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凳筋的计算

合集下载

马凳筋计算公式

马凳筋计算公式

马凳筋计算公式
1、马凳筋的根数计算公式:
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镫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

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镫个数须扣梁。

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镫不应计算,楼梯马镫另行计算。

2、马凳筋的长度计算公式:
马镫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镫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镫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

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

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马凳筋的规格: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10;当200mm<h≤3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2;当300mm<h≤5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4;当500mm<h≤7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6;厚度大于800mm最好采用钢筋支架或角钢支架。

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大型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不一定采用马凳钢筋而往往采用钢支架形式,支架必须经过计算才能确定它的规格和间距,才能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在确定支架的荷载时除计算上部钢筋荷载外考虑施工荷载。

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上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

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

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验,支架规格、间距过小造成浪费,支架规格、间距过大可能造成基础钢筋整体塌陷严重后果。

所以支架设计不能掉以轻心。

马凳其它注意事项建筑工程一般都对马凳筋有专门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施工组织设计中没有对马凳作出明确和详细的说明那么就按常规计算,但有二个前提,就是马凳要有一定的刚度,能承受施工人员的踩踏,避免板上部钢筋扭曲和下陷。

二是为了避免以后结算争议和扯皮,对马凳办理必要的手续和签证,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制作情况以工程联系单的方式提出,报监理及建设单位确认,根据确认的尺寸计算。

根据程量清单计价规范P52页第19条:现浇构件中固定位置的支撑钢筋、双层钢筋用“铁马”,伸出构件的锚固钢筋、预制构件的吊钩等就并入钢筋工程量内。

马镫筋的计算方法

马镫筋的计算方法

马镫筋的计算方法一、马凳的概念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

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熟悉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本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

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马凳,它的外形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

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

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具体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题目还得具体对待,假如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间隔,如间距为@800*800,假如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

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

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二、定额对马凳的规定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由于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

马凳筋是什么?马凳筋工程量怎么计算?

马凳筋是什么?马凳筋工程量怎么计算?

马凳筋是什么?马凳筋工程量怎么计算?
您好,新型房屋为您解答。

马凳筋因形状像凳子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

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

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农村自建房时很多包工头图省事不设置马凳筋,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
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

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

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但这算法对于农村人来说太麻烦了,所以农村自建房时有的是采用三角凳筋进行支撑。

既方便,又快捷。

大家说说,你们在农村自建房时有没有设置马凳筋?
关注本号,每天分享农村自建房知识。

马镫筋计算方式方法

马镫筋计算方式方法

马凳的概念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

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

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1、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2、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

3、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

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定额对马凳的规定: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

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

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

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i型马凳筋长度计算公式(二)

i型马凳筋长度计算公式(二)

i型马凳筋长度计算公式(二)
I型马凳筋长度计算公式
马凳筋是地下室楼板与主体墙体之间的连接件,承担着承台传递拉力和剪力的重要作用。

对于I型马凳筋的长度计算公式,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1. 立式计算法
根据《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验收规范》(GB的规定,I型马凳筋的长度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L = l + h + d + ε + δ
其中, - L 表示马凳筋的总长度; - l 表示主体墙体的高度;- h 表示主体墙体顶部预留的搭接长度; - d 表示地下室楼板与主体墙体之间的距离; - ε 表示主体墙体预留的伸长量; - δ 表示马凳筋弯绕长度。

例如,假设主体墙体高度为3米,预留的搭接长度为米,地下室楼板与主体墙体之间的距离为米,主体墙体预留的伸长量为米,马凳筋弯绕长度为米,则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马凳筋的总长度为米。

2. 水平计算法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使用水平计算法来计算I型马凳筋的长度。

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的规定,此时的计算公式如下:
L = l + 2h + d + ε + δ
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与立式计算法中的相同。

但使用水平计算法时,需要考虑主体墙体两侧都需要连接马凳筋的情况,因此主体墙体的高度需要乘以2。

举例来说,假设主体墙体高度为3米,预留的搭接长度为米,地下室楼板与主体墙体之间的距离为米,主体墙体预留的伸长量为米,马凳筋弯绕长度为米,则根据水平计算法,马凳筋的总长度为米。

综上所述,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可以采用立式计算法或水平计算法来计算I型马凳筋的长度。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判断和决定。

马凳筋的根数计算

马凳筋的根数计算

马凳筋的根数计算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

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

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计算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

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马凳筋的规格: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10;当200mm<h≤3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2;当300mm<h≤5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4;当500mm<h≤7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6;厚度大于800mm最好采用钢筋支架或角钢支架。

回答:一般定额对马凳筋规定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

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

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

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钢筋计算-马凳筋计算

钢筋计算-马凳筋计算

如何计算钢筋工程中马凳筋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

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

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

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

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定额对马凳的规定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

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

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

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马凳筋的计算

马凳筋的计算

马凳筋的计算(广联达)马凳筋主要是用来作为板钢筋施工的一种措施钢筋来进行设计及运用的,板的钢筋分为底部受力钢筋,上部受力钢筋或者面筋,负筋或称扁担筋,温度筋等。

下部钢筋施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为保证下部钢筋有合乎规定的保护层,一般情况下会在下部受力钢筋下放些适当间距的标准厚度的混凝土垫块就可以来保证下部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对于一些大构件中,可以采用钢筋头作为控制下部钢筋保护层的措施;上部钢筋当进行布置时,由于其处于板的上部。

这时就需要有一定的构件来支撑起上部钢筋来保证其规X要求的保护层,在这里充当支撑作用的构件,也就是说用于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起固定板上层钢筋的作用。

就是马凳筋,由于其形状类似马凳,故被成为马凳筋或者撑筋。

马凳筋作为板施工的措施筋是不可或缺的,它不光属于设计的X畴也是施工X畴更是预算的X畴。

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X,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

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传统的做法是马凳利用现场钢筋废料制作,当然量大时也用钢筋原材料加工。

马凳制作虽无国家标准,但根据积累的钢筋施工经验,一般也有个大致的尺度X围,如马凳筋直径一般为板钢筋直径或小于一个级别。

马凳间距一般为1000㎜左右,马凳筋上部水平长度一般为钢筋间距加5~10CM。

下部有两个水平段,一个水平段的长度与上面水平相同,另一个水平段只需10CM即可,这样可以形成三个支点,三点是最平衡的。

如果两个水平段都按钢筋间距加5~10CM则会浪费,如果下部两个水平都只有10CM,则不稳定,容易倒。

马凳筋的垂直高度为板厚减上下保护层再减去三层钢筋直径之和,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马镫筋的计算讲解

马镫筋的计算讲解

一、一般是在双层双向布置钢筋的板中用马凳筋,保证上下层钢筋网之间的距离一般基础厚在1米左右,马凳筋应≥Φ18,间隔1.2米交错布置,?? 基础厚在1.2-1.5米左右,马凳筋应≥Φ22,间隔1.2米交错布置,?? 基础厚在0.5米左右,马凳筋应≥Φ14,间隔1.0米交错布置,?? 平台板厚在0.12-0.15米左右,马凳筋应≥Φ10,间隔0.8米交错布置,?? 平台板厚在0.2米左右,马凳筋应≥Φ12,间隔0.8米交错布置,?? 马凳做法一横筋约1.2-1.5米,再焊上相应的三角支架,马凳的高度为扣去砼保护层,扣去相应的钢筋。

二、马凳的概念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

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

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

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

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

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马凳筋设置与计算方法

马凳筋设置与计算方法

二、定额对马凳的规定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zhe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

山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1、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

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

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2、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

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3、马凳筋的规格: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10;当200mm<h≤3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2;当300mm<h≤5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4;当500mm<h≤7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6;厚度大于800mm最好采用钢筋支架或角钢支架。

4、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大型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不一定采用马凳钢筋而往往采用钢支架形式,支架必须经过计算才能确定它的规格和间距,才能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在确定支架的荷载时除计算上部钢筋荷载外考虑施工荷载。

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上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

筏板钢筋之马凳筋计算

筏板钢筋之马凳筋计算

筏板钢筋的马凳筋筏板钢筋的面筋要用马凳筋支撑。

下面是一个马凳筋计算的例子。

马凳筋采用C20@2200马凳筋验算:马凳筋上下焊在筏板的主筋上。

焊缝长》100mm可以认为马凳筋上下是固定端。

计算长度为X二。

马凳筋受的荷载:一根马凳筋的负荷范围为x筏板筋自重标准值:()xx 2xx 10=式中,m是C28钢筋自重标准值施工活荷载1KN/m荷载设计值N=x +1 xxx=+=C2(钢筋的回转半径i=面积A=i长细比入==15看[入]=150N/(① A)=x 10/ x =102N/mm<f=360N/mm可见马凳筋的直径是由允许长细比控制的。

不是由承载力控制的。

为保持基础钢筋网的侧向稳定,在每根马凳筋旁焊斜钢筋。

实际施工中,马凳筋与筏板钢筋只是电焊,焊接长度很短。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马凳筋与基础钢筋的焊接必须采用有一定长度的角焊缝。

钢结构设计规范条规定:侧面角焊缝或正面角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得小于8h(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和40mm否则,会使钢筋变脆。

筏板主筋形成一个整体网片,可以承受施工荷载。

不必验算。

下面照片中,马凳筋的间距为x 2m,在筏板网片钢筋上,放置了很多钢筋,筏板网片钢筋也没有下垂变形:可见,在施工荷载和钢筋自重作用下,筏板网片钢筋是不会有问题的。

23 其实,本例马凳筋不必用C20@2200用,20@ 2200就可以了。

不过, 当时工地的钢筋都是3级钢,没有1级钢。

故用3级钢做马凳筋.同 时,本例马凳筋间距做到也可以。

此时,仍不用当心筏板网片 面筋的承载力:这是用钢管做筏板钢筋面筋的支撑,钢管间距达到x 3m 筏 板面筋仍然没有问题。

二O —二年八月二十九日星期三 MTE11|V. FAC -Th■idtlu -i mi。

马凳筋计算方法

马凳筋计算方法

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起固定上层板钢筋。

当基础厚度较大(大于800MM)一般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钢筋马凳一般图纸上不注,由技术员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12可用直径为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板中放置马凳时应避开梁等板支座构件。

基础底板大于800MM时应采用角铁做支架,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

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

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验。

马凳筋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图纸上是没有的,应深入施工现场,这样才有感性认识。

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来计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马凳钢筋的直径不应该说比被支持的钢筋小一个型号,因为如果被支持的负弯矩钢筋是8mm的,要采用6。

5mm的钢筋作为马凳筋就太细了,它不能保证负弯矩钢筋不会被施工工人偶尔踩坏。

所以还要看施工组织设计具体是怎么布置的。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

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臵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

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马凳筋的规格: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10;当200mm<h≤3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2;当300mm<h≤5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4;当500mm<h≤7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6;厚度大于800mm最好采用钢筋支架或角钢支架。

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大型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不一定采用马凳钢筋而往往采用钢支架形式,支架必须经过计算才能确定它的规格和间距,才能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在确定支架的荷载时除计算上部钢筋荷载外考虑施工荷载。

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上只需设臵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

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

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验,支架规格、间距过小造成浪费,支架规格、间距过大可能造成基础钢筋整体塌陷严重后果。

所以支架设计不能掉以轻心。

马凳其它注意事项建筑工程一般都对马凳筋有专门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施工组织设计中没有对马凳作出明确和详细的说明那么就按常规计算,但有二个前提,就是马凳要有一定的刚度,能承受施工人员的踩踏,避免板上部钢筋扭曲和下陷。

二是为了避免以后结算争议和扯皮,对马凳办理必要的手续和签证,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制作情况以工程联系单的方式提出,报监理及建设单位确认,根据确认的尺寸计算。

根据程量清单计价规范P52页第19条:现浇构件中固定位臵的支撑钢筋、双层钢筋用“铁马”,伸出构件的锚固钢筋、预制构件的吊钩等就并入钢筋工程量内。

马凳筋的计算

马凳筋的计算

马凳筋的计算(广联达)马凳筋主要是用来作为板钢筋施工的一种措施钢筋来进行设计及运用的,板的钢筋分为底部受力钢筋,上部受力钢筋或者面筋,负筋或称扁担筋,温度筋等。

下部钢筋施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为保证下部钢筋有合乎规定的保护层,一般情况下会在下部受力钢筋下放些适当间距的标准厚度的混凝土垫块就可以来保证下部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对于一些大构件中,可以采用钢筋头作为控制下部钢筋保护层的措施;上部钢筋当进行布置时,由于其处于板的上部。

这时就需要有一定的构件来支撑起上部钢筋来保证其规范要求的保护层,在这里充当支撑作用的构件,也就是说用于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起固定板上层钢筋的作用。

就是马凳筋,由于其形状类似马凳,故被成为马凳筋或者撑筋。

马凳筋作为板施工的措施筋是不可或缺的,它不光属于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

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

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传统的做法是马凳利用现场钢筋废料制作,当然量大时也用钢筋原材料加工。

马凳制作虽无国家标准,但根据积累的钢筋施工经验,一般也有个大致的尺度范围,如马凳筋直径一般为板钢筋直径或小于一个级别。

马凳间距一般为1000㎜左右,马凳筋上部水平长度一般为钢筋间距加5~10CM。

下部有两个水平段,一个水平段的长度与上面水平相同,另一个水平段只需10CM即可,这样可以形成三个支点,三点是最平衡的。

如果两个水平段都按钢筋间距加5~10CM则会浪费,如果下部两个水平都只有10CM,则不稳定,容易倒。

马凳筋的垂直高度为板厚减上下保护层再减去三层钢筋直径之和,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马凳筋的计算

马凳筋的计算

马凳筋的计算(广联达)马凳筋主要是用来作为板钢筋施工的一种措施钢筋来进行设计与运用的,板的钢筋分为底部受力钢筋,上部受力钢筋或者面筋,负筋或称扁担筋,温度筋等。

下部钢筋施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为保证下部钢筋有合乎规定的保护层,一般情况下会在下部受力钢筋下放些适当间距的标准厚度的混凝土垫块就可以来保证下部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对于一些大构件中,可以采用钢筋头作为控制下部钢筋保护层的措施;上部钢筋当进行布置时,由于其处于板的上部。

这时就需要有一定的构件来支撑起上部钢筋来保证其规范要求的保护层,在这里充当支撑作用的构件,也就是说用于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起固定板上层钢筋的作用。

就是马凳筋,由于其形状类似马凳,故被成为马凳筋或者撑筋。

马凳筋作为板施工的措施筋是不可或缺的,它不光属于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

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

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传统的做法是马凳利用现场钢筋废料制作,当然量大时也用钢筋原材料加工。

马凳制作虽无国家标准,但根据积累的钢筋施工经验,一般也有个大致的尺度范围,如马凳筋直径一般为板钢筋直径或小于一个级别。

马凳间距一般为1000㎜左右,马凳筋上部水平长度一般为钢筋间距加5~10CM。

下部有两个水平段,一个水平段的长度与上面水平相同,另一个水平段只需10CM即可,这样可以形成三个支点,三点是最平衡的。

如果两个水平段都按钢筋间距加5~10CM则会浪费,如果下部两个水平都只有10CM,则不稳定,容易倒。

马凳筋的垂直高度为板厚减上下保护层再减去三层钢筋直径之和,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钢筋计算-马凳筋计算

钢筋计算-马凳筋计算

如何计算钢筋工程中马凳筋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

当基础厚度较大时(大于800mm)不宜用马凳,而是用支架更稳定和牢固。

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

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

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定额对马凳的规定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

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

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

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凳筋的计算(广联达)
马凳筋主要是用来作为板钢筋施工的一种措施钢筋来进行设计及运用的,板的钢筋分为底部受力钢筋,上部受力钢筋或者面筋,负筋或称扁担筋,温度筋等。

下部钢筋施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为保证下部钢筋有合乎规定的保护层,一般情况下会在下部受力钢筋下放些适当间距的标准厚度的混凝土垫块就可以来保证下部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对于一些大构件中,可以采用钢筋头作为控制下部钢筋保护层的措施;上部钢筋当进行布置时,由于其处于板的上部。

这时就需要有一定的构件来支撑起上部钢筋来保证其规范要求的保护层,在这里充当支撑作用的构件,也就是说用于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起固定板上层钢筋的作用。

就是马凳筋,由于其形状类似马凳,故被成为马凳筋或者撑筋。

马凳筋作为板施工的措施筋是不可或缺的,它不光属于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

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

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

传统的做法是马凳利用现场钢筋废料制作,当然量大时也用钢筋原材料加工。

马凳制作虽无国家标准,但根据积累的钢筋施工经验,一般也有个大致的尺度范围,如马凳筋直径一般为板钢筋直径或小于一个级别。

马凳间距一般为1000㎜左右,马凳筋上部水平长度一般为钢筋间距加5~10CM。

下部有两个水平段,一个水平段的长度与上面水平相同,另一个水平段只需10CM即可,这样可以形成三个支点,三点是最平衡的。

如果两个水平段都按钢筋间距加5~10CM则会浪费,如果下部两个水平都只有10CM,则不稳定,容易倒。

马凳筋的垂直高度为板厚减上下保护层再减去三层钢筋直径之和,
马凳钢筋一般图纸上不注,只有个别设计者设计马凳,大都由项目工程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ф12可用直径为ф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

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

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如间距为@800*800,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ф6马凳间距则为@500*500。

有的板钢筋规格较大,如采用直径ф14,那么马凳间距可适当放大。

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活动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板厚很小时可不配置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马凳的高度小于50mm,无法加工,可以用短
钢筋头或其它材料代替。

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不一定采用马凳钢筋而往往采用钢支架形式,支架必须经过计算才能确定它的规格和间距,才能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在确定支架的荷载时除计算上部钢筋荷载外考虑施工荷载。

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上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

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

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验,支架规格、间距过小造成浪费,支架规格、间距过大可能造成基础钢筋整体塌陷严重后果。

所以支架设计不能掉以轻心。

总而言之,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它不适用于施工。

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

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

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

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以上是传统式马凳筋的情况,随之施工工艺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马凳筋形式出现在建筑市场上,例如现在建筑市场上,塑料马凳在施工现场用的较多,它的优点是便宜,一个只需约0.5元,如果采购量大价格则更低。

但用塑料马凳的缺点是塑料的强度低于混凝土强度,且塑料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差,所以塑料马凳的分布点成为混凝土强度薄弱点,影响主体结构安全。

如果施工不当,也容易造成渗漏,所以塑料马凳不是最优选择。

更让人不解的是施工时按塑料马凳,结算则按钢筋马凳计算,施工单位在马凳材差和价差上赚取不当利润。

避免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有一套统一的计算标准。

另外其他马凳筋形式也在不断出现在建筑市场上,如下图所示:
那么各种形式的马凳筋在广联达钢筋2009中如何来运用软件计算其工程量呢?
现在钢筋软件在马凳筋的形式上提供了三种马凳筋的形式,分别如下图所示:
因为第三种马凳筋的布置信息同第二种马凳筋的布置信息是一样的,所以现在拿第一种马凳筋同第二种马凳筋的计算结果同手工算量进行对比。

在第二种和第三种马凳筋钢筋信息处,只能填入数量+级别+直径或级别加直径+排距。

在这
里要指出的是,前面首先说道的数量+级别+直径,这种方法是要自己计算马凳筋有多少数量,显然在此处不方便,同使用软件,让软件快速算量的目的相违背;第二种钢筋形式是级别+直径+排距,这里的排距,是由属性中线形马凳筋方向决定此处马凳筋的排距值哪个地方。

有上述内容,下面举例说明第二种马凳筋的软件计算方法。

首先绘制一块板(长15米,宽21米)此处以大板来反映内容,在此板上布置底筋同面积,马凳筋选择第二种,线形马凳筋方向按软件默认为“平行横向受力筋”,马凳筋参数图设置如下:
汇总计算完毕,板编辑钢筋为下图所示,反映此板马凳筋个数及长度。

首先分析马凳筋的长度,长度即为属性中所输入的马凳筋参数中所输入数值之和。

根数计算为【水平距离/马凳筋参数图中所输入水平段长度+1】*【垂直距离/马凳筋排距(即为马凳筋信息中所输入数值)】。

所以此时马凳筋根数为:【(15/1+1)】取整*【(21/1)】取整=336根。

同理,将马凳筋钢筋信息中输入B12-2000:
此时马凳筋根数为:【(15/1+1)】取整*【(21/2)】取整=176根。

知道了软件计算马凳筋的思路及方法后,现在研究其变化,等调整马凳筋信息及参数图中数值使其计算根数同手工算量想符合后,发现当调整参数图中马凳筋尺寸会涉及到马凳筋总长度的变化。

所以软件提供的第二种及第三种马凳筋布置形式在实际工程中虽然马凳筋形式更接近实际施工所采用马凳筋形状,但是计算结果却不相同。

以上是当马凳筋支撑面筋时的计算方法,下面结合马凳筋上支撑板支座负筋来研究软件算量同手工算量的不同之处。

经过本人的测验,现马凳筋工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此时马凳筋根数为:【(15/1+1)】取整*【(21/2)】取整=176根。

知道了软件计算马凳筋的思路及方法后,现在研究其变化,等调整马凳筋信息及参数图中数值使其计算根数同手工算量想符合后,发现当调整参数图中马凳筋尺寸会涉及到马凳筋总长度的变化。

所以软件提供的第二种及第三种马凳筋布置形式在实际工程中虽然马凳筋形式更接近实际施工所采用马凳筋形状,但是计算结果却不相同。

以上是当马凳筋支撑面筋时的计算方法,下面结合马凳筋上支撑板支座负筋来研究软件算量同手工算量的不同之处。

经过本人的测验,现马凳筋工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解释:表中板面积(长*宽)如下图所示,现以3*6为例: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当马登筋采用第二种形式进行布置时,软件计算的马登筋是不对的,同实际上要求的马登筋是不同的,但是当采用第一种马登筋形式去进行布置时,例如马登筋布置为:A12-1000*1000.这样计算出的马登筋数量同实际是相同的,所以在计算马登筋的时候要采用折算方式,也就是如果实际施工现场采用第二种,或者第三种马登筋进行布置时,可以折算成第一种马登筋形式去进行计算,虽然马登筋形式同实际施工不同,但是这样折算后的马登筋长度是一样的,根数同实际是一样的,也就使得软件计算了准确的工程量。

马登筋第二种、第三种折算成第一种马登筋的示例如下:
另外通过三种马凳筋设置图下侧的软件提示可以看出,只有当采用第一种马凳筋时,软件才可以输入马凳筋支撑的面积来计算马凳筋数量,采用第二、三种马凳筋形式时,软件将以通长布置马凳筋的形式去计算马凳筋的工程量,故会比手工实际算量多出部分马凳筋数量。

另外需要明白的就算软件在计算马凳筋时的思路,软件将通过马凳筋设置中所选择的马凳筋形式及输入的参数数值,来确定马凳筋的总长度。

个数会通过设置马凳筋设置中的马凳筋信息去计算马凳筋数量,知道了软件如何来计算马凳筋的思路,那么上述马凳筋折算上的一些折算数据也就能很快明白其原来了!
通过上述内容,使我对软件的运用有了很大的认识,软件只是预算人员手中的一个快速算量的工具,具体这个工具如何来运用,就要看个人如何来巧妙的运用了,虽然马凳筋的形式很多,各种形式马凳筋在日后的建筑行业会不断出现,但是只要掌握了软件计算其工程量的原理,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