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定分止争依法有据3.3坚守契约精神第2框让契约精神成为社会风尚习题粤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定分止争依法有据3.3坚守契约精神第2框让契约精神成为社会风尚课后作业全
3.3 坚守契约精神
第2课时 让契约精神成为社会风尚
1/10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对于契约精神说法正确是( ) A A. 契约精神就是明确自己责任,恪守自己诺言 B. 坚守契约精神就是不论订立了什么规则都不折不 扣地去完成 C. 契约精神仅仅表达在市场经济中 D. 全部些人都能坚守契约精神
10/10
二、分析说明题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禁止自带酒水”“包间设置最低消 费”,餐饮行业种种所谓行规,一直饱受诟病却屡 禁不止。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这些“行规”均属经 营者利用其优势地位作出加重消费者责任不公平、 不合理要求,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属于霸王条款。
7/10
材料二 有学者评论,霸王条款肆意使用,已 经威胁到契约正义和交易安全。 材料三 之所以要守护契约精神,不但因为倾 斜天平无法度量公正权利,更因权利失衡终将诱 发市场扭曲,从而危及契约自由,最终损害市场 本身。
依据材料回答2~3题。
3/10
2.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以下属于契约精神有( )C ①自由、平等、守信精神 ②与民法基本标准相一致 ③维护公民正当民事权利 ④社会组员之间信任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反对霸王条款就是守护契约精神”了 解正确是( ) A A. 霸王条款违反自由、平等精神 B. 霸王条款就是不讲信用 C. 契约精神不允许市场竞争 D. 契约精神就是反对一切要求
5/10
4. 了解协议种类便于在生活中处理相关事务,以下 民事活动与相关协议不对应是( )C A. 使用信用卡提前消费,事后还款——借贷协议 B. 小明向小红借钱到商店买高达模型——借贷协议 与买卖协议 C. 中秋节寄月饼给远方亲人——租赁协议 D. 进入商场购物将物品寄放在储物柜——保管协议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定分止争 依法有据 3.3 坚守契约精神 第2框 让契约精神成为社会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问题:如何培养契约精神?
(1)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遵守社会规则与法律,不违反规则与法律,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2)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讲信用,重承诺,树立底线意识,加强责任感。
(3)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学会正确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加强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
(4)坚守契约精神,发挥契约的价值,有利于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度,促进经济合作和交易效率。坚守契约精神既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5)坚守契约精神有利于合理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纠纷,从而推进社会公平,建立良好道德风尚的和谐社会。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运用拓展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问题:如何让契约精神成为社会风尚?指导学生分组结合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
归纳总结
(1)为了维护高效、诚信的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合法的民事权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守合同、讲信用,奉行契约精神。
情感态度
理解契约精神对社会成员、社会经济效益及社会公平的意义
教材
分析
重点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守合同、讲信用,奉行契约精神。
难点
理解契约精神对社会成员、社会经济效益及社会公平的意义。
教学
模式
三疑三探
第二课时
共_2___课时
学法
自学合作探究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定分止争依法有据 坚守契约精神同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定分止争依法有据坚守契约精神同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定分止争依法有据坚守契约精神同坚持契约精神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
)1.观察右边漫画,下列对漫画理解不正确的是()a、开发商的行为是不履行合同的违法行为b.开发商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积极履行合同c、消费者可以要求开发商继续履行合同d.开发商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权,其行为是正确的2.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合同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在以下情况下,它是()a.小明在学校拾得同学小丽遗失的一块手表b、小红邀请小云去看球赛。
小云因为什么事没去赴约。
C.暑假期间,小娜在学校附近的小杰家里存放了一台电脑。
D.周末雨下得很大,小刚鱼塘里的鱼跳进了小唐鱼塘3.张某的儿子患重病住院,急需用钱又借贷无门,胡某趁机表示愿意借给5000元,但半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以张某的房子代偿,张某没有办法,只有同意。
根据合同法规定,张某、胡某之间的借款合同()a、无效,因为胡把他的遗嘱强加于张,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B.有效,因为这是张和胡之间签订的自愿合同。
C.无效,房屋为生活必需品,房屋不予赔偿。
D.有效,双方签订合同时无违法行为4.李某和刘某合作开办了“娜娜干洗店”,中学生小洪将一件皮衣拿到干洗店清洗,交给正在营业中的李某,并向李某交付清洗费100元。
你认为该合同关系的主体是()a、李和小红B.刘和小红C.李,刘和小红D.纳纳干洗店和小红5.甲与乙订立了一份苹果购销合同,约定甲向乙交付20万公斤苹果,货款为40万元,乙向甲支付定金4万元;如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应支付违约金6万元。
甲因将苹果卖给丙而教育材料无法送达乙方。
在乙方提起的以下诉讼中,您认为合理的是()a.要求甲方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b.要求甲方继续履行合同,双倍交付40万公斤苹果c.追究甲方不履行合同的刑事责任d.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40万元6.观察右图,下列对右图理解正确的是()a、只要你愿意,合同可以随时修改。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定分止争 依法有据 3.3 坚守契约精神 第2框 让契约精神成为社会
《让契约精神成为社会风尚》本课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定分止争 依法有据》中第三课第二框《让契约精神成为社会风尚》的内容,知道契约精神的重要性,懂得为了维护高效、诚信的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合法的民事权利,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守合同、讲信用,奉行契约精神。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什么是侵契约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契约精神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我们要坚守契约精神,发挥契约的价值。
【教学重点】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契约精神。
1、多媒体课件;2、达标训练活页纸。
一、 课堂导入观察课件情境导入中漫画《毁约》,思考:(1)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2)毁约是一种什么样的违法行为?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二、课堂探究探究点12016年3月10日某市食品厂与某市商场订立了一份购销合同。
合同规定,食品厂供给商场总价款为5万元的食品,交货期为同年4月14日至20日,合同的终止期限为同年5月10日。
双方还在合同中约定了供需双方的违约责任。
其中,供方的违约责任为:如果不能交货,应按需方总价款的5%支付违约金。
至同年5月底,商场始终未见货到,遂即给食品厂发函催其发货。
食品厂回函称:“合同已经终止,双方的权利义务购销已经解除。
”商场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食品厂履行合同。
思考:(1)该合同权利义务终止了吗?(2)食品厂承担什么责任?商场享有哪些权利?探究点2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个供货合同:约定由乙公司在一个月内向甲公司提供一级精铝锭100吨,价值130万元。
双方约定如果乙公司不能按期供货,每逾期一天须向甲公司支付货款价值0.1%的违约金。
由于组织货源的原因,乙公司在两个月后才给甲公司交付了100吨精铝锭。
甲公司验货时发现不是一级精铝锭,而是二级精铝锭。
就以对方违约为由拒绝付款。
要求乙公司支付一个月的违约金39000元,并且要求乙公司重新提供100吨一级精铝锭。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定分止争依法有据3.3坚守契约精神第2框让契约精神成为社会风尚教案粤教版
八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已接触到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对于合同和法律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他们在理解和运用契约精神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1. 知识层次: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合同和法律的基本概念,但对于契约精神的内涵和实践原则还不够清晰。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契约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地分析和运用契约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了解契约精神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契约精神的实践原则,包括自愿、公平、诚实、守信等。
3. 学会在生活中践行契约精神,提高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分析契约精神在社会中的作用,认识其对于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契约精神,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契约精神的力量。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在生活中践行契约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教学挂图、教学卡片等。
2.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系统、网络教学资源库等。
3. 信息化资源:与契约精神相关的视频资料、新闻报道、案例分析等。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
5. 教学辅助材料:教材、教案、课件、练习题、评价表等。
(2) 契约精神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介绍契约精神在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社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契约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契约精神相关书籍推荐:推荐一些与契约精神相关的书籍,如《契约精神的的力量》、《契约社会与道德秩序》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契约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契约精神成为社会风尚》习题
1、甲与乙订立了合同,约定由丙向甲履行债务,现丙履行的行为不符合合同的约定,甲有权
请求()
A.丙承担违约责任
B.乙承担违约责任
C.乙和丙承担违约责任
D.乙或者丙承担违约责任
2、下列有关契约精神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契约精神是规范市场经济中的契约不可缺少的规则和精神
②契约精神要求所有签订合同的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
③要求每一个签订合同的人都有权自由表达订立合同的意愿
④契约精神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为维护高效、诚信的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民合法的民事权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守
合同、讲信用,奉行契约精神()①有利于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度②有利于合理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纠纷③有利于建
立良好道德风尚的和谐社会④能够彻底消除不诚信现象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随着失信惩戒机制的加快推进,一批“老赖”被查处。
一些企业反映,由于一时疏忽而被列入“黑名单”,却导致在企业贷款、个人出行等方面处处受限,这种惩戒过于严厉。
你认
为这一机制()
A.合理,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失信行为
B.不合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C.合理,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
D.不合理,这些企业的主观过错并不大,不应惩戒过严5.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合法、_____、自愿平等、协
商一致、诚实守信的原则。
()
A.公道
B.公认
C.公开
D.公平
6、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
①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②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
③劳动者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④劳动者违反行政法规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契约精神是规范市场经济中的______不可缺少的规则和精神。
()
A.民事主体
B.契约关系
C.社会成员
D.企业事业单位
8、坚守契约精神,发扬契约价值的意义可以概括如下()
①坚守契约精神有利于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度
②坚守契约精神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坚守契约精神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④坚守契约精神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平,建立良好道德风尚的和谐社会
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9、关于合同自愿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同当事人有订立或者不订立合同的自由
B.当事人有权选择合同相对人
C.合同当事人有权决定合同内容
D.合同当事人无权决定合同形式的自由10、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钢材购买合同后,又与丙公司签订了钢材销售合同。
一个月后,钢材涨价,乙方拒绝履行与甲公司的合同,造成甲公司无法履行与丙公司的合同。
在这种情
形下,向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的主体是()
A.乙公司
B.甲公司
C.甲公司和乙公司
D.行业主管部门
11、呼和浩特市某企业与员工李某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工作期限为2017年6月30日至2018年12月30日。
今年5月,李某未与企业沟通就递交辞职书,表示30日后将正式离开,要求单位做好工作交接和解除合同手续。
对此,单位认为,李某在期限内辞职是违约行为,就未予办理相关手续。
李某在递交辞职书满30日后离职,企业认为李某的行为造成一定工作混乱
和经济损失,要求其赔偿。
李某在合同期内提出辞职构成违约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解析】诚信“黑名单”制度是合理的,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有利于营建诚信社会,所以C符合题意;A错误,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失信行为;B错误,措施是合理的,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D错误,即使这些企业的主观过错并不大,也要惩戒。
故选C。
5.D
6.B
7.B
8.C
9.D【解析】合同法的自愿原则有如下含义:合同当事人有订立或者不订立合同的自由;当事人有权选择合同相对人;合同当事人有权决定合同内容;合同当事人有权决定合同形式的自
由。
10.A
11.李某在合同期内提出辞职不构成违约。
劳动合同一经签定生效就对双方产生法律约束力。
劳动合同期限条款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之一,在该期限内劳动者必须按照用人单位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应当接受提供劳动。
但劳动合同期限的约定不得侵犯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中就包括劳动者的辞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