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及答案

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及答案

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生物多样性包括()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A、B、C三项2.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培养农作物、家畜和家畜新品种的基因库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赖于生物多样性来维系C.生物多样性决定了地区环境的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许多潜在价值还未被我们所认识3.生活在长江流域、属于我国特有物种的水生哺乳动物是()A.大熊猫B.白鱀豚C.扬子鳄 D.丹顶鹤4.青海省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的鸟类主要是()A.丹顶鹤、天鹅 B.褐马鸡、白鹤C.斑头雁、棕头鸥 D.孔雀、黄腹角雉5.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火山喷发频繁所致C.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D.黄河经常改道毁坏了森林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引入新的物种③对濒危的物种采取迁地保护④开发野生生物资源⑤改良生物培养新品种⑥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⑥7.经济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湖泊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是()A.禁渔或极少量的捕捞 B.清除对人类没有经济价值的生物C.及时适量捕捞成鱼 D.大力增加可食用鱼的种群密度8.发电厂可以用煤、天然气及核燃料作能源,这些燃料中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A.煤和天然气 B.只有煤C.只有天然气 D.三种燃料均可9.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A.一氧化碳和氟化氢 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C.二氧化硫和烟尘 D.氮氧化物和硫化氢10.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含量过高引起的。

()A.钾和二氧化碳 B.氮和磷C.钠和钙 D.有机物11.日本水俣湾的鱼体内甲基汞含量比周围的海水中甲基汞含量高3000倍左右,甲基汞进入鱼体的主要途径是()A.饮水B.鳃呼吸C.食物链 D.皮肤吸收12.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C.聚苯乙烯等塑料垃圾 D.铁路两旁的垃圾1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最有效的个人行为是()A.由肉食者改为素食者B.回归自然,远离城市C.戒烟戒酒不随地吐痰D.遵守环境保护法规,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二、简答题14.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对地球所有的生物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高中生物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6章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解析小草为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作为食物属于间接价值。

小草的生长对和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

不知道的基因价值属于潜在价值。

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间接价值。

答案B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既可引起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B.人造含氟制冷剂的大量排放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的主要原因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D.种植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解析化石燃料中含有C和S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CO2和SO2,既可以加剧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

因此,开发的新能源若不含C和S元素或含量较少,就可以既缓解温室效应,又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

答案C3.黄顶菊原产于南美洲,生长和繁殖能力极强,后来在我国的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由于没有动物取食,黄顶菊迅速蔓延。

试推测黄顶菊的迅速蔓延最可能会使这些地区(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C.物种多样性增加D.基因多样性增加解析没有天敌的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使本地原有物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生存受到威胁,破坏当地的物种多样性。

答案A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其中不存在群落的结构,A项错误;植物只可利用CO2和H2O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C项错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项错误。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含答案)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
5.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2)为筛选适合白洋淀镉污染修复的沉水植物,用不同浓度镉溶液处理本地4种沉水植物4天后,检测其对镉(Cd)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结果如表和图。
沉水植物
半数抑制浓度
(mg·L−1)
黑藻
0.51
狐尾藻
0.81
金鱼藻
0.03
菹草
0.12
(半数抑制浓度是指抑制沉水植物半数生长的外部Cd浓度)
表数据显示4种沉水植物中对镉的耐受性最大的是________。结合图1的实验结果,选择黑藻和菹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不选用狐尾藻和金鱼藻的原因是_______。
A.SO2的排放B.氟利昂的泄露
C.PM2.5的含量升高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3.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是的
A.臭氧减少将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C.全球气候变暖可使农业生产能力提高
D.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C.对岛上的动物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应采用样方法
D.对该群岛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应包括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
19.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主题,人们进行植树造林,并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课《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课《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2.西藏东部的高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 A.依次增加 B.依次减少C.基本不变 D.没有规律3.线虫与昆虫病原体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

线虫首先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宿主,最后线虫以分解中的虫体为食。

这一事实说明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生物C.同一宿主同时可被多种寄生生物危害,寄生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生物寄生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4.某个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右表。

试推断 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5.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各种生物所含能量如下表(能量单位:kJ·(km2·a)-1)。

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可表示为A.草→兔→狐→狼 B.草→兔→狼→狐C. D.7.农业生产上防治害虫的基本策略是A.使用高效农药,迅速彻底消灭害虫 B.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较低水平C.种植纯一的转基因抗虫作物 D.大量引入捕食害虫的新天敌8.右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 B.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C.甲与乙、乙与丙为捕食关系 D.甲与丙为竞争关系9.农田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A.结构组成 B.能量的多级化利用 C.物质循环过程 D.能量流动过程10.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含答案

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含答案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含答案)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一项为()A .五灵脂、海螺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取自动物的中药B .各种野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C. 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D .野生生物种类繁多2.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B .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重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3.下列关于“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B .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的使用价值C.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4.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 .物种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1 / 13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含答案)5.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既可引起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B .人造含氟制冷剂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的主要原因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D,种植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6.如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森林的两种开发模式I、II ,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蚯行的森林再轼生长电有的森林送杼-找砍僮不等的再生匕A .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通常具有一样的树龄和种类B .选择性砍伐使森林变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C.选择I模式更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D .进行大面积砍伐,让其自身恢复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1.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的层次内容有:()①物种多样性②种群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④基因多样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2.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B.过渡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长年旱灾,赤地千里D.地壳运动频繁【答案】B【解析】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功能,黄土高原现在的“荒山秃岭”景象,正是由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水土大量流失所造就的。

答案B。

【考点】生态系统的价值点评: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是为人类提供木材、食物、药材等,往往人们只是注意到这些,而忽视了其更重要的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价值,从而导致现在污染严重、恶略天气增多等严重环境事件。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B【解析】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导致其它杂草减少,结构变得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故选B。

【考点】生物系统的稳态点评: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稳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类型和特征的理解。

4.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A.环境的多样性B.蛋白质的多样性C.细胞的多样性D.DNA分子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C.森林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远小于直接价值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C.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形成的3.厨余垃圾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下列不属于...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是()A.可将厨余垃圾与其它垃圾混合燃烧减少生态足迹B.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厨余垃圾得到家禽饲料C.蚯蚓吞食厨余垃圾完成生长而后将其转变为药材D.厨余垃圾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出乙醇用作工业原料4.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问题,使养活地球人口的环境压力不断减小。

B.温室效应是由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C.人口剧增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短缺不会造成影响D.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5.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

治理水华的常用方法是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

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获得较好治理效果。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河流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循环B.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C.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不会引起水体污染D.污水中的有机物可直接供蓝藻利用6.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期人口不超过15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计划生育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降低人口密度的B.提高人口素质,减少某些遗传病出现C.我国人口增长曲线为“J”型,K值为15亿D.建立恰当的数字模型有利于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7.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设定目标和明确路径发挥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维护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维护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维护练习题及答案题目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要素1.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些要素组成?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功能完整的自然单位。

生态系统的要素包括生物要素(生物群落、种群和个体)和非生物要素(土壤、水、空气、光照等)。

题目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如何进行的?答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

能量从光能转化为植物中的化学能(光合作用),再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流向其他生物体,并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如何进行的?答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等。

碳循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实现。

氮循环通过氮气固定为氨等化合物,并通过细菌的氮反硝化等过程完成。

水循环通过蒸发、降水和地下水等方式进行。

题目三: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平衡4.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有什么重要作用?答案: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能提供更多的物种间相互作用,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同时,不同物种的相互依赖和共生关系也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再生能力。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如何实现的?答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各类负反馈机制实现。

例如,种群密度的增加会导致资源竞争加剧,从而限制种群增长;某种生物的过度繁殖会引起捕食者的增加,从而控制种群数量。

这些负反馈机制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题目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6.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案: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水污染、空气污染、种群过度捕捞等。

这些活动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7. 如何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答案: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控制工业废气和污水的排放,减少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栖息地等。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专项练习1。

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各种自然过程或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海洋异常等造成的环境破坏。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环境问题,其可分两类: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使环境受到破坏,称为生态破坏或环境破坏,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另一是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2。

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并能够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物种。

能够通过以下的标准定义入侵物种:(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例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B、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分解者位于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D。

阳光、热能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变式探究】如图是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图中有2条食物链B。

组分1、2、3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C。

食物网中组分3中生物能够处于不同营养级D、碳元素在三个组分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举一反三】图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生态学的两大基本概念是()。

A. 癌症与肺癌B.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C. 进化与自然选择D.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答案:C2. 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他们的非生物环境B. 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完整功能整体C.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D. 生态系统内各种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是有方向的答案:D3. 种群的生长速度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制约?()A. 减少因子B. 增长因子C. 环境因子D. 其他答案:A和C4. 下面哪一项是影响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A. 光线强度B. 温度变化C. 水质污染D. 食物供应答案:C5. 以下哪项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A. 大气降水B. 地下水流动C. 河流径流D. 人工灌溉答案:C二、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答案:生物个体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CO2 + H2O → C6H12O6 + O23.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元素,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

答案:根尖吸收4. 以下哪一个是生物体内防御机制?()答案:鳞片5. 过度捕捞会引发()生态问题。

答案:渔业资源枯竭三、简答题1. 什么是生态系统?请简要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答: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互作用的整体。

它包括有机体层次、种群层次、群落层次和生态位层次。

生态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二是生态系统是具有完整功能的整体,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三是生态系统内各种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是有方向性的,这种方向性是有赖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非生物的转化作用。

2. 生物多样性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答: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 )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据题意分析,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保护区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如果某海湾水体N、P增加导致富营养化会发生以下变化,那么其变化的顺序是()①水中含氧量下降②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③水中含氧量增加④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有机物不彻底分解产生有毒物质⑤浮游藻类等迅速繁衍⑥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A.①②③⑤④⑥B.⑤③②①④⑥C.⑤①②④③⑥D.①③④②⑤⑧【答案】B【解析】水体中N、P等无机盐的增多导致⑤浮游藻类等迅速繁衍,该藻类光合作用导致③水中含氧量增加,导致水体中②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该微生物繁殖过多,又会导致①水中含氧量下降,使④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有机物不彻底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最终导致⑥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多样性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C.外来物种入侵增加了本地生物多样性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A错误。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故B正确。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故C错误。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合理开发利用,故D错误。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 ( )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③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主要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和营养结构来结构,则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相对的营养结构将越复杂,使其调节能力增强,故①正确;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其调节能力强,故②正确;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其调节能力强,故③正确;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这是能量流动的特点,不能说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强弱,故④错误,所以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属于我们学习过的人类生存面临的问题之一的是A.粮食问题B.如何克隆人C.培养转基因植物D.培养转基因动物【答案】A【解析】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A正确;BCD都为现代生物技术,不是直接的人类生存问题,错。

【考点】人类生存的问题和现代生物技术的意义,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3.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A.DNA具有多样性B.RNA具有多样性C.蛋白质具有多样性D.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具有多样性,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A正确。

4.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答案】B【解析】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很可能引起生态危机,而破坏生物多样性。

高中生物必修课《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课《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2.西藏东部的高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 A.依次增加 B.依次减少C.基本不变 D.没有规律3.线虫与昆虫病原体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

线虫首先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宿主,最后线虫以分解中的虫体为食。

这一事实说明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生物C.同一宿主同时可被多种寄生生物危害,寄生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生物寄生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4.某个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右表。

试推断 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5.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各种生物所含能量如下表(能量单位:kJ·(km2·a)-1)。

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可表示为A.草→兔→狐→狼 B.草→兔→狼→狐C. D.7.农业生产上防治害虫的基本策略是A.使用高效农药,迅速彻底消灭害虫 B.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较低水平C.种植纯一的转基因抗虫作物 D.大量引入捕食害虫的新天敌8.右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 B.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C.甲与乙、乙与丙为捕食关系 D.甲与丙为竞争关系9.农田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A.结构组成 B.能量的多级化利用 C.物质循环过程 D.能量流动过程10.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生态环境的保护习题及答案

生态环境的保护习题及答案

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地球上许多珍稀动植物不断减少与灭绝,其主要原因是()A.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B.不适应剧烈变化的气候条件C.人类对其栖息地过度开发、污染和狩猎D.被天敌大量吃掉2.导致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污染B.自然灾害C.人口过度增长D.植被过少3.环境保护的两大重要内容是()A.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B.治理“三废”和植树造林C.减少城市规模和建立自然保护区D.封山育林和保护野生动物4.有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其中的种群密度一直变化不大,但由于污染,所有的植物在短期内都死亡了,池塘中因此而首先减少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B.硝酸盐C.氧D.磷酸盐5.对于一个隔离的且数量已经大为减少的种群来说,其潜在的危险是()A.丧失了遗传的多样性B.基因流动减少C.适应环境的能力降低D.变异频率降低6.下列……有可能增加生物的多样性.()A.人工栽培和养殖B.遗传的稳定性C.种群基因库的稳定D.不同环境中的自然选择7.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引起的生态危机是()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平流层臭氧层变薄C.酸雨损害了植被D.铅汞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8.林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吸收有毒气体,使空气得到净化,这个现象说明()A.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B.植物具有应激性C.林木适应有毒气体D.生物具有遗传性9.近些年我国海域频发赤潮,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污染导致某些藻类大量繁殖B.人类大量捕捞鱼所致C.温室效应导致水温升高D.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10.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的植物2B.营造城市绿地C.对排放废气的工厂责令整改D.减少氟里昂制品的使用二、简答题11.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措施。

(1)西部地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从生态因素分析,影响西部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附解析)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附解析)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解析:选D 目前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就会盲目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解析:选B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提高作物产量,但会破坏土壤结构,污染环境;开荒辟地,围湖造田会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途径③和④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18年的两千多只。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B.易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C.保护朱鹮就是因为它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D.朱鹮的数量减少,使得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也被破坏解析:选B 环境条件、食物、栖息场所等发生的变化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数量;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方式;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有一定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由于个体的死亡会导致某个基因或某些基因丢失,因此某个物种数量的减少会使基因多样性降低。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一、单选题1.(2022·山东·统考一模)下列有关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没有外力干扰,极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C.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群落中的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群落不断演替【答案】B【详解】A、在无外力干扰的情况下,顶极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A 正确;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对群落的影响不一定会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火山喷发、地震等,B错误;C、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C正确;D、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的演替,群落中的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群落不断演替,D正确。

故选B。

2.(2023秋·河南南阳·高二校考期末)2020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一8848.86米。

珠穆朗玛峰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

山间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等珍禽奇兽。

下列错误的是()A.雪豹有时会用尿液留下自己的气味信息来标记领地,这属于化学信息B.与牦牛不同,雪豹能量流动的去向缺少流向下一个营养级C.青藏苔草与旱獭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D.若由于某种原因使得雪豹全部灭绝,此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也会随之受到影响【答案】C【详解】A、雪豹有时会用尿液方式留下自己的气味信息以标记领地,尿液中独特的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B、雪豹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与牦牛不同,它的能量流动去向缺少流向下一个营养级,B正确;C、青藏苔草与旱獭不能代表两个营养级的全部生物,而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C错误;D、若由于某种原因使得雪豹全部灭绝,此区域的食物网变得简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也会随之受到影响,D正确。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项练习题附答案1.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B.生态系统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D.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的大小是由这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决定的[答案] C[解析]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该系统中所有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此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2.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C.丁每获得1 kJ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10 kJ太阳能D.若丙的数量下降,则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将下降[答案] A[解析] 丙、丁都可以以乙为食,乙和丁都可以以甲为食,它们之间都存在着竞争关系,A项正确;DDT沿食物链富集,丁所处营养级最高,体内DDT浓度最高,B项错误;丁获得1 kJ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的能量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为1÷20%=5kJ,C项错误;题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丙种群数量下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不受影响,D项错误。

3.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碳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答案] C[解析] 图中A代表的是各种生物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消耗有机物的过程,A正确;分解者分解的是动物的遗体或残枝败叶的有机物,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9.6×104 kJ/m2•y不正确,没有包含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C错误;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故D正确。

高中生物练习题环境生态与物种保护

高中生物练习题环境生态与物种保护

高中生物练习题环境生态与物种保护高中生物练习题环境生态与物种保护环境生态与物种保护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话题,它涵盖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物种多样性的维护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环境生态与物种保护方面的练习题,供高中生物学爱好者们进行自测。

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生态系统的最低营养单位?A. 生物群落B. 种群C. 生物个体D. 元生态系统2. 对于增加室内空气质量最有帮助的室内植物是:A. 仙人掌B. 常青藤C. 千屈菜D. 吊兰3. 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由以下哪种物质过量排放导致的?A. 氮氧化物B. 磷酸盐C. 二氧化碳D. 硫化氢4.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对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最为关键?A. 光能B. 碳C. 有机物D. 水5. 濒危物种是指:A. 已经灭绝的物种B. 受到威胁的物种C. 生活在特定地区的物种D. 仅有数个个体的物种第二部分:填空题1.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不同______之间的变化。

2. ____是指一个区域或群落中的物种相对数量的变化。

3. ______是指种群从一个地方迁移至另一个地方的现象。

4. 国际上非常重视的生物保护组织是______。

5. 山地森林受到破坏可能会导致土壤______。

第三部分:问答题1. 解释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生物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而种群是指相同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互利关系,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2.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主要有哪些?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非常重要的服务。

其中包括气候调节、水资源的保护和供给、土壤形成和保持、植物控制和病虫害防治、提供食物资源、提供药物和材料等。

3. 请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非常关键。

例如,物种多样性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食物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提供生物多样性的药物和材料。

生态保育考试题及答案高中

生态保育考试题及答案高中

生态保育考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哪一项?A. 生物多样性B. 能量流动C. 物质循环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A. 遗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群落多样性D. 环境多样性答案:D3. 什么是生态足迹?A. 一个地区内所有生物的总重量B. 一个人或地区消耗自然资源的量C. 一个生态系统内物种的数量D. 一个地区内所有植物的总重量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保育的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C. 过度捕捞D. 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答案:C5. 什么是碳足迹?A. 一个人或组织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B. 一个人行走的距离C. 一个人消耗的水资源量D. 一个人产生的垃圾量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_______组成的。

答案:非生物环境7. 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

答案:栖息地破坏8.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公约是_______。

答案:生物多样性公约9. 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光合10.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被称为_______原则。

答案:代际公平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于它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态服务,如清洁空气、水源、食物等。

12. 描述生态保育的三个主要目标。

答案:生态保育的三个主要目标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持续;维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保障人类福祉;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3. 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四个维度。

答案:可持续发展的四个维度包括:经济可持续性,即经济发展应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环境可持续性,即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社会可持续性,即确保社会公正、平等和包容;文化可持续性,即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传统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答案 B解析物质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而能量一是在流经各营养级时被生物细胞呼吸消耗;二是通过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2.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

则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是( )答案 D解析选D。

解题的关键是大气中CO2只与生产者之间是双箭头,其他成分间是单向箭头。

3.许多同学设计制作小生态缸,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 ) A.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答案 A解析小生态缸与自然生态系统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就可以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

时间越长,说明小生态缸稳定性越强,其他选项最终表现维持时间的长短。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调节大气CO2平衡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大于海洋生态系统B.发菜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简单D.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答案 B解析在调节大气CO2平衡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小于海洋生态系统;发菜属于蓝藻,是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抵抗力稳定性。

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当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时,且同化量各占一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3条D.如蛇要净增重1千克,则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3500千克答案 D解析该图包括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蝉等、分解者细菌构成的完整生物群落,食物链共有3条;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

蛇为最高营养级,如蛇增重1千克有0.5千克来自螳螂,0.5千克来自黄雀,则消耗绿色植物最多为:0.5 10%3=500千克;0.25 10%4=2500千克与0.25千克10%3=250千克,共需绿色植物最多为3250千克。

6.下列不符合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C.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D.禁止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答案 D解析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细胞工程等,是对濒危动植物实施保护的重要手段。

选项A、B、C中叙述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7.(2011•滨州)2009年6月下旬,太湖某水域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渔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

下列关于此次生态灾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B.此次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C.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D.在湖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 A解析由于大量N、P等物质排入水域,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最终出现严重水华现象,并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太湖蓝藻并非外来物种。

8.(2011•莱芜)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适当放牧,由于动物植食作用,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D.“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的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答案 B解析A正确,动物的植食作用可以促进植物的分化,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C正确,例如: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

9.(2010•唐山)生活废物中常用生活污水、洗涤剂、生活垃圾、塑粒袋等,对其处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到河流的污水含有机物多,会引起水质富营养化B.洗涤剂帮助杀死腐生性细菌和腐生性真菌,利用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C.生活垃圾是土壤污染的主因,且有机物降解时还会吸引害虫传播疾病D.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制品不易降解,对环境污染较大,应减少使用答案 B解析处理有机污染时可以用微生物将其分解,杀死微生物不利于污水处理,所以B项叙述错误。

10.(2011•日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使粮食需求剧增,可采取大规模围海造田,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的措施来提高粮食产量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生态系统中,维持自身相对稳定性能力最大的是草原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答案 D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而不是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

如果能量输出长期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那么这种情况最可能是由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A.长期低温 B.连续阴雨C.植被破坏 D.品种退化答案 C解析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是依靠生产者(主要是植物)固定太阳能完成的,植被的大量破坏必然会减少太阳能的固定量。

12.生态捕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无毒黏合剂的黄色硬塑板,利用某些昆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捕田间害虫。

在此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的类型是( )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 D.其他信息答案 B解析“黄色”是一种物理信息。

13.在美国的亚利桑喀巴高原上狮子、狼捕食鹿。

为了保护鹿,人们就开始对鹿的这些天敌进行大规模的驱赶和捕杀,若干年后,鹿的数量剧增,以致它们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许多鹿饿死了,其他的鹿啃食树皮,因而树也死了,对鸟类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的生存也造成了严重影响,水土大量流失。

你认为造成上述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的根本因素是( )A.鹿的繁殖能力太强B.缺乏足够的水,使高原上草的生长受到影响C.鹿的适应能力太差D.人类的干预违背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答案 D解析人类的活动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必须在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会事与愿违。

14.(2011•威海)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切断下列过程,碳循环就基本停止的是( )A.工厂使用煤和石油 B.动物的呼吸作用C.植物的光合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答案 C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沿食物链进行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的,联系生物界与非生物的生物是生产者、分解者,而生产者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没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无法进行,生态系统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15.(2011•北京东城)一块弃耕的农田上,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答案 B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增多,净光合产量增加,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减弱。

16.(2011•温州)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答案 C解析粪便中的有机物会被分解者利用,不会流向植物,且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A、B错误;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C正确;次级消费者获得能量的多少与初级消费者数量无直接关系,D错误。

17.(2011•西宁)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鸠、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 A.种群 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 D.食物网答案 C解析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8.(2011•临沂)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 D解析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19.(2011•威海)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C.消费者 D.分解者答案 B解析硝化细菌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0.(2010•湘潭)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出生率越高,种群密度增加得越快B.在我国北方的冬天,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增加农作物的生长速率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答案 D解析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取决于自然增长率,即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在我国北方的冬天,适当增温可以增加农作物的生长速率;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而不能改变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21.(2011•湘潭)“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下列关于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答案 C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22.(2011•常州)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C.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去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答案 B解析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并能长期残存的农药。

当人们施用DDT时,真正落到植物上的大约只占5%,其余95%不是落到地面,就是在大气中漂浮,以后随雨水流入地下,若顺小溪流入江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