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深加工可行性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薯基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简介
以平乡县田付村乡农田为五彩红薯种植基地,在当地进行深加工,成立合作社,以农户和公司相结合的方式,生产五彩红薯及彩薯深加工制品。
1.1.1筹建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筹建单位:河北宏桥物流有限公司
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
财务状况:年营业额1000万,利润在20%以上
1.1.2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项目名称:平乡县五彩薯业有限公司或平乡县五彩薯农业合作社
建设性质:筹建所有制形式:股份合作
建设地点:平乡县田付村乡
建设规模及内容:筹建项目总资产为400余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0万元,流动资金250万元,预计全年总产值1000万元,实现销售利润200万元.
1.1.4项目建设方案
由河北宏桥物流有限公司筹建,引进国内先进的红薯淀粉加工成套设备,提高淀粉品质,淀粉制品(粉皮、粉条、粉丝)的生产技术,采用先进的全自然无公害粉品生产技术,无公害红薯种植技术达到绿色食品要求,以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全程技术开发与指导。
项目土建建设期为:2012年2月—2012年12月。
目前,我国的红薯制品加工处于低层次相对过剩,淀粉及淀粉制品质量普遍较差,粉品的质量安全也受市场的关注,而优质红薯粉品市场相对短缺,全自然无公害粉品更是少之又少,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红薯制品的质量,提升红薯制品的附加值,带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为了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实行董事会监督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1.1.5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200万元。
企业自筹资金200万元。
1.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经严格财务分析,项目年产3000吨淀粉制品后,即可实现:
(1)产品销售收入:1000万元;
(2)总成本费用:700万元:(人工、设备折旧、税金)
1.2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本项目适应平乡县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的需求,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2)本项目引进设备和采用的生产技术成熟,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好。
(3)本项目市场风险小,制定统一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和规避,抗风险能力较强。
(4)本项目采用“发苗,回收,深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公司+农户”产业模式。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按照合同发放优质薯苗,提供无公害种植技术及回收无公害红薯,原料100%来源于农户。可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的利益。
(5)本项目存在资金缺口问题,建议国家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本项目立意新颖,技术先进,市场风险小,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好,可极大的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本地区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方案可行。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业的重大决策,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一项措施。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要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并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同期《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规划》也将农产品深加工及其转化列入规划当中,作为重点进行支持。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安全性是“十一五”时期农产品加工发展的重点,成立以后,不断引进优质红薯品种,提高红薯
产量,采用优良性能的机械设备,开展红薯深加工,带动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使当地的农民从红薯种植与加工中收益,年增加1000多万元,平乡县淀粉及淀粉质量优良,产品供不应求,另外出于发展优质高效无公害的农业的需要,目前的当地加工设备和加工能力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因此必需进行筹建,上新设备,促进红薯加工业的发展。
筹建项目区位于田付村乡,年可种植红薯2万余亩,年产红薯3万余吨,加工毛淀粉5000余吨,全乡可生产红薯粉品1500多吨,项目建设用地50亩,购置淀粉生产线一条,淀粉制品生产线两条,季节性加工淀粉300余吨及淀粉制品300余吨,解决产区红薯及淀粉的销路。公司年产值能够达到1000 多万元,计划常年性员工100人,季节性临时用工可达300人以上。
2.2必要性
红薯耐旱耐瘠,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其产量经济系数较一般谷物高,近年来随着红薯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开展,种植红薯的效益已超过了许多粮食作物。
鲜薯淀粉在加工粉丝、粉条和粉皮中,明显优于用薯干做成的淀粉,鲜薯淀粉的制品备受人们的欢迎。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的鲜红薯淀粉加工主要是自加工自用,方法也多是传统的手工方法,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比例很少,20世纪80年代以来,鲜薯加工量才逐年提高,发展较快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几年时间,机械逐渐代替了手工,加工水平也不断提高,产品大部分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总体而言我国的红薯加工仍是相当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资料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红薯作为原料其转化途径有:
(1)、鲜食或作饲料,
(2)、作为原料廉价出售给当地或外地的淀粉加工厂,
(3)、加工出来的淀粉受手工生产及工艺技术落后的局限而无法形成规模生产,原料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远远没有发挥红薯淀粉应有的潜力。
2、质量意识差,产品低层次相对过剩。
由于我县红薯淀粉加工机械化程度低,红薯收获后基本自用,少部分被外地企业购买,个别农户加工也是手工操作,红薯清洗不干净,碜杂含量大,且薯块的粉碎和浆渣分离间隔进行,放置时间较长,淀粉因氧化而发生褐变,致使淀粉色泽差,加工出的粉制品呈现黑褐色,商品性差,价格低,加之部分商贩在淀粉中加入滑石粉或其它种类的淀粉,破坏了红薯粉品原有的优佳品质,使红薯淀粉制品低层次相对过剩,而高质量的精制粉品却市场需求旺盛,货源紧缺。
大部分红薯淀粉制品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在淀粉制品制作中,许多地方为了改变普通红薯粉品的色泽,提高筋度,在淀粉中添加漂白剂和耐煮剂,既破坏了红薯淀粉的优佳品质,又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更难以通过加入WTO后各国的贸易壁垒。
3、现有的红薯加工设备难以满足普遍的需求
我县虽然是红薯淀粉和粉条的生产的主产区,但近几年来因为种植和收取难度较大,整体加工企业少,导致现在种植区域小,因此,提倡农户种植,为农户提供秧苗和收获机械设备、筹建淀粉及淀粉生产线,提高加工量,提高产品质量尤为重要,提高后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可以带动整个田付村乡仍至全县红薯加工业的升级,形成红薯这个支柱产业并取得长足发展。因此这个项目是完全必要的,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平乡县田付村乡及周围乡镇
3.1.2自然资源状况
田付村乡有农耕地4
海拔30余米。全境中部略高,东西稍低。低洼处易涝,并易形成盐碱地。本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夏热多雨,冬冷干燥,春秋温和适宜。年平均气温12.9℃,一月平均气温-2.5℃,四月平均气温12.1℃。,七月平均气温26℃,十月平均气温15.5℃。极端最低气温-18.8℃,极端最高气温42.2℃。≧0°积温4742℃。≧10°积温4433℃。早霜始于十月下旬,晚霜终于四月上旬,无霜期200天。年平均降水量571.5毫米。年日照2414小时。水浇地面积达24.3万亩;基本上改变了历年干旱缺水、遇涝难排的旧状况。本县土壤早经耕垦,熟化程度较高。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