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中国八大传统节日是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七夕节和腊八节。
这八个节日分别分布在一年的不同时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
它是许多中国家庭团圆的时候,人们会在这一天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放爆竹,拜年,并进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
这一天也是迎春、敬祖、祈福和驱邪的重要时刻。
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它通常是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之际,也就是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到祖先的坟墓前祭拜和掃墓,并将食物和鲜花献上,同时祈求祖先在天堂里得到安宁和快乐。
端午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是在农历五月初五的日子。
这一天是纪念中国著名诗人屈原逝世的日子,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鼓铙声,以纪念屈原和寓意驱邪。
中秋节是一个象征团圆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
在这一天,家庭会吃月饼和其他传统食品,赏月,同时也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寓意着祈求和家人团圆、幸福与美好的未来。
重阳节通常在农历九月九日,是一个庆祝长寿和喜庆的节日。
人们会登高、祭祀、饮菊花酒、赏菊花、遥想故乡等,也可以加深亲情和友情,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同前行。
元宵节也叫上元节、灯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
在这一天,人们会放烟火、吃元宵、猜灯谜、观赏花灯和舞龙舞狮等各种活动,寓意着欢庆和吉祥。
七夕节通常在农历七月七日,也叫“乞巧节”,是庆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
人们会送月饼、情人花和珠宝首饰,以表示对亲人、好友的爱和祝福。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农历的腊月八日,也是一个庆祝丰收和喜庆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腊八粥、糍粑、豆腐脑、炸糕等传统食品,并举行祭祀活动。
腊八节也是庆祝新年来临的前夕,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开始。
总的来说,中国的八大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寓意着团圆和幸福,也象征着欢庆和祈福。
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及其寓意
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及其寓意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及其寓意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寓意以及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1. 除夕(1)习俗:农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寓意: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3)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1)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2)相关传说及寓意:古称:元日、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所以每年春节,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1)习俗及寓意: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及风俗
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和除夕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风俗习惯,下面简要介绍其中一些节日的风俗:
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的节日。
在春节前,人们会打扫房屋,贴春联和窗花,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等。
2.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也被称为“上元节”。
这一天,人们会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
3.清明节: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人们会去墓地祭拜祖先,献上鲜花、纸钱等物品,并清理墓地。
4.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也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和喝雄黄酒等。
5.中秋节: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赏月和团圆的节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等。
6.重阳节:重阳节是祭祖和登高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
7.除夕:除夕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全家团聚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等。
除此之外,还有腊八节、小年等节日,也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
每个地区的风俗也有所不同,但都代表着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大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冬至节。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每个节日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首先是春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新年。
它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为期十五天,以庆贺新年为主题。
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年节习俗。
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春联、团圆饭、放鞭炮和观赏舞龙舞狮等,传统的习俗颇具特色。
其次是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
这个节日标志着春节的结束,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源自于汉朝时期的古老习俗,最早起源于祭月神的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庆贺元宵和猜灯谜的传统。
元宵节的重要习俗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愿望。
第三个是清明节,一般在农历四月五日前后,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同时也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献花祭拜,以示哀思和缅怀之意。
此外,清明节还有踏青、插柳等习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追溯历史和赏花赏景的机会。
接下来是端午节,也称为重阳节,是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中国最早的政治家之一,为国家忠诚不渝。
在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主要目的是祈求平安健康和避灾祛病。
第五个节日是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
七夕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民间传说。
这是一个浪漫的节日,被视为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向织女星(即Vega星)祈求爱情和缘分,同时也会进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观赏牵牛织女星、写信祈福等。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全介绍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下元节、冬至节和除夕等。
下面是对这些节日的详细介绍: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新年。
春节的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许多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赏花灯、吃团圆饭等。
2.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称为“上元节”或“灯节”。
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
3.龙抬头:龙抬头是农历二月初二,也称为“社日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拜龙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上巳节:上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庆祝。
这个节日最初是上古时代人们在水边举行仪式,以消除不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祭祀、踏青等活动。
5.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禁烟火、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6.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庆祝。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去扫墓、踏青、赏花等活动。
7.端午节: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自古以来便有赛龙舟、端午食粽、挂艾草菖蒲和吃粽子、喝雄黄酒等节日活动。
这个节日与屈原有关,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8.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向织女星乞求美满姻缘、灵巧艺匠和幸福生活。
同时,人们还会进行穿针乞巧等传统活动。
9.中元节: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专门祭祀鬼魂及祭拜祖先的节日。
这个节日与道教和佛教有关,主要活动有烧纸钱、放河灯等。
10.中秋节: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与月亮有关,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民族特性。
以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详细介绍: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春节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发红包等。
2.清明节: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包香囊等。
4.七夕节:七夕节也称为“中国情人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习俗包括观星、祈愿、吃巧果等。
5.中秋节:中秋节是庆祝团圆和丰收的节日。
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猜灯谜、赏花灯等。
6.冬至:冬至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习俗包括吃饺子、汤圆、祭祖等。
7.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习俗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8.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习俗包括禁火、吃寒食等。
9.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是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包括登高、赏菊花、佩茱萸等。
10.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教节日。
习俗包括喝腊八粥、祭祀祖先等。
以上是中国部分传统节日的介绍,每一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和传承这些节日和习俗,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弘扬中华文化。
习题及方法:1.习题:春节是中国的哪个节日?解题思路: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2.习题: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哪些?解题思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答案: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3.习题: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解题思路: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答案: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4.习题:七夕节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解题思路:七夕节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是因为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列举中国的传统节日
列举中国的传统节日
以下是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1. 春节: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庆祝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五。
2. 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会放花灯、猜灯谜以及吃汤圆来庆祝。
3.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节日,人们会划龙舟、食粽子以及挂菖蒲。
4.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庆祝丰收和月亮圆满的节日,人们会团聚家人、赏月、吃月饼。
5. 清明节:农历四月四或五,是祭拜祖先和扫墓的节日,人们会去祭拜坟墓、扫墓、植树、踏青。
6.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是一个寄托敬老之情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花、喝菊花酒。
7.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人们会吃腊八粥,这是为了纪念佛陀的出生和成道。
8. 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人们会进行祭祀活动,准备迎接春节。
9. 儿童节:每年的六月一日,是庆祝儿童的节日,人们会给孩子们买礼物和玩具。
10. 立夏:农历五月初二,标志着夏季开始,人们会赏樱桃、
吃羊肉等。
这些节日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意义,以及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食品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简述
中国传统节日简述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春节: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龙抬头:农历的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青龙节亦称春龙节,春耕节,万神都会、土地神诞日。
上巳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或前后。
端午节: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是古人向龙族祭祀的,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七夕节:七夕节,中国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元节:中元节,俗称鬼节,又叫七月半、亡人节、盂兰盆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这一天,民间百姓都会把收成的新米拿出来供养、祭祀自己的先祖,这也是孝道的传承。
中秋节:中秋节,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
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
冬至节: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冬至节还有很多别名,比如“冬节”、“长至节”、“短至节”、“亚岁”、“一阳节”、“贺冬节”、“肥冬”、“喜冬”、“履长节”、“豆腐节”等等,每个名称,都有它所代表的含义。
中国传统节日有八个_
中国传统节日有八个_中国传统节日有八个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重要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中国传统节日有八个,分别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除夕。
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以下将逐一介绍这八个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年的开始。
春节庆祝活动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五。
人们会进行守岁、贴春联、贴窗花、拜年、放鞭炮等各种庆祝活动。
春节期间,亲人团聚,互相拜年,共度欢乐时光。
元宵节在春节之后的第十五天庆祝,也是中国传统的灯节。
在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彩灯会点亮城市,同时举行各种灯谜猜猜活动。
人们还会吃元宵,这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甜点,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往往在四月初四或初五。
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还会将食物和鲜花放在坟墓前。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系五色丝线、赛龙舟等各种庆祝活动,象征着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是中国的情人节。
人们会向牛郎织女祈求美好的爱情。
同时,人们会放飞孔明灯、编织七夕绣球等,展示浪漫的情怀。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
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拜月,同时还会进行各种传统文艺表演,如舞龙舞狮、击鼓传花。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庆祝,是中国的老年节。
人们会登高、赏菊、佩香囊,寄托对长寿和身体健康的祝愿。
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春节的前夜。
人们会进行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守岁等庆祝活动,欢送旧年,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中国,这八个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庆祝活动,更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民间文化体现,为中国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强化家庭的凝聚力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及其寓意
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及其寓意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寓意以及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1. 除夕(1)习俗:农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寓意: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3)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1)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2)相关传说及寓意:古称:元日、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所以每年春节,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1)习俗及寓意: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8个传统节日的来历简单
传统节日是每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人们通过庆祝特定的节日来表达敬神、敬祖、祈求丰收、祈福等情感的一种举办形式。
传统节日是人们代代相传的、历史悠久的,这些节日反映了社会历史的演进和民众生活的变迁。
下面是关于中国的八个传统节日的来历简介。
1. 春节: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它源自中国古代的年祭活动,是为了祈求来年农作物的丰收,庆祝新春的到来。
春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祭祀春神活动。
据说,在远古时代,兽类的神龙每年都会在腊月初一散布瘟疫,为了驱赶神龙,人们开始舞龙、放炮、燃放鞭炮,这便成为了春节时的一种传统习俗。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是为了纪念并祭奠已故亲人的节日。
据记载,清明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是皇帝为了祭祀自己的亲属而设立的。
后来,这个节日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了全民共同隆重纪念的节日。
3.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午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据民间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相传,在春秋时期,屈原因忧国忧民,被贪官污吏陷害,最终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在每年的端午节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他的壮烈牺牲。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月夕、月圆节。
据传,中秋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中秋节是为了纪念中秋时的圆月,古人认为这是团圆的象征,所以这个节日饱含了乡愁、思念和家庭团聚的情感。
节日里,人们会欣赏月亮、吃月饼、赏月等,同时也是祈愿丰收和团结的重要方式。
5.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和登高游玩的节日,又称为老年节、踏秋节。
据说,重阳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重阳节有两个起源说法,一说是为了庆祝重阳日,也叫九九重阳,二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此节日里,人们会提前登高寻景,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6. 小年:小年是中国农历除夕前一天的节日,也是农历年的前夕。
从日字上看,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逐渐到来。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日期、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日期、诗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日期、诗句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日期,诗句,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日期,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学习心得中查看更多范文。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日期、诗句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参阅。
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14日)。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28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1/4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宋】欧阳修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春节中国八大传统节日分别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春节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元宵节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
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2008年6月14日,北京市怀柔区、密云县,山西省柳林县,河北省蔚县,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泉州市、晋江市、仙游县、连城县,甘肃省永昌县,青海省乐都县申报的元宵节(敛巧饭习俗、九曲黄河阵灯俗、柳林盘子会、蔚县拜灯山习俗、马尾-马祖元宵节俗、泉州闹元宵习俗、闽台东石灯俗、枫亭元宵游灯习俗、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永昌县卍字灯俗、九曲黄河灯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中国8大传统节日的资料
中国8大传统节日的资料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重要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下面将介绍中国的8大传统节日。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窗花、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此外,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还会拜年、送红包,以及观赏烟花爆竹。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赏灯活动,观赏各种精美的彩灯。
此外,还有元宵汤圆的传统,人们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热腾腾的汤圆,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五日前后。
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献上鲜花和食物。
此外,还有踏青的习俗,人们会到郊外或公园,欣赏春景、野餐、放风筝等活动。
4.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定在农历五月初五。
这一天,人们会举行龙舟竞渡比赛,吃粽子,并且在门上挂上艾草和菖蒲,以驱邪避疫。
同时,还有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和饮食习俗等。
5. 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也被称为中国的“牛郎织女节”。
位于农历七月七日,人们会庆祝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向牛郎织女祈求智慧和美满婚姻,还有举行各种浪漫的活动,如写信、放飞孔明灯等。
6.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
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菊花。
此外,还有拜月、嫦娥奔月的传说,以及欣赏灯笼、赏桂花等传统习俗。
7.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定在农历九月初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花,还有吃重阳糕和插茱萸等习俗。
此外,还有拜山、祈福、避邪等传统活动。
8. 元旦节:元旦节是中国的法定节日,即公历的新年。
每年的1月1日,人们会进行庆祝活动,如举行文艺演出、燃放烟花爆竹等。
此外,还有送祝福、贺卡交流等方式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不仅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凝聚了人们的情感和归属感。
中国传统节日目录
中国传统节日目录
1. 春节
-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 庆祝活动:家庭团聚,祭祖祭天,放鞭炮,观赏烟花,舞龙舞狮,过年菜、年糕、饺子,拜年,赏花灯
2. 元宵节
-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 庆祝活动:赏花灯,猜灯谜,品尝元宵,舞龙舞狮,放烟花
3. 清明节
- 时间:农历四月四日至六日或公历4月4日至6日
- 庆祝活动: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祈福,整理祖坟,品尝清明食品
4. 端午节
-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 庆祝活动: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喝雄黄酒,踏青郊游
5. 中秋节
-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 庆祝活动:赏月,吃月饼,敬拜月神,赏菊花,赛诗歌,舞狮,猜灯谜
6. 重阳节
-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 庆祝活动:登山,插茱萸,佩香囊,赛荷花,品尝重阳糕,赏秋叶
7. 冬至节
- 时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
- 庆祝活动:吃冬至饭,喝冬至酒,煮汤圆,互赠柚子,守冬
至夜,赏雪景
8. 元旦节
- 时间:公历1月1日
- 庆祝活动:烟花晚会,欢庆活动,跨年庆祝,庆祝晚宴,家
庭聚会
9. 国庆节
- 时间:公历10月1日至10月7日
- 庆祝活动:升国旗,游行,焰火表演,歌舞晚会,庆祝大会,外出旅行
以上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目录,每个节日都有其特色的庆祝活动
和习俗,丰富多彩,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这份目录能
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8个传统节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有关节日的种类和数量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为出名的8个传统节日就是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
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一日。
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
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俗为主。
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中国传统节日有八个
中国传统节日有八个,下面按照公历日期排列(说明:因传统节日习惯上按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差异)。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4. 清明节——农历二月廿一。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自2008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的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历》、《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2]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顺序表
节日顺序表第一篇:中国传统节日顺序表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走亲访友、贴春联、挂红灯笼、吃年夜饭,庆祝新春的到来。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庆祝新春的结束。
3.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一般在4月4日-6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重阳节、龙舟节。
人们划龙舟、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为“牛郎织女”节、“乞巧”节。
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情人节,在这一天,人们会祈求姻缘,缝制五彩丝线,表达有情人的思念之情。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赏月、吃月饼的日子,寄托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为“登高节”。
人们会登高赏秋、祭祖、喝菊花茶,庆祝秋天的美好。
8.除夕: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也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大扫除,吃团年饭,看春晚,等待新的一年的到来。
第二篇:西方传统节日顺序表1.元旦:1月1日,是西方传统的新年。
人们会在除夕前庆祝跨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2.情人节: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人们会互送礼物、鲜花、巧克力、情书,表达自己的爱意。
3.圣帕特里克节:3月17日,是爱尔兰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穿上绿色的衣服,聚会喝酒、吃肉,庆祝这个节日。
4.复活节:4月份的某个周日,是基督教的传统节日,纪念耶稣基督的复活。
人们会吃复活节彩蛋和复活节面包,庆祝这个节日。
5.万圣节:10月31日,也称为万圣节夜,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会化妆成恶魔、妖怪等吓人的形象,走上街头,挑战勇气。
6.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赠送礼物、聚餐,表达感恩之情。
7.圣诞节:12月25日,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吃圣诞大餐,庆祝耶稣基督的诞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1年。
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具有中华民族的独特个性。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是一种深藏在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比如春节回家过年,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等。
一、中国传统节日民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民俗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团圆亲情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明人高启有诗云:”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即佳节思亲犹如山之绕郭、水之东流一样自然而然。
因此,过去在传统佳节来临之际,人们就会如期去上坟扫墓,以示对亡故亲人的怀念,而对于那些浪迹天涯的游子,人们则往往遥对明月,以寄托情思,倾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掸娟”的心情。
(二)欢庆喜悦每到传统佳节来临之时,人们就会沉浸在普天同庆、万民同乐的气氛之中,而心中的温馨喜悦之情也会如期而至。
现在有许多对都市生活产生审美疲劳的人们,常常借节日放假之机外出旅游,在恬静自然的山水间寻找一种好心情,尽管旅途劳累,十分拥挤,但许多人心甘情愿地”花钱买罪受”。
这是因为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曲折地体验到传统节日固有的乐趣。
(三)乐观自信首先,节日文化可以寄托乃至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如年节时的春联、年画、鞭炮等,都围绕着团圆美满、幸福吉祥的喜庆主题而展开;汤圆、月饼则象征着团圆如意等等。
其次,从节日活动的信仰崇拜中,人们可以求得一种心理平衡。
比如年节乞求神灵庇护及祭拜祖先等,看似无益,但它具有精神安慰和心灵净化作用。
再次,节庆活动具有强身健体、益智娱情的直接功效。
如清明踏青、放风筝、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其强身健体的意图是十分明确的。
(四)历史意识清明节扫墓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慎终追远的道德意识。
它的文化意义类似于西方感恩节。
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道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
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泪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鱼龙,保护屈原。
(五)淑世情怀比如民间流行的祭灶时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民俗活动,就有明显的淑世情怀的烙印:一些围绕着老人、孩子、女性、恋人等而设的节日,将福禄寿禧和太平团圆、多才多艺的淑世情怀展示了出来,都是关注人自身的。
(六)天人相谐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
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
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叼、秋收”。
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
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
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
二、中国传统节日民俗迷信色彩的现代解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多与祭拜神灵有关,具有深重的迷信色彩,仔细考察,这些民俗多是在迷信外衣下有实用的目的,虚幻的功利性背后都有直接的物质功利性。
比如,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习俗。
据说灶王在家家户户了解人间善恶,每到腊月二十三日,骑马上天向玉皇大帝察报人家善恶。
人们用糖瓜、关东糖、糖饼等供品,来祭灶王。
为的是得到对联中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好结果。
祭灶就是在新的一年里,要保佑这个家庭吉祥如意,岁岁平安。
这其实是表达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祝愿。
春节期间燃放的原意在于驱逐恶鬼。
《申异经》云:”西方山中有人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魁(传说中的独脚怪兽)。
以竹着火中,哗哗有声,而山魅惊惮。
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
”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
放爆竹主要是娱乐,表示除旧迎新,取个吉祥兆头。
端午节饮雄黄酒。
传说很神奇。
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鱼龙,保护屈原。
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
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
重阳节登高,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古人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
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
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在同时人们通过登高望远,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护种娱乐活动了。
三、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继承和弘扬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圣诞节越来越火。
随着圣诞节临近的那段日子,大小商场的门口无不摆上一个白胡子的圣诞老人。
现在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日,而中国自己的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却受到冷落。
(一)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受到冷落的原因1、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从封闭的计划经济转为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主动向世界敞开大门,各国文化进入中国,产生了对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文化的冲击。
在强势文化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
2、西方的一些节日大多以自娱自乐为形式,注重热情奔放的情感追求,过节方式洋溢着狂欢和自由,比较迎合年轻人的心态。
而中国节日虽然也注意创造欢乐祥和的气氛,讲究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但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总更趋向于实用理性,尽量用理智的行为去指导情感的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圈子局限在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
不少节日还讲究礼节,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很繁琐的一套礼仪,稍不注意,很可能会让长者找出晚辈的’.无礼”之处,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无疑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媒体、商家为捕捉商机,大肆宣传,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活动来吸引顾客、制造影响。
这样做法本来无可厚非,但却在无形中助长了圣诞的气焰,为”洋节”推波助澜,使它们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似乎更要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4、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理、追求时尚和从众心理。
5、一些国人”崇洋”的思想在作怪。
一些国人总以为只要是外国的东西便是好的,因而,”洋节”当然会比’‘土节”更有情趣,更罗曼蒂克。
他们将一些国外的东西一任搬来,不分国情,不理会传统,只要沾上”洋”字便大肆流行起来。
仿佛只有这样,才更能显出自己的”洋气”,才更能”与世界接轨”。
(二)中国传统节日民俗需要发扬光大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文化可以说是最能集中而全面地体现民族文化的风采和底蕴。
它像语言一样,是族群传承文化、交流感情、凝聚人心的重要方式。
接受一种节日就意味着对这种文化不同程度的认同;白主过节的意识越强,相应的文化认同感就越强。
如果大多数国人热衷于过洋节而冷淡传统节日,这对弘扬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并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