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产品市场分析
我国期货市场交易现状分析
7月份我国期货市场交易现状分析提示:2011年7月份我国期货市场交易现状分析内容提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7月份成交量为3,470,866手,成交金额为32,060.57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4.11%和30.75%,同比分别下降53.95%和47.05%,环比分别下降5.55%和2.18%。
7月末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市场持仓总量为35,987手,较上月末下降3.21%。
1-7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25,471,068手,累计成交额为239,849.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00%和44.28%,分别占全国市场的4.42%和30.99%。
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统计资料表明,7月份全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较上月有所上升。
以单边计算,当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84,385,399手,成交额为104,264.2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7.30%和30.88%,环比分别上升5.55%和0.39%。
1-7月份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576,378,669手,累计成交额为774,079.3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9.62%和增长4.58%。
2011-2015年中国农产品期货产业竞争格局及前景预测报告上海期货交易所7月份成交量为17,694,087手,成交额为25,191.87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0.97%和24.16%,同比分别下降75.84%和61.51%,环比分别下降13.79%和10.87%。
7月末上海期货交易所持仓总量为1,148,085手,较上月末增长13.17%。
1-7月上海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146,229,308手,累计成交额为199,608.1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0.86%和44.59%,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5.37%和25.79%。
郑州商品交易所7月份成交量为40,001,843手,成交额为32,614.08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47.40%和31.28%,同比分别增长50.46%和145.39%,环比分别增长12.82%和7.55%。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在不断演变。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期货交易以来,我国的期货市场迅速发展,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目前,中国期货市场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推进,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期货市场之一,交易的品种也日益丰富。
2. 品种种类丰富:我国期货市场的品种种类不断丰富,从最早的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到后来的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涵盖了各个行业领域的期货合约。
这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3. 交易制度不断完善:为了提高交易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引入了T+0交易机制和夜盘交易,提高了市场的灵活性;建立了风险准备金制度和强制平仓机制,加强了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交易参与者多样化:我国期货市场的参与者日益多样化,不仅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还有企业、基金等各类市场主体。
这为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提供了更多的动力,也为参与者们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除了上述特点,国家也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期货市场的监管制
度,加强市场风险防范和投资者保护,推动期货市场向着更加规范、开放和透明的方向发展。
未来,我国期货市场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参与度和交易活跃度,为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风险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我国的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期货市场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
期货市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调节市场风险、引导资本流向、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随着投资者对期货市场的参与度不断提高,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量和交易额不断创新高。
各类期货品种纷纷上市,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活跃程度。
其次,我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不断加强。
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我国加大了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
监管机构加强风险防控,加强市场监测,规范交易行为,有效防范了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非法行为,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再次,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随着市场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逐渐走向国际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参与交易。
国际主要期货交易所相继设立了中国交易所分支机构,加强了与我国期货市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另外,我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不断推进。
为了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我国期货市场不断推出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品种。
例如,推出了股指期货、债券期货、商品期权等新品种,丰富了市场的产品结构,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总体来说,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呈现出交易规模逐步扩大、监管
不断加强、国际影响力提升和创新不断推进的特点。
期货市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做出贡献。
浅析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与规范
所 的模式不 同,我 国期货市场的建立是国家高层管理机构从建 立市场经济体制 和解决 经济运行 过程所存在 的实际问题 出发 , 由上至下地推动期货市场的组 建与发展 。政 府出面组建期货市 场, 有助于节 约组织成本 , 但也极易助长政府 对期货市场不应有 的行政干预 , 而使我 国期货市场呈现较强 的行政性特征 。 从 我 国期 货市场经过 近年来的治理 与整顿逐步进 入规范 、 有 序 的发展 阶段 , 取得 了令人瞩 目的成就 。 期货 市场硬件设施实现 了现代化 , 货市场软件设施 日趋完善 。 期 形成 了以期货交易所为 核心 的较为规范的市场组织体系。 经过十余年的试点与发展 , 尤 其是经过 19 年 以来 的清理整顿 , 94 我国的期 货市场 由分散建设 逐步趋 向集 中规范 ,初步形成 了一个 比较 完整的期货市场组织 体 系。在这个体系中 , 期货交易所是核心 , 已上市期货品种 的交
任何模型都会有其 自身无 法突破 的瓶颈 , 此模型也不例外 。 此模型有待改进的地 方有两个 。 第一 , 此模型 的建立是为 了解决 房地产经济 区域发展不平衡 和各地 发展政策 相同两者之间 的冲 突,所 以如果政策或者投资决策在区域 之间并没有什么不 同或 者 此 种 局 面 没 有 办 法 改变 ,那 样 建 立 贴 近度 矩 阵 就 没 有 太 多 意 义了; 第二 , 在最后 去极 值的过程 中会 现模 型失效的情况 , 比 如 出现两个等 同的极大值 , 这点要引起重视 。 同时笔者认为这两 种情况 出现的可能性都不会很 高。 综上 , 从全 国房地产经济发展 水平这个角度出发 ,笔者认 为此模 型是 可以用来 划归某一个特 定地区的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级别 ,并具有一定 的系统 性和灵活 性 , 于 推 广 和发 展 。 便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我国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是我国农业发展和市场化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呈现出以下的发展现状:一、规模逐步扩大。
自2001年中国第一家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第一张豆粕期货合约以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目前,我国有5家期货交易所推出了43个合约品种,规模逐步扩大。
其中,以食品类期货合约为主导的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以农产品为主的郑州商品交易所规模最大,成交量较高,市场影响力较大。
二、品种丰富多样。
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涵盖了农产品原料、种子、化肥、农膜、肉类、蔬菜、水果、豆类、谷物等多个领域,合约品种丰富多样。
这些品种的推出,充分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有利于市场的差异化发展,并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三、成交量有所提高。
2019年,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到了8775万手,同比增长了23.7%。
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量最高,为3074万手,郑州商品交易所成交量为3110万手,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交量为2608万手。
虽然总体成交量较高,但不同品种的成交率存在着较大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推广和产品宣传。
四、市场监管加强。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处于引导价格、规范市场、保障两农收益的定位,因此在市场监管上,作为发起者的中国证监会正在抓紧出台新的行业准则,制定合理适用的监管政策,加强涉农期货管理,完善监管体系,提高市场风险管理和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能力。
五、市场风险不容忽视。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波动性较大,市场风险也相应较高,这也是当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此背景下,市场管理方应当逐步完善风控机制,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教育和引导,提高交易者的风险意识和市场风险管理能力。
总的来说,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仍有积极推动该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任务与挑战。
未来,市场管理方应当继续通过改进制度、扩大宣传、引入优质商品、完善风控机制等措施,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向更加成熟、专业的方向发展。
我国期货市场分析
我国期货市场分析一、背景介绍我国期货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期货市场在风险管理、价格发现、投资配置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历程1. 期货市场的起步阶段我国期货市场的起步阶段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生产者和消费者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为了规避风险,期货市场应运而生。
2. 市场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我国期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我国期货市场逐渐多元化,涵盖了农产品、能源、金属等多个品种。
三、市场情况分析1. 品种多元化我国期货市场的品种逐渐多元化,不仅有农产品期货、能源期货、金属期货等传统品种,还逐渐推出了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新兴品种。
2. 交易量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量持续增长,交易金额稳步上升。
特别是在风险管理需求增加、市场价格波动性加大的情况下,期货市场的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
3. 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高,我国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除了传统的期货公司和农户外,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参与到期货交易中,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
四、市场风险与挑战1. 价格波动性我国期货市场受国际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性较大,投资者在进行交易时需要面对较高的风险。
2. 监管体系待完善尽管我国期货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健全,但仍存在监管不严格、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提升市场透明度。
五、展望与建议我国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应加强市场监管,提升市场运行效率,促进市场稳定发展。
建议加强市场风险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引导投资者合理参与期货交易,推动我国期货市场迈向更加健康、健全的发展道路。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中国期货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为活跃的期货市场之一。
以下是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首先,中国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中国期货市场以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为核心,涵盖了农产品、能源、金属等多个品种。
截至2021年11月,中国期货市场已经有近200个期货品种,年交易量超过7亿手。
这表明中国期货市场的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并且不断增长。
其次,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逐渐优化。
过去,期货市场主要由机构投资者主导,个人投资者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个人投资者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中国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逐渐趋于平衡。
同时,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平台也逐渐成为期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为更多的个人投资者提供便利。
第三,监管部门加大了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
为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中国监管部门不断加大了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
例如,加强了对期货公司的监管,规范了期货交易所的运作,强化了期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保持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四,期货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期货市场正在积极推动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与合作。
例如,中国期货交易所与国际机构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推出了与国际市场互联互通的金融产品。
同时,中国期货市场也逐渐吸引了一些国际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可以说是蓬勃向前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中国期货市场在未来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我国的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的期货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我国的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额逐年增加。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期货市场交易量约为370多亿手,约占全球期货市场总交易量的50%左右,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期货市场之一。
其次,期货品种多样化。
我国的期货市场的发展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还体现在品种的丰富和多样化上。
目前,在我国的期货市场上可以交易的品种包括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
这不仅满足了各类投资者的需求,也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多样选择。
再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的期货市场在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期货交易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投资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交易,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行情和交易信息。
同时,交易系统也逐渐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了交易的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监管力度持续加强。
我国的期货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旨在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监管部门加强了市场监察和执法力度,对于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加大了对违规机构和个人的处罚力度,为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我国的期货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市场风险和价格波动性较大,投资者需要具备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
另一方面,我国的期货市场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地位相对较低,投资者对期货交易的了解和参与度有限。
因此,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是当前需要重视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的期货市场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规模扩大、品种丰富、技术水平提高和监管力度加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和监管力度,以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权益,为期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中国期货市场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期货市场之一。
从起步阶段到现在的成熟阶段,中国的期货市场不断扩大规模、提高交易活跃度,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
首先,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丰富多样。
目前,中国的期货市场主要包括农产品、能源、金属、化工等多个品种,如大豆、铜、石油等。
这些品种都是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此外,期货市场还引入了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等新的品种,丰富了投资选择。
其次,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期货市场的规模也得到了迅速扩大。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期货市场上的总成交量已经超过了1.5亿手,合约总价值超过了200万亿元。
这显示出期货市场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在增加。
过去几年中,中国期货市场的日均成交量在稳步增加,交易活跃度不断提升。
这得益于市场监管部门的改革和创新举措,以及投资者的不断增加。
此外,期货市场也逐渐改善了交易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最后,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逐步提升。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期货市场开始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参与,并且积极推动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
例如,中国的股指期货已经被包括境外机构在内的众多投资者广泛采用。
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
总的来说,中国期货市场在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交易品种多样化、交易规模扩大、交易活跃度增加以及国际化程度提升等都是其发展的重要特点。
未来,中国期货市场将继续推动市场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机遇。
我国期货市场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期货市场现状及发展研究摘要:我国期货市场经历了较快的发展,已逐步迈入成熟阶段。
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在交易量上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期货交易市场。
在此历史时刻,更有必要对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进行研究,对于目前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期货市场现状及已取得的成就进行分析,挖掘仍存在的阻碍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期货市场现状分析对策建议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
早在古罗马、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中央交易场所、大宗商品易货交易以及带有期货性质的交易活动。
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在19世纪中期产生于美国芝加哥。
随着市场的发展,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也从商品期货发展到金融期货领域。
我国期货市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过20余年的发展,整个行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达309.12万亿元,首次突破300万亿大关,客户保证金存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在成交量上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期货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1987-1993年,为期货市场的理论准备与初步试验阶段;第二阶段:1993-2000年,是期货市场的治理与整顿阶段;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期货市场逐渐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一)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与成就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年来的治理与整顿,逐步进入规范、有序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 交易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商品期货的交易额逐年递增, 2008年,中国期货市场共成交合约14亿手,成交金额72万亿元,是1993年的128倍。
2009年期货市场成交量21.57亿手,成交总金额突破100万亿元达130.31亿元,同比增长81%,再创历史新高。
截止2010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31.33亿手,成交金额高达309.12万亿元,进入2011年,期货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成本实证分析——基于日内高频数据的期货市场流动性算法
Ju a o UE T S ca S i c s dt n Oc.0 0 o. , . o r l f S C( o il c n e io ) t 1 , 1 2No5 n e E i 2 V 1
( re.et aue n) 此 方法 的缺 陷是无 法 mak t phme srme t, d
引 言
流动性 是 金融 市场 赖 以生存 与运 行 的基 石 ,对 期货 市场 的重要 性毋庸 质疑 。 enn s P n ig和Me l gr ue eg n
一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文 献 回顾
流动 性 是一个 包含 多层含 义 的概念 ,并 没有 统 的 定 义 。K l用 三 个 特 征 表述 流 动 性 I:紧度 e y 4 】 (i tes 、深度 ( et)和弹 性 (eie c ) t hns ) g d ph rs i y 。紧 ln
度 意味 着迅速 买进 或卖 出合约 的成 本 ,通 常用价 差
(i—s ped bdaksra )来衡量 特定 市场 的紧度 ;深度表 示 能 引起 价格 变化所 需要 的合 约交 易量 ;弹性表 示 从 价格波 动 中恢 复过来所 需要 的时间 。
关于 期货 市场流 动性 算法大 致有 三种类 型 :较 早 采 用 的 是 基 于 交 易 的 度 量 法 ( rd .ae t eb sd a mesrme t, 比较 直 观 ,数据 也容 易 获得 ,但未 aue n ) 能 体 现 Ke 所 描 述 的 流 动 性 三 大 特 征 。Ai e 和 l y tn k C metnF re o r .od 认为 , o 这类度 量所采 用 的指 标具有高 度相 关性 ,看似 一致 的结论 却并 不能 正确 反映流动 性 的真实 状况 。广 泛 采纳 并为 多数 人 所接 受的是 J 基于订 单 的度 量法(re-ae aue e t,衡量 odr sd mesrm n) b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农产品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市场。
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市场的变化,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和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品种也在逐步增多。
截至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已经形成了以大豆、玉米、白糖、棉花、菜籽油等为代表的一批主力品种,这些品种的交易量和持仓量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还涵盖了谷物、油脂、糖、棉纱、天然橡胶等多样化的品种,满足了市场参与者多样化的需求。
2.产业参与度提升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产业参与度逐渐提升,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工企业、贸易企业等产业主体纷纷进入期货市场进行交易,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产业参与度提升,不仅促进了市场的活跃性,也为产业主体提供了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增强了市场的风险防范能力。
3.监管制度逐步完善在监管方面,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监管制度也在逐步完善。
相关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交易秩序,防范市场风险。
加强市场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提高市场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这些监管举措为农产品期货市场提供了稳定的交易环境,为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1.市场风险仍然存在尽管农产品期货市场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市场风险仍然存在。
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投资者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市场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市场透明度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亟待改善。
2.交易机构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机构和服务水平相对滞后,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和高效的服务水平。
交易系统和市场信息化程度不高,交易系统容易出现故障,交易技术和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影响了市场的发展和交易效率。
中国期货行业研究
中国期货行业研究中国期货行业研究引言:期货是一种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通过签订合约,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如金属、农产品、股票指数、利率等。
期货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
本文旨在对中国期货行业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分析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990年代-2003年):中国期货市场起步较晚,1992年中国期货交易所(后更名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的正式建立。
起初只有沪、深两家期货交易所,以金融期货和短期利率期货为主要品种。
2.快速增长阶段(2004年-2008年):自2004年以来,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
新品种不断推出,交易规模和参与者数量均大幅增长。
期货市场在我国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改革调整阶段(2009年-2013年):为了提高市场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中国期货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调整。
包括推出场外期权、加强监管措施等。
同时,也面临着市场过热、泡沫出现等问题。
4.稳定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当前,中国期货市场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
政府加强了市场监管,市场逐步成熟,投资者逐渐理性,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
二、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中国期货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十几年中保持了稳步增长。
截至2020年底,中国有13个期货交易所,包括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期货交易品种丰富多样。
2.参与主体:中国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期货公司、期货交易所、投资者等。
其中,期货公司是市场的核心机构,承担着期货交易和风险管理等职责;投资者多样化,既包括散户投资者,也包括机构投资者,如基金、保险公司等。
3.市场风险:尽管中国期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市场风险仍然存在。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历史、现状及未来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历史、现状及未来期货由现货衍生而来,目前国内的期货其实包含两种交易模式,第一为远期纸货,即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点,以确定的价格交易一定数量的某种标的合约,其交易流通场所是市场自发形成。
第二为电子盘期货,是指在国家层面合法合规设立的交易所中交易标准化合约。
二者相比来说,主要的区别有两点:一是执行风险,远期纸货无强制性履约保证,在交易标的价格大幅波动时,交易对手有可能因为亏损过大而不执行合约,由此给对手方造成巨额损失;二是合约的标准化程度,远期纸货灵活性大于电子盘期货,其交易标的数量、交货标准、交货地点均可以通过双方协商确定,而电子盘期货则是交易所统一制定好的标准化合约,规定了交易标的质量、数量、交货选择地点等合约细节。
本文讨论的期货则是属于第二种,电子盘期货。
在电子盘期货中,又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商品期货的交易标的为实物,交易对象是国民经济生产中实实在在要用的实物商品,例如原油、各类农产品等。
金融期货指各类金融衍生品的期货交易,例如股指、国债等。
本文只论述商品期货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目前国内的商品期货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农产品板块、金属有色板块、黑色板块、能源化工板块。
现代规范的期货市场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美国芝加哥。
当时芝加哥是美国的谷物集散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固有的特质给其供需双方造成的矛盾越来越多。
例如农产品生产季节性问题导致了生产淡季价格高企,旺季来临时,随着供应短期剧增,需求仍旧平稳释放,农产品价格下跌不止,而且运输问题导致的供需时间差也使得市场价格波动加大,给产消双方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和损失,故在1848年由粮食商人在芝加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较为规范的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这个商会组织下一系列远期现货贸易不断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货交易的弊端,但远期交易存在的不规范,违约风险等仍旧困扰着上下游,故于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来第一张标准化合约,标志着电子期货市场的正式建立。
期货市场的国内外对比分析
期货市场的国内外对比分析现代金融市场蓬勃发展,其中期货市场作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国内外期货市场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深入了解其异同之处,加深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和理解。
一、市场规模对比在市场规模方面,国内外期货市场有着明显的差异。
以中国为例,中国期货市场总体规模较大。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期货市场的总交易量达到了55.3亿手,总交易额超过了1.2万亿元人民币。
而在国外,美国期货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期货市场之一,其交易量和交易额也非常庞大。
二、交易品种对比国内外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国内,中国期货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包括原油、铜、铝、锌等大宗商品,以及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金融衍生品。
而在国外,除了大宗商品期货外,还有更多的金融衍生品种类可供交易,如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商品期权等。
这些差异使得国内外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更具多样化和国际化特点。
三、市场参与者对比国内外期货市场的市场参与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国内,期货市场主要由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组成。
机构投资者包括期货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大型机构,他们以稳定的资金实力和专业的交易技术参与期货交易。
散户投资者则是指个人投资者,他们在期货市场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而在国外,期货市场的参与者更加多元化。
除了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专业交易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等参与其中。
这些市场参与者的多元化使得国外期货市场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和更广泛的投资机会。
四、监管机构对比国内外期货市场的监管机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国内,在中国,期货市场的主要监管机构是中国证监会。
中国证监会负责对期货市场进行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而在国外,不同国家的期货市场有各自的监管机构。
例如,美国期货市场的监管机构是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欧洲期货市场的监管机构则是欧洲证券市场监管局(ESMA)。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1)
从政府层面来说,需要完善各项法律 和规章制度,消除制约期货市场发展 的制度性障碍。如有必要,建议在 “ 十二五 ” 期间,出台《期货法》。另 外,建立期货市场的主管监管部门与 其他相关部门如财政、税收、国资、 银行、保险等经济领域各主体的协调 机制,促进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真 正把期货市场作为 “ 大金融市场 ” 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管理风险的 有效功能。
11让期货公司成为交易所的股东共享交易所盈利分担交易所风险n二建议由国内四家期货交易所加上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共同出资建立中国期货市场统一的技术服务中心n三建议加快推进期货公司从事资产管理的业务许可n四建议适时推出期货公司的境外代理业务试点促使期货中介服务功能适应期货市场的国际化需求提高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建议推进期货交易所的公司化改制的研究与试点让期货公司成为交易所的股东共享交易所盈利分担交易所风险m由于交易所与期货公司在市场中所承担的风险与权利义务有所不同分享的利益有所区别也是合理的但在交易所的利益构成中期货公司的贡献一直难以有一个合理合法
Chapter
3
中国期货市场问 题的应对建议
发展建议
一、建议推进期货交易所的公司化改制的 研究与试点,让期货公司成为交易所的股 东,共享交易所盈利,分担交易所风险
六、建议增强经济参与各方利用期货 市场的主动性
七、建议与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共同提 高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 消除制约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 保值的障碍 八、建议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加强对 衍生品和风险杠杆产品的统一监管
总结来说,2016年前5个月全国期货市场最活跃的 30个期货品种的总成交量占全市场比重为99.37%, 全国期货市场最活跃的30个期货品种的总成交额占 全市场比重高达97.42%;几乎占据市场的全部份额, 吸引了期货市场绝大部分资金,期货品种的市场集 中度极高。
2024年商品期货市场发展政策
2024年,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以下是2024年商品期货市场发展政策的主要情况:首先,政府加强了监管措施,以确保市场秩序和交易的合法性。
2024年,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指引》,规范了期货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规范。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市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其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促进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例如,政府提出了“积极支持期货市场创新”的政策,鼓励期货交易所推出新品种和新合约。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期货市场发展基金,为期货市场创新项目提供财务支持,促进市场的发展。
另外,政府支持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2024年,政府出台了“推进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四十条”政策,鼓励期货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和融资渠道。
此外,政府还支持期货市场与农产品市场的融合,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进行了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分类管理。
2024年,政府发布了《期货公司分类管理办法》,对期货公司进行了分类管理,对符合条件的期货公司实行分类审核和监管,提高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水平。
在对外开放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外期货市场合作的力度。
2024年,中国证监会与国际商品交易所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备忘录,推动了中国期货市场和国际期货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政府还鼓励境外投资者来华参与期货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便利条件。
2024年,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发展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创新发展。
政府通过加强监管、推出扶持政策和支持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推动中国期货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为投资者和企业创造了更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a
内容提要
1 我国石油和化工期货产品 2 期货产品主要影响因素 3 供应与需求的关系 4 进口压力下的预期
2
a
一、我国石油和化工期货产品
可以进行期货交易的石油和化工产品很多,目前 原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期货产品,也是影响其它 石化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聚苯乙烯PS
聚氯乙烯PVC
HDPE LDPE LLDPE
醋酸乙烯 乙醛
乙醇等
7
a
一、我国石油和化工期货产品
煤炭
电石
我国电石法PVC产业链
氯乙烯
聚氯乙烯
8
a
二、期货产品主要影响因素
天然胶 燃料油 LLDPE PVC PTA
•天然橡胶的种值面积、气候、温度等影响与
农业产品影响基本相同,从军用、航天到日
2008年,我国丁苯橡胶生产能力继续增长,到年 底达到84.2万吨,受金融危机及国内宏观调控等多 因素影响,四季度下游行业需求快速下降,全年 装置开工率下降到85.5%。同年国内消费丁苯橡胶 90万吨,同比减少5.3%,产量为72万吨, 同比增 长1.5%,进口量20.5万吨,同比减少20.7%
15
此外,还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磷酸氢 二铵、尿素、硝酸铵、丙烷、燃料乙醇以及二氧 化碳等成为期货交易的品种
新加坡纸货市场大致形成于1995年以后,从属性 商讲是属于衍生品市场,交易品种主要有石脑油、 汽油、柴油、航煤和燃料油,其中80%左右是投 机交易,20%左右是保值交易
3
a
一、我国石油和化工期货产品
供应
•国际原油价格、供求变化、炼油能力
•进出口量、燃料油出口国、企业的变化
需求
•我国民营炼油企业的炼油规模、产能、产量
•市场对成品油需求变化
•政府对地方炼油的政策导向,如石化产业振
兴规划……
10
a
二、期货产品主要影响因素
天然胶 燃料油 LLDPE PVC PTA
聚乙烯是最有市场价值的合成材料,上市产 品LLDPE的价格与HDPE、LDPE、PP价格高 度相关 供应 •原油、石脑油、乙烯是价格传递的价值链 •国内两大石油公司是重要的生产商 •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加拿大、美国等进 口价格影响国内市场
燃料油:上期所
天然橡胶: 上期所
1
2
我国石化 期货品种
LLDPE:大商所 3
PTA:郑商所 5
4 PVC:大商所
4
a
一、我国石油和化工期货产品
我国还存在一些石化类产 品准期货的电子交易市场, 有称仓单交易
余姚网上交易市场 北京金银岛电子市场 广州塑料交易所 长江塑化市场 ……
5
a
一、我国石油和化工期货产品
12
a
二、期货产品主要影响因素
天然胶 燃料油 LLDPE PVC PTA
精对苯二甲酸主要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二醇酯(PTT)以 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 供应 •产品受原油、石脑油、芳烃、对二甲苯价值 链传递影响价格波动 •受PX供求的价格波动影响大 需求 •下游98%用于生产聚酯(PET),主要产品有涤 纶65.3%和聚酯瓶29.7% •与纺织行业发展高度相关 •与饮料行业发展相关联
13
a
三、供应与需求的关系
丁苯橡胶:2008年世界丁苯橡胶产能为537.8万吨,装置开 工率为84.7%,比2007年下降2.2个百分点,丁苯橡胶消费 量为456万吨,同比减少不足1%
亚洲、北美、中东欧和西欧是丁苯橡胶的主要供应地区。 其中亚洲产能221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41%,装置开工 率为86.1%;北美生产能力仅次于亚洲,2008年为114.5万 吨,占世界总量的21.3%;装置开工率为102.9%远高于世 界平均开工率
此外还有异戊橡胶、氯丁橡胶、丁钠橡胶、
乙丙橡胶、丁基橡胶等
9
a
二、期货产品主要影响因素
天然胶 燃料油 LLDPE PVC PTA
燃料油是一类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其存在有
价格在于为数众多的民营炼油企业,通过对
其深加工,获得丙烯、汽油、煤油、柴油等
产品,此外还有部分行业将其用于能源原料
,替代其它能源产品
a
三、供应与需求的关系
主要生产企业:
产能
中石化齐鲁公司
13.0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14.0
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15.5
南通申华化工
17.0
扬子金浦橡胶公司 10.0
中石化高桥公司 (惠州)公司
6.7 还有中石化燕化、普利司通
我国丁苯橡胶来源地主要是周边韩国、日本、俄 罗斯和中国台湾,2008年上述四个国家和地区的 进口总量达13.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67.4%
常民品,用途广泛,产品种类多达7万种
•在应用和价格上还要关注其替代产品——合
成橡胶
•世界橡胶产量中,天然橡胶占15%左右,其
余是合成橡胶。合成橡胶品种很多,性能各
异,在许多场合可以代替、甚至超过天然橡
胶。合成橡胶可分为通用橡胶和特种橡胶。
通用橡胶用量较大,例如丁苯橡胶占合成橡
胶产量的60%;其次是顺丁橡胶,占15%;
成品油
汽油、煤油、柴油
石脑油
石
油
燃料油
乙烯 芳烃类
LLDPE、 PVC
PX
PTA
LPG 沥青
丁二烯、异丁 烯、丁烷、戊 烯、异戊烯
顺丁橡胶、丁苯 橡胶、丁腈橡胶 和氯丁橡胶
……
与天然橡胶密 切相关
6
a
一、我国石油和化工期货产品
乙烯下游产品
乙苯
环氧乙烷
二氯乙烷
聚合PE
其它产品
苯乙烯
乙二醇EG
氯乙烯单体
•中东石油输出国对聚烯烃类产品的增加产能 ,获取较大市场份额 需求 •包装材料是LLDPE最大的需求 •农业用膜也推动市场消费,白色家电也需1要1
a
二、期货产品主要影响因素
天然胶 燃料油 LLDPE PVC PTA
聚氯乙烯是我国生产量最大的合成树脂,在 我国生产工艺主要是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两种 供应 •原油路线将继续以原油等产品价格波动影响 •煤炭是国内PVC产量最高的路线,电石、氯 乙烯,煤的价格起决定作用 需求 •房地产是PVC最大的下游市场,产品为异材 •薄膜、硬管、软管、鞋底、板材、人造革
从消费地区看,世界丁苯橡胶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 西欧地区,2008年三地区消费量为369万吨,占世界总量 的78.9%,其中亚洲消费192万吨
14
a
三、供应与需求的关系
从消费结构看,456万吨消费中,55%用于轮胎及 制品;12.3%用于橡胶机械制品;32.7%用于其它 方面(鞋与汽车橡胶部件等其它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