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优势与杂交育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7.7)--杂种优势育种
第七章 杂种优势育种1. 比较有性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育种的主要异同点?参考答案:2. 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有哪些?试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参考答案:度量方法有中亲优势、超亲优势、超标优势、杂种优势指数等。
中亲优势是F1的某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P2)同一性状的平均值(中亲值,MP)差数的比率。
适用于双亲某性状差异不太大的情况。
超亲优势是用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的平均值(Ph)作为衡量标准,衡量F1与高亲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适用于双亲某性状差异较大时的情况。
超标优势是用标准品种(生产上正在使用的同类型的主栽品种)同一性状的平均值作为度量标准,衡量F1平均值与标准品种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适用于F1主要性状与生产主栽品种为同一类型的情况。
杂种优势指数是用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度量F1超过双亲平均值的程度。
3. 配合力有哪些测定方法?试述各自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参考答案:配合力的主要测定方法有顶交法、不等配组法和半轮配法。
(1)顶交法:需要配制和比较的组合数少,试验结果便于被测自交系间相互比较,方法简单易行;但不能分别测算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所得数据是各被测验者与这一特定测验者的配合力,结果代表性差。
适用于早代的配合力测试比较,可及时淘汰株系及测验者为最后配置杂种一代时亲本系统之一的情况。
(2)不等配组法: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只要每一个亲本配制两个以上组合,就能计算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但当有些自交系所配组合数目过少时,计算结果可靠性差。
适用于亲本材料较多,而条件所限只能在少数组合间比较的情况和育种原始材料刚开始进行自交系选育时。
(3)半轮配法:可了解某种作物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究竟主要取决于g.c.a还是s.c.a?可以使育种者较准确的选出优良组合;但所配组合数较多,工作量大,当有些组合正反交在个别性状上有差异时,半轮配法不能测出。
属轮配法的一种,应用普遍。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杂交
第一节 杂交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 杂种优势的利用 第三节 杂交育种
第九章 杂 交
第一节 杂交的概念和作用
杂交: 遗传学中一般把两个基因型不同的 纯合子之间的交配叫做杂交。在畜牧生 产中,杂交是指不同种群(种、品种、 品系或品群)之间的公母畜交配。
第九章 杂 交
杂交的遗传效应 1、群体杂合体频率增加、非加性效
3、杂交优势的利用 (1)亲本的选优提纯 (2)杂交组合的选择 (3)杂交工作的组织
第九章 杂 交
二、配合力测定与杂种优势的度量 1、配合力测定: 是指种群通过杂交能够获得
杂交优势的程度。 (1)一般配合力:一个种群与其它各种群杂 交所能获得的平均效果。由加性基因所形成。 (2)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种群之间杂交所 能获得的超过一般配合力杂种优势。由非加性 基因所形成。
3、育成杂交 用两个或三个以上的品种 进行杂交以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叫育成杂交。
第九章 杂 交
二、杂交育种的步骤
1、杂交创新阶段 2、自繁定型阶段 3、扩群提高阶段
第九章 杂 交
A与B两个种群的特殊配合力
= F1(AB)- ½[F1(A)+ F1(B)]
2、杂种优势的度量
H = (F1平均 – P平均)/P平均 x 100%
第九章 杂 交
三、提高杂交优势的措施
1、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 2、选定最佳杂交组合 3、建立专门化品系和杂交繁育体系
是指生产性能“专门化”的品系,按照育 种目标分化选择培育,每个品系具有某方面的 突出优点,在完整繁育体系内占据不同层次的 指定位置,承担专门的任务。分父系和母系。
个专门化品系由两个以上品种杂交育成, 通常也称合成系。由于这些品系各自按 某些性状的特定方向育成,相互间无亲 缘关系,从而能产生较大的杂种优势。 三系配套(鸡)与四系配套杂交效果比较
第七章优势杂交育种
Q4
Q5
Q6
Q7
2011-6-5
4、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 、
代谢调控
2011-6-5
杂种优势的早期预测
酵母培养法; 酵母培养法; 线粒体、叶绿体和匀浆互补法; 线粒体、叶绿体和匀浆互补法; 同工酶谱和酶活性法; 同工酶谱和酶活性法; 分子遗传学方法; 分子遗传学方法; 杂种优势的固定 无性繁殖法; 无性繁殖法; 二倍体无融合生殖法; 二倍体无融合生殖法; 双二倍体法; 双二倍体法; 平衡致死法
2011-6-5
3 数量性状位点及其互作方式为显性假说 和超显性假说提供了证据
Q1 Q2 Q3 Q4 Q5 Q6 Q7
×
1992年 stuber报 1992年,stuber报 超显性是玉米杂 道超显性是玉米杂 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Q1 Q2
1995年 xiao报道显性是 报道显性 1995年,xiao报道显性是 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1997年 Yu报道上位性是 报道上位性 1997年,Yu报道上位性是 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第七章 优势杂交育种
Chapter 7 heterosis cross breeding
内容提要
度量杂种优势是以亲本或标准品种为参照, 度量杂种优势是以亲本或标准品种为参照,遗传解释主 要有显性假说 超显性假说。 显性假说、 要有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 固定杂种优势的途径主要包 括无性繁殖法等。杂种优势育种的程序为“先纯后杂” 括无性繁殖法等。杂种优势育种的程序为“先纯后杂”。 系谱法是获得纯合自交系的基本方法。配合力测定是杂 系谱法是获得纯合自交系的基本方法。 种优势育种亲本选择选配的主要依据。 种优势育种亲本选择选配的主要依据。单交种是园艺植 物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方式。 物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方式。生产杂种一代种子可利用 化学去雄剂、雄性不育系、自交不亲和系等制种法。 化学去雄剂、雄性不育系、自交不亲和系等制种法。雄 性不育有的受核基因控制,有的受质核基因共同控制, 性不育有的受核基因控制,有的受质核基因共同控制, 前者可育成两用系,后者可育成三系(不育系 不育系、 前者可育成两用系,后者可育成三系 不育系、保持系 和恢复系)用于杂种一代种子生产 用于杂种一代种子生产。 和恢复系 用于杂种一代种子生产。自交不亲和性有胞 子体型和配子体型两类。 子体型和配子体型两类。
杂交育种的概念原理及应用
杂交育种的概念原理及应用概念杂交育种是指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亲本进行交配,然后通过选择和育种的方法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的一种育种方法。
它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育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作物、果树、花卉等领域。
原理1.杂交育种利用杂种优势。
杂交后代往往比亲本更具有适应性、抗病性和生长速度快等优点,这是由于杂种产生的新基因组可以融合两个亲本的优势。
2.杂交育种通过基因的重新组合实现性状的改良。
亲本具有不同的基因组,通过杂交可以使各种基因之间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基因组合,进而实现对性状的改良。
3.杂交育种促进了基因的多样性。
通过杂交,可以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物种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减轻遗传疾病的风险。
应用杂交育种广泛应用于农作物、果树、花卉等领域,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作物领域1.提高产量和品质。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选育出高产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例如,通过杂交育种,水稻的产量明显提高,品质也得到了改善。
2.改良抗病性和抗虫性。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获得对某些病毒、真菌和虫害具有抵抗力的品种,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成本。
果树领域1.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口感。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培育出产量高、口感佳的新品种,满足市场的需求。
2.调节果树的生长节律。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培育出具有不同生长节律的果树品种,延长果树的生产期,增加果实的供应量。
花卉领域1.培育新的花色和花型。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培育出新颖的花色和花型,丰富人们的视觉享受。
2.延长花期。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培育早、中、晚三季的花期,保证全年有花可观赏。
总结杂交育种是一种通过将不同亲本进行交配并选择优良后代的育种方法,利用杂种优势和基因的重新组合实现对性状的改良。
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领域广泛应用,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改良抗病性和抗虫性,调节生长节律,培育新的花色和花型等,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杂交育种,我们可以不断创造出更好的品种,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区别与联系_概述说明
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区别与联系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是现代农业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都与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及适应环境变化有关。
然而,尽管这两个概念在某些方面存在联系,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分别进行定义,并探讨其区别之处。
接着,我们将分析它们的联系,包括共同关注点和目标以及影响因素相似性分析等内容。
最后,我们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总结,并探讨它们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通过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读者可以更好地利用他们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 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定义:2.1 杂交育种的概念: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人工将两个不同品种、亚种或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出具有杂合性状的后代。
这一过程中,来自亲本个体的遗传物质在混合时会发生重新组合,从而使得后代表现出一些新的优秀性状,比如产量增加、抗病性提高等。
杂交育种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领域,以期获得更为理想和优良的品种。
2.2 杂种优势的定义:杂种优势是指在同一基因座上内含有来自亲本不同等位基因(allele)所形成的异系对,使得杂合子拥有比亲本纯合子更好的表现形式。
也就是说,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杂交后代在某些性状上具有超越其亲本纯合子的表现,并达到更高水平。
这一现象被称为杂种优势(heterosis),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中。
总结来讲,杂交育种是通过人工交配产生新品系或新个体;而杂种优势则是指在杂交后代中表现出的明显的优于亲本纯合子的性状表现。
杂交育种通过引入新的遗传变异,利用基因组的重新组合,产生出新品系或个体,进而实现某些性状的改良。
而杂种优势则是由于亲本间的基因组互补效应、显性和超显性等因素导致,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更好表现形式的后代。
3. 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区别3.1 范围和内容的差异杂交育种是指通过将不同品种或种属的个体进行交配,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第十五章杂交体系与杂种优势的利用
第十五章杂交体系与杂种优势的利用不同品系、品种、甚至物种之间个体的交配称为杂交,杂交是一种培育新品种或新品系的技术,也是一种利用杂交优势生产高性能商品畜禽的方法。
杂交育种可以是应用杂交改良家畜品质,也可以是通过杂交培育新的品种,有力地推进着畜牧业的繁荣和发展,有效满足着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第一节杂交繁育体系的建立杂种优势的利用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且还需要周密组织工作的保证,特别是要有一套健全的杂交繁育体系,杂交繁育体系是为了开展杂种优势利用工作而建立的一整套合理组织结构,包括建立各种性质的繁育场,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规模、经营方向、互助协作等方面的密切配合。
一、杂交繁育体系的概念:1. 杂交繁育体系将纯系选育、配合力测定以及种畜禽扩繁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一套体系。
在杂交繁育体系中,将育种工作和杂交扩繁任务划分给相对独立而又密切配合的育种场和各级种畜禽场来完成,使各部门的工作专门化。
杂交繁育体系的建立,决定了现代畜牧生产的基本结构。
完善的杂交繁育体系形似一个金字塔,主要由选育阶段和扩繁阶段两大部分组成。
2. 家系由1只公畜/禽和若干只母畜/禽交配繁育的后代群体称为1个家系,一般一个家畜或家禽家系内的个体之间是全同胞或半同胞的关系,也称混合家系。
3. 全同胞同父同母所生产的后代,后代之间的关系为全同胞关系。
4. 半同胞同父不同母生产的后代,后代之间的关系为半同胞关系。
5. 纯系的概念家畜和家禽的纯系是育种群闭锁继代选育4-5代以后,有利基因频率增加,形成遗传上比较稳定的种群,就可称为纯系,纯系是由许多家系组成的。
6. 配套系为了利用杂种优势,在杂交繁育体系中需要有几个系配套使用,商品代家畜和家禽通常是2个或2个以上纯系杂交后的产品。
由于各系在配套系中的位置决定了对后代的影响程度,所以每个系的育种目标不完全相同。
这些纯系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符合商品生产的纯系组合,推向市场,这一特定的纯系组合称为配套系。
优势杂交育种
13
2、 线粒体互补法:通过测定两亲本线粒体及其混 合物的呼吸率的差异预测杂种优势。强则?。 3、 同工酶分析法:利用两亲同工酶谱(过氧化物 酶、脂酶)的差异预测杂种优势。一样则?。此法 快速、简单、重复性好、取样量少、不伤植株。 4、 分子遗传学方法:杂种优势与根据分子标记计 算的遗传距离、与分子标记位点的杂合度有关系。
显性效应的累加作用; 显性基因有利于个体的生长与发育,隐性基因无
利或不利; 杂交使双亲的不利隐性基因不能表达而被掩盖,
使杂种显性位点多于任何亲本,因而表现杂种优势。
11
2. 超显性假说(overdominance hypothesis):
等位基因间有超过显隐关系的互作效应(即Aa大于 AA);非等位基因间存在超过累加作用的互作效应。
2、 无性繁殖:是固定杂种优势的最好办法。常规无性繁殖 或组织培养的方法。但有性繁殖植物难以实现。
16
3、 无融合生殖法:由未经减数分裂的珠心、珠被等 体细胞发育成种子,实际是无性繁殖的特殊形式。将 无融合生殖转育到杂种一代中可固定杂种优势。 4、 平衡致死法:通过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同质结 合产生致死,异质结合生长正常,形成种子,因此, 杂种能在有性繁殖后代中一直保持杂种优势。
2、 育种程序不同: 常规杂交育种:有性繁殖植物----先杂后纯----定型品种
无性繁殖植物----先杂后固-----营养系品种; 优势杂交育种:有性繁殖植物----先纯后杂-----一代杂种。 3、 良种繁育不同:常规杂交育种较简单,可结合生产田自繁 自用;一代杂种必须年年制种。
2
第七章 优势杂交育种
F1-CK H = —————×100%
CK
杂交育种的原理,杂交育种的优缺点
杂交育种的原理,杂交育种的优缺点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将父本和母本的优良性状综合到一起;基因互作,产生新的性状;基因累加,将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的基因积累起来,产生超亲性状。
定义:通过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的相互杂交,然后对后代进行筛选,最终获得具有父本和母本的优良性状,而又不包含父本和母本不良性状的优良个体。
一、杂交育种的原理
1、杂交育种的定义
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同一物种内具有不同遗传性的品种相互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然后对杂交出来的后代进行筛选,最终获得具有父本和母本优良性状,而又不包含父本和母本不良性状的优良个体。
2、杂交育种的原理
(1)基因重组,将父本和母本的优良性状综合到一起。
(2)基因互作,产生新的性状。
(3)基因累加,将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的基因积累起来,
产生超亲性状。
3、亲本选配原则
(1)亲本优点多,需求的主要性状突出,缺点少而又容易克服,并且父本和母本之间的优缺点能够互补,不能有相同的缺点。
(2)父本和母本之间最好有一个是当地的优良品种,这样可以快速适应当地的环境。
(3)父本和母本在生态型和系统来源上应当有所不同,这样才能更容易选择出优良品种。
(4)父本和母本之间应当具有较好的配合力。
二、杂交育种的优缺点
1、杂交育种的优点
(1)可以将物种内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优良形状综合到一个新的品种内。
(2)可以产生杂种优势,获得某一性状比亲本更加优秀的品种。
2、杂交育种的缺点
(1)杂交育种会出现性状分离,并且育种时间较长,过程复杂。
(2)杂交育种只能在同一个物种或者是关系比较近的物种之间进行,无法跨越物种进行。
第六章 优势杂交育种
第六章优势杂交育种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况及表现一、优势杂交育种的概念1、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双亲的现象。
2、优势育种:利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杂种优势,选育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品种的过程叫优势杂交育种。
二、杂种优势的分类与度量1、分类在育种中,通常把杂种优势分为三种类型。
即:1)体质型:杂种营养器官的发育较强,也就是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势超过双亲。
2)生殖型:杂种繁殖器官发育较强,如结实率高、种子、果实产量高等。
3)适应型:杂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抗逆性、抗病虫害等能力方面超过双亲。
2、度量便于研究和利用杂种优势,需要对杂种优势的大小进行测定。
杂种优势所涉及的性状大都为数量性状,通常以优势的方法率表示。
优势率是度量杂种优势强度的一种指标,它有以下几种计算方法:1)中亲优势:是以中亲值((P1、P2同一性状平均值的平均数)作为尺度来衡量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中亲值之差的方法,计算公式为:中亲优势(%)=2)超亲优势:这是以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的平均值作为度量标准,衡量F1平均值超过高值亲本的百分率。
公式如下:超亲优势(%)=3)对照优势(或超标优势):即F1的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超过标准(当前推广)品种的百分率。
公式为:对照优势(%)=三、优势杂交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异同1、相同点: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相同点是都需要选择选配亲本,进行有性杂交,进行品种比较实验、区域实验、生产实验和品种审定。
2、不同点:1)从理论上,常规杂交育种利用的主要是加性效应和部分上位效应,是可以固定遗传的部分;优势育种利用的是加性效应和不能固定遗传的非加性效应。
2)从育种程序上,常规杂交育种—先“杂”后“纯”。
即先杂交后自交,最后得到基因型纯合的定型品种。
优势育种—先“纯”后“杂”。
首先选系自交,再经配合力分析和选择,最后得到优良基因型杂合的杂交品种。
杂交育种的优势和运用
杂交育种的优势和运用:
1.优势:
(1) 快速汇聚优良性状:杂交育种技术可以快速地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汇聚到一个新品种中,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2) 操作简单:杂交育种技术相对简单,容易掌握,且实验设计相对明确,便于操作。
(3) 效果显著:杂交育种技术已经在许多作物和禽畜的育种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1.运用:
(1) 杂交水稻:袁隆平等科学家利用杂交优势,研究并培育出高产量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2) 杂交玉米:通过杂交育种技术,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杂交小麦:通过杂交育种技术,提高了小麦的抗病性、抗虫性和产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玉米育种及其杂交优势利用
玉米育种及其杂交优势利用摘要:本文对玉米育种以及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做了一些简单的论述,旨在让大家了解当前我国玉米制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将来开展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玉米,育种,杂交优势,利用玉米学名叫玉蜀黍(拉丁名:I. mays L. 英文名:Maize)[1],起源于墨西哥和秘鲁,又叫苞米、棒子、苞谷、玉茭等[2]。
在全世界,玉米是继小麦和水稻之后的第三大栽培作物。
它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
其籽粒和茎叶产量都很高,富含营养,素有“饲料大王”的美誉。
玉米是异花授粉植物,育种主要利用其杂种优势。
美国自19世纪后期就开始玉米的群体改良,到目前为止,通过不断的尝试,已将包括杂交育种、综合品种选育、混合群体改良等在内的各种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成功的应用到玉米中。
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
目前杂种优势利用的大多数经验,几乎都是从玉米研究中得到的。
因此玉米育种的理论与技术对其他异花植物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玉米的种质资源及育种目标1.1玉米的种质资源玉米引入我国已有500年的历史,经过栽培驯化、人工和自然选择,形成了我国丰富的适应各种生态条件的地方玉米品种。
主要包括硬粒型、马齿型和中间型地方品种以及少量糯质、粉质和爆裂玉米品种[3]。
据《全国玉米种质资源目录》记载,经农艺性状评价存入国家长期库保存的玉米品种资源有11562份,约占世界玉米资源的1/6。
在各地经过长期的栽培驯化和选择,并因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不同,我国地方玉米品种发生了复杂的变异分化。
所以,不论在形态性状方面还是在遗传成分方面,我国地方种质资源都具有十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1.2玉米育种目标玉米育种目标虽在不同地区有所侧重,但大部分是相同的。
主要有高产性状、稳产性状、营养价值、易制种、广适性早熟性和适应农业机械化收获的性状[4,5]。
2. 玉米育种简况2.1玉米的高光效育种[6]2.1.1玉米高光效育种的选育要求高光效育种对有关生理机能的要求是:制造的光合产物要多,消耗的要少,运转分配要好。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育种是指人工选育、繁殖、改良植物或动物种群,以获得更好的品质和产量。
育种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原理及其优缺点。
1. 选择育种法
选择育种法是指根据个体间遗传差异,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以期获得更好的后代。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优良品种,但缺点是只适用于单一性状的改良,不利于多性状综合改良。
2. 杂交育种法
杂交育种法是指将两个不同的品种或亚种进行人工杂交,以获得具有两亲优点的后代。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实现种间杂交,增加遗传变异程度,促进基因组的重组和再组合,但缺点是存在杂种优势衰退问题。
3. 突变育种法
突变育种法是指通过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选育出具有高产、抗病、耐性等优良性状的突变体,以获得更好的品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增加基因变异程度,但缺点是突变率较低,不易获得符合要求的突变体。
4. 基因工程育种法
基因工程育种法是指通过对目标基因进行操作,实现指定性状的改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实现精准、快速的基因改良,但缺点是
技术难度较高,存在伦理和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不同的育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玉米育种的特点自交系选育杂交种选育
玉米育种的特点|自交系选育|杂交种选育种子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新品种是农业科技进步最核心的基础,玉米育种和生产实践表明,玉米产量增加的43%~60%是通过优良品种及其推广实现的。
那么玉米育种有何特点呢?又该如何选育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玉米育种的特点玉米最主要的特征是天然异花传粉,天然授粉群体的田间组成处于高度的异质状态,个体的基因型处于高度的杂合状态,这决定了在玉米天然授粉的群体中,株间表现型比较意义不大,必须通过一定的基因型选择过程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
同时,由于个体基因型高度杂合,造成表型选择不可靠,必须对大量个体做测交或后代鉴定,才能确认表型是否真实遗传。
由于这些原因,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多代的选择比较才能育成新的自交系或品种。
现代玉米育种的主流是杂种优势育种,基本途径是先选育纯合的亲本自交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选育出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
生产上利用的是F1代的杂种优势。
自交系的选育不但要求本身性状优良,还要求配合力高。
对自交系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的选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不可偏废。
这就大大提高了育种的难度,延长了育种的周期。
不仅如此,自交系的性状同杂交种的性状虽然有关系,但仍然有距离,在杂交种水平上还要对农艺性状进行选择鉴定,同时对主要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水平进行比较,最终育成优良杂交品种。
玉米自交系的选育1、农艺性状好①植株性状:主要包括株型和抗倒性。
植株性状一般根据穗上部叶片伸展的姿态分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平展型。
根据株高分为高秆、中秆、矮秆、半矮秆等。
②穗部性状:穗部性状一般由穗型、粒型、穗行数等构成。
穗型的划分有很多种,最明显的是长穗型、粗穗型、筒型、锥型、纺锤型等。
粒型分为马齿型和硬粒型及其各种过渡类型。
自交系选育中最好兼顾长穗型和粗穗型的选择。
长穗型的行粒数较多,但粒行数较少。
粗穗型的粒行数较多,但行粒数不可能很多。
自交系的粒行数一般10~20行。
12~14行的比较适中。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通过同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有性杂交创造新变异,获得杂种,并进一步通过选择培育与比较鉴定而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2、配合力:一个亲本与其他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或其他性状指标的大小。
3、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品种和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4、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一)双亲优点多、缺点少,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二)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三)注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材料相互杂交(四)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一)单交:两个亲本只进行一次的杂交。
杂交程式:A ×B 或A/B亲本在后代的遗传组成:A,B各占:1/2特点:简单易行,后代群体规模相对较小,育种时间短。
F1表现一致,F2出现性状分离。
(二)复交:三个或三个以上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特点:遗传基础复杂,复交F1代就表型性状分离;变异类型多,性状稳定较慢,育种年限较长;工作繁琐,杂交量大。
1.三交:三个品种间的杂交。
杂交程式:(A×B)F1×C 或A/B//C亲本在后代的遗传组成:A,B各占1/4;C占1/22.双交:是指两个单交的Fl再杂交。
参加杂交的可以是三个或四个亲本。
①三亲本双交:把一个亲本先分别同其他两个亲本配成单交,再将这两个单交的F1进行杂交。
杂交程式:(A×C)F1×(B×C)F1 或(A/C)//(B/C)亲本在后代的遗传组成:A,B各占1/4 ;C占1/2②四品种双交:指先分别用两个亲本配成两个单交组合,再用这两个单交组合配成双交种的杂交方式。
杂交程式:(A ×C)F1 ×(B ×D)F1 或(A/C)//(B/D)亲本在后代的遗传组成:A,B,C,D各占1/41.系谱法工作要点?①P亲本选配,配置组合②F1 点播、组合编号; 评选优良组合, 淘汰不好组合,拔除假杂种、杂株、劣株; 中选组合,分组合混收,脱粒③F2 按组合点播; 确定优良组合, 选优良单株; 分株收获和脱粒,编号④F3 F2中选单株点播种株行(系统) ; 选优良系统,再从中选优株; 按系统收中选单株,分株收获和脱粒,编号⑤F4按系统, 把中选单株点播成系统, 组成系统群, 从优良系统群中选系统, 从中选优良单株; 按系统群、系统, 收获中选单株, 分株收获脱粒, 编号; 少量稳定品系, 进行产量试验⑥F5-F6同F4,边试验边选择⑦F7以选拔整齐、稳定的品系,参加产量试验为主,生产试验、繁殖种子、示范推广2混合法工作要点?答:在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加选择,直到估计杂种后代纯合百分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5至F8),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成为系统(株系),然后选拔优良系统进行升级试验。
园艺植物育种学杂种优势育种ppt课件教学教程
园艺育种学-杂种优势育种
BN
4
21世纪多媒体教学软件系列之一
观点: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这些显性效应的累积作用
P1 A A bb cc
DD
a
a P2
BB CC
dd
AA bb cc DD
P1
Aa bB cC Dd
F1
aa BB CC dd
P2
2024/3/3
园艺育种学-杂种优势育种
离中优势
H =2(F1-MP)/( P1- P2) 100%
注:MP = (P1+ P2 ) /2
2024/3/3
园艺育种学-杂种优势育种
BN
8
21世纪多媒体教学软件系列之一
优势育种与杂交育种的比较
相同点
基本原理和采用的手段相同
杂种
相异点
优势育种
杂交育种
1、所利用的遗传效应不同 2、育种程序不同
种 法
物不同而异。
下一节 返回
2024/3/3
园艺育种学-杂种优势育种
26
21世纪多媒体教学软件系列之一 杂交优势育种-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利用
第四节 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利用
一、雄性不育系的概念
二、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三、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的方法和步骤
2024/3/3
园艺育种学-杂种优势育种 B N
27
21世纪多媒体教学软件系列之一 杂交优势育种-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利用
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
稳定的系统,该系统即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
或A系。
返回
2024/3/3
园艺育种学-杂种优势育种
29
第五节利用杂种优势的育种方法
种子生产 因为是纯系品种, 因为产生杂交种的亲本是异花授 的难易 种子生产时保纯 粉作物,所以必须采取严格的隔 较容易,不需严 离条件,并需要采取辅助授粉等 格的隔离。 措施,以提高种子的生产率。
(二)配合力及其测定
• 1. 配合力的概念及特点 • 2. 配合力的种类和度量 • 3. 配合力的测定方法
棉花: 雌雄同花,花器大, 雄蕊基部与花冠相 连,剥去花冠即可 取雄蕊,去雄容易, 每一棉铃可得30多 粒种子,所以人工 去雄也较方便。
烟草: 花器中等,虽人 工去雄较费工, 但一个果实有 1000多粒种子。
番茄: 花器中等,虽人工去雄 较费工,但一个果实有 100多粒种子,同时播种 量少(每亩用30~50克), 熟练工人每天可去雄 100~150朵花,大约得 60~100克种子,供2~3亩 大田使用。进行人工杂 交制种经济效益高。
种的性状值估算。
2. 配合力的种类和度量
A B 一般配合力(GCA) 特殊配合力(SCA)
一般配合力(GCA):指某一个亲本(自交系)在若 干个杂交组合中某个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由基因的 加性效应决定,可稳定遗传。 特殊配合力(SCA):指两个特定的亲本所组配的杂 交种的生产能力和其它性状值。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决定,不能稳定遗传。
加性效应a就是一般配合力 (GCA) ,显性效应d就是特 殊配合力。
自交系 K
A 10.3
B 9.9
C 10.4
D 9.4
E 9.4
F 9.7
G 9.8
平均 9.84
GCA 0.17
L
M N P
10.8
9.5 10.9 9.3
10.7
9 8.8 9.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种优势与杂交育种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亲本个体相互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杂种优势具有以下特点:杂种优势不是某一两个性状单独表现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合表现突出;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的遗传差异和互补程度;亲本基因型的纯合程度不同,杂种优势的强弱也不同;杂种优势在F1代表现最明显,F2代以后逐渐减弱。
杂种优势在性状上表现为不同类型,如营养体发育较旺的营养型、生殖器官发育较旺的生殖型和对外界不良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适应型。
育种实践上,人们常利用杂种优势获得较好的经济性状。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用马和驴交配而获得体力强大、耐力好的杂种──骡,首创了利用杂种优势的先例。
杂种优势在植物中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杂交种F1会有优势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人们从多个方面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一种比较通俗的解释是:一般来说,多数显性基因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而相对的隐性基因不利于生长和发育。
通过杂交,亲本双方带入子代杂合子中的显性(有利)基因掩盖了隐性(有害)基因,因而表现出有利于生长发育的杂种优势。
杂交育种通常是指把不同遗传类型的动物或植物进行交配,使优良性状结合于杂种后代中,通过培育和选择,创造出新品种的方法。
它是动植物育种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杂交育种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品种间杂交(两个或多个品种间的杂交),其次是远缘杂交(种间以上的杂交)。
生产上,常常把用杂交方法培育优良品种或利用杂种优势都称为杂交育种,事实上,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杂交育种过程就是要在杂交后代众多类型中选留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一步培育,直至获得优良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杂交育种不仅要求性状整齐,而且要求培育的品种在遗传上比较稳定。
品种一旦育成,其优良性状即可相对稳定地遗传下去。
杂种优势则主要是利用杂种F1代的优良性状,而并不要求遗传上的稳定。
作物育种上就常常在寻找某种杂交组合,通过年年配制F1代杂交种用于生产的办法,取得经济性状,而并不要求其后代还能够保持遗传上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