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定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CGCS2000)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大地坐标系,是中国国家标准测绘坐标系统之一。
它是在1954年国家地理局所制定的1954国家大地坐标系基础上,结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和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建立的。
CGCS2000包括大地坐标系和高程标准,大地坐标系定义了地球上各点的经度、纬度和大地高相对于地球基准面的数值,高程标准定义了地球上各点的高程数值。
大地坐标系与高程标准共同构成了CGCS2000坐标参考系统。
与之前的国家大地坐标系相比,CGCS2000在准确性和可靠性上有了极大的提升。
它采用了GPS技术进行大地测量,并利用全球分布的卫星接收站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CGCS2000还参考了世界地理参考框架(WGS84),以确保其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
CGCS2000的基本参数包括大地椭球参数和转换参数。
大地椭球参数包括椭球体长半轴、短半轴和椭球体扁率等。
转换参数包括各地区基准点的经纬度偏移量、高程偏移量和正高改正数等。
这些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CGCS2000的应用非常重要。
CGCS2000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被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导航、地籍管理、精密测量等领域。
在GIS中,CGCS2000提供了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帮助人们在地图上确定位置、导航、进行空间分析等。
在卫星导航中,CGCS2000提供了准确的定位数据,帮助导航系统进行精确导航。
在地籍管理中,CGCS2000提供了准确的土地边界和界址点位置,有助于土地管理和土地交易。
在精密测量中,CGCS2000提供了准确的测量结果,帮助科学家进行各种研究和测量。
总之,CGCS2000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大地坐标系,它采用了GPS技术和ITRF建立,准确性和可靠性极高。
它的广泛应用说明了它在测绘、导航、地籍管理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性。
CGCS2000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在地理信息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国内外的地理信息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规范指南.doc
附件: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一)模型选择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
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三)模型参数计算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1980西安坐标系下1:2.5-1:10万 DEM数据库转换 a、按照相应比例尺对应图幅分块,在需 补充内容的邻接边各增加一个相应比例尺图幅; b、依据相应的比例尺图幅的X、Y坐标平 移量,进行图幅坐标平移,并参考像素分辨率 确定起算坐标完成数据重采样; c、d按1954年北京坐标系1:2.5-1:10万 DEM数据库转换的d、e步骤进行。
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 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 长半轴 a=6378137m 扁率 f=1/298.257222101 地心引力常数 GM=3.986004418×1014m3s-2 自转角速度 ω=7.292l15×10-5rad s-1
c、添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方里格网层,删除原方里格 网数据层; d、完成图廓更改、数据编辑、数据接边、拓扑重建、数据入 库等数据后处理及建库工作; b、依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对应的比例尺标准分幅图廓进 行数据裁切,区域边缘图幅中的数据空白区利用相邻图幅数 据进行补充; c、添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方里格网层,删除原方里格 网数据层; d、完成图廓更改、数据编辑、数据接边、拓扑重建、数据入 库等数据后处理及建库工作;
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
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 三、1:2.5-1:25万数据库的转换 四、1:1万及1:5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转换 五、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 标系建立联系的方法 六、坐标转换方法 七、附录
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
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介解析
返 回 主 菜 单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
(一)模型选择 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 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 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 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 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但 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 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 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 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0.00000000608347 -0.00000000001427
0.00344978650678 9.7803253361 9.8321849379
9.7976432224 9.8061977695
赤道正常重力值γe(伽) 两极正常重力值γp(伽)正常重力平均值γ(伽) 纬度来自5度的正常重力值γ45°(伽)
(五)数据库中点位坐标转换模型参数计算
的区域选取 对于1980西安坐标系下的数据库,采用全国数 据计算的一套模型参数可满足1:5万及1:25万 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采用全国数 据计算的六个分区的模型参数可满足1:1万比 返 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对于1954年北 回 主 京坐标系下的数据库的转换,采用全国数据 菜 单 计算的六个分区的模型参数可满足1:5万及 1:25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按 (2°×3°)进行分区计算模型参数可满足 1:1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
椭球平均半径R1(m) 相同表面积的球半径R2(m) 相同体积的球半径R3(m)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指南
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一)模型选择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
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三)模型参数计算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
选择部分重合点作为外部检核点,不参与转换参数计算,用转换参数计算这些点的转换坐标与已知坐标进行比较进行外部检核。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指南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短半径b(m) 6356752.31414-12--13- 极曲率半径c (m)6399593.62586 第一偏心率e0.0818191910428 第一偏心率平方e 20.00669438002290 第二偏心率e '0.0820944381519 第二偏心率平方e '20.00673949677548 1/4子午圈的长度Q(m)10001965.7293 椭球平均半径R 1(m)6371008.77138 相同表面积的球半径R 2(m)6371007.18092 相同体积的球半径R 3(m) 6371000.78997椭球的正常位U 0(m 2s -2)62636851.7149 动力形状因子J 20.001082629832258 球谐系数J 4-0.00000237091126 球谐系数J 60.00000000608347 球谐系数J 8-0.00000000001427 22/m a b GM ω= 0.00344978650678赤道正常重力值γe (伽) 9.7803253361两极正常重力值γp (伽) 9.8321849379正常重力平均值γ(伽)9.7976432224 纬度45度的正常重力值γ45°(伽) 9.8061977695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参数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h in aGeod etic Coor dinat e S ys te m 2000,简称CGCS2000)。
参考历元为2000.0,其定义为:原点: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定向:初始定向由1984.0时B IH(国际时间局)定向给定;是右手地固直角坐标系。
原点在地心;Z轴为国际地球旋转局(I ERS)参考极(IRP)方向,X轴为IE RS的参考子午面(I RM)与垂直于Z轴的赤道面的交线,Y轴与Z轴和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参考椭球采用2000参考椭球,其定义常数是:长半轴:a = 6378137m地球(包括大气)引力常数:GM =3.986004418×1014m3s-2地球动力形状因子:J2 =0.001082629832258地球旋转速度:ω =7.292115×10-5ra ds-1正常椭球与参考椭球一致。
------------------------------------------------------------------------------------我国大地测量几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新发展程鹏飞1,杨元喜2 ,李建成3,孙汉荣4,秘金钟1(1 .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9 ; 2 .西安测绘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3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4 .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中心,北京100036)摘要: 综述我国大地测量及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新进展,介绍近几年我国大地测量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坐标系统的建立、维护和更新;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应用;地壳运动监测与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研究进展。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概念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概念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简称CGCS2000)是我国采用的一种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一种用于描述地球表面上点位置的坐标系,它通过确定地球椭球的几何参数、原点位置以及坐标轴的方向来描述地球表面的点位置。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基于国际地球参考系统1997 (ITRF97)而建立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地理信息、导航、制图等领域的需求。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位于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这使得该坐标系具有较好的全球适用性。
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分别为: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方向;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 (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这样的坐标系设计使得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能够较好地满足地球表面点位置的描述需求。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如下:长半轴a为6378137米,扁率f为1/298.257222101。
这些参数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此外,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还采用了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使得坐标系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我国地理信息、导航、制图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各类地理信息数据提供了统一的空间参考框架,使得地理信息数据能够更好地集成和共享。
此外,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还为地球观测、导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总之,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一种基于国际地球参考系统1997建立的大地坐标系,具有全球适用性、高精度和可靠性等特点。
在我国地理信息、导航、制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各类地理信息数据提供了统一的空间参考框架,并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简称2000国地坐标系,是我国现代大地坐标系统的一部分,于2009年开始实施。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采用CSC2000代表点和CJCS2000代表点进行了建立。
这套坐标系统的建立旨在提高中国地图测绘精度,满足国家制图需求,促进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并保障国土资源管理。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概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基于GPS技术和现代大地测量技术建立的。
该坐标系主要由大地水准面、椭球面和坐标转换参数组成,是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球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
2000国地坐标系在中国国土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土资源管理、灾害监测和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持。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特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高精度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了最新的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具有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这使得通过2000国地坐标系获取的地图和地理信息数据更加准确可靠。
统一标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由国家测绘局颁布的统一标准,确保了地图、地理信息数据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不同部门和地区使用2000国地坐标系可以避免数据不兼容的问题。
易于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参数明确规定,简化了坐标转换过程。
使用2000国地坐标系的软件和算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支持,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效率。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应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广泛应用于测绘地图、建设工程、资源管理、地震监测、气象预报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2000国地坐标系不仅可以提供精确的坐标定位信息,还可以支持不同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共享。
结语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建立和应用推动了我国地理信息科技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稳固的技术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2000国地坐标系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cgcs2000坐标系名词解释
cgcs2000坐标系名词解释
CGCS2000是“中国大地坐标系统2000”的缩写,是中国国家测绘局于2003年正式发布的大地坐标系统。
它是中国大地测量的基准系统,用于描述和测量中国境内的地理位置和空间数据。
CGCS2000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大地测量学原理和方法,以WGS84(世界大地测量系统1984)为基准,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大地测量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大量GPS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了中国大地测量的现代化、数字化和国际化。
CGCS2000坐标系是中国大地测量的基准系统,它提供了精确的地理坐标和高程数据,广泛应用于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导航定位、自然资源调查等领域。
与此同时,CGCS2000还与国际上的坐标系统相兼容,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对接提供了便利。
总的来说,CGCS2000坐标系是中国国家测绘局制定的大地坐标系统,是描述和测量中国境内地理位置和空间数据的基准系统,具有高精度、国际通用性和广泛适用性的特点。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
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三)模型参数计算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
选择部分重合点作为外部检核点,不参与转换参数计算,用转换参数计算这些点的转换坐标与已知坐标进行比较进行外部检核。
应选定至少6个均匀分布的重合点对坐标转换精度进行检核。
(五)数据库中点位坐标转换模型参数计算的区域选取对于1980西安坐标系下的数据库,采用全国数据计算的一套模型参数可满足1:5万及1:25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采用全国数据计算的六个分区的模型参数可满足1:1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
对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的数据库的转换,采用全国数据计算的六个分区的模型参数可满足1:5万及1:25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按(2°×3°)进行分区计算模型参数可满足1:1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
三、1:2.5-1:25万数据库的转换(一)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组织的数据库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组织的图形数据(DLG、DEM、DRG),依据以下方案进行转换。
1、1:2.5-1:10万DLG数据库转换(1)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1:2.5-1:10万DLG数据库转换a、依据相应比例尺分幅进行区域划分,分两步完成坐标转换。
首先进行椭球体变换,再利用对应的比例尺图幅区域的X、Y坐标平移量进行坐标平移;b、依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对应的比例尺标准分幅图廓进行数据裁切,区域边缘图幅中的数据空白区利用相邻图幅数据进行补充;c、添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方里格网层,删除原方里格网数据层;d、完成图廓更改、数据编辑、数据接边、拓扑重建、数据入库等数据后处理及建库工作;e、图幅换带接边:采用右图(1954年北京坐标系)接左图(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时,先进行右图的椭球体与换带转换,在左带中利用左图的平移量进行右图的坐标平移,完成接边后保存在左带中的右图(备份)成果。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首先进行椭球体变换,再利用对应的比例尺图幅区域的X、 Y坐标平移量进行坐标平移; b、依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对应的比例尺标准分幅图廓进 行数据裁切,区域边缘图幅中的数据空白区利用相邻图幅数 据进行1:25万 标准分幅图廓进行数据裁切,区域边缘图幅中的数据 空白区利用相邻图幅数据进行补充;
(4)数据后处理,包括:图廓更改、新格网层 添加、数据编辑、数据接边、拓扑重建、数据入库等;
(5)更改元数据文件
❖ 5、1:25万DEM数据库转换
(1)利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对应的 DLG数据层,重新内插生成DEM;
(2)依据新的DEM更改元数据文件。
(二)按其它方式建立的数据库
❖ 1、按区域建立的图形数据库
❖ 按区域(省、地区、流域等)建立的图形数据库 (DLG、DEM、DRG),可先分带分块分层完成转 换,参照以上相应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转换 方案转换后拼接合成。
❖ 1:10万-1:25万数据库,依1:25万数据库转换方案 逐块进行转换,再整体拼接合成;按非高斯投影方式 组织的,将原数据经纬网30′×30′或15′×15′交点作 为坐标转换参考点,计算这些参考点在2000国家大地 坐标系下的坐标,利用地理信息软件进行图形纠正, 完成数据转换。
m 2a2b / GM 赤道正常重力值γe(伽) 两极正常重力值γp(伽) 正常重力平均值γ(伽)
0.00344978650678 返
回
主
9.7803253361
菜
单
9.8321849379
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介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
❖ (一)模型选择
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 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 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 指南第六部分。
❖ (二)重合点选取
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但 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 ,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 ,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 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 个。
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
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 、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 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 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 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 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 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 残余的全球旋转,
。首先进行椭球体变换,再利用对应的比例尺图幅区域的X 、Y坐标平移量进行坐标平移; b、依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对应的比例尺标准分幅图廓进 行数据裁切,区域边缘图幅中的数据空白区利用相邻图幅数 据进行补充;
c、添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方里格网层,删除原方里格 网数据层;
d、完成图廓更改、数据编辑、数据接边、拓扑重建、数据入 库等数据后处理及建库工作;
CGCS2000国家大地坐 标系简介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
简述我国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
标题:我国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简述摘要: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是我国大地测量的基本测量系统,是基于国际大地参照系建立的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统。
它是我国大地测量基准,为地图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它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了统一的坐标基准和地球大地测量参考系统。
正文:1. 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的概念与意义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简称国家2000系统,是基于国际大地参照系(ITRF)建立的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统。
它是我国大地测量的基本测量系统,是我国大地测量基准。
国家2000系统为我国地图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它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了统一的坐标基准和地球大地测量参考系统。
它的建立与实施,对促进我国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及保障国家国土空间信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历程我国大地坐标系历经数次调整。
1956年和1970年两次大调整,1970年是第一次国家统一测量大地坐标的重大措施,实施后使用时间最长,效果最好。
1998年以来,国家测绘局在其基础上,通过测量改革和科技进步逐步完善国家大地坐标系体系,渐渐形成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
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于2003年全面实施,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兼容,已成为我国大地测量的基准体系。
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的建立也标志着我国大地测量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
3. 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是基于国际大地参照系ITRF的国家大地坐标系统。
它采用地表曲面上的物理点三维坐标作为大地坐标系的基本坐标,以此作为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基准。
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基准点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大地参照系建立及大地坐标的计算等步骤。
这些原理确保了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的精度与稳定性。
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的结构包括椭球体、大地基准面、基准点等重要组成部分。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4)数据后处理,包括:图廓更改、新格网层 添加、数据编辑、数据接边、拓扑重建、数据入库等;
(5)
(1)利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对应的 DLG数据层,重新内插生成DEM;
2、按线性条带建立的图形数据库
按线性条带(境界、河流、交通线、管道线等)建立的图形 数据库,可依据条带的方向、长短等分段进行,再拼接合成; 也可通过条带中一定密度地物点的两套坐标,通过软件逐点进 行纠正。具体方法:
分块纠正:对于1:1万分块,按1:1万数据转换方案逐块纠正 后接边合成;对于1:5万分块,按1:2.5-1:10万数据转换方案逐 块纠正后接边合成;
f、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元数据相关条目进行更改。
(2)1980西安坐标系下1:2.5-1:10万DLG数据库转换
依据相应比例尺分幅进行区域划分,不考虑椭球体变 换,直接利用对应的比例尺图幅区域的X、Y坐标平 移量进行坐标平移;然后按照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 DLG数据库转换的b~f对应步骤进行。
2、1:2.5-1:10万DRG数据库转换
b、在DRG数据上叠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新 的大地控制基础层(图廓及方里格网等),新图廓中 数据空白或数据出图区域不做图纹补充和裁减;
c、在图例中添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新的控 制基准说明条款;
d、完成数据合层,并保持DRG数据的原有分辨 率;
e、更改元数据中相关内容,增加1954年北京坐 标系标准分幅的图廓四角点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 坐标,计算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标准分幅的图廓四角 点的坐标。
(五)数据库中点位坐标转换模型参数计算 的区域选取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关于印发启用2000国家坐标系实施方案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24号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有关中央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主管部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主管部门: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做好启用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实施工作我局地坐标系。
为做好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实施工作,我局组织制定了《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实施方案》,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国家测绘局二〇〇八年七月十七日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三、1:2.5-1:25万数据库的转换四四、1:1万及1:5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转换五、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的方法六、坐标转换方法七、附录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7292l155d1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其它参数见下表:短半径b(m)6356752.31414极曲率半径c (m)6399593.62586第一偏心率e0.0818191910428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438002290第二偏心率e’0.0820944381519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949677548 1/4子午圈的长度Q(m)10001965.7293(m)6371008.77138椭球平均半径R1(m)6371007.18092相同表面积的球半径R2()相同体积的球半径R(m)6371000.789973椭球的正常位U 0(m 2s -2)62636851.7149动力形状因子J 20.001082629832258J -0.00000237091126球谐系数4球谐系数J 60.00000000608347000000000001427球谐系数J 8-0.0000000000142722/m a b GMω=0.00344978650678赤道正常重力值γe (伽)9.7803253361返回主菜两极正常重力值γp (伽)9.832184937997976432224单正常重力平均值γ(伽)9.7976432224纬度45度的正常重力值γ45°(伽)9.8061977695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名词解释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名词解释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000 National Geodetic Vertical Datum,简称NGVD 2000)是一个用于测量和记录地球表面高程的坐
标系统。
它是由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National Geodetic Survey)于2000年发布的,取代了之前的1929国家大地坐标系。
NGVD 2000使用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作为基准面,通过在全国
范围内的测量点上的高程测量数据来建立高程网络。
该坐标系统通常用于测量和记录建筑物、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的高度,并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地理、土地开发、水资源管理和工程测量等领域。
NGVD 2000的高程值是以美国水准基准点为基准进行测量的,并且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致的。
该坐标系统使用英尺作为单位,高程数值以正值表示地面以上的高度,以负值表示地面以下的深度。
需要注意的是,NGVD 2000与全球定位系统(GPS)提供的
大地水准面高程数据不完全相同。
因此,在使用这两种数据进行比对或者进行相关计算时,可能需要进行换算或者调整。
简述2000国家大地坐标
简述2000国家大地坐标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我国当前最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名称为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英文缩写为CGCS2000。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按照比例尺对应图幅分块,在需补充内容的邻接边各增加一个相应比例尺图幅;
b、考虑椭球变换及相应的比例尺图幅的X、Y坐标平移量,求得X、Y坐标改正值;
c、根据坐标改正值进行图幅坐标平移,同时,参考像素分辨率确定起算坐标进行数据重采样;
1/4子午圈的长度Q(m)
10001965.7293
椭球平均半径R1(m)
6371008.77138
相同表面积的球半径R2(m)
6371007.18092
相同体积的球半径R3(m)
6371000.78997
椭球的正常位U0(m2s-2)
62636851.7149
转换后数据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1954年北京坐标系分幅。
(2)1980西安坐标系下1:2.5-1:10万DRG数据库转换
获取图幅对应比例尺图幅图廓角点的X、Y坐标平移量,根据平移量计算图幅定位坐标,修改数据头文件;然后按照1954年北京坐标系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1:2.5-1:10万DRG数据库转换的b~e步骤进行。
2、按线性条带建立的图形数据库
按线性条带(境界、河流、交通线、管道线等)建立的图形数据库,可依据条带的方向、长短等分段进行,再拼接合成;也可通过条带中一定密度地物点的两套坐标,通过软件逐点进行纠正。具体方法:
? 分块纠正:对于1:1万分块,按1:1万数据转换方案逐块纠正后接边合成;对于1:5万分块,按1:2.5-1:10万数据转换方案逐块纠正后接边合成;
(五)数据库中点位坐标转换模型参数计算的区域选取
对于1980西安坐标系下的数据库,采用全国数据计算的一套模型参数可满足1:5万及1:25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采用全国数据计算的六个分区的模型参数可满足1:1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对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的数据库的转换,采用全国数据计算的六个分区的模型参数可满足1:5万及1:25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按(2°×3°)进行分区计算模型参数可满足1:1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
c、d按1954年北京坐标系1:2.5-1:10万DEM数据库转换的d、e步骤进行。
4、1:25万DLG数据库转换
(1)将1:25万分幅的平面坐标平移量转换为对应的经、纬度平移量或直接获取对应图幅的经、纬度平移量;
(2)根据1:25万分幅的经、纬度平移量,完成1:25万经纬度数据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经纬度数据的转换(1954年北京坐标系需同时考虑椭球体变化和平移量);
4、DOM数据库转换
原数据为航空或航天遥感获取的黑白或彩色影像数据,是连续的灰度(全色)或RGB(彩色)栅格数据,分辨率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用于1:5地形图测绘的各种分辨率航空影像,以及用于专题调查的10米、15米、30米等卫星影像)。影像数据转换可参照下列方式进行。
对于已按数据库组织方式加工与处理的DOM数据,可采用1:2.5-1:10万DEM的数据转换方法,也可采用计算各景影像有效图边的4点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来重新定位的方式。
两极正常重力值γp(伽)
9.8321849379
正常重力平均值γ(伽)
9.7976432224
纬度45度的正常重力值γ45°(伽)
9.8061977695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
(一)模型选择
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短半径b(m)
6356752.31414
极曲率半径c (m)
6399593.62586
第一偏心率e
0.0818191910428
第一偏心率平方e2
0.00669438002290
第二偏心率
0.0820944381519
第二偏心率平方 2
0.00673949677548
b、在DRG数据上叠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新的大地控制基础层(图廓及方里格网等),新图廓中数据空白或数据出图区域不做图纹补充和裁减;
c、在图例中添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新的控制基准说明条款;
d、完成数据合层,并保持DRG数据的原有分辨率;
e、更改元数据中相关内容,增加1954年北京坐标系标准分幅的图廓四角点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坐标,计算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标准分幅的图廓四角点的坐标。
原数据为300~500dpi的原版印刷地图经扫描纠正生成的RGB栅格数据,无图幅间要素的接边处理。
(1)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1:2.5-1:10万DRG数据库转换
a、考虑椭球变换及对应图廓角点的X、Y坐标平移量,计算1954年北京坐标系分幅图廓角点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并修改数据头文件中相应的定位坐标;
(3)依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对应的1:25万标准分幅图廓进行数据裁切,区域边缘图幅中的数据空白区利用相邻图幅数据进行补充;
(4)数据后处理,包括:图廓更改、新格网层添加、数据编辑、数据接边、拓扑重建、数据入库等;
(5)更改元数据文件。
5、1:25万DEM数据库转换
(1)利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对应的DLG数据层,重新内插生成DEM;
(2)依据新的DEM更改元数据文件。
(二)按其它方式建立的数据库
1、按区域建立的图形数据库
按区域(省、地区、流域等)建立的图形数据库(DLG、DEM、DRG),可先分带分块分层完成转换,参照以上相应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转换方案转换后拼接合成。
1:10万-1:25万数据库,依1:25万数据库转换方案逐块进行转换,再整体拼接合成;按非高斯投影方式组织的,将原数据经纬网30′×30′或15′×15′交点作为坐标转换参考点,计算这些参考点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利用地理信息软件进行图形纠正,完成数据转换。
f、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元数据相关条目进行更改。
(2)1980西安坐标系下1:2.5-1:10万DLG数据库转换
依据相应比例尺分幅进行区域划分,不考虑椭球体变换,直接利用对应的比例尺图幅区域的X、Y坐标平移量进行坐标平移;然后按照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DLG数据库转换的b~f对应步骤进行。
2、1:2.5-1:10万DRG数据库转换
d、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新的图廓及重叠像素进行图幅裁切,更改数据头文件中定位坐标;
e、修改元数据相关条目。
(2)1980西安坐标系下1:2.5-1:10万DEM数据库转换
a、按照相应比例尺对应图幅分块,在需补充内容的邻接边各增加一个相应比例尺图幅;
b、依据相应的比例尺图幅的X、Y坐标平移量,进行图幅坐标平移,并参考像素分辨率确定起算坐标完成数据重采样;
? 逐点纠正:依据数据精度,建立一定密度(1:1万100米格网点、1:5万2000米格网点)的坐标转换参考点,计算这些参考点在新坐标系下的坐标,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完成数据转换。
3、按无固定分幅分区建立的图形数据库
按无固定分幅分区建立的图形数据,根据坐标系、比例尺及数据主体所在的图幅、数据的组织方式、产品类型(DLG、DEM、DRG)等,参照相应比例尺的转换方案,实施数据转换。
b、依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对应的比例尺标准分幅图廓进行数据裁切,区域边缘图幅中的数据空白区利用相邻图幅数据进行补充;
c、添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方里格网层,删除原方里格网数据层;
d、完成图廓更改、数据编辑、数据接边、拓扑重建、数据入库等数据后处理及建库工作;
e、图幅换带接边:采用右图(1954年北京坐标系)接左图(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时,先进行右图的椭球体与换带转换,在左带中利用左图的平移量进行右图的坐标平移,完成接边后保存在左带中的右图(备份)成果。返回右图取消先前换带接边加入的平移量,并进行投影变换,最后利用右带自身的平移量完成平移后,方可与其相邻的右图接边;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
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
对于尚未按数据库组织方式加工与处理的DOM数据,可采用1:2.5-1:10万DRG的数据转换方法,不再添加新的控制基础信息。
分辨率5米-30米的数据,需依据其数据主体所在的1:25万图幅区域来选用1:25万对应图幅的综合坐标改正值;对于分辨率在2米到5米间的数据,需依据其数据主体所在的1:5万图幅区域来选用1:5万对应图幅的综合坐标改正值;由此确定各自的X、Y方向平移像素数对应的坐标值(直接取1:25万或1:5万综合坐标改正值,或由像素数×像素分辨率求得)。按高斯投影、分像对(分景)组织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参照1:1万DOM转换技术方案进行转换。
转换后数据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1980年西安坐标系分幅。
3、1:2.5-1:10万DEM数据库转换
原数据为25米分辨率的灰阶(256个)栅格数据,建库数据图幅间接边处理完好。此数据转换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DLG相关图层数据(等高线、高程点)重新生成DEM(见DEM数据生产规范),一种是进行DEM数据的转换。以下给出DEM数据转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