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研究
山西省稷山县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山西省稷山县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几点建议与思考作者:赵文霞来源:《消费导刊》2018年第03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山西省稷山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研究,力图找出其在“三产”结构调整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思考推动其转型跨越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为稷山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经济转型升级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单元,促进县域经济稳定快速地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保证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县域要想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实力,必须走转型跨越发展之路。
经济转型升级可概括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两个方面,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产业升级就是要做到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延长附加值高的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
一、稷山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一)稷山概况稷山历史悠久,中国农业始祖五谷之神后稷生于稷山,并在此教民稼穑,数千年农耕文明先河在这里开启。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全国最大祭祀后稷的稷王庙、稷王山。
稷山春秋属晋、战国属魏,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设置高凉县,公元598年改称稷山县至今。
中唐名相裴耀卿、元初名臣姚天福、“神笔”梁纲等历代名人各领风骚。
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土雕大佛、宋金墓群,有堪称壁画瑰宝的青龙寺壁画。
稷山板枣、麻花、饼子等地方特产闻名遐迩。
稷山“高台花鼓”曾作为全国选调节目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2009年春晚表演。
(二)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农业方面。
大力发展了以红枣和蛋鸡养殖的特色农业产业。
稷山板枣是全国“十大名枣之一”,种植面积15.3万亩,年产5000万公斤左右,产值6亿元;同时,高度重视“一村一品”特业村的发展,农业品牌建设上,已经形成了以“晋龙”为代表的蛋鸡养殖品牌、以“贵妇人”、“友臻”为代表的稷山板枣品牌、以“赵氏四味坊”为代表的稷山麻花品牌等。
山西经济转型路径探析的开题报告
山西经济转型路径探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发展,各地也都在探索经济转型的道路。
作为一个传统的重工业省份,山西的经济发展一直比较依赖于能源和重工业领域。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环保要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山西省经济转型进入了关键时期。
因此,探究山西经济转型路径,对于促进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全省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基本内容本研究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入探究山西省的经济转型路径:(1)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和评价(2)发展转型策略的提炼和构建(3)制度机制创新的研究和探讨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运用统计学和宏观经济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的经济转型进行论证和分析。
三、预期的研究成果在完成本研究后,我们期望能够得到以下成果:(1)对山西省经济现状的深入分析和评价(2)提出适合山西省的经济转型策略和路径(3)提出与转型相配套的制度和机制创新方法(4)为山西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四、研究存在的难点与不足在本研究中,我们也要应对一些难点和不足,包括:(1)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难度(2)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3)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预测的不确定性(4)调查对象不具有普适性五、论文的结构安排第一章绪论1.1 研究对象背景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4 研究存在的问题1.5 论文结构安排第二部分山西经济现状的分析和评价2.1 山西经济概览2.2 山西省主要行业发展现状2.3 山西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2.4 山西省经济发展优势与不足第三部分山西省经济转型策略的提炼和构建3.1 经济转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3.2 山西省经济转型的现状和问题3.3 山西省经济转型应该采取的策略3.4 山西省经济转型策略的构建第四部分制度机制创新的研究和探讨4.1 制度机制的作用和意义4.2 山西省现有制度机制的评价4.3 对山西省制度机制创新的探索4.4 山西省制度机制创新的途径和方式第五部分结论5.1 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5.2 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局限5.3 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的展望参考文献。
围绕“十二五”翻番目标 找准转型跨越的支撑点——我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年清徐作出 了 “ 十二 五” “ 三化”互动 的发展布局 。在工业 新 型化方面 ,重点发展物 流 、汽配 、食 品等销售收入 过百亿
的大企业 和新材料 等销售 收入过 3 的产 业集群 。在农 业 0亿 现代化方 面 ,投 资 9 0个亿建设太原 现代农 业示范区 ,3年 内
发展销售 收入 5 亿元 以上龙头企业 1 ,5年内全县食醋产 3家
设取得 实质性进 展 。依 托沙棘 、胡麻 、肉羊和 小杂粮优 势 , 吸引 了一批农产 品加 工龙 头企业 。风 电光 电等低碳能源产业
清徐 :在高起点高平台上实现 “ 三化”互动
清徐县 面积 不大 ,但县域经济分 量较重 ,是我 国中部 百
删
吃拿卡要 ,则严惩不贷 严厉 问责 。原平扭 住投资 35亿 元的 2
刘维佳副省长在小麦主产区调研
努力 跳 出 “ 困 陷阱” 贫
沁县是我 的扶贫联 系点 ,最近按省委下 乡住村安 排 ,我
不 同的路径 。一是立足资源优势 ,发 展以煤为基 的产业 ;二 是 打破 资源 局限 ,培育特色产业经济 ;三是 以煤为基 与多元 发展有机结合 ,这是 较为理想 的增长模式 。永济没有煤 炭资
没选实力最强 的 ,如孝义 、河 津 ;也没选基 础最弱 的 ,如大
宁 、永和 。我 之所 以如此选 点 ,主要是力求 收集 的范例更 有 普遍性 。这项 调研 的基本结 论是 ,山西经 济社会转型跨越 发 展 已经强 势开局 , “ 十二五 ”我省县 域经济实现 G P D 、固定 资产投 资 、财政 收入 翻番稳 操 胜券 ,全 省 实现 城镇 居 民收
去年底基本完工 。今年他 们按 阳泉新辅城 标准 ,加大经 济社
强 县 ,2 1 农 民 收 入 达 87 2元 ,名 列 全 省 各 县 第 一 。 去 0 0年 9
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资源 ,部分贫困县还是国家重点产煤县 。 段利 民博 士认 为 ,煤 炭是 我 国能 源进 而上 升 到 自然资 源 的一个 典 型代 表 。因 为在我 国的能 源构 成 当 中 ,
原煤 占据 主要 比重 ( 7 3 . 5 %) ,其产量与全国能源总产量 变动保持着高度 的一致性 ( 相关系数 0 . 9 9 7 ) ,因 此 ,在其博士论文 中,将能源作为 自然资源 的替代变量 ;选取的能源资源主要有一次性能源当中的原煤 、 原油 、天然气 以及二次能源 当中的水 电 ,并 且按照 中国科学 院公布 的标准折算方法计算 能源的总产量 。 1 9 8 5 -2 0 0 7年的统计数据表明 ,经济增长速度前 4名的广东 、福建 、浙江 、江苏 ,其 G D P 增长速度远高 于全国 1 6 . 6 5 %的水平 ,但是能源 比重远低于全国 3 . 4 4 %的水平 ;山西的能源比重将近 占到全国的 2 0 %,经 济增长速度却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 6 1 。 因此说 ,山西是国内省级区域受 “ 资源诅咒”影 响最严重的地区。
尽管 目前 国 内外 对 “ 资源 诅咒 ”理论 还 存有 疑 问 、对 其作 用 机制 还存 在 着 不 同 的观 点 和认 识 ,但 山西
省存在 “ 资源诅咒”现象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实现 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 ,实现再造一个新 山西的宏伟 目 标,
应 从 以下 几个 方 面作 为重 要抓 手 。
一点关注
“ 资源诅咒 ” ( w i n n e r ’ S c u r s e )的概念是 A u t y 于 1 9 9 3年在研究产矿 国经济发展 的问题 时第一次提 出 的 。最早 的 思想 产生 于 2 0世纪 5 0年 代 ,由 P r e b i s c h和 S i n g e r 从 国 际贸 易 的角 度 对 资源 出 口国贫 困化增 长
围绕“十二五”翻番目标 找准转型跨越的支撑点——山西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右 玉 : 生态 立 县基 础上 加 快产 业 强县 在
过去的 6 年 ,8 0 1 任县委书记坚持不懈抓造林 ,形成
了 宝贵 的“ 玉精 神 ” 创 造 了生 态 立 县 的奇 迹 。0 0 右 右 , 21 年
沁 县 : 板块 式发 展 道路 , 走 努 力跳 出“ 困 陷阱” 贫
在工业新 型化方面 , 重点发展物流 、 汽配 、 品等销售 收 食
县城建设作 为县域经济发展 的战略平台 , 采取定规划 、 搭
框架 、 强设施 、 优服务和分步开发 5 项举措 , 投资 4 亿 的 . 8 十大工程 2 1 年底基本完工。 0 1 00 2 1 年他们按阳泉新辅城 标准 , 加大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 、 城市 总体 规划 、 土地利 用 规划 、 产业 布局规划“ 四规合一 ” 的力度 , 先建设新城 , 优 兼顾改造老城。扎实推进以总部经济为主的东城区, 以现 代物流业为主的南城区, 以服务业 和教育文体为主的北城 区, 以行政办公为主的西城区等 四大功能区建设。建设十 大标志性建筑 , 提升县城档次和品位 。 启动“ 四纵两横两连
蔬菜 、0 l 万亩( . 万 h 核桃林 、 万亩(. 07 6 m) 1 0 7万 h 2中 0 m) 药材 、 万亩 (.7 h z育苗 基地 ; 殖业 四大板 块 : 1 0o 万 m ) 养 5 万头牛、5 10万只兔 、0 30万只鸭 、0 万 k 鱼。 30 g 最近沁县 抓住山西 “ 综改 区” 建设 机遇 , 进一步提升 了县域经济发
“ 玉模 式 ” 右 。
构; 以粟海 、 民等为龙头扶持 2 家农业产业化企业 。“ 忠 3 十
二五” , 末 永济五大产业产值可达 3 0 , 8 亿 财政收人可超过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山西省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近年来,山西省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亟待提升。
针对山西省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制定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推动山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就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一、加大战略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山西省要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战略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山西省在煤炭、煤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方面相对薄弱。
山西省应当把握机遇,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协调性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为了提高山西省的区域协调性,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更加完善的交通网络、能源供应体系和水利设施,推动各地区之间的加强联系和互相支持,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山西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在山西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促进山西省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还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实现更加均衡的区域发展。
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山西省是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长期以来,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比较严重。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山西省应当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企业提升环保设施和技术水平,减少环境污染排放,以实际行动保护好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路径——基于山西省与中部及周边省份的比较分析
结果 , 转型跨越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山西省的具体 构 , 提 升传 统 产业 , 改造 培育 壮 大新 兴 产业 , 力发 大 实践 , 有 加 快 转 更加 科 学 的产业 发 展格 局 , 只 才 才
经 济 与 社会 发 展
《 理论探索}0 1 2 1 年第 3 ( 期 总第 19期 ) 8
山西转型跨越 发展 的现 实路径
— —
基 于山西省与 中部及 周边省份 的比较分析
卢建 明
( 山西省统计 局 。 太原 00 ) 3  ̄1
( 摘要 ] 与 中部及 周边省份 相 比, 山西省经济 结构偏 重 而且产业 单一 , 费 内需相对 不足 , 资 消 投 总量不大而且结构不尽合理 , 源消耗 大、 资 环境成本 高, 科技教 育经 费投入较 小 , 乡居 民收入差距较 城
见表 1 。 ) 省 份 中居末 位 , 分别 低 于 内蒙古 、 陕西 64个 百分点 ( .
和 36个百分 点 。 可见 , 展不 稳 、 . 发 总量 不 大是 山 西
从表 1 看 ,f 省 1业 的 支 柱产 业 多 为 资源 来 L西 j 二
省 经济 社会 发 展 中存 在 的 突 地问 题 。 当前 ,j 省 型 产 业 , 中部 其 他 省 份 除 资 源 型产 业 外 , 备 制 i西 j 而 装
山 西 省
行 业 比重
经济与社会发展
( 位: 单 %)
安 徽 省
与 最低 增速 相 差达 到 l. O5个百 分点 , 中部 和周边 业 增 加 值 的 比重 为 5 .9 , 业 中“ 煤 独 大 ” 而 72% 工 一 的 其 他省 的增 速 波 幅大 都在 1 4个百分 点 。同 时 。 与 现象依然 j较严重 , 中部其他省份支柱产业多元 : 匕 而 单 0 最 中部 及 周 边 省 份 相 比 ,在 增 长速 度 上 也 有 一 定 差 化 格 局 基 本 形 成 , 个 行 业 比重 均 低 于 2% , 大 一 距 , 西 “ 一 五 ” 间 年 均 增 速 为 I.% , 中部 值 是 湖北 省 的 交 通 运 输 设 备 制 造 业 ,仅 为 1.% 山 十 期 1 2 在 73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山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山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转载日期:2012-7-17 22:57:00 来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西省分行课题组近期,中共山西省委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围绕转型跨越发展这一主线,明确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重点和目标。
为准确把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特点,在“三农”领域更为充分地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优势与作用,山西省分行组织开展专项调研,初步形成支持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思路。
一、山西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基本情况(一)近年来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在经历2006年、2007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山西煤焦铁经济曾一度深幅下滑,2009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4.4%,能源大省成为全国唯一的负增长省份。
省委、省政府果断从2009年开始两年投入650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有效拉动了全省经济由快速下滑到较快增长的“V”型反转。
“十一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23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7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859亿元增加到630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758亿元增加到17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从368亿元增加927亿元。
2010年,全省GDP预计增长13%,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均增长10%。
(二)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这一任务提出的主要背景。
近年来,虽然山西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欠发达的省情仍然没有改变,发展速度和质量面临的压力依然巨大。
“十五”期末山西GDP在全国排第16位,2009年末排全国第21位,四年后退五位;2006至2009年GDP年均增长10.5%,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3%下降2.8个百分点,在我国中部地区和周边均排末位;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尤其是近年来山西煤、焦、电、铝、铁等传统支柱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优势也逐步弱化,2009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和发电量均已超过山西。
浅谈山西经济转型发展1
浅谈山西经济转型发展转型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全面提升,实现新兴产业的做大做强,实现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强大的动力。
当前,山西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一个能源大省的发展转型,是我省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也是山西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山西要实现跨越发展,不转型不行,转得慢了也不行。
放眼全国,山西还在欠发达经济省份之列徘徊;环顾周边,我们也并未走在前面。
跨越发展,时不我待!转型发展,关键所在!山西是传统的资源大省,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实现转型,大有可为。
山西煤炭储量丰富,产业基础雄厚。
山西煤化工优势明显,并已有了可观的发展。
继续发展煤炭业,要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我省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大量开采、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超越了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净化能力。
为主要发展方式,以循环求发展,以循环求拓展。
现在全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都对重化工业产品形成了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消费的旺盛需求。
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用节能、节水、低碳、环保、清洁的方法,着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业,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为推动跨越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碳经济时代,山西应紧紧围绕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目标,实施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争取在煤炭低碳化处理、新能源、节能减排等低碳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转化一批有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在转型跨越发展中成为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领跑者。
山西转型发展正当其时,山西跨越发展前景灿烂。
在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事业中,我们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山西跨越则喜、山西落伍则忧的情怀,把工作作为一种信守和价值追求,在转型跨越发展中真干大干实干,让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百姓富裕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山西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传统的冶金、化工等产业基础,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强对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和对策研究。
一、山西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山西省地处华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煤炭、铁、煤化工等产业发达,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
由于长期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山西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着单一性、低效性等问题。
特别是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治理环境污染等政策的实施,山西产业结构面临着深刻的调整和转型,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展空间受限。
二、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挑战1.资源枯竭和转型困难。
山西省长期依赖煤炭和重化工等传统产业,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传统产业转型面临巨大挑战。
2.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长期依赖高污染产业,山西省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3.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传统产业发展受到限制,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4.区域发展不平衡。
山西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城乡发展、沿海内陆发展、区域间发展差距悬殊。
1.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发挥山西煤炭、铁、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优势,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对山西省不同地区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4.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加大对企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为山西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支撑。
结语:山西作为中国重要的资源型省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山西省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从区域财政理论角度
— —
从 区域财政理论角度
白 琳
摘 要 :区域财政理论是 对区域性 的财政 问题进行的研究 ,具有相对的独 立性和针对性特征 。本 文对 区域财政理论进 行 了简单 阐述 ,勾勒 出基本 的理论框 架,在此基础上对 山西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提 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区域财政 ;国有经济 ;山西缘 改区;转型跨越发展 从 区域 财政 理论 的视 角去研究某一 区域 内的经济 发展状况 , 是 对过 去研究 范围的重新 界定 和创新 ,在 研究 区域发 展水平 差 异性方面 ,也更 具有 独立性 和针对性 。本文重 点探讨 的 山西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建设 ,就是 在 区域 理论 的主要 框架下 ,提出 山西作 为资源依 赖性 区域经济 发展 的道路 ,最 终如何 实现经 济 的转型跨越发展。
一
、
区 域 财 政
财 政是 以国家为主体 的一种 经济 行为 ,它是 政府 为满 足社 会公共需要 ,将 一部 分国民收入集 中起来统一分配的活动 。 区域财政是 指某 一范 围、区域 内的财政 。这 种范 围可 以是 具 有相 似经济特征 、相 互联 系的几个 省份 ,也 可 以是 具体 的某 行 政 区划 。 区域财 政的 主体是 区域政 府。 区域政 府 发挥 着 财政 收支 、 业的关系。要始终 坚持农 业基础 地位不 动摇 ,提 高农 业科 技化 调节区域财 富分 配、满足 区域公 共需要 ,维护 区域公平 、安全 、 水平和农 民文化水 平。继续加 大对交 通运输 业、仓储业 、邮 电 通讯业 和公共事业 等基础 产业 的投人力度 ,完善社会 基础 硬件 稳定 、关注社会 民生 和推动经济不断增长等功能 。 区域财 政的性质 表现为 :一 方面 ,区域 财政 是 区域社会 公 建设 ,为经济的发展 提供坚 实的保 障。同时 ,要更加 重注 第三 平 机制 的核 心 ;另一 方面 ,区域 财政 具有 系统封 闭性 ,这也 就 产业 ,积极 培养具有发展潜力 、代表未来发展 方向的新兴产业 , 决定 了区域社会 、经 济发展 目标 机制 和财政分 配机制 具有相 对 如新 能 源 、云 计 算 、物 流 联 网 、文 化 产 业 、旅 游 业 和 金 融 服 务 业等 ,并逐步形成 新 的支柱产业 。例如可 以充分利 用 山西 独特 的独立性和封闭性。 的自然 =和人 文景 观 ,结合晋 商文化 品牌 ,将旅游 业和文 化产 二 、山 西 经 济 转 型跨 越 发 展 对 策 众所周 知 ,山西 是煤 炭资源 、能源大 省 ,煤 炭资 源 占全 国 业相结合 ,走 出一条具 有山西独 特文化 特色 的新 型产 业 ,再依 煤炭资源的 1 / 3 ,煤 的产量 占全国的 1 / 4 。2 0 1 2年 ,山西 煤炭工 靠该产业带动相关 的服务业 、交通运输业 和商 品的发展 。总之 , 业 煤炭工业对全 省经 济的贡献率达 到 5 6 .6 %。山西的经济长期 通过三大产业 之 间相互协 调、配合 ,为 山西提供 坚实 的产 业基 以来 主要是依赖煤炭资源 、各类金 属和矿产 资源的挖掘 、开采 、 础 ,推 动 经济 发 展 。 利用及 与之相关 产业 的发展 ,形 成了 明显 的资源依赖 型 的重工 ( 二 )充分发挥 国有经济主导优势 ,带动山西经济跨越发展 业 生产结构。这 种严重 依赖 资源单 一 的、粗放 型 的开发增 长模 ④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 国家所有 ,在关 系国家安全和 国 式 ,使得 山西的产业 结构单 一 ,经济 的可持 续发展 能力差 、科 民经济命 脉的重要 行业 和关键领 域 中占支配 、主导 地位 的经济 技水平低 、社会 问题 突出等 。 形式 ,它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带动作用。 2 0 1 0年发改委批复 山西省 为 “ 国家资源型经 济转 型综 合配 当前 ,我国的国有经济 主要包 括 国有独 资 、国有 控股 和 国 套改革试验 区” 。在这种背景下 ,山西如何在 “ 十二五 ”时期抓 家参股混合所有制 以及委托 经营 ( 代理制 ) 等所 有制形 式。就 住 机遇 ,加 快转 变 经济 发展 方式 ,推动 经济 的转 型跨 越 发展 , 发挥主导作用 而言 ,主要 包括 的产业有 资源 型产 业 、关系 国计 从 区域 财政 理论 的角度分析 ,主要有 以下两点 : 民生的产业 、社会进 步产生 的新 的公 共产 品和关 系国计 民生 的 ( 一 ) 以 区域 财 政 目标 为 指 导 ,不 断优 化 产 业 结构 大型项 目四大类。其 中,资 源型产业 又包括 战略性 资源产业 和 区域 财 政 目标 包 括 三 个 内容 :一 是 要 构 建 社 会 公 平 分 配 机 般性资源产 业。而 山西以煤炭 产业为 主导 ,承担着 为 国家提 制 ,为劳动者提高公平 的就业 机会 ,为企业 提高公平 的竞 争机 供战略性资源的任务 。 制。二 是要有 良好 的就 业与创 业机制 ,平等 的环境 与仓 Ⅱ 业 带动 在山西 ,国有经 济着重 体现在具 有一大 批大 、中型 国有 企 就业机 制。三是 产业 结构 的调整 与升级 ,产业 结构 优化 、集 群 业 ,如山西焦煤集 团有 限责任公 司。这些 国有 企业是 山西 经济 化与多元化 。在探讨 山西经济 的发展 问题上 ,着重关注第三点 。 发展的重要支 柱 ,为地 区发展提 供众多 的就业 岗位 ,拉动 经济 经 济学里有一个名词 叫做 “ 资源诅咒”,指 的是对 于一 些 自 的发展。 然 资源 比较 丰富的国家 或地 区,丰富 的资源并 不一定 能带来 经 就煤炭行业而言 , 从 2 0 0 9年开始 ,山西逐步推动煤矿 企业 济 的持续快 速发 展 ,反而有 可能是相 反结 果。 山西 就是 “ 资源 兼并 重组 和股份制改革 ,通过企业并 购、联合 重组 、协 议转让 、 诅咒 ” 的典 型代表 。摆脱 “ 资源诅咒 ” ,实 现资 源的有效 配置 , 控股参股等多 种方式 ,由大型煤 炭生产企 业兼并 重组 中、小 煤 重点是要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效益水平 。 矿 ,并鼓励大型煤 矿企业之 间 的联 合重组 ,最终 形成 了以大 型 目前 ,山西 的产业 结 构呈 现 出 “ 一煤 独 大 ” 的产业 格 局 , 煤矿企业为主 的办矿体 制。这种 以大 中型企业 为代表作 为拉动 第一和第 三产 业 落后 ,结 构性 问题 突 出 ,产业 外 向性 程度 低 。 地 区经济发展 的生产格 局 ,不仅有 效的整合 了社会 资源 ,实现 优化产业 结构 ,改变 山西 的产 业格 局 ,就 是要 推进 产业 升 级 , 了企业的集团化 、集 约化 ,提高 了企业 的生产能 力和科技 研发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山西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省份,但在过去的发展中曾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山西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山西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动力和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其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从而推动山西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研究将通过对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影响其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因素,提出提升山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并探讨加快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路径,最终提出加强山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山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1.2 研究意义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要的农业省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山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有助于提升全国经济水平。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通过研究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其协调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关对策,可以推动山西经济由传统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研究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均衡发展。
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提升经济效益,改善产业结构,可以促进山西及周边地区经济互补性和协同发展,实现区域间的经济协作,推动中国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1.3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旨在深入探讨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和路径。
具体包括对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分析影响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因素,提出提升山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探讨加快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路径,并提出加强山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山西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贫困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出台,山西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山西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山西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资源依赖性过强、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山西区域内部各地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协调性不足,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构建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山西区域经济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可以帮助山西实现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为山西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山西区域经济存在的问题,明确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的方向,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提出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具体措施,以及通过构建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山西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山西区域经济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提供参考,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通过研究山西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引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构建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也能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对策建议的提出和未来展望的分析,有助于指导山西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目标。
本研究对于推动山西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通过对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为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转型跨越发展的山西经济
转型跨越发展的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论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转型跨越的山西,正越来越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高度关注。
2010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特点山西省开展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的要求是要紧紧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个改革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特别要注意处理好转型和发展改革的关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能够坚持先行先试、锐意突破,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因为山西省作为我们国家重要的资源和能源基地,长期以来为国家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为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水平偏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资源枯竭问题逐渐暴露,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资源型经济的种种弊端,山西省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特别是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包括实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循环经济试点和生态省建设试点,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加快民生社会事业建设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央对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山西经济转型的独到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表示,在已经批准的这九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主题都是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但是,山西省具有自己的一些独到的特色,是目前批准的唯一一家在全省这么大的范围中开展的综合配套改革,在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山西作为全国的重要能源产业基地,面临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压力。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协调发展,需要制定对策。
一、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同时,要加大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落实科技创新战略
在科技创新上,山西需要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的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用联合,培育一批创新企业,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更高效的发展。
三、建设长三角城市群研究
山西作为京津冀-长三角-皖浙赣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要积极参与区域协调发展和合作,营造更加开放有序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互联互通,推动特色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四、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优化人才评价机制,营造更加宽松的创业氛围,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防范经济风险,加强对重点企业和产业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山西应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促进科技创新和城市群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这些对策可以实现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关于山西农村转型跨越发展的调查报告(1)
关于山西农村转型跨越发展的调查报告(1)关于山西农村转型跨越发展的调查报告——以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东鲁村为例(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指导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摘要:自2010年被中央确定为“综改区”以后,山西正处于一个全面转型发展的阶段,农村社会也不例外。
而农村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必须找准存在的问题,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
本报告以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东鲁村为调查对象,通过亲身观察、查询相关文档资料、采访村民及有关负责人等方式获取了所需信息,进而对当前山西农村社会的发展现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关键词:农村转型发展变化问题前言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育人功能,我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安排我们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基层,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
作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农村的发展状况是自己一直比较关心的问题。
因此,借此机会围绕指导老师承担的“山西农村转型跨越发展路径研究”的课题,我以家乡为例,对农村经济建设情况、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政策情况、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农村基础教育与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尚且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我省转型跨越发展中农村政策的实施提供借鉴。
调查对象: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东鲁村村民调研时间:2013年8月14日——2013年8月30日一.东鲁村的基本状况1. 东鲁村的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东鲁村位于浮山县城西北部。
东鲁村委会管辖4个自然村,共有320户。
人口为1122。
性别构成:性别男性女性人数(人)546 576比例(%)48.66 51.34年龄构成:年龄(岁)0—16 17—35 36—49 50—59 60以上人数(人)210 240 200 350 122比例(%)18.72 21.39 17.83 31.19 10.87出生率6/1000,死亡率7/1000。
山西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研究
山西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研究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我国目前已进入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转型跨越发展更是山西县域经济的主旋律。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2010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成为历史必然。
2011年2月25日,山西省县域经济暨农村工作会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更是对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全方位的部署,以转型跨越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抓手,县域经济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与城市经济相对应的基本经济单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以县级政权为主体优化配置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
当前,县域经济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经济、农业经济、传统经济,而是重要的板块经济、市场经济、转型经济。
县域经济是省域经济的基本单元,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基本前提。
二、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意义与长期效应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长期效应就在于将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式,将传统的单纯依赖煤炭经济那种拼资源、拼环境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科学发展方式上来、将传统农业、服务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和新型服务业,“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和物流运输、旅游商贸、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重大提升,将县域经济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对山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产生长期效应,再造一个新山西就立足于县域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
山西是历史文化大省、煤炭资源大省和特色农产品大省,90%的国土面积在县域,73%的人口在县域,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8%以上,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发展,没有县域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就没有全省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
程交领导,,关于我县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与思1
程交领导,,关于我县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与思1关于我县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在2010年7月29日下午举行的山西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在讲话中提到:“我们必须以无畏的胆略和务实的举措,从煤炭依赖、政府依赖、计划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封闭守成,小农意识,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要牢牢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布局各项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让想干发展的人有舞台,让干好发展的人有回报,形成人人想发展,个个谋发展,处处干发展的浓厚氛围,要牢牢树立转型跨越是山西发展必由之路的思想。
一、客观分析现状,正视存在问题,转型发展势在必行盂县历史悠久,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
现设八镇六乡,453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0万人,全县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1.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6.4亿元,年均增长18.1%。
财政总收入由6.5亿元增加到17.1亿元,年均增长21.3%;一般预算收入由2.2亿元增加到6.4亿元,年均增长23.8%。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由14.8亿元增加到55.2亿元,年均增长20.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0.8亿元增加到53亿元,年均增长37.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9.6亿元增加到26.6亿元,年均增长22.5%。
经济总量和增长幅度连年位居全市之首,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指数在全省排名大幅前移,分列第24位和12位,比“十五”末分别上升19位和74位。
五年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87.9亿元,实施重点调产项目60余项,建成投产40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4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59亿元,利税66亿元。
完成“五区一园”产业集聚区规划和部分建设,为产业转型拓展了支撑平台。
吉天利160万千伏安时蓄电池、中信60万吨焦炭、南娄100万吨新型干法式水泥、石峪煤业8×500千瓦瓦斯发电、鲁中8万吨新型耐材、昕亮木业高档家俱等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投产达效;阳煤集团盂县化工100万吨尿素、66万吨合成氨、鑫磊150万吨冶金灰、50万吨电石等一批大型项目进展顺利。
山西开发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思考
随着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实施,借助国务院批准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的有利时机,开发区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开发区作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发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也将越来越突出。
本文拟就新形势下山西开发区现状及如何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做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山西开发区发展的成功因素山西开发区所取得的一系列优秀业绩,不仅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关,还与开发区内部的一系列因素密不可分。
(一)管理体制创新,为开发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开发区建设之初,原有的体制不能适应吸引外资的需要。
建立开发区的初衷就在于,在小范围率先建立起“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
在硬件上,建设适合国际投资者要求的基础设施;在软件上,建立既体现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软环境。
开发区在充分吸收国际上各种特殊经济区的经验与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开发区管理模式与体制。
山西省开发区特有的“准政府”的管理模式——管理委员会制。
这种高度授权,特事特办,专心发展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相对独立管理体制的改革实验区的形成,真正做到了“小政府、大社会”。
高度精简的政府管理大大减少了管理机构设置,降低了管理机构运行成本,才有可能用“一站式、一条龙”方式化解和减少政府审批环节,提高管理效率,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二)优化投资环境,为开发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山西开发区内的企业,绝大部分是按市场化原则进行投资决策的,企业是否投资于开发区,完全取决于开发区是否具备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
20多年来,山西开发区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关键在于始终将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工作的要务,从早期劳动密集型项目注重要素成本到后期跨国公司资本与技术密集项目注重物流效率、产业配套条件和透明高效的投资软环境。
山西开发区都牢固树立亲商服务的观念,按照投资者提出的新要求,坚持不懈地优化投资环境,从而确保在吸引外资的激烈竞争中,始终居于有利地位。
山西省转型跨越式发展对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分析
山西省转型跨越式发展对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分析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是中央政府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全面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意见。
自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获得了持续较快发展,2004~2007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保持16%以上的增速。
2008年,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下,中部各个省份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加紧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生产总值增速仍达到了12.2%,同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整个中部地区的地位凸显无遗。
山西省作为中部六省之一(山西、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河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煤炭和其他矿产资源,是整个中部崛起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一直在进行大踏步的发展,尤以工业中建立在资源优势基础上的重型工业结构最为突出,充分发展和巩固了其作为全国能源基地的地位。
从整体上看,山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符合经济状态的比较优势,不仅能够带动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可以为全国经济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持,因此其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能否顺利实现。
一、总论(一)历史回顾改革开放的32年,开创了山西国民经济发展史上的最佳时期,期间GDP总量由1980年的108.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358.3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64%(按可比价格计算)1,完成了山西经济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尤其自2004年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来,山西的经济发展更是一日千里,为中部地区乃至我国的GDP增长贡献了力量。
21 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山西统计年鉴2010》,2010年7月,/kns55/navi/result.aspx?id=N2010120028&file=N2010120028000011&floor=1 2 窦志达、董晓玲:《山西经济发展八大趋势》,转自山西统计信息网,2006年11月8日,,2005年以后数据根据历年《山西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研究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我国目前已进入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转型跨越发展更是山西县域经济的主旋律。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2010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成为历史必然。
2011年2月25日,山西省县域经济暨农村工作会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更是对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全方位的部署,以转型跨越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抓手,县域经济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与城市经济相对应的基本经济单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以县级政权为主体优化配置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
当前,县域经济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经济、农业经济、传统经济,而是重要的板块经济、市场经济、转型经济。
县域经济是省域经济的基本单元,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基本前提。
二、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意义与长期效应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长期效应就在于将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式,将传统的单纯依赖煤炭经济那种拼资源、拼环境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科学发展方式上来、将传统农业、服务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和新型服务业,“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和物流运输、旅游商贸、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重大提升,将县域经济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对山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产生长期效应,再造一个新山西就立足于县域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
山西是历史文化大省、煤炭资源大省和特色农产品大省,90%的国土面积在县域,73%的人口在县域,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8%以上,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发展,没有县域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就没有全省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
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找准着力点,重点突破,推动县域经济向产业经济集中、向工业经济集中、向城镇经济集中,才能加快壮大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不仅是既要培育一批有活力、发展快、个性强的特色县,而且是要打造一批国家百强县、中部百强县。
所以,“十二五”要实现农民收入翻番、再造一个新山西,关键在县域经济,难点在县域经济,潜力也在县域经济。
三、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应坚持的原则1. 特色化发展的原则。
县域经济依托自己的条件和发展优势,实现特色化发展,要以新型工业、特色现代农业、特色旅游和商贸物流服务业,实现县域经济的转型跨越。
2. 坚持城镇化推动战略。
县域城镇化的核心,是实施“大县城”战略、带动人口和产业聚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第三产业增长,形成县域经济的增长极。
3.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必须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达到资源优化、环境协调、人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 坚持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协调共进的原则。
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决定其发展的非均衡性,应在转型发展的整体推进过程中,实施差别对待、分类指导,最终达到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的目的。
5.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
充分利用综改区的优势,突破创新、率先发展,用足用活各类政策,走出一条有山西特色的路子。
第二章山西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一、行政区划山西因居太行以西而得名,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71万人、1033万户,平均每个家庭3.45人,共辖11个地级市(太原、大同、阳泉、晋中、晋城、长治、临汾、运城、忻州、朔州、吕梁),119个县市区,其中县级市(区)18个(包括郊区矿区7个),市城区16个,县为85个。
二、自然地理与产业布局本研究是基于城乡一体化基础上,将23个城市的区也纳入研究范围,以凸显、比较城市与县区的差距,在对比中提升城镇化的带动作用。
山西地处黄河中下游、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西以黄河为界,东以太行相隔,中部汾水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海拔在1000m—2000m之间,整个省域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又有显著的垂直变化特点;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平原仅占20%;年平均气温在-40—140之间,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350mm—700mm,无霜期为103—208天,且呈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的特征。
独特的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决定了山西的地质构造和产业布局。
山地沟壑区富集了矿产资源,是山西煤炭、矿产和相关联产业的集聚地;山西较好的土地分布于汾河及各大河流沿岸的河川谷地、平原盆地,是全省主要的农业产地,而绝大部分城市、县区市也集中在这条延长带上;分布两侧的太行、吕梁两山和北部的高寒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特色农产品较优。
山西的立地条件决定了山西除汾河平原以外,不适应大宗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多样性的地形、气候使山西成为特色农产品的产地,而煤焦、电力、冶炼、化工等产业进山入沟成为资源型县市的集聚产业;机械制造、医药、食品、物流服务业则是围绕大中小城市而发展,园区化是其发展的基本形式。
所以山西立地条件的独特性,煤炭资源的优势性,农业生产的特色性,旅游资源的综合性,使山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具备了较优的基础条件,全面布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科学定位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自然资源与产业发展山西资源丰富、物产多样,地下地上资源支撑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矿产资源:山西是依托矿产资源而获发展,“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是其发展的核心。
全省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矿藏12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53种,煤、铝钒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尤其以煤炭储量为最。
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为2700亿吨,占全国储量的1/3。
所以煤炭产业对山西整体来说,既是基础产业,又是支柱产业,6大煤田覆盖了全省85%的县市区,煤炭及其相关产业已成为发挥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目前全省县域经济呈现出: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县市区其经济实力较强,而资源缺乏型县市则相对落后,从而导致区域间、县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
所以在省域内实现大统筹发展,才能促进县域间协调发展。
生态资源:山西的山地丘陵广袤,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
已知的种子植物资源134科,约1700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80余种,南部和东部以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也是全省植被类型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面积分布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柠条、沙棘等。
总体来说,山西多山但森林资源较少,仅占20%左右,是全国森林资源最少的省份之一。
但在山西适种的植物种类较多,这为山西大力发展生态林、干鲜果经济林、草食畜牧业和中药材奠定了基础;同时动物资源丰富,已知的有400余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0多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4种,二级保护动物56种,肉药用动物80余种。
以上这些动植物生态资源,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拓展了空间。
水资源:山西是一个水资源极其缺乏的省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3.8亿立方米、仅占全国的0.4%,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81立方米、远低于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00立方米的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人均用水量174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亩均灌溉用水量205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4%。
目前集水面积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流长度在1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条(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和漳河),全省河川径流量114亿立方米,全国倒数第二,且全部属于外流水系,控制性利用工程不多;地下水资源1.22亿m3,但可采资源只占45%。
由于煤炭资源开采,地下水系破坏严重,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短缺,这极大的限制了山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目前面临的现实是:水资源严重缺乏与水资源利用率低和浪费严重并存。
所以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已成为山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内容。
土地资源:山西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其中未利用地6500万亩,林地面积343.5万公顷,耕地面积380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6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2.47亩,主要种植小麦、杂粮、林果等各种经济作物,近年来大面积的退耕还林使耕地面积已实际减少。
从长远发展来看,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之山西自然条件的限制,耕地面积存在着逐减的趋势。
但通过对20多个县市区的调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肥沃的土地有限、土地利用率不高,尤其是资源型的县市撂荒现象严重。
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是耕地面积有限,山西自身的农产品供给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土地的低效利用,粗放经营普遍。
所以整个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将是山西农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资源:山西旅游资源丰富,为建设文化旅游大省和自然风光旅游强省奠定了基础。
文化旅游资源从北向南既有石窑佛寺,又有古宅大院。
既有古文化遗址,更有红色圣地,彩塑壁画、寺观庙宇数以万计,各县市基本上均有分布;同时自然风光景象独特,名山峡谷、瀑布冰川、生态风光等突显特色地域之秀。
从长远发展来看,旅游业将是山西产业转型发展的必选内容,只要找准定位,一批旅游县市将会脱颖而出。
基本结论:山西的立地条件和资源条件决定了山西必须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道路。
煤炭既是山西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支柱产业,但依托煤而不能依赖煤,半个多世纪的挖煤并没有让山西富裕起来,反而生态的破坏使山西付出了难以估量的代价,尤其是导致资源型的县市经济畸型发展:煤炭兴即全盘活,煤价跌则整体衰。
所以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效益,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县域经济转型的必然。
对于缺乏矿产资源的县区,应充分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和观光旅游等,实现无矿产资源条件下经济跨越发展的大突破。
山西立地条件决定了山西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性和统筹性,即在省域内率先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大统筹,市域内的小统筹,促进县域经济加快转型,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
第三章县域经济转型跨越的总体经济分析本章是从全省的角度看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从总量上分析省域经济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支撑,说明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经济基础,明确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发展空间,并从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发展总量分析山西目前已进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阶段,整个经济走上了全面转型跨越发展的轨道,呈现出了总量提升、结构优化的特征,在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的战略目标下,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全省GDP总量突破了9000亿元大关,达到9088.06亿元,增长速度为13.9%,离万亿仅半步之遥,县域经济发展趋于活跃、转型发展的成效正在不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