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TCP的连接建立与释放

合集下载

实验四、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tcp协议分析及应用层命令

实验四、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tcp协议分析及应用层命令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TCP协议分析及应用层命令实验指导教师:韩家伟孙玉钰实验4TCP报文段分析及应用层命令实验1.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IRIS工具对TCP与UDP协议进行抓包分析的方法。

2.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及其优缺点。

3.熟悉应用层命令。

2.实验设备与环境1.Iris网络分析软件2.网络数据包捕获3.捕获TCP报文段并分析(一)实验内容1.启动网络嗅探工具,设置好过滤条件,捕获UDP用户数据报和TCP报文段。

2.分析UDP与TCP协议。

(二)TCP协议实验指导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送协议。

它在传送数据时是分段进行的,主机之间交换数据必须建立一个会话。

它用比特流通信,即数据被作为无结构的字节流。

通过每个TCP传输的字段指定顺序号,以获得可靠性。

它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4层,TCP是使用IP的网际间互联功能而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IP不停地把报文放到网络上,而TCP负责确信报文到达。

在协同IP的操作中TCP负责握手过程、报文管理、流量控制、错误检测和处理(控制),并根据一定的编号顺序对非正常顺序的报文给予重新排列顺序。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

在面向连接的环境中,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在两个终端之间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

对于一个要建立的连接,通信双方必须用彼此的初始化序列号seq和来自对方成功传输确认的应答号ack(指明希望收到的下一个八位组的编号)来同步,习惯上将同步信号写为SYN,应答信号写为ACK。

整个同步的过程称为三次握手,如图4-1所示。

图4-1 TCP连接的建立对于一个已经建立的连接,TCP使用四次握手来结束通话(使用一个带有FIN附加标记的报文段)。

如图4-2所示。

图4-2 TCP连接的释放TCP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

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期,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

《计算机网络》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3

《计算机网络》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3

《计算机网络》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3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数字电话所占用的信道带宽一般要比模拟电话所占用的信道带宽大。

()2、提高网络服务质量QoS属于应用层的工作。

()3、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的技术称为脉码调制PCM技术。

()4、数字通信系统可以采用FDM多路复用技术行。

()5、拥塞控制就是流量控制。

()6、数据传输率为100Mbps,电缆长度为100m;以及数据传输率为10Mbps,电缆长度为1km 的两个以太网,其性能相差无几。

()7、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技术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建立一条物理线路。

()8、网络层路由选择功能是为每个进入路由器的报文选择一条输出线路。

()9、网桥和路由器都能阻止广播风暴。

()10、TCP的传输连接的建立和释放都要采用三次握手过程。

()二、填空题(1~5每空1分,6~12每空2分,共20分)1、分层路由选择算法是为了解决网络规模过大而引起()问题。

2、V-D路由算法和L-S路由算法都是Internet()。

3、在TCP协议中,当TCP报文中的SYN=1而ACK=0时,表明这是一个连接建立请求报文,若接收方同意建立TCP连接,则应在返回的TCP报文将“SYN”标志位置(),“ACK”标志位置()。

4、传输层是()之间的协议。

5、漏桶算法和令牌桶算法都是用于()。

6、在数据链路层的滑动窗口协议中,当发送窗口允许发送帧的最大顺序号为15时,接收窗口的最大尺寸应为()。

7、1公里长,数据传输率为1Gbps的以太网,电信号的传播延迟为200m/μs,其最小帧长度应为()字节。

8、数据传输率为10Mbps的令牌环网上有50个站点均匀地分布在1km的环上,每个站点引入1位延迟,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200m/ s,则该环可以同时容纳的数据位数为()位。

9、在HDLC协议中,用户数据为0,经过位填充后的数据应该是( )。

10、要使2400波特率的电话线能够支持33.6Kbps的数据传输率,要求载波信号每波特必须携带()位二进制数据。

tcp的工作原理

tcp的工作原理

tcp的工作原理TC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可靠数据传输的协议。

下面是TCP的工作原理的简要解释:1.连接建立:TCP使用三次握手的方式建立连接。

客户端发送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SYN),服务器回复确认报文段(SYN-ACK),客户端再次回复确认报文段(ACK),完成连接的建立。

2.可靠性保证:TCP通过序列号和确认应答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发送方将数据分割为多个报文段,并为每个报文段分配一个序列号。

接收方接收到报文段后,发送确认应答,通知发送方已经接收到数据。

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未收到确认应答,会重新发送数据。

3.流量控制: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来进行流量控制。

发送方根据接收方的处理能力和网络状况,动态调整发送数据的速率,确保不会造成接收方的缓冲区溢出。

4.拥塞控制:TCP使用拥塞控制算法来避免网络拥塞的发生。

通过监测网络的拥塞程度,发送方动态调整发送速率,减少对网络的负载,以防止网络拥塞的出现。

5.数据校验:TCP使用校验和机制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计算校验和,并将其附加到报文段中。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计算校验和,与接收到的校验和进行比较,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损坏。

6.连接释放:当数据传输完成或不再需要连接时,TCP使用四次挥手的方式释放连接。

一方发送连接释放请求报文段(FIN),另一方回复确认报文段(ACK),然后另一方发送连接释放请求报文段(FIN),最后一方回复确认报文段(ACK),完成连接的释放。

总结起来,TCP通过连接建立、可靠性保证、流量控制、拥塞控制、数据校验和连接释放等机制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它是互联网上最常用的传输协议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通信场景。

网络知识梳理--OSI七层网络与TCPIP五层网络架构及二层三层网络

网络知识梳理--OSI七层网络与TCPIP五层网络架构及二层三层网络

⽹络知识梳理--OSI七层⽹络与TCPIP五层⽹络架构及⼆层三层⽹络作为⼀个合格的运维⼈员,⼀定要熟悉掌握OSI七层⽹络和TCP/IP五层⽹络结构知识。

废话不多说!下⾯就逐⼀展开对这两个⽹络架构知识的说明:⼀、OSI七层⽹络协议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

OSI参考模型各个层次的划分遵循下列原则:1)根据不同层次的抽象分层2)每层应当有⼀个定义明确的功能3)每层功能的选择应该有助于制定⽹络协议的国际标准。

4)各层边界的选择应尽量节省跨过接⼝的通信量。

5)层数应⾜够多,以避免不同的功能混杂在同⼀层中,但也不能太多,否则体系结构会过于庞⼤6)同⼀层中的各⽹络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具有同样的功能。

7)同⼀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可以是逻辑接⼝)进⾏通信。

8)七层结构中的每⼀层使⽤下⼀层提供的服务,并且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9)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根据以上标准,OSI参考模型分为(从上到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

1)物理层涉及在信道上传输的原始⽐特流。

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特流的功能,使之对应的⽹络层显现为⼀条⽆错线路。

发送包把输⼊数据封装在数据帧,按顺序传送出去并处理接收⽅回送的确认帧。

3)⽹络层关系到⼦⽹的运⾏控制,其中⼀个关键问题是确认从源端到⽬的端如何选择路由。

4)传输层的基本功能是从会话层接收数据⽽且把其分成较⼩的单元传递给⽹络层。

5)会话层允许不同机器上的⽤户建⽴会话关系。

6)表⽰层⽤来完成某些特定的功能。

7)应⽤层包含着⼤量⼈们普遍需要的协议。

各层功能见下表:七层模型的每⼀层都具有清晰的特征。

基本来说:1)第七⾄第四层(应⽤层->表⽰层->会话层->传输层)处理数据源和数据⽬的地之间的端到端通信,2)第三⾄第⼀层(⽹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处理⽹络设备间的通信。

操作系统的网络管理管理和配置网络连接和通信

操作系统的网络管理管理和配置网络连接和通信

操作系统的网络管理管理和配置网络连接和通信操作系统的网络管理:管理和配置网络连接和通信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和功能。

网络管理是操作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涉及管理和配置计算机网络中的连接和通信。

一、网络配置网络配置是指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初始化和设置的过程。

在进行网络配置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即网络中各个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操作系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网络配置:1. IP地址分配:IP地址是标识网络中计算机的唯一地址,通过IP 地址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操作系统根据网络配置文件或者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来为计算机分配IP地址。

2. 子网掩码设置:子网掩码用于划分网络,将IP地址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操作系统通过设置子网掩码来确定计算机所在的子网范围。

3. 默认网关配置:默认网关是连接不同子网之间的网关设备,它负责转发数据包到目标子网。

操作系统通过设置默认网关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跨子网通信。

4. DNS配置:DNS(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方便计算机进行网络通信。

操作系统通过配置DNS服务器的IP地址来实现域名解析。

二、网络连接管理网络连接管理涉及建立、维护和关闭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连接。

操作系统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网络连接管理:1. 建立连接:当计算机需要与网络建立连接时,操作系统负责与网络设备进行握手和建立通信链路。

它根据网络配置文件或用户输入的网络参数,通过使用各种协议(如TCP/IP)来实现连接建立。

2. 维护连接:一旦连接建立成功,操作系统需要负责维护连接的状态和可靠性。

它通过使用心跳机制、超时重传等技术来监测连接的健康状况,并在连接出现异常时进行恢复。

3. 关闭连接:当不再需要与网络保持连接时,操作系统负责关闭连接并释放相关资源。

它发送关闭连接的请求,并等待对方的确认,确保连接的正常关闭。

tcp通信过程

tcp通信过程

TCP协议通讯工作原理一、TCP三次握手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面向连接是指一次正常的TCP传输需要通过在TCP客户端和TCP服务端建立特定的虚电路连接来完成,该过程通常被称为“三次握手”。

可靠性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来提供保证,在这里我们关心的是数据序列和确认。

TCP通过数据分段(Segment)中的序列号保证所有传输的数据可以在远端按照正常的次序进行重组,而且通过确认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要通过TCP 传输数据,必须在两端主机之间建立连接。

举例说明,TCP客户端需要和TCP服务端建立连接,过程如下所示:TCP ClientFlagsTCP Server1 Send SYN (seq=w)----SYN--->SYN Received2 SYN/ACK Received<---SYN/ACK----Send SYN (seq=x),ACK (w+1)3 Send ACK (x+1)----ACK--->ACK Received,Connection Establishedw: ISN (Initial Sequence Number) of the Clientx: ISN of the Server在第一步中,客户端向服务端提出连接请求。

这时TCP SYN标志置位。

客户端告诉服务端序列号区域合法,需要检查。

客户端在TCP报头的序列号区中插入自己的ISN。

服务端收到该TCP分段后,在第二步以自己的ISN回应(SYN标志置位),同时确认收到客户端的第一个TCP分段(ACK标志置位)。

在第三步中,客户端确认收到服务端的ISN(ACK标志置位)。

到此为止建立完整的TCP连接,开始全双工模式的数据传输过程。

二、TCP标志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TCP分段中的标志(Flag)置位情况。

如下图所示:*SYN:同步标志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栏有效。

计算机网络原理简答

计算机网络原理简答

40.简述TCP所提供服务的主要特点。

1面向连接的传输,传输数据前需要先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完毕后需要释放连接.2端到端通信,不支持广播通信3高可靠性,确保传输数据的正确性,不出现丢失或乱序4全双工方式传输5采用字节流方式6提供紧急数据传送功能.41.简述传输层中预防拥塞的主要策略。

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流控制策略,确定超时策略.42.简述CSMA/CD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规则及其次序控制方法。

1对每个数据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一个参量L=2,2退避间隔取1到L个时间片中的一个随机数,1个时间片等于两站点之间的最大传播时延的两倍3当数据帧再次发生冲突,则将参量L加倍,4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超过该次数,则不再重传,并报告出错.方法是按后进先出LIFO的次序控制,即未发生冲突或很少发生冲突的数据帧,具有优先发挞的概率;而发生过多次冲突的数据帧,发送成功的概率就更小.简述移动主机登录到外地代理的过程。

1外地代理定期广播一个分组,宣布自己的存在及其地址2移动主机登录到外地代理,并给出其原来所在地的地址,当前数据链路层地址以及一些安全性信息3外地代理与移动主机的主代理联系,核实移动主机是否真的在那4主代理检查安全性信息,如果核实通过,则通知外地代理继续5当外地代理从主代理处得到确认后,在它的表中加入一个表项,并通知移动主机登录成功.1.简述最短路由选择算法的基本思想。

建立一个子网图,为了在一对给定的路由器之间选择一条路由路径,路由算法只需在图中找到这对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对于路径长度的测量有多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计算站点数量,另外也可以计算距离、信道带宽、平均通信量、通信开销、队列长度、传播时延等。

2. 简述数据报子网中拥塞控制的措施。

答:1)警告位。

在分组的头部设置一个特殊的位来指示警告状态。

当分组到达它的目的端的时候,传输实体将这一位复制到下一个确认分组中,这一位也被送回到源主机,源主机就可以消减流量2)抑制分组。

计算机网络基础模拟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模拟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模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是采用( )。

A、网状拓扑B、总线型拓扑C、星形拓扑D、环形拓扑正确答案:A2、普通电话线路的带宽约为3kHz,则其码元速率为6kBaud。

若每个码元可能取的离散值的个数为16(即N=16),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达()kbps。

A、12B、24C、32D、36正确答案:B3、()被用于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输A、异步传输B、串行传输C、同步传输D、并行传输正确答案:B4、利用—根同轴电缆互联主机构成以太网,则主机间的通信方式为(A、半双工B、不确定C、单工D、全工正确答案:A5、OSI 参考模型中的( )提供诸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 Web 服务。

A、传输层B、应用层C、会话层D、表示层正确答案:B6、物理层的重要特性不包括()。

A、电气特性B、结构特性C、功能特性D、机械特性正确答案:B7、在ISO/OSI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

A、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B、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C、提供可靠的端一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D、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正确答案:D8、IEEE802.3标准以太网的物理地址长度为( )位。

A、48B、64C、32D、8正确答案:A9、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互相转换的设备是 ( )。

A、报文交换设备B、编/解码器C、调制解调器D、信源正确答案:C10、ADSL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宽带传输B、宽带接入C、宽带交换D、多媒体技术正确答案:B11、网桥是在()上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连设备。

A、网络层B、物理层C、数据链路层D、对话层正确答案:C12、虚拟局域网是基于( )实现的。

A、网卡B、集线器C、交换机D、网桥正确答案:C13、CSMA/CD 是一种()工作方式。

A、全双工B、半双工C、单工D、其他方式正确答案:B14、TCP正常的建立连接与释放连接,通信两端交换的报文总数为()。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计算机网络:是把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若干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存在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按照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2.通信子网:是指所有转接结点以及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的集合体,提供网络通信功能,负责完成网络数据的传输、控制、变换、转发等通信任务;3.数据通信:是指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将数据以某种信号的方式,通过数据通信系统来完成数据信息的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过程;4.模拟信号:拟信号是指信息参数在给定范围内表现为连续的信号;5.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指自变量是离散的、因变量也是离散的信号;6.DCE:即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是数据终端设备进入通信网的媒介,如果网络传输的是模拟信号,它可以将数字信号进行转换,使之适合于模拟信道传输,DCE的主要功能是信号转换;7.曼彻斯特编码(规则):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一位的中间有一跳变,位中间的跳变既作时钟信号,又作数据信号;从低到高跳变表示“0”,从高到低跳变表示“1”;8.MODEM:调制解调器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它能把计算机的数字信号翻译成可沿普通电话线传送的模拟信号,而这些模拟信号又可被线路另一端的另一个调制解调器接收,并译成计算机可懂的语言;9.串行传输(:数据在一个信道上按位的次序传输的方式;10.并行传输):数据在多个信道上同时传输的方式;11.单工通信():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只有一个传输通道,数据信息沿一个固定的方式从发送器传到接收器12.半双工通信:信息可以在两个设备之间双向传输,但某一时刻信息只能沿一个方向传输;13.全双工通信:两个通信设备之间可以同时双向传输信息,通过回波抵消或频分复用的方法实现在一对传输线上双向传输;14.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是一个数字电话网络国际标准,是一种典型的电路交换网络系统,实现了端到端的数字连接;15.基带传输:在数字信道上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称为基带传输,不需要调制解调器,适合与短距离的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传输层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传输层

传输层一知识点:一传输层的功能1.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网络层提供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两个主机进行通信实际上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互相通信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又称为端到端的通信这里“逻辑通信”的意思是:传输层之间的通信好像是沿水平方向传送数据,但事实上这两个传输层之间并没有一条水平方向的物理连接2.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网络层只检查IP数据报首部)3.根据应用的不同,传输层需要有两种不同的传输协议,即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网络层无法同时实现两种协议二传输层寻址与端口(理解)数据链路层按MAC地址寻址,网络层按IP地址来寻址的,而传输层是按端口号来寻址的端口就是传输层服务访问点(TSAP)不同的应用进程的报文可以通过不同的端口向下交付给传输层,再往下由传输层统一处理交给网络层,这一过程称为复用端口用一个16bit端口号进行标志,共允许有64k个端口号1.熟知端口,其数值一般为0-1023当一种新的应用程序出现时,必须为它指派一个熟知端口,以便其他应用进程和其交互常用端口:FTP: 21,20; SMTP:25 ; 80 ;2.一般端口,用来随时分配给请求通信的客户进程我们知道,一台拥有IP地址的主机可以提供许多服务,实际上是通过“IP地址+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服务的称为插口或套接字套接口即:插口=(IP地址,端口号)三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重点)传输层提供了两种类型的服务: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相应的实现分别是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当采用TCP协议时,传输层向上提供的是一条全双工的可靠逻辑信道;当采用UDP协议时,传输层向上提供的是一条不可靠的逻辑信道的主要特点(1)传送数据前无需建立连接,数据到达后也无需确认(2)不可靠交付(3)报文头部短,传输开销小,时延较短的主要特点(1)面向连接,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2)可靠交付(3)报文段头部长,传输开销大常见的使用UDP的应用层协议有:DNS,TFTP,RIP,BOOTP,DHCP,SNMP,NFS,IGMP等使用TCP的应用层协议有:SMTP,TELNET,HTTP,FTP等四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概述UDP和TCP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无连接的,UDP只在IP的数据报服务之上增加了端口的功能和差错检测的功能虽然UDP用户数据报只能提供不可靠的交付,但UDP在某些方面有其特殊的优点:(1)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2)UDP的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的连接状态表(3)UDP用户数据报只有8个字节的首部开销(4)网络出现的拥塞不会使源主机的发送速率降低这对某些实时应用(如IP电话实时视频会议)是很重要的数据报UDP数据报有两个字段:数据字段和首部字段首部字段有8个字节,由4个字段组成,每个字段都是两个字节:(1)源端口,即源端口号(2)目的端口,即目的端口号(3)长度,即UDP用户数据报的长度(4)检验和,即检测UDP用户数据报在传输中是否有错六TCP连接管理(重点,必考)TCP的传输连接有三个阶段,即: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连接释放TCP传输连接的管理就是使传输连接的建立和释放都能正常地进行TCP的连接和建立都是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主动发起连接建立的应用进程叫做客户(client)被动等待连接建立的应用进程叫做服务器(server)“三次握手”一定要会!!TCP传输连接的建立采用“3次握手”的方法,如图所示:第一次握手,A向B发送连接请求,即一个SYN字段为1的报文段;第二次握手,B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则发回确认第三次握手,A收到B的确认信息后,再加以确认采用3次握手”的方法,目的是为了防止报文段在传输连接建立过程中出现差错通过3次报文段的交互后,通信双方的进程之间就建立了一条传输连接,然后就可以用全双工的方式在该传输连接上正常的传输数据报文段了七TCP可靠传输数据编号与确认TCP协议是面向字节的并使每一个字节对应于一个序号在连接建立时,双方要商定初始序号TCP每次发送的报文段的首部中的序号字段数值表示该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TCP的确认是对接收到的数据的最高序号表示确认接收端返回的确认号是已收到的数据的最高序号加1因此确认号表示接收端期望下次收到的数据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的重传机制TCP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了规定时间,但此时还没有收到确认,那么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由于TCP的下层是一个互联网环境,IP数据报所选择的路由变化很大因而传输层的往返时延的方差也很大为了计算超时计时器的重传时间,TCP采用了一种自适应的算法:(1)记录每一个报文段发出的时间,以及收到相应的确认报文段的时间这两个时间之差就是报文段的往返时延(2)将各个报文段的往返时延样本加权平均,就得出报文段的平均往返时延RTT(3)每测量到一个新的往返时延样本,就按下式重新计算一次平均往返时延RTT:平均往返时延RTT =α×(旧的RTT)+ (1-α)×(新的往返时延样本)在上式中,0≤α<1若α很接近于1,表示新算出的平均往返时延RTT和原来的值相比变化不大八TCP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1.滑动窗口的概念TCP采用大小可变的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窗口大小的单位是字节在TCP报文段首部的窗口字段写入的数值就是当前给对方设置的发送窗口数值的上限因特网建议标准定义了以下四种算法:慢开始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慢开始算法的做法是:在连接建立时,将拥塞窗口cwnd初始化为一个最大报文段长度MSS的数值此后,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就将拥塞窗口cwnd增加至多一个MSS的数值通常表现为按指数规律增长为防止拥塞窗口cwnd的增长引起网络阻塞,还需要一个状态变量,即慢开始门限ssthresh,其用法如下:当cwnd<ssthresh时,使用慢开始算法;当cwnd>ssthresh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改用拥塞避免算法;当cwnd=ssthresh时,既可使用慢开始算法,也可使用拥塞避免算法拥塞避免算法的做法是:发送端的拥塞窗口cwnd每经过一个往返时延RTT就增加一个MSS的大小通常表现为按线性规律增长(“拥塞避免”并非指完全能够避免了拥塞,而只是使网络比较不容易出现拥塞)不论在慢开始阶段还是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发现网络出现拥塞(其根据是没有按时收到ACK或收到了重复的ACK),就要将慢开始门限ssthresh设置为出现拥塞时的发送窗口值的一半(但不能小于2)3.快重传和快恢复快重传和快恢复是对以上拥塞控制算法的改进,以避免有时一条TCP连接会因等待重传计时器的超时而空闲很长的时间快重传算法规定,发送端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的ACK 即可断定有分组丢失了,就应立即重传丢失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为该报文段设置的重传计时器的超时快恢复算法如下:(1)当发送端收到连续三个重复的ACK时,就重新设置慢开始门限ssthresh(2)与慢开始不同之处是拥塞窗口cwnd不是设置为1,而是设置为ssthresh +3×MSS(3)若收到的重复的ACK 为n个(n>3),则将cwnd设置为ssthresh+n×MSS(4)若发送窗口值还容许发送报文段,就按拥塞避免算法继续发送报文段(5)若收到了确认新的报文段的ACK,就将cwnd缩小到ssthresh例题精讲【例1】在TCP/IP参考模型中,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在互联网络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 C )A.点到点连接B.操作连接C.端到端连接D.控制连接【例2】如果用户程序使用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那么( D )层协议必须承担可靠性方面的全部工作A.数据链路层B.网际层C.传输层D.应用层【例3】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连接的功能是(1)( A )的;采用(2)( B )技术来实现可靠数据流的传送为了提高效率,又引入了滑动窗口协议,协议规定重传(3)(B )的报文段,这种报文段的数量最多可以(4)( D );TCP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可以实现(5)( C )(1)A.全双工 B.单工 C.半双工 D.单方向(2)A.超时重传 B.肯定确认(捎带一个报文段的序号)C.超时重传和肯定确认D.丢失重传和否定性确认(3)A.未被确认及至窗口首端的所有报文段 B.未被确认C.未被确认及至退回N值的所有报文段D.仅丢失(4)A.是任意的个C.大于发送窗口的大小D.等于发送窗口的大小(5)A.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B.整个网络的拥塞控制C.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和网络的拥塞控制D.整个网络的差错控制【例7】假定TCP采用2次握手代替3次握手来建立连接,也就是说省去第三个报文,是否可能会发生死锁解本题考查对TCP连接管理中三次握手原理的理解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现在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死锁是可能发生的作为例子,考虑计算机A和B之间的通信,假定A给B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B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送了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B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是,A在B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将不知道B是否已准备好,也不知道B发送数据使用的初始序列号,A 甚至怀疑B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A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B发来的任何数据分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B在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这样就形成了死锁(如图练习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七层模型中,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层是(C )A.物理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2.传输层为( B )之间提供逻辑通信A.主机B.进程C.路由器D.操作系统3.( C )是TCP/IP模型传输层中的无连接协议协议协议协议协议4.以下哪项不是UDP协议的特性( A )A.提供可靠服务B.提供无连接服务C.提供端到端服务D.提供全双工服务5.下列不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D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6.可靠的传输协议中的“可靠”指的是( D )A.使用面向连接的会话B.使用“尽力而为”的传输C.使用滑动窗口来维持可靠性D.使用确认机制来确保传输的数据不丢失7.下列关于TCP协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是一个点到点的通信协议提供了无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将来自上层的字节流组织成数据报,然后交给IP协议将收到的报文段组成字节流交给上层8.一个TCP连接的数据传输阶段,如果发送端的发送窗口值由2000变为3000,意味着发送端可以( C )A.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3000个TCP报文段B.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1000个字节C.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3000个字节D.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2000个TCP报文段9.一条TCP连接的建立过程和释放过程,分别包括( C )个步骤,3 ,3 ,4 ,310.下列关于因特网中的主机和路由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主机通常需要实现IP协议B.路由器必须实现TCP协议C.主机通常需要实现TCP协议D.路由器必须实现IP协议二综合应用题1.简述TCP和UDP协议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场合答:UDP的主要特点是:(1)传送数据前无需建立连接,没有流量控制机制,数据到达后也无需确认(2)不可靠交付,只有有限的差错控制机制(3)报文头部短,传输开销小,时延较短因此,UDP协议简单,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运行效率高通常用于可靠性较高的网络环境(如局域网)或不要求可靠传输的场合,另外也常用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TCP的主要特点是:(1)面向连接,提供了可靠的建立连接和拆除连接的方法,还提供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机制(2)可靠交付,提供了对报文段的检错确认重传和排序等功能(3)报文段头部长,传输开销大因此,TCP常用于不可靠的互联网中为应用程序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端到端的字节流服务2.在一个1Gb/s的TCP连接上,发送窗口的大小为65535B,单程延迟时间等于10ms问可以取得的最大吞吐率是多少线路效率是多少2.答:根据题意,往返时延RTT=10ms×2=20ms,每20ms可以发送一个窗口大小的数据,每秒50个窗口(1000ms÷20ms=50)每秒能发送数据即吞吐量:65535×8×50=s线路效率:s÷1000Mb/s≈%所以,最大吞吐率是s,线路效率约为%3.有一个TCP连接,当它的拥塞窗口大小为64个分组大小时超时,假设该线路往返时间RTT是固定的即为3s,不考虑其他开销,即分组不丢失,该TCP连接在超时后处于慢开始阶段的时间是多少秒答:根据题意,当超时的时候,慢开始门限值ssthresh变为拥塞窗口大小的一半即ssthresh=64/2=32个分组此后,拥塞窗口重置为1,重新启用慢开始算法根据慢开始算法的指数增长规律,经过5个RTT,拥塞窗口大小变为2=32,达到ssthresh此后便改用拥塞避免算法因此,该TCP连接在超时后重新处于慢开始阶段的时间是5×RTT=15s应用层(重点)知识点讲解一网络应用模型(理解)每个应用层协议都是为了解决某一类应用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又往往是通过位于不同主机中的多个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工作来完成的应用层的具体内容就是规定应用进程在通信时所遵循的协议这些应用进程之间相互通信和协作通常采用一定的模式,常见的有:客户/服务器模型和P2P模型1.客户/服务器模型客户/服务器模型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其中,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模型P2P(Peer to Peer)模型即对等网络模型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客户/服务器模型,P2P弱化了服务器的概念,系统中的各个节点不再区分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角色关系,每个节点既可充当客户,也可充当服务器,结点之间可以直接交换资源和服务而不必通过服务器二域名系统DNS(重点)1.层次域名空间由于点分十进制的IP地址难记,在因特网中我们还可用域名来标识一台主机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任何一台主机或者路由器都具有层次性结构的唯一名称,即域名(domainname)域名只是一个逻辑概念,它并不代表计算机的物理地址域名的结构由若干个分量组成,各分量之间用点隔开:….三级域名.二级域名.顶级域名各分量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域名各级域名由上一级的域名管理机构管理,最高的顶级域名由因特网的相关机构管理现在的顶级域名TLD 有三大类:(1)国家顶级域名nTLD:如:表示中国,.us表示美国,.uk表示英国,等等(2)国际顶级域名iTLD:采用.int国际性的组织可在.int下注册(3)通用顶级域名gTLD:如,,.org等等2.域名服务器:负责域名和IP地址的翻译共有以下三种不同类型的域名服务器:(1)本地域名服务器:也称默认域名服务器,距离用户较近,当所要查询的主机也属于同一个ISP时,该本地域名服务器立即将查询的域名转换为它的IP地址(2)根域名服务器:通常用来管辖顶级域名(如)当一个本地域名服务器不能立即回答某个主机的查询时,该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某一根域名服务器查询(3)授权域名服务器:主机所登记注册的域名服务器,通常是该主机的本地ISP的一个域名服务器3.域名解析过程(重点)当客户端需要域名解析时,通过本机的域名解析器构造一个域名请求报文,并发往本地域名服务器域名请求报文指明了所要求的域名解析方法,包括两类:递归查询和递归与迭代相结合的方法当指定的域名服务器收到域名解析请求报文时,首先检查所请求的域名是否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如果域名服务器能完成域名解析的任务,就将请求的域名转换成相应的IP地址,并将结果返回给发送请求的客户端否则,域名服务器检查客户端要求的解析方法类型:(1)如果要求递归查询,则请求另外一个域名服务器,并最终通过应答报文将结果转交给客户端(2)如果要求使用递归和迭代相结合的方法,则产生一个应答报文并传回给客户端,该应答报文指定了客户端下次应该请求的域名服务器三文件传送协议FTP(重点)文件传送协议FTP是因特网上使用的最广泛的文件传送协议,适合于在异构网络中任意计算机之间传送文件的工作原理在进行文件传输时,FTP的客户和服务器之间要建立两个连接:(1)控制连接,由控制进程进行操纵,使用端口号21,用来传输控制命令(如连接请求,传送请求等)它在整个会话期间一直保持打开(2)数据连接,由数据传送进程操纵,使用端口号20,用来传输文件它在接收到FTP客户文件传送请求后被创建,在传送完毕后关闭,数据传送进程也结束运行由于FTP使用了两个不同的端口号,所以数据连接与控制连接不会发生混乱使用两个独立的连接的主要好处是使协议更加简单和更容易实现,同时在传输文件时还可以利用控制连接(例如,客户发送请求终止传输)四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又称E mail1.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一个电子邮件系统有三个主要构件:(1)用户代理:用户与电子邮件系统的接口,如Outlook,Foxmail基本功能是:撰写显示和处理(2)邮件服务器:因特网上所有的ISP都有邮件服务器,功能是发送和接收邮件,同时还要向发信人报告邮件传送的情况(已交付被拒绝丢失等)(3)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如用于SMTPPOP3等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重点)(1)发信人调用用户代理来编辑要发送的邮件用户代理用SMTP把邮件传送给发送端邮件服务器(2)发送端邮件服务器将邮件放入邮件缓存队列中,等待发送(3)运行在发送端邮件服务器的SMTP客户进程,发现在邮件缓存中有待发送的邮件,就向运行在接收端邮件服务器的SMTP服务器进程发起TCP连接的建立(4)TCP连接建立后,SMTP客户进程开始向远程的SMTP服务器进程发送邮件当所有的待发送邮件发完了,SMTP就关闭所建立的TCP连接(5)运行在接收端邮件服务器中的SMTP服务器进程收到邮件后,将邮件放入收信人的用户邮箱中,等待收信人在方便时进行读取(6)收信人在打算收信时,调用用户代理,使用POP3(或IMAP)协议将自己的邮件从接收端邮件服务器的用户邮箱中的取回(如果邮箱中有来信的话)协议(重点)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所规定的就是在两个相互通信的SMTP进程之间应如何交换信息SMTP运行在TCP基础之上,使用25号端口,也使用客户/服务器模型SMTP规定了14条命令和21种应答信息SMTP通信的三个阶段如下:(1)连接建立:连接是在发送主机的SMTP客户和接收主机的SMTP服务器之间建立的SMTP不使用中间的邮件服务器(2)邮件传送(3)连接释放:邮件发送完毕后,SMTP应释放TCP连接协议(重点)邮局协议(POP,PostOfficeProtocol)是一个非常简单但功能有限的邮件读取协议,现在使用的是它的第三个版本POP3POP也使用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方式在接收邮件的用户PC机中必须运行POP客户程序,而在用户所连接的ISP的邮件服务器中则运行POP服务器程序五万维网WWW(重点)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进行交互的协议称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 P另外,Web页的地址称为统一资源定位符URL2.统一资源定位符URL万维网使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RL(UniformResourceLocator)是对可以从因特网上得到的资源(包括目录文件等)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一种简洁的表示URL的一般形式:<URL的访问方式>:文本传输协议HTTPHTTP是面向事务的应用层协议,它规定了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请求和响应的格式和规则一旦获得了服务器的IP地址,浏览器将通过TCP向浏览器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每个服务器上都有一个服务进程,它不断地监听TCP的端口80,当监听到连接请求后便与浏览器建立连接TCP连接建立后,浏览器就向服务器发送要求获取某一Web页面的HTTP请求服务器收到HTTP请求后,将构建所请求的Web页的必需信息,并通过HTTP响应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再将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将Web页显示给用户最后,TCP连接释放因此,HTTP有两类报文:(1)请求报文———从客户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2)响应报文———从服务器到客户的回答例题精讲【例1】DNS协议主要用于实现下列哪项网络服务功能( A )A.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B.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地址到域名的映射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例2】一台主机希望解析域名如果这台主机的配置的DNS地址为A,Internet根域名服务器为B,而存储域名与其IP地址对应关系的域名服务器为C,那么这台主机通常先查询( A )A.域名服务器AB.域名服务器 BC.域名服务器 CD.不确定【例3】FTP用于传输文件的端口是( B )【例4】从协议分析的角度,WWW 服务的第一步操作是WWW 浏览器完成对WWW 服务器的( B )A.地址解析B.域名解析C.传输连接建立D.会话连接建立【例5】因特网提供了大量的应用服务,大致可以分为通信获取信息和共享计算机等三类(1)( A )是世界上使用极广泛的一类因特网服务,以文本形式或HTML格式进行信息传递,而图像等文件可以作为附件进行传递(2)( D )是用来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因特网服务利用该服务不仅可以从远程计算机获取文件,还能将文件从本地机器传送到远程计算机(3)( C )是目前因特网最丰富多彩的应用服务,其客户端软件称为浏览器(4)( D )应用服务将主机变成远程服务器的一个虚拟终端;在命令方式下运行时,通过本地计算机传送命令,在远程计算机上运行相应程序,并将相应的运行结果传送到本地计算机显示(1)mail(2)(3)(4)【例6】在TCP/IP协议族中,应用层的各种服务是建立在传输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下列哪组协议需要使用传输层的TCP协议建立连接( B )DHCPFTP SMTPHTTPFTPTELNET FTPTFTP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用户提出服务请求,网络将用户请求传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执行用户请求,完成所要求的操作并将结果送回用户,这种工作模式称为( A )A.客户服务器模式B.点到点模式CD模式 D.令牌环模式2.域名是与以下哪个地址一一对应的( D )地址地址 C.主机名称 D.以上都不是客户发起对FTP服务器的连接建立的第一阶段建立( D )A.控制传输连接B.数据连接C.会话连接D.控制连接协议在使用时建立了两条连接: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它们所使用的端口号分别是( D ),21 ,80 ,20 ,205.在因特网中能够提供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是( B )6.在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时,最常使用的协议是( B )7.在因特网电子邮件系统中,电子邮件应用程序( B )A.发送邮件和接收邮件都采用SMTP协议B.发送邮件通常使用SMTP协议,而接收邮件通常使用POP3协议C.发送邮件通常使用POP3协议,而接收邮件通常使用SMTP协议D.发送邮件和接收邮件都采用POP3协议上每个网页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些地址统称为( C )地址 B.域名地址C.统一资源定位符地址9.在Internet上浏览信息时,WWW 浏览器和WWW 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使用的协议是( B )浏览器所支持的基本文件类型是( B )二综合应用题1.为什么要引入域名的概念.答:IP地址很难记忆,引入域名后,便于人们记忆和识别,域名解析可以把域名转换成IP地址。

网络协议知识:TCP协议和ICMP协议的联系与区别

网络协议知识:TCP协议和ICMP协议的联系与区别

网络协议知识:TCP协议和ICMP协议的联系与区别TCP协议和ICMP协议的联系与区别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网络协议是一种规则,它规定了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格式和传输方式。

网络协议的作用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

其中,TCP协议和ICMP协议是网络协议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那么,TCP协议和ICMP协议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呢?本文将分别从TCP协议和ICMP协议的定义、功能、工作方式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TCP协议的定义、功能、工作方式及应用场景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是在IP协议基础上的一种协议。

TCP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主要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连接状态的管理,是网络协议中最精细、最可靠的一种协议。

TCP协议的主要功能包括三个方面: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终止。

在连接建立时,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需要进行“三次握手”才能建立连接。

三次握手的过程分别为:源主机向目标主机发送SYN报文,目标主机接收到该报文后回复一个SYN+ACK报文,源主机再发送一个ACK报文确认连接建立。

在数据传输时,TCP协议负责将数据拆分成较小的报文段进行传输,并采用确认机制、序号机制、窗口机制和重传机制等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在连接终止时,TCP协议需要通过一种“四次挥手”的方式来释放连接。

四次挥手的过程分别为:源主机向目标主机发送FIN报文,目标主机回复一个ACK报文,目标主机向源主机发送FIN报文,源主机再回复一个ACK报文,最终连接释放。

TCP协议相对于UDP协议具有较为精细的连接管理和数据传输机制,因此在许多应用场景中被广泛使用。

例如传输文件、电子邮件、Web页面以及数据库等应用程序都需要使用TCP协议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二、ICMP协议的定义、功能、工作方式及应用场景ICMP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是一种在IP协议上工作的通用协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tcp协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tcp协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tcp协议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TCP协议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传输控制协议(TCP)。

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它在保证数据可靠传输的同时,提供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重要功能。

本实验旨在深入了解TCP协议的原理和工作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进一步加深对TCP协议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了解TC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2. 熟悉TCP连接的建立和终止过程;3. 掌握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4. 通过实验验证TCP协议的可靠性和效率。

三、实验环境本实验使用了一台运行着Linu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通过该计算机可以模拟TCP协议的各种操作和行为。

四、实验步骤1. TCP连接的建立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来模拟TCP连接的建立过程。

首先,在服务器端启动一个监听进程,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然后,在客户端发起连接请求时,服务器接受该请求,并建立一个TCP连接。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观察到TCP三次握手的过程,即客户端发送SYN包,服务器回应SYN+ACK包,最后客户端发送ACK包,完成连接的建立。

2. TCP连接的终止TCP连接的终止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发送一个特殊的FIN包来终止一个已建立的TCP连接。

在终止过程中,可以观察到TCP四次挥手的过程,即一方发送FIN包,另一方回应ACK包,然后另一方也发送FIN包,最后再回应ACK包,完成连接的终止。

3. TCP的流量控制TCP通过使用滑动窗口机制来实现流量控制。

在本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滑动窗口的大小,观察到数据发送和接收的速度变化。

当滑动窗口的大小较小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量较小,接收方的处理速度较慢;而当滑动窗口的大小较大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量较大,接收方的处理速度较快。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TCP流量控制的有效性。

tcp协议建立连接的过程

tcp协议建立连接的过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tcp协议建立连接的过程篇一:tcp的建立连接过程和断开过程篇二:关于运输层中tcp协议的三次握手连接和四次握手连接释放过程简述关于运输层中tcp协议的三次握手连接和四次握手连接释放过程简述--吴龙平【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1、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

2、当网络的边缘部分中的两个主机使用网络的核心部分的功能进行端到端的通信时,只有位于网络边缘部分的主机的协议栈才有运输层,而网络核心部分中的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都只用到下三层的功能。

3、数据在5层体系中,层与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向下),各层添加的层头包括可能会添加报尾),的关系,和层与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向上),各层剥去的层头和层尾。

4、事实上,两个运输层之间并没有一条水平的物理连接(可以称为虚连接或逻辑通信)。

5、tcp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tcp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

由于tcp要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运输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许多的开销。

这不仅使协议数据单元的首部增大很多,还要占用许多的处理机资源。

6、tcp报文段的首部(握手需要用到的一些部分)①序号字段——占4字节。

tcp连接中传送的数据流中的每一个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

序号字段的值则指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下文握手描述为seq)②确认号字段——占4字节,是期望收到对方的下一个报文段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下文握手描述为ack)③确认ack——只有当ack=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

当ack=0时,确认号无效。

④同步syn——同步syn=1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

⑤终止Fin——用来释放一个连接。

Fin1表明此报文段的发送端的数据已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运输连接。

【正题:客户与服务器方式】tcp连接的建立都是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

主动发起连接建立的应用进程叫做客户(client)。

计算机无线网络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

计算机无线网络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

计算机无线网络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计算机无线网络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在当前信息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无线网络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无线网络信道的不稳定性和带宽有限性,传输控制技术在无线网络通信中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无线网络环境和有线网络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TCP在无线网络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长时延、丢包率高等。

需要针对无线网络的特点对TCP进行优化,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性能。

本文将对传输控制协议(TCP)进行概述,介绍其工作原理,分析其优缺点,并探讨无线网络中的TCP优化技术以及实时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输控制技术在无线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研究意义计算机无线网络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传输控制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无线网络中,由于信号传输受到干扰、阻隔等因素的影响,传输速率、稳定性和可靠性都面临挑战。

针对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提高网络性能,提升用户体验,推动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

传输控制技术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优化数据传输过程,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通过研究传输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包的精确控制,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稳定传输。

传输控制技术还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数据丢失或被篡改,保护用户隐私和敏感信息。

探究无线网络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促进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研究意义】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计算机无线网络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通过对传输控制协议(TCP)的概述、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无线网络中的TCP优化技术和实时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进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以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习题解答第一章概述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

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课程设计tcp

课程设计tcp

课程设计tcp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TC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分析常见的TCP通信过程,并理解TCP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TCP协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报文格式,以及TCP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和地位。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TCP协议进行网络通信,能够使用常见的网络工具分析TCP通信过程,并能够对TCP协议进行简单的优化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TCP协议,使学生认识到网络通信中协议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增强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对网络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TCP协议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和应用场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TCP协议的基本概念:介绍TCP协议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TCP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地位。

2.TCP协议的工作原理:讲解TCP协议的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过程,以及TCP协议的可靠性保证机制。

3.TCP协议的报文格式:详细介绍TCP报文的头部字段和选项字段,以及TCP报文的解析方法。

4.TCP协议的应用场景:分析常见的TCP应用协议,如HTTP、FTP和SMTP等,以及TCP协议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化和调试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讲授法:通过讲解TCP协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使学生掌握TCP协议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常见的TCP通信过程和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TCP协议进行网络通信,并能够对TCP协议进行优化和调试。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自体验TCP协议的通信过程,提高学生对TCP协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TCP协议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TCP协议知识。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1-7)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1-7)

第1章概述(P2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X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综合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综合题答案

一、选择题:1. 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A )。

A. ARPANETB. ChinaNetC. InternetD. CERNET2.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 D )。

A.客户机B.服务器C.操作系统D.数据库管理系统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B)。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4、 Internet 的网络层含有四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 C )。

A. IP , ICMP , ARP , UDPB. TCP , ICMP , UDP , ARPC. IP , ICMP , ARP , RARPD. UDP , IP , ICMP , RARP5、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

A.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B.无连接的可靠的数据报服务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6. 下面可用于流量控制的是( A)。

A. 滑动窗口B. SNMPC. UDPD. RARP7、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位分别是( C )A.报文、帧、比特B.包、报文、比特C.包、帧、比特D.数据块、分组、比特8、下面属于物理层的设备是( C )A、网桥B、网关C、中继器D、以太网交换机9、局域网的协议结构一般不包括(A )A.网络层B.物理层C.数据链路层D.介质访问控制层10、本地网络上的主机通过下列所述的那种方式查找其它的网络设备( B )A.端口号B.硬件地址C.默认网关D.逻辑网络地址11. 下列不属于路由选择协议的是( B )。

A. RIPB. ICMPC. BGPD. OSPF12、在给主机设置 IP 地址时,那一个能使用(A)A.29.9.255.15B.127.21.19.109C.192.5.91.255D.220.103.256.5613、IP地址190.233.27.13是( B )类地址A. AB. BC. CD. D14.下列不属于ICMP报文的是( C)A.回送请求和应答报文B.改变路由报文C.流量调整报文D.源站抑制报文15、IP 协议的核心问题是( B) )A.传输B.寻径C.封装D.选择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在较小范围内布置的一定是局域网,而在较大范围内布置的一定是广域网B.城域网是连接广域网而覆盖园区的网络C.城域网是为淘汰局域网和广域网而提出的一种网络技术D.局域网是基于广播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广域网是基于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17.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C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18、相对于OSI的七层参考模型的低4层,TCP/IP模型内对应的层次有( D )。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tcp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tcp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tcp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TCP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作为互联网中最重要的传输协议之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TCP协议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TCP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二、实验目的1. 了解TC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机制;2. 掌握TCP协议的连接建立和断开过程;3. 研究TCP协议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传输性能。

三、实验环境和工具1. 实验环境:使用两台计算机,分别作为服务器和客户端;2. 实验工具:使用Wireshark进行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

四、实验过程和结果1. 连接建立在服务器端启动TCP监听,并设置端口号为8080。

在客户端使用telnet命令连接服务器,并指定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通过Wireshark捕获到的数据包可以观察到三次握手的过程,即SYN、SYN-ACK和ACK的交互。

2. 数据传输在客户端输入一段文本,并通过telnet发送给服务器。

在Wireshark中可以看到TCP协议中的数据包以及相应的确认包,验证了TCP的可靠传输机制。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拥塞控制机制的运作,根据网络的情况动态调整拥塞窗口大小。

3. 连接断开在客户端输入断开连接的命令,通过Wireshark可以观察到四次挥手的过程,即FIN、ACK、FIN和ACK的交互。

这个过程中,双方都需要发送FIN和ACK来确认连接的断开。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TCP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 TCP协议具有拥塞控制机制,能够根据网络情况动态调整传输速率,避免网络拥塞;3. TCP协议的断开过程需要四次挥手,确保连接的安全关闭。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TCP作为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在互联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机A启动实验平台工具栏中的“TCP工具”。选中“客户端”单选框,在“地址”文本框中填入主机B的IP地址,在“端口”文本框中填入主机B的一个TCP端口,点击[连接]按钮进行连接。
3.察看主机B捕获的数据,填写下表。
表7-3实验结果
字段名称
报文1
报文2
报文3
序列号
552823991
确认号
258516581
三、实验条件(可含设备、材料、工具、软件等)
1、
四、实验原理(可含实验思想、原理图、程序框图等)
1、
五、实验过程(可含操作步骤、现象、结果、参考代码等)
1.验证拓扑结构
2.
3.选择过滤器
4.TCP
六、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七年月日
(说明:本实验报告可以先填写完成后再打印出来,也可以先按实际填写版面需要调整后再打印出来填写)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B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的操作。
1.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捕获数据,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TCP协议)。
主机B在命令行下输入:netstat -a -n命令来查看主机B的TCP端口号。
2.主机A启动TCP工具连接主机B。
ACK
…1…
SYN
……0.
● TCP连接建立时,前两个报文的首部都有一个“最大字段长度”字段,它的值是多少?作用是什么?结合IEEE802.3协议规定的以太网最大帧长度分析此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4.主机A断开与主机B的TCP连接。
5.察看主机B捕获的数据,填写下表。
表7-4实验结果
●结合步骤3、5所填的表,理解TCP的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和四次握手的释放连接过程,理解序号、确认号等字段在TCP可靠连接中所起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学期:
实验地点:
姓名
学号
班级
主讲教师
指导教师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实验名称
TCP连接建立与释放
实验日期
实验组员
一、实验目的
1.掌握TCP报文格式;
2.掌握TCP连接建立与释放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各主机打开工具区的“拓扑验证工具”,选择相应的网络结构,配置网卡后,进行拓扑验证,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工具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请检查网络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