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工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热处理工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a75ed0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a.png)
热处理工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根据朋友的要求,现将热处理工作者必修的基础知识作简要的概括,以供参考。
※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内容:1.铁碳相图、相图中的基本相区组织状态、铁碳合金的平衡转变过程、铁碳相图的应用范围;2.连续加热时的组织转变;3.奥氏体冷却时的组织转变以及各种组织的获得方法;4.冷却转变曲线以及其应用;5.淬透性曲线以及其应用;6.合金元素对加热转变和冷却转变的影响;7.各种冷却介质的特性以及其应用;8.硬度与回火温度的关系曲线;※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热处理人员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有:1.金属学中的基础知识:晶体结构初步知识、结晶和同素异构初步知识、相图和杠杆定律。
固体金属扩散的初步知识。
比较重要的知识是铁碳(Fe-Fe3C)相图知识。
2.金属热处理原理知识:热处理金相组织的种类:珠光体、奥氏体、索氏体、屈氏体、托氏体、贝氏体、马氏体、魏氏体等。
各种热处理金相组织的性能、组织形态、组织和工艺的关系。
各种热处理转变曲线的读图和使用方法。
3.化学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化学热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常用气氛的组成。
4.合金结构钢、工具模具钢、轴承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等各类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热处理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方法。
对现场的整个工艺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因素能作出事前判断。
返修品的处理措施等。
5.常用辅助材料的基本知识:各类盐、淬火油、有机淬火剂、防氧化脱碳涂料、石棉等工艺材料的知识的掌握。
6.热处理常用设备:加热设备、冷却设备、附属设备(校正、喷砂、冷处理、液氮、制氮机)、真空泵、热工仪表、检测硬度计等的使用、性能、安全规程。
耐火材料知识。
筑炉知识。
7.火花鉴别知识。
8.电工学的基本知识。
9.机械识图的知识。
10.热处理质量管理体系知识。
11.安全文明生产知识。
12.环境保护及清洁热处理。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b386bd9c1c708a1284a4469.png)
热处理基础知识回顾定义: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在固态下,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变材料内部机构,从来改善材料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分类: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感应加热淬火、火焰加热淬火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渗金属其他热处理:形变热处理、超细化热处理、真空热处理1.退火定义:退火,是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通常随炉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1)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开裂倾向;(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分类:1.完全退火:将钢加热到Ac3温度以上30~50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冷却到500度,再出炉空冷。
适用于,亚共析钢和铸件、锻件以及焊接件,使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粗大不均匀组织细化,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应力。
组织变化:奥氏体变成铁素体和珠光体2.球化退火:将钢加热到Ac1以上10~30度,保温较长时间后以及其缓慢的速度,冷却到600度以下,再出炉空冷。
适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以及合金工具钢的退火,降低材料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减小最终淬火变形和开裂。
组织变化:网状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中的片状渗碳体球化3.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在1050~1150度,长时间保温(10~15h)后,随炉缓冷。
适用于,合金钢大型铸、锻件,目的是消除其化学成分的偏析和组织的不均匀。
4.去应力退火:在500~600度,充分保温后缓慢冷却到200度,出炉空冷。
适用于,铸、锻、焊件及经过切削加工的零件,目的是为了消除毛坯和零件中的残余应力。
2.正火定义: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亚共析钢或共析和过共析钢以上30~50度,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目的:(1)对普通碳素钢、合金钢和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结构件,可作为最终热处理;(2)对低碳素钢用来调整硬度,避免切削加工中的粘刀现象,改善切削加工性能;(3)对共析、过共析钢用来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做好组织上的准备。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36d0b534a7302768e9939fd.png)
热处理基础知识钢:含碳质量分数在2.11%以下的铁碳合金。
共析钢:含碳质量分数为0.77%的钢。
亚共析钢:含碳质量分数低于0.77%的钢。
过共析钢:含碳质量分数高于0.77%的钢。
合金钢:钢里除铁、碳外,加入其他的元素,就叫合金钢。
在普通碳素钢基础上添加适量的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而构成的铁碳合金正火: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奥氏体: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呈铁的面心立方结构,在高温下稳定。
铁素体: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呈铁的面心立方结构,在低温下稳定。
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是靠无扩散的奥氏体切变方式在钢中形成的相,是淬火钢的基本组织。
马氏体点(Ms):马氏体开始转变时的温度。
贝氏体:靠切变,又有扩散形成的显微组织,称为贝氏体。
珠光体:在钢和铸铁中,由于共析反应生成的铁素体和渗碳体呈层片状并列结构,此组织即为珠光体。
回火马氏体:在350℃以下马氏体会分解,马氏体中的碳浓度会逐渐降低,在此温度下回火得到的马氏体被称为回火马氏体。
回火索氏体:淬火钢在500-680℃回火时所形成的显微组织被称为回火索氏体。
回火托氏体:通常把钢在350-400℃回火形成的显微组织称为回火托氏体。
Ac1线:钢加热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Ac3线:亚共析钢加热时,所有铁素体均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氧化:工件加热时,介质中的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与之反应生成氧化物的过程。
脱碳:工件加热时介质与工件中的碳发生反应,使表层碳含量降低的现象。
S曲线或C曲线:把奥氏体化的共析钢急冷至临界点(A1)下某一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测定在此温度的开始与终止转变时间和转变量随时间的变化,然后把各个温度的开始和终止转变点或等量转变点连成曲线,即得到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亦称S曲线或C曲线。
热处理必备基础知识整理
![热处理必备基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876e9d71fe910ef02df80a.png)
热处理知识:一、强化1、细晶强化:细小等轴晶的晶界长,杂质分布较分散,各方向的力学性能差异小,晶粒越细小,强度、硬度、塑性、韧性都好。
2、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3、第二相强化:当合金中有第二相金属化合物质点存在时,使质点周围基体(固溶体)金属产生晶格畸变,同时增加了基体与第二相的界面,两者都使位错运动阻力增大,故使合金的强度、硬度提高。
合金硬度、强度优于纯金属,因为2、3、4、热处理强化(相变强化):利用重结晶的方法使相或组织发生变化。
二、相和组织1、铁素体:碳在α-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2、奥氏体:碳在γ-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3、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4、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 含碳0.8%)5、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三、热处理知识1、热处理:把金属材料在固态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2、退火:将金属或合金的材料或制件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3、正火:将钢加热到完全相变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4、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5、回火:将经过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相变温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6、调质处理:将钢件淬火,随之进行高温回火,这种复合工艺称调质处理。
7、表面热处理:改变钢件表面组织或化学成分,以其改面表面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1.退火(炉冷)――半成品热处理、预先热处理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使它慢慢冷却,称为退火。
退火的目的:(完全退火、等温退火)是为了消除过热组织、残余应力,同时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热处理基础知识30问
![热处理基础知识30问](https://img.taocdn.com/s3/m/2c5cf74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d.png)
1、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些,说明选用不同淬火方法的原则?淬火方法1、单液淬火——在一种淬火介质中冷却到底的工艺,单液淬火组织应力热应力都比较大,淬火变形大。
2、双液淬火——目的:在650~Ms之间快冷,使V>Vc,在Ms以下缓慢冷却,以降低组织应力。
碳钢:先水后油。
合金钢:先油后空气。
3、分级淬火——将工件取出后在某一温度停留使工件内外温度一致,然后空冷的工艺,分级淬火是在空冷时发生M相变得,内应力小。
4、等温淬火——指在贝氏体温度区等温,发生贝氏体转变,内应力减小,变形小。
淬火方法选择的原则既要考虑满足性能的要求,同时要尽量降低淬火应力,以免淬火变形与开裂。
2、化学气相沉积与物理气象沉积技术的区别是什么,它们的主要应用场合?化学气象沉积主要是CVD法,含有涂层材料元素的反应介质在较低温度下气化,然后送入高温的反应室与工件表面接触产生高温化学反应,析出合金或金属及其化合物沉积于工件表面形成涂层。
Cvd法的主要特点:1可以沉积各种晶态或非晶态的无机薄膜材料.2纯度高,集体的结合力强。
3沉积层致密,气孔极少,4均度性好,设备及工艺简单。
5反应温度较高。
应用:在钢铁、硬质合金、有色金属、无机非金属等材料表面制备各种用途的薄膜,主要是绝缘体薄膜,半导体薄膜,导体及超导体薄膜以及耐蚀性薄膜。
物理气象沉积:气态物质在工件表面直接沉积成固体薄膜的过程。
称PVD法。
有三种基本方法,真空蒸镀,溅射镀膜和离子镀。
应用:耐磨涂层,耐热涂层,耐蚀涂层,润滑涂层,功能涂层装饰涂层。
、3、说明疲劳断口的微观形貌和宏观形貌。
微观:是在微观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条形花样,称为疲劳条带或疲劳辉纹。
疲劳条带有延性和脆性两种,疲劳条带具有一定的间距,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每条条纹与一次应力循环相对应。
宏观:多说情况下具有脆性断裂特征,不发生肉眼可见得宏观变形,典型的疲劳断口由裂纹源区、裂纹扩展区、和最终瞬断区组成。
疲劳源面积较少平坦有时呈光亮镜面,裂纹扩展区呈河滩或贝壳花样,有一些间距不等的疲劳源为圆心的平行弧线。
热处理必备基础知识整理
![热处理必备基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0d7415383c4bb4cf7ecd1df.png)
热处理知识:一、强化1、细晶强化:细小等轴晶的晶界长,杂质分布较分散,各方向的力学性能差异小,晶粒越细小,强度、硬度、塑性、韧性都好。
2、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3、第二相强化:当合金中有第二相金属化合物质点存在时,使质点周围基体(固溶体)金属产生晶格畸变,同时增加了基体与第二相的界面,两者都使位错运动阻力增大,故使合金的强度、硬度提高。
合金硬度、强度优于纯金属,因为2、3、4、热处理强化(相变强化):利用重结晶的方法使相或组织发生变化。
二、相和组织1、铁素体:碳在α-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2、奥氏体:碳在γ-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3、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4、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 含碳0.8%)5、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三、热处理知识1、热处理:把金属材料在固态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2、退火:将金属或合金的材料或制件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3、正火:将钢加热到完全相变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4、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5、回火:将经过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相变温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6、调质处理:将钢件淬火,随之进行高温回火,这种复合工艺称调质处理。
7、表面热处理:改变钢件表面组织或化学成分,以其改面表面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1.退火(炉冷)――半成品热处理、预先热处理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使它慢慢冷却,称为退火。
退火的目的:(完全退火、等温退火)是为了消除过热组织、残余应力,同时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热处理基本知识及工艺原理
![热处理基本知识及工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be21e8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5.png)
热处理基本知识及工艺原理1. 热处理的基础热处理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给金属“洗澡”,不过这澡可不是一般的洗澡,它是通过加热和冷却,让金属变得更结实、更耐用。
就像人要适当运动一样,金属也需要“锻炼”才能有更好的表现。
大家常常听到的“热处理”这两个字,实际上是金属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制造一些需要承受高强度和高温的零件时,它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1.1 热处理的类型热处理可分为几种主要的类型,比如淬火、回火、退火、正火等等。
这些名字听起来有点像高深的武功秘籍,但其实它们各有各的妙处。
淬火就像是给金属来个猛击,迅速让它从热状态转为冷状态,达到硬化的效果;而回火则是帮金属放松一下,避免太过刚强造成的脆弱。
退火则是金属的“慢养”,通过长时间的加热和缓慢冷却,让金属的内部结构得到调整。
正火呢,就像是在金属身上做个深层按摩,让它恢复到最佳状态。
1.2 热处理的原理那热处理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其实也不复杂。
热处理过程中,金属的内部原子结构会发生变化,就像是大海中的波涛汹涌,时而平静,时而激烈。
加热的时候,原子就像聚会的朋友,欢快地跳动;冷却时,它们就得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打架”的情况,这就影响了金属的强度和韧性。
2. 热处理的工艺2.1 工艺步骤热处理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
先是加热,像开车一样,把温度开到理想值,这个过程要慢慢来,别着急;接着就是保温,保持一段时间,让金属的“细胞”好好“吸收养分”;最后是冷却,冷却的方法可以是水、油,甚至空气,各种各样的方式让金属在不同的环境中“转身”。
这整个流程下来,金属的性能就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2.2 影响因素当然,热处理的效果也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温度、时间、冷却速度等。
就好比炒菜,如果温度掌握不好,时间控制不当,最终的味道可就大相径庭了。
为了得到理想的效果,工艺参数的选择可得仔细斟酌。
3. 热处理的应用热处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特别是在汽车、航空、机械等行业,都是大显身手的地方。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04de4e2f01dc281e43af04d.png)
3. 淬火
(1)定义: 把零件加温到临界温度 以上30 ~ 50℃,保温一段时间,然 后快速冷却 ( 水冷 )。
(2)目的: 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 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3)工艺参数:
(4)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
名称
最大冷却速度时 平均冷却速度/(℃•s-1)
所在温 冷却速度 650~550 300~200
固体渗碳法示意图
泥封
盖
渗碳箱
试棒
零件 渗碳剂
气体渗碳法示意图
5) 渗碳后的热处理工艺
温 度 930℃
渗碳
850℃
加
热
淬
火
方案1
方案2
时间
(4)渗氮
1)定义: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
2)目的:获得具有表硬里韧及抗蚀性能 的零件。
3)用钢: 中碳合金钢。 4)方法:气体渗氮。
渗碳与渗氮的工艺特点
1.3 钢的热处理
( Heat Treatment of Steel )
概述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 钢的表面热处理工艺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热处理
1.3.1 热处理及其作用
1. 热处理的定义: 将钢在固态下进行不 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 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温
保温
度热
加
临界温度
冷 却
时间
2.热处理的目的: 通过改变钢的内部组织 来改善钢的性能,如强度、硬度、塑性、 韧性、耐磨性、耐蚀性、加工性能等。
3.热处理的分类
普通 热处理
退火;正火; 淬火;回火;
感应加 热淬火热处理ຫໍສະໝຸດ 表面淬火表面 热处理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947cdaedd3383c4bb4cd220.png)
热处理基础知识退火--淬火--回火退火---淬火---回火一.退火的种类1.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
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2.球化退火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
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
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二.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
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
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三.钢回火的目的1.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钢件淬火后存在很大内应力和脆性,如不及时回火往往会使钢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2.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工件经淬火后硬度高而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回火的配合来调整硬度,减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3.稳定工件尺寸4.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加热缺陷及控制一、过热现象我们知道热处理过程中加热过热最易导致奥氏体晶粒的粗大,使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
1.一般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称为过热。
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会导致钢的强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高,增加淬火时的变形开裂倾向。
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工艺发生的)。
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化使晶粒细化。
热处理讲稿-热处理基础
![热处理讲稿-热处理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bca3a0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8.png)
射线,在空间传递热量的现象,称为辐射传热。
2. 传热的一般规则
a. 热源与被加热零件之间存在温度差是必要条件。工 件在加热过程中,三种传热方式同时存在,只是强弱 程度不同。
b. > 600℃时,炉子的传热方式以辐射为主,辐射能 力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温度越高,辐射传热能力越 激烈、越强。所以炉温越高,工件升温速度越快,所 需的加热时间就越短。
a. 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的位置,比等温 冷却转变曲线的位置靠右下,这说明连续转 变时温度要低一些,孕育期要长一些。
b. 比起等温转变来,连续转变是在一个温度 范围内进行,获得的组织不均匀,往往是几 种组织的混合物。
c. 共析钢连续转变是不发生贝氏体相变,只 有珠光体和马氏体转变。
3.3 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影响 a. 钢在冷却过程中,绝大部分合金元素
少,便宜,应用较广。缺点是完全燃烧部分生成H2O和 CO2,脱碳倾向较大。 b. 吸热式气氛——将气体燃料和空气以一定的比例(体 积比11:1以下)混合,在一定的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 靠外部加热(一般为960 ℃ ~ 1050 ℃ )才能裂解、进 行反应,所生成的气氛称为吸热式气氛。可燃、易爆, 具有还原性。由于能控制气氛的碳势,故应用最广。
2. 熔盐介质 a. 以熔融状态的中性盐类能导电的性质,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传递 给工件。盐浴的传热方式以对流和传导为主。由于热容量很大,
故加热速度很快。工件与空气隔离,氧化脱碳极少。盐浴作为等 温和分级淬火的冷却介质,
b.硝盐浴是常用的盐浴,因为熔点低,所以流动性好,有足够的冷 却能力。按不同比例配制的混合盐(如 55%KNO3+45%NaNO2 +1-3%水),可用于200 ℃ ~400℃等温淬火冷却,在盐浴中加 水为了提高冷却能力。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6195d7027d3240c8447ef87.png)
调质:淬火加高温回火。
退火:随炉冷却正火:空冷淬火:水冷或油冷回火:加热温度在A1以下,空冷退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多为预备热处理,通过退火可以消除钢锭的成分偏析,使成分均匀化;消除铸、锻件中的魏氏组织或带状组织,细化晶粒,均匀组织;降低硬度,改善组织,以便于切削加工;改善高碳钢中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
根据加热温度的不同分为临界温度以上或以下的退火。
前者(临界温度以上)是将工件加热至相变温度以上,使其发生结构、组织变化,从而改变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其中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等。
后者(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将工件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下,以消除内应力、防止变形、降低硬度、恢复塑性和消除加工硬化,改善切削与冲压加工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其中包括去应力退火和再结晶退火等。
完全退火:将亚共析钢加热至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完全退火。
所谓“完全”是指加热时钢的内部组织全部发生了相变重结晶。
完全退火的目的:降低硬度、改善组织和切削加工性能以及消除内应力。
不完全退火:亚共析钢在Ac1-Ac3之间或过共析钢在Ac1-Accm之间两相区加热,保温足够时间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不完全退火。
“不完全”是指两相区加热时只有部分组织进行了重结晶。
不完全退火目的:消除因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使钢软化或改善工具钢的可加工性。
两相区加热时仅发生部分相变重结晶,故先共析铁素体或先共析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基本保留。
球化退火:不完全退火的一种特例,目的是将共析及过共析钢中的片状碳化物转变为球状碳化物,使之均匀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
均匀化退火:主要用于合金钢钢锭或铸件,它们在浇注后的凝固过程中会产生合金元素的枝晶偏析,即微观化学成分不均匀。
均匀化退火是通过高温长时间保温,使合金元素扩散均匀,以消除或减弱枝晶偏析。
热处理基础知识总结
![热处理基础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1df4c8fc281e53a5902ff24.png)
热处理基础知识总结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一、热处理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
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调质处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更优。
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
热处理的基础知识
![热处理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f5952e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9.png)
热处理的基础知识热处理,顾名思义,就是在高温下对材料进行处理。
它是工业生产和加工的一个重要部分,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航空、建筑等领域。
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强度和韧性。
本文将介绍热处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热处理的目的、热处理方法、热处理的影响因素和热处理的注意事项。
一、热处理的目的热处理的目的是调整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前提下,使其达到特定的物理和机械性能。
具体来说,热处理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材料的硬度:提高材料的硬度可以使其更加耐磨损,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常用的方法是淬火和弹性调质。
2.提高材料的均匀性:在热处理过程中,能使材料内部的性质更加均匀,消除缺陷和应力。
常用的方法是退火和正火。
3.增加材料的韧性:提高材料的韧性可以使其更加耐冲击和抗震动,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纹和断裂。
常用的方法是调质和回火。
二、热处理方法热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淬火、退火、正火和调质。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淬火淬火是将高温下加热后的金属材料迅速冷却,使其达到极高的硬度和脆性。
其原理是通过迅速冷却将铁素体转变为马氏体,从而在材料内部形成高强度的结晶体。
淬火过程中的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油、盐水或其他淬火介质。
2.退火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使材料内部的应力和缺陷得以消除,同时使其性能变得更加均匀。
退火过程中的冷却速度很慢,通常是将材料装入炉内,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至室温。
3.正火正火是介于淬火和退火之间的一种处理方法。
它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迅速冷却,以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和缺陷,并使其硬度和强度达到一定的程度。
4.调质调质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再通过退火或淬火来使其达到特定的硬度和韧性。
调质通常采用两步法,第一步是淬火,第二步是回火。
回火是指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然后迅速冷却,使其恢复韧性。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fa41e1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1.png)
热处理基础知识热处理基础知识热处理的原理热处理就是通过将⼯件放于⼀定的⽓氛中进⾏适当的加热、保温及冷却,以改变⼯件的性能的过程。
热处理术语整体热处理:把⾦属或⼯件进⾏穿透加热的热处理⼯艺。
本车间使⽤的热处理⼯艺均为整体热处理,包括:渗碳、淬(回)⽕、调质、正⽕、渗碳直接淬⽕等。
局部热处理:仅对⼯件的某个部件或⼏个部位进⾏热处理的⼯艺,常⽤的有⾼频淬⽕、激光表⾯处理等。
化学热处理:把⾦属材料或⼯件放在适当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持,使⼀种或⼏种化学元素渗⼊其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艺,渗碳是其中的⼀种。
可控⽓氛热处理:为达到⽆氧化、⽆脱碳、按要求增碳的⽬的,在成分可以控制的炉⽓中进⾏加热和冷却的热处理⼯艺。
本车间⽤的UBE渗碳⾃动⽣产线就是可控⽓氛热处理的⼀种。
真空热处理:在⼀定的真空度的加热炉中,可实现⼯件⽆氧化的热处理⼯艺。
热处理术语滴注式⽓氛:把含碳有机液体(⼀般⽤甲醇)定量滴⼊加热到⼀定温度(700℃以上)、密封良好的炉内,在炉内裂解形成的⽓氛。
甲醇裂解⽓可以⽤作渗碳载⽓、添加丙酮、异丙醇、煤油等可提⾼碳势,作为渗碳⽓氛。
淬⽕冷却介质:⼯件冷却淬⽕时使⽤的介质。
常⽤的有⽔,盐、碱、有机聚合物⽔溶液。
油、熔盐、流态床、空⽓、氢⽓、氮⽓和惰性⽓体等。
淬透性:以在规定条件下淬⽕所能达到的硬度分布表征的材料特性。
淬硬性:以钢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硬度表征的材料特性。
端淬试验:将标准端淬试样(φ25x100mm)奥⽒体化后,在专⽤的试验机上对其下端平⾯喷⽔冷却,然后沿试样圆柱表⾯轴向磨平带上测出硬度和⽔冷端距离的关系曲线。
此曲线被称为端淬曲线。
该试验⽅法被称做端淬试验,通过端淬试验可以⼤致确定⾦属材料的淬透性。
热处理术语奥⽒体化:将钢铁加热到Ac3或Ac1以上,使原始组织全部或部分转变为奥⽒体的⼯艺等温转变:钢和铸铁奥⽒体化后,冷却到Ar1或Ar3以下温度保持时的过冷奥⽒体发⽣的转变。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4e7600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9.png)
热处理基础知识热处理是一种对金属或合金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的工艺,以达到改变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目的。
这种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热处理的基础知识。
热处理的类型热处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退火、淬火和回火。
1. 退火退火是一种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的工艺。
这种工艺通常用于解除应力、改善加工性能和增强材料韧性。
在退火过程中,材料的晶体结构将发生重组,使晶格缺陷得到修复,晶体大小得到调整。
2. 淬火淬火是一种将材料迅速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将其迅速冷却的工艺。
这种工艺可以使材料达到高硬度、高强度和高耐磨性等优点。
淬火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变化速度很快,使材料组织形态产生了变化,从而改变材料性质。
3. 回火回火是一种通过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的工艺。
这种工艺可以使淬火后的材料降低硬度,增加韧性。
此外,回火还可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缓解加工应力。
热处理的影响因素热处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温度是影响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性能和组织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热处理温度越高,材料的强度、硬度越高,但是对材料韧性的影响则不同。
2. 热处理时间热处理时间是影响材料性能和组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热处理时间越长,材料的组织结构越稳定,抵抗变形、断裂等现象的能力越强。
3. 冷却速度不同的热处理工艺采用的冷却速度不同,对材料性能和组织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淬火时采用的冷却速度越快,材料的组织越致密,硬度和强度越高。
而回火时采用的冷却速度较慢,材料的组织结构会较为柔软,韧性和可塑性更高。
4. 热处理介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采用的热处理介质不同,如油、水、盐和空气等。
这些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介质与材料的接触方式会影响材料的热处理效果。
热处理工艺的应用热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和合金材料。
例如,汽车制造业中的底盘、齿轮和曲轴等零部件,通常需要采用淬火工艺来增加其硬度和强度。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9c14c60f46527d3240ce046.png)
等温冷却
时间
弹簧热处理过程
(1)钢筋绕成弹簧状; (2)加热钢筋至红热,急剧冷却; (3)将(2)钢筋再次加热(温度相对低)冷却。 为什么弹簧状钢筋加热到红热急冷后变得又硬 又脆? 为什么再次加热和冷却后变得刚柔相济,成为 真正的弹簧?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在制造业被广泛应用.
在机床制造中,约60-70%的零 件要经过热处理。 在汽车、拖拉机制造业中,需 热处理的零件达70-80%。 模具、滚动轴承100%需经过热
环球传动泰州有限公司
热处理基础知识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热处理概述 钢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钢的常规热处理 钢的表面淬火 钢的化学热处理 热处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缺陷的预防
第一章 热处理概述
一、钢的热处理 二、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三、钢的临界转变温度
20CrMnTi钢不同热处理工艺的显微组织
预备热处理:为随后的加工(冷拔、冲压、切削)或
进一步热处理作准备的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赋予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
W18Cr4V钢热处理工艺曲线
预备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
时间
根据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组织性能变化特点不同, 将热处理工艺分类如下:
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淬火 热 处 理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接触加热表面淬火 激光热处理等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Fe3C溶解后,其所在部位 碳含量仍很高,通过长时间保温
℃ 温 度 ,
共析钢奥氏体化曲线(875℃退火)
使奥氏体成分趋于均匀。
保温目的:(1)工件热透,
相变完全;(2)成分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热处理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
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调质处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更优。
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
11、钎焊:用钎料将两种工件加热融化粘合在一起的热处理工艺。
二、工艺特点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三、工艺过程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工序之一。
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近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
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
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
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
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
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
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
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
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四、工艺分类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
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获得需要的金相组织,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工艺手段: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火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为了及时消除脆性,一般需要及时回火。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
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
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
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前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盐类介质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
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
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
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如耐磨、耐腐蚀等。
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锈钢;工模具则几乎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
补充手段一、退火的种类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慢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退火工艺种类很多,根据加热温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退火,又称为相变重结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等;另一类是在临界温度以下的退火,包括再结晶退火及去应力退火等。
按照冷却方式,退火可分为等温退火和连续冷却退火。
1、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它是将钢件或钢材加热至Ac3以上20~30℃,保温足够长时间,使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
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2、球化退火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
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
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4.不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1~Ac3(亚共析钢)或Ac1~ACcm(过共析钢)之间,经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二、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
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
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三、钢回火的目的1、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钢件淬火后存在很大内应力和脆性,如不及时回火往往会使钢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2、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工件经淬火后硬度高而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回火的配合来调整硬度,减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3、稳定工件尺寸4、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补充概念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
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或(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
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Ac3 或Ac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