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小学生的家长,我们希望孩子在学习语文方面取得好成绩,那么就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下面,我将从以下方面介绍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要引导孩子逐渐养成每天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增加学习效果。
我们可以教孩子预习时先浏览课文,了解大意,然后再仔细阅读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标注不懂的地方,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预习之后,孩子可以做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我们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
预习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能过短,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课程难度来合理安排。
我们可以给孩子列出一个预习计划表,将每天需要预习的科目和内容写上,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制定好预习计划后,我们要监督孩子按时按量完成预习,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或家长请教。
我们还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孩子进行预习。
对于一些难懂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看视频、听课件或者找相关的图书,用生动的方式让孩子更好地理解。
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网站或者软件,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预习。
家长和老师要共同配合起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可以在孩子预习时提供安静的学习场所,避免干扰。
我们还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赞扬,让他们对学习保持积极的态度。
老师也应该在课堂上鼓励孩子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让他们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加上孩子们刻苦努力的付出,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未来努力吧!。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要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一、培养兴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语文是一个需要阅读、理解、表达和思考的学科,而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最好动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语文知识的解释,并通过丰富的语文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主动去预习语文课程,为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形成良好预习习惯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打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预习语文课程时能够集中精力,避免各种外界干扰。
家庭也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预习环境,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理解、支持和帮助,让孩子在家中也能够安静地预习语文课程,养成预习习惯。
三、制定学习计划良好的学习计划是养成预习习惯的前提。
学生在课前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预习的内容和时间。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孩子能够按时、按量地预习语文课程。
四、指导预习方法预习方法是一个需要学生长期积累和实验的过程。
学校和家长应该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预习方法,如阅读法、提问法、归纳法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或相关资料,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语文课前预习。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语文课前预习辅导课程,教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前预习,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五、鼓励分享交流语文学习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总结,而分享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语文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彼此的预习成果、互帮互助,并在课堂上主动向老师提问,积极参与讨论,从而养成在预习语文课程时积极思考和表达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预习习惯怎么培养
小学语文预习习惯怎么培养小学语文预习习惯怎么培养预习是学习经过中的第一步,是学会生本人探索,本人动脑,本人理解的经过,也是学生自学的经过。
所以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很重要。
小学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兴趣。
首先,老师要重视预习环节,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只要老师重视,学生才会重视,只要老师循序渐进、耐心指导,学生才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其次,老师要不断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加强兴趣。
要向学生明确预习的好处,预习对于今后继续学习发展的重要性。
将外部因素转化为内部因素,变要我预习为我要预习。
在学生有了足够的重视后,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
比方,刚开场可选择一些篇幅短小、粗浅易懂的文章,给出预习提纲,进行比一比、评一评,让学生感遭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加强预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将预习方法的培养带入课堂,选择几篇文章上好预习指导课,老师和学生一起预习,重在方法的指导。
可从下面步骤指导: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浏览,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络上下文等弄懂难理解的字词,为进一步学习扫除文字上的障碍。
2、反复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在学生扫除了文字障碍后,要求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对于不好读、难读的语句更要多读,要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
学生假如连文章都不能读通畅,何来浏览教学、课堂效果。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读的经过中,学生已对文章大意、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
3、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有些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很远,学生很难与作者达成感情上的共鸣。
这时就需要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学习古诗时,课前先让学生了解诗人生平、以及他的作品资料,就能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更好地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方案——六年级语文预习课文的方案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方案——六年级语文预习课文的方案
六年级语文预习课文的方案
一、宣讲意义
给学生宣讲意义:预习课文是在学生上课之前,完成一些重要知识预备,便于上课能够快速进入学习;学生通过预习课文认知知识,增加学习的乐趣。
二、播放预习课文的视频
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预习课文的视频来引导学生,以便他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课文,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多角度预习课文
在预习课文过程中,可以通过任务圈、学习检索、连线配对、记忆游戏、任务完成等形式,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预习文本。
四、搭建预习课文反思平台
在预习课文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学生心得反思、案例解析、影评评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思课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把握课文的能力。
五、分组背诵
主要靠课堂时间少,学校之间活动较少,易于学生忘记课文,故而要建立课文记忆的系统,通过进行分组背诵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促进课文的学习。
六、建立练习环境
另外还可以采用游戏练习、益智测试、课文模拟等方式,创设练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
快的学习氛围中,把握课文要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六年级语文预习课文的方案,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完成学生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同时,得到更多的乐趣,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浅谈小学低学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
浅谈小学低学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小学低学段语文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成绩优异的必要条件。
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却是一个难题,下面就来谈谈小学低学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
(一)调整正确的学习态度首先,学生的学习态度需要得到重视。
在课前预习之前,学生首先要明确课文的重要性,并且对课文有着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这样才能够更加主动地去预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认真审视教材其次,在做预习之前,要认真审视教材。
也就是说,全面了解预习所需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或者弱化的学生而言,全面深入地了解教材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这将使学生对教材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更有利于消化教材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逐步分解预习内容接着,要逐步分解预习内容。
很多时候,教材的内容十分多样化,因此需要在预习之前,将材料逐个细分,分解每一个小节内容。
这样,便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教材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四)提问、思考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可以提问、思考。
在预习的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提问、思考,有助于逐渐深入地了解知识点。
通过提出问,可以激发孩子思考和探索的欲望,帮助他更加主动地学习。
对于孩子来说,多问问题,多思考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之一,也是学习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五)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最后,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
在预习的前提下,孩子还可以采取多种学习方法,包括网络查阅、听录音、读父母同学的书,还可以去图书馆、自学角等地方集中学习。
只要孩子敢于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就能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进而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预习,更快速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综上所述,小学低学段语文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及认真审视教材、逐步分解预习内容、提问、思考和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都是有效的方法。
在预习中,孩子还需要具备坚持不懈的态度,勇于尝试和探索的品质,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握和掌控学习节奏,从而取得更高的学习成果。
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方略
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方略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更是至关重要。
而在课堂教学之外,语文课前的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帮助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前预习,以下是一些指导方略:一、培养预习的习惯语文课前的预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宣传、班级督促等手段,引导学生养成每天都要认真预习的习惯。
也可以通过班级鼓励、比赛激励等方式,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意识到预习对学习的重要性。
二、指导学生正确预习在培养了预习的习惯之后,就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预习。
首先要告诉学生预习的目的是什么,即通过预习来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知识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要教导学生如何预习,包括如何读懂课文、如何提取重点内容、如何做笔记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果。
三、提供适当的预习材料对于农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很难接触到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预习材料。
可以通过购买适合学生水平的语文辅导书、提供网络学习资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预习材料。
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利用学校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等资源,扩大预习的范围,丰富预习的内容。
四、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家长是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因此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预习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学生进行预习。
也可以要求家长在家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预习提供必要的支持。
五、定期检查和评价预习效果学校和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布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也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激励学生提高预习的效果,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浅谈小学低学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
浅谈小学低学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而课前的预习对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小学低学段,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课前预习的方法和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视。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低学段语文课前预习呢?一、培养阅读兴趣语文课前预习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家长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题材入手,例如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
适当的引导孩子读一些优秀的故事书,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在阅读时,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引导孩子逐渐领会和理解书中的意义。
二、课本预习在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后,孩子可以尝试对即将学习的课文进行预习。
在预习时,可以先让孩子自己阅读课文,然后再与家长一起读,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通过阅读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预习时,还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了解一些课文中生词的意思,培养孩子的词汇量、理解能力。
在家长引导下,孩子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时也会更有信心。
三、课外拓展除了课本内容,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比如看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书籍或者文章,或者收听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音频。
家长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丰富孩子的知识面,拓展孩子的思维。
这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对语文学习的愿望。
四、讲解与引导在家长引导下,孩子对课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或许还有一些难点需要解决。
这时,家长可以主动向孩子提问,听取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进行讲解和引导。
家长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梳理和理解课文内容,填补对课文内容的空白,让孩子对课文内容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
五、及时复习课前预习完成后,家长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及时的复习,帮助孩子巩固所学内容。
可以通过背诵课文、谈论课文中的难点或者让孩子讲讲课文内容,巩固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孩子的语文学习效果。
对于小学低学段的孩子来说,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上所要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就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培养方法进行阐述。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需要从引发兴趣入手。
语文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涉及到文字、文章、诗歌等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激荡。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有关文学艺术的影视作品或者播放有趣的课文音频片段,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他们产生愿意在课前进行预习的欲望。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合自学的学习资料,例如阅读材料、练习册、学习视频等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告诉他们如何高效地利用课前时间进行预习。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家长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解答问题。
家长还可以监督学生按时进行课前预习,确保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学校和老师的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需要重视课堂的延伸。
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本内容进行衔接,通过延伸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
通过课堂延伸,学生可以将预习所学的知识与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引发学生兴趣、鼓励自主学习、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以及课堂的延伸,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一、指导思想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背景《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而学生的预习内容是否全面、预习方法是否得当,成为预习是否有效的关键。
教师如何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方法的指导,越来越需要我们重视并加以研究。
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三、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3、实践研究法: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一、倡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意义语文水平是学生适合社会必备的水平,学习语文的水平是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前预习是提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
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极大的价值。
”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从实践来看,语文课前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倡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意义语文水平是学生适合社会必备的水平,学习语文的水平是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前预习是提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
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极大的价值。
”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从实践来看,语文课前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1、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形式。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水平实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
2、从功能上看,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水平的舞台。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归纳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归纳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整理1首先,要努力提高小学生的预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预习兴趣,才能够逐渐地培养起他们的预习习惯。
比如,可以下午放学布置预习作业,第二天一早就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好,看谁读得有进步。
及时进行鼓励,以激发大部分学生的预习兴趣,如此四五次,学生都不用老师布置,自己就知道每天晚上回家进行预习了。
第二,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与要求。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并不知道预习时该做些什么。
所以在每次预习之前,教师要告诉他们预习的目标和要求。
有了要求,加之对学习新课文的“求知欲”,学生会在家长的督促和帮助下完成预习。
预习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进度。
第三,要教给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
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学生预习时要具体做好3件事:一是读一读。
读词语和课文。
读课文,一般读5遍。
1~3遍读准字音,第4遍读通顺句子,读出停顿;第5遍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点感情来。
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多读几遍。
二是想一想。
课文中感兴趣的句子、词语是什么意思,生字怎么记住,如果孩子求知欲旺盛,他就会借助图画去研究。
三是问一问。
对于自己解决不了而急于知道的问题可以向父母或他人请教。
如得不到答案可以在旁边画问号,到课堂上去解决。
第四,要放声朗读语文课文。
在语文预习中,放声朗读课文对于形成有效预习非常重要。
俗话说“眼过十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朗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
预习的课文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课文内容,思想意义,了解课文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课文结构、写作方法。
读过几遍课文,其印象肯定会比“一默看”时深刻。
第五,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语文预习中,要让学生学会做预习笔记,这对预习的效果是非常大的。
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1.要让学生转变认识,意识到每次在学习新课前做好预习环节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课前预习的好处是什么,并让学生明白预习作业也是老师交给自己的一项学习任务,同样应该尽力去完成。
同时,老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根据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而制定出相应的预习方案。
2.教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时,尽量全面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对于后进生的预习状况,更应及时去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从中体验到预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3.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加以课前预习。
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预习生字比赛,看谁能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生字,优胜者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这样,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预习的浓厚兴趣。
教师只要长期坚持这样的预习训练,学生也就不难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明确目的预习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让学生在预习时先明确预习前的相关问题,做到胸中有数:预习什么?预习多少?采用什么预习方法?比如,我在低段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这样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的:首先对要求预习的课文,先弄清课文题目是什么,想想你能从题目中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是想去知道些什么;再给课文分出自然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然后对照生字表去圈出课文里的生字;再借助拼音通读几次课文,做到将课文基本读通顺,还可以勾出自己认为是好词佳句的词句或是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注上一定的符号,以方便老师作解答;最后,想想课文大概写了什么内容,并试着了解课后有些什么练习题。
三、解决问题通过预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尽力解决以下问题:1.要求对预习的课文、儿歌、古诗、语文园地、口语交际、我爱阅读等形式的语文内容大概了解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要求“我会认、我会写”的生字各是哪些,各有多少?2.预习过程中,哪些内容弄懂了,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3.课后都有些什么练习题?4.上述内容哪些是可以借助工具书自己能完成的?5.预习内容中的相应插图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和帮助?这样,学生有了预习作基础,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既容易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也感到轻松。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篇•经验交流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肖美红(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奎璧小学,福建泉州)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借此机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因为该习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全面提升,这对其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
所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预习之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并引导他们利用正确的方式去预习要学的内容,从而使其预习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以及相关文献,总结出了以下几条策略:一、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兴趣是驱使学生主动从事某一项工作的原动力。
因此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首先应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为此,各位教师不妨这样去做:1.利诱从某种程度上去说,小学生就像一只只馋嘴的小猫咪,要想让他们乖乖听话,有时候就得“利诱”他们。
为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预习情况,选出若干预习质量最好的学生,然后予以他们周六日可以不用写作业的权利。
要知道,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不写作业”几乎是对他们最高的奖赏,所以这种奖励势必能有效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使其预习兴趣得到激发。
不过,值得注意是,为了强化学生的预习意识,提高他们对预习的认识,教师应这样告诉学生:“因为这些同学的预习质量都很好,所以他们已经能充分掌握我所讲的知识了,所以本周六日,他们可以不用写作业。
”2.赞许赞许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能使学生在预习上更加奋进。
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赞许的力量,并且要将它灵活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之中。
众所周知,小学生大多都渴望被人认同、被人表扬,与此同时,他们还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所以当他们预习过新课以后,往往会非常急切地想要与人分享,并渴望能够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肯定自我价值。
为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多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且要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给予他们肯定、赞许和鼓励,这样一来,学生的预习兴趣势必能得到有效激发。
小学语文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小学语文如何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小学生学好新知识的必要途径,学生凭借个人的学习能力,对教材先大体了解、熟悉一遍,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听课质量和学习效率。
久而久之,无疑对语文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如何做好课前预习一、抓住重点内容预习我们办事情都要有重点、区分主次,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善于把握主流,击中要害,才能把事情办好。
学习也是如此。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事先学习新知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预习就是课堂学习的预备阶段。
新课程标准改革明确规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备这种能力更为重要,而预习则是一次很好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机会。
一直以来,小学生确实也懂得适当地预习,只是不见得能真正抓住关键部分,他们往往通篇预习,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这很明显耽误了时间,而且也完全没有必要。
什么叫课前预习的“重点”·这个问题需要由语文教师提前给学生说明。
通常意义上,教材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课文的层次结构,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所运用的修辞、表现手法等,都能称得上重点。
同时,这些很多也是教学的难点,在预习时,学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不能省略步骤,先从识字、写字开始做起,再到会“无障碍”阅读课文,最终才是弄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在预习中,学生会时刻把工具书放在手边,不会的生词或者词语意思及时查阅,并立刻记住,从而为课堂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例如,学生在预习人教版《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文章的重点就在于司马光遇到掉入水缸里的小孩的反映,是像其他孩子那样碰到危险场面就惊慌失措地逃跑,还是稳如泰山,积极想出合理的办法把孩子救出来。
另外,司马光救人的方式也同样是重点。
学生必须明了这一点,可结合当今社会碰到有人落水,是见义勇为还是冷漠地离开。
在预习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联系这个社会现实谈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当然是像司马光那样,但要讲究方式和策略,在确保个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发挥聪明才智,选择行之有效的方式救人。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要养成每天预习的习惯。
每天预习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我们可以在课前拿出一段时间,查看当天要学习的课文内容。
可以先浏览课文的标题、段落之间的关系、重点词语以及难点句子,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理解和解释。
这样,当上课时,我们就能更好地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要学会提问和思考。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常提问和思考。
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段落想表达什么?”“这个句子有没有其他的理解方式?”通过反复的提问和思考,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我们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提问,互相交流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问题,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语文素养。
要做好课前预习笔记。
在语文课前预习时,我们可以将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记录下来,做成预习笔记。
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记重点内容,使用符号来表示生词或难点句子,以便于我们日后的复习和回顾。
我们还可以将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写在纸上,以便于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和解答。
通过做好预习笔记,我们可以更有条理地掌握和整理所学内容。
第四,要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拓展语文知识的好办法。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名著、小说、散文等,并多读一些报纸、杂志和网络文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背景,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感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要坚持不懈。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坚持和耐心的。
要制定一个预习的计划,并坚持执行。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按时进行预习,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要养成定期复习的习惯。
语文是一个需要积累的学科,通过定期的复习,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提高语文能力。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非常重要。
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习惯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一、重视预习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
不要认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学生就不会慢慢地与教师经历困惑、操作、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就不会一起品尝探索成功的满足和愉悦。
因为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
”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这个比例也许是夸张了点,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动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而自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预习。
其次,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教师既可以从理论方面给学生讲讲预习的好处,还可以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向学生渗透预习的重要作用,并鼓励他们坚持预习,还可以作对比分析,逐渐让他们体会到预习习惯的养成对自己的进一步学习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习成绩的提升至关重要。
第三,教师要有自己的责任感。
随着十年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再颁布,教育部门的一再呐喊,自学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但看看学生的自学能力状况是很不乐观的,这就需要老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来促进这件事,事业很伟大,我们还是做吧。
二、乐于预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预习这项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它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⑴ 在预习活动中引入“竞争意识”。
比如每周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评选出几名“预习小能手”(或者“预习小明星”)。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思考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自主预习的习惯是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的重要素质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呢?首先,我们应该从课前启动着手。
在课堂之前,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及相关资料。
例如,可以采用轻松有趣的方式讲解、演示实验、视听材料展示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借助各种媒体手段,如网络、电视、图书等多种渠道,来开展自主预习。
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增强对话题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在自主预习中,我们应通过指导来提高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导读”、“预习环节”等任务,引导学生寻找问题和困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思考和答疑,帮助他们排除困惑、理清思路。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记录读后感、问题和疑惑等内容,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我们要倡导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从而让自主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常态。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建立学生心理、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信心,例如课堂讲解、学习日志、家长会议、学校宣传和活动等。
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主预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需要全员合作、多渠道投入。
教师需要从提高课前启动到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等方面入手,同时需要倡导学生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将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好,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收获,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新疆伊犁尼勒克县第二小学吐尔逊艾力·努哈依别克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于一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和模仿性极强,给我们创造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也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因此.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就要从教会学生学会预习入手,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顸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成谈谈点滴看法。
一、交给学生方法,培养自读能力
“援之以鱼下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强调预习重要的同时,必须交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
交给学生自读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小学四年级班王任,一路伴
随孩子们成长的我,一直关注着他们的学习方法、过程、效果.为之思索。
经过不断探究,我发现个善于课前预习的孩子思维总是很敏捷,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成绩容易走在其他孩子的前列。
因而,我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并对几
种有效的预习方法做了探究和尝试。
1、读朗读可以帮助理解文章,默读适合边读边思考。
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比如课文写了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写了些什么帚物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
然后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表达的中心".还可以谈谈自己读课文的感受。
2、批: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
预习时,在课文些重点地万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结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早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
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3、查: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以回生的字词。
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
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鞍军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另外,还要查阅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可以利用电脑在网络上查也可以到书店去查阅相关的书籍。
4、思:我们可以结合课后的习题去预习。
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带着予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
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
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
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
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
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能效果,
5、摘:积累借鉴。
课文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句子,优美的描写,动人的抒情,富有哲珲的思想随处可见,文章写得精彩的句段,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直至成诵。
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可以借鉴的词句摘抄下来.以便以后更好的运用。
这样使眼口手脑并用,预习效果好更好。
二、循序渐进,指导预习过程
小学生预习.必须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体系持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安排预习,必须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进行。
现在,每个家庭对砖子学目都很关注,对学日之前的预习环节也很关往。
但是很多小学生始终不能把预习的习惯坚持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老师怎样来关注和帮助孩子预习,如何培养弦
子自王的预习习惯呢?让孩子感受到预习成功的喜悦呢?
首先就要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畏难情绪,注意培养学生对预习的兴趣,而不把预习当成负担,然后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其感受到预习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上,老师在检查预习情况时,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
其次,刚开始预习时不要贪多。
要想做好每件事都要讲究万法,预习更是如此。
到了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就会适当地根据年龄特点和教材选又的特点,指导孩子些预习的方法,家长这时就要及时跟进。
因为毕竟孩子的预习主要是在家里进行的。
如果家长没有及时指导督促.老师在学校传授的方法没有考得到及时的实践体验.很快就会被学生忘掉了。
刚开始预习时.要从小入手。
比如带着孩子读读明天要讲的课文,读过两遍后,再边读边聊聊文中的故事,在轻松的聊天中.孩子就基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趁热大铁带着孩子尝试归纳主要内容。
经过三遍左右的文章认读后,孩子就基本上会认了文中的新字。
对于三年级的刚刚开始预习的孩子米说,做到这样就可以了解家长要观察孩子预习的顺利程度,当孩子能独立灵活的地进行以上步骤预习后,可以再逐步加深难度。
不要剐开始就贪多那样容易把按子吓到了,他就不喜欢预习了。
再次,老师应按年级逐步提高预习要求。
到了五年级,预习的要求可以适当提高了,训练孩子努力做到‘四到”.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首先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教给学生多一些的读书方法,常用的有边读边想边动笔的方法。
因为小学生读书往往有口无心。
教给他们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在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注上拼音,写出解释,朗读课文再读课文,完成预习思考题(思考题可以是老师针对此文出的,也可以是教材里的课后题)。
最后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最后,家长和老师应消除误区。
关于预习习惯,有些家长和老师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通过预习.要孩子达到读懂每句话,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等一系列要求。
需要提醒的是,面对十岁左右的孩子要懂得孩子的认知特点,使得他们对新鲜事物极为感兴趣,而千遍一律的预习要求本身就会使他们反感,另外绝大多数孩子还很缺乏阅读理解能力,如此高的要求,只能把本来想好好预习的激情之火浇灭。
我们知道,预习习惯形成的同时,自学技能也就随之逐步形成了,这是对孩子将来初中,高中,以至于大学后学习生活的奠基,一定要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