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OECD转让定价指南
中国转让定价指南

中国转让定价指南中国转让定价指南目录4绪言6第一章中国转让定价制度概述6第一节转让定价概述6一、什么是转让定价6二、关联企业的认定8三、关联企业间交易的类型9四、公平交易原则10第二节中国转让定价立法的历史沿革10一、转让定价法律体系的初步确立11二、转让定价规则的形成16>2三、中国转让定价法律体系的构成14第三节转让定价制度中纳税人的主要义务与责任14一、纳税人的申报义务15二、纳税人的报送资料义务15三、纳税人的举证责任17四、纳税人违反上述义务的责任18第二章转让定价方法18第一节转让定价方法概述18一、经合组织《转让定价指南》的相关规定19二、中国转让定价制度中的相关规定21第二节可比非受控价格法21一、可比非受控价格法的含义21二、可比非受控价格法的适用22第三节再销售价格法22一、再销售价格法的含义23二、再销售价格法的适用24第四节成本加成法24一、成本加成法的含义25二、成本加成法的适用27第五节其他方法27一、交易净利润法28二、利润分割法30第六节中国与经合组织关于转让定价方法规定的差异32第三章关联交易类型——有形资产32第一节概述32第二节制造企业32一、制造企业的类型36二、制造企业关联交易的定价37三、中国关于契约制造商与契约加工商的规定39第三节销售企业39一、销售企业的类型43二、销售企业关联交易的定价44三、市场拓展或维护策略中的定价问题46第四章关联交易类型——无形资产46第一节概述46一、无形资产46二、无形资产的类型48第二节无形资产的所有权48一、法律上的所有权与经济上的所有权49二、集约性所有权、分散性所有权及混合性所有权50第三节无形资产关联交易的类型50一、概述51二、“与实际收益相一致”的原则52三、成本分摊协议57第四节中国关于无形资产关联交易的规定57一、转让定价规则59二、相关法规的规定61第五章关联交易类型——服务61第一节概述63第二节关联企业间服务交易的主要形式63一、集团服务中心提供的“共享服务”64二、契约服务商提供的“专业化服务”65第三节服务交易价格的确定65一、公平交易价格的确定方法67二、公平交易价格的收取方式68第四节中国关于服务交易转让定价的规定68一、服务交易转让定价的验证方法69二、服务交易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法规71三、关于分摊一般管理费和代垫费用的规定72第六章关联交易类型——融资72第一节关联企业间融资交易的形式72一、资金借贷73二、贷款担保74三、融资租赁74四、保理75第二节中国关于关联企业间融资交易的规定75一、转让定价税收法规的规定76二、融资交易的其他相关法规78第七章转让定价税务审计78第一节概述79第二节税务管理机关的审计程序79一、转让定价税务审计程序83二、转让定价审计程序中企业的权利、义务84三、转让定价税务审计的举证责任85第三节转让定价税务审计风险及应对85一、转让定价税务审计相关风险的产生原因86二、转让定价税务审计相关风险的种类88三、转让定价税务审计相关风险的应对91第八章避免双重征税91第一节概述92第二节相互协商程序92一、概述93二、中国的实践和立法94第三节预约定价安排94一、概述95二、中国关于预约定价安排的规定99三、申请预约定价安排的利弊102第九章海关估价中的转让定价问题102第一节概述104第二节关于海关估价中转让定价问题的规定104一、海关估价的基础104二、“特殊关系”的确定105三、海关估价方法108四、海关估价方法与转让定价调整方法的比较109第三节海关对估价中转让定价问题的管理109一、海关对估价中转让定价问题的管理111二、中国海关与税务管理机关之间的协调111第四节海关估价中转让定价问题的新动态111一、特许权使用费问题113二、价格调整问题113三、预约定价问题115第十章关于制定适当的转让定价政策的若干建议116第一节制定适当的转让定价政策116一、确定适当的转让定价架构119二、如何在中国制定适当的转让定价政策120第二节价格调整绪言每当跨国企业集团内部发生资产、资金或者服务等方面的关联交易时,相关主管税务机关都会关注该集团的利润分配情况。
转让定价学习资料全

产产业优惠目录业优惠目录学习导航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了解转让定价纳税调整涉与的原则;●知道关联关系判定的标准;●掌握转让定价分析流程;●熟悉境内税收洼地。
正确认识转让定价一、转让定价基本原理1.什么是转让定价假设某集团有A、B两个公司,A公司在境内,适用税率是25%;B公司在境外,适用税率是15%。
A公司和B公司之间的价格由集团统一控制,即A公司销售给B公司的价格可以人为控制,即为转移定价。
A公司将生产的产品销售给B公司,B公司在境外以200美元的价格将产品销售给第三方。
在整个交付过程中,A公司和B公司是集团内部的交易,B公司和第三方客户是集团外部的交易,集团总共取得的收入是200美元,此时就会涉与A公司和B公司间的利润分配问题。
如果A公司生产产品的成本为80美元,那么在不考虑其他成本(费用)的前提下,集团总共取得的利润是120美元(200美元-80美元=120美元)。
鉴于利润是固定的,而集团内的各个实体(A公司和B公司)之间存在税负差,该集团制订出三个利润分配方案,如图1所示:图1 三个利润分配方案方案一,交易定价为100美元,即A公司销售给B公司的产品定价是100美元。
如果采用该方案,A公司的利润是20美元(100美元-80美元=20美元),B公司的利润是100美元(200美元-100美元=100美元),集团整体税负为20美元(20美元×25%+100美元×15%=20美元)。
方案二,交易定价为120美元,即A公司销售给B公司的产品定价是120美元。
如果采用该方案,A公司的利润为40美元(120美元-80美元=40美元),B公司的利润为80美元(200美元-120美元=80美元),集团整体税负为22美元(40美元×25%+80美元×15%=22美元)。
方案三,交易定价为150美元,即A公司销售给B公司的产品定价是150美元。
如果采用该方案,A公司的利润为70美元(150美元-80美元=70美元),B公司的利润是50美元(200美元-150美元=50美元),集团整体税负为25美元(70美元×25%+50美元×15%=25美元)。
税务评论-OECD转让定价指南系列解读之四 - 避免和解决转让定价争议的管理方法

在没有仲裁程序时,相互协商程序的目的不一定能达成一致,可见,对应调整 不具有强制性。根据税收协定第 9 条规定,税务机关只有当其认为初次调整在原则 和数额上都合理时,才能进行对应调整。对应调整的非强制性确保一国税务机关不 会被迫接受另一国税务机关的随时或反复的调整结果。
一、转让定价合规惯例
税收合规惯例由 OECD 各成员国根据其国内立 法和管理程序制定和实现。各国的国内税收合规惯例 通常包含三个要素:1.减少不合规的机会(例如,通 过征收预提所得税和要求提供信息报告)、;2.为合规 提供积极协助(例如,通过培训和公布指南)以及; 3.对不合格行为加以处罚等。
合规惯例部分主要探讨三大方面,即审查惯例、 举证责任、处罚等问题,以帮助各税务管辖机关按照 对纳税人和其他税务管辖机关都公平的方式执行有 关转让定价准则。
OECD 税收协定范本第 25 条规定了三个可使用相互协商程序的场合。第一个 场合包括―不符合协定规定的征税‖的情况,在这些场合中,相互协商程序通常由纳 税人发起。另外两个场合不一定涉及纳税人,这两个场合涉及―解释或实施本协定‖ 的问题,以及对协定未做规定的情形下,协商如何消除双重征税。
OECD 税收协定范本第 25 条指出,主管当局在两年内未能就解决转让定价争 议达成一致意见,经当事人提出,可使用仲裁程序解决该争议。当某双边税收协定 中没有仲裁条款时,相互协商程序并不能强迫主管当局就税收争议达成一致。即使 双边税收协定中没有仲裁条款,主管当局可以通过双边协定,建立一个类似于仲裁 的程序来解决转让定价争议,例如,欧共体成员国于 1990 年 7 月 23 日签署了多边 仲裁协定来解决转让定价争议,该协定于 1995 年 1 月 1 日正式生效。
OECD转让定价指南解析

2010年版OECD转让定价指南解析杂志:世界税收信息栏目:热难点聚焦期别:,2011年第03期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转让定价指南为各国转让定价税收管理提供了大量指导性的意见,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2010年OECD公布的最新转让定价指南在一些理论问题上进行了澄清,并为进一步降低应用公平交易原则的复杂性做出了尝试。
本文对OECD2010年的转让定价指南进行了全面的解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未来转让定价税收管理将会发生的变化。
1.OECD转让定价指南的背景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财政事务委员会从7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转让定价税收问题,先后发布了《转让定价和跨国企业》(“1979年报告”),《转让定价和跨国企业:三个税收问题》(1984年),《跨国公司与税务机关转让定价指南》(“1995年指南”),并以活页的形式定期发布转让定价的各种研究成果。
这些报告提出并坚持了“公平交易原则”来对转让定价进行调整,其中1979年报告确立了三种传统的以价格为基础的调整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Comparable Uncontrolled Price Method, CUP)、再销售价格法(Resale Price Method, RPM)、成本加成法(Cost-Plus Method, CPM),这三种方法已经成为建立转让定价税制的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1995年报告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交易利润法,包括利润分割法(Profit-Split Method, PS)和交易净利润法(Trade Net Margin Method, TNMM )等以利润为基础的调整方法。
其中,可比非受控价格法是在可比条件下将一项受控交易中转让的资产或劳务的价格与一项非受控交易中转让的资产或劳务的价格进行比较,以后者来判断前者是否符合正常交易价格的方法。
再销售价格法指将购自关联企业的产品转售给一个无关联企业的销售价格来调整受控价格的方法,即从关联企业买方转售给无关联企业买方的价格入手,从中减去合理的毛利额,倒算出关联企业卖方的正常交易价格。
《oecd 转让定价指南》 四分位的使用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一个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化的国际组织。
OECD制定了许多国际税收标准和准则,其中包括转让定价指南(Transfer Pricing 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ax Administrations)。
转让定价指南是OECD于1979年首次发布的,并且经过多次修订和更新,最新版本于2017年发布。
转让定价指南旨在帮助企业和税务机关处理跨国企业内部交易的定价问题,以确保这些交易符合公平市场价值,同时避免利用定价策略逃避税务。
OECD转让定价指南鼓励各国政府和企业在处理跨国企业内部交易问题时遵守四个基本原则:1. 一致性原则:内部交易应当按照市场条件进行定价,就好像这些交易是与独立企业进行的一样。
这意味着内部交易的定价应当与类似的独立企业的交易一致,并且应当使用与外部市场相同的定价方法。
2. 比较原则:企业应当使用独立企业的相似交易来作为参照,以确定内部交易的定价是否合理。
如果内部交易的条件与独立企业的交易条件相似,那么这种定价方法是合理的。
3. 其他原则:除了上述基本原则外,OECD转让定价指南还包括其他一些有关内部交易定价的细则和指导,例如企业应当保留充分的文件记录以证明其内部交易定价的合理性等。
4. 四分位使用:OECD转让定价指南还提出了使用四分位定价方法来处理内部交易定价的问题。
四分位定价方法是一种基于分位数的定价方法,它主要将内部交易所涉及的交易定价与市场条件进行比较,以确保内部交易不会被低估或高估。
使用四分位定价方法来处理内部交易定价问题有以下几个优点:1. 客观性:四分位定价方法是一种基于市场数据的定价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地确定内部交易的定价水平,避免了仅凭企业自身的经营数据进行定价决策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2. 可比性:四分位定价方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可比的市场数据,这些数据有利于企业更全面地了解市场状况,提高内部交易定价的准确性。
转让定价调整的具体方法——美国和OECD转让定价规则比较研究之三

济环境中的细微差别.也会实质
,时析分性比可行进存外此
和整完的据数用所虑考分充要还 准确程度.眦及为使用这利r力。
剖地影响非受控交易的价格,因
此水方法下的可比性.依赖于这 赖依或,性似相度高有具桊因雌
。度程靠可的提前定设做所法 开公从以可据数格价控受非比可 交易所或}瞳价媒介获得,但必额
之易交控受与易交控受非项某 、异差的格价响影会在存不,间 或者两者之间只有一些细微岫差 参照的非受控交易并应用前进关 于可比性的分析思路。所有的比 特萼日f,虑考“于须必都素因较
生相同的净利水平,而同样生产 经营相同的产品或服务也可能产 生不同的净利水平;对比营业费 用毛利牢等毛利指标.净利指标 较少地受功能差异的影响.,功能 差异往往就反映在营业费用的不 同之中.水利是毛利扣除营业费 用后的余额.同样的功能可能产 生不同的净利,不同的功能可能 导致相同的净利水平。因此这一 方法可用于对涉及无形资产交易 等交易对象的性质、功能存在较 大特殊性的受控交易结果的评价 和调档。o 交易挣利洁也存在不足之 扯。由j二营_n利润不仅曼价格 因求帕雌响.迁通常曼州垃谢 管理水半.新的竟牛对手的威 胁.替代产品的威胁、二L厂和 世需新lH不同而产牛的成本结 构、自辨资盘和贷教比例所反 映的资本结构、经传经验等非 价格、非市场因泰的影响.而 其中的每一个因絮又受到其它因 索的彤响.如竞争对手的威胁 程度又是由产品的质量花色品 种、政府补贴程度等决定的。而 对这些因索进行差异分析并决定 调整通常有较大的困难。这就 使得可比陛分析的可靠性降低, 从而使应用交易净利法来}平价受 控交易是否符合正常交易原则的
能不在被试验方和可比方财务报
告中明确记录的部分。营运资产 必须姒年初和年终价值的平均值 来衡量,除非这一年使用年平均
oecd转让定价指南 中英文对照

oecd转让定价指南中英文对照1.1.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国际一致的转让定价框架,以解决相关当事方之间涉及转让定价的问题。
The purpose of these Guidelines is to provide an internationally agreed framework for transfer pricing which will assist tax administrations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rm’s length principle.1.2. 当地监管机构应该考虑本指南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它们如何在特定情况下解决转让定价问题。
Local regulatory authorities should consider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es set out in these Guidelines, and how they can be applied to resolve transfer pricing issues in specific cases.2. Scope of the Guidelines 适用范围2.1.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相关当事方之间的转让定价问题。
These Guidelines apply to all transfer pricing issues between associated enterprises.2.2. 相关当事方是指相互具有直接或间接控制、管理或资本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企业。
Associated enterprises are enterprises that are under the direct or indirect control of the same person(s) or enterprise(s).2.3. 本指南涉及的转让定价问题包括跨国企业内部的物品、服务、资产或权利的转让、使用或授权。
转让定价

转让定价百科名片转让定价转让定价(Transfer Pricing)是指关联企业之间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等时制定的价格。
在跨国经济活动中,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的转让定价进行避税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税收逃避方法,其一般做法是:高税国企业向其低税国关联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时制定低价;低税国企业向其高税国关联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时制定高价。
这样,利润就从高税国转移到低税国,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减轻其税负的目的。
转让定价转让定价方法的重要性转让定价方法的选择转让定价转让定价方法的重要性转让定价方法的选择转让定价概念转让定价管理是指税务机关按照所得税法第六章和征管法第三十六条的有关规定,对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审核评估和调查调整等工作的总称。
重要性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跨国公司或集团公司内部的交易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营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而公司集团内部交易的定价问题,无论对于企业还是税务机关都是转让定价研究的核心内容。
新颁布的《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四章就转让定价方法的重要性及其选择作出了明确规定。
转让定价方法的重要性首先转让定价方法对于制定和验证企业间关联交易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转让定价方法是验证关联交易是否合理的关键指标。
《办法》明确要求:“企业发生关联交易以及税务机关审核、评估关联交易均应遵循独立交易原则,选用合理的转让定价方法”。
也就是说,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制定和评估关联交易定价时,都应遵循这些转让定价方法。
同时,转让定价方法还是进行可比公司筛选以及经济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转让定价方法是进行关联交易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1)进行关联交易分析时,选取不同的转让定价方法会导致验证结果可能出现很大差别。
比如基于价格的成本加成法,关注的重点是成本加成一定的毛利润,而基于利润的交易净利润法需要同时考虑期间费用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
OECD转让定价指南(ppt 146页)

OECD转让定价指南(ppt 146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OECD转让定价指南前言:1. 近20年来,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急剧增强。
这部分地反映出各国经济与技术进步的结合在加强,特别在通讯领域更是如此。
由于不能孤立地看待一国关于跨国公司的税收政策,而必须将其置于广阔的国际范畴中加以讨论,因此跨国公司的增长不仅对税务机关而且对跨国公司本身提出了日益复杂的税务问题。
2. 这些税务问题,无论对税务机关还是跨国公司而言,主要源于实践中的困难,即出于税收管辖权的考虑,对跨国集团中某一公司或常设机构的收入与费用难以确定,这种情况在跨国集团的经营运作高度一体化时尤为突出。
3. 对跨国公司而言,要遵从因国而异的法律和管理要求,还会遇到其他问题。
相对于单一企业在单一税收管辖权下的运营,对(不同管辖权下)不同管理要求的遵从,会给跨国公司带来更重的负担,导致其承担更多的遵从成本。
4. 对税务机关而言,在政策和实践两方面都会遇到具体问题。
在政策方面,各国要相互协调其合法征税权,避免对同一所得因一个以上税收管辖权的存在而被重复征税,合法征税权是基于纳税人收入和成本相抵后的利润所得并且这种所得能够被合理判定产生于该国境内。
双重或多重征税会对跨国商品交易和劳务交易以及资本流动产生阻碍。
在实践方面,一国对跨国收入和费用的分配,会因难以获得其管辖权之外的相关资料而受到阻碍。
5. 从根本上说,各国所坚持的征税权取决于其税收体制是采取居民依据的税收体制、还是收入源泉依据的税收体制、还是两者并举。
在居民依据的税收体制下,一国会将其税收管辖权范围内的任一居民(包括居民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收入,包括产生于该国境外的收入,均纳入其税基。
在收入源泉依据的税收体制下,一国会将产生于其税收管辖权范围内的所有收入纳入其税基,而不考虑纳税人的居民身份。
当对跨国公司行使征税权时,经常把这两种征税依据结合在一起运用,将跨国公司内的每一个企业都看作一个独立实体来行事征税权。
【致同税务】OECD发布《转让定价指南》(2022年版)

【致同税务】OECD发布《转让定价指南》(2022年版)2022年1⽉20⽇,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跨国企业与税务机关转让定价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转让定价指南》(2022年版)”)。
《转让定价指南》是由OECD所有成员国在关于如何确定跨境转让定价⽅⾯所形成的共识。
“独⽴交易原则”依然是《转让定价指南》(2022年版)的核⼼宗旨,各国税务机关将根据独⽴交易原则的具体要求对跨国企业跨境关联交易定价进⾏分析评估。
《转让定价指南》(2022年版)在2017年版的基础上,主要对《交易利润分割法的应⽤指南》、《关于难以估值的⽆形资产税务管理应⽤指南》、《⾦融交易转让定价指南》进⾏了补充修订。
2022版《转让定价指南》主要修订内容提要交易利润分割法2018年OECD发布的《应⽤交易利润分割法的修订指引》(以下简称“PSM指引”)被纳⼊《转让定价指南》(2022年版),取代了先前第2.114-2.151段(第⼆章第三部分第C节)和第⼆章附录II的内容。
PSM指引提出了存在以下三种情况时,利润分割法可能是最合适的转让定价⽅法:1.交易各⽅都作出了独特且具有价值的贡献(独特且具有价值的贡献不仅涵盖使⽤的资产(例如⽆形资产),也包含执⾏的功能);2.商业运营⾼度整合,即交易各⽅承担的功能、风险和使⽤的资产存在相互联结,因此各⽅的贡献⽆法被单独可靠地衡量;3.交易各⽅共担重⼤经济风险或各⽅分别承担密切相关的风险。
《转让定价指南》(2022年版)分别对以上三种情况进⾏了举例说明。
难以估值的⽆形资产2018年OECD发布的《关于难以估值的⽆形资产税务管理应⽤指南》(以下简称“HTVI指南”)被纳⼊《转让定价指南》(2022年版)在第六章附录⼆。
HTVI指南遵循了BEPS第8-10项⾏动计划报告中对于HTVI的定义,难以估值的⽆形资产(以下简称“HTVI”)是指关联交易涉及具有以下特征的⽆形资产或⽆形资产权利:(1)不存在可靠的可⽐对象;(2)被转让的⽆形资产可能产⽣的未来现⾦流和收⼊预测、或者⽆形资产价值评估所基于的假设具有⾼度不确定性。
国际税收-第七章-转让定价课件

国际税收-第七章-转让定价
17
(二)非税务原因 5
1.扶植国外新建公司,增强竞争优势
Ø 母公司往往压低对子公司的商品售价或收费标准,降低子公司的 成本,增强其竞争能力;
2.调节子公司的利润水平,为了某些特殊目的,可以人为 的提高或降低其利润率;
Ø 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参与到何种程度时二 者间构成关联企业没有具体规定,给实践带来了困难,因此, 仍需要结合各国具体的国内法来考察此问题。
国际税收-第七章-转让定价
4
三、国际通用的界定关联企业的方法
(一)股权测定法
1.通过企业间相互控股比例来看是否构成关联企业,是比 较典型和普遍常用的方法;
3.企业与另一企业之间借贷资金占企业自有资金50% 或以上,或企业借贷资金总额的10%由另一企业担保 ;
4.企业的董事或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一半以上或一名常
务董事是由另一企业委派;
国际税收-第七章-转让定价
8
5.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由另一企业提供特许权利 (包括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等)才能正常进行 ;
6.企业生产经营购进的原料、零部件等由另一企 业所供应并控制;
3.转移资金,多得补贴与退税
Ø 外汇管制下,外国母公司高价提供劳务或产品给子公司调出资金 Ø 出口时,跨国公司可以抬高出口给关联企业物资价格,多获得补
贴和退税
4.避免外汇风险,避免外国货币贬值,套汇的方式
5.加速成本回收和利润汇回
Ø 当投资前景不光明时,母公司提高对子公司供货价格和劳务收费 标准,压低子公司对母公司的收费,提前收回成本。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机制ppt课件

主要特点:该价格不受市场一般供求关系 的影响,不是独立各方在公开市场上按独 立核算原则确定的价格,而是以跨国公司 全球战略和谋求全球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由跨国公司总部最高管理人员在综合分析 评价交易双方所在国的外汇政策、税收政 策、利率水平、经济环境、政治气候等因 素以及所属子公司的盈利能力等之后确定 的价格。
这些规定构成了德国实质课税原则的主要 内容。
26
5、转让定价的原则 (1)公平独立核算原则 一是公民管辖权原则 亦称“国籍管辖权”。按照属人原则确立
的税收管辖权。它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公 民来自世界范围的全部所得行使的征税权 力。
27
它强调按纳税人的公民身份,即国籍来行 使税收管辖权。
48
利润分割法分为一般利润分割法和剩余利 润分割法。
一般利润分割法根据关联交易各参与方所 执行的功能、承担的风险以及使用的资产, 确定各自应取得的利润。
剩余利润分割法将关联交易各参与方的合 并利润减去分配给各方的常规利润的余额 作为剩余利润,再根据各方对剩余利润的 贡献程度进行分配。
49
三、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财务功能及其制约因素 (一)财务功能 1、全球化的资金运作 通过转让定价,提前抽回受到东道国外汇管制的
10
(三)转让定价产生的客观基础 1、跨国公司雄厚的实力 生存空间优势 业务流程的动作优势 有效规避风险的能力 超前的战略眼光
11
2、跨国公司组织管理的控制手段 转让定价机制作为一种对跨国公司庞大的
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的作用更加 明显。 一方面可以使子公司更有效地创造利润 另一方面也使跨国公司整体得到利益
并根据各国之间签署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中所规定的条款和机制,尽可能消除双重 征税的影响
OECDTRANSFERPRICING:经合组织转让定价

GUIDANCE ON APPLICATION OF ALP
•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comparability (Par. 1.15 et seq.)
• Property or services transferred
• Functions, assets, risks • Contractual terms • Economic circumstances • Business strategies
ROLE OF TP GUIDELINES
• Resolution of Art. 9 cases in CA (Preface Par. 17; Treasury Press Release, 7/28/95).
• Domestic law model • ALP guidance. • T/P responsibility to
OECD TRANSFER PRICING 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AX ADMINISTRATIONS
STEVEN A. MUSHER DEPUTY ASSOCIATE CHIEF COUNSEL
(INTERNATIONAL-TECHNICAL)
SELECTION OF TPM
• Transactional profit methods – P/S and TNMM, “last resort”
• If traditional method cannot be reliably applied alone/at all
• Or, by agreement • See Pars. 3.50-51
OECD《预约定价安排指南》述评

人同时向另一方当局提供资料,或一方当局向另一方当局准备或传递信息或可能
时举行联合会议完成。纳税人对资料应作必要的翻译以备必要时不会耽搁。在当
局对建议进行审查与评估时,在方便的情况下纳税人应可与当局进行协商并被告 知进展情况。 有不少国家倾向于一开始就充分参与多边安排的进程,并与另一方当局密切合 作。另外一些国家宁愿在接近完成时才参与对建议的审查与评估。经合组织主张 所有当局在早期阶段就进行参与,以使进程效率最大化,并在达成协议时阻止不 必要的耽搁。 税务当局应尽早开展相互协商谈判。当局应就谈判官员的指定、信息交换、对 建议的审查与评估、进一步商谈以及达成适当协议的日期的临时计划进行讨论与 协调,制定行动计划。经验表明,当局间尽早经常讨论有助于避免不愉快的意 外。 多边安排的达成属于政府与政府间的事情,纳税人的作用更加有限。在讨论期 间,纳税人也可能会应要求回答一些事实性的问题。纳税人应避免提供新的事实 信息或作补充说明,以免延迟决定的作出。 纳税人或税务当局可以随时从多边安排程序中退出。然而,经合组织并不鼓励 这种退出,尤其是在后期退出,且没有适当的理由。因为这种退出会造成资源的 浪费,一旦多边安排的请求被撤回,除非国内法律有规定,纳税人和税务当局之
税务当局一旦收到纳税人的建议,他们就应共同努力进行审查、评估与谈判。
多边安排的签订过程可分二个阶段,即事实的发现、审查与评估和当局的评论。
在审查期间,税务当局应采取任何适当的步骤开展相互协商程序。这一程序包括 但不限于要求提供与审查和评估有关的进一步资料、现场调查和必要的专家参 与。当局还可要求从其它来源获得的资料,如关于可比纳税人的资料等。 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使参加多边安排的税务当局获得谈判所需的有关资料、数 据和分析。当一方当局从纳税人处获得有关额外资料,该当局和纳税人均应确保 另一方当局也可获得这些资料。当局间可就此规定一保证机制。 由于多边安排往往涉及到纳税人提供的关于将来的商业信息,因此该信息的保 密更加重要。当局应确保纳税人提供的资料将得到与其他纳税人可获得的同样的 国内法律的保护,而且在当局间根据协定条款相互交换信息时,他们也只能根据 协定的规定予以披露。 一般而言,当局(必要时,可由其他有关专家予以帮助)可对纳税人的建议同时 进行独立地审查与评估。然而,在适当的情况下,当局进行某种程度的联合以对 事实进行发现会更加有效。联合形式可多种多样,从临时会议或实地考察到作出 联合报告等。 为了加速进程,在当局开始谈判前,纳税人应负责保证当局能了解到相同的事 实,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全部资料,并对问题有全面的了解。这一问题可通过纳税
OECD转让定价指南

OECD转让定价指南OECD转让定价指南前言:1. 近20年来,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急剧增强。
这部分地反映出各国经济与技术进步的结合在加强,特别在通讯领域更是如此。
由于不能孤立地看待一国关于跨国公司的税收政策,而必须将其置于广阔的国际范畴中加以讨论,因此跨国公司的增长不仅对税务机关而且对跨国公司本身提出了日益复杂的税务问题。
2. 这些税务问题,无论对税务机关还是跨国公司而言,主要源于实践中的困难,即出于税收管辖权的考虑,对跨国集团中某一公司或常设机构的收入与费用难以确定,这种情况在跨国集团的经营运作高度一体化时尤为突出。
3. 对跨国公司而言,要遵从因国而异的法律和管理要求,还会遇到其他问题。
相对于单一企业在单一税收管辖权下的运营,对(不同管辖权下)不同管理要求的遵从,会给跨国公司带来更重的负担,导致其承担更多的遵从成本。
4. 对税务机关而言,在政策和实践两方面都会遇到具体问题。
在政策方面,各国要相互协调其合法征税权,避免对同一所得因一个以上税收管辖权的存在而被重复征税,合法征税权是基于纳税人收入和成本相抵后的利润所得并且这种所得能够被合理判定产生于该国境内。
双重或多重征税会对跨国商品交易和劳务交易以及资本流动产生阻碍。
在实践方面,一国对跨国收入和费用的分配,会因难以获得其管辖权之外的相关资料而受到阻碍。
5. 从根本上说,各国所坚持的征税权取决于其税收体制是采取居民依据的税收体制、还是收入源泉依据的税收体制、还是两者并举。
在居民依据的税收体制下,一国会将其税收管辖权范围内的任一居民(包括居民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收入,包括产生于该国境外的收入,均纳入其税基。
在收入源泉依据的税收体制下,一国会将产生于其税收管辖权范围内的所有收入纳入其税基,而不考虑纳税人的居民身份。
当对跨国公司行使征税权时,经常把这两种征税依据结合在一起运用,将跨国公司内的每一个企业都看作一个独立实体来行事征税权。
OECD成员国选择这种独立实体征税法作为最合理的方法,既能够获得公平结果又使双重征税风险降低到最小。
OECD范本中转让定价方法

OECD范本中转让定价方法近40年来,国际贸易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双重征税问题日显突出。
为了解决各国税务当局之间、税务当局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税务争端,196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并公布了《关于对所得和资本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简称《OECD范本》。
随着国际经济形式发展,《OECD范本》也经历过多次修改,使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较大的灵活性,并已被大部分国家所采用。
OECD认为,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每个企业都应视为独立的实体,因此为了将独立实体法应用于集团内部交易,对集团各成员的征税必须建立在成员都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相互进行交易的基础上。
但是跨国公司集团为了集团的整体利益,往往对各成员间设定特殊的有别于独立企业之间的交易条件,这不同程度的导致各国的税收利益受到影响,为了消除这种影响,OECD成员国采用了独立交易原则。
这一原则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赞同和采用。
OECD范本第1章第一段第9条规定:“如果两个企业之间的商业或财务关系不同于独立企业之间的关系,因此,本应由其中一个企业取得,但由于这些情况而没有取得的利润,可以计入该企业的利润,并据以征税”。
因此,为了确定关联企业设定的条件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OECD范本介绍了两大类的转让定价方法:价格法和利润。
其中价格法包括:1,可比非受控价格法、2,再销售价格法、3,成本加成法;利润法包括:1,利润分割法2,交易净利润法。
我国《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第二十一条规定转让定价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净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和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
这些方法与OECD介绍的转让定价方法是一致的。
下文就这五种转让定价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可比非受控价格法【Comparable uncontrolled price method】可比非受控价格法(CUPM)是在可比条件下将一项受控交易中转让的资产或劳务等的价格与一项非受控交易中转让的相同或类似资产或劳务等的价格进行比较,以后者来判断前者是否符合正常交易价格的方法。
经合组织转移定价指南2011版

现行OECD准则包含的内容可分成以下章节:-公允原则-转让定价方法-可比性分析-避免和解决转让定价冲突的行政方法-资料-无形资产的特别注意事项-集团内部事务的特别注意事项-出资协议-业务重组的转让定价总体而言,第一章笼统介绍公允原则的属性、应用指导和可比性分析的重要性。
第二章规定可用来测试受控交易公允原则的转让定价方法.第三章详细介绍执行可比性分析,可比对象的选择,可比性的调整和公允原则的范围。
第四章介绍处罚、调整和避免双重征税和其他问题的步骤。
第五章介绍纳税人在设定转让价格时应当考虑的信息类型,纳税人在税务机关要求下应当保留和制订的文件。
第六章到第八章介绍在对待无形资产时需考虑的特殊事项,按照公允原则在申请框架制订集团内部服务和出资协议。
第九章介绍2010年准则包括业务重组的转让定价。
本章将介绍风险分担是否符合公允原则,风险分担产生的影响,公允原则对重组本身的补偿作用,例如有形和无形资产的转让,重组之后的交易报酬,交易可能被税务机关忽视或重新定性的情况.除OECD准则外,辅助转让定价工作的其他重要OECD文件包括:OECD税收协定范本(“OECD范本”)5,及其相关评论和报告,例如第7条和第9条的应用评论和“常设机构利润归因"报告。
OECD还公布了有关准则和转让定价领域不同方面的结论报告.独立交易原则准则第一章B部分支持公允原则,指导纳税人如何确保其受控交易符合该标准。
前提是要接受审查的转让价格,必须与非关联方在可比情况下参与相同交易可能承担的定价一致。
准则认为,如果受控和非受控交易的“经济相关特征”具有可比性,那么非受控交易的结果可以作为有用的参考基准。
最后,本节指出由非受控交易产生的系列价格或利润可以用来演示对公允原则的遵从情况。
依照基本原理,准则指明公允原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税收处理的公平性。
由于公允原则使关联企业和独立企业处于更平等的税收基础,从而避免税务上的优势或劣势导致这两种实体的相对竞争地位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OECD转让定价指南OECD跨国企业与税务机关转让定价指南2010-04-12 15:32OECD转让定价指南的作用与地位OECD跨国企业与税务机关转让定价指南是由OECD所有成员国在关于如何确定跨境转让定价方面所形成的共识。
OECD理事会的一项建议正式通过了该指南。
虽然这项建议在法律方面并不具有约束力,但各国均已同意按照所适用的双边协定在其相互协商程序中遵循该指南的要求。
同时鼓励各国使其在国内的做法与指南相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产生争议的可能性。
对该指南还会随时进行修订。
而且,财政事务委员会已经决定对各国在转让定价方面的实践和立法进行监控,以便确定指南是否得到了恰当的贯彻,以及是否需要修订。
公平交易原则一、公平交易原则的表述OECD税收协定范本第9条第一节有关于公平交易原则的规范性表述,已构成OECD成员国以及越来越多的非成员国(地区)关于双边税收协定的基础。
第9条规定:如果两个企业之间的商业或财务关系不同于独立企业之间的关系,因此,本应由其中一个企业取得,但由于这些情况而没有取得的利润,可以计入该企业的利润,并据以征税。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实践证明,公平交易原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很有效地发挥作用。
例如,在许多涉及商品买卖和资金借贷的个案中,可以很容易地从可比独立企业在可比情形下进行的可比交易中找到公平交易价格。
但是,公平交易原则在应用于一些重要个案中时,遇到了十分困难和复杂的情形。
二、运用公平交易原则的指导原则(一)可比性分析决定可比性的因素:1(财产或劳务的特征。
造成其在公开市场中的价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资产或劳务具体特征的差异。
因此,在决定受控交易与非受控交易的可比性时,比较这些差异是有用的。
一般来说,被转让的资产或劳务特征的相似性,在比较受控交易与非受控交易的价格时最为重要,而在比较利润时就相对次要一些。
需要重点考虑的特征包括:在转让有形资产的情况下,该资产的物理特征、质量和可靠性、可获得性和供应量;在提供劳务的情况下,劳务的性质和范围;在转让无形资产的情况下,交易的形式(如使用权许可或销售)、资产类型(如专利权、商标或专有技术)、保护的期限和程度、使用该资产的预期利益。
2(合同条款。
在公平交易中,交易的合同条款通常直接或间接地决定责任、风险和收益在交易各方之间的划分。
在独立企业的交易中,双方利益的不一致会确保它们相互以合同条款制约对方,且一般仅在为了双方共同利益时,双方才会对合同条款不予执行或加以修改。
而关联企业间可能不存在这样的利益分歧,因此必须考察合同双方是否遵守合同条款,或者各方行为是否表明合同条款仅作为表象,导致合同事实上并没有被执行。
在这些情况下,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分析以确定真正的交易条款。
3(经济情形。
即使是对于包含相同商品或劳务的交易,公平交易价格会因市场不同而不同,因此,为了实现可比性,就要求独立企业与关联企业运作的市场是可比的,市场间的差异对价格不产生实质性影响,或可以进行恰当的调整。
作为第一步,重要的是,从考虑可获得替代商品或劳务出发,确认相关市场。
与确定市场可比性有关的经济情形,包括地理位置、市场大小、市场竞争程度和买卖双方的相对竞争地位、替代商品或劳务的可获得性(及其风险)、整个市场以及(有关)特定区域内的供求水平、消费者购买力、政府制定的市场规则的性质和范围、生产成本(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成本)、运输成本、市场经营环节(如零售或批发)、交易日期及时间等。
4(经营策略。
针对转让定价的目的确定可比性时,对经营策略也必须加以考虑。
另外,可能还有考虑这些经营策略是否由跨国企业集团或该集团中某一独立行动的成员制定,以及为了贯彻执行这些经营策略,集团内其他成员参与的性质和程度。
经营策略也包括市场渗透计划。
企业如果想进入某一市场或扩大其市场份额,可能在短期内使其商品定价低于同一市场其他可比商品的价格。
(二)确认实际已发生的交易与互不相关的企业相比而言,关联企业能够订立更加多种多样的合同和协议,因为关联企业间往往不存在独立企业间通常的利益冲突。
的确,关联企业间可以并经常缔结具有特殊性质的协议,这种协议在无关的企业间不会或极少出现。
这可能出于各种经济、法律或财务上的原因,依具体个案的情形而定。
而且,跨国公司内部的合同可以根据其整体策略的需要,很容易地被变更、中止、延期或终止,甚至还可以追溯性地作出这些变动。
在这种情况下,税务机关应用公平交易原则时,就必须确定隐藏在合同安排之后的重要实质。
(三)公平交易值域的运用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应用公平交易原则可以得到一个数据(如价格或利润),利用这个数据能够最可靠地确定受控交易的条件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
但是,由于转让定价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在很多情况下,应用一种或几种方法会产生一个数据范围,在此范围内的数据相对同样可靠。
如果受控交易的相关条件(如价格或利润)处在公平交易值域中,就不需要做任何调整。
如果受控交易的条件(如价格或利润)处在税务机关确定的公平交易值域之外,那么,纳税人应有机会提出论据表明其交易条件符合公平交易原则,且公平交易值域包含其结果。
如果纳税人不能确证该事实,税务机关就必须按公平交易值域来决定如何对受控交易的条件作出调整。
可以说,值域中的任何一点都满足公平交易原则。
(四)多年度数据的运用为了对受控交易的事实或情形有全面的了解,通常要对调查年度以及以前年度的数据进行考察。
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将揭示出对转让价格的确定已经产生影响(或应该产生影响)的事实因素。
(五)亏损当一个关联企业始终亏损,而跨国公司集团整体却赢利时,这个状况会引发对转让定价问题的具体调查。
跨国公司集团中的亏损企业与其集团中的赢利成员开展业务,这个事实提醒纳税人或税务机关需要对转让定价进行审查。
跨国公司集团中的亏损企业,作为集团中的一个成员,它并未通过其活动取得与集团的利益有关的利益,或者获得到的任何集团给予它的适当补偿。
因此,解决这类转让定价问题的一个方法是,按公平交易原则,将该亏损企业视同得到了独立企业能接受的劳务收费。
(六)政府政策的影响当一国阻止或“妨碍”一个关联企业向另一个关联企业支付一定额度的款项,或者一个关联企业按公平交易协议向另一关联企业收取一定额度的款项时,就会产生特别的问题。
作为通行的规则,当政府干预(在法律和事实上)同样适用于关联企业间交易和非关联企业间交易时,如果这一问题出现在关联企业之间,其在税收方面的处理方法应和针对独立企业间交易采用的方法相同。
但是,当政府干预仅适用于关联企业交易时,对此问题就没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
如果某关联企业在其税务计算中要求扣除被阻止的支付,那么,另一关联方就应有相应的收入。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纳税人将来自于关联企业的被阻止的支付做有别于来自于独立企业的被阻止的支付的处理。
(七)刻意抵消刻意抵消是关联企业有目的包含在受控交易条款中的抵消。
当一个关联企业向集团内另一关联企业提供某种利益,该利益因作为回报从后者得到的其他利益中获得一定程度的平衡时,就出现了刻意抵消。
从税收角度来看,对刻意抵消的承认并不会改变受控交易必须符合公平交易原则这一基本要求。
纳税人应披露其与关联企业间在两个或更多的交易中存在刻意抵消的事实,并证明(或承认它们有相关证明文件,并进行了足够的分析以表明)在考虑了刻意抵消后,企业申报纳税时,其受控交易条件符合公平交易原则。
(八)海关估计的运用从整体上来说,许多海关管理部门把公平交易原则用作比较关联企业进口货物价值与独立企业进口类似货物价值的原则。
但是,无论税务机关还是海关官员都是在货物转让或进口这一时点确定其价值(对税务机关而言,这一时点通常是转让合同签订时,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与转让时点相一致)。
因此,由于海关估计在(或大约在)转让发生当时确定,它有助于税务机关评价受控交易转让价格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
特别是海关官员还可能掌握纳税人有关转让定价方面的同期证明文件(如果纳税人编制了这些文件)。
(九)转让定价方法的运用事实上,公平交易原则不要求应用一种以上的方法,对这种处理方式的过分依赖会给纳税人造成极大负担。
在某些情况下,对方法的选择可能不是直截了当的,一开始可能需要考虑几种方法,但通常会选出一种方法,能够最恰当地估算出公平交易价格。
然而,在一些疑难案例中,没有哪种方法是令人信服的,就需要采取灵活的方式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产生的证据。
在这些情况下,应结合具体个案的事实和情形、可得到的各种证据以及所考虑的各种方法的相对可靠性,努力得到从实际角度令有关各方满意的符合公平交易原则的结论。
不可能制定出适用于所有情况的具体规则。
一般来说,交易各方应该理解各种方法都不尽精确、倾向于更高程度的可比性以及与交易更直接更紧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一个合理的折中。
传统交易方法与其他方法一、传统交易方法(Traditional Transaction Methods)(一)与OECD范本第9条的关系(Relationship to Article 9 of OECD Model Convention)正如OECD税收协定范本第一章第9条所规定的,“如果两个企业之间的商业或财务或财务关系不同于独立企业之间的关系,因此,本应由其中一个企业取得,但由于这些情况而没有取得的利润,可以计入该企业的利润,并据以征税”。
对第一段第9条的注释表明,“如果由于企业间存在特殊关系,其次财务账目不能反映企业发生在该国真实的应纳税利润时,第一段授权税务当局调整该[关联]企业的账务,以计算应纳税额”。
所谓“真实的应纳税利润”,是指在不存在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的条件下,本应可以获得的利润。
注释强调,第9条不适用于按照“正常的公开市场交易条件(依据公平交易原则)”进行的交易;“只有当两个企业设定了特别的条件时”,才需要调整账务。
因此,与第9条相应的问题就是,关联企业的商业或财务关系中存在的条件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或者相反,有一个或多个“特别的条件”存在(即有不符合公平交易原则的条件存在)。
确定关联企业设定的条件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最直接的方法,是将这些企业在其进行的交易中收取的价格与在独立企业间进行的可比交易中收取的价格进行比较。
这种方法最为直接,是因为受控交易价格与可比非受控交易价格之间的任何差异一般都可直接归因于企业间设定的商业和财务关系;可以直接用可比非受控交易的价格替换受控交易的价格来确立公平交易条件。
(二)传统交易方法的种类(Types of Traditional Transaction Methods)1(可比非受控价格法[comparable uncontrolled price(CUP)method]可比非受控价格法(CUP法)将在受控交易中针对所转让的财产或服务而确定的价格与在可比情形下进行的可比非受控交易中针对所转让的财产或服务而确定的价格加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