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色主五脏之色诊理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文章来源网络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中医五色主五脏之色诊理论
中医五色主五脏之色诊理论
色诊在《内经》一书中有较详尽的记载,多运用五行说,又称五色诊,然而色诊还包括其他部位的肤色视诊,如尺肤、视络等。
色诊实际是视皮肤及络脉的色泽,皮肤及络脉的色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外在的色泽的荣夭润枯变化很大,这种变化在临床上具有察外以知内的实用价值,因此作为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又是中医特色之一。
色诊取决于皮肤及血络《微循环系统》的颜色,由于皮肤色素的含量、血管的变化,角质层及颗粒层的厚度等影响,皮肤的颜色在各入不尽相同,与种族亦有关。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所构成。
真皮在表皮下方,是一紧密的纤维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两种结缔组织构成,使皮肤具有强度及弹性。
除结缔组织处,真皮内还有血管、淋巴管、腺体:毛囊、毛发、神经感觉末梢等。
皮肤因人而异,在儿童的皮肤中,网状纤维较为肥厚和模糊,胶原纤维柔软,不太透明,与网状纤维很相近似。
但在老人的皮肤中,胶原纤维硬化及变性,网状纤维成为显著肥厚的纤维,弹力纤维使蛋白变性收缩成丝状。
年龄的变化对皮肤组织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表现在华色方面的改变在《内经》中亦有记载,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有“面焦”、“面始焦”的记载。
皮肤血管亦非常丰富,可以储纳人体血液总量的1/5,由身体内部分布到皮下组织的血管较粗,到真皮与皮下组织之间时,分支较细,成网状的血管深丛(真皮下血管丛)。
血管垂直地上行至乳头层与网。
中医五色主病口诀
中医五色主病口诀中医五色主病口诀中医五色主病口诀是中医经验总结的精髓之一,通过观察人体的五脏五腑在面色上的变化,可以辨别出不同疾病所对应的颜色,从而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五色主病口诀。
一、红色红色是代表火热病变的颜色,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色泽红润,比如面红如胭脂,舌体鲜红等,这是因为血液循环良好,体内阳气旺盛,是一种体质健康的表现。
另一种是红色过于鲜艳,面色潮红,舌质红绛,这时体内火势偏旺,常伴有热病、火热毒证等症状。
二、黄色黄色是代表黄疸、湿热病变的颜色。
当人体内湿热蕴结时,面色黄暗,苍白无华,甚至夹杂有一些黯黄色,且眼白、尿液颜色呈黄色时,应考虑为湿热之病。
三、白色白色是代表寒邪侵袭的颜色。
当人体内寒湿侵袭时,面色苍白无华,甚至发凉发白,说明体内阳气不足,受寒邪所伤。
此外,若舌体苍白浊胖,舌苔白滑,也是寒邪侵袭的表现。
四、青色青色是代表寒湿病变的颜色。
当人体内湿寒阻滞时,面色青灰不华,常有水肿症状,舌质青润,舌苔白腻。
这表明体内湿寒严重,体内阳气被阻滞,需要进行温通寒湿的治疗。
五、黑色黑色是代表寒冷病变的颜色。
当人体受寒严重时,面色苍黑发亮,唇舌颜色晦暗。
此外,在肾虚、气血不足等疾病时,也会表现为面色暗黑。
因此,黑色是体内寒冷程度严重的体现,需要注意身体的保暖和调养。
通过参考中医五色主病口诀,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人体在面色上的变化,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然而,面色只是中医诊断的一个参考因素,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因此,在遇到身体不适时,最好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中医诊疗,以便获得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恢复健康。
中医“五色主病”五色诊
中医“五色主病”五色诊
望色,是指观察人体皮肤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又称“色诊”。
一、望面色的原理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说明面部色泽由气血荣于面而成。
由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特别是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分布于面,故面部血脉丰富,脏腑气血充盈而为之所荣。
二、望色、泽
色:一般皮肤的颜色分为青、赤、黄、白、黑一种色调,颜色可以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
泽:皮肤的光泽是脏腑精气盛衰的表现,《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说明人体的皮肤随着精气的充养而有光泽,而精气是由脏腑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
三、五色主病
《灵枢•五色》曰:“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说明五色变化不仅可以代表不同脏腑的疾病,而且可借以推断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
四、望色十法
望色十法是根据面部皮肤色泽的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十类变化,以分析病变性质、部位及其转归的方法。
浮沉分表理,清浊审阴阳,策甚别虚实,散抟辨新久,泽夭测成败。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文章来源网络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肝色青、心色赤、肺色白、脾色黄、肾色黑,五色入五脏
肝色青、心色赤、肺色白、脾色黄、肾色黑,五色入五脏五色入五脏,肝色青,宜食酸;心色赤,宜食苦;肺色白,宜食辛;脾色黄,宜食甘。
肾色黑,宜食咸。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一、红滋心、抗疲劳中医五行里,心属火、主血,所以心脏最喜欢的额色就是红色,四季养心最好多吃些红色食物,可促进血液循环、活血造血,使心脏“青春”常驻,如红苹果、猪肉等,红色食品还可以起到减轻疲劳、抗衰老、补血、补心、祛寒等作用。
红色滋心食品一一红苹果红苹果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的作用,可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经常食用,有益心脏,提高记忆力,可增进泌尿系统的健康,另外,红苹果独特的芳香,具有明显的消除心理压抑感的作用,对情志调节十分有益。
红色滋心食品一一猪肉猪肉富含铁, 是人体血糖中红细胞的生成和功能维持所必须的,可提供血红素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改善心肌血糖供应不足,还可治疗贫血、产后血虚等症。
胡萝卜红色滋心食品一一胡萝卜红萝卜具有强心、降压的功效,还能能降低血脂,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是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食疗佳品。
同时,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具有促进血液生成的功效,从而改善贫血症状,对心脏的健康非常有益。
红色滋心食品——草莓草莓具有养心生津、润肺健脾、消暑解热、利尿止渇等功效,对贫血有一定的滋补调理作用,草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除了预防牙龈出血、促进伤口愈合外,还可预防败血症,对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草莓红色滋心食品一一柿子柿子有凉血止血作用,可治疗咳血、便血、出血、吐血等症。
同时,柿子有助于软化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还能促进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帮助机体对酒精的排泄,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二、白润肺、去燥热《内经》中记载“肺属金,在色为白”。
认为白色食物是养肺的佳品,所以应当多吃白色的食物来润燥养肺,如牛奶、米面、豆质、冬瓜、竹笋、山药等,我们都知道,白色的萝卜、可以化疲;而梨可以润肺养肺,而且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安定情结、促进肠蠕动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望诊】五色主病最全总结,望脸识病,请查收!(上篇)
【中医望诊】五色主病最全总结,望脸识病,请查收!(上篇)正常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经典还原早在《灵枢·五色》中就有了对五脏病所主面色的描述:“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
•以五色配五脏。
青主肝病,赤主心病,黄主脾病,白主肺病,黑主肾病。
•以五色辨别疾病性质。
青主风、主惊、主寒、主痛;赤主热;黄主湿、主虚;白主血虚、主寒;黑主痛、主血瘀、主劳伤。
五色主病一览表应用时须结合实际,不宜拘执,具体五色主病如下:五色主病青色——木、肝——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面色淡青或青黑——寒证、痛证;•突见面青灰,口唇青紫——心阳暴脱、心血瘀阻(真心痛);•久病面口唇青紫——心气、心阳虚;肺气闭塞;•面色青黄(苍黄)——肝郁脾虚(胁下徵积作痛);•小儿眉间、鼻柱、口唇发青——惊风;•妇女面青——肝强脾弱(月经不调)痛经的女人面色铁青赤色——火、心——主热证、戴阳证•满面通红——实热证;•午后两颧发红——阴虚证;•久病重病面红如妆——戴阳证;烦躁易怒的女人满面通红黄色——土、脾——主脾虚、湿证•面色萎黄(淡黄无华)——脾胃气虚、气血不足;•面色黄胖(面黄虚浮)——脾虚湿蕴;•面色黄疸(面目一身俱黄)•阳黄(色黄鲜明如橘皮)——湿热证;•阴黄(色黄晦暗如烟熏)——寒湿证;•面色淡黄而垢——湿证;气血亏虚的老人面色萎黄白色——金、肺——主虚证(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血虚证、失血;•面色晄白——阳虚证;•面色晄白虚浮——阳虚水泛;•面色苍白——亡阳证、气血暴脱、阴寒内盛;产后血虚的女人面色淡白黑色——水、肾——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面黑暗淡——肾阳虚证;•面黑干焦——肾阴虚证;•面色黧黑兼肌肤甲错——血瘀日久;•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睡眠不足;长期熬夜睡眠不足眼眶发黑望色注意事项:1、知常达变,综合判断知道病人平常的面色,或者把病人放在正常人中对比,一旦病人面色有变化,便可以综合判断;2、整体为主,荣枯为要看面色又不能只看面色,还要看患者整体机能,以面色荣、枯为主;3、排除干扰,辨别假象光线、昼夜、情绪、饮食等等都有可能影响面色。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净、五止、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死论之阳早格格创做文章根源搜集黄帝内经净腑五色、五味、五净、五官、五止对于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教中要害的组成部分,分歧的颜色分别对于分歧的净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与才是真真治病、防病、保健、养死.中医认为五止对于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火为肾,便保健治疗而止,五色《即青(绿)、赤、黄、黑、乌》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于应五止(即金、木、火、火、土)果此对于人体的五净有分歧的滋补效用.青色对于应五止为木,进肝能巩固净腑之气.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浑肝解毒的效用.赤色对于应五止为火,进心能巩固心净之气,普及人体构制中细胞的活性,可巩固人体免疫功能,防止流感及百般病毒的侵犯,有浑血、补血、通血的成果.黄色对于应五止为土,进脾,能巩固脾净之气,促进战安排新陈代开,普及脾净功能的抗病本领.红色对于应五止为金,进肺,可巩固肺腑之气,普及肺腑器官抗病毒本领,止咳化痰,治真劳咳血.乌色对于应五止为火,进肾,能巩固肾净之气,治阳痿遗细,腰腺酸病,补盈益及暂病不复者.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于死殖排尿系统大有佳处.一、五止1、五止教道根源五止教道是华夏保守文化之细髓天圆,是指木(死少、死法、温战、条达舒畅)、火(温热、降腾、明明)、土(死化、装载、受纳)、金(浑净、浑肃、支敛)、火(热凉、滋润、背下运止)五种物量的疏通.华夏古代群众正在少暂的死计战死产试验中认识到木、火、土、金、火是必不可少的最基础物量,并由此扩充为世间十足真物皆是由木、火、土、金、火那五种基础物量之间的疏通变更死成的,那五种物量之间,存留着既相互资死又相互拘束的关系,正在不竭的相死相克疏通中保护着动背的仄稳,那便是五止教道的基础涵义.2、五止相死相克的关系五止教道认为,五止之间存留着死、克、乘、侮的关系.五止的相死相克关系不妨阐明真物之间的相互通联,而五止的相乘相侮则不妨用去表示真物之间仄稳被挨破后的相互效用.相死即相互资死战相互帮少.五止相死的序次是:木死火,火死土,土死金,金死火,火死木.相克即相互克制战相互拘束.五止的相克序次为:木克土,土克火,火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死相克是稀不可分的,不死,真物便无法爆收战死少;而不克,真物无所拘束,便无法保护仄常的协做关系.惟有脆持相死相克的动背仄稳,才搞使真物仄常的爆收与死少.二、五止与五净保守中医教认为,人的有机完全是以五净为核心形成的一个极为搀纯的统一体,它以五净为主,协同六腑,以经络动做搜集,通联躯体构制器官,产死五大系统.那是中医教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道中医养死便不克不迭不道五净之间内正在的通联战相互死少的关系.木→火→土→金→火肝→心→脾→肺→肾如木死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躲血,心主血脉,肝躲血功能仄常有帮于心主血脉功能仄常收挥.火死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死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仄常,血能营脾;脾才搞收挥主运化、死血、统血的功能.土死金,即脾土帮肺金,脾能益气,化气愤血,转输细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仄常.金死火,即肺金养肾火,肺主浑肃,肾主躲细,肺气肃落有帮于肾躲细、纳气、主火之功.火死木,即肾火滋肝木,肾躲细,肝躲血,肾细可化肝血,以帮肝功能的仄常收挥.那种五净相互死少的关系,便是用五止相死表里去证明的.用五止相克证明五净间的相互拘束关系:如心属火,肾属火,火克火,即肾火能拘束心火,如肾火上济于心,不妨防止心火之卑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拘束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压制肺气浑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拘束肝木,如肺气浑肃太过,可压制肝阳的上卑.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拘束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鼓脾气之壅滞.肾属火,脾属土,土克火,即脾土能拘束肾火,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火的泛滥.那种五净之间的相互拘束关系,便是用五止相克表里去证明的.三、五味与五净1、酸死肝:酸味食物有巩固消化功能战呵护肝净的效用.常吃不但是不妨帮闲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饥病菌,另有防感冒、落血压、硬化血管之成果.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黑柿、山楂、橙子,均含有维死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2、苦死心:古有良药苦心之道,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鼓、能燥、能脆阳,具备除干战利尿的效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聚集,防治百般疮症.3、苦进脾:性苦的食物不妨补养气血、补充热量、排除疲倦、调胃解毒,还具备慢解痉挛等效用.如黑糖、桂圆肉、蜂蜜、米里食品等,皆是补苦食物的不错选采用.4、辛进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收汗、理气之成果.人们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那些食物既能呵护血管,有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效用,时常食用,可防止风热感冒,但是患有痔疮便秘、肾经衰强者不可食用.5、咸进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安排人体细胞战血液渗透、脆持仄常代开的成果.咸味有鼓下、硬脆、集结战补益阳血等效用.如盐、海戴、紫菜、海蜇等属于劣量的咸味食品.四、五色、五谷与五净1、肝色青:宜食糙米、牛肉、枣、葵;青色应肝.2、心色赤:宜食小豆、李、韭;赤色应心,故而念要里若桃花,可补以维死素C歉富的食物,如西黑柿、橘子、黑苹果.3、肺色黑:宜食麦、杏、韭;红色应肺,念肌肤好黑,可常食富含蛋黑量的食物,如豆浆、牛奶一类.4、脾色黄:宜食大豆、栗;黄色应脾,所以里色暗重的人,可辅以黄色、味苦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等.5、肾色乌:宜食桃、葱;乌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少吃色素增加过多的食物.五、五官与五净1、鼻为肺之官鼻子的形状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启窍于鼻,鼻是肺之官,只消人的肺有病最先便会表示正在鼻子上.那里道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细、热;肺热则鼻孔冒凉气.比圆当人得肺病的时间,便会出现喘息鼻弛的症状.2、目为肝之官肝启窍于目,得了肝病会正在眼睛上有所表示,普遍得肝病的人二个眼角会收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大概者青痕,那也与肝有联系.正在中医的五色战五净的配属里,肝主青色.那个青色本去不是咱们通常所睹的青草、树叶的绿色,而是苍色.肝是从肾火内里死收出去的,苍那个颜色是乌色与青色的一个过度之色.逆便道一个问题:如果人正在冬季不养佳身体,到了秋天气机便死收不起去,便会死病.所以,相识颜色战净腑的对于应关系对于养死保健是有裨益的,咱们通常不妨通过瞅察表情的变更对于身体的情景做出推断.3、心唇为脾之官脾启窍于心,心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大概者嘴唇四里收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那些皆是阳明燥火太衰制成的.4、舌为心之官舌为心之官.心净有病普遍会出现舌头不机动、舌卷缩等症状.心误,时常道错话,也是心气缺乏的象.《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颧赤是道心净有病的话,颧骨那个部位会收黑.除了颧骨,咱们凡是死计中还要留神印堂,果为心病还会表示正在印堂处.印堂位于二眉之间,此处如果突然天收黑,而且图案如灯花状,是心神将集的象,咱们越收要当心,那喊“祸祸正在旦夕间”,大概会有重病突收.印堂收乌也不是件佳事,从中医的角度道,那相称于火气凌心,便是肾火太多,心火太强,肾火上去使心火的功能收挥不了.那也是一个很伤害的旗号.咱们正在凡是死计中要对于印堂颜色的变越收以留神.5、耳为肾之官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皆市跟肾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肾启窍于耳”的道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圆能俱辨.中医认为五官与净腑器官的关系极为稀切,通过相识五官的病变便不妨创制隐躲正在身体内的五净的病变,所以咱们要时刻留神五官的变更,才搞注意到相联系的五净的情况.简直到五官的养死要领,很简朴:常关眼,养神;少道话,养心;稳固呼吸,养肺;多食好味,养心;少惹烦纯,非礼勿听,养耳.六、五情与五净1、“心正在志为喜”“心正在志为喜”是指心的死理功能战细神情志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道:“喜则气战志达,营卫通利”.喜悦的历程,犹如人体能源(细神能源战肌体能源)的释搁历程,赢得释搁的能源,将产死本能源,展启新的细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制出新的功绩.如:能普及人的大脑及所有神经系统的活力,充集收挥肌体的潜能,普及脑力战体力处事的效用战耐暂力,使人感触死计战处事中充谦兴趣战自疑心,进而动做起去隐得沉快有力、敏捷、准确、细力充沛;能使心净、血管的肌肉疏通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开火仄普及;能扩弛肺部,使呼吸疏通加强,肺活量删大,有用处肺部二氧化碳战氧气的接换;能加强消化器官的疏通,减少消化液的分泌,进而删进食欲,帮闲消化,促进新陈代开.2、“肝正在志为喜”喜是人们受到中界刺激时的一种热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喜与肝的关系最为稀切,故称“肝正在志为喜”.一圆里,震喜不妨伤肝,引导疏鼓得常,肝气卑奋,血随气涌,可睹里黑目赤,心烦易喜,甚则可睹吐血、衄血、卒然昏倒、昏迷不醉.另一圆里,如肝得疏鼓,也可致情志得常,表示为情绪不稳,心烦易喜.3、“脾正在志为思”脾正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索,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假如通过脾去表黑的.思是细神下度集结的思索、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重湎于思索大概焦慢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有趣、食欲下落.有的妇女不妨果为处事紧弛,思维下度集结引导月经量少,经期混治等,那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普遍.4、“肺正在志为忧(悲)”古代医家对于忧忧的患者留神瞅察分解后创制,肺是表黑人的忧忧、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果忧忧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便是肺分泌的黏液.人哭泣的时间,肺气衰,黏液分泌删加,而肺启窍于鼻,所以涕便从鼻中流出了.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忧悲伤哭泣,还会引导声音嘶哑、呼吸慢促等.肺主皮毛,故忧忧会使人的里部皱纹删加.5、“肾正在志为恐”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黑恐慌之志的主要净器.恐是人们对于真物惧怕的一种细神状态,对于肌体的死理活动是一种不良的刺激.《素问?举痛论》道:“恐则气下,惊则气治.”即是证明恐慌的刺激,对于肌体气机的运止可爆收不良的效用.“恐则气下”,是指人正在恐惊状态中,上焦的气机关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爆收胀谦,甚则遗尿.“惊则气治”,则是指肌体仄常的死理活动,可果惊慌而爆收一时性的扰治,出现心神大概,脚脚无措等局里.七、五季与五净1、秋宜降补:秋季阳气初死,天里复苏,万物死收进与,内应肝净,应根据秋季的个性,果势利导,应用桑叶、菊花、死姜等降集之品以充分安排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战.2、夏宜浑补:夏季炎热、火邪炽衰,万物繁茂,内应心净,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净腑气血旺衰,采与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浑浓、浑热之品安排人体阳阳气血.3、少夏宜浓补:少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落,矮干上蒸,干热相缠,内应脾净,应采与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浓渗之品,利干健脾以达到气血死化有源.4、秋宜凉补:秋季阳气支敛,阳气滋少,气候搞燥,内应肺净,此时五净刚刚从夏季旺衰的代开中舒慢过去,应采与百合、乌芝麻等滋阳死津之品,以安排夏季净腑功能的仄衡.5、冬宜温补:冬季天气热热,阳气深躲,内应肾净,此时应根据冬季启躲的个性,以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之品去滋补人体气血之缺乏,是净腑的气血旺衰,符合自然界的变更.五止、五净、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之间息息相关、稀不可分,只消掌握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到凡是的养死中,疑赖您自会有一个健壮的体魄.。
中医色诊,脸黑代表肾,脸黄代表肝,脸白代表心脏和血液,还有哪些?
中医色诊,脸黑代表肾,脸黄代表肝,脸白代表心脏和血液,
还有哪些?
健康人的面色为明润、含蓄。
就是说,健康人的气色应该是皮肤有光泽,但肤色又不是特别突出。
《灵枢-五色篇》谓:“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并提出:“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又说“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
中医理论认为:
青为肝,主寒证、痛症、瘀血、惊风。
面色发青多为寒凝气滞;或瘀血内阻;或经脉不通而疼痛;或肝风内动,筋脉拘急。
肝郁脾虚的人面色常呈青黄色。
赤为心,主热证。
满面通红为实热,两颧潮红为虚热。
肺结核病人多见午后两颧潮红。
若重病病人面色苍白却两颧嫩红,多为虚阳浮越,为真寒假热的垂危证。
黄为脾,主脾虚、湿证。
面色“萎黄”为脾胃气虚;面色黄胖为脾虚水湿内停;皮肤与眼白俱黄为肝病黄疸;皮肤与眼白俱黄并且皮肤出现蜘蛛痣(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点,并且斑点四周围绕放射状血丝)为脾虚肝郁、血瘀水停(肝硬化)。
白为肺,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面色淡白,多见气虚;面色淡白并且唇色淡,多见血虚或失血;面色㿠白多见阳虚。
黑为肾,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面黑暗淡为肾阳虚;面黑干焦为肾阴虚;面色黧黑肌肤甲错为瘀血日久;面黑筋骨不利为风湿骨痹。
中医的望色还需要结合脉象和体征才能准确辨别病情。
中医望诊——五色主病(总结篇)
中医望诊——五色主病(总结篇)中医望诊——五色主病病色可分为赤、白、黄、青、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
《灵枢·五色》认为:以五色分属于五脏,其对应关系是“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以五色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则“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这种根据病人面部五色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即五色主病,或称“五色诊”。
其具体表现和主病如下: 1.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
是因邪热亢盛,血行加速,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
午后两颧潮红者,属阴虚证。
是因阴虚阳亢,虚火炎上所致。
可见于肺痨等病人。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戴阳证。
是因久病肾阳虚衰,阴寒内盛,阴盛格阳,虚阳上越所致,属病重。
古人按五行理论,认为火形人面色稍赤;夏季面色稍赤为正常。
心病面赤而枯槁晦暗,如衃血,或如赫石者,为真脏色见;肺病面赤无华为难治。
2.白色主虚证(包括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
病人面色发白,多由气虚血少,或阳衰寒盛,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脉络所致。
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者,多属血虚证或失血证。
面色白光白者,多属阳虚证;若白光白虚浮,则多属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者,多属亡阳、气血暴脱或阴寒内盛。
因阳气暴脱,脱血夺气,则气血不荣,面部脉络血少,血行迟滞而兼血郁所致;若阴寒内盛,寒邪凝滞,面部脉络收缩而凝滞,亦可见面色苍白。
古人按五行理抡,认为金形人面色可略白;秋季面色稍白为正常。
肺病面白枯槁无华,如枯骨之色者,为真脏色见;肝病面白无华为难治。
3.黄色主脾虚、湿证。
病人面色发黄,多由脾虚机体失养,或湿邪内蕴、脾失运化所致。
面色萎黄者,多属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因脾胃虚衰,水谷精微不足,气血化生无源,机体失养,故面色淡黄无华。
面黄虚浮者,属脾虚湿蕴。
因脾运不健,机体失养,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所致。
面目一身俱黄者,为黄疸。
其中面黄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乃湿热为患;面黄晦暗如烟熏色者,属阴黄,乃寒湿为患。
中医色诊
五.黑色:主肾虚、水饮、淤血、寒证
1.肾虚——黑而黯淡为肾阳虚衰;
黑而干焦为肾阴不足。 2.水饮——眼眶周围发黑 3.淤血——面色黎黑而肌肤甲错 4寒证——青黑
《望诊遵经》提出望色十法,即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 分别用以判断疾病的表、里、阴、阳、虚、实、新、久、轻、重。 1. 浮沉 色泽显露于皮肤的叫浮,隐约藏于皮肤之内的叫沉,浮沉可分表里。 浮表示病在表、在腑,沉表示病在里、在脏。初浮后沉的,病由表入里;初沉 后浮的,病自里出表。 2. 清浊 清是色泽清晰,浊是色泽暗浊。清浊可分阴阳。色清病在阳,色浊病 在阴。从清而浊,病由阳入阴。从浊而清,病由阴转阳。 3. 微甚 微是色泽浅淡,甚是色泽深浓。微甚可分虚实。微表示正气虚、甚表 示邪气实。自微而甚,则先虚后实;由甚而微,则先实而后虚。 4. 散抟 散是散开,疏离,抟是积聚,壅滞。散抟可分新病久病。色散多为新 病、轻病,或病将解。色抟多为久病、重病。先抟后散的,是病好转;先散后 抟的病转重。 5. 泽夭 泽是气色滋润,夭是气色枯槁。泽夭可分成败。色泽主生,色夭主死。 色从夭转泽,精神复盛,病有生机,从泽转夭为血气益衰,病趋危重。
色分明晦泽夭 病别轻重胜败 色有光泽,光明无形,属阳主气,润泽有象,属阴主血。气分浅而血分深, 阳易复而阴难填。因此,病色光明者,为阳气未困,色见润泽者,乃阴血未伤,此病必浅 在阳分而气血均未受其太大妨碍,其势自然较轻;若色现晦暗,预示阳气被困,阴血受累, 故病必重;若救治得当,正气尚有望调复,若再失润泽而现枯槁,则是阴血已耗,病必难 复,此时邪胜正败,就已不只是病势轻重的问题,而更关乎生命之安危矣。所以临床事实 上,光明者未有不兼润泽,此正能胜邪,病必较轻;而晦暗与枯槁则未必相兼,大致前者 主邪实太盛,后者主正虚太深,皆候病重;而一旦晦枯相兼,是邪胜正败之机显露,则病 易走向死亡转归。 色分浮沉聚散 病别浅深远近 色为气血之华,病则必随气血之出入利滞而有浮沉聚散的相关表现。浮沉者, 乃就色在皮肤浅深而言。色浮为着色浅薄于肤上,是正气尚能与邪相抗,仍能照常运行外 达之象,说明病邪表浅,尚未内扰气血;色沉为着色深厚于肤下,是正气不能抵抗,已难 自求外达之象,说明病邪深入,气血出入已受影响。此色之浮沉与脉之浮沉实出一理尔。 聚散者,乃就色在面部分布而言。远近者,是指病程之久暂。色散是色气弥漫布散,没有 显著边际,常属初感病邪,尚在气分,邪入未稳而势必飘浮不定;色聚是色素团聚一处, 隐有固定界限,常属抱病已久,渐及血分,得与有形之物相结,势必固着而有定处。因此, 以其说可测病之久暂,毋宁说可鉴别病之有形无形与气血之流散滞结。
简述五色主病的内容
简述五色主病的内容
五色主病是中医常用的一种辩证诊断方法,它对病人形体和脉象进行五色分型,一色代表一种病症,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首先,“五色”指的是黑、白、绿、黄、赤五种颜色,它代表五
种不同的病症,这些颜色构成了针灸历史悠久的基本分类系统。
其次,黑色代表的是湿气病,湿气是最常见的疾病,比如痰湿、寒湿、黄湿等,湿气病的表现主要有腹部肥大、痰汁多、食欲减退、咳嗽、浮肿、便溏等症状。
白色代表的是燥气病,燥气是容易和痰湿交感的病,表现为口渴和头痛,有热病、疮疡、热毒下陷等症状。
绿色代表的是寒气病,寒气病主要是寒凝导致内脏器官运转不灵活而出现的病症,表现为腰痛、膝痛、肘痛、胸痛、偏头痛等。
黄色代表的是热气病,热气病是由于体内热毒过量而导致的病症,表现为发热、口渴、咳嗽,消瘦、头晕头痛、便烂等。
最后,赤色代表的是血瘀病,血瘀病的表现主要是偏头痛、胸痛、背痛、腰痛,有时伴有皮肤热痛和色淡等症状。
总之,五色主病是中医理论中常见的一种辩证诊断方法,它将形体和脉象进行五色分型,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疾病类型,以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为治疗疾病提供有效的依据。
- 1 -。
中医说五脏对五色,指的是哪五脏、哪五色?
中医说五脏对五色,指的是哪五脏、哪五色?中医中的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依据五行学说,分五属五脏,并将内脏分配在面部各部位。
如赤为火之色,主热,就认为肝病者左颊先赤,肺热病者右脸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
肾热痛者颧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这些有其准确的一面,但不能热于论定。
小儿面部色青,为小儿急惊,为痰喘症;青黑为寒痛;色白为气虚,血虚,亡血;色黄为湿气,兼目黄为黄疸;色赤为肝火上逆,为阳明实热,色赤独见两颧者为阴虚火亢;色黑为水气,为女劳疸,妇女眼眶四周色黑为带下病,男子舌黑为肾湿气绝。
五气:在察色的同时必须察气,气分沉浮,清浊,微惹,散博,澤夭五类。
其色现于皮肤间的为浮,主病在表;隐于皮肤内的为沉,主病在里;明朗的为清,主病于阳,重滞的为浊,主病在阴;浅淡的为微,主病轻,深浓的为甚,主病重;疏散的为散,主病将愈,凝聚的为博,主病末已;鲜明的为澤,主病吉,枯膏的为夭,主病凶。
风温病的面色多清郎,红色亦浮泛在表,湿温病则面色晦浊,黄而带黑,黄疸病,黄而鲜明如橘子色的为阳黄,黄而像烟熏的为阴黄。
,以五脏来分:舌尖属心,舌根属肾,舌中心属肺胃,舌两旁属肝胆。
以三焦来分,舌尖属上焦,舌中属中焦,舌根属下焦。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脏中还有心包络,属心的外卫,也有把它独立起来,与五脏并列,称为六脏,惟心包络的功能和病变总是与心脏相同,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
六腑:胆,胃,小腸,大肠,膀胱,和三焦。
五色:赤色属心,青色属肝,黄色属脾,黑色属肾,白色属肺。
五属: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肺属金。
相通:舌通心,目通肝,鼻通肺,耳通肾,人中通脾。
人体与天地自然相通相合,前人经验值得借鉴。
琴心剑胆/李幸根/与2018年,五月二十二日。
五色主病的主要内容
五⾊主病的主要内容
五⾊主病的主要内容
五⾏学说中的五脏配五⾊。
即:青⾊主肝病,⾚⾊主⼼病,黄⾊主脾病,⽩⾊主肺病,⿊⾊主肾病,此五者均为⼀般情况下的病⾊,合称为五⾊主病,但其中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处。
后世在临床实践中发展了五⾊主病的.理论,较为切合实际。
归纳为:青⾊主风病,寒病、痛证、惊风等;⾚⾊主热病(包括虚热、实热);黄⾊主湿热,寒湿或⾎虚;⽩⾊主虚证,寒证;⿊⾊主寒证、痛证及劳伤、⾎瘀等。
虚热
病证名。
见《诸病源候论·病热候》。
①阴阳⽓⾎虚亏引起的发热。
《医学⼊门》卷五:“凡虚热皆因精神外弛,嗜欲⽆厌,阴⽓耗散,阳⽆所附,遂致浮散肌表⽽发热,实⾮有热也。
《证治准绳》卷⼀:“若⽆饮⾷劳倦,为内伤元⽓,此则真阳下陷,内⽣虚热,故东垣发补中益⽓之腐化,⽤⼈参、黄芪等⽢温之药,⼤补其⽓⽽提其下陷,此⽤⽓药以补⽓之不⾜也;⼜若劳⼼好⾊,内伤真阴,阴⾎既伤,则阳⽓偏胜⽽变为⽕矣,是谓阴虚⽕旺劳瘵之症,故丹溪发阳有余阴不⾜之论,⽤四物加黄柏、知母补其阴⽽⽕⾃降,此⽤⾎药以补⾎之不⾜者也。
《杂病源流犀烛·⽕病源流》。
⽓虚热,升阳以散之,⽤补中益⽓汤、益胃升阳汤;⾎虚热,滋阴以降之,⽤滋阴降⽕汤、坎离丸;⽓⾎俱虚热,升阳滋阴兼⽤之,⽤⼗全⼤补汤、⼈参养营汤加知母、黄柏(见《杂病源流犀烛·⽕病源流》)。
②指热病⽽见昏迷症状者。
《⽯室秘录·热症门》:“发狂如见⿁状者,实热也;热病不知⼈者,虚热也。
实热宜泻⽕,虚热宜清⽕。
参见⽓虚发热、⾎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等条。
中医五色青、赤、黄、白、黑都代表什么意思?
中医五色青、赤、黄、白、黑都代表什么意思?
中医在诊断时往往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病情,而望就是望“色”。
《难经》说:“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而这五色就是青、赤、黄、白、黑。
在中医看来五色是和人的五脏密切相关的。
《黄帝内经》记载,色味当五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
意思是说白色代表肺脏,辛味入肺;红色代表心脏,苦味入心;青色代表肝脏,酸味入肝;黄色代表脾脏,甜味入脾;黑色代表肾脏,咸味入肾。
知道了各个颜色代表的脏腑就可以在日常的饮食中有意识的对身体进行调理。
绿色养肝,如菠菜、西兰花;红色补心,如山楂、红豆;黄色益脾,如南瓜、玉米;白色润肺,如雪梨、冬瓜;黑色补肾,如木耳、黑豆等。
观颜察色—五色主病
观颜察色—五色主病观颜察色--五色主病中国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于外”。
体内发生的病变,必然会反应到体表,面色就是这种体表反映之一。
中国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带红润,稍有光泽,中国医学称之为“常色”。
病时,面色色泽发生变化,称为“病色”。
中医学认为五色主病,即“色青多为肝病,色赤多为心病,色黄多为脾病,色白多为肺病,色黑多为肾病”。
这种说法揭示了面色和健康的一些内在联系。
五色主病有两种含义,首先是代表不同脏腑的病变。
《灵枢·五色篇》提出“以五色命五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
其次是五色代表不同性质的病症,“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1)青色主寒证、气滞、疼痛证、瘀血证、惊风证、肝病。
青色为经脉经阻滞,气血不通之象。
寒主收引主凝滞,寒盛而留于血脉,则气滞血瘀,故面色发青。
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痛也可见青色。
肝病气机失于疏泄,气滞血瘀,也常见青色。
肝病血不养筋,则肝风内动,故惊风(或欲作惊风),其色亦青。
如面色青黑或苍白淡青,多属阴寒内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属心血瘀阻,血行不畅;小儿高热,面色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明显,是惊风先兆。
(2)黄色主脾虚、湿证。
黄色是脾虚湿蕴表现。
因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脾虚失运,水谷精微不得化生气血,致使肌肤失于充养,则见黄色。
如面色淡黄憔悴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所致;面色发黄而且虚浮,称为黄胖,多属脾虚失运,湿邪内停所致;黄而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所致;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所致。
(3)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面色赤红。
热证有虚实之别。
实热证,满面通红;虚热证,仅两颧嫩红。
此外,若在病情危重之时,面红如妆者,多为戴阳证,是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所致。
(4)白色主虚证(血虚、气虚、阳虚证)、寒证、失血。
白色为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
中医望色辩色技巧与理论
中医望色辩色技巧与理论五行五脏化生五色木青,火赤,土黄,金白,水黑是五行所化之正色。
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是五脏所化之正色。
如青而兼赤,赤而兼黄,黄而兼白,白而兼黑,黑而兼青,是五行五脏合化相生之变色,不病之色也。
如青而兼白,白而兼赤,赤而兼黑,黑而兼黄,黄而兼青,是五行五脏合化相克之变色,为病之色也。
五色宜应四时春气通肝,其色青。
夏气通心,其色赤。
秋气通肺,其色白。
冬气通肾,其色黑。
长夏四季之气通脾,其色黄。
如春当青反白,夏当赤反黑,秋当白反赤,冬当黑反黄,长夏四季当黄反青,是即主胜客之恶色也。
主指人气言,客指岁气言。
五色宜合五脉凡病患面青脉弦,面赤脉洪,面黄脉缓,面白脉浮,面黑脉沉,此为色脉相合。
若见是色,而不得是脉,此为色脉相反主病。
若见是色,而得相生之脉主生,见是色而得相克之脉主死。
五色宜合五气青、黄、赤、白、黑显然彰于皮肤之外者,五色也。
隐然含于皮肤之中者,五气也。
内光灼灼若动,直从纹路中映出,外泽如玉,并不浮光油亮者,则为气色并至,无病之容状也。
若外见五色,内无含映,则为无色无气。
《经》曰∶色至气不至者死。
若外色浅淡不泽,而内含光气映出,则为有气无色。
《经》曰∶气至色不至者生。
盖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
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
黄欲如罗裹雄黄。
不欲如黄土。
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
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
五色宜合五官舌者心之官也,舌赤心之病也。
色深赤焦卷者,邪实也。
色浅红滋短者,正虚也。
鼻者肺之官也,鼻白肺之病也。
色深白喘而胸满者,邪实也。
色浅白喘而不满者,正虚也。
目者肝之官也,目青肝之病也。
色深青者,邪实也。
色浅青者,正虚也。
口唇者脾之官也,唇黄脾之病也。
色深黄者,邪实也色浅黄者,正虚也。
耳者肾之官也,耳黑肾之病也。
色深黑者,邪实也。
色浅黑者,正虚也。
五色宜合五部左颊肝之部也,右颊肺之部也,额上心之部也,颏下肾之部也,鼻者脾之部也。
本部见五色,或浅淡不及,或深浓太过,皆病色也。
假如鼻者脾之部位,见黄本色,则为本经自病在邪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诊在《内经》一书中有较详尽的记载,多运用五行说,又称五色诊,然而色诊还包括其他部位的肤色视诊,如尺肤、视络等。
色诊实际是视皮肤及络脉的色泽,皮肤及络脉的色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外在的色泽的荣夭润枯变化很大,这种变化在临床上具有察外以知内的实用价值,因此作为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又是中医特色之一。
色诊取决于皮肤及血络《微循环系统》的颜色,由于皮肤色素的含量、血管的变化,角质层及颗粒层的厚度等影响,皮肤的颜色在各入不尽相同,与种族亦有关。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所构成。
真皮在表皮下方,是一紧密的纤维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两种结缔组织构成,使皮肤具有强度及弹性。
除结缔组织处,真皮内还有血管、淋巴管、腺体:毛囊、毛发、神经感觉末梢等。
皮肤因人而异,在儿童的皮肤中,网状纤维较为肥厚和模糊,胶原纤维柔软,不太透明,与网状纤维很相近似。
但在老人的皮肤中,胶原纤维硬化及变性,网状纤维成为显著肥厚的纤维,弹力纤维使蛋白变性收缩成丝状。
年龄的变化对皮肤组织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表现在华色方面的改变在《内经》中亦有记载,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有“面焦”、“面始焦”的记载。
皮肤血管亦非常丰富,可以储纳人体血液总量的1/5,由身体内部分布到皮下组织的血管较粗,到真皮与皮下组织之间时,分支较细,成网状的血管深丛(真皮下血管丛)。
血管垂直地上行至乳头层与网
状层之间时,再分出细枝,构成皮肤的血管浅丛(乳头下血管)。
又有很多的毛细管进入乳头内,由动脉性毛细管转入静脉性毛细管,渐渐融合成小静脉,与小动脉并行,静脉血管丛也在乳头下方及真皮下方,较动脉血管丛更密。
皮肤的肌肉,主要是平滑肌,仅面部有少许表达喜怒情绪之横纹肌,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如受刺激会收缩。
皮肤中的丰富的血管网、炎症,物理及化学性刺激都能引起微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而使皮肤发红,寒冷刺激可使血管收缩而使皮肤呈苍白色。
血液流动缓滞时皮肤呈紫绀色。
中医色诊则是通过皮肤表皮的透明度以观察微循环的色泽和皮肤色素的颜色,微循环的色泽表现主要取决于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的多少,也取决于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一般说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开放,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高时,皮肤色泽就表现红润,因为毛细血管网分布和开放数量的不同,所反映出的色泽也各异,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因此中医所反映的色诊主要在面部华色。
中医经络系统的皮部与现代医学之皮肤部位相同,尽管某些说法不同,但有其类似处。
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范围,因此称十二皮部,即经脉系统在皮肤的分区,皮部与络脉尤其是浮络的关系最为密切。
由经脉、络脉形成人体纵横网络,加上皮部又形成面的分部。
皮部、络脉、经脉形成整体的联结,这与现代医学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皮肤的联系颇相类似。
人体内在病变通过经脉络脉的反映在皮部上是色诊的主要内容,经、络、皮部的整体联结,在《素问·皮部论》有很好的说明,如:“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人客于络
脉,络脉满,则注人经脉,经脉满,则人舍于腑脏也。
”也进一步说明皮部与经络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医色诊以五色为主,青赤黄白黑五色与五脏五行相联系,《内经》中论述颇多,五色诊是以五脏为主,认为五色是五脏精微的外荣并与五行相合,提出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的论点。
现以五色为例结合现代医学加以认识:赤色的出现:正常情况下色见红润,病理情况也可见赤色、心脏舒缩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内血红蛋白含氧量增高,皮肤浅层毛细血管网开放充血是出现赤色的主要原理。
在毛细血管网分布丰富的部位如颧颊部尤其明显。
黄色的出现:黄色多由血液成分的改变,如低色素性贫血以及黄疸等。
白色的出现:寒冷刺激或其他因素导致小动脉收缩或毛细血管阿封闭,血流量减少,含氧血红蛋白减少均可出现白色。
青色的出现:青色多由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流缓慢,血液粘滞阻塞所致。
以上只是色诊与循环系统和血液理化成分改变对色诊的大致影响,但可以说明色诊与心血管内血液循环或血液成分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