绝缘油做主绝缘,易燃易爆。
电压互感器存在铁磁谐振的可能性,容易引起过电压;电流互感器存在磁饱和问题,且在大容量系统中显得尤为突出。
大容量、超高压系统的短路电流不仅数值很大,而且含有很大的非周期分量,过大的电流引起电流互感器铁芯过度饱和,造成励磁电流增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从而引起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数值和波形的严重失真,导致系统保护的误动作。
近年来,基于光学和电子学原理的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ECT/EVT)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成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研究方向。
电子式互感器与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绝缘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
一般电子式互感器的重量只有电磁式互感器重量的1/10,便于运输和安装;(2)采用光纤或其它加强绝缘方式实现高电压回路与二次低压回路在电气上的完全隔离,消除这些网络不希望有的相互影响,保护了二次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3)带负载能力强。
对于接入任意输入阻抗,以模拟或数字形式输入形式的负载可具有任意需要的独立输出;(4)不存在磁饱和与铁磁振荡问题,能在很大的电流与电压变化范围内,以高速动作、准确、抗干扰的宽频带性能来测量电流、电压;(5)适应了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需要。
开普实验室——合并单元测试项目(2012)
![开普实验室——合并单元测试项目(2012)](https://img.taocdn.com/s3/m/17576fd8c1c708a1284a4445.png)
智能变电站 合并单元合并单元测试测试测试方案方案(Ver1.1)许昌开普电器检测研究院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2-03-05目录1.概述 (1)1.1.范围 (1)1.2.方案编制说明 (1)2.引用标准 (1)3.测试项目综述 (3)4.主要测试设备一览表 (10)5.测试项目详述 (12)5.1.基本功能检验 (12)5.1.1.通信接口能力检验 (12)5.1.2.数据接收能力检验 (12)5.1.3.数据转换功能检验 (13)5.1.4.采样值有效性处理功能检验 (14)5.1.5.采样率配置功能检验 (14)5.1.6.闭锁告警功能检验 (15)5.1.7.故障告警功能检验 (15)5.1.8.设备自检及指示功能检验 (15)5.1.9.LED状态显示功能检验 (16)5.1.10.秒脉冲测试信号功能检验 (16)5.1.11.检修压板功能检验 (16)5.1.12.光纤通道光强监视功能检验 (17)5.1.13.调试功能检验 (17)5.2.时间性能检验 (18)5.2.1.对时误差检验 (18)5.2.2.守时误差检验 (19)5.2.3.合并单元失步再同步功能检验 (19)5.2.4.数字采样值发布离散值检验 (20)5.2.5.数字采样值发布额定延时检验 (21)5.2.6.数字采样输出接口同步性检验 (21)5.2.7.采样同步精度检验 (22)5.3.网络性能检验 (22)5.3.1.采样值报文丢包率测试 (22)5.3.2.网络压力测试 (23)5.4.稳态性能检验 (23)5.4.1.模拟合并单元精确度测试 (23)5.4.2.电子式互感器采样值突变处理检验 (24)5.4.3.频率变化对合并单元精确度的影响测试 (25)5.4.4.谐波对合并单元精确度的影响测试 (25)5.4.5.三相不平衡对合并单元精度的影响测试 (26)5.4.6.双A/D采样数据测试 (26)5.4.7.双通道双输入频率测量精度测试 (27)5.5.动态性能检验 (27)5.5.1.幅值阶跃响应检验 (27)5.5.2.相位角阶跃响应检验 (28)5.5.3.频率阶跃响应检验 (29)5.5.4.频率振荡检验 (29)5.5.5.幅值振荡检验 (30)5.5.6.灵敏度检验 (30)5.5.7.谐波干扰检验 (31)5.5.8.白噪声干扰检验 (32)5.5.9.三相不平衡干扰检验 (32)5.5.10.低频振荡混合检验 (33)5.6.装置配置工具检查 (33)5.6.1.ICD文件导出功能 (33)5.6.2.CID文件导入自检功能 (34)5.6.3.SCD导入功能 (35)5.6.4.数据模型编辑功能 (36)5.7.通信规约检验 (36)5.7.1.配置文件检查 (36)5.7.2.IEC 61850-9-2发布检验 (37)5.7.3.GOOSE发布检验 (42)5.7.4.GOOSE订阅检验 (46)5.8.电气安全检验 (49)5.8.1.电气间隙检验 (49)5.8.2.爬电距离检验 (49)5.8.3.绝缘电阻检验 (50)5.8.4.介质强度检验 (50)5.8.5.冲击电压检验 (51)5.8.6.功率消耗检验 (52)5.8.7.辅助激励量变化对性能的影响检验 (52)5.8.8.辅助激励量中断对性能的影响检验 (53)5.8.9.触点性能检验 (53)5.8.10.最高允许温度检验 (53)5.9.机械环境检验 (54)5.9.1.振动耐久检验 (54)5.9.2.振动响应检验 (54)5.9.3.冲击耐久检验 (55)5.9.4.冲击响应检验 (55)5.9.5.碰撞检验 (56)5.10.气候环境检验 (56)5.10.1.运行状态下的高温检验 (56)5.10.2.运行状态下的低温检验 (57)5.10.3.最高贮存温度下的高温检验 (57)5.10.4.最低贮存温度下的低温检验 (57)5.10.5.温度变化检验 (58)5.10.6.恒定湿热检验 (58)5.10.7.交变湿热检验 (59)5.11.电磁兼容检验 (60)5.11.1.阻尼振荡波抗扰度测试 (60)5.11.2.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 (61)5.11.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 (62)5.11.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 (63)5.11.5.浪涌抗扰度测试 (64)5.11.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 (65)5.11.7.工频磁场抗扰度测试 (66)5.11.8.脉冲磁场抗扰度测试 (67)5.11.9.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测试 (68)5.11.10.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测试 (69)5.11.11.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测试 (70)附录A 合并单元主要检验设备 (71)(PIXIT) (73)附录B IEC61850-9-2采样值发布附加信息说明模板采样值发布附加信息说明模板(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测试方案1. 概述1.1. 范围本方案规范了合并单元或具有合并单元功能的设备的测试方法与检验规则,适用于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型式检验、入网检验、现场验收检验。
许继dmu-820系列合并单元技术说明书(免费)
![许继dmu-820系列合并单元技术说明书(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ff52a8c50c22590102029d5d.png)
DMU-820XJ ELECTRIC CO. LTD.Ver1.00 DMU-811/R1Ver1.00!"#$% &' ()*+ ,-.'/ 01)*232010.064567819:; <=>?@ABCDE%FGHIJKLMN OP QR:5%STUVWS TXYUVZ[ \ST]^_ 0`P a QRC P H 6 O %,&V CDE % P S W \a XY % ' IEC61850 !1"3%#$0%'2&' %&'()* +,'-.2a ; <%./0 12*34 a ; <5; < % 67'589a \%: 34W;<= >?-@IEC61850"3A %a ; <B F C :D5M EFGH0I Z J% IEC61850"3A K; <B F C % ()* L%+,'M<A`M:U%"3 C'+N\O S6P0`a Q %STXC'0`,- %C RS%.FW % [; <7 TUVC%67 '-@IEC61850%T a ;<5 %WX%a ; <)*3 %Y P Z[\]'STUVWSTXYUV^T_` IEC 61850%BJ'+N C 'a % @H 1 U UVC' ABC DE( *FGHI \WIH ' * <S'M : L 2 56 a C'IEC61850 ; <?2< P W ' %a 556 % !WM 6 :"%#$'% 0% &'@( )W* %+G,# 3 6 \OC' H% ) -UV S\O./'0123-ST 23./' *4 56'( * O 4 ::U"3C':5%STUVWST XYUV&'*C '0`*ST]^'7C* :89P4 :1W4 0% IEC61850 a ; <B F C :?2< P P ; <='\OC% ST X@H> ?'@A AB + %STXY' C>%STXY' % S' +; < % S'; < ,- % Sa ; <%\O ST X >+9:GH a ; < K IJKL MN%D U OPQ IEC 61850"3!":U'AB%D 01; *RS %D U O ',T `D ;U %I/O @ -@IEC 61850% W< ' V \!"STXC'0`ST]^ :5%STUVWSTXYUV[W XY C O M +N C O%34 'B F C D M B Z ?$'H @.[9:% B \W ]^_01'G 0D `?$a ] " C G SWC J ^ ' J %>?D H a 'H @U H%A/D YP * H W * H 'G 0%ST \OIEC61850"3%0%P V CDE%0 a E % .!a ; <%: '; <B F C ! T =UVC % ./ H =K a ; <% V <=>2!"#$%DMU-820 @ QP X P CDE% :' QP X P CDE E %UV H!"@ W ' P IEC61850-9-2"3 Y \U 'T a \O G %a Q01 a ; <" 'XY; <UVC%<S3 !&'●+N IEC61850-9-2"3U >- 233'P IEC61850-9-2"39 !C Ma ; <"0 ` =\9 U P' V \STXY'0`ST]^●+N 9U ,!" >- 33' %6P a a Q●#- 33#- 33 '( 01 .% O'M01$%5 - 33.& 5 -33 '01 U %- O●+N()- 33+N*+,P IRIG-B DC - IEC61588-2009 IEEE1588-2008 PTP./●23 0# 0 '@5= 0 %1'B F2Y3 5= 0 '( O●94 5 6YZ[ 7 8?9: G;<%I"=>' .2U T?@F A'01%45 6P4B F6 (●4 0 C O CD B DE W U B D E '0`*C E D E F[ ,-%G P;='D :1F[G P;='&'*,- HIJ CRS W Y[ "K %LM●T=+N IEC61850BN2 V ' -@IEC61850BJ%a ; <'0`O:PQ %R ST 'U D0` W a %U ]^()1 a ; < (III)2)*0 JK (V)3)* (V)1V E (1)1.10 JK (1)2)* (1)3 W" (2)3.13 X U (2)3.1.1Y2Z XU (2)3.1.2D[[\ (2)3.1.3 E (2)3.1.4* H (2)3.1.59-2]P (2)3.1.6:1 (2)3.1.7- 33 (3)3.24 5 6 (3)3.3 O (3)3.3.1F^O (3)3.4=>_[ (4)4 `a (5)4.1- 33 (5)4.2 I (5)4.3; (5)501 0 (5)5.1<=+ 0 (5)5.201= (6)5.301F (7)5.4 Q2 (8)5.5 2Y (9)5.5.1 2Y (10)5.5.2 (10)5.5.3 2Y D ............................................................................................................... 6GOOSE ST...........................................................................................................................6.1 GOOSE ST......................................................................................................................6.2 GOOSE ST......................................................................................................................7 (18)1IEC61850-9-2LE B ]P (19)2_`IEC61850-9-2LE B U 2 (21)1*+"#$%DMU-820 @ QP X P CDE% :' QP X P CDE E %UV H!"@ W ' P IEC61850-9-2"3 Y \U 'T a \O G %a Q01 a ; <" 'XY; <UVC%<S2 !&'✧+N IEC61850-9-2"3U >- 233'P IEC61850-9-2"39 !C Ma ; <"0 ` =\9 U P' V \STXY'0`ST]^✧+N 9U ,!" >- 33' %6P a a Q✧#- 33#- 33 '( 01 .% O'M01$%5 - 33.& 5 -33 '01 U %- O✧+N()- 33+N*+,P IRIG-B DC - IEC61588-2009 IEEE1588-2008 PTP./✧23 0# 0 '@5= 0 %1'B F2Y3 5= 0 '( O✧ 4 JK01% => JK ' M-25 +55 => D A4 ' H 0 ✧94 5 6YZ[ 7 8?9: G;<%I"=>' .2U T?@F A'01%45 6P4B F6 (✧4 0 C O CD B DE W U B D E '0`*C E D E F[ ,-%G P;='D :1F[G P;='&'*,- HIJ CRS W Y[ "K %LM✧T=+N IEC61850BN2 V ' -@IEC61850BJ%a ; <'0`O:PQ %R ST 'U D0` W a %U ]^3 ,-3.1./ 013.1.1234516220 V 110 V' ;C JK 80% 115%3.1.2789:, 15W3.1.3;<=>?✧U ./ _` 6" "3 @ _["%J 9 6P✧ !V 62.5/125um'(U'ST✧ "# 850nm✧ $% -30dbm3.1.4@ A>?✧&' '( U9✧ DC220V/100V3.1.59-2BC;DEFG✧U ./ _`IEC61850-9-2"3✧ !V \'I 10M/100M✧ !V 62.5/125um'(U'ST✧ "# 1310nm✧ $% -30dbm3.1.6HI>J\'RJ45 'I 10M/100M B 03.1.7K L.M>?✧- 6P +N- +, IRIG-B- IEC 61588-2009 IEEE1588-2008 PTP./ ✧ 6P \ ) 62.5/125um'(U'ST✧ "# \'1310nm ) '850nm✧*3.*%. 3& + 1us3.2N OP Q✧01 ,-GB/T 17626.2-2006".1B2%/0 1241%2✧01 ,-GB/T 17626.3-2006".1B2%/0 1231%$3 456$✧01 ,-GB/T 17626.4-2008".1B2%/0 1241% 7V8;+,9 5 ✧01 ,-GB/T 17626.5-2008".1B2%/0 1241%:;,< 5✧01 ,-GB/T 17626.6-2008".1B2%/0 1231%$35D0%9=>55✧01 ,-GB/T 17626.8-2006".1B2%/0 1251%4345 5✧01 ,-GB/T 17626.9-1998".1B2%/0 1241%+,45 5✧01 ,-GB/T 17626.10-1998".1B2%/0 1241%?@ A45 5✧01 ,-GB/T17626.12-1998".2B2%/0 1231%100kHz W1MHz+,9 5✧01 ,-GB/T 17626.11-2008".1B2%!B23!% 0 W C."53.3RST✧`D901 + E%`D9 F-X X50Hz' 2 kV( L)'G.1min H I'Z R <J K O`L✧,<01%= >? M% = N >? E 'MB2%HI _[H' F-O25kV%"3P "C.,<,I3.3.1UVT✧4 _[,-! " "3B2%/0 12Q1% FW,< 0,I✧I _[,-! " "3B2%/0 12Q1% F FR P,<FR ST,IW XYZ✧4 => -25 +55✧U I=> -40 +70 'M V H,WXY H'01, `, Z;C'[U\010 D A4✧G] 5% 95% R^M✧ 6 80kPa 110 kPa4[\]^01 TI O %32_DSP E'M3 `600MHz' O `4800MIPS C 1T#4%B 0 \a ()5 O FPGA a '90.U Z FPGA -0`' - 33W E U [ 6 .= 0 '( *01 O, R<UV H@ D %5@'M<D4.1KL.MF?01 - 33'( 01- % O Z- 33)J*+,'*+,aJ.DSP ; %4.2_`a% -=> ' 01 !%B 0 I ' ( * U % O4.3 ;D01 % E F. <S 2.' E P 2. F'01Ma O E % F\Z; U O!"; '; ] 'U XY6 : 0.O<S5 I "#DMU-820 @ AB DMU-821P DMU-822 DMU-823' G-%Y P Z[\]<= 5G %Z[ 0 D BDMU-821010`5 C% QP CDE- D ' Z* GOOSE S E (_1' 0` 2Y DDMU-82201+DMU-821013 D G-' B M R 2YW D 'M< 3/2 %DMU-823012 @ '+N# ? P# P #? ;? V P Z* GOOSE S T%_1 PT%_1'-. )% _1' 0` D5.1DMU-820 01219 2U F A'= [ LED ?01I" +G'RJ45 \ H :1 \ Q A!>5-101% G"#> 5.2 I●%2 (& 2' ' Z@ 2Y.'3 (\ . (●%221 & 2' ' Z@ 2Y.'2Y\21 . (●%222 & 2' ' Z@ 2Y.'2Y\22 . (●%223 & 2' ' Z@ 2Y.'2Y\23 . (●% T1& 2' ' Z@ 0`.' T1\ . (●% T2& 2' ' Z@ 0`.' T2\ . (●%29)1& 2' ' Z@ 0`.'2 9)1 \ . (●%19)2& 2' ' Z@ 0`.'1 9)2 \ . (●%39)2& 2' ' Z@ 0`.'3 9)2 \ . (●%29)3& 2' ' Z@ 0`.'2 9)3 \ . (●% & 2) ' . (5.3 I● ETH1W ETH22 \ ●%SYN1P SYN2&2- 33 ●%SR1 SR10&2 E ●%ST1 ST11&2FT3U●%AP1P AP2&2 3 @ U5.4> 3SYN2SR6SR5>-11DMU-821 Q2>4-12DMU-822 Q2[\ABCDE 2Y D 5 (P E_1 5F E0`% a ; <"'_1 Z '6 Z a 01 GOOSE G P9 3 \O' 01 01 7 G _1ST0` 2Y D5.5.1# "' @ GOOSE ST' 8B E (_1' &2 .K5= ' GOOSE 9:2Y+G5.5.2DMU-823 @ +N D '+N ;5.5.2.1>5-11# ? V P* H :1@H>5-12# ? *JX P QK1 QK2%_1 2Z* * 2~* 5 GOOSE Z* ' :1 H-":1 ' ) / ; _1'QK1P QK2D A_1_ " 'a;<_10@H1 2 1a P2 9)1 8?_[ %ML1\ &+%2 9)1 \ &b P2 9)1 = _[ %ML1= & %2 9)1 = &2 1 2a P1 9)2 8?_[ %ML1\ &+%1 9)2 \ &b P1 9)2 = _[ %ML1= & %1 9)2 = &3 3 2a P3 9)2 8?_[ %ML2\ &+%3 9)2 \ &b P3 9)2 = _[ %ML2= & %3 9)2 = &4 2 3a 2 9)3 8?_[ %ML2\ &+%2 9)3 \ &b P2 9)3 = _[ %ML2= & %2 9)3 = &D A.'@ U "1 P2 3 O B PT% ( .'>? 5_ -a@ 9).' F"A Z9)% /B'@1 9)2 '2 %Z1 /B5.5.2.3>5-13# V P* H :1@H>5-14# *":15 ' ) ; _1'QK1P QK2D A_1_ " 'a;<_10@H1 2a P1 9)2 8?_[ %ML1\ &+%1 9)2 \ &b P1 9)2 = _[ %ML1= & %1 9)2 = &2 2 1a P2 9)1 8?_[ %ML1\ &+%2 9)1 \ &b P2 9)1 = _[ %ML1= & %2 9)1 = &D A.'@ C O B PT% '( .'>?5_ -a@ 9).' F"A Z9)% /B'@1 9)2 '2 %Z1 /B 5.5.2.2>5-17 ? D *"/ :15 ' ) " ; _1'QK D A _1_ " 'a ;<_1 0@H121 1 2a P 1 9)2 8?_[ %ML1\ &+%1 9)2 \ &b P1 9)2 = _[ %ML1= & %1 9)2 = &2 3 2a P3 9)2 8?_[ %ML2\ &+%3 9)2 \ &b P3 9)2 = _[ %ML2= & %3 9)2 = &5.5.2.4>5-18 #?6P- ;? %D5.5.3 7@ @ 2Y D '1 2 2YP2 3 2Y ,2Y : 15.5.3.1>5-19 @ *JX 2Z* * 2~* 4 GOOSE Z* ' :1( a @ % \ U ' @ 7 :1<S ,2YP1 2 2Y 2 3 2Y :1' 1 2 2Y2E 2 3 2Y- ' RS@H.1!"#2!"#$ %&@?I?@II6GOOSE'()*6.1>'GOOSE)*@ GOOSE0` 2Y D+,GOOSE3 -+11 (_122 (_133 (_14 T1_15 T2_16.2(.GOOSE)*+,GOOSE3 -+0,#1RAM B, F2FLASH B, F3- +G ..--4- +,"G ( GPS H +,5\ 0B, I 6\ 1B, I 7\ 2B, I 8\ 3B, I 9\ 4B, I 10\ 5B, I 11\ 6B, I12\ 7B, I13 E1 S+G14 E2 S+G15 E3 S+G16 E4 S+G17 E5 S+G18 E6 S+G19 E7 S+G20 E8 S+G21 E9 S+G22 E10 S+G23 E S J A ?5 E S +G J A24 T ? 1@_25 T ? 2@_262 9)1 \271 9)2 \283 9)2 \292 9)3 \30 +G312213222233223342Y J -.F352Y J -.KJ 7/012.R L✧)*V P MN U H✧Z X Y2 4 0✧ O%D <S O<S% * [✧) 2P .3)1IEC61850-9-2LE45FG6BCa"+ 1"Q"TPID=0x8100\!V288-BAAPPID= 0x4001 0x7fffLength:AB APPID*R% \!V PDU M C%S__=%UAPDU #$()M APDU-T X a9 U, ASDU0 5 APDU%O -0 25 APDU%ASDU%U 5 :1%' + V[H=50 *8 ASDU%APDU <=?V>3)278IEC61850-9-2LE45 1937 IEC61850-9-2LE B <S@ %SMV INT V U 'U /.56 X % WU ]P@HLSB01234567891011121314151mA10mVMSB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1mA1073kA Sign 10mV10737kV Sign32_%( _40_20/.1mA 10mV'( _431_2- _ 02+'12-.? X%JK2-2147kA a+2147kA'U &a1mA .?% JK2-21474kV a+21474kV'U &a10mV ^T XY 6 :%<S@ 56 X % W5 2 X U J0`' 26P@H1 9 X X @ QP X CDE%56Y2 X2I e1=600A( L)'Y22 0x01CF=463 Y U co = (600*1000)/463=1295.89633(W U &\5_)2 IH X X @ QP X CDE%56Y2 X2I e1=600A( L)'Y22 0x2D41=11585 Y U co= (600*1000)/11585=51.79111(W U &\5_)3 X @ QP CDE%56Y2 X2U e1=110kV/3( L)'Y22 0x2D41=11585 Y U co= [(110*1000*100)/3]/11585=548.19620(W U &\5_)。
浅析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2afde3eaaea998fcc220e8a.png)
变 电站 内独立 增 加一 个 光 纤 或光 缆 构 成秒 脉 冲 光纤 网 , 这样 不 仅 使 硬件变得更加复杂 , 而且 , 一旦外部全球定位系统的秒 脉冲 并 单元 运 行 中注 意 事 项 及 常 见 的故 障 问 题及 相应 处 理 建
议
次设备的执行器取代了保护装置发布命令 , 传统的开关量输 出 D O、 输入 D I 都移入智能化开关 , 合并单元随之产生。 合并单元是一个物 理单元 , 在过程层 的设备是非常关键的 , 二 次转换器的电流或 电压 数 据 经 过合 并 单 元进 行 时 间相 关组 合 。 合并 单 元 的输 入 信 号与 传 统 的输 入 模 拟 信 号 不 同 , 而是 由数 字 信 号组 成 , 其 中包 括 来 自变 电 站 录 中查 看 。 的同步信号 、 采集器的采样值 、 电源状态信息等 , 使用高速光纤接 口 3 . 2合并单元常见的故障问题和相应处理建议 接入合并单元。 输入信号在合并单元被进一步处理 , 与此 同时 , 合并 ( 1 ) 合并 单 元 告警 总 , 该 故 障 含 义 表示 合 并单 元发 生 异 常 , 与 面 单 元 通 过 光纤 向 间 隔层 智 能 电子 设 备 输 出 经 过 处理 过 的 采样 合 并 板 告 警 灯对 应 , 采 取 的相 应 处理 措施 是 : 首 先 检 查 报文 , 其 次 上 报 信 数据。 息 给调 度部 门并 停 止使 用合 并 单 元 。 ( 2 ) 失 去 同步 , 该 故 障 的含 义 表 l - 2合 并 单 元 的作 用 示合并单元失去同步信号 源 , 采取的措施是 : 检查同步信 号链路是 合并单元 的接 口功能可以分为两种功能, 一种是和传统的电子 否正 常 。 ( 3 ) 平 台告 警 , 该 故 障 表示 原 件 平 台 告警 , 采 取 的处 理 措施 式互感器配合实现接 口功能 , 另一种是 和保护测 控设备配合实现接 是 : 首先检查报文 , 其次上报信息给调度部门并停止使用合 并单元。 口功 能 。合并 单 元 自身 带 有转 换 器 , 本 身 能 够对 数 据 进 行 采 集 和转 ( 4 ) F T 3 接收( x) 中断 , X = I , 2 , 该故 障表 示 F T 3 接收( x) 通信 中 断 的 换, 不 需 要 额 外 增 加转 换器 , 减 少 了 成本 , 其次 , 合 并 单 元 的 每 个 转 信 号 由 面板 “ F T 3接收 ( X) ” 灯反 馈 , X = I , 2 , 采 取 的 措施 是 : 检查 F T 3 换 器都 能 够 连 接 数 据 流 , 不会相互干扰影响 , 通 过 合 并 单 元 再 把 数 ( X) , X = l , 2 , 口接 收 链 路 、 所 连 接 的 电压 合 并单 元 。( 5 ) G O C B ( X) 中 据传送给相应 的保护和测控装置 ,实现保护和测量 以及控制 的要 断 , X = l , 2 , 3 , 4 , 5 , 该故 障表示 G O O S E数 据( x) , X = 1 , 2 , 3 , 4 , 5接收 求, 但前提是 , 合并单元要和相应的电子式互感器相 配合 , 这就是合 发 生 中断 , 采 取 的处 理 措施 是 : 检查相应的 G O O S E系 统 链 路 。( 6 ) 并 单 元 和 电子 式 互感 器 配 合实 现 的接 口功 能 , 合 并 单 元 通过 与 电子 G O O S E中 断 , 该 故 障 表示 面 板 “ G O O S E通 ” 灯 显示 G O O S E中 断 的状 式互感器 的配合实现数据的采集 , 实现接 口功能 , 然后把数据处理 态 , G O O S E链 路发 生断 链 或 者合 并 单 元 与智 能 终 端 G O O S E断 开 连 之后 出输给相应的保护测控装置 , 实现接 口功 能, 合并单元的接 口 接, 采取 的处理 措 施 是 : 检 查 系统 链 路 , 重 点检 查 G O O S E链 路 。 ( 7 ) 功 能 主 要 是 起 到 了 数 据 的 采集 、 转换 和发 送 的功 能 , 通 过互 感 器 采 并 列 告 警 , 该故 障表 示 并列 状 态 非法 , 由母 线 合 并 单元 发 出 , 采 取 的 检 查 与 之 对应 的并 列 状态 , 采取 紧急 措施 。( 8 ) 切 换告 集 ,自身转换之后把数据传递给控制设备 ,这些数据包括命令 、 指 处 理 措 施 是 : 令、 状态等。 警, 该故障表示切换状 态异常 , 为间隔合并单元发 出, 采取 的处理措 2 合 并单 元 的 同 步 施是 : 检 查 与之 对 应 的切 换 状态 , 采 取 紧 急措 施 。 电力 系统 保 护 对模 拟 量 的采 样 不 仅要 求 高 精 度 , 更 重 要 的是 要 4结 束语 同步, 电力 系 统 一般 都 是 三相 电流 和 电压 , 无法做到同步 , 那 么采 集 合并 单 元 在智 能 化 变 电站 中作 为不 可 或 缺 的部 分 , 合 并单 元 的 到的电压和电流数据难 以处理 , 最终不能实现采集 到的电压和电流 应 用 技术 对 电 网安 全 稳定 可 靠 运行 有 着重 要 作用 。 通 过对 合 并 单元 同步 , 实 现 不 了 三相 平衡 , 就会 对 电网 的安 全 运 行 带来 很 大 的危 害 ; 的简 单 介 绍 , 包括合并的产生 , 作用 , 以及 应 用 现 状 , 对 合 并 单 元 的 除此 之 外 , 电 力 系 统 要 实现 功 率 和 阻 抗 的 计 算 , 也 需 要 对 同一 间 隔 同步 问题 以及 运 行 时 一些 常 见 的故 障 进 行 了总 结 , 给 出 了处理 的方 层 的模 拟 量 进 行 同步 , 否则 就 会 造 成 偏 差 , 或 者 无 法 计 算 相 应 的功 法 。可 以预 见 的是 , 为 了 电 网 的安 全 可靠 运 行 , 随 着技 术 的发 展 , 合 并 单元 技 术会 更 加 先进 , 故 障率 得 到 不断 地 降 低 。但 是 也需 要 完 善 率 和阻 抗 。 合并 单 元 收采 集 器 的 多路 电 流或 电压之 问 需 要 同步 。 由 于不 同 相 关标 准 和规 范 , 对 入 网测 试 的 要求 更 加 严 格 , 合并 单 元 在 速 度 、 精 采 集 器 各 自时 钟 节拍 不 同 , 发送 到 合 并 单 元 的采 样 数 据 到达 先 后 不 度 、 通信 、 同步 、 接 口方式 等方 面技术也将不断进步 , 为智能电 网发 同, 合并单元需要对采集器数据进行插值同步 。比如罗氏线圈原理 展起 到更好 的支撑 作 用 。 的电子式互感器输出是微分后的信号 ,该信号产生相位差 9 O 。 放大 参考 文 献 高次谐波 , 可 以使用硬件积分 , 利用运放加电容电阻构建积分 回路 f 1 ] 殷志 良, 李敏 , 袁成 , 等. 数字化 变电站合 并单元 的应 用和测试Ⅲ. 实现 , 此种方法优点是易实现 , 缺点是会受到环境的温湿度等影响 , 供 用电, 2 0 1 1 , 2 8 ( 5 ) : 3 7 — 3 9 . 各项参数 调节比较麻烦 ,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软件积分 , 利用软件算 f 2 ] 胡国, 唐成虹 , 徐子安 , 等. 数 字化变电站新型合并单元的研 制f J ] . 法累加积分 , 用软件滤高次谐波 , 此种方法优点是灵活 , 参数调节容 电力 系统 自动 化 . 2 0 1 0 ( 1 2 ) : 5 l 一 5 4 .
一种新型合并单元的设计与研究
![一种新型合并单元的设计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1f267a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79.png)
一种新型合并单元的设计与研究摘要:在广东电网,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已得到了逐步应用,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数量逐渐增多。
考虑到变电站数据量大,且需要对时准确等要求,其数字化接口作用的合并单元十分重要。
文章针对合并单元实时性强、数据通信速度快等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合并单元,该单元由FPGA与ARM组成,具有同时处理多任务、通信速率快等特点,适用于新型数字化变电站。
关键词:新型数字变电站;数据通信;CT回路1概述在中山三乡数字化变电站中,数字化保护设备和智能终端得到了全面应用。
数字化变电站优势明显,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但其保护、测控信号均取自于合并器单元输出数字信号,该单元需要及时处理海量变电站数据,且需多进程同时处理,因此对该单元的设计与研究势在必行。
2数字化变电站结构数字化变电站分为3层:变电站层、间隔层、过程层。
在基于IEC61850标准设计的数字化变电站中,减少了大量的常规电缆使用,启用了光纤通信介质。
改变了以往电力电缆连接的工作模式,取而代之使用光纤组网进行互联。
变电站内的电流电压数据直接变位数字量数据,在光纤组网的变电站内传播,各个保护装置通过发布订阅机制,完成所需要的电流电压量数据采集,供自身保护装置判断外部故障量,完成了各个保护装置的电流电压采集。
在间隔层,通过智能终端负责执行数字化保护装置传送出来的命令,从而实现对设备的保护和开关分合闸控制,变电站内各个间隔的互锁及连锁都是在间隔层就地实现的,间隔层设备通过专用光纤接口,采用简易人机界面实现通信功能,并完成信号上送,出口回路实施等,是控制一次设备和完善间隔的重要设备。
合并单元主要作用于过程层和间隔层之间,合并单元能为装置提供电源,通常合并单元的电源部件分为装置自身的工作电源,CT回路的激光电源[1]。
主要特点如下:(1)采集从一次CT送过来的激光电源信号,采集光纤输送过来的两路母线电压数字信号,内部进行高精度DSP采样,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处理,数字化变电站中直接采用一次值数字量进行计算,处理后按照用户既定的通信规约以光信号形式通过光纤OUT口发布输出,供其他装置订阅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www.
二、合并单元关键技术—合并单元间的同步
能否实现合并单元的时间同步(以下简称同步),成为合并单元能否准确 、可靠运行的关键。 过程层的同步含2种情况: (1)全站的合并单元同步,精度1微秒。 (2)互感器间的同步采集 互感器间的同步,目前有硬件脉冲同步、差值同步法(软件)两 种。 合并单元间的同步有三种方式: 1.秒脉冲方式 2.IRIG-B码(直流) 3.IEEE 1588 其中,IEEE 1588同步目前IEC 61850尚未正式支持,但IEC TC57 WG10工作组在2008年召开几次会议中讨论了IEC61588标准在变电站的 应用,倾向于制定一个应用于电力的协议子集,其应用前景得到广泛的看 好。 10 www. © XJGC 10/20/2018 V1.0 冗余的同步措施是提高可靠性的有效手段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数字化变电站中合 并单元应用技术研 究
© XJGC 10/20/2018 V1.0
2018/10/20
目
录
一、合并单元的应用背景
二、关键技术
三、实现体系结构
© XJGC 10/20/2018 V1.0
2
www.
一、合并单元的应用背景—变电站对比图
4.工作环境 5.与数字化工程的配套功能
© XJGC 10/20/2018 V1.0
8
www.
二、合并单元关键技术
合并单元的输出
目前采样值传输方案实际工程中有三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领域 :
1.小信号方式:用于低压一体化开关柜保护,不需要合并单元; 2.9-1方式:用于点对点方式,需要合并单元; 3.9-2方式:用于网络方式传输,应用灵活,符合发展方向,需要合并 单元
工作站1 工作站2 远动站 站控层 工作站1 工作站2 远动站
RS485、以太网 IEC-60870-5104/103
网关 网关 网关
间隔层 电缆 装置1 装置n 过程层
CT/PT
装置1
以太网 IEC61850-8-1 装置n
合并单元 智能接口
光缆
传统互感器
传统一次设备
ECVT
电子式互感器
智能一次设备
DMU-800合并单元:合并单元同步
合并单元间的同步: 各间隔合并单元按设定频率对站级同步秒脉冲分 频采样,同步后以采样计数的形式输出;各合并单 元之间采样计数相同,即为同一时刻数据。
© XJGC 10/20/2018 V1.0
11
www.
二、合并单元关键技术—合并单元间的同步
硬件部分主要由一个高精度实时时钟(RTC)和时间标签单元组成,软件部分通过读写 RTC和计算时间标签来实现IEEE1588协议。时间标签单元为DP83640;
© XJGC 10/20/2018 V1.0
13
www.
IEEE 1588的实现实例
C 61850- 9- 1 IE
IE C 61850- 9- 2 合并单元
GOOSE
新增加的设备
智能单元
过程层
FT3
ECVT
断路器
数字化变电站接线组成图
© XJGC 10/20/2018 V1.0
5
www.
一、合并单元的应用背景—意义
站内一次设备和主控室IED间距离过大,需要铺设大量的光缆 ,造成经济、人力上的浪费。 主控室IED需要很多的数据接口。 点对点接入方式,信息不能共享。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与计量、保护装置的合理接口设计,不仅能简 化二次设备,而且能提高整个系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接口的标准 化和网络化还可促进电力自动化通信控制系统的优化,并最终实现 电力系统内的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
电子式互感器应用
数字化 变电站
IEC61850标准的颁布和实施 高速工业通信网络技术发展 智能断路器技术发展和应用
© XJGC 10/20/2018 V1.0
4
www.
一、合并单元的应用背景—数字化组成图
工作站1 工作站2 远动站
站控层 间隔层
以太网 IEC61850-8-1
保护/测控装置 交换机
GPS时钟同步装置 1 GPS时钟同步装置 2
脉冲 1
脉冲 2
失步切换
GPS脉冲主备切换
光脉冲
光脉冲
光脉冲
光脉冲
光脉冲 脉冲扩充装置
光脉冲 电光转换扩充
© XJGC 10/20/2018 V1.0
12
www.
IEEE1588的实现—硬件辅助方式
它的全称“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定时同步协议标准”
1、同步
全站的合并单元同步 互感器的同步采集
三相电流、电压间采样同步; 变压器差动保护从不同电压等级的多 个间隔间采样同步; 母线差动保护从多个间隔间采样同步 线路纵差保护线路两端数据采样同步
பைடு நூலகம்
2、数据收集和处理 3、输出符合IEC61850标准
IEC61850-9-1 IEC61850-9-2
2009年1月23日,(57_990_INF)正式通知各个国家委员会,宣布 取消IEC61850-9-1,IEC60044-7/8也将废除,由IEC61869-9-2替 代, IEC61869-9-2的数字输出基于IEC61850-9-2 标准(取消FT3传输 帧格式格式)。这意味着IEC 61850-9-2采样值传输方案为唯一的国际标
传统变电站
数字化变电站
传统的变电站采用电缆互联实现间隔间的信息共享。
数字化变电站的信息共享则基于以太网。 前者是模拟信息共享,后者是数字共享。 前者是数据传输,后者是模型化的信息
© XJGC 10/20/2018 V1.0
3
www.
一、合并单元的应用背景—数字化支撑技术
变电站业务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驱动了变电 站一二次设备技术的融合,以及变电站运行方式的 变革,由此产生了——数字化变电站
© XJGC 10/20/2018 V1.0
6
www.
合并单元的功能示意
61850标准:-9-1/-2 IEC 61850-9-1标准定义12路通道。 根据工程需要,实际运用中并未严格遵循;
© XJGC 10/20/2018 V1.0
7
www.
二、合并单元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