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周而复始的潮汐四年级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设计

《海滨休闲游》教学目标:1.了解富有海滨特色的各种休闲活动。

2.了解并感受滨海旅游业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3.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知道主要的海上运动项目;知道海洋节、沙滩文化节等海洋节庆活动;鼓励学生关注蓝色新生活,培养热爱家乡、热爱海洋的情感。

教学方法:小组活动、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课程引入:在享受大海魅力无穷时,大家都到海边进行哪些休闲游?通过导入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探讨。

二教授内容:1.听涛看海引入图片,让那个学生讨论2.海中畅游在海中游泳时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同时需要准备哪些泳具?3.动感地带小组讨论到海边还有哪些活动?教师总结:大海魅力无穷,可以在沙滩上进行各种休闲活动,我们在海中享受轻松与愉快,让我们共同拥抱大海、感受大海生活。

2、《跟我学游泳》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掌握游泳的一些基本技能,了解游泳的一些基本常识。

2.了解游泳等海边生活的安全自护常识。

3.培养学生亲近海洋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游泳的基本技能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课件、资料板书设计:游泳的技巧“游泳”的思考{游泳自护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你会游泳吗?指名说。

二、探究新知:思考:1、我们在游泳之前需要做什么?热身运动又有哪些?(做示范)2、若动作不熟悉,应如何做?(做示范)3、有用的自护方式有哪些?出示图片4、发生意外时怎么办?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游泳时大家要注意安全。

做好自护措施准备活动。

教后记:3、《沿海风景线》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我国沿海地区风景的特点,感受沿海地区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呈现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海的的情感。

教学重点:介绍沿海风景。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都去过哪些沿海风景区?二、课程内容:1.通过引入的问题,用多媒体出示中国个沿海风景地,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风景又如何?2.分别介绍几个著名景点:青岛栈桥、厦门鼓浪屿、海南三亚等。

蓝色家园教案(上)

蓝色家园教案(上)

蓝色家园教案(上)第一章:了解海洋生态系统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1.2 教学内容海洋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如水温、盐度、光照等。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生态系统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海洋生态系统特点的认识。

小组合作,制作海洋生态系统介绍海报。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和海报制作质量。

第二章:海洋生物多样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的措施。

使学生认识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海洋生物的分类,如鱼类、哺乳动物、贝类等。

海洋生物的特点,如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2.3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特点。

学生进行海洋生物分类游戏,加深对海洋生物分类的理解。

小组讨论,探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游戏和讨论的情况,以及提出的保护措施。

第三章:海洋环境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海洋环境问题的原因,如污染、过度捕捞等。

海洋环境问题的影响,如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等。

保护海洋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3.3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环境问题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保护海洋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制作保护海洋环境的宣传海报。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和海报制作质量。

第四章: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

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海洋资源的种类,如渔业资源、能源资源等。

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如捕捞、开采等。

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如休渔期、保护区设立等。

蓝色家园教案(上)

蓝色家园教案(上)

蓝色家园教案(上)第一章:蓝色星球的认识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蓝色部分——海洋,及其对地球的重要性。

2. 认识海洋生态系统,了解其生物多样性。

3.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上的蓝色星球:介绍地球表面的蓝色部分——海洋,及其覆盖面积。

2. 海洋生态系统:介绍海洋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相互关系。

3. 保护海洋环境:强调保护海洋的重要性,介绍保护措施。

教学活动:1. 观看海洋生态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洋的美丽和庞大。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3. 制作海报:让学生展示保护海洋环境的创意和想法。

第二章:海洋生物的奇妙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生物的分类,认识常见海洋生物。

2. 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分类: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及特点。

2. 常见海洋生物:介绍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浮游生物等。

3. 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介绍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各种海洋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

2. 故事分享:讲述海洋生物的趣事,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3. 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标本,了解其特点。

第三章: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

2. 认识海洋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资源种类:介绍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等。

2. 海洋资源利用:介绍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

3. 海洋资源保护:介绍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分析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在利用海洋资源的保护海洋环境。

第四章:海洋灾害与应对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灾害的类型和成因。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海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面积、特点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2. 海洋的面积和分布3. 海洋的重要性三、教学活动1. 观看海洋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海洋的特点。

2. 老师讲解海洋的定义、面积和重要性。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海洋的认识。

四、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海洋地图,标注海洋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梦想。

第二章:海洋生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特点和生存环境。

2. 培养学生关爱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2. 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3. 海洋生物的保护三、教学活动1. 观看海洋生物纪录片,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 老师讲解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和保护措施。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四、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海洋生物图鉴,标注每种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第三章:海洋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利用。

2. 培养学生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洋资源的种类和特点2.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3. 海洋资源的保护三、教学活动1. 观看海洋资源利用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2. 老师讲解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以及保护措施。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海洋资源的看法和建议。

四、作业布置1. 设计一份海洋资源利用计划,标注各种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和保护措施。

第四章:海洋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2. 培养学生关注海洋环境,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行动。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环境的现状2. 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3. 海洋环境保护的行动三、教学活动1. 观看海洋环境问题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的现状。

2. 老师讲解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和保护行动。

四年级蓝色家园--海洋教育课程纲要

四年级蓝色家园--海洋教育课程纲要

《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高兴镇尧王小学科目名称:海洋教育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课时:20课时开发教师:李萍萍适用年级:四年级日期:2017年9月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海洋教育,丰富同学们的海洋知识。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开拓视野,树立良好的海洋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自然生态,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4、丰富素质教育内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共分为以下内容:1、多姿多的海岸2、周而复始的潮汐3、永不停息的海流4、复杂多样的海底5、多彩的海洋植物6、美丽多姿的珊瑚7、本领奇特的乌贼8、分身有术的海星9、古老顽强的海龟10、海洋上空的天使11、形形色色的海兽12、发光放电的生物13、不同水层的生物14、复杂的生物关系15、丰富的海底矿产16、海洋中的新能源(三)课程实施:1、制定“海洋教育”的课程纲要。

2、开展一系列的蓝色环境教育活动。

如:成立海洋科普兴趣小组;制定了海洋科普知识的活动计划,带学生到海洋馆了解海底世界海洋生态、海洋植物、海洋鱼类生长、海底珊瑚形成、潜水知识等考察咨询活动;3、开展海洋知识趣味问答;4、开设海洋知识书籍阅读区;5、蓝色海洋环保格言征集活动;6、举办海洋生物手抄报展评活动;7、定期请海洋专家进行科普讲座,普及海洋知识。

(四)课程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根据评价的内容分别由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居民承担;评价的原则应激励学生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热情,从而促进自觉环保的行动。

三、所需条件:本册教科书有多种辅助材料:教学材料:教师用书、多媒体教案、配套多媒体资源和视频资源。

小学四年级蓝色家园教案

小学四年级蓝色家园教案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沉船对于考古事业的作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沉船对于考古事业的作用。
教学突破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沉船对于考古事业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海底沉睡的宝船。
学生交流体会。
二、新课。
1、聚焦南海一号。
三、拓展活动。
1、办一期海上自救自护手抄报。
2、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在社区进行宣传。
可再让学生了解一下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在海水中一定要注意保暖、跳水时应该选择船尾、缺水时应该想办法收集雨水或露水,千万不能喝海水等等。
板书
设计
海上自救自护
遇险自救宝典:1、2、
3、
教后
反思
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海上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能制造简易浮具。
宝典二:水中漂浮自救方法。
学生看图讨论并交流。




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仰漂、开放式水母飘、抱膝式水母飘。
宝典三:求救方法:
信号工具:海上救生灯、信号筒、防水电筒
2、自救自护我能行。
看图并讨论交流,怎样进行海上自救自护。
3、自救自护我实践。
讨论:除了海上自救自护,其他公共场所遇到危险时怎样进行自救自护?
也可以提出自己更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学生科交流:采访稿中可以把一些海洋动物的资料书
设计
海洋研究会
研究过程:1、方式2、模拟采访
3、撰写采访稿4、成果发布
教后
反思
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年级蓝色家园海洋教育计划

四年级蓝色家园海洋教育计划

四年级《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这套新教材,是为了更好地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中小学开展海洋教育的要求,根据市主要领导批示,由青岛市蓝色经济办公室指导、策划,青岛市教育局负责组织编写《海洋教育》区域性地方教材。

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陌生,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随着深入学习,学生的知识面将进一步扩大,师生在海洋教育这个领域将有更深、更系统的认识,这是一门需要师生共同挑战的学科。

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的教材以讲述海洋故事为主线,以引领学生探究——体验为基本手段,以海洋科普知识为内容,以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为宗旨进行整体构建。

1.遵循儿童生活经验增长规律、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精心选择与小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案例,以此为切入点,同时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按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分层设计,并有机结合,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安排到各年级,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2.以小学生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突出问题式、探究式,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使整套教材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探究性。

突出问题式、探究式编写思路,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使教材真正成为活动型“学”材。

教材中每个活动课题都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

活动中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领域、开阔新视野、培养新能力。

3.以海洋科普知识为内容,开放学习空间,将学习与探究置于广阔的背景中,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发展性和实践性。

教材内容涉及海洋自然环境、海洋资源与经济、海洋文化与生活、海洋开发与科技、海洋生态与环保和海洋权益与国防等六大领域。

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设计探究性活动主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此基础上,设计一课动手实践篇,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包括海洋的定义、特点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海洋的基本知识1. 海洋的定义与特点2.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课时:海洋生物1. 海洋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海洋生物的保护第三课时:海洋环境1. 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2. 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四课时: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海洋资源的种类与利用2. 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第五课时:海洋意识与人类生活1. 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2. 提高海洋意识的必要性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洋知识。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对海洋的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海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海洋知识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海洋生物标本或模型。

3. 海洋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4. 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海洋的基本知识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的特点和作用。

2. 课堂讲解:介绍海洋的定义、特点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3.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海洋生物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课堂讲解: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特征和保护方法。

3.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了解到的海洋生物知识。

4.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海洋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海洋环境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环境问题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保护。

2. 课堂讲解:介绍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和保护的重要性。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海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保护海洋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海洋的定义和特点: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覆盖了地球表面的约70%。

海洋具有丰富的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海洋的分类:海洋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和特点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海洋的重要性:海洋对地球的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和保护海洋的意义。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海洋的不同分类和特点,分享自己的了解和观点。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海洋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海洋的措施。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出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生能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海洋的措施。

第二章:海洋生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知道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海洋生物的种类:海洋生物包括鱼类、哺乳动物、鸟类、甲壳动物等多种生物。

海洋生物的特点:海洋生物具有适应海洋环境的特殊结构和生存方式,如鱼类的鳞片、海龟的甲壳等。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石,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图片或实物,了解其特殊结构和生存方式。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出自己的建议。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出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学生能够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海洋生物的措施。

四年级下册《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学设计8、海洋,生命的摇篮【教材分析】本课旨在指导学生体会海洋对生命发展及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珍惜、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起源于海洋及进化的过程。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推理等探究能力。

体会海洋对生命发展及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珍惜、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进一步了解人类与海洋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海洋进化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远古海洋生物的图片以及相关视频、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视频:远古海洋生物。

2.谈话:你认识它们吗?对它们都有哪些了解?你还有什么疑问呢?二、新课1.谈话:关于生命起源,现在存在着多种认识和看法。

请你阅读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2.学生小组合作阅读教材资料和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并互相交流感受。

3.过渡:从资料上看,大多数人认为生命是起源于海洋的,为什么呢?4.学生分组学习教材内容和收集来的资料,整理资料并探究“生命起源于海洋”的相关信息。

5.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出示相关资料、图片和视频,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起源于海洋” 的相关知识。

教师板书整理出“化石为据”“推理为证”这两个方面。

6.小结:总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为生命的诞生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

三、经历漫长演变:1.教师出示“生命的长河”图。

2.学生认真读图,学习书中内容,并结合教师下发的补充资料进行学习。

3.分小组进行交流、整理资料,填写表格。

4.学生汇报及小结。

四、人类离不开海洋。

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汇报。

2.播放视频。

3.活动:对于未来海洋的开发与利用,你还有什么设想?写在泡泡里。

4.学生汇报及小结。

9、潜水世界【教材分析】本课旨在了解潜水的基本装置及相关常识,了解潜水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亲近海洋的情感。

【教学目标】1.了解潜水的基本装置及相关常识。

2.了解潜水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培养亲近海洋的情感。

四年级蓝色家园教案

四年级蓝色家园教案

四年级蓝色家园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蓝色家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蓝色家园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3. 学生将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蓝色家园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

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环境保护的实例。

3. 学生个人或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如海报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a.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让学生观察一些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b.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图片或视频素材想要传达什么信息?”c.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蓝色家园的概念。

Step 2: 学习蓝色家园的概念 (10分钟)a. 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给学生展示蓝色家园的定义和意义。

b. 解释蓝色家园代表着一个清洁、美丽、健康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来保护它。

c.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我们应该保护蓝色家园。

Step 3: 观察和实践 (15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负责人。

b. 给每组发放海报纸和彩色笔,让学生在海报纸上绘制他们心目中的蓝色家园。

c. 学生讨论并绘制蓝色家园的特点,如清洁、绿色植物、可回收垃圾桶等。

d. 学生展示并解释他们绘制的蓝色家园。

Step 4: 合作学习 (15分钟)a. 给学生分发合作学习任务卡片,每个小组根据任务卡片上的指示进行合作学习。

b. 任务卡片可以包括小组合作完成环境保护宣传海报、设计环保口号、制作环保手抄报等。

c. 老师在小组之间进行巡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5: 总结与展示 (5分钟)a. 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合作完成的任务。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2)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3)学习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学会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感;(2)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海洋的基本概念1. 海洋的定义与特点2. 海洋的分布与分类3. 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二章:海洋生物的多样性1. 海洋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3. 海洋生物的保护与利用第三章: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海洋资源的种类与分布2. 海洋资源的开发技术3.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章:海洋环境的保护1. 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原因2. 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政策3. 青少年如何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第五章:海洋意识与人类发展1. 海洋意识的重要性2. 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3. 我国海洋事业的现状与展望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洋知识;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问题;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5. 融入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热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2. 学生作业、小测验的成绩;3. 学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的表现;4. 学生对海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5.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蓝色家园——海洋知识普及读本》;2.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报告、新闻报道等;3. 互联网资源:相关网站、博客、论坛等;4. 多媒体教具:课件、视频、图片等;5. 实践活动材料:调查问卷、实验器材等。

蓝色家园教案(上)

蓝色家园教案(上)

蓝色家园教案(上)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蓝色家园”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学会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2. 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3. 保护海洋资源的方法与措施。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蓝色家园教案教材;2. 课件:海洋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影响、保护海洋资源等相关课件;3. 视频:海洋环境保护相关的视频资料;4. 活动材料: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视频介绍海洋生态系统,引发学生对海洋环境的关注;提问:你们对海洋有什么印象?海洋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如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等;分析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介绍保护海洋资源的方法与措施,如海洋保护区、减少塑料垃圾等。

3.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海洋环境保护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保护海洋资源的有效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海洋环境的建议;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总结保护海洋资源的方法。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今后要采取的行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程度;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分布和特点。

(2)学习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了解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3)掌握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知道人类如何与海洋和谐共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洋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海洋的基本概念1. 海洋的分布和特点2. 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2课时:海洋生物1. 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2. 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第3课时: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 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2. 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第4课时: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生1. 人类如何利用海洋资源2. 人类如何保护海洋环境第5课时:实践活动——制作海洋手抄报1. 收集海洋相关资料2. 设计手抄报内容3. 展示和交流手抄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海洋的基本概念2. 海洋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3.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难点:1. 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2. 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 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制作手抄报的过程和成果。

4.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课时安排第1课时:海洋的基本概念第2课时:海洋生物第3课时: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4课时: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生第5课时:实践活动——制作海洋手抄报七、教学资源准备1. 海洋知识资料2. 海洋生物图片和视频3. 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相关案例4. 手抄报制作材料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海洋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四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四年级海洋教育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这套新教材,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陌生。

教师需要用心钻研这套教材,学生的知识面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师生在海洋这个学习领域会有更深、更系统的认识。

这是一门需要师生共同挑战的学科。

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海洋的情感,理解“保护海洋,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

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海洋,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四年级教科书编排了《海上名山》、《琅琊古韵》、《大海的故事》、《神奇的海水》、《海洋生物的启示》、《海洋新能源》、《大黄鱼哪儿去了》、《挽救我们的朋友》等八课内容,另附学生评价《情系海洋《海边足迹》。

随着《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课程的开展,要树立师生正确的海洋观,促进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密切联系现实世界,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防灾、减灾意识;2.走进海上名山,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海洋环保卫士》、3.品味琅琊古韵,了解灿烂的历史文化;欣4.倾听大海的故事,领悟海洋文化的内涵;5.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二)知识目标1.研究神奇的海水,了解海水淡化技术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面的应用;2.认识更多的海洋生物,了解他们究竟带给我们多少启示;3.追踪大黄鱼,挽救我们的朋友;4.知道保护海洋生态与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5.了解环境教育的相关常识。

(三)能力培养1.会合理利用、保护海洋;2.探究海洋生物在仿生学方面的应用;3.探究海洋里的新能源;4.了解大海中的珍稀的海洋生物;5.了解中国在保护海洋自愿方面的基本法规。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的情感;是学生了解海洋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难点: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周而复始的潮汐四
年级教案
篇一:青岛版四年级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综合实践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5分)
1.第一大群岛是( A )
A舟山群岛 B南沙群岛 C西沙群岛
2.下列哪个海峡连通了东海和南海?( B )
A马六甲海峡 B台湾海峡 C渤海海峡
3.( C)是最早开发的盐场,远在春秋时代就开始生产海盐。

A长芦盐场 B苏北盐场 C山东盐场
4.第一艘以城市命名的克利伯环球帆船赛船是( A)
A“青岛”号 B“上海”号 C“北京”号
5.捕鱼季节,渔民们都要举办祭海活动。

青岛的(B)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已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青岛国际海洋节 B田横祭海节 C哈节
二、填空题(5分)
1.的四大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2. 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下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及海域。

3.科学家通过分析远古地球的环境特征,推断出生命可能起源于(海洋)。

4.潜水的应用有:铺设水下光缆、水下打捞、采集岩石标本和(海底考古)。

5.青岛未来将以“一周三赛”打造帆船之都:“一周”指的是(国际帆船周),“三赛”则包括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世界城市俱乐部帆船公开赛和国际极限帆船赛。

三、拓展应用题(10分)
1. 黄岩岛为什么是的固有领土?
答:
①从地质构造看,黄岩岛是大陆架的自然延伸,是领土的一部分。

②1279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在黄岩岛进行了“四海测验”。

其中,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

③1935年1月,中华民国出版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公布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之名列入。

④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公布南海诸岛部分地名,黄岩岛成为标准名称。

黄岩岛一直不间断地在广东省、海南省的管辖下,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示为领土。

2.浒苔泛滥的原因有哪些?
答:
①人类在现代工农业生产、沿海城市生活和水产养殖等活动中,向海洋中排放大量含氮和磷的污染物而造成海水富营养化,造成浒苔大量繁殖。

②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异常变化,导致浒苔异常增殖。

③不文明的随意向大海丢弃垃圾也为浒苔泛滥创造了条件。

篇二:一年级上册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
一年级上册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
《4海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在活动中感知地球上海洋所占的大致比例。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在地球上找到四大洋和我国的四大领海为止,对它们有初步的了解。

3、感知海洋是相互连通的,初步体会海洋的博大。

教学重难点:
在游戏中感知地球上海洋所占的大致比例,能在地球上找到四大洋和我国的四大领海,感知海洋是相互连通的,初步体会海洋的博大。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激发学习兴趣。

1、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看!(教师出示:充气地球仪。


2、准备游戏道具:快快拿出你们的材料袋,找出一个这样的充气地球仪和十枚小贝壳,让我们开始玩“投掷充气地球仪,看看贴小贝壳的大拇指落在海洋还是陆地”的游戏吧!
3、讲解游戏规则。

4、教师巡视,及时表扬反馈。

5、游戏总结:
(1)学生汇报小组桌面上的贝壳总数。

(2)你们发现落在海洋里的次数多还是落在陆地上的次数多?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猜想:海洋面积大。

(4)教师小结:地球仪掷的不错,猜想也很多样,那么到底海洋有多大?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洋,看看海洋究竟有多大。

二、拼一拼,引导学生发现
1、导语: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海洋拼图游戏。

2、游戏道具:从材料袋里拿出世界地图拼
图。

3、讲讲游戏规则。

4、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把陆地拼到海洋里。

5、小组汇报发现:无论怎样拼,陆地的板块放到海洋里,都无法将海洋完全覆盖。

6、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是小小科学家,具有探索发现精神,这也是我们的贝壳落在海洋上次数多的原因。

三、涂一涂,认识海洋占地球的大致比例。

1、导语:这么多的海水包裹着我们的地球,如果把整个地球表面分成10分,可以让我们生活的陆地占3份,剩下的7份都是海洋呢!
2、涂色活动:请小朋友们快在组内把答案涂在小转盘上,看哪个组涂得又准又快!
3、通过涂色,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四、找一找,为四大洋和领海找“家”。

1、导语: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广袤的海洋,把离陆地近的地方称为海,把远离陆地的部分称为洋。

2、给四大洋找家。

现在老师遇到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帮我把四大洋的名称“送回家”。

指名板贴大洋名称
3、给四大领海找家。

(1)小朋友们,有18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我们就生活在大海边,青岛坐落在黄海之滨。

黄还是我国的领海
之一,我国一共有四大领海,其他三个请各小组拿出材料袋里的地图找一找、圈一圈。

(2)、小组展示:从北到南找到的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3、小结:通过学习你对海洋有了那些了解?
五、看一看,三个视角观视频,升华学生爱国情感
1、导语:大家在游戏和地图中发现了海洋的博大,那么宇航员在空中看地球又会是什么样?(播放视频)
2、太空中看海:
谁来说一说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及时评价激励。

3、大海边看海: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就是一个蓝色的水球,我们平时站在海边看大海又是什么样子的?(播放视频)
4、海洋中看海:还想知道在海中看海洋什么样子吗?(课件播放纪录片《海洋》精编版视频片段)
5、教师总结:
现在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其实,我们广袤的海洋蕴含着无穷的奥妙,等待着大家去探索,课后希望同学们去观赏这部有关海洋的纪录片,去感受海洋之大,去领略海洋之美!
篇三:蓝色的家园四年级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