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与抗凝血题 病理生理学习题

合集下载

抗凝课题题目大全

抗凝课题题目大全

抗凝课题题目大全一、单项多选题1.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是从()开始的 [单选题] *A FⅫaB TF(正确答案)C FⅩaD Ca 2+E FⅦ2.下列物质中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是() [单选题] *A FXa、FⅪ、PL-Ca2+B FⅩa、FⅤa、PL-Ca2+(正确答案)C FⅨa、FⅧa、PL-Ca2+D FⅪa、FⅤa、PL-Ca2+E FⅩa、FⅣa、PL-Ca2+3.关于血栓调节蛋白,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是内皮细胞膜上的凝血酶受体B 是使凝血酶由促凝转向抗凝C 是重要的血管内凝血抑制因子D 与凝血酶结合后可增强其凝血活性(正确答案)E 可增强凝血酶激活蛋白C的作用4.DIC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 [单选题] *A 大量微血栓形成(正确答案)B 凝血功能失常C 纤溶过程亢进D 凝血物质大量被消耗E 溶血性贫血A5.在下列疾病中,哪一项是引起DIC最常见的疾病?() [单选题] *A 恶性肿瘤B 产科意外C 代谢性疾病D 大手术创伤E 感染性疾病(正确答案)6.导致DIC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单选题] *A FXII的激活B FIII的大量入血C 凝血酶大量生成(正确答案)D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E FV的激活7.严重感染引起DIC的相关机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组织因子表达增多B 血小板黏附、活化、聚集C 严重感染时释放的细胞因子可激活白细胞释放炎症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D 血栓调节蛋白和肝素表达增多(正确答案)E 血栓溶解障碍8.下列关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血调控失调的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B 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增强(正确答案)C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减少,PAI=1增多,纤维活性降低D NO、PGI2、ADP酶产生减少,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功能降低E 胶原暴露,激活F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9.人体主要的抗凝物质在哪里合成() [单选题] *A 肾脏B 肾上腺C 脾脏D 肝脏(正确答案)E 胃10.关于D-二聚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多聚体的产物B 原发性纤溶亢进时,D-二聚体不增高C D-二聚体是DIC诊断的重要指标D 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液中D-二聚体增高E 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原的产物(正确答案)11.DIC时,哪个脏器受累可导致沃-费综合征?() [单选题] *A 肾脏B 肺C 肾上腺(正确答案)D 脾E 垂体二、多项选择题1、血友病患者是由于()的缺乏,N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障碍,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产生出血倾向 *A FXIIB FⅧ(正确答案)C FⅨ(正确答案)D FⅩE FⅪ(正确答案)2、血小板的激活剂包括() *A 胶原(正确答案)B 凝血酶(正确答案)C ADP(正确答案)D 肾上腺素(正确答案)E TXA2(正确答案)3、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有() *A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正确答案)B 肝功能严重障碍(正确答案)C 血液高凝状态(正确答案)D 微循环障碍(正确答案)E 肾功能不全4、根据DIC的发展过程,典型的DIC可分为() *A 高凝期(正确答案)B 代偿期C 消耗性低凝期(正确答案)D 衰竭期E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正确答案)。

《病理生理学》题库:凝血 只需要做DIC相关的题目答案

《病理生理学》题库:凝血 只需要做DIC相关的题目答案

在启动凝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血小板B、F ⅦC、FⅫD、FⅢE、凝血酶正常时表达TF的细胞是A、血管外层的平滑肌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血液单核细胞D、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局部组织损伤后TF启动的凝血过程不能扩大的原因是由于血液中存在A、PC B、AT-ⅢC、肝素D、TFPI E、PSTF-Ⅶa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因为激活了A、FⅧB、FⅨC、FⅩD、FⅪE、FⅫ血小板的激活剂不包括A、ADPB、凝血酶C、TX A2D、PGI 2E、肾上腺素血小板释放反应中,致密颗粒可释放A、5-HTB、纤维蛋白原C、TX A2D、纤维连结蛋白E、凝血酶敏感蛋白在抗凝系统中不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的是-AP C、PC D、C1抑制物E、HCⅡA、AT-ⅢB、2使AT-Ⅲ灭活凝血酶作用明显增强并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是A、PGI2B、NOC、ADP酶D、APCE、HS肝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抗凝物质是A、TX A2B、NOC、TMD、TFPIE、PC激活的蛋白C( APC)可水解A、FⅡB、FⅢC、F VD、FⅦE、FⅩAPC阻碍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由于其灭活了A、FⅡaB、FⅤaC、FⅦaD、FⅨaE、FⅪaAPC的作用不包括A、水解FVaB、水解FⅧaC、水解FⅡaD、限制FⅩa与血小板的结合E、灭活P AI-1可使PK分解为激肽释放酶的是A、FⅧaB、FⅨaC、FⅩaD、FⅪaE、FⅫa可通过外源性激活途径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的是A、激肽释放酶B、FⅪaC、uPAD、凝血酶E、FⅫa高浓度凝血酶的产生主要依赖于A、FⅪaB、FⅩaC、FⅨaD、FⅧaE、FⅦa不受V it K缺乏影响的凝血因子是A、FⅡB、FⅩC、FⅦD、FⅨE、FⅢ由于基因变异而产生APC抵抗的凝血因子是A、FⅡB、FⅢC、FⅣD、FVE、FⅦ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促进DIC发生的原因是A、抗凝物质合成障碍B、血液高凝状态C、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D、微循环障碍E、纤溶系统受抑制使AT-Ⅲ消耗增多的情况是CA、肝功能严重障碍B、口服避孕药C、DICD、肾病综合征E、AT-Ⅲ缺乏、异常症DIC患者最初常表现为 B P194A、少尿B、出血C、呼吸困难D、贫血E、嗜睡导致DIC发生的关键环节是CA、FⅫ的激活B、FⅢ的大量入血C、凝血酶大量生成D、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E、FV的激活急性DIC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均可减少,其中减少量最为突出的是A A、纤维蛋白原B、凝血酶原C、Ca2+D、FⅫE、FDIC引起的贫血属于D P196A、再生障碍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DIC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 B 不确定A、大量微血栓形成B、凝血功能失常C、纤溶过程亢进D、凝血物质大量被消耗E、溶血性贫血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是,B P196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C、小血管内血流淤滞D、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E、小血管强烈收缩关于D-二聚体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 P195A、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D-二聚体增高B、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增高,D-二聚体并不增高C、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D、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原的产物E、D-二聚体是DIC诊断的重要指标DIC时,血液凝固性表现为CA、凝固性增高B、凝固性降低C、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D、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E、凝固性无明显变化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是因为DA、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B、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C、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E、肝素的抗凝活性减弱TF-Ⅶa 复合物经传统通路可激活A 、FVB 、F ⅩC 、F ⅢD 、F ⅪE 、F ⅨF-姐a 复合物经选择通路句激活A 、FVB 、F ⅩC 、F ⅢD 、F ⅪE 、F ⅨA 、F ⅦB 、 F ⅧC 、 F ⅨD 、 F ⅩE 、F Ⅺ1.血友病A 缺乏的凝血因子是2.血友病B 缺乏的凝血因子是3.血友病C 缺乏的凝血因子是A 、活化的蛋白CB 、纤维连结蛋白C 、抗磷脂抗体D 、2α-巨球蛋白E 、蛋白S1.可抑制蛋白C 活化的是2.可作为APC 的辅酶起作用的是3.可水解FVa 、F Ⅷa 的是A 、醛固酮增多症B 、Addison 病C 、华-佛综合征D 、Cushing 综合征E 、席汉综合征1. DIC 累及肾上腺时可发生 C2. DIC 累及垂体时可发生 EA 、IF-Ⅶ复合物生成障碍B 、APC 抵抗C 、PAI-1基因变异<4G/4G>D 、GP Ⅱb/Ⅲa 异常E 、GP Ⅰa/Ⅱa 异常1.使凝血功能降低的是2.使抗凝功能降低的是3.使纤溶功能降低的是4.使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降低的是活性受TFPI 抑制的凝血因子有A 、F Ⅶ aB 、F ⅧaC 、F ⅨaD 、F Ⅹa体内存在的抑制纤溶系统活性的物质有A 、PAI-1B 、2α抗纤溶酶C 、2α-巨球蛋白D 、TAFI 可引起纤溶功能亢进的情况有CD P188A 、AT-Ⅲ缺乏症B 、异常纤溶酶原血症C 、肝癌D 、DIC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A 、TFB 、TMC 、PAI-1D 、TFPI妊娠三周开始,孕妇血液中增多的物质有 AD P193A、PAIB、AT-ⅢC、t-PAD、血小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中,具有抗凝血酶作用的片段是BC P195A、D片段B、E片段C、Y片段D、X片段引起急性DIC常见的原因有、BCD P194A、恶性肿瘤B、严重创伤C、严重感染D、异型输血在DIC发病过程中容易发生功能衰竭的脏器有BCD P195A、心脏B、肾脏C、肝脏D、肺脏resistance to activated protein Cthrombomodulin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使凝血酶增多,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而因粗凝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机体出现一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凝血与抗凝血题题

凝血与抗凝血题题

第十二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一、单择题1.在启动凝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血小板B.FⅦC.FⅫD.FⅢE.凝血酶2.正常时表达TF的细胞是 ( )A.血管外层的平滑肌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血液单核细胞D.嗜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3.局部组织损伤后TF启动的凝血过程不能扩大的原因是由于血液中存在 ( )A.PCB.AT-ⅢC.肝素D.TFPIE.PS4.TF-Ⅶa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因为激活了 ( )A.FⅧB.FⅨC.FⅩD.FⅪE.FⅫ5.血小板的激活剂不包括 ( )A.ADPB.凝血酶C.TXA2D.PGI2E.肾上腺素6.血小板释放反应中,致密颗粒可释放 ( )A.5-HTB.纤维蛋白原C.TXA2D.纤维连结蛋白E.凝血酶敏感蛋白7.在抗凝系统中不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的是 ( )A.AT-ⅢB.α2-APC.PCD.C1抑制物E.HCⅡ8.使AT-Ⅲ灭活凝血酶作用明显增强并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是 ( )A.PGI2B.NOC.ADP酶D.APCE.HS9.肝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抗凝物质是 ( )A.TXA2B.NOC.TMD.TFPIE.PC10.激活的蛋白C(APC)可水解 ( )A.FⅡB.FⅢC.FⅤD.FⅦE.FⅩ11. APC阻碍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由于其灭活了 ( )A.FⅡaB.FⅤaC.FⅦaD.FⅨaE.FⅪa12.APC的作用不包括 ( )A.水解FⅤaB.水解FⅧaC.水解FⅡaD.限制FⅩa与血小板的结合E.灭活PAI-113.可使PK分解为激肽释放酶的是 ( )A.FⅧaB.FⅨaC.FⅩaD.FⅪaE.FⅫa14.可通过外源性激活途径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的是 ( )A.激肽释放酶B.FⅪaC.uPAD.凝血酶E.FⅫa15.激活TAFI所必需的高浓度凝血酶的产生主要依赖于 ( )A.FⅪaB.FⅩaC.FⅨaD.FⅧaE.FⅦa16.不受Vi t K缺乏影响的凝血因子是 ( )A.FⅡB.FⅩC.FⅦD.FⅨE.FⅢ17.由于基因变异而产生APC抵抗的凝血因子是 ( )A.FⅡB.FⅢC.FⅣD.FⅤE.FⅦ18.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促进DIC发生的原因是 ( )A.抗凝物质合成障碍B.血液高凝状态C.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D.微循环障碍E.纤溶系统受抑制19.使AT-Ⅲ消耗增多的情况是 ( )A.肝功能严重障碍B.口服避孕药C.DICD.肾病综合征E. AT-Ⅲ缺乏、异常症20.DIC患者最初常表现为 ( )A.少尿B.出血C.呼吸困难D.贫血E.嗜睡21. 导致DIC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 )A.FⅫ的激活B.FⅢ的大量入血C.凝血酶大量生成D.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E.FⅤ的激活22.急性DIC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均可减少,其中减少量最为突出的是: ( )A.纤维蛋白原B.凝血酶原C.Ca2+D.FⅩE.FⅫ23.DIC引起的贫血属于 ( )A.再生障碍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24.DIC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 ( )A.大量微血栓形成B.凝血功能失常C.纤溶过程亢进D.凝血物质大量被消耗E.溶血性贫血25.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 )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C.小血管内血流淤滞D.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E.小血管强烈收缩26.关于D-二聚体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D-二聚体增高B.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增高,D-二聚体并不增高C.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D.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原的产物E.D-二聚体是DIC诊断的重要指标27.DIC时,血液凝固性表现为 ( )A.凝固性增高B.凝固性降低C.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D.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E.凝固性无明显变化28.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是因为 ( )A.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 B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C.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E.肝素的抗凝活性减弱29. TF-Ⅶa复合物经传统通路可激活 ( )A.FⅤB.FⅩC.FⅢD.FⅪE.FⅨ30. F-Ⅶa复合物经选择通路可激活:A.FⅤB.FⅩC.FⅢD.FⅪE.FⅨ二、问答题1.简述各种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DIC的机制。

凝血与抗凝血题题

凝血与抗凝血题题

一、单择 题1. 在启动凝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 血小板B.F 叽C.F >D.F 皿E.凝血酶 2. 正常时表达TF 的细胞是() A.血管外层的平滑肌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血液单核细胞 D.嗜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3. 局部组织损伤后 TF 启动的凝血过程不能扩大的原因是由于血液中存在 ()4. TF-叽a 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因为激活了5. 血小板的激活剂不包括 ()6. 血小板释放反应中,致密颗粒可释放 ()E.凝血酶敏感蛋白7. 在抗凝系统中不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的是8. 使AT-皿灭活凝血酶作用明显增强并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是9. 肝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抗凝物质是10. 激活的蛋白C(APC)可水解()11. APC 阻碍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由于其灭活了 12. APC 的作用不包括()D.限制F X a 与血小板的结合13. 可使PK 分解为激肽释放酶的是14. 可通过外源性激活途径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的是15. 激活TAFI 所必需的高浓度凝血酶的产生主要依赖于16. 不受Vi t K 缺乏影响的凝血因子是 ()19. 使AT-皿消耗增多的情况是()第十——早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A.PCB.AT-皿C.肝素D.TFPIE.PSB.F 区C.F XD.FE.F 刘A.ADPB.凝血酶C.TXA2D.PGI2E.肾上腺素A.5-HTB.纤维蛋白原C.TXA2D.纤维连结蛋白A.AT-皿B. a 2-APC.PCD.C1抑制物E.HC HA.PGI2B.NOC.ADP 酶D.APCE.HSA.TXA2B.NOC.TMD.TFPIE.PCA.F HB. F 皿C.F VD.F 叽E.F XA.F H aB.F V aC.F 叽 aD.FE.F 幻 aA.水解F V aB.水解F W aC.水解F H a E.灭活 PAI-1A.F W aB.F 区 aC.F X aD.F 幻 aE.F 刘 a A.激肽释放酶B.F 幻 aC.uPAD.凝血酶E.F 刘 aA.F 幻aB.F X aC.F E aD.F W aE.F 叽 aA.F HB.F XC.FD.F EE.F 皿17. 由于基因变异而产生 APC 抵抗的凝血因子是A.F HB.F 皿C.F IVD.F VE.F 叽18.全身性 shwartzman 反应促进DIC 发生的原因是 A.抗凝物质合成障碍 B.血液高凝状态 C.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D.微循环障碍E.纤溶系统受抑制20. DIC 患者最初常表现为21. 导致 DIC 发生的关键环节是23. DIC 引起的贫血属于 ( )D. 溶血性贫血24. DIC 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25. 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是C. 小血管内血流淤滞D. 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 26.关于D-二聚体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 D-二聚体增高B. 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 增高,D-二聚体并不增高C. D- 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D. D- 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原的产物E. D- 二聚体是 DIC 诊断的重要指标 27. DIC 时,血液凝固性表现为 ( )A. 凝固性增高B. 凝固性降低C. 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D. 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E. 凝固性无明显变化28.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 DIC 是因为()A. 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 C. 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 E. 肝素的抗凝活性减弱二、问答题1.简述各种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 DIC 的机制2 .简述严重感染导致 DIC 的机制。

中山大学病理生理学练习题——第十一章 DIC

中山大学病理生理学练习题——第十一章 DIC

第十一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一、选择题:1.DIC时血液凝固异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A.血液凝固持续升高B.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强C.血液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D.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E.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容易诱发DIC的原因是:A.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C.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D.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E.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3.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主要检测:A.纤维蛋白原含量B.纤维蛋白单体含量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组织因子E.凝血酶活性4.DIC引起的贫血属于:A. 失血性贫血B. 中毒性贫血C. 溶血性贫血D. 再生障碍性贫血E. 缺铁性贫血5.下列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A. 血小板大量消耗B.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C. FDP的作用D.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E. 继发性纤溶亢进(1 )在DIC 的原发病中,下列哪种疾病最为常见A. 胎盘早期剥离B. 羊水栓塞C. 肿瘤性疾病D. 严重创伤E. 感染性疾病(2 )DIC 时血液凝固失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A. 血液凝固性持续升高B. 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加C. 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D. 血液先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E. 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3 )下列哪一项因素与产科意外时容易发生DIC 关系最密切A.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B.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C. 微循环血流淤滞D. 纤溶系统活性赠高E. 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加(4 )急性胰腺炎时诱发DIC 的机制与下列哪项有关A. 大量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B. 大量胰脂肪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C. 大量胰淀粉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D. 大量组织凝血活酶入血E.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5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DIC 的原因是A.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B.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C. 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D. 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E. 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6 )导致DIC 发生的关键环节是A. 凝血因子Ⅻ的激活B. 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C. 凝血酶大量生成D.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E. 凝血因子Ⅴ的激活(7 )连接在磷脂表面上的Ca 2 +、凝血因子Ⅹa 和Ⅴ形成的复合物具有下列哪种作用A. 激活激肽释放酶原B. 激活凝血酶原C. 激活凝血因子ⅢD. 激活凝血因子ⅧE.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多聚体(8 )急性DIC 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均可显著减少,其中减少最为突出的是A. 纤维蛋白原B. 凝血酶原C. Ca 2 +D. 凝血因子ⅩE. 凝血因子Ⅻ答案:1.E 2.C 3.A 4.A 5.B 6.C 7.B 8.A二、名词解释:1.Thrombomodulin2.DIC:三、问答题:1.试述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引起出血的机制。

病理生理学习题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1)

病理生理学习题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1)

第14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A型题1.DIC时血液凝固功能异常表现为A.血液凝固性增高 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 B.血液凝固性降低 E.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降低同时发生C.血液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答案] C[题解] 在DIC发病中,早期凝血过程被激活,血液处于高凝阶段,形成大量微血栓。

随着凝血过程的激活,凝血物质不断被消耗,同时继发性纤溶活性不断地增强,故在DIC晚期时血液又转为低凝状态,临床发生多器官明显出血。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A.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 D.纤溶亢进B.凝血酶原的激活 E.凝血功能异常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答案] E[题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和消耗,凝血酶原的激活,纤溶系统的亢进。

3.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的疾病是A.败血症D.胰腺癌 B.宫内死胎 E.器官移植C.大面积烧伤[答案] A[题解] 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病有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妇产科疾病、创伤及手术。

其中感染性疾病居首位,约占所有原发病的1/3。

4.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触发是由于组织细胞损伤释放出的组织因子与下列哪一凝血因子结合而开始的?A.凝血因子Ⅹ D.凝血因子ⅧB.凝血因子Ⅸ E.凝血因子ⅦC.凝血因子Ⅺ[答案] E[题解] 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组织细胞释放出组织因子并与凝血因子Ⅶ结合而开始的。

5.激活的凝血因子Ⅶa与组织因子(TF)复合物可激活A.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Ⅹ D.凝血因子Ⅺ和凝血因子ⅫB.凝血因子Ⅹ和凝血因子Ⅸ E.凝血因子Ⅸ和凝血因子Ⅺ C.凝血因子Ⅲ和凝血因子Ⅷ[答案] B[题解] Ⅶa-TF复合物既可激活Ⅹ因子(传统通路),也可激活Ⅸ因子(选择通路),从而启动凝血反应。

6.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是通过活化A.凝血酶原D.Ⅻ因子B.维蛋白原E.组织因子C.钙离子[答案] D[题解] 多种病因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使内皮胶原暴露,因其表面带有负电荷,因此血流中的带正基团的因子Ⅻ与其结合,转变为有活性的因子Ⅻa,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dic病理生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dic病理生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dic病理生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什么是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A. 一种由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凝血障碍B. 一种由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C. 一种由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碍D. 一种由血液流变学异常引起的凝血障碍答案:A2. DIC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血管内皮损伤B. 凝血因子激活C. 抗凝系统受损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DIC的临床表现?A. 皮肤瘀点瘀斑B. 内脏出血C. 血尿D. 血常规检查正常答案:D4. DIC的治疗原则是什么?A. 积极治疗原发病B. 补充凝血因子C. 抗凝治疗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项是DIC的实验室检查指标?A. 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B. D-二聚体水平升高C. 血小板计数正常D. 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述DIC的病因有哪些?答案:DIC的病因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恶性肿瘤、创伤与手术、产科并发症、药物或毒素等。

2. 请简述DIC的临床表现特点。

答案:DIC的临床表现特点包括皮肤瘀点瘀斑、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血尿、休克等。

三、论述题1. 论述DIC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答案:DIC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小板计数下降、D-二聚体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等)和病理学检查。

鉴别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因子缺乏症等。

2. 论述DIC的治疗措施。

答案:DIC的治疗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凝血因子、抗凝治疗、输血治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DIC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掌握其诊断和治疗原则,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病理生理学整理14.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病理生理学整理14.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第一节凝血系统功能异常二、凝血因子的异常(一)与出血倾向有关的凝血因子异常1 .遗传性血浆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是FVIhFIX或FXl缺乏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是vWF缺乏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2 .获得性血浆凝血因子减少:(1)凝血因子生成障碍:FII、FVIKFIX、FX的生成需维生素K的参与。

维生素K缺乏和肝功能严重障碍会导致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2)凝血因子消耗增多:DlC时广泛微血栓的形成会导致凝血因子消耗过多。

(二)与血栓舫成倾向有关的凝血因子异常1.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2.获得性凝血因子增多第二节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一、抗凝系统功能异常(一)抗凝血薛-川减少或缺失(1)产生抗凝血酶-III主要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2)灭活抗凝血酶-川单独灭活慢,与肝素或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硫酸乙酰肝素结合后灭活速度增加约100o倍。

(3)减少或缺失原因:1 .遗传性缺乏抗凝血酶-川基因变异2 .获得性缺乏(1)抗凝血薛-HI 合成减少:肠道消化吸收蛋白质障碍导致底物不足:肝功能严重障碍;口服避孕药(雌激素)(2)抗凝血酶Tll 丢失或消耗增多:肾病患者从肾脏丢失抗凝血酶-川;大面积烧伤患者随血浆丢失抗凝血酶-川;DIC 消耗抗凝血酶-川增多(二)蛋白C 和蛋白S 缺乏(1)蛋白C 、S 作用:蛋白C(PC)在肝脏合成,以酶原形式存在血液。

凝血悔活化PC 为APCoAPC 可水解灭活FVa 、FVIIIaoAPC 还可限制FXa 与血小板结合,灭活纤溶酶原抑制物。

蛋白S 是APC 辅助因子,促进APC 清除FXa 。

血栓调节蛋白(TM)与凝血畴结合降低其活性,显著增加APC 的作用。

蛋白C 凝血酹激活的蛋白C(APC) 灭活FVa,FVia!++(2)缺乏原因:1 .遗传性缺乏或异常和APC 抵抗1)遗传性蛋白C 、蛋白S 缺乏或异常包括数量缺乏和结构异常。

临床上多发生深部静脉血栓症。

凝血与抗凝血题 病理生理学习题

凝血与抗凝血题 病理生理学习题

第十二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一、单择题1.在启动凝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血小板B.FⅦC.FⅫD.FⅢE.凝血酶2.正常时表达TF的细胞是 ( )A.血管外层的平滑肌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血液单核细胞D.嗜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3.局部组织损伤后TF启动的凝血过程不能扩大的原因是由于血液中存在 ( )A.PCB.AT-ⅢC.肝素D.TFPIE.PS4.TF-Ⅶa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因为激活了 ( )A.FⅧB.FⅨC.FⅩD.FⅪE.FⅫ5.血小板的激活剂不包括 ( )A.ADPB.凝血酶C.TXA2D.PGI2E.肾上腺素6.血小板释放反应中,致密颗粒可释放 ( )A.5-HTB.纤维蛋白原C.TXA2D.纤维连结蛋白E.凝血酶敏感蛋白7.在抗凝系统中不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的是 ( )A.AT-ⅢB.α2-APC.PCD.C1抑制物E.HCⅡ8.使AT-Ⅲ灭活凝血酶作用明显增强并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是 ( )A.PGI2B.NOC.ADP酶D.APCE.HS9.肝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抗凝物质是 ( )A.TXA2B.NOC.TMD.TFPIE.PC10.激活的蛋白C(APC)可水解 ( )A.FⅡB.FⅢC.FⅤD.FⅦE.FⅩ11. APC阻碍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是由于其灭活了 ( )A.FⅡaB.FⅤaC.FⅦaD.FⅨaE.FⅪa12.APC的作用不包括 ( )A.水解FⅤaB.水解FⅧaC.水解FⅡaD.限制FⅩa与血小板的结合E.灭活PAI-113.可使PK分解为激肽释放酶的是 ( )A.FⅧaB.FⅨaC.FⅩaD.FⅪaE.FⅫa14.可通过外源性激活途径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的是 ( )A.激肽释放酶B.FⅪaC.uPAD.凝血酶E.FⅫa15.激活TAFI所必需的高浓度凝血酶的产生主要依赖于 ( )A.FⅪaB.FⅩaC.FⅨaD.FⅧaE.FⅦa16.不受Vi t K缺乏影响的凝血因子是 ( )A.FⅡB.FⅩC.FⅦD.FⅨE.FⅢ17.由于基因变异而产生APC抵抗的凝血因子是 ( )A.FⅡB.FⅢC.FⅣD.FⅤE.FⅦ18.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促进DIC发生的原因是 ( )A.抗凝物质合成障碍B.血液高凝状态C.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D.微循环障碍E.纤溶系统受抑制19.使AT-Ⅲ消耗增多的情况是 ( )A.肝功能严重障碍B.口服避孕药C.DICD.肾病综合征E. AT-Ⅲ缺乏、异常症20.DIC患者最初常表现为 ( )A.少尿B.出血C.呼吸困难D.贫血E.嗜睡21. 导致DIC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 )A.FⅫ的激活B.FⅢ的大量入血C.凝血酶大量生成D.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E.FⅤ的激活22.急性DIC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均可减少,其中减少量最为突出的是: ( )A.纤维蛋白原B.凝血酶原C.Ca2+D.FⅩE.FⅫ23.DIC引起的贫血属于 ( )A.再生障碍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24.DIC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 ( )A.大量微血栓形成B.凝血功能失常C.纤溶过程亢进D.凝血物质大量被消耗E.溶血性贫血25.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 )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C.小血管内血流淤滞D.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E.小血管强烈收缩26.关于D-二聚体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D-二聚体增高B.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增高,D-二聚体并不增高C.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D.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原的产物E.D-二聚体是DIC诊断的重要指标27.DIC时,血液凝固性表现为 ( )A.凝固性增高B.凝固性降低C.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D.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E.凝固性无明显变化28.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是因为 ( )A.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 B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C.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E.肝素的抗凝活性减弱29. TF-Ⅶa复合物经传统通路可激活 ( )A.FⅤB.FⅩC.FⅢD.FⅪE.FⅨ30. F-Ⅶa复合物经选择通路可激活:A.FⅤB.FⅩC.FⅢD.FⅪE.FⅨ二、问答题1.简述各种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DIC的机制。

病理生理学习题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病理生理学习题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一、单项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畅最重要的生理性凝血启动因子是( )。

A畅TF B畅FⅫ C畅FⅡ D畅FⅥ E畅FⅤ2畅在凝血瀑布反应过程中,共同凝血途径是指( )。

A畅从FⅢ开始的途径 B畅从FⅫ开始的途径 C畅从FⅡ开始的途径D畅从FⅪ开始的途径 E畅从FⅩ开始的途径3畅凝血系统激活过程中最关键的酶是( )。

A畅纤溶酶 B畅激活激肽释放酶 C畅凝血酶D畅胰蛋白酶 E畅凝血酶原4畅连接在磷脂表面上的Ca2+、FⅩa和FⅤ构成的复合物具有下列哪种作用?( )A畅激活激肽释放酶原 B畅激活凝血酶原 C畅激活TFD畅激活FⅧ E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多聚体5畅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A畅纤溶酶原 B畅纤溶酶 C畅尿激酶 D畅纤溶抑制物 E畅FDP6畅关于TF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畅正常血浆含有酶原形式的TF B畅它是一种跨膜脂蛋白C畅人体各种细胞均可恒定地表达TF D畅VEC损伤时,TF表达/释放减少E畅VEC损伤时,TF表达/释放增多7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主要作用于( )。

A畅FⅡa、FⅦa B畅FⅦa、FⅨa C畅FⅦa、FⅩaD畅FⅧa、FⅩa E畅FⅦa、FⅪa和血小板8畅下述哪项功能障碍不可能是DIC引起的?( )A畅急性肾衰竭 B畅急性呼吸衰竭 C畅心源性休克D畅席汉综合征 E畅再生障碍性贫血9畅血小板的致密颗粒在释放反应中释放( )。

A畅ADP和5-羟色胺 B畅纤维蛋白原 C畅纤维连接蛋白D畅凝血酶敏感蛋白 E畅TF10畅血友病A的病因是( )。

A畅FⅨ缺乏 B畅FX缺乏 C畅FⅧ缺乏 D畅FV缺乏 E畅TF缺乏11畅血友病B的病因是( )。

A畅FⅨ缺乏 B畅FⅩ缺乏 C畅FⅧ缺乏 D畅FⅤ缺乏 E畅FⅦ缺乏12畅激活的蛋白C(APC)抵抗发生于( )。

A畅FⅤ基因突变 B畅FⅩ基因突变 C畅FⅧ基因突变D畅F Ⅸ基因突变 E畅F Ⅻ基因突变13畅激活的蛋白C(APC)对血液凝固调控的主要作用是通过( )。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考点剖析

四、单项选择题(5)
4.下列哪项不是DIC的病因: A.细菌感染 B.癌转移 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 D.白血病 E.严重挤压伤 本题正确答案:E
四、单项选择题(5)
5.临床上DIC的原发病中下列哪项最常见: A.感染性疾病 B.产科意外 C.严重创伤 D.组织损伤 E.过敏性疾病 本题正确答案:A
4、DIC时,机体机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有 、 、 、、 。
填空题答案:
1、答:(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 2)组织严重破坏,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3)血细胞大量破 坏,释放各种促凝物质 (4)其他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2、答:(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2)肝功能严重 障碍(3)血液高凝状态(4)微循环障碍。
器官严重损伤时释放大量纤溶酶原激活物 某些恶性肿瘤 可释放大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入血 肝功障碍时合成纤 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减少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灭活减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时可产生继发性纤溶亢进 溶 栓疗法时,溶栓药物等可引起纤溶亢进。
二、简述题(9)
8、简述纤溶功能降低与血栓形成倾向。 答:(1)遗传性纤溶功能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基因多态性改变、先天性纤溶酶原异常症。(2)获得性血 浆纤溶活性降低:血栓前状态、动静脉血栓形成性疾病、高 脂血症、缺血性中风及口服避孕药等患者往往有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活物降低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增高等纤溶功能 降低的表现。
3、了解: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及其功能、血管 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和DIC的临床诊断及防治的病 理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2)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是指机体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 ,大量促凝物质入血而引起的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 全身性病理过程。

病理生理学习题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病理生理学习题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一、单项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畅最重要的生理性凝血启动因子是( )。

A畅TF B畅FⅫ C畅FⅡ D畅FⅥ E畅FⅤ2畅在凝血瀑布反应过程中,共同凝血途径是指( )。

A畅从FⅢ开始的途径 B畅从FⅫ开始的途径 C畅从FⅡ开始的途径D畅从FⅪ开始的途径 E畅从FⅩ开始的途径3畅凝血系统激活过程中最关键的酶是( )。

A畅纤溶酶 B畅激活激肽释放酶 C畅凝血酶D畅胰蛋白酶 E畅凝血酶原4畅连接在磷脂表面上的Ca2+、FⅩa和FⅤ构成的复合物具有下列哪种作用?( )A畅激活激肽释放酶原 B畅激活凝血酶原 C畅激活TFD畅激活FⅧ E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多聚体5畅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A畅纤溶酶原 B畅纤溶酶 C畅尿激酶 D畅纤溶抑制物 E畅FDP6畅关于TF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畅正常血浆含有酶原形式的TF B畅它是一种跨膜脂蛋白C畅人体各种细胞均可恒定地表达TF D畅VEC损伤时,TF表达/释放减少E畅VEC损伤时,TF表达/释放增多7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主要作用于( )。

A畅FⅡa、FⅦa B畅FⅦa、FⅨa C畅FⅦa、FⅩaD畅FⅧa、FⅩa E畅FⅦa、FⅪa和血小板8畅下述哪项功能障碍不可能是DIC引起的?( )A畅急性肾衰竭 B畅急性呼吸衰竭 C畅心源性休克D畅席汉综合征 E畅再生障碍性贫血9畅血小板的致密颗粒在释放反应中释放( )。

A畅ADP和5-羟色胺 B畅纤维蛋白原 C畅纤维连接蛋白D畅凝血酶敏感蛋白 E畅TF10畅血友病A的病因是( )。

A畅FⅨ缺乏 B畅FX缺乏 C畅FⅧ缺乏 D畅FV缺乏 E畅TF缺乏11畅血友病B的病因是( )。

A畅FⅨ缺乏 B畅FⅩ缺乏 C畅FⅧ缺乏 D畅FⅤ缺乏 E畅FⅦ缺乏12畅激活的蛋白C(APC)抵抗发生于( )。

A畅FⅤ基因突变 B畅FⅩ基因突变 C畅FⅧ基因突变D畅F Ⅸ基因突变 E畅F Ⅻ基因突变13畅激活的蛋白C(APC)对血液凝固调控的主要作用是通过( )。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二章DIC(最新整理)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二章DIC(最新整理)

第十二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A型题2.DIC时血液凝固功能异常表现为(0.199,0.34,03临床)A.血液凝固性增高 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B.血液凝固性降低 E.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降低同时发生 C.血液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答案] C[题解] 在DIC发病中,早期凝血过程被激活,血液处于高凝阶段,形成大量微血栓。

随着凝血过程的激活,凝血物质不断被消耗,同时继发性纤溶活性不断地增强,故在DIC晚期时血液又转为低凝状态,临床发生多器官明显出血。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A.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 D.纤溶亢进B.凝血酶原的激活 E.凝血功能异常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答案] E[题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和消耗,凝血酶原的激活,纤溶系统的亢进。

4.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的疾病是A.败血症 D.胰腺癌B.宫内死胎 E.器官移植C.大面积烧伤[答案] A[题解] 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病有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妇产科疾病、创伤及手术。

其中感染性疾病居首位,约占所有原发病的1/3。

5.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触发是由于组织细胞损伤释放出的组织因子与下列哪一凝血因子结合而开始的?A.凝血因子Ⅹ D.凝血因子ⅧB.凝血因子Ⅸ E.凝血因子ⅦC.凝血因子Ⅺ[答案] E[题解] 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组织细胞释放出组织因子并与凝血因子Ⅶ结合而开始的。

7.激活的凝血因子Ⅶa与组织因子(TF)复合物可激活A.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Ⅹ D.凝血因子Ⅺ和凝血因子ⅫB.凝血因子Ⅹ和凝血因子Ⅸ E.凝血因子Ⅸ和凝血因子ⅪC.凝血因子Ⅲ和凝血因子Ⅷ[答案] B[题解] Ⅶa-TF复合物既可激活Ⅹ因子(传统通路),也可激活Ⅸ因子(选择通路),从而启动凝血反应。

8.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是通过活化A.凝血酶原 D.Ⅻ因子B.维蛋白原 E.组织因子C.钙离子[答案] D[题解] 多种病因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使内皮胶原暴露,因其表面带有负电荷,因此血流中的带正基团的因子Ⅻ与其结合,转变为有活性的因子Ⅻa,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生理学 血液凝固和抗凝习题和参考答案

生理学 血液凝固和抗凝习题和参考答案

生理学血液凝固和抗凝习题和参考答案(一)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本质为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及血液的液体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血液凝固是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三个基本步骤,即:第一步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第二步凝血酶原→凝血酶↓第三步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为Ⅹa、V、Ca2+和PF3(血小板第3 因子,为血小板膜上的磷脂)复合物,它的形成首先需要因子Ⅹ的激活。

根据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始动途径和参与因子的不同,可将凝血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

(1)内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Ⅻ活化而启动。

当血管受损,内膜下胶原暴露时,可激活Ⅻ为Ⅻa,进而激活Ⅺ为Ⅵa。

Ⅵa 在Ca2+存在时激活Ⅸa,Ⅸa 再与激活的Ⅷa、PF3、Ca2+形成复合物进一步激活Ⅹ。

上述过程参与凝血的因子均存在于血管内的血浆中。

故取名为内源性凝血途径。

由于因子Ⅷa 的存在,可使Ⅸa 激活X 的速度加快20 万倍,故因子Ⅷ缺乏使内源性凝血途径障碍,轻微的损伤可致出血不止,临床上称甲(A)型血友病。

(2)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损伤组织暴露的因子Ⅲ与血液接触而启动。

当组织损伤血管破裂时,暴露的因子Ⅲ与血浆中的Ca2+、Ⅶ共同形成复合物进而激活因子Ⅹ。

因启动该过程的因子Ⅲ来自血管外的组织,故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

2.凝血酶形成:在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作用下,血浆中无活性的因子Ⅱ(凝血酶原)被激活为有活性的因子Ⅱa(凝血酶)。

3.纤维蛋白的形成: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溶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同时,凝血酶激活Ⅻ为Ⅻa,使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连接形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并彼此交织成网,将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完成血凝过程。

【免费下载】病理生理学凝第十二章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免费下载】病理生理学凝第十二章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09年级病理生理第十二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DIC)一、单项选择题1、正常血液中通常没有下列哪一种凝血因子?A.XIII B.IIIC.II D.XII E.V2、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A.凝血功能失常 B.纤溶过程亢进C.大量微血栓形成 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E.大量溶血3、急性DIC时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A.先低凝后转为高凝 B.高凝和低凝同时发生C.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D.血液凝固性增高 E.纤溶活性增高4、下列哪项是DIC的诱因A.细菌感染 B.恶性肿瘤转移C.羊水栓塞 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E.白血病5、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机理A.凝血因子XII被激活 B.内皮细胞受损C.红细胞受损 D.血小板受损 E.凝血因子III大量入血6、异型输血发生DIC的主要机制是A.组织因子释放 B.内皮细胞受损C.红细胞大量破坏 D.血小板受损 E.促凝物质大量入血7、引起DIC的原因是A.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B.血液高凝状态C.微循环障碍 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E.肝功能严重障碍8、下列哪项不是DIC的临床表现A.溶血性贫血 B.出血C.组织中毒性缺氧 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E.肾功能严重障碍9、DIC产生的贫血属于A.失血性贫血 B.出血性贫血C.小细胞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10、下列哪项不是DIC引起休克的机制A.回心血量减少 B.出血C.心功能障碍 D.激肽系统激活 E.儿茶酚胺增多 11、红细胞破坏可释放下述何物并引起DICA.组织因子 B.凝血酶C.纤溶酶 D.激肽释放酶 E.膜磷脂12、裂体细胞是A.红细胞碎片 B.白细胞碎片C.血小板碎片 D.内皮细胞碎片 E.肌细胞碎片。

凝血相关试题及答案免费

凝血相关试题及答案免费

凝血相关试题及答案免费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凝血因子X的激活因子是:A. 凝血因子VIIB. 凝血因子IXC. 凝血因子XID. 凝血因子VIII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凝血过程中的步骤?A. 内源性途径B. 外源性途径C. 共同途径D. 纤维蛋白溶解答案:D3. 血友病是由于缺乏哪种凝血因子导致的?A. 凝血因子IB. 凝血因子IIC. 凝血因子VIIID. 凝血因子XIII答案:C4. 血小板聚集的主要作用是:A. 促进血液凝固B. 阻止血液凝固C. 促进血液流动D. 阻止血液流动答案:A5.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 促进血液凝固B. 阻止血液凝固C. 促进血液流动D. 溶解已形成的血栓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凝血因子?A. 凝血因子IB. 凝血因子IIC. 凝血因子VIIID. 凝血因子XIII答案:ABCD2.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因子包括:A. 组织因子B. 凝血因子VIIC. 凝血因子XD. 凝血因子XI答案:AB3.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因子包括:A. 凝血因子XIIB. 凝血因子XIC. 凝血因子IXD. 凝血因子VIII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血小板的功能?A. 促进血液凝固B. 促进伤口愈合C. 阻止血液流动D. 参与炎症反应答案:ABD5.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包括哪些成分?A. 纤溶酶原B. 纤溶酶原激活剂C. 纤溶酶D. 抗纤溶酶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凝血因子VIII缺乏会导致______。

答案:血友病A2. 凝血因子IX缺乏会导致______。

答案:血友病B3. 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需要______的参与。

答案:血小板活化因子4.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主要酶是______。

答案:纤溶酶5. 凝血因子XIII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答案:稳定纤维蛋白凝块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十一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一、选择题1.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B.纤溶亢进C.凝血功能障碍D.大量微血栓形成E.溶血性贫血2.在DIC发生明显出血时,下列哪项错误:A.体内凝血物质减少B.FDP没有形成C.激肽系统被激活D.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E.纤溶系统被激活3.关于组织因子(TF)的表述,哪项不正确:A. TF是一种跨膜糖蛋白B. 血管内皮细胞恒定表达TFC.TF可通过Ca2+与Ⅶ形成复合物D. TF-Ⅶa复合物可激活因子ⅩE. TF-Ⅶa复合物也可激活因子Ⅸ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主要作用于:A. 凝血因子Ⅱa,ⅦaB. 凝血因子Ⅶa,ⅨaC. 凝血因子Ⅶa,ⅩaD. 凝血因子Ⅷa,ⅩaE. 凝血因子Ⅶa ,Ⅸa和血小板5.下列哪项不是血小板的激活剂A. 胶原B. TXA2C. 凝血酶D. 肾上腺素E. 蛋白C6.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B.组织因子大量入血C.凝血因子Ⅻ被激活D.凝血因子X被激活E.直接激活凝血酶7.关于GPⅡb/Ⅲa的表述,下列哪项错误A.是位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B.活化后成为血小板膜上的纤维蛋白受体C. GPⅡb/Ⅲa不可表示为aⅡbβD. 是粘附分子整合素家族中的成员E. 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8.关于遗传性血浆凝血因子缺乏,下列哪项错误A. Ⅷ因子缺乏可引起血友病AB. Ⅺ因子缺乏可引起血友病BC. vWF缺乏可引起血管性假血友病D. 血友病A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E. 血友病患者凝血障碍有出血倾向9.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C.血小板的损伤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E.白细胞的破坏作用10.DIC时产生的贫血属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11. DIC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A、血液凝固性增强B、血液凝固性降低C、血液凝固性先增强后降低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强E、主要是纤溶活性的改变12. 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A.PAFB.纤维蛋白单体C.PFD.FDPE.MDF13. 代偿性DIC主要表现为:A.凝血物质生成超过消耗B.凝血物质消耗超过生成C.凝血物质生成与消耗相平衡D.凝血与纤溶程度相平衡E.凝血系统与激肽系统功能相平衡14.下列哪项指标可检查继发性纤溶亢进A.凝血时间测定B.凝血酶时间测定C.凝血酶原时间测定D.D-二聚体检查E.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15.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释出红细胞膜磷脂在DIC中的作用是A.局限凝血因子,导致大量凝血酶生成B.激活凝血Ⅻ因子C.促进凝血Ⅲ因子释放D.激活纤溶酶原E.促进FDP的大量生成二、名词解释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FDP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三、问答题1.试说明休克与DIC之间的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一、单择题1.在启动凝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得就是( )ﻫA。

血小板 B、FⅦ C、FⅫ D。

FⅢ E.凝血酶2。

正常时表达TF得细胞就是 ( )A。

血管外层得平滑肌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C、血液单核细胞ﻫD.嗜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3、局部组织损伤后TF启动得凝血过程不能扩大得原因就是由于血液中存在 ( ) ﻫA。

PC B。

AT—Ⅲ C、肝素D.TFPI E.PS4、TF—Ⅶa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得形成就是因为激活了 ( ) ﻫA。

FⅧ B、FⅨ C.FⅩ D。

FⅪ E.FⅫ 5。

血小板得激活剂不包括 ( )ﻫA、ADP B。

凝血酶C。

TXA2 D、PGI2 E.肾上腺素6、血小板释放反应中,致密颗粒可释放 ( ) ﻫA。

5-HT B.纤维蛋白原C、TXA2D、纤维连结蛋白 E。

凝血酶敏感蛋白7。

在抗凝系统中不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得就是 ( ) ﻫA、AT-Ⅲ B、α2-AP C.PC D。

C1抑制物E、HCⅡ ﻫ8。

使AT-Ⅲ灭活凝血酶作用明显增强并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得就是 ( )A、PGI2 B、NO C。

ADP酶 D、APC E、HS10。

9、肝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得抗凝物质就是( ) ﻫA、TXA2B。

NOC、TM D.TFPIE。

PCﻫ激活得蛋白C(APC)可水解 ( ) ﻫA。

FⅡ B.FⅢ C、FⅤ D.FⅦ E、FⅩ11. APC阻碍凝血酶原激活物得形成就是由于其灭活了 ( ) ﻫA.FⅡa B。

FⅤa C、FⅦa D.FⅨaE.FⅪa12。

APC得作用不包括( )A。

水解FⅤa B。

水解FⅧa C、水解FⅡaD.限制FⅩa与血小板得结合E、灭活PAI-113.可使PK分解为激肽释放酶得就是( ) ﻫA、FⅧa B。

FⅨa C、FⅩa D.FⅪa E、FⅫa14。

可通过外源性激活途径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得就是 ( ) ﻫA.激肽释放酶B、FⅪa C、uPA D、凝血酶 E.FⅫa15.激活TAFI所必需得高浓度凝血酶得产生主要依赖于( ) ﻫA。

FⅪa B、FⅩa C、FⅨa D、FⅧaE、FⅦa16、不受Vi t K缺乏影响得凝血因子就是 ( )A。

FⅡ B。

FⅩ C。

FⅦ D、FⅨ E.FⅢ17。

由于基因变异而产生APC抵抗得凝血因子就是 ( )A。

FⅡ B、FⅢ C、FⅣ D.FⅤ E。

FⅦ ﻫ18。

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促进DIC发生得原因就是 ( ) ﻫA。

抗凝物质合成障碍 B、血液高凝状态C.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D。

微循环障碍 E、纤溶系统受抑制19、使AT-Ⅲ消耗增多得情况就是 ( ) ﻫA.肝功能严重障碍 B、口服避孕药C、DICﻫD、肾病综合征 E、AT—Ⅲ缺乏、异常症20、DIC患者最初常表现为 ( )21。

导致DIC发生得关键环节就是 ( ) ﻫA、FⅫA、少尿 B。

出血 C.呼吸困难D、贫血E、嗜睡ﻫ得激活 B。

FⅢ得大量入血 C.凝血酶大量生成D。

纤溶酶原激活物得生成E。

FⅤ得激活22、急性DIC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均可减少,其中减少量最为突出得就是: ( ) ﻫA。

纤维蛋白原B、凝血酶原 C。

Ca2+ D、FⅩ E.FⅫ23、DIC引起得贫血属于 ( ) ﻫA。

再生障碍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中毒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ﻫ24、DIC最主要得病理生理学特征就是 ( ) ﻫA、大量微血栓形成 B。

凝血25、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功能失常 C。

纤溶过程亢进ﻫD.凝血物质大量被消耗E。

溶血性贫血ﻫ生得主要因素就是( )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26。

关于D—二聚体得表述,哪C。

小血管内血流淤滞 D、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 E、小血管强烈收缩ﻫ一项就是错误得 ( )A。

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D—二聚体增高ﻫB。

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增高,D—二聚体并不增高ﻫC。

D-二聚体就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得产物D、D-二聚体就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原得产物E、D—二聚体就是DIC诊断得重要指标ﻫ27。

DIC时,血液凝固性表现为 ( )A。

凝固性增高B.凝固性降低C。

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28。

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就是因为( ) D.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 E.凝固性无明显变化ﻫﻫA。

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 B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C。

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 D。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ﻫE、肝素得抗凝活性减弱29。

TF-Ⅶa复合物经传统通路可激活( ) ﻫA。

FⅤ B、FⅩ C、FⅢ D、FⅪE。

FⅨ30。

F-Ⅶa复合物经选择通路可激活:A。

FⅤ B、FⅩ C、FⅢ D、FⅪ E.FⅨ二、问答题ﻫ1。

简述各种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DIC得机制。

ﻫ2.简述严重感染导致DIC得机制、3.简述DIC引起出血得机制。

4.简述引起APC抵抗得原因及其机制。

ﻫ5.简述凝血酶激活得纤溶抑制物(TAFI)抑制纤溶过程得机制。

6。

简述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使FⅦa-TF失去活性得机制。

ﻫ7。

简述TM-PC系统得抗凝机制、【参考答案】一、单择题1、D 2.A3。

D 4、C 5。

D 6.A7、C8.E9.D 10.C 11、B 12.C13、E 14。

C 15、A16。

E17、D 18.C19、C 20。

B21、C 22、A 23、D24、B25.B26。

D27、C 28。

D29、B 30.E二、问答题1。

缺氧、酸中毒、抗原-抗体复合物、严重感染、内毒素等原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受损可产生如下作用:(1)促凝作用增强,主要就是因为:①损伤得血管内皮细胞可释放TF,启动凝血系统,促凝作用增强;②带负电荷得胶原暴露后可通过FⅫ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2)血管内皮细胞得抗凝作用降低。

主要表现在:①TM/PC与HS/ATⅢ系统功能降低;②产生得TFPI减少。

(3)血管内皮细胞得纤溶活性降低,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tPA减少,而PAI-1产生增多,(4)血管内皮损伤使NO、PGI2、ADP酶等产生减少,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得功能降低,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

(5)胶原得暴露可使FⅫ激活,可进一步激活激肽系统、补体系统等。

激肽与补体产物(C3a、C5a)也可促进DIC得发生(图11-1)、缺氧、酸中毒、抗原-抗体复合物、严重感染、内毒素TM/PC释放TF 胶原暴露HS/ATⅢtPA PAINO、PGI2、ADP酶TFPIⅦa/TF FⅫa外源性凝内源性凝激肽补血系统血系统体系统激肽C3a、C5a 血小板粘附促凝作用抗凝作用纤溶作用聚集功能图11—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DIC机制示意图2。

严重得感染引起DIC可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内毒素及严重感染时产生得TNFα、LI-1等细胞因子作用于内皮细胞可使TF表达增加;而同时又可使内皮细胞上得TM、HS得表达明显减少(可减少到正常得50%左右),这样一来,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得原抗凝状态变为促凝状态;②内毒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暴露胶原,使血小板粘附、活化、聚集并释放ADP、TXA2等进一步促进血小板得活化、聚集,促进微血栓得形成。

此外,内毒素也可通过激活PAF,促进血小板得活化、聚集;③严重感染时释放得细胞因子可激活白细胞,激活得白细胞可释放蛋白酶与活性氧等炎症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使其抗凝功能降低;④产生得细胞因子可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tPA减少,而PAI-1产生增多。

使生成血栓得溶解障碍,也与微血栓得形成有关。

总之,严重感染时,由于机体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不足,血小板、白细胞激活等,使凝血与抗凝功能平衡紊乱,促进微血栓得形成,导致DIC得发生、发展。

3、DIC导致出血得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DIC时,大量微血栓形成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血小板与凝血因子,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FⅤ、FⅧ、FⅩ等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明显减少,使凝血过程障碍,导致出血、(2)纤溶系统激活:DIC时纤溶系统亦被激活,激活得原因主要为:①在FⅫ激活得同时,激肽系统也被激活,产生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可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从而激活了纤溶系统;②有些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得器官,如子宫、前列腺、肺等,由于大量微血栓形成,导致缺血、缺氧、变性坏死时,可释放大量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纤溶系统;③应激时,肾上腺素等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多;④缺氧等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也增多,从而激活纤溶系统,纤溶系统得激活可产生大量纤溶酶。

纤溶酶就是活性较强得蛋白酶,除可使纤维蛋白降解外,尚可水解凝血因子如:FⅤ、F Ⅷ、凝血酶、FⅫ等,从而导致出血。

(3)FDP得形成:纤溶酶产生后,可水解纤维蛋白原(Fbg)及纤维蛋白(Fbn)。

产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gDP或FDP)这些片段中,X,Y,D片段均可妨碍纤维蛋白单体聚合。

Y,•E片段有抗凝血酶作用。

此外,多数碎片可与血小板膜结合,降低血小板得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

这些均使患者出血倾向进一步加重。

4、产生APC抵抗得原因与机制主要为:(1)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就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有高滴度抗磷脂抗体,APA可抑制蛋白C得活化或抑制APC得活性及使蛋白S减少等作用,因而产生APC抵抗。

(2)FV基因突变产生得APC抵抗:现认为,APC灭活FVa得机制就是:APC与FVa轻链结合,分解FVa重链得506、306、679三个位点上得精氨酸(Arg),而使其灭活。

同时,被A PC分解得FVa作为一种辅助因子也参与APC对FⅧa得分解。

因此,FV具有凝血作用得同时,由于促进了APC分解FⅧa也发挥着抗凝作用。

当FV基因核苷酸序列第1691位上得鸟嘌呤(G)变为腺嘌呤(A)(G1691A)时,则所编码得蛋白质506位上得精氨酸被置换为谷氨酰胺,这一变化不仅使FVa对APC得分解产生抵抗,也同时使FⅧa对APC得分解产生抵抗、同样FV分子306位上得精氨酸被苏氨酸(Thr)置换(Arg306Thr)也可产生APC抵抗。

APC抵抗可使抗凝活性明显降低,而FVa、FⅧa得促凝活性明显增强,导致血栓形成倾向。

此外,因为蛋白S作为APC得辅酶,可促进APC清除凝血酶原激活物中得FⅩa,发挥抗凝作用。

蛋白S缺乏也可产生APC抵抗;而抗PC抗体当然也可产生APC抵抗、5.TAFI抑制纤溶得机制: TAFI抑制纤溶得机制目前认为,凝血发生后,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部分被降解得纤维蛋白分子中C末端赖氨酸残基可以与纤溶酶原得赖氨酸结合位点结合,同时并与tPA结合为tPA -纤维蛋白-纤溶酶原复合物,其中tPA分解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