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的简短故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冲称象的简短故事
1.曹冲称象的故事简短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称赞曹冲幼时过人的智慧。

智慧不在年龄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扩展资料:
“曹冲称象”原理:
“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

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可是,在那个年代(公元200年),虽然阿基米德原理已经发现了500年,但这一原理直到1627年才传入中国,小曹冲不可能知道这个原理,更不用说浮沉条件了。

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

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等量替换法是一种常用到的科学思维方法。

这里再讲一个爱迪生的小故事。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位数学基础相当好的助手叫阿普顿。

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电灯泡的玻璃壳交给阿普顿,要他计算一下灯泡的容积。

阿普顿看着梨形的灯泡壳,思索了好久之后,画出了灯泡壳的剖视图、立体图,画出了一条条复杂的曲线,测量了一个个数据,列出了一道道算式。

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计算,还未得出结果。

爱迪生看后很不满意。

只见爱迪生在灯泡壳里装满水,再把水倒进量杯,不到一分钟,就把灯泡的容积“算”出来了。

这里,爱迪生用倒入量杯里的水的体积代替了灯泡壳的容积,用的也是等量替换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冲称象
2.曹冲称象简略内容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扩展资料:
“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

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
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短文意在称赞曹冲幼时过人的智慧。

智慧不在年龄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冲称象
3.曹冲称象的故事的简写
曹冲称象的故事:
曹冲聪明至极,五六岁的时候像大人般聪明。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

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

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

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曹冲说,把大象放在船上,在船下沉的地方坐上标记,然后把石头放上去沉至刻度处,就可以知道了。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

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

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

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扩展资料
曹冲,东汉末年人物,曹操和环夫人之子。

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

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

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施用刑罚又严又重。

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一定会死,琢磨想要反绑双手去自首罪过,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

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自动去自首。


曹冲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啮的一样,假装作不乐意,脸上一副发愁的样子。

曹操问他,曹冲回答说:“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

现在单衣被咬了,所以难过。


曹操说:“那是瞎说,用不着苦恼。

”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责备库吏。

曹冲心地仁爱,识见通达,都像这件事情所表现的那样,本应犯罪被杀,却被曹冲暗中分辩事理而得到帮助宽宥的,前后有几十人。

曹操几次对众大臣称赞曹冲,有想让曹冲继承大业的打算。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冲十三岁时,曹冲得了重病,曹操亲
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

到了曹冲死去时,曹操极为哀痛。

曹丕宽解安慰曹操,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

”一说就流下眼泪,为曹冲聘了文昭甄皇后族中亡女与他合葬,追赠给他骑都尉的官印绶带,命宛侯曹据的儿子曹琮做曹冲的后代。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封曹琮为邓侯。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曹丕追赠谥号给曹冲为邓哀侯,又追加称号为邓公。

公元232年(太和五年),加给曹冲谥号为邓哀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冲
4.曹冲称象的故事
【典故】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

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

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

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订罚斥核俪姑筹太船咖,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

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

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

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

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古文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
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
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5.曹操称象故事越短越好
在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是处于魏、蜀、吴三强鼎立的三国时代。

有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长久居住在中原的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有多重?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回家搬出特制的秤,但大象实在太大了,一站上去,就把秤踩扁了;有人提议把大象一块一块地切下分开秤,再算算看加起来有多重,可是在场的人觉得太残忍了,而且曹操喜欢大象可爱模样,不希望为了秤重失去它。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正想要放弃的时候,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秤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

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沈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

接着,他请大家把在
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望采纳,谢谢)
6.曹冲称象的故事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

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

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的秤来称。

”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

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父亲,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趴在曹操耳边,轻声地讲了起来。

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
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

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

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

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扩展资料: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经专家实地考证,曹冲称象地点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岗村一带。

短文意在称赞曹冲幼时过人的智慧。

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

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可是,在那个年代(公元200年),虽然阿基米德原理已经发现了500年,但这一原理直到1627年才传
入中国,小曹冲不可能知道这个原理,更不用说浮沉条件了。

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

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等量替换法是一种常用到的科学思维方法。

这里再讲一个爱迪生的小故事。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位数学基础相当好的助手叫阿普顿。

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电灯泡的玻璃壳交给阿普顿,要他计算一下灯泡的容积。

阿普顿看着梨形的灯泡壳,思索了好久之后,画出了灯泡壳的剖视图、立体图,画出了一条条复杂的曲线,测量了一个个数据,列出了一道道算式。

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计算,还未得出结果。

爱迪生看后很不满意。

只见爱迪生在灯泡壳里装满水,再把水倒进量杯,不到一分钟,就把灯泡的容积“算”出来了。

这里,爱迪生用倒入量杯里的水的体积代替了灯泡壳的容积,用的也是等量替换法。

取自《三国志》: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
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作者简介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西晋史学家。

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
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

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

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冲称象。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