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节选文言文翻译
自荷钱出水之日文言文翻译

自荷钱出水之日文言文翻译意思是: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原文】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dài)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译文】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它就能为一池碧水做点缀;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一天比一天高,每天往上长,每天越来越艳丽。
有风时就呈现出飘动摇摆的情态,无风时也有轻盈柔美的风姿。
等到花蕊绽开,荷花顶出水面,风姿娇美,晶莹欲滴,你先我后,相继开放,等到花朵凋谢,它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霜降,它也不会收场。
这些都说的是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鼻子可以享受的,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避暑,让人感到暑气消退;纳凉,使人觉得凉气随人生出。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似乎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能常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植物,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能备作家常日用。
【点评】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芙蕖文言文翻译讲解

芙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芙蕖》翻译讲解:《芙蕖》一文出自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赞美莲花高洁品质的文言文。
以下是对原文的逐句翻译及讲解:1. 芙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芙蕖:即莲花,又称荷花。
- 出淤泥而不染:指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会被污染。
- 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清涟,清澈的水波。
指莲花经过清澈水波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 翻译: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澈水波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中通外直:指莲花的茎直立,内部空心,通直无弯曲。
- 不蔓不枝:蔓,蔓延;枝,枝条。
指莲花的茎不蔓延,不生枝条。
- 翻译:莲花的茎直立,内部空心,通直无弯曲,不蔓延,不生枝条。
3.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新。
- 亭亭净植:亭亭,高耸挺拔;净植,整洁地生长。
指莲花高耸挺拔,整洁地生长。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焉,语气词,相当于“了”。
指莲花可以远远观赏,却不能随意亵玩。
- 翻译:莲花的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新;高耸挺拔,整洁地生长,可以远远观赏,却不能随意亵玩。
整篇译文: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澈水波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莲花的茎直立,内部空心,通直无弯曲,不蔓延,不生枝条。
莲花的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新;高耸挺拔,整洁地生长,可以远远观赏,却不能随意亵玩。
这篇文言文通过描绘莲花的生长环境、形态和香气,赞美了莲花的高洁品质,寓意着君子应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的品格。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李渔《芙蕖》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渔《芙蕖》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芙蕖》李渔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赏析:《芙蕖》是明末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的小品文,收在《李笠翁一家言·闲情偶寄》的“种植部”。
全文原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交代芙蕖属草本科植物,表达了自己对芙蕖的酷爱之情;第三部分抒写自己因家贫而不能大量种植的慨叹;此处所节选的是第二部分,具体说明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
李渔曾说:“渔自解觅梨枣以来,谬以作者自许。
鸿文大篇非吾敢道,若诗歌词曲及稗官野史实有微长,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当世耳目为我一新。
”(《与陈学山少宰书》)李渔的主要成就并不在小品文上,但从这篇弃头舍尾俨然成了说明文的《芙蕖》,我们的确可以感到其意新,语新,构思新,领略到作者状物写意的高超技艺。
芙蕖又称荷花、莲花、芙蓉、菡萏。
荷花第一次在文学中出现是《诗·陈风》:“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后来屈原把它当作纯洁脱俗的象征加以讴歌;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于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芙蕖文言文逐字翻译

余幼时,见邻家女子,年约十五六,容貌端丽,肌肤若冰雪,风姿绰约,宛若芙蕖出浴。
余心窃慕之,常欲一亲其颜,而未得也。
逐字翻译:余(我)幼时(小时候),见(看到)邻家女子(邻居家的女孩),年约(大约)十五六(十五六岁),容貌(容貌)端丽(端庄美丽),肌肤(皮肤)若(好像)冰雪(像冰雪一样),风姿(风度姿态)绰约(优美动人),宛若(就像)芙蕖(荷花)出浴(从水中出来)。
余(我)心(心中)窃慕之(暗暗地羡慕她),常欲(常常想)一亲其颜(想要亲眼看到她的容颜),而未得(却未能实现)也(了)。
《芙蕖》原文:后因事至其家,遂得见之。
女子名素心,眉目如画,笑靥如花,顾盼生辉,宛若天仙下凡。
余喜不自胜,遂留连忘返。
逐字翻译:后(后来)因事(因为一些事情)至其家(到她家),遂(于是)得见之(得以见到她)。
女子名(这女子名叫)素心(名字叫素心),眉目(眉毛和眼睛)如画(画一般美丽),笑靥(笑容)如花(像花朵一样),顾盼(看一眼又看一眼)生辉(显得光彩照人),宛若(就像)天仙(天上的仙女)下凡(降临人间)。
余(我)喜不自胜(非常高兴),遂(于是)留连忘返(舍不得离开,忘记了时间)。
《芙蕖》原文:居数日,素心邀余游园。
园中花卉繁盛,蝶舞蜂歌,美不胜收。
余与素心漫步于荷塘边,遥望芙蕖,心向往之。
逐字翻译:居(过了)数日(几天),素心(素心)邀(邀请)余(我)游园(去花园游玩)。
园中(花园里)花卉(各种花朵)繁盛(茂盛),蝶舞(蝴蝶飞舞)蜂歌(蜜蜂嗡嗡叫),美不胜收(美丽得无法全部欣赏)。
余(我)与素心(素心)漫步(悠闲地走)于荷塘边(荷花池边),遥望(远远地望)芙蕖(荷花),心向往之(心中非常向往)。
《芙蕖》原文:素心见余情动,遂解衣裳,欲与余共赏。
余亦欣然从之,携手同行,直至芙蕖盛开之处。
逐字翻译:素心(素心)见(看到)余(我)情动(心中有所触动),遂(于是)解衣裳(脱下衣服),欲与余(想要与我)共赏(一起欣赏)。
余(我)亦欣然(也很高兴)从之(答应她),携手(手拉手)同行(一起走),直至(直到)芙蕖(荷花)盛开之处(荷花盛开的地方)。
芙蕖文言文翻译李渔节选

原文:芙蕖者,莲之别称也。
其花色白,瓣若玉,清香四溢,映日含露,风姿绰约。
夏秋之际,尤为佳丽。
植之池沼,与荷为邻,同根同蒂,相映成趣。
虽居幽谷,亦得风光。
翻译:芙蕖,即莲花之别称。
其花朵色白,花瓣如玉,清香四处飘散,映照着日光,含着露水,风姿优美。
在夏秋之交,尤为美丽。
种植于池塘之中,与荷花为邻,同根同蒂,相互映衬,别具一格。
即使居于幽静的山谷,也能享受到这美好的风光。
原文:予尝游西湖,见彼处芙蕖,繁华似锦,若非佳丽,谁人能赏?而此花独占风光,为众花之冠,实非易事。
盖因其花形美,色泽艳,香气浓,故能独领风骚。
翻译:我曾游览西湖,见到那里的芙蕖,繁华如锦绣,若非美丽,又有谁能欣赏?而这朵芙蕖独占风光,成为众花之首,实非易事。
大概是因为它的花朵形态优美,色泽鲜艳,香气浓郁,所以能够独领风骚。
原文:芙蕖虽美,然亦有不足之处。
夏秋之际,花朵盛开,香飘万里,然夏日炎炎,花瓣易败,香气难存。
及至秋来,风起叶落,花亦随之凋零。
虽有人叹其美,然终不能常驻。
翻译:芙蕖虽然美丽,但也有不足之处。
在夏秋之际,花朵盛开,香气飘散至万里之外,然而夏日炎炎,花瓣容易凋谢,香气难以保存。
到了秋天,秋风起,叶子飘落,花朵也随之凋零。
尽管有人感叹其美,但终究不能常驻。
原文:然美者,固有其不足之处,而不足者,亦有其美也。
芙蕖之美,在于其花之盛,叶之茂,香之浓,形之妙。
虽不足久视,然一时之美,亦足以令人陶醉。
翻译:然而美的事物,固然有其不足之处,而不足之处,亦有其美。
芙蕖之美,在于花朵的繁盛,叶子的茂盛,香气的浓郁,形态的奇妙。
虽然不能长久观赏,但一时的美丽,也足以让人陶醉。
原文:世人多爱芙蕖,然爱之有深浅。
或有爱其花之美,或有爱其香之浓,或有爱其叶之绿,或有爱其根之深。
然无论爱其何者,皆因芙蕖之美,使人心生向往。
翻译:世人大多喜爱芙蕖,但喜爱的程度有所不同。
有的喜爱花朵的美丽,有的喜爱香气的浓郁,有的喜爱叶子的翠绿,有的喜爱根系的深厚。
古诗芙蕖翻译赏析

古诗芙蕖翻译赏析文言文《芙蕖》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
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
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
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6逸致:情趣7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8异馥(fù):异香9袅娜:轻盈柔美10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11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12日上日:一天又一天;日,一天,一昼夜13飘飖:随风摇摆14迨:及,到15徂:往,到16:资:钱财。
这里指享受17:能事不已:能做的事不停止18:可目:适合观赏,看着悦目。
文言文芙蕖全文翻译

芙蕖者,荷之一种也。
生于水,绿叶亭亭,花色白而香,夏日开,秋日谢。
其叶如掌,其茎如箭,其花如盘,其实如珠。
植之池塘,可映日之光辉;插之瓶中,可闻夜之幽香。
世人多以花比人,吾独爱芙蕖之清高。
翻译:芙蕖,是荷花的一种。
它生长在水中,绿叶高耸,花朵洁白且香气扑鼻,夏天开放,秋天凋谢。
它的叶子像手掌一样,茎像箭一样,花朵像盘子一样,果实像珍珠一样。
种植在池塘中,可以映照出太阳的光辉;插在瓶子里,可以闻到夜晚的幽香。
世人常以花来比喻人,我独独喜爱芙蕖的清高。
原文:夫芙蕖之清高,非独因其色香也,亦以其形也。
叶之翠,茎之直,花之洁,实之圆,无不令人称奇。
观其叶,如碧波荡漾,似翠盖蔽日;观其茎,如玉立琼林,似碧空浮翠;观其花,如白玉盘托,似水晶明珠;观其实,如金珠坠地,似琥珀含光。
翻译:芙蕖之所以清高,不仅是因为它的颜色和香气,还因为它的形态。
叶子的翠绿,茎的挺直,花朵的洁白,果实的圆润,无不令人称奇。
观看它的叶子,宛如碧波荡漾,好似翠绿的伞盖遮蔽阳光;观看它的茎,如同玉立的琼林,好似碧蓝的天空上漂浮着翠绿;观看它的花朵,如同白玉盘子托着,好似水晶般的明珠;观看它的果实,如同金珠落地,好似琥珀中蕴含着光芒。
原文:吾尝以芙蕖比君子,以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之人,必如芙蕖之清高,方能立于世而不污。
是以,吾爱芙蕖,亦爱君子之人。
翻译:我曾将芙蕖比作君子,因为它能从淤泥中生长而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显得妖艳。
君子的品格,必定像芙蕖一样清高,才能在世间立足而不沾染污秽。
因此,我爱芙蕖,也爱那些具有君子品格的人。
原文:世之浮华,如烟如雾,难以捉摸。
而芙蕖之清,独能超然物外,令人敬仰。
吾愿效芙蕖,守清高之志,不随波逐流,以保持吾之独立与纯粹。
世间的浮华,如同烟雾般难以捉摸。
而芙蕖的清雅,却能超脱尘世之外,令人敬仰。
我愿效仿芙蕖,坚守清高的志向,不随波逐流,以保持我的独立和纯洁。
芙蕖_节选_文言文翻译

原文:芙蕖者,水草之异也。
生于淤泥之中,而其花洁白如雪,清香扑鼻,世所罕见。
余独好之,每至夏日,必至池畔,以观其盛。
是以有赋。
余观芙蕖,其叶如碧玉,绿意盎然,其茎如翠竹,劲节挺拔。
芙蕖之根,深入泥中,盘根错节,如龙蛇之舞。
夏日之时,荷花盛开,其叶浮于水面,如翠盖之盖。
芙蕖之花,初开时,洁白如玉,映日而放,清香四溢。
及至午时,花瓣渐开,如仙女翩翩起舞,其态可掬。
余尝赋诗曰:“芙蕖出水清且丽,绿叶红花相映辉。
泥中植根固而坚,凌波微步似仙子。
”盖赞其美丽与坚韧也。
夏日之夜,芙蕖花谢,余独赏其叶。
叶色渐深,如墨染之,微风过处,叶影婆娑,如舞者之裙。
芙蕖之叶,虽经风雨,而其叶依然翠绿,不减其色。
余尝叹曰:“芙蕖叶,固宜秋也。
”秋来,芙蕖花落,叶亦凋零。
然其根深蒂固,依然坚韧不拔。
余每至池畔,见其叶依然如故,心甚慰之。
余赋诗曰:“芙蕖叶落秋已深,依然翠绿映清波。
泥中根深叶更坚,不畏风雨耐寒霜。
”冬日,池水渐冷,芙蕖叶亦凋尽。
然其根仍在,等待春的到来。
春至,池水回暖,芙蕖重生。
叶如初,花如故,香气依旧。
余赋诗曰:“春回池畔芙蕖生,叶绿花红又一春。
泥中根深花更艳,清香四溢似仙尘。
”芙蕖,虽生于淤泥之中,而不染其恶;虽经风雨,而不改其节。
余叹曰:“芙蕖者,草木之君子也。
”译文:芙蕖,是一种奇特的水生植物。
它生长在淤泥之中,而它的花朵却洁白如雪,香气扑鼻,世间罕见。
我特别喜爱它,每到夏日,必定前往池边,观赏它的盛开。
因此,我写下了这篇赋文。
我看芙蕖,它的叶子像碧玉一样,绿意盎然,它的茎像翠竹一样,坚韧挺拔。
芙蕖的根,深入泥土之中,盘根错节,像龙蛇舞动。
夏日时分,荷花盛开,叶子浮在水面上,像翠绿的伞盖。
芙蕖的花,初开时,洁白如玉,阳光照耀下绽放,清香四溢。
到了中午,花瓣逐渐展开,像仙女翩翩起舞,姿态迷人。
我曾作诗赞美它:“芙蕖出水清且丽,绿叶红花相映辉。
泥中植根固而坚,凌波微步似仙子。
”这是赞美它的美丽和坚韧。
夏日夜晚,芙蕖花谢,我独自欣赏它的叶子。
《芙蕖》文言文加翻译

芙蕖,荷之别称也,生于水,美艳非常。
夏秋之际,荷花盛开,香远益清,色香俱佳,乃天地间之佳景。
余尝游于荷花池畔,心有所感,遂作此文以记之。
昔人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芙蕖之品,盖有如此。
池水清澈,芙蕖茎叶,挺拔而出,似剑戟之立。
其叶,大如铜盘,绿意盎然,微风吹过,如翠盖之摇曳。
花,或红或白,或粉或紫,各呈其态,犹如仙子临凡,翩翩起舞。
芙蕖之美,美在气质。
其花,不与群芳争艳,独树一帜。
夏之热,炎炎如火,芙蕖却以清凉之气,送爽人心。
秋之凉,冷风瑟瑟,芙蕖则以温暖之姿,抚慰人心。
此乃芙蕖之德,天地间之妙品也。
余观芙蕖,不禁想起古人云:“水中月,镜中花。
”芙蕖之美,似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虽不能亲近,却令人神往。
彼时,月明如昼,芙蕖之影,映于水面,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令人陶醉。
镜中花,虽不能触,却如闻其香,见其艳,令人心旷神怡。
芙蕖之美,不仅在于其色香,更在于其内涵。
其花虽艳,却不失端庄;其香虽远,却不失清雅。
古人云:“花中君子,当属芙蕖。
”盖因芙蕖之品,正如君子之风,谦逊而不张扬,高洁而不孤傲。
余游荷塘,见芙蕖盛开,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想那芙蕖,生于污泥,却从不与污秽为伍,始终保持其高洁之态。
此乃芙蕖之志,亦为人之志。
人生在世,当如芙蕖,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高洁之品性,坚守自己的信念。
夫芙蕖之美,美在天然,美在气质,美在内涵。
余观之,心生欢喜,遂赋诗一首,以抒胸臆:芙蕖出水娇,翠盖映晴空。
绿叶扶疏影,清香溢远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花中君子风,天地间佳品。
翻译:《芙蕖》芙蕖,是荷花的别称,生长在水中,非常美丽。
夏秋之际,荷花盛开,香气远播,清新宜人,色香味俱全,是天地间的美景。
我曾游览在荷花池边,心中有所感触,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记录它。
古人说:“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芙蕖的品质,大概就是这样。
池水清澈,芙蕖的茎叶,挺拔地生长出来,就像剑戟一样直立。
芙蕖节选文言文翻译

芙蕖节选文言文翻译芙蕖节选文言文翻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芙蕖节选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芙蕖》(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
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
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
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6.逸致:情趣7.迨:及,等到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9.异馥(fù):异香10.袅娜:轻盈柔美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日,一天,一昼夜译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
《芙蕖》文言文翻译

芙蕖者,莲之别种也。
生池沼之间,绿叶交翠,亭亭玉立,其花出于水而高于岸,清香远溢,皎洁如玉。
夏至之后,秋分之前,此花最盛,世人皆喜赏之。
余尝游于莲花之畔,见芙蕖盛开,心悦之,遂赋诗以咏之。
芙蕖,清涟之上,独立无倚,绿叶扶疏,秀色可餐。
其叶若碧波之鳞,层层叠叠,随风而动,如翠羽之翎,舞于碧波之间。
其茎,中空而挺直,若玉立之君子,挺拔不屈。
其花,初绽如小荷,渐开似玉盘,终成宝珠,光彩夺目。
花香袭人,令人陶醉。
芙蕖之美,非独在其花,亦在其叶。
叶之茂盛,如云如盖,夏日炎炎,置身其中,清凉宜人。
叶之清秀,如翠盖之遮,夏日骄阳,避其炎热,亦觉凉爽。
叶之坚韧,如铁石之坚,经风霜而不凋,历寒暑而不败。
芙蕖之美,更在其气质。
生于水间,却不染水气,清高自守,独立不倚。
其花虽美,却不妖艳,不媚俗,宛若君子,端方正直。
其叶虽茂,却不失清秀,不显张扬,如谦谦君子,温文尔雅。
夏至之后,芙蕖花开,清香四溢,如诗如画。
观者无不为之倾倒,叹为观止。
然芙蕖之美,非一时之美,乃四季之美。
春之嫩绿,夏之繁茂,秋之金黄,冬之苍翠,皆各具特色,各展风姿。
余观芙蕖,心有所感。
芙蕖之美,非一日之功,乃日积月累,自然而成。
人亦如此,非一日之善,乃持之以恒,方能成就大事。
故余愿效芙蕖,清高自守,独立不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芙蕖之美,美在自然,美在坚韧,美在气质。
观芙蕖者,无不为之动容。
余愿以芙蕖为镜,自省其身,修养其心,以期成为如芙蕖般之人。
翻译:芙蕖,是莲花的另一种形态。
它生长在池塘沼泽之间,绿叶交错,挺拔如玉,花朵从水中升起却高于岸边,香气四溢,洁白如玉。
夏至之后,秋分之前,这种花朵最为繁盛,世人皆喜欢观赏它。
我曾漫步在莲花之畔,看到芙蕖盛开,心中感到愉悦,于是作诗来赞美它。
芙蕖,生长在清澈的水面上,独立无倚,绿叶繁茂,秀色可餐。
它的叶子像碧波中的鱼鳞,层层叠叠,随风摇曳,如同翠绿的羽毛,在碧波中翩翩起舞。
它的茎,中空而直立,就像玉立的君子,挺拔不屈。
《芙蕖》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芙蕖》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李渔芙蕖(1)之可人(2),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3)。
群葩当令时(4),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5)。
芙蕖则不然(6):自荷钱出水之日(7),便为点缀绿波(8); 及其茎叶既生(9),则又日高日上(10),日上日妍(11)。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12),无风亦呈袅娜之姿(13),是我于花之未开(14),先享无穷逸致矣(15)。
迨至菡萏成花(16),娇姿欲滴(17),后先相继,自夏徂秋(18),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19),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20)。
及花之既谢(21),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乃复蒂下生蓬(22),蓬中结实(23),亭亭独立(24),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25),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26)。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7)。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28),避暑而暑为之退(29),纳凉而凉逐之生(30)。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31)。
只有霜中败叶(32),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33);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34)。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35),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36)〔注释〕(1)芙蕖:即荷花,又名莲花,芙蓉。
(2)可:合,宜。
可人:合人心意。
(3)请:敬词,表示谦虚。
备:全、尽。
(4)葩:花。
群葩:百花。
令:时令,时节。
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花,这段时节称为当令。
(5)过:过时,不当令。
不问:无人问及。
秋:时候。
(6)然:如此。
(7)荷钱:初生的荷叶,小如铜钱,所以称荷钱。
(8)点缀:装饰,点涂。
(9)茎:指荷梗。
(10)日高日上:一天天高起来,一天天往上长。
(11)妍:美。
日:一天比一天。
(12)飘摇:飘拂摇曳。
(13)袅娜:细长柔美的样子。
(14)是:则。
(15)致:情趣。
逸致:悠闲的情趣。
(16)迨:及。
芙蕖文言文翻译

夫芙蕖者,莲之别称也。
生于水之清波,植于泥之温润,其叶碧绿,其花洁白,香远益清,亭亭玉立,实为天地间之奇珍异宝。
昔者,余游于荷塘,见芙蕖之盛,心有所感,遂作斯赋。
【原文】荷花之生,自夏始也。
夏至之后,炎阳烈日,水波不兴,荷花始放。
其叶如盘,其花如盖,亭亭净植,翠盖红裳,风姿绰约,仪态万千。
【译文】荷花生长,始于夏季。
夏至之后,烈日炎炎,水波不兴,荷花开始绽放。
它的叶子像盘子,花朵像伞盖,挺拔而清澈地生长,翠绿的叶子,红色的花瓣,风姿绰约,姿态万千。
【原文】芙蕖之香,清远而幽。
微风过处,香气袭人,令人心旷神怡。
然香而不艳,洁而不妖,独立于尘世之外,自有一番高洁之态。
【译文】荷花的香气,清远而幽雅。
微风吹过,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香气并不妖艳,洁净而不妖媚,独立于尘世之外,自有一番高洁的姿态。
【原文】芙蕖之姿,清丽而静。
叶如翠盖,花如玉盘,洁白无瑕,纯净无垢。
其静也如镜,其洁也如雪,令人目不暇接,心向往之。
【译文】荷花的姿态,清丽而宁静。
叶子像翠绿的伞盖,花朵像洁白的玉盘,洁白无瑕,纯净无垢。
它的宁静如同明镜,它的洁净如同雪花,让人目不暇接,心生向往。
【原文】芙蕖之美,不在其形,而在其神。
其神清骨爽,其态独立,虽处繁华之地,亦能保持一份清高,不为世俗所染。
【译文】荷花之美,不在于其外形,而在于其精神。
它的精神清澈爽朗,它的姿态独立,即使身处繁华之地,也能保持一份清高,不被世俗所沾染。
【原文】世人皆知荷花之美,然美在何处,鲜有人知。
盖因其美,不在表面,而在心灵。
心灵之美,方能长久,方能流传。
【译文】世人皆知荷花之美,然而美在哪里,鲜有人知。
大概是因为它的美,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心灵。
心灵之美,才能长久,才能流传。
【原文】余观芙蕖,心中自有一番感慨。
人生如梦,世事如莲,唯有保持一份清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译文】我观察荷花,心中自然有一番感慨。
人生如梦,世事如莲,唯有保持一份清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李渔的芙蕖文言文翻译

原文:吾乡有荷塘,广袤数十亩,莲叶田田,芙蕖婷婷。
夏日炎炎,清风徐来,莲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芙蕖,又名荷花,乃水生植物,花色艳丽,香气袭人。
吾尝游于荷塘,见芙蕖盛开,心向往之,遂作此文以记之。
芙蕖生于水中,叶似碧玉,茎如碧玉,花似明珠。
其叶阔大,如伞如盖,亭亭玉立,似佳人秀发。
其茎直立,挺拔向上,犹如勇士之剑。
其花大如盘,色泽鲜艳,红者如火,白者如雪,粉者如霞,黄者如金。
香气浓郁,袭人衣袂,令人陶醉。
芙蕖之美,美在自然。
其生长于水,不择土壤,不喜肥沃,自生自长,无需人工。
夏日荷花盛开,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秋风送爽,荷叶凋零,芙蕖含笑,似美人含羞。
冬日寒冷,芙蕖凋零,然其根茎犹在,待春暖花开,又生机勃勃。
芙蕖之美,美在气质。
其花色艳丽,香气袭人,令人心旷神怡。
然其气质高雅,不染尘埃,犹如仙子下凡。
其叶阔大,茎直立,花大而艳,皆显其高贵气质。
观之使人肃然起敬,心生欢喜。
芙蕖之美,美在品格。
其生于水中,不惧泥泞,不惧风雨,顽强生长。
其花虽艳丽,却不骄纵,犹如君子之风。
其叶虽阔大,却不张扬,犹如谦谦君子。
其茎虽直立,却不傲慢,犹如谦逊之士。
其花虽含笑,却不失庄重,犹如端庄佳人。
吾游于荷塘,见芙蕖盛开,心生感慨。
芙蕖之美,美在自然、气质、品格。
吾愿效仿芙蕖,保持自然之美,修炼高雅气质,坚守高尚品格。
翻译:在我国的一个乡村,有一片广阔的荷塘,面积约有数十亩。
荷叶田田,芙蕖婷婷。
夏日炎炎,清风徐来,莲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芙蕖,又称荷花,是一种水生植物,花色艳丽,香气袭人。
我曾游览于荷塘之中,见到芙蕖盛开,心生向往,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记述它。
芙蕖生长于水中,叶子如同碧玉,茎干如同碧玉,花朵如同明珠。
它的叶子宽阔,如伞如盖,直立而美丽,宛如美女的秀发。
它的茎干直立向上,如同勇士手中的剑。
它的花朵大如盘子,色彩鲜艳,红色如同火焰,白色如同雪花,粉色如同彩霞,黄色如同黄金。
香气浓郁,沾染衣物,令人陶醉。
芙蕖的美丽,在于它的自然。
芙蕖文言文节选翻译

荷花,花中君子也。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者,濯清涟而不妖者,以其濯清涟而不妖也。
余谓此花,世间独有,无与伦比。
若夫牡丹,花中之王也,华而不实,徒有其表;桃花,花中仙子也,艳而不香,徒有其色;梨花,花中白玉也,白而不娇,徒有其质。
此三者,皆不及莲花之清雅。
予尝游于西湖之上,见莲花开,心窃喜之。
盖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使人忘俗。
于是,予赋诗一首,以纪其事:西湖莲花开,清波荡漾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气随风至,心旷神怡然。
翻译:荷花,是花中的君子。
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直通上下,不生枝蔓不生枝节。
香气远播更加清新,它高洁地挺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我特别喜爱那些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的莲花,正因为它是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我认为这朵花,在世间独一无二,没有与之相比的。
至于牡丹,是花中的王者,虽然华丽但结果实不多,只是徒有其表;桃花,是花中的仙子,虽然艳丽但香气不足,只是徒有其色;梨花,是花中的白玉,虽然洁白但不够娇嫩,只是徒有其质。
这三者,都不如莲花那样清雅。
我曾经游历在西湖之上,看到莲花盛开,心中暗自欢喜。
因为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于是,我作诗一首,以记录这件事:西湖莲花盛开,清澈的波浪荡漾其间。
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香气随风飘来,心旷神怡。
芙蕖文言文主要翻译

夫芙蕖者,水之精灵,花之佳品也。
其叶浮波,其花映日,姿态妍丽,香气袭人。
予览其美,心生赞叹,遂作赋以记之。
昔日,予游于芳洲,忽见一湖之畔,芙蕖盛开。
其叶承露,碧绿如玉;其花含露,洁白如雪。
微风轻拂,叶摇花舞,宛如仙子临凡,翩翩起舞。
芙蕖叶者,状如剪刀,叶柄修长,绿叶披拂,清波荡漾。
夏日炎炎,荷塘月色,芙蕖叶如盖,为鱼虾提供荫蔽,清凉宜人。
秋风起时,芙蕖叶渐黄,如一片金黄的海洋,令人陶醉。
芙蕖花者,色如羊脂,香如兰麝。
花开之时,花瓣层层叠叠,犹如仙子披肩,飘逸脱俗。
晨曦初照,露珠点点,花影婆娑,美不胜收。
夕阳西下,余晖洒落,芙蕖花更显娇艳,如少女含羞,令人陶醉。
芙蕖之香,清幽淡雅,不染尘埃。
闻之,心旷神怡,忘却世间烦恼。
古人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芙蕖花正是如此,生于污泥,却洁白无瑕,乃花中君子也。
芙蕖之姿,柔美动人。
其花茎挺拔,叶柄修长,花叶相映,宛如一位少女,亭亭玉立。
春风拂过,芙蕖花轻轻摇曳,似在诉说着心中的柔情。
夏日炎炎,芙蕖花挺立于波光粼粼的湖面,似在展示着生命的顽强。
予观芙蕖,不禁想起古人咏赞之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芙蕖花正是如此,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自己的纯洁与高尚。
芙蕖之美,不仅在于其形,更在于其神。
其神,如莲花般纯洁,如梅花般坚强。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芙蕖花犹如一位智者,教会我们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今观芙蕖,不禁感慨万千。
人生如梦,浮生若梦。
我们应在纷繁世界中,如芙蕖般保持自己的纯洁与高尚,以清雅之姿,笑对人生。
赋曰:芙蕖生碧波,绿叶披清波。
花开如仙子,含笑迎东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世人皆言美,予独爱其神。
芙蕖之美,美在心灵,美在精神。
愿吾辈皆如芙蕖,保持纯洁,坚守高尚,笑对人生。
李渔《芙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李渔《芙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李渔:芙蕖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莲,莲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芙蕖,又名芙蓉、菡萏,即我们熟知的荷花、莲花。
那凌波独立的红裳翠盖,是画家彩笔刻意摹绘的对象;田田莲叶,映日粉荷,也常见诸骚人墨客的吟咏。
更有一些以清白高洁、耿介自持而名世的隐逸文人,赋予荷花以象征意义,将她比为隐君子。
宋代周敦颐就曾写过一篇言约而意丰的《爱莲说》,对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性倾心赏爱。
作者所着意的,是借花作出自己的社会道德评判。
这和周敦颐理学开山的身分是相合的。
李渔的这一篇《芙蕖》,“非故效颦于茂叔(敦颐字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而要别出心裁,备述荷花的“可人”之处。
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文言文

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文言文
《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文言文翻译是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
全文繁简得当,不仅中心鲜明,而且重点突出,笔酣墨畅,淋漓尽致,声调和谐,清雅流畅,富有韵味。
原文: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文言文翻译是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
作者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写出芙蕖的“可人”之处。
最后从“适耳目之观”“备家常之用”两个方面得出“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蕖节选文言文翻译
导读:原文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
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
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
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
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
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日,一天,一昼夜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
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
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
\'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
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
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
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
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
(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
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
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
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
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作者简介
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
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
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
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人间大隐”之道。
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芙蕖节选文言文翻译】
1.芙蕖文言文翻译
2.邓艾传文言文翻译节选
3.日喻说节选文言文翻译
4.君道节选文言文翻译
5.列女传文言文节选翻译
6.孟门山节选文言文翻译
7.陈禾节选文言文翻译
8.曾巩传节选文言文翻译
上文是关于芙蕖节选文言文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