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复习要点:大气卫生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知识点:大气卫生(2)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知识点:大气卫生(2)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知识点:大气卫生(3)SO2与烟尘共同存在时的联合作用比SO2的单独危害作用大得多。
吸附在IP上进入肺深部,其毒性增加 3-4倍。
IP中的三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可催化SO2氧化成硫酸雾,它的刺激作用比SO2 大10倍。
沉积在肺泡内或粘附在肺泡壁上的SO2 和IP,长期作用会促使肺泡壁纤维增生形成肺纤维性病变以致发生肺气肿,这在老年人中多见。
2)致敏作用吸附SO2 的IP被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原,能引起支气管哮喘。
3)促癌作用 SO2和BaP联合作用时,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BaP 单独作用时的发病率。
4)其他作用SO2 被肺泡吸收后,分布到全身器官,其危害是多方面的。
(三)氮氧化物1.理化特点1)氮氧化物的种类氮氧化物(NOx)是NO、N2O、NO2、NO3、N2O3、N2O4、N2O5等含氮气体化合物的总称。
其中,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主要是NO2 和 NO。
2)感官性状 NO2 是红褐色气体,有刺激性。
NO为无色气体,遇氧则变为NO2。
NOx难溶于水。
3)光化学烟雾的起始物氮氧化物的二次污染物是硝酸雾和光化学烟雾。
2.健康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人体内存在微量的一氧化氮(NO),是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起到第三信使的作用。
但大量的NOx则是有害的。
NO2的毒性比NO高4-5倍。
1)对呼吸道的影响氮氧化物难溶于水,故对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较小,而易于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
长期吸入低浓度NOx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过氧化,损害细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和肺泡细胞,破坏肺泡组织的胶原纤维,并可发生肺气肿样症状。
它尚能缓慢地溶于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2)对血液及其他系统的影响在肺中形成的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即变性血红蛋白),减低了血红蛋白带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
[医学]第三章 大气卫生(1)2012-3-12
![[医学]第三章 大气卫生(1)2012-3-12](https://img.taocdn.com/s3/m/5c1c8a4258fafab069dc022b.png)
可见光的作用 可见光 视觉器官的光受体细胞 神经或神经内
分泌信号 机体的生命活动呈现昼夜周期性的节律 变化(生物钟 )
提高视觉和代谢能力 平衡兴奋和镇静作用 提高情绪与工作效率
3、紫外线(ultraviolet ray,UV)
紫外线的生物作用
波段
生物学效应
过量时可能的危害
UV-A (320-400nm)
到达地球表面的主要为:
红外线(infrared ray):>760 nm 可见光(visible light):400~760 nm 紫外线(ultraviolet ray,UV):<400 nm
1、红外线
热效应:使机体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促进新 陈代谢及细胞增生,过量时会造成组织损伤。
皮肤损伤:短波红外线,红斑(小或中剂量), 皮肤静脉分布的色素沉着(反复照射),大剂量 红外线短期照射使皮温升高,达44度时会出现痛 觉,46度时会出现烧伤。
日射病:600~1000nm,穿透颅骨,40~42℃ 眼睛损伤:视力下降、白内障
2、可见光( visible light )
可见光是指波长400-760 nm的电磁波,主 要来自太阳辐射或人工照明 。
• (三)了解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大气卫生防 护措施。
第一节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大气结构(Atmosphere Structure)
逸散层
热成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一、大气结构
组成:
12km,75%空气+水蒸气
特点: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天气变化复杂;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不同环境状况空气阴离子浓度
空气环境状况 海滨、森林、瀑布 乡村 清洁空气 郊区 公园 城市办公室 城市居室
预防医学知识点: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五)

预防医学知识点: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五)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预防医学专业, 笔试往往考查其专业知识较多, 这篇文章就其中的一个科目-环境卫生学, 给大家梳理下环境卫生学在笔试中的一些考点。
一、大气污染物的转归1.自净大气的自净作用主要是物理作用(扩散、沉降), 其次是化学作用(氧化、中和等)和生物学作用(植物吸收等)。
2.转移污染物的转移去向主要有以下几处。
向下风侧更远的方向转移向地面水体和土壤转移向平流层转移3.污染物转化成二次污染物各种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一次污染物, 在大气中受到化学作用或光化学作用, 本身产生了化学变化, 转变成毒性比一次污染物更大的化学物质, 即为二次污染物。
例如SO2转变成硫酸雾, NO2转变成硝酸雾, 以及烃类和NO2转化成光化学烟雾等, 后者均比前者的毒性大。
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大气污染物主要呼吸道进入人体, 一小部分也可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经呼吸道进入经消化道进入经粘膜、皮肤进入2.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1)引起急性中毒当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 使周围人群吸入大量污染物而造成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可按生成的原因划分成如下两类:①烟雾事件是大气污染造成急性中毒的主要类型, 是由于燃料燃烧产生的烟雾以及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而引起的。
根据烟雾形成的原因, 又可分为两类。
②光化学型烟雾事件:这类烟雾事件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下, 经过转化, 生成具有剧烈刺激作用的光化学烟雾。
(2)造成慢性危害及远期影响①长期刺激作用产生炎症呼吸道炎症的反复发作, 使支气管上皮的分泌物大量排出, 内膜增厚, 有时产生痉挛, 并有瘢痕压迫, 造成气道狭窄, 气道阻力增加, 形成综合性疾病, 称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这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三种疾病的统称。
②心血管疾病③机体免疫功能下降④变态反应⑤慢性中毒⑥致癌作用更多环境卫生学知识点请关注!。
2015年公卫执业医师考点大气污染来源必过技巧

1、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感染B.休克C.急性肾功能衰竭D.应激性溃疡E.压疮2、烧伤抗休克补液时,第一份额24小时输液量从何时计算( )A.来院时B.烧伤后第一次输液时C.口服补液时D.发生休克时E.烧伤时3、烧伤时,伤员现场急救,下列哪项措施比较得当( )A.大量喝开水B.使用冬眠合剂C.推注50%葡萄糖D.服含盐饮料E.肌注止痛剂4、有开放性伤口者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最佳时间为( )A.12小时内B.24小时内C.36小时内D.72小时内E.48小时内5、男性,4岁小儿,两下肢烧伤,其烧伤面积为( )A.38%B.34%C.30%D.41%E.40%6、重度烧伤后补液,晶、胶液体的比例正确的是( )A.一般为l:lB.一般为l:7、男性,25岁,因车祸造成多发性损伤,急救时发现有窒息,腹部内脏脱出,股骨开放性骨折,病人血压低,脉微速。
首先要处理的情况是( )A.窒息B.腹部外伤C.股骨开放性骨折D.休克E.脉搏微弱8、女性,35岁,双上肢烧伤后急诊人院。
主诉:患处疼痛较为迟钝,但拔毛时有疼痛感。
体检:双上肢布满小水疱,疱皮较厚。
估计烧伤深度和预后时下列哪项有错( )A.Ⅰo烧伤愈后无瘢痕B.Ⅲo烧伤愈合后有挛缩C.浅Ⅱo烧伤如无感染不留D.深Ⅱo烧伤可产生瘢痕E.深Ⅱo烧伤仅有色素痕迹9、一手掌五指并拢为体表面积的( )A.1%B.10、5℃,局部穿刺抽出脓液。
此病人的切口属于( )A.缝线反应B.针眼脓肿C.伤口感染D.伤口异常E.缝线脓肿11、下列哪种开放性损伤的伤口边缘较整齐( )A.擦伤B.割伤C.撕裂伤D.裂伤E.皮肤撕脱伤12、狂犬病病毒主要侵犯( )A.中枢神经系统B.肌肉C.周围神经D.皮肤E.内脏器官13、容易引起急性肾衰的损伤是A.严重挤压伤B.广泛擦伤C.严重撕裂伤D.多处刺伤E.冻伤14、预防狂犬病的主动免疫应注射A.狂犬病疫苗B.破伤风抗毒素C.抗狂犬病血清D.狂犬病免疫球蛋白E.抗生素15、某农民,男性,46岁,右下肢因房屋倒塌被砖墙压住,4小时后被救出,6小时后人院,主诉尿少,呈暗红色。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知识点:大气卫生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知识点:大气卫生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知识点:大气卫生大气卫生标准是保护环境以及评价大气污染程度,制定大气防护措施,检查大气卫生防护效果等的法律依据。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整理的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知识点:大气卫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章大气卫生卫生学意义臭氧层约在25~35km处,厚度约为20km,能吸收短波紫外线。
太阳辐射中波长小于290nm的射线被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球表面,避免了宇宙射线、短波紫外线等有害射线对地球表面生物的杀伤作用。
紫外线紫外线C(波长200~275nm)具有极强的杀菌作用,但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也是严重的。
紫外线B(275~320nm)有部分能到达地表,对机体有抗佝偻病作用和红斑作用,并能提高机体免疫水平。
这段波长的紫外线对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作用最大。
紫外线A(波长320~400nm)的生理意义较小,主要是产生色素沉着作用。
紫外线虽对人体健康有益,但照射过度可引起日光性皮炎、眼炎、甚至皮肤癌等疾病。
空气离子化空气中的气体分子(例如氧、氮)在一般状态下呈中性。
当受到外界某些理化因子的强烈作用,其外层电子可跃出轨道而形成阳(正离子,该跃出的电子即附着在另一气体分子而形成阴(负)离子。
轻离子每个阳离子或阴离子均能将周围10~15个中性分子吸附在一起,形成轻阳离子(n+)或轻阴离子(n-)。
重离子轻离子再与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水滴等相结合,即形成直径更大的重阳离子(N+)或重阴离子(N-)。
空气中有一定浓度的阴离子能起到使机体镇静、催眠、镇痛、止痒、止汗、利尿、降低血压、增进食欲、使注意力集中、提高工作效率等良好的作用。
阳离子则相反,对机体产生许多不良的作用。
但如果浓度超过106/cm3,则无论阳离子或阴离子,均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
天然环境中,重、轻离子数的比值(N±/n±)不应大于 50。
大气的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1.(人为)大气污染来源工业企业1.燃料的燃烧工业生产中燃烧燃料,是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来源。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重点笔记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重点笔记2017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重点笔记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2017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重点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住宅的卫生学意义和要求一、住宅的卫生学意义住宅卫生研究的主要任务1.研究住宅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2.研究对住宅的有效卫生监督对拟建的住宅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对建成的住宅进行现场卫生学审查和评价。
3.提倡和推广先进的住宅。
二、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一)制定住宅卫生要求的原则1.保护和提高机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
2.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老年人身心健康。
3.防止疾病传播。
4.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除遵守卫生方面要求外,还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金、土地和建材等资源,满足适用、安全和经济的原则。
(二)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在住宅建筑上应采取各种措施满足下列各项基本卫生要求:1.小气候适宜2.采光照明良好3.空气清洁卫生4.环境安静整洁5.卫生设施齐全6.防止疾病传播7.尽量接近自然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一、住宅的平面配置(一)住宅的朝向住宅的朝向是指住宅建筑物主室窗户所面对的方向,它对住宅的日照、采光、通风、小气候和空气清洁程度等都能产生影响。
(二)住宅的间距(三)住宅内各户之间的关系(四)住宅中房间的配置主室又称居住空间(habitable space)包括起居室(或厅living room)和卧室。
辅室是主室以外的其他房间,包括厨房、卫生间(bathroom,包括便溺;洗浴和洗脸)、贮藏室、过道(前厅),以及室外活动空间等设施。
二、住宅居室的卫生规模居室是住宅中的主室,居室包括人们日常生活在住宅中的卧室、起居室和书房(工作室)。
公卫执业医师复习资料——环境卫生学-复习

1.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hygiene) 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有机或无机的组成成分4.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小气候,秀丽的风光等。
也有不利因素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5.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6.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7.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8.生态环境 ecological environment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9.生态系统 ecosystem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10.食物链 food chai n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称食物链。
其本质是生物通过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种群间得以循环和流动。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环境卫生学 第三节 大气卫生

第三节大气卫生一、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一)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卫生学意义)(二)大气的物理性状1.太阳辐射紫外线可分为UV-A(400~320nm)、UV-B(320~290nm)和UV-C(290~200nm)。
紫外线具有色素沉着、红斑、抗佝偻病、杀菌和免疫增强作用;过强的紫外线可致日光性皮炎和光电性眼炎、甚至皮肤癌等。
可见光综合作用于机体的高级神经系统,能提高视觉和代谢能力,平衡兴奋和镇静作用,提高情绪与工作效率,是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
红外线的生物学作用基础是热效应,适量的红外线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细胞增生,具有消炎和镇静作用;过强则可引起日射病和红外线白内障等。
2.气象因素如果气候条件变化过于激烈,超过人体的代偿能力,例如酷暑、严寒和暴风雨等,可使机体代偿能力失调,引起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关节病等。
3.空气离子重离子数与轻离子数之比值<50时,空气较为清洁。
阴离子具有镇静、催眠、镇痛、降压等作用。
二、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的转归(一)大气污染的来源包括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1.工农业生产:燃料燃烧,工业排放2.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燃烧不充分3.交通运输:石油制品4.污染物迁移和意外事件(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存在形式(★重点掌握)按属性分类: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按存在状态:可将其分为气态和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微粒常常也被称作大气颗粒物。
1.气态污染物包括含硫、含氮、碳氧、碳氢等2.大气颗粒物Dp衡量颗粒物大小TSP(≤100μm); PM10(≤10μm )PM2.5(≤2.5μm );PM0.1(≤0.1μm )TSPPM10PM2.5PM0.1按照大气污染物形成的过程:一次污染物:SO2、CO、NO X、NO2、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二次污染物: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醛、酮酸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
一般来说,二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要比一次污染物大。
公卫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大气卫生标准和大气质量标准

标准和基准的概念大气卫生标准是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法定最高限值。
它是防止大气污染保护居民健康,评价大气污染程度,制订大气防护措施的法定依据。
由于大气污染影响范围广泛,接触的人群几乎包括了所有生活在该地区的人群,尤其包括老、弱、病、幼、孕、敏感体质等体弱人群,而且都是长期、昼夜的持续接触,因此,大气的卫生标准要比生产车间空气的卫生标准制订得更为严格,空气质量要求更高。
标准(standard)和基准(criterion)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基准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对人群不产生有害或不良影响的最大浓度,是根据剂量反应关系和一定的安全系数而确定的,不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人为因素,不具有法律效力。
标准是国家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限量要求和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的技术法规。
标准的制订是以基准为主要依据并且要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经过综合分析而制订的,并由国家管理机关批准颁布,具有法律的制约性的。
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受生产周期、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动。
各种有害物质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类型也各不相同。
因此,我国的大气卫生标准规定了两种浓度的最高容许值,即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和一次最高容许浓度。
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是指任何一次短时间采样测定结果的最高容许值。
有些物质能使人或动植物在短期内(瞬间或20min内)出现刺激、过敏或中毒等急性危害,则该物质必须制订一次最高容许浓度,这是确保接触者在短期内吸入该物不至于产生上述任何一种急性危害的上限值。
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是指任何一天内多次测定的平均浓度的最高容许值。
对一些有慢性作用的物质都应制订此值,亦即经过长时间(数月、数年)的持续作用也不致引起最敏感对象发生慢性中毒或蓄积现象以及远期效应的日平均上限值,在任何24小时内均不应超过,以达到防止污染物慢性和潜在性危害的目的。
有些物质既能产生急性危害,又能产生慢性危害,则两种最高容许值都应制订。
我国大气卫生标准以重量浓度(mg/m3)表示,即标准状况下1m3空气中该物质的重量mg数。
环境卫生学:大气卫生

等温层结(γ=0 ,γ<γd)
气温沿高度增加不变 多出现于阴天、多云或大风时 太阳的辐射被云层吸收和反射,地面吸热减少, 此外晚上云层又向地面辐射热量,大风使得空 气上下混合强烈,这些因素导致气温在垂直方 向上变化不明显 此时上升空气团的降温速度比周围气温快,上 升运动将减速并转而返回,大气趋于稳定状态。
环境卫生学
防护
规 工 划 艺
监 督 和 管 理
结构 天然的大气 组成 物理性状 间接 危害 直接 危害 污染 物种 类 烟雾 事件 急性 危害 生产 事故 慢性 危害
大气
来源 影响 因素 转归 污染的大气
?
调查 监测
健康
一、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大气的结构
对流层:Troposphere 平流层:Stratosphere 中间层:Mesosphere 热成层:Thermosphere 散逸层:
•●
将一定时期内各个风向出现的频率按比例标在罗盘坐 标上
•风速:决定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快慢和程度
•反映某地区一定时期内的 主导风向,从而能反映出该 地区受某一污染源影响的主 要方位 •全年污染以全年主导风向 的下风向地区污染最严重 •瞬时污染以排污当时的下 风向地区最受影响 •为了尽可能避免对大气的 污染,工业区的选址应该在 当地常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
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永远是随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空气垂直移动过程中因气压变化而发生温度的绝热 变化 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986度
递减层结(γ>0, γ>γd)
气温沿高度增加而降低 一般出现在晴朗的白天,风力较小的天气 地面由于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使近地空气 也得以加热,形成气温沿高度逐渐递减 此时上升空气团的降温速度比周围气温慢,空 气团处于加速上升运动,大气为不稳定状态。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害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群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
2、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
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其三中物质形态(气、液、固)不会以完全单一介质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3、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前者如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后者如人类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及相关环境因素。
4、人和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1)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2)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3)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5、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三类。
6.、(见后)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如光化学烟雾、无机汞化合物。
7、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认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
次生环境: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8、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皮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可将人类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
2、三个基本圈带: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
大气圈可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外大气层),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量的0.2%左右。
环境卫生学03第三章-大气卫生

气压低 10℃
1000m
膨胀
气压高 20℃
地面
压缩
● 大气稳定度取决于 r 与 rd 的相对值和 r 的绝对值
上升
10℃ 1000 m 5℃
10℃ 1000 m
15℃
rd=1
r=1.5
下 rd=1
降
r =0.5
20℃
气体------SO2、CO、NOX等 蒸汽------汞蒸汽、苯蒸汽
沉降性颗粒物------粒径>100um颗粒物 ● 颗粒物质 总悬浮颗粒物(TSP) ---粒径≤100um颗粒物 (固体、液体) 可吸入尘(IP)(PM10)----粒径≤10um颗粒物
细粒子(PM2.5)----粒径≤2.5um颗粒物
SO2 CO
NO2 HC 灰尘
一般情况 燃烧良好
60 0.23 9.1 0.1
11 3
60
60
1.4
22.7
9.1
3.6
0.5
5
11
11
6
9
(二)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living stove)
● 生活炉灶的排放特点 1、量大 2、燃烧不完全,污染物排放量高 3、无組织排放 4、低空排放,直接影响居民健康
热层 (电离层)
-60℃
0℃
大气结构示意图
------------中间层 -------------
平流层(同温层)
-----------对流层 ------------+60 ℃
1、对流层 (troposphere)
● 包含空气总量的95% ,含有一定量的水 蒸汽、烟尘、微生物等夹杂物
医学卫生学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大气复习过程

3.气象因素(meteorological factor)
• 天气: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气象因素的综合 表现,主要为气温、气湿、气压、风、云、雨、雪 等大气状态在短时间内的变化
• 气候:某地区长期天气变化情况的概括
(1)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如花粉症、枯草热、流行性感冒等,均与季节有明显相关, 可称为“气候病”。
有致癌危险性的大气污染物包括苯并(a)芘[B(a)P]、 苯、石棉、砷、镍、铬等重金属及颗粒物,特别是细粒子。
2. 大气污染的间接危害
(1)产生温室效应 (2)形成酸雨 (3)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
(1)产生温室效应
由于生产和生活中大量燃料的燃烧而产生大量 CO2并排入大气,又因大面积森林砍伐而缺乏足够 的植物来吸收CO2,使大气中CO2含量上升,CO2能 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 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②光化学烟雾
是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NOX)和烃类污染物在强烈日 光作用下产生的浅蓝色烟雾而引起的。
洛杉矶从1943年到1955年发生过多次光化学烟雾污 染事件,特别是1955年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当时气温 高达37.8℃,持续一周多时间,很多居民出现眼和呼吸道 刺激症状,老弱病患者死亡率增加,65岁以上的人群平均 每天约死亡70~317人。
发生在夏秋季节的白天; c.多发生在南北纬度60°以下地区; d.大城市内机动车拥挤、高楼林立,街道通风不畅,
容易发生此类事件; e.受害者症状主要是眼睛红肿、流泪、咽喉痛、喘
息、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心肺功能衰竭等 患有心脏病、肺部疾患的人受害最重。
②生产事故 • 博帕尔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印度,1984年)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苏联,1986年) • 重庆井喷事件
执业医师复习要点:大气卫生

执业医师复习要点:大气卫生执业医师复习要点:大气卫生空气卫生 air hygiene环境卫生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重点研究空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地球周围包围着很厚的一层空气,叫大气圈,通常可分为3层: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电离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最靠近地表而且密度最大的一层,空气总量的95%都集中在这一层内,并由于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形成各种气象现象。
人类就生活在这一层的底部,为此这一层与人类生命活动关系最密切。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人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气体交换、热能交换等,以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大气的组成成分,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
大气卫生:1、由于宇宙射线、放射线等的作用,使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失去外层电子而形成:正离子。
2、新鲜空气中,重离子与轻离子的比值是:小于50。
重:轻<1:503、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高于农村,与大气中何种污染物有关:砷、铬、苯并(a)芘。
4、在低浓度大气污染物中长期作用下,易诱发: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5、在大气严重污染地区的儿童易患:佝偻病。
6、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过高可致呼吸系统炎症和肺水肿。
7、大气垂直温差的正常状态是:由地表到上空,气温逐渐降低。
高度↑1km,气温6.5℃。
8、二次污染物: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毒性增加后,新形成的污染物。
9、大气污染监测,每年至少采样季节和采样次数是:冬、夏两季各一次。
10、粒径大于10μm的称降尘;粒径小于10μm的称飘尘;大于5μm的尘粒易被呼吸道阻留,对局部粘膜组织产生刺激作用,引起慢性炎症;小于5μm的尘粒,可进入深呼吸道,直到小支气管和肺泡。
11、对眼睛和上呼吸道刺激较小,但容易进入深部呼吸道的大气污染物是:氮氧化物。
12、有效排放高度:烟囱本身的高度与烟气上升高度之和。
13、决定大气污染程度最基本的因素是:污染物排放量。
14、大气卫生标准与车间空气卫生标准有许多不同,但也有相同,相同点是:毒理实验是制定标准的方法之一。
2020医疗招聘考试预防医学资料:大气污染

2020医疗招聘考试预防医学资料: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在我国第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GDP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也对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目前大气污染已经变成全国性重大关注内容。
大气污染一般会集中出现在大中型城市,目前也开始向着小城市和乡镇发展,开始逐渐呈现全国范围内的大气污染。
根据相关调查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处于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处于世界第二位,在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三十个城市中我国就占了二十个。
我国每年的燃煤量处于世界第一位,进而导致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与粉尘严重影响到大气,再加上我国汽车的增多,更是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我国是当前全球首位的燃煤大国,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煤炭作为主要燃料不仅可以供家庭取暖之用,更是可以供给第二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
我国的主要发电都是依靠火力发电,目前火电占据我国年发电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这也是造成我国二氧化碳和硫化物产量过高的原因。
此外我国不断发展煤化工和石油天然气化工,更是增加了大气污染的压力。
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购买力的提升,我国当前机动车的数量逐年递增,这就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量越来越大。
据调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和幅度明显惊人,汽车尾气排放成为了当前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我国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虽然我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可是从当前情况来看大气污染依然不容乐观,废气排放量依然处于特别高的水平。
对此我们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人力、财力投入,重点加强对高新技术的运用和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整个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以便可以更好地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医师复习要点:大气卫生
执业医师复习要点:大气卫生
空气卫生airhygiene环境卫生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重点研究
空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地球周围包围着很厚的一层空气,叫大气圈,通常可分为3层: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电离层。
对流层
是大气圈中最靠近地表而且密度最大的一层,空气总量的95%都集
中在这一层内,并由于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形成各种气象现象。
人类就生活在这一层的底部,为此这一层与人类生命活动关系
最密切。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人机体与外界
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气体交换、热能交换等,以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
活动。
大气的组成成分,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与人类的健康和
疾病密切相关。
大气卫生:
1、由于宇宙射线、放射线等的作用,使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失去
外层电子而形成:正离子。
2、新鲜空气中,重离子与轻离子的比值是:小于50。
重:轻<1:50
3、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高于农村,与大气中何种污染物有关:砷、铬、苯并(a)芘。
4、在低浓度大气污染物中长期作用下,易诱发:呼吸系统感染
性疾病。
5、在大气严重污染地区的儿童易患:佝偻病。
6、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过高可致呼吸系统炎症和肺水肿。
7、大气垂直温差的正常状态是:由地表到上空,气温逐渐降低。
高度↑1km,气温↓6.5℃。
8、二次污染物: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毒性增加后,新形成的污染物。
9、大气污染监测,每年至少采样季节和采样次数是:冬、夏两
季各一次。
10、粒径大于10μm的称降尘;粒径小于10μm的称飘尘;大于
5μm的尘粒易被呼吸道阻留,对局部粘膜组织产生刺激作用,引起
慢性炎症;小于5μm的尘粒,可进入深呼吸道,直到小支气管和肺泡。
11、对眼睛和上呼吸道刺激较小,但容易进入深部呼吸道的大气污染物是:氮氧化物。
12、有效排放高度:烟囱本身的高度与烟气上升高度之和。
13、决定大气污染程度最基本的因素是:污染物排放量。
14、大气卫生标准与车间空气卫生标准有许多不同,但也有相同,相同点是:毒理实验是制定标准的方法之一。
15、选择严重、轻度污染区和清洁对照区进行大气监测,目的是:地区性污染调查。
16、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是:1.5m
飘尘的采样高度是:3~5m
降尘的采样高度是:5~15m
17、光化学烟雾是二氧化氮的二次污染物,是强氧化型烟雾,多发生在夏秋季的白天。
18、关于采集方法:二氧化硫(浓缩法);一氧化碳(集气法);飘尘(浓缩法)。
19、关于测定方法: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比色法);一氧化碳(气相色谱法);飘尘(重量法)。
水体卫生:
1、环境毒物引起的“三致”作用是:致癌、致畸、致突变。
2、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的位置:在地球的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
3、在水体污染源的调查内容中,有一条与大气污染源的调查相同,即:企业的种类、性质和规模。
4、监测水体底质的目的:进一步反映水体受重金属污染的情况。
5、最理想的生活饮用水源是:深层地下水。
6、水体自净作用的概念:水污染后可通过水体自身的物理、化学、生物学作用,将污染浓度逐渐降低至污染前的状况。
7、水中的氮化物是蛋白质分解的产物:
蛋白质→蛋白性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如无氧存在,氨氮就是最终产物)
三氮在水中出现的卫生学意义
8、江河水质的监测每年三次的时间是: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
9、水中“大肠菌群值”的含义是:发现一个大肠菌群的最小水
样容量(ml)。
“总大肠菌群”为水体被粪便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
大肠菌群<3个/L
10、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1ml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