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顶层设计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赢在顶层设计心得体会
【篇一:赢在顶层设计读后感】
《赢在顶层设计》读后感
全员参与系统规划
看了高建华老师的《赢在顶层设计》,结合和远自控的销售方针,
对于个人销售思路,销售计划,方案制定有了一定提升。结合个人
工作,将自己读后领略的几个共鸣点予以分享。
一、现状分析
目前我个人的情况是,比较乱,比较杂,没有系统的规划,比如出
差前本周打算开发广饶工业项目,但实际工作起来,还是围绕着东
营市开展。这对于我来说是很严重的,缺乏规划性和战略性;对于
项目没有前瞻性,前期投入精力和财力,突然停工等人为因素导致
投资失败等。
二、如何解决
1、转型,用马老师的话来说“顶层设计就是为了企业长远发展,寻
找一套可操作的系统性发难的过程”。虽然个人不比企业,但是转型,就是将自己去掉,认为自己就是企业家,统筹布局,系统规划;
2、顶层设计的6个宏观要素:①前瞻性预判④方法论支撑②从
后往前看⑤数据化分析③系统化思考⑥科学化分解。这六点结合到
销售过程中,正是一套完整的项目销售流程。比如,我跟客户接触,说出这句话他会有哪些反应,对他这些反应我要怎么回答。
跟客户接触用到哪些方法和技巧,哪一个最适用于该客户,
投其所好要比投入重金让对方更好接受,更容易拉近感情;成功倒推,如果我成交这个项目,需要的资金,精力,人力等物质方面的
因素,另外竞争对手会有哪些,价格如何报价,利润分析等。这些
问题在开始项目前就应该做好准备。
三、个人领悟
1、战略性布局;全书说明的是中国的企业欠缺的问题,如何生存下
去等问题,作为企业家需要有战略有布局有规划,我作为一名员工,也同时要有企业家的思维,打个比方,这个项目操作中,需要预算
处支出多少费用。投入多少精力。成交价格多少才能和前期的投入
支出比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结合工作的例子。
真正的战略性布局,个人认为就是一个全盘操作。博弈最少要看到
三步远才能落棋子,而战略性要从迈进工地的大门那一步看到成交。我感觉这是一种信心,一种推算,一种智慧。
【篇二:赢在顶层设计】
危机:中国企业的顶层设计严重缺失
对环境变化不敏感,缺乏危机意识
十几年前,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曾经风行世界,成为超级畅销书,可惜那本书流行的时机不对,那时整个世界经济一派繁荣,没
有人担心自己的“奶酪”会真的不见。十几年过去了,柯达的“奶酪”
不见了,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奶酪”不见了,惠普的“奶酪”也正在
面临挑战。这些曾经称霸世界的行业巨头为什么会走下坡路?这是
值得中国的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思考和警醒的一个严肃话题。我们
千万不要幸灾乐祸地看人家的笑话,以为这些挑战离我们很远,要
知道这些问题早晚有一天也会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只是有一个“时
间差”而已。
我坚信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发生问题的时间差也在缩短。当初我们曾经嘲笑过美国的“黄、赌、毒”,以为我们不会受侵蚀,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好的、坏的,苍蝇、蚊子都进来了,现在这些问题我们并不比美国好多少,有些
方面甚至更严重。其实,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问题
视而不见,或者认为别人的问题与自己无关,要知道企业发展到一
定程度,就会发生那个阶段所特有的问题,这里面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绕不过去的,所以我们必须有充足的思想准备。
◎越成功的企业,往往越固执
奶酪为什么会不见了呢?因为没有预见到环境的变化,缺乏危机意识,躺在成功上面睡大觉,结果必然是“温水煮青蛙”,等感知到威
胁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这是一种正常的“异化”,属于自然规律,
否则怎么可能长江后浪推前浪。
换句话说,一个企业越成功,往往就越固执,就不愿意改变自己,
结果昨日成功之原因有可能成为明日失败之根源。毕竟大多数成功
者都没有勇气否定自己过去的成功,很难把自己“归零”,很难客观地、理智地看待市场的变化,看待自己的问题,看待未来的趋势。
往更深层次去探究,这个问题源自中国人没有信仰,没有反省的时
间和场合,不会去忏悔,不会去检讨自己,所以很容易在错误的道
路上越走越远。
我相信大家都认同“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个概念,但是却很少有人认
同“成功乃失败之父”。前者是因为失败而反思,所以有积极意义,
后者是因为成功而骄傲,所以有消极影响。为什么中国人常说“富不
过三代”,因为第二代很难有创业家的热情和奋斗精神,在衣食无忧
的优越环境中长大,其工作动力会下降。另外,坐天下本身就比打
天下更难,所以不转型的话,就很难超越第一代。等到了第三代的
时候,热情和奋斗精神已经消耗殆尽,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也积累
到一定程度了,一旦处理不当,企业帝国就会轰然倒下。
所以说,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有经常“归零”的心态,要敢于“革自己的命”,即勇于否定自己过去的成功,唯有这样才能
战胜自己。如果市场环境是不变的,那么过去那一套就是可行的,
如果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那么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每隔几年就要有
意识地做出调整,与时俱进,否则就可能走向衰败。
俗话说,不进则退。要想把握住未来,就要从“后知后觉”转变为“先
知先觉”。我坚信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人也好,聪明与否其实取决于
能够看多远,看得越远,准备时间就越充分,就能更好地把握未来
的机遇。其实,市场环境的演变是大势所趋,是企业无法抗拒与改
变的客观事实。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认识到这种趋势,及时对经营
模式进行调整,对管理体系进行升级,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
◎管理者忙于低头拉车,忘了抬头看路
过去这些年,很多企业都在谈论“变革管理”,大家都相信“唯一不变
的就是变”。但是面对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很多企
业家和经理人感到很茫然。虽然知道要变,不变不行,可是却不知
道往哪个方向去变,如何去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每天要面
对很多事先没有想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所以各级管理
者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救火”,总是感到很疲惫。
其实,聪明能干的管理者绝对不是那些整天低头拉车的人,而是善
于借力的人,甚至是那些不喜欢努力工作的“懒人”。正是因为这些
人“懒”,他们才会想出“懒办法”“巧办法”,从而以小博大,用最低
的成本和代价达到理想的效果。
可以说,一个人在工作中管理的变量越多,压力就会越大。而要想
释放工作压力,就要从减少变量入手,把一些看似没有规律、没有
头绪的变量,转换成相对不变的常量。当然,如果企业家或经理人
能借助外部的力量去减少变量,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