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状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人口性别比

浅析中国人口性别比

中国的几千万贫困 人口不仅在脱贫上面临 极大的困难,而且在家 庭生活上成为无家的人 群,对中国全面小康社 会目标的实现构成严峻 的挑战。
(三)影响社会的稳定
几千万被迫“单 身”的人群的长期存 在,对社会秩序和社 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 巨大隐患。
六、调整出生性别比的有效措施
2005年中外专家在回顾和总结中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十年历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把这些概括为七个方面:知情选择、宣传教 育、技术服务、拓展服务、群众维权、人际关系和行政管 理。
从不同的国内外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这一正常值范围的表 述: 在美国人口咨询局出版的《人口手册》(第4版)中, 关于出生性别比是这样说明的:“在大多数国家,出生性别 比约为每100个女婴对应105或106个男婴。” 日本学者安川正彬编著的《人口事典》也提出出生性别 比“从经验来看以105为中心,表现出少许变化。” 刘铮教授主编的《人口学辞典》也指出:“出生婴儿性 别比是稳定的,各国大体近似,一般都是男婴占52%,女婴 占48%,性别比为105(或106)左右。” 大量的人口统计资料表明,出生婴儿性别比在世界各国 基本一致,一般恒定在105左右,变动幅度不超过+2,即在 103—107之间。根据这个比值,人们可以分析研究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正常与否。
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异常的局面告诉我们:出 生性别比失常现象在全国迅速扩散,已经从我国的 东中部地区蔓延到西南和西北地区;从以农村人口 为主的省份扩散到大、特大城市。同时,人口出生 性别比水平在持续攀高,大多省份严重失常。由此 说明: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在我国已真正演变成全 国性的十分严重的人口问题。
三、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成因
(一)观念原因 生男偏好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二)社会经济原因 经济:农村对男性劳动力的强烈需求。 文化:传宗接代。 社会:养儿防老。 (三)医疗技术的原因 性别选择技术的普及及非法使用,是造成出生性别比快速 升高的直接原因 (四)管理原因 多年来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工作重点一直放在出生人口 数量的控制上,忽视对出生人口质量(包括正常的出生性别 比和健康婴儿)的关注。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形势仍严峻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形势仍严峻

的出现,“两非”行为更
加隐蔽,查处更加困难;
2016 年 6 月 16 日,国家卫生计生委、 禁止“两非”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两
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非”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无法有效
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整治“两非” 发挥震慑作用等,都会增加整治“两非”
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各省(区、市)设 工作的难度。
续稳步下降,由 2010 年的 117.94 下降到 规定》,确保落实到位;二是健全整治“两
非”工作制度,完善整治“两非”违法 行为部门协作、联动执法、共同监管制 度;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加强与相关部 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联合打击防控机制; 四是加强打击防控采血鉴定胎儿性别行 为,针对广告、中介、采血、运输、出境、 检测等重点环节,研究完善案件线索发 现、证据固定、案件处理制度,加大查 处力度;五是建立健全“两非”案件宣 传曝光和惩戒制度。同时,还要健全计 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做好女孩家 庭的关怀关爱工作。
新闻发布
蛋白的分子较小、渗透性强,因此以这 联蛋白上,使药物进入并有效杀
种新技术治疗高密度肿瘤的效果更好。 死乳腺癌、卵巢癌和胰腺癌的癌
据介绍,癌细胞表面会产生一种被 细胞。同时,由于药物在与蛋白
称为“整联蛋白”的分子。利用这一特点, 变体结合时并不活跃,不能进入
科克伦团队用定向进化技术改造出一种 表面没有整联蛋白的人体健康细
哪些癌症效果更好,哪些化疗药物较适 合借助这种技术改进疗效。
(来源:《健康报》)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形势仍严峻
2015 年的 113.51,圆满完
成了“十二五”期末下降
到 115 以下的规划目标。
但从人口发展规律来看,
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一

2024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半年工作总结2024年上半年,我们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下是我对这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1. 数据分析: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2024年上半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偏高的趋势。

男性新生儿数量相对较多,这给我们的综合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原因分析: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分析了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

我们发现这一现象主要与社会文化观念和政策措施有关。

某些地区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缺乏对女性的平等关注。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也可能对性别比产生影响。

3. 宣传教育:针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我们加大了宣传教育的力度。

通过宣传、教育和宣传活动,我们努力改变社会观念,倡导生育观念的平等和平衡,促进男女平等发展。

4. 政策调整:针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情况,我们还加强了相关政策的调整。

我们加强了对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监督和管理,采取措施鼓励多子女家庭,提高女性地位和权益。

5. 合作与交流:为了更好地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我们与其他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我们学习借鉴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并开展了相关的合作项目。

总的来说,2024年上半年,我们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会继续努力,加大工作力度,探索更多解决方案,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能够得到更好的平衡。

第 1 页共 1 页。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状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状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状115.2、119.9和122.9.均有所上升。

4、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具有普遍性。

依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将每个地市级行政区域作为一个单元,对全国344个地(市)人口性别比数据分析,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具有普遍性。

其中有108个地(市)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20个以上,个别地市甚至高达150以上。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社会特征及原因:从家庭和生育人群的社会特征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

另外,既然中国出生性别比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异常偏高现象,必定与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政策等变化有关,必定与这个时期的生育偏好、生育行为和生育结果的管理有关。

在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的地方,首先,有一定规模的男孩偏好的人群。

其次,有可以获得的性别选择信息和技术服务(尽管这些服务不一定是公开合法的);同时,还存在着对性别选择行为疏于管理的系统。

“人群、技术和管理系统”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这三个要素又是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习俗和生育政策的大环境下发挥作用的。

1.在孩次分布上。

出生人口性别比随孩子次增加而上升。

主要表现为,一孩子人口出生比基本正常,二孩及多孩出生人口性别比随着孩次增加而逐步上升。

孩次越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越严重。

2.在生育状态上,纯女户孩子次递进生育性别比高于纯男户。

从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有关学者通过考察孩子性别递进生育性别比,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已生育孩子性别结构呈现显著相关关系,纯女户孩子次递进生育性别比高于纯男户。

3.在受教育程度上,城乡妇女生育性别比略有差异。

小学经下文化程度妇女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均超出了正常值范围,自初中开始,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

这表明,提高妇女受教育程度对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有着积极的意义。

以上社会特征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从人群、技术、管理系统这三个要素来分析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的主要原因。

乡镇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实施方案

乡镇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实施方案

乡镇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一直呈现出明显的男女比例失
衡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更加明显。

这种现象被广泛地称
为“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乡镇地区的人口速度增长往往较快,并
且一些家庭对于儿子的期望更高,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性别比例失衡
的重要原因。

性别比例失衡不仅会造成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同时也会影响
到我国的长远发展。

而乡镇地区的人口流动性、文化传统、社会思
想传播等都是难以避免的情况,因此亟需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实施乡镇综合治理,才能有效遏制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

二、治理目标
为了有效地解决乡镇地区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实施乡镇综合
治理已成为当下的一个必要手段。

下文提出以下治理目标: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性别平等观念和生育规律等方面
的认知度。

2. 建立健全的信息和数据管理系统,提供准确的人口数据信息,有利于监控和预测性别比例失衡情况。

3. 加强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监测和管理,杜绝并惩处非法
的性别鉴定操作行为。

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方案

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方案

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方案一、问题背景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出严重失衡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地区的性别比例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50:100,并且持续呈现上升趋势。

这不仅会导致人口结构过度单一化,也会严重影响到性别平等和社会稳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制定一套综合方案来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情况。

二、方案分析1、政策引导政策引导是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重要方面。

政府应该继续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认识。

同时,对于那些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依然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必须加强处罚力度。

2、财政扶持由于一些家庭出于生活所迫而认为只有生男孩才能维系家族传承和留住老年养老的保障。

因此,政府应该给予经济上的扶持,给予女婴较高的落户政策和其他相关优惠措施。

例如,可以采取女婴出生一次性给予补贴等方式,逐步提高女孩的身价水平。

3、夯实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性别教育的重要基础。

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性别平等教育,使其对男女平等有深刻的认识。

同时,家长在生育期间要正确对待男女孩的出生,不要产生男婴才是继承家业的重担和心理偏见。

4、加强监管和处罚针对那些依然存在违规性别鉴定和进行性别选择的机构和个人,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

此外,还要加强执法力度,把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落到实处,严肃查处那些有关方面需负法律责任而漠视孩子生命权的不法行为。

三、执行方式1、制定完善细则政府应该制定相关计划和细则,加强对有关单位和机构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有非法生育性别选择现象的出现。

此外,相关部门要对行业内的资格审查、证件认证等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每一次性别鉴定和诊断都真实可靠。

2、建立宣传教育平台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合作来建立各种宣传性别平等的平台,让大众了解相关知识和各种方法。

此外,相关单位也应该利用影视、音乐等各种渠道,增强大众的意识,让他们理解到男女平等的重要性。

3、强化监管机制政府应该加强对相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严格监控就诊、处方、诊断等各项流程,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抽查,确保每一份性别鉴定都是合法的、正常的,并有可靠的监察手段来确保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引言:近几年,中国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性别比一直以来都是人口统计学上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男女性别分布的均衡程度。

本文将分析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状况,并探讨造成该问题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影响。

1.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状况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失衡,并在90年代末期达到顶峰。

根据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1.2,即每100个女性对应121.2个男性。

尽管这个比例在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正常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为113.5,仍然偏高。

2.造成性别比失衡的原因造成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庭传统观念中的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存在。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男性被视为继承家族血脉和延续家族产业的重任,而女性则被认为是过继给其他家庭的,因此,许多家庭更加倾向于生男孩而不是女孩。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也是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之一、自1980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孩子过多对家庭经济造成的压力。

一些家庭为了只生育一个孩子,并希望生个男孩来继承家产,就选择通过堕胎或流产来实现这个目的。

此外,超声波筛查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导致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中国的超声波技术使得父母能够在胎儿发育期进行性别鉴定,并通过非法手段实施选择性堕胎。

尽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这种行为,但实施难度较大,导致了性别选择的滥用。

3.性别比失衡的可能影响性别比的失衡对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性别比失衡会导致男女失配的问题,即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男性在长大后找不到合适的配偶。

这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引发诸如人口贩运、性交易和婚姻暴力等问题。

其次,性别比失衡也可能加剧老龄化问题。

由于多数中国家庭更倾向于拥有男孩,因此女性的生育率下降。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分析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分析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分析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逐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推进,人口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给优化人口结构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引起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文从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状、危害、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遏制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促进其自然平衡的对策。

一、现状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人口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出生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偏高,并呈持续升高态势,1982、1990和2000年分别为108.47、111.14和116.86,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为118.06。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偏高程度最高的人口大国,也是发展中人口大国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出生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的国家。

从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演变进程来看,1960-1980年代,我国出生性别比围绕106窄幅波动,处于正常值范围;进入1980年代以后,出生性别比总体偏高,且呈现持续升高态势。

三十年来,全国出生性别比共升高了12个百分点。

1、1980年代逐渐上升,省际差异相对较小。

1982年人口普查时,我国有17个省份出生性别比处于正常值范围,13个省份超过107;1990年人口普查时,出生性别比偏高区域扩大,有6个省份处于正常值范围,24个省份超过107。

2、1990年代快速上升,省际差异扩大。

2000年人口普查时,出生性别比升高程度加深,全国只有4个省份处于正常值范围,27个省份超过107,其中11个省份超过120。

3、2000年以来上升趋势减缓,个别省份出现下降迹象,但省际差异进一步扩大。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时,出生性别比上升速度趋缓,但省际差异进一步扩大,全国只有1个省份处于正常值范围,30个省份超过107,其中安徽、江西和陕西三省出生性别比高居130以上,是全国出生性别比最高的省份。

出生人口性别比形势分析

出生人口性别比形势分析

理清思路强化措施不断加大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力度近年来,我旗针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做了大量工作,但治理效果一直不明显,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在高位徘徊。

下面,根据卫生部门数据及相关报表的分析,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状、原因及治理的意见和措施做一个简要汇报。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状根据卫生部门孕产妇统计报表数据,参考公安部门、人口计生部门统计数据,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总体表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整体偏高现象明显。

根据卫生部门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2008至2010年,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26.69、128.54和134,三年年平均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9.74,始终在处于高位状态,并呈现出高位上升的趋势。

二是性别比随孩次递增。

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大多数地区相似,均是孩次越高越不正常。

根据计生部门统计数据,2008至2010年,我旗分孩次年均出生人口性别比:一孩为107.52;二孩为157.37;多孩为247.32。

在一孩性别比处于正常值情况下,由于高孩次性别比严重偏高作用,使得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出连年偏高态势。

这也充分表明,只有抓住关键孩次,才能使我们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性别比区域特征明显。

根据卫生部门2010年数据,我旗与其它区县和外省交界的乡镇出生人口性别均较高。

四是非政策生育的性别比失衡严重。

在非政策生育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性别选择行为,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现象更加严重。

根据计生部门2011年6月末数据,政策外生育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72.72%。

这一方面说明了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是政策内、外出生人口性别高位失调共同的积淀的结果。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治理工作要在内外并重的同时,更加注重抑制非政策生育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攀升势头。

二、出生人口性比偏高的原因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综合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就我旗而言,导致性别比失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观念是导致性别比偏高的思想根源。

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引言】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男性出生人口与女性出生人口的比例。

健康的人口性别比应该接近自然性别比,即约为105:100。

然而,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呈现出男多女少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长期稳定和人口结构的平衡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不平衡的现状,需要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综合治理方案,以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1. 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性别选择性堕胎和分娩前性别预测等行为,对违法行为实施严厉的法律制裁,加大对非法检查机构和人员的打击力度。

2.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规范流产手术和分娩手术的操作程序,建立健全标准化的手术流程和记录管理制度。

3. 建立和完善对相关医疗机构和人员的信用管理制度,依法追究医生和医疗机构违法行为,重罚违规行为,同时对合法医疗行为给予充分的保护。

【二、提高女性地位和权益保障】1. 加强女性教育,提高女性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创建公平、公正和有竞争力的教育环境。

2. 推动性别平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保障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权益,减少性别歧视和对女性的暴力行为。

3. 提供更多的女性福利政策和支持措施,如延长产假期限,完善女性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等,鼓励女性平等参与社会和职场。

【三、加大宣传力度和社会监督】1.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宣传合法的性别比调节措施和政策举措,普及性别平等和尊重女性的理念,提升社会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2. 加强社会监督机制,建立与性别比相关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问题的动态变化,加强对相关机构和个人的监督和问责,确保政策的贯彻落实。

3.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共同推动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的发展,实现共同的目标。

【四、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1. 鼓励婚姻家庭稳定,培养健康的家庭观念和养育观念,加强家庭教育,关注家庭和教育对性别比的影响。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多少2023(公布)整理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多少2023(公布)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多少2023(公布)整理性别比指的是在种群层面上讨论的问题,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对雌性(女性)的比率。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中国诞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多少2023,盼望对您有所关心!中国诞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缘由2023(报告)显示,十年来,我国性别结构优化改善,健康状况持续改善,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有力,劳动保障逐步加强。

我国诞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

2023年末,我国男性人口为72311万人,占51.2%,女性人口为68949万人,占48.8%,总人口性别比为104.9,比2023年下降0.2。

从诞生人口性别结构看,2023年诞生人口性别比为108.3,比2023年降低9.4,诞生人口性别结构改善明显。

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动,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2023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9岁,比2023年提高3.1岁。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均大幅度下降,分别从2023年的24.5/10万和10.3‰,下降至2023年的16.1/10万和5.0‰,新生儿死亡率从2023年的6.9‰下降至2023年的3.1‰。

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有力。

2023年至2023年全国农夫工总量由26261万人增至29251万人,农夫工就业规模平稳增长。

针对困难群体,不断加强就业帮扶。

2023年以来,平均每年有超过550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超过170万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约5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劳动保障逐步加强。

2023年末,全国参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8074万人,比2023年末增加17647万人;参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5431万人,增加8945万人;参与失业保险人数22958万人,增加7733万人;参与工伤保险人数28287万人,增加9277万人;参与生育保险人数23752万人,增加8323万人。

性别比简介性别比是人口学上关于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的一种比率,基本上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

我国性别比例失衡论文

我国性别比例失衡论文

我国性别比例失衡论文摘要:人口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出生人口性别偏高带来的危害性,采取宣传教育、利益导向、依法打击等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坚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人口基础。

一、当前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状生男生女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但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90年代以来,持续升高,严重失衡。

多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由于重男轻女的性别选择的存在,目前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并显示出一下特征。

1、区域差异明显。

我国经济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这些地区也是我国人口稠密区,计划生育工作抓得较紧;我国西北地区及西南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虽超出了正常范围,得超出和范围较小2、出生人口性别比从沿海向内陆逐步扩散。

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有关学者将344个地市出生的性别比按东、中、西进行比较得出,西部、中部、东部渐次升高。

3、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城乡差异显著。

具体表现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根据有关资料,1990年,城市、镇和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8.9、112.1和111.7;到2005年,城市、镇和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2、119.9和122.9.均有所上升。

4、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具有普遍性。

依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将每个地市级行政区域作为一个单元,对全国344个地(市)人口性别比数据分析,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具有普遍性。

其中有108个地(市)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20个以上.二、造成我国性别比原因及影响1.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农耕社会里,中国逐步形成了“重男轻女”、“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传统的生育文化。

这种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至今在很多地方还根深蒂固,是偏好生育男孩的社会文化根源。

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所宣扬的孝文化中明确指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中能否生育出男孩是关系到家族的命脉的大事。

2024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半年工作总结2024年上半年,我所在的综合治理部门在人口性别比方面出现了偏高的情况。

本文将对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工作经验和采取的措施。

一、问题分析____年我国正式取消了独生子女政策,允许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出生人口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性别比的偏高。

在这一问题中,男性出生人口比女性出生人口多出了很多。

导致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男性被普遍看作是养老的依靠,儿子的出生更受重视,从而导致了性别比的偏高。

2. 发展不平衡:一些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特别是乡村地区,在教育和就业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这也使得家庭更加倾向于选择男孩。

3. 医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性别选择技术的出现,一些家庭可能因为更倾向于生男孩而选择进行性别选择。

这是一个潜在的原因,虽然并不常见。

以上是导致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二、工作总结1. 宣传教育为了改变传统观念导致的性别偏好,我们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宣传片、微信公众号、线下讲座等形式,向大众普及性别平等的观念,让人们认识到生育性别的平等重要性。

2. 加强家庭教育我们组织了一些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讲解生育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倡导健康的家庭观念,鼓励家长坚持公正对待男女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3. 强化政策执行推动各级政府加大对非法性别鉴定、性别选择的打击力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性别平等的非法行为。

同时,加强对商业机构、医院的监督,确保其不违法操作。

4. 发展教育和就业机会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就业机会的支持力度,为女性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改变传统观念对女性的限制,让女性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能力。

5. 重视女性权益保护加强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及时处理涉及到妇女权益的问题,为女性提供一个安全和平等的环境。

出生性别比偏高及其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

出生性别比偏高及其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

的结果 一 I : 述各种原因的传 递方向和作用机制 , 见图 l 。
3 出生性别比偏 高的后 果分 析
3 1 将 会提 高 人 口更 替 水 平 .
女生育女婴 数为 2 9 4 8 , 0 58 9人 存活数 为 2 5 4 2 , 0 1 93人 可算 出存 活 率为 9 . % , 7 9 ] 依据此数据可 以得 出不 同性 别 比下 的人 口更 替水平。据 计算 , 出生性别 比假定 为 1 6 I 0 1 5 10时 , 0 、1 、 1 、 2 更替 水平数值分别为 2 1 、.5 2 2 、. 5 .O21、.O22。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 , 更替水平并不 是 固定不 变的 , 其它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 , 出生性别 比越高 , 则更替水平也越高 。
通常把总和生育 率 2 1作为 人 口更 替水 平值 , 每个妇 女 . 即

生生育 2 1 . 个孩子 , 会使 人 口数量保 持不变 , 将 这个人 口更替
作者简介:帅李娜( 9 4)女 , 1 7- , 湖北 中医学院讲师
出生 性 别 比偏 高及 其对 我 国 人 口发展 的 影 响
帅 李娜
( 湖北 中医学 院管理 系, 湖北 武汉 4 0 6 ) 30 1
关 键 词 :人 I 问题 ; 别 ; = / 性 出生 ; 比例
中图分类号 :C 2 9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 9 7 2 0 )4 0 7 - 0 08 8 X(0 60 - 0 5 2
维普资讯
20 年 1 06 2月第 8卷第 4期
De e e . 0 6 v0 . . . c mb r 2 0 . 1 8 No 4
湖北 中医学院学报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237万人(分析)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237万人(分析)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237万人(分析)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237万人1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宁吉喆表示,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以女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出生率降低、性别比失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相比2020年,减少了138万人,出生率也下降了0.98‰。

这意味着,从20XX年到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已经是“五连降”,人口警报已经拉响。

出生率的下滑将长期影响适婚年龄人数,进而导致结婚对数下滑。

根据20XX 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19亿、1.88亿、1.47亿,90后比80后少约3100万,00后比90后少4100万。

当前结婚年龄主力25-29岁(90后)人口大幅下滑,对结婚对数产生负面影响。

未来十年的结婚主力持续减少,或影响结婚率持续下降。

根据结婚率的计算公式,结婚率=某年结婚对数/某年的平均总人口数×1000‰,分子下滑影响结婚率下滑。

20XX年末中央决定全面放开二孩,20XX年出生人口升至1786万,但20XX 年下滑至1725万,持续下滑,2019年为1465万。

1979-2019年人口出生率从17.8‰降至10.5‰。

在长期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及规模分别在20XX、20XX年见顶,结婚主力人口见顶。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及对策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及对策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这一状况和趋势,会对未来人口发展、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出生人口性别比有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标签: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对策人口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维持人口结构平衡,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干预下,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成功地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已进入稳定的低生育水平阶段。

但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却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现状及特点出生人口性别比又称为出生婴儿性别比或出生性别比,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婴儿中男婴与女婴之比,一般以每100个女婴对应多少男婴来表示。

出生性别比是决定人口性别结构的基础。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出生性别比是个常数,即在没有外部因素干预生育行为的条件下,出生性别比应该是稳定在105左右的常数。

1955年10月,联合国在其出版的《用于总体估计基本数据质量的鉴定方法》中明确指出:“出生性别比偏向于男性。

一般来说,每出生100名女婴,其相应的男婴出生数为102~107。

”①这一分析明确指出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

此后,国际社会一般公认出生性别比的下限是102、上限是107,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范围,并持续升高。

1982年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为108.5,1990年普查为114.1,到2000年第五次普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更是严重偏高到116.9,2006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居高不下,高达119.3②。

浅谈如何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

浅谈如何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

浅谈如何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人口出生时男婴与女婴数量上的比例关系,通常表示为平均每100个活产女婴所对应的活产男婴的数量。

按照国际上长期观察所得出的经验测算值,公认正常范围是105±2,即103-107之间。

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及随后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共同决定了一个人口群体的性别构成,直接影响着婚姻、家庭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健康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就如何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现状和危害出生人口性别比“三高”(重度偏高、长期偏高、整体偏高)在我国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态势,广东省尤为明显:1982年为110.37,1995年为123.32,2023年为130.30,甚至有1/4的地级市已达140以上。

严重失衡的性别比已对我省建设小康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有关专家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今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提出的我国人口六大隐忧中,就把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列在第一位。

控制严重失衡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国家计生委2023年的主要目标之一。

就出生人口性别比而言,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婚姻年龄段男女两性人口的“富余”越显著,从而出出现现男性婚姻竞争加剧,导致拐卖妇女、家庭不稳定等一系列现象的发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所带来的危害性。

根据专家预测,如果保持现在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变,未来20年广东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将会多出1000万以上。

具体说来,这种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不利于家庭的稳定。

性别比例失衡,将会引起所谓的“婚姻挤压”问题,即进入婚嫁期时,一部分男青年找不到配偶。

而单身汉增多,势必冲击既成家庭,谋求与已婚育龄妇女重新组合,导致部分家庭解体,离婚率升高。

二是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男多女少,将严重冲击我国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偷情、嫖娼、共妻、乱伦等不道德行为将难以遏制。

中国性别构成

中国性别构成

三、性别比现状将带来的影响



1、严重的女性赤字 2、婚配性别比例失调 3、影响女性地位和生存环境 (1)加剧就业性别歧视 (2)女性人身别比地区差异明显 (2)出生性别比城乡差异明显。 。
二、性别比现状及原因

现状: 1、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异常偏高 2、出生性别比随出生胎次递增上升

3、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具有普遍性
原因: 1、生育率的迅速下降 2、性别鉴定及人工流产 3、统计上的误差 4、高孩次拉动上升 5、计划生育政策强化 6、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中国性别比构成8302一中国性别比发展过程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出生性别比大致呈现出以下特征
中国性别比构成
8302
一、中国性别比发展过程
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自80年代中期 开始出现,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出生性别比 大致呈现出以下特征: 1、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且持续升高。 2、我国出生性别比呈现出地区差异、城乡 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江苏省目前是全国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省大多数市县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从1990年起,几乎每年出生的性别比都高于100,到2009年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

45,虽比2008年有所下降,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如果一个国家人口的性别比长期处于偏高状态,不仅是一个重大的人口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我省出生性别比升高现象是一个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社会问题,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多种举措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从根本上控制出生人口的性别比继续升高,还需要各级政府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关健词:江苏省,性别比,现状,原因,对策引言: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大多数市县出生婴儿性别比出现偏高状况,特别是到2008年以后,性别比有突破120的迹象,为了控制这种现象的继续发生,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努力控制出生性别结构,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了推进人口性别比的治理工作,有必要对我省目前出现的性别比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状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起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并逐渐呈上升趋势。

根据有关资料,1982、1990和2000年分别为108。

47、111.14和116。

86,至2009年上升到119.45,成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程度最大的人口省份。

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演变过程看,从1980年起缓慢上升,苏南与苏北、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差异较小;进入九十年代后,上升速度加快,苏南与苏北、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差异扩大。

到目前为止,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了11个百分点.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空间分布特征1、区域差异明显。

我省经济发达的南、中部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这些地区也是我省人口稠密区,计划生育工作抓得较紧;我省北部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虽超出了正常范围,得超出和范围较小。

2、出生人口性别比从苏南向苏北扩散。

根据2000年我省人口普查的数据,有关学者将13出生的性别比按南、中、北行比较得出,北部、中部、南部渐次升高.3、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城乡差异显著。

具体表现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根据有关资料,1990年,城市、镇和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8.9、112.1和111。

7;到2005年,城市、镇和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

2、119。

9和122.9.均有所上升。

4、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具有普遍性。

依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将每个地市级行政区域作为一个单元,对全国344个地(市)人口性别比数据分析,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具有普遍性。

其中有108个地(市)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20个以上,个别地市甚至高达150以上。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社会特征及原因:从家庭和生育人群的社会特征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另外,既然中国出生性别比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异常偏高现象,必定与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政策等变化有关,必定与这个时期的生育偏好、生育行为和生育结果的管理有关。

在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的地方,首先,有一定规模的男孩偏好的人群。

其次,有可以获得的性别选择信息和技术服务(尽管这些服务不一定是公开合法的);同时,还存在着对性别选择行为疏于管理的系统。

“人群、技术和管理系统”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这三个要素又是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习俗和生育政策的大环境下发挥作用的。

1.在孩次分布上。

出生人口性别比随孩子次增加而上升。

主要表现为,一孩子人口出生比基本正常,二孩及多孩出生人口性别比随着孩次增加而逐步上升。

孩次越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越严重.2.在生育状态上,纯女户孩子次递进生育性别比高于纯男户.从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有关学者通过考察孩子性别递进生育性别比,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已生育孩子性别结构呈现显著相关关系,纯女户孩子次递进生育性别比高于纯男户。

3.在受教育程度上,城乡妇女生育性别比略有差异。

小学经下文化程度妇女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均超出了正常值范围,自初中开始,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

这表明,提高妇女受教育程度对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有着积极的意义。

以上社会特征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从人群、技术、管理系统这三个要素来分析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的主要原因.第一,大部分地区对男孩偏好的增强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顾宝昌博士提出了生育的三维性,他认为,任何生育都可以从三方面表现出来,即生育的数量、生育的时间(间隔)和生育的质量(性别、健康和智力)。

生育数量和生育时间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生多生少和早生晚生。

而人们对生育质量的理解就很不同.晚婚、晚育、少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结果.但是,随着生育数量减少和生育时间优化的实现,人们对生育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除了希望生育聪明健康的孩子外,对男孩的期望便成为一部分人群对生育质量的需求。

在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下,尤其是中国农村地区,生育男孩首先是生产上的需求,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加剧,妇女作为弱势群体其经济地位相对于男性在恶化,这就使得在传统农业社会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得到延续和强化;其次,中国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在人口流动日益增强的今天不仅没有根本变化,而且由于丈夫外出妇女更被锁定在家庭和社区,在社会治安不好的地方,没有男人的家庭更是担心会遭到欺辱;再次,是养老送终的需求,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地方,养老送终主要依靠自己的儿子孙子,女儿孙女儿出嫁后要赡养丈夫家的老人。

此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较弱的中国农村,重男轻女的社会性别意识仍然顽固地渗透在文化习俗、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等各个方面。

其次,性别选择技术的普及从受孕、妊娠到分娩,性别选择的技术可以分为:选择性别的受孕技术;胎儿性别鉴定技术;中止妊娠技术.(1)选择性别的受孕技术。

精子筛选技术,是利用现代技术分离出“男性精子”和“女性精子”,然后进行人工受精,能够确保生男和生女的可能性分别达到70%和90%。

胚胎性别选择技术,能够确保任何夫妻把希望生育的性别的胚胎植入妇女的子宫,传说这种技术能使生男生女的性别选择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两项技术由于费用高,技术难度大,普及性低,在中国既使成为合法化技术,也还不能为广大人群所接受。

在中国农村,有性别偏好的人群主要还是运用胎儿性别鉴定技术来测定所怀的胎儿是男是女。

(2)胎儿性别鉴定技术。

胎儿性别鉴定技术有超声检查(B超)、染色体分析(羊水、妊娠尿分析)、阴道细胞学技术等。

后两项涉及难度较大的临床和实验室技术,因而目前尚不普及。

而B超检查则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大约在妊娠中期(怀孕4~6个月),通过B 超机可清楚地观察到胎儿的外生殖器.B超检查之所以普及,有三个显著原因:一是,技术比较简单,没有医学背景的人经过短期培训和实习也能操作和观察;二是,B超机的价格也不算太昂贵,乡镇医疗诊所和个体行医都买得起,它对就诊环境要求也不高,由于利用率高,很快便能收回成本,带来赢利;三是,由于B超收费适当,一般老百姓可以承受得起;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在中国计划生育的“查环查孕”中,大量普遍地使用B超机,在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地方,B超在检查妇科疾病方面也功不可没。

虽然用于查环查孕查病的B超档次低不能分辩出胎儿的性别,但是,它的普遍使用,却产生出一个意外效果:一方面,在老百姓中普及了B超的知识;另一方面,全国大范围上千万例的B超检查使得胎儿性别鉴定的人能够轻易地裹挟其中,打着“查环查孕查病”的幌子,不易被发现和杜绝.许多学者和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认为,B超机自80年代中期在中国农村的普及与出生性别比的升高有直接关系。

B超鉴定胎儿性别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实际操作上也是容易实现的,尽管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通过前卫生部和有的地方政府早就明令除医学原因需要外禁止使用B超做胎儿性别鉴定,但是,检查者和被检查者双方为各自利益驱动,常常是令行不止.(3)中止妊娠技术。

人工流产在中国之所以普及,不仅它是合法的,而且,曾经作为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尤其是在计划生育还主要“靠行政手段、靠补救措施、靠突击活动”的地方。

此外,在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地区,未婚人流在逐年上升,虽然,未婚人流不是为了性别选择,但是,出于对未婚人流的保密,使得一些地方不需要做真实姓名的登记和有关询问就可以获得人流服务。

同样道理,到城镇打工经商的流动人口,由于避孕节育知识欠缺和服务的不到位,不得不以人工流产作为最终的解决办法,加上她们的流动性,也无法做孕期保健和随访服务,因此,对前来人流的妇女,基本上是来者不拒。

它不仅不利于提高育龄群众避孕节育的意识,也为选择性别的人工流产大开了方便之门。

第三,综合治理乏力,管理不规范对性别选择技术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的机构是多部门的,除了卫生部门和个体行医外,计划生育部门也被赋予了重要职责。

由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强调出生人口数量的控制,忽视了对出生人口质量的关注。

在宣传倡导、政策法规、管理评估和规范服务等方面都没有能够把握住“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的平衡,没有把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放到应有的地位.尽管计划生育系统从主观上并没有参与到出生人口的性别选择中,但是实际上,在宣传教育上的偏向、政策法规上的漏洞、管理工作中的疏忽、技术服务上的不规范、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为性别偏好的人群提供了可乘之机,实现了她们生男不生女的愿望。

为此,需要对计划生育系统的各项工作进行认真反思。

但是,对出生性别比升高因素的管理和治理决不是靠一二个部门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社会各部门各方面的综合治理。

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并在第三十六条中规定了违反此规定的处罚办法。

这项法律的出台为我省治理出生性别比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同时也有利于规范我省的B超检查和中止妊娠等技术服务。

四、对策与建议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一两个部门难以从根本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各地应坚定信心,不懈努力,统筹应对.1.建立健全部门协调和区域协调机制.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和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的柜架下,通过加强高层倡导,积极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形成“全国一盘棋”的综合治理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